工学结合海报设计论文

2022-04-2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工学结合海报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满足社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05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同时指出“推行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工学结合海报设计论文 篇1:

浅析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在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革新

[摘要]在高校广告设计专业中,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是重要的专业课。在当今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做好课程的改革,增加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和职业能力是第一要务。

[关键词]广告设计 工学结合 职业能力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爱平(1979- ),女,河北巨鹿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广告设计与制作;李相臣(1980- ),男,陕西蒲城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广告设计与制作;邵林(1976- ),男,四川万源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河北 邢台 054000)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在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调整和市场接轨成为高职课程改革重点。培养出具备较强实际动脑和操作能力的毕业生,是企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所以在工学模式下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现状分析

1.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有些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授课没有联系实际的工作过程。教师在授课中还是以自己虚拟的作业来完成教学,没有真正理解职业教育的精髓。因此,教师自身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意识有待重视和提高。

2.传统的“讲授—接受”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下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为理论核心,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讲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设计知识的传授,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学习。在“讲授—接受”模式下的平面广告课程是以章节标题来讲述过程,知识的讲授也是一种堆积式的讲授方式,知识内容组成要素为色彩、字体、图形、版式等,整个设计安排在不同设计类型的平面广告作品上,使产品的形象转化为视觉语言的形式传递给受众,在画面中展示产品以及相关信息。授课形式主要是教师讲述,然后布置一些商业广告、画册设计、海报设计或DM设计的作业,再欣赏或是点评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就完成了。得到的结果是在课程内容结束后,很多学生对工作过程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几乎都没有概念;学生自己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里提炼不出对岗位各项职业能力的要求;在课程作业方面多是采用教师虚拟式的方法去做专项练习,很少去了解市场,步入社会后,学生面对工作无法很好地快速适应岗位要求。

二、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革新关键是教学实践以实际工作过程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这种模式以“学生、社会需求、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是以一个统筹管理者的身份出现。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后课程讲授是以实训项目来完成,每个项目都有针对社会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的工作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内容,能够培养哪些职业能力,实际的工作流程是什么模式。

课程内容的调整同时也是对“知识—技能—态度”进一步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要以为客户需求服务为宗旨,在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时分配、教材编写等方面使教学与实训相结合,使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有针对性,也有适应性,既能服务当前职业需要,也能满足终身学习的要求。同时也加强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重点在对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设计技能训练上,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三、平面广告课程革新后的新模式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接触市场很难从市场需要层面了解广告设计。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时必须面对市场实际、面对设计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熟悉广告设计动态,关注广告设计行业的发展。

1.理论教学与广告设计行业、市场相结合的新模式。课程讲授有两个环节。第一个是理论教学环节,这个环节又可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讲授。教师讲授在整个广告活动中平面广告在什么位置,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然后讲解为什么要设计好一个平面广告作品,广告设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面广告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清广告的品牌在进行广告活动时的广告策略和所产生的品牌的概念以及整个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之间的关系,知道怎样完成品牌个性的塑造。第二个环节是设计理念的提升,完成品牌的塑造。这个环节由广告公司的设计师来完成。因为过去的广告方式是告诉消费者,而今采用这种方式已经不够了。如何满足消费者,又如何说服消费者引领消费市场,是未来设计师的责任所在和努力的方向。行业精英不仅可以把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还可能带着他们公司的项目过来,甚至会拿着他们正在为客户操作的一些课题让学生进行广告设计的创作。同时结合大量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教他们认识广告,辨别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

2.课业项目执行方式与公司实际项目相结合的新模式。课业执行情况,在课程教学中最为关键。因为一个伟大的设计有可能通过这个环节的实施而产生。参照广告设计公司的机构设置模式和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制”模式,根据学生人数分成若干设计小组,每个小组可以自己虚拟成立设计工作室,任课教师即设计总监,设计小组负责人即项目经理。课业执行时由设计总监向各项目经理下发项目任务,最后由设计小组分配小组成员的角色与任务。但课业的指导设计总监与设计小组之间是互通的。这样的运作模式有利于队员之间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因为未来的设计师更需要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设计师,而是属于整个设计团队的一分子。同时还可以培养和挖掘学生设计策略与管理方面的潜力。另外一种模式是“独立完成制度”,项目派发给个人独立完成。完成后的项目任务直接交予主讲教师即设计总监。这两种模式都涉及设计策略与管理理念。设计策略与管理理念都是设计的外延,它包括对自我设计想法的实施、对项目策略的管理以及对市场整体设计风格的把握。这种模式的运作方式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效果。

3.课业设计内容与设计比赛以及企业实际设计项目接轨的新模式。传统院校教学模式的设计项目已经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创新和设计热情,也就无法有效地检测与评价出作品的成败。设计作品的效果成为产品宣传最重要的方式。受众是否能对产品感兴趣,成为检验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当下国内部分院校也开始尝试和企业联系,将一些实训项目作为设计课题纳入正式的教学课程中,同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其中。实验结果显示,这种实训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课业导入办法一:将重大赛事的设计要求融入课程设计内容中是一种和市场对接的有效办法之一。一些设计权威网站公布的设计比赛信息,展示的都是国内或者国际真实的设计需求信息,据此学生能详细了解项目的相关设计信息和设计要求。这样在课业的操作环节,教师可以用设计比赛项目带领学生消化授课内容,学生所接触的也是真实的项目训练。课程借助社会实际的比赛设计项目,使之变成设计教学的一个有利工具。

课业导入办法二:由所需设计的单位发布设计任务。平面广告的设计与创意内容以及版式的安排有很大机动性。学生与客户交流接触时,很容易把握和理解客户的需要和设计要求,培养与客户沟通的能力、设计与制作能力和把握整个设计项目的能力。

4.设计作品的评审由学生评委打分和教师打分以及网络打分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作业的评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可以直接反馈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设计效果,避免教师单一评分的局限性。要求学生把设计的项目任务上传到相关的设计网站论坛,通过网络中的其他设计师给予相关的评论,使学生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在行业里所占的位置。作业评审时采用学生评委打分、教师打分以及网络打分几个环节相结合,能够更公正公平地给予学生评价,激励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

四、小结

教师、课堂、学生与社会如何接轨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所以作为学校和教师应紧密注意市场的动态,及时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经过“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教师和学生都变成了主角,教师主动去找项目,学生发挥主动性去学习,教师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设计水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同时也引导学生去主动接触社会,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EB/OL].http://www.wzvtc.cn/news/ShowNews.asp?id=2471,2007-10-15.

[2]刘会云,李爱平.关于工学结合建设的教学现状思考[J].价值工程,2011(12).

[3]晏虹辉.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艺海,2011(6).

作者:李爱平 李相臣 邵林

工学结合海报设计论文 篇2: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满足社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05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同时指出“推行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推行工学结合,探索适应经济发展的中职教育,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和重要方向。

工学结合,即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实操技能的要求高,工学结合模式成为发展专业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手段。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满足学生校内实践的需要,为工学结合提供校内平台。

一、校内实训超市建设的意义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优秀的销售人员。专业面向的岗位主要是从事产品或服务销售及管理工作的基础岗位,例如导购员、促销员、市场信息员、销售员、营业员、客服等。后期通过职位晋升可从事管理岗位等。因此,通过建立校内实训超市,满足学生技能培养,成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首选。

实训超市通过学生自主经营的方式,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全方位实践。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产品需求,确定产品系列,制定销售价格,选择渠道商,制定促销方案,选择促销形式,实现客户满意等;同时,针对店面进行商品的陈列,设计等。通过实训超市,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产品,掌握营销知识及销售技能,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的目的和意义。

二、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一)一体化课程设置

所谓一体化课程即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的特点。学生通过对具体工作任务、过程及环境的感悟与反思,实现技术与知识的统一。

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性强,重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设置,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训超市工作岗位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专业技能的锻炼和培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实训超市的工作岗位和任务与对应课程相结合,通过分析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进而设计相应的课程。

1.学生核心技能

在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的基础上,根据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将学生核心能力细分为五个方面:熟悉营销知识及口才技能;具有市场信息收集和处理技能;具有商品知识、运营和推销技能;具有营销项目策划、促销技能;具有营销团队建设和管理技能。

2.课程开设

根据学生技能要求,在课程设置时,根据主干核心课程,同时结合专业技能培养,将专业课程按照阶段性细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设置《市场营销基础》《消费者心理学》课程;第二阶段,设置《市场营销调研》《营销口才训练》课程;第三阶段,设置《商业经营实务》《商品学》《推销技巧》课程;第四阶段,设置《市场营销调研》《促销技巧》课程;第五阶段,设置《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

3.实训超市实践

根据课程开设及核心技能要求,通过校内实训超市锻炼,实现理论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1)第一学期,主要了解营销基础知识,锻炼口才和自信心,因此通过超市引导员的工作,与顾客接触,了解顾客心理,掌握营销工作,锻炼与人沟通的胆量和自信心。

(2)第二学期,通过学习调研、营销口才等知识,锻炼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在具体岗位上,安排超市调研员,通过设计顾客需求、满意度调研问卷,针对学生群体开展调研工作,并分析数据,为实训超市采购提供有效意见和建议,同时,在调研工作中,通过与顾客的沟通,锻炼营销口才。

(3)第三学期,通过学习商店经营、商品管理等知识,掌握超市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并通过《推销实务》等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商品推销技巧和口才表达。因此,在超市中,担任销售员岗位,要求学生能够合理设计超市布局,商品摆放、海报设计等,增加超市商品的吸引力,同时通过推销口才的训练,达到销售商品的目的。

(4)第四学期,要求学生在商品销售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策划方案的设计以及促销方案和技巧的掌握。在超市中,有销售员提升至部门主管岗位,由基础销售工作提升到为超市设计方案、提升超市运营能力的工作。

(5)第五学期,由主管工作进一步提升为超市管理层,将团队建设和管理能力在具体岗位上进行锻炼和提升。

(二)综合型职能管理

在学生超市岗位设计时,将工作岗位按照职能型和产品型进行综合划分。具体岗位如图1所示。

实训超市在组织架构中,根据产品型组织,以店长作为超市最高级别负责人,分别对水果区、日用品区副店长进行直接管理。水果区和日用品区副店长对不同的产品系列进行管理。

根据职能型组织,将实训超市具体任务进行组织结构划分,分为运营部、财务部、采购部、后勤部以及人事部。对具体工作进行管理,每个职能部门有专门的负责主管,对相应部门的员工进行管理。其中,各区域的副店长对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1.运营部。主要负责超市的日常运营工作,包括商品的理货、销售工作。

2.财务部。主要负责超市每日报表汇总、利润计算,每周利润核算以及学生奖金計算工作。

3.采购部。主要负责超市每周水果进货,制定进货产品品种、数量、进货商家等。并定期完成日用品的采购和补货工作。

4.后勤部。完成超市的日常卫生,超市商品的保管,掌握库存动向并及时向采购部汇报情况,以及超市的安保工作。

5.人事部。负责日常员工的考勤、工作量统计、绩效考核以及人员晋升选拔的评价工作。

各部门的学生按照日工作安排表完成值班工作,采购部、财务部、人事部工作人员在超市工作繁忙时段,作为超市销售人员,帮助和引导学生顾客进行商品的购买等工作。

在职位晋升时,结合课程设置以及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按照学期制进行职位的晋升,从高一第一学期至高三第一学期,晋升层级为引导员——调研员、导购员——销售员——销售主管——副店长、店长。

(三)健全激励机制

在超市运营中,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及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投入超市运营管理工作。因此,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仅通过表彰先进已无法高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

1.考核学分制

学生实训考核与学分相挂钩,通过每学期规定时间段的实训任务,完成规定的实训学分。并针对超市长期员工,进行额外的学分附加。作为学生成绩、评优以及毕业的依据。同时,工作能力的评价也作为正式员工聘任的凭证以及职位晋升的依据。

2.利润分配方案

针对表现优秀且通过考核评价成为正式员工的学生,根据职位高低以及工作量大小进行利润分配。财务部在对每个月的收益进行核算后,将利润的20%作为正式员工的奖金,并根据考核对员工实行绩效奖金的方法。这样将超市利润与员工奖金相挂钩,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实训超市作为校内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实训超市的自主经营,将营销知识及时、有效地通过实践进行演练,并转化为职业技能,为学生提供仿真模拟销售环节,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

责任编辑 何丽华

作者:曾越

工学结合海报设计论文 篇3: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海报设计

摘要:各种新型媒体不断出新并快速发展的今天,海报这种宣传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急速更迭的信息及信息传递方式让传播艺术变成了病毒式营销,如何复兴海报设计,使其更加迎合受众心理需要,创造有内涵的文化传播,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引入海报设计中,为海报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将设计追本溯源,让海报设计从新发扬光大。

关键词:海报设计 马斯洛需求层次 宣传

一、需求層次理论与海报设计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通过对人类动机理论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他将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由内在而外在地分成了阶梯状自下而上的5个层级,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是维持最基础的生存条件的需求。安全需求同样属于层次较低的需求,他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所有性等。安全需求是在人们满足了生理需求的条件下,开始关注自身安全和稳定方面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指人们精神层次上的需求。在这一层次里,人们开始渴望亲情友情和爱情,希望建立自己的交际关系。自尊需求包括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就感等,以及获取他人的认同和尊重。自我实现需求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金字塔的顶端,被认为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对获得某一领域至高境界的追求和渴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受到很多人赞同和追捧的同时也遭受了一些质疑,包括其过于机械地对人类需求的层次划分,而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实因素对需求产生的影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影响诸多领域,也对我们进行海报设计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标准。

海报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种重要宣传方式,从公益目的到商业目的的海报设计,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海报设计拥有其独特的艺术内涵和宣传魅力,并且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好的海报设计不仅能够完成宣传目的,还可以推动文化和潮流的进步及发展。在各种新型媒体不断出新并快速发展的今天,海报这种宣传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急速更迭的信息及信息传递方式让传播艺术变成了病毒式营销,如何复兴海报设计,使其更加迎合受众心理需要,创造有价值、有内涵的文化传播,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引入海报设计中,为海报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出发,将设计追本溯源,将不同的宣传目标与受众心理进行归类和划分,实现点对点的设计层次与精神需要的沟通和满足。

二、对海报设计需求层次的思考

(一)基本生理需求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基本生理需求属于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础需要。海报设计中的基本生理需求,包括基本的宣传产品或内容,宣传目的的表达等内容,是满足受众在观看海报时应得到的基本信息,例如某种产品的名称及其功效在海报中的体现。设计一款海报,首先应当满足人获得基本宣传目标信息的需求。只有建立在目的清晰的基础上,才能构建海报宣传的根本,满足受众的基础需求,从而促进对下一需求层次的欲望。因此,在设计海报当中,应当率先对宣传的内容、目的、信息进行明确,并在实际操作中予以优先考虑。

(二)信息需求

在满足第一层次需求之后,人们对接受海报信息将会产生新的需要。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需求包括了对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的渴望。受众在观看海报时,对信息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对信息表达方式的注重对应于这一层次。完备的信息链传递,对信息相对稳定的艺术处理会使受众更容易接受海报所传播的内容,并有益于帮助受众理解宣传实质。这种需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且应当作为基本原则实现。

(三)审美需求

在满足了信息需求后,人们开始关注海报设计的艺术性和美观性。这种需求对应了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爱与归属需求,即精神领域上的诉求。审美是人对海报设计的内在心理感受,包括感到索然无味、兴趣盎然或者无动于衷等。受众对于海报设计的审美需求非常明确,人们希望从海报中得到情感满足,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感受设计艺术传递出的精神呵护与关爱。海报的风格张力和艺术魅力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海报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艺术表达,一张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海报能够带给受众巨大的情感震动。

(四)情感认同需求

自尊需求同属于需求层次理论中的高等诉求。自尊需求包括了对自我的接纳以及在群体中的他人的认同和尊重。现在海报设计中,则表现为不同人群在海报设计中对自我认知领域的寻求和获得。海报设计中应根据设计目标对受众人群进行选择,以帮助在设计中体现受众人群所能理解并感受的信息内容及艺术表达方式。例如高端香水广告中,针对消费能力较强的女性客户群体的认知领域,通常会加入晚礼服、高端场所、优雅的绅士等元素进行设计表达,促使客户联想到产品所能带来的精致享受。在对受众广泛的设计目标进行海报设计时,应当在海报中选取受众的共同点进行相应的内容表达,或制作同一系列不同风格的海报,分别对受众进行信息投放。当某一群体的受众接受到了属于其认知领域的设计内容时,会更容易产生情感共振,从而大大提高对海报内容的接受程度。

(五)参与需求

处于马斯洛需求理论金字塔顶端的自我实现需求,是众多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一需求中,对于充分运用自己能力的诉求对应了海报设计中对于受众参与感的满足。应当利用海报的设计,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和审美需求的基础上,促成受众的进步了解和接受。好的海报设计能够让观者有身临其境或感同身受之感,能够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与其产生精神互动,将自己设想到海报设计营造的环境中,并对产品或宣传目标有所体会。

三、针对海报需求层次的设计对策

(一)叙述性表达满足基本生理及信息需求

海报设计的基本目标是展示、宣传信息,准确的信息传递是海报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叙述性的设计表达,即满足“设计的某些表达功能”。在叙述性表达中,形象与语言是两个关键因素。形象是对目标主体最真实的展示,语言文字则能够从各个方面体现主体的其他特色。应当注意到对宣传主体的图片选用、宣传信息的文字表述,以及对基本信息进行艺术性延伸都能便于受众的理解和接受。总体而言,在海报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解决机能问题,还应注意利用叙述性的表达打动受众。

在具体设计中,叙述性表达应当注意几个要点。首先是形象的使用应当与整体设计风格相契合,在色彩、形式等方面都要具有一致性。其次是语言的使用应当注意概括性和完整性兼备,避免冗余的文字赘述影响海报的整体美感,并对图形意向造成不必要的分割,过多的文字容易造成受众阅读的审美疲劳,从而产生对宣传内容的缺乏理解甚至是不认同。在当下的设计潮流中,简约和抽象性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青睐。部分海报设计中只有寥寥数字或者没有文字,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设计更加符合宣传需要,但是在采用这种设计方式时应当注意联系实际宣传需要,将设计图像与宣传内容相结合,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避免盲目跟风而造成的宣传信息链断裂。最后,语言的优美性和字体字形的选择也是影响海报叙述性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精炼优美的文字能够助益海报宣传功能的体现,与适宜的图像设计结合可以让受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字体字形的选择能够协调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间隔感,使二者融为一体,相互提携,从而达到更好的叙事目的。

(二)核心表达满足审美及情感认同需求

宣传核心是海报设计的主要构成元素,也是海报设计的重中之重。根据宣传的目的、方向和内容制定海报的宣传核心,是设计一张优秀海报的基础。在信息明确、叙述完整的基础上,将海报设计进行定向,根据受众人群、投放地点、产品风格等区别对海报进行相应的设计,可以使宣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人们更容易接受属于自己认知领域的信息,在对不同产品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目标消费群的共性特征和喜好,将这种意向应用到海报中,能够促进进一步消费行为的产生。其次不同投放地点的区域性和环境将会对海报产生影响。地铁、车站等公共交通场所人群构成复杂,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同时由于其人群流动性大的特点,因此应当在划分目标群体的前提下对海报设计内容进行易化,使其更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接收。高档次的商场或艺术场所等,环境特点一般会较为突出,如洛可可风格的华丽装潢,或者个性张扬的暗黑色调,在这些区域投放的海报,应当注意内容、板式、色彩上与环境进行统一,以达到海报设计与环境氛围的相互渲染和促进,有助于观者的接受和领会。另外,不同产品对与海报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药品的宣传海报,宜根据药物作用对海报进行设计,通常采用令人舒适健康的低纯度色彩,如淡蓝或淡绿色等,以修正的敢于胶囊药品海报设计为例,采用大面积蓝色为底色,配以适当白色突出药品主体(如图1);食品的宣传海报,一般着重对食物形象的突出,并应当避免不利于促进食欲的颜色如蓝色等(如图2)。

(三)感性表达满足参与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欣赏和消费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海报设计的感性表达是指利用感性工学原理,进行针对性研究,发掘人与宣传主体间的情感互动。现代人对精神文化与感性表达的需求已经大大增加,海报设计应当从精神领域进行考虑,完成受众与设计的艺术和情感交互。

在商业海报设计中,应当注意到一部分消费群体对于商品的需求,不仅是对于产品本身的需要,同时还追求商品所提供的延展价值如身份认同、自我实现诉求、情感倾向等。因此在海报设计中,应当体现设计主体对于^的精神领域的满足,充分利用构图、色彩、文字或其他图形意向,展示或衍射目标消费群体的高层次需求。在公益海报设计中,感性表达的价值体现同样突出。好的公益海报,能让人产生切身体验,引发设计与人之间的情感共振,产生振聋发聩的效用。例如一则保护动物的公益海报中,将人与动物进行置换,人被关进动物园任由动物观赏,或动物将人类当作宠物肆意虐待,这种意向的宣传能够使观者沉浸到换位思考的环境中,对“爱护动物就如爱护人类自己一样重要”的主题产生更深切的认识(如图3)。在海报设计中,应当注意对受众心理的考量,让受众在观看到海报的同时产生互动和参与感,才能更好地达到宣传的目的。

结语

随着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海报作为一种传统的宣传方式应当建立自己独有的传播意义和价值,在众多爆炸式的信息传递中树立有價值、有魅力的艺术性信息传播。从人的需求层次出发,考虑到基础信息的准确性、满足各种审美需求的艺术性,以及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领域的交互性和参与感,是海报设计中应当予以考虑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海报才能作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宣传方式,继续发扬光大。

作者:刘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朗读指导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舞蹈编导文学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