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与蒲地蓝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2022-09-1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少数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肠道病毒, 多达20余种, 其中肠道病毒71型 (EV71) 和柯萨奇病毒A 16型 (CoxA16) 最常见[1]。我院应用蒲地蓝口服液和炎琥宁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00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180例, 其诊断均符合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 口腔、手、足、臀部至少两个部位可见皮疹或疱疹, 所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37.8~40.5℃) 。多数患儿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咽痛、全身不适, 少数患儿有流鼻涕、腹泻、呕吐、虚脱无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类类似感冒症状。观察组100例, 男66例, 女34例, 年龄0.5~8岁, 平均4岁。对照组80例, 男52例, 女28例, 年龄0.5~7岁, 平均3.5岁。

1.2 方法

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100例, 应用蒲地蓝口服液2~10mL, 每天3次口服, 加用炎琥宁粉针剂6~10mg/ (kg·d) , 每天1次静滴。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10mg/ (kg·d) 静滴, 每天1次, 2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 适当选用抗生素或退热药。

1.3 比较

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分析, 2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愈合时间及总疗程进行分析比较, 见表1。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 皮疹消退时间, 口腔愈合时间及总疗程均少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3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3.1 病原学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常见的有COXA16病毒, EV71病毒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同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可在人休肠壁细胞内增殖, 通过淋巴系统入血, 在血液中以游离形式存在。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 (高锰酸钾、漂白粉等) 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3.2 传播与流行环节

手足口病的传染是病人和健康携带者 (隐性感染者) , 病人自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 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 (约3~5周) 。传播途径:可经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

4 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部四个部位, 可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等传播,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其临床表现为:大部分病例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病变初期为咽部充血, 口腔内部出现1~5mm大小的粘膜疱疹, 边缘充血, 约1~2d后破溃, 形成表面覆盖黄色假膜的小溃疡, 大小从针尖至绿豆不一, 数目有数个数十个不等, 部分融合成一片。100%的患儿均有皮疹, 90%的皮疹与口腔粘膜疱疹同时出现, 先为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 24h后转为疱疹, 多发生在手掌、足底指趾的屈面等表皮厚而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 典型者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水疱性皮疹, 周围绕以红晕, 呈圆形或椭圆形, 有轻度痒感, 表面较厚, 不易破溃。一般在1周内消退, 无色素沉着。对于年龄较小, 尤其是6~12个月的患儿, 如果出现持续发热, 白细胞升高, 呕吐, 肢体无力, 心动过速及呼吸急促等症状, 此类患儿易发展成重症, 要给予高度关注。本文采用蒲地蓝口服液和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收到显著疗效。蒲地蓝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黄芩、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等。黄芩含有黄芩苷元, 黄芩苷等, 具有抗炎解毒的作用。蒲公英含有蒲公英甾醇、豆甾醇等, 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板蓝根中含有靛苷、B-甾醇, 有清热解毒的作用[3];苦地丁有清利湿热, 解毒消毒的作用。炎琥宁注射剂主要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单钾钠盐。现代药理学研究, 炎琥宁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炎性渗出与水肿, 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 该药具有明显的清热、抗感染, 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静等作用[4], 可加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 增强体液免疫功能。从本文可以看到, 蒲地蓝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疗效显著, 可以缩短病程。

摘要:目的 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对小儿手足口病进行蒲地蓝和炎琥宁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100例) 和对照组 (80例) , 观察组用蒲地蓝口服液和炎琥宁静滴治疗, 对照组以利巴韦林静滴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和总病程。结果 观察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总病程均少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蒲地蓝和炎琥宁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缩短病程。

关键词:手足口病,蒲地蓝,炎琥宁

参考文献

[1] 裘宇容, 何宗忠, 孙德华, 等.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J].热带医学, 2009, 9 (1) :49~51.

[2]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07~808.

[3] 伍亚辉, 邵贵强, 张金凤.利巴韦林分散片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应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4) :85.

[4] 刘建新, 王一飞, 李贵生.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 2003, 26 (2) :135~13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城市街道景观整治——以新华路为例探讨城市街道的景观整治规划下一篇:在比较中进行大学英语语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