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理性骨折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儿童病理性骨折范文

对植入性器械在儿童骨折治疗中应用的调研报告

儿童骨折是指儿童骨骼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其完整性或连续性。hanlonestes报道在各种骨折中约15%的骨折、创伤、脱位是儿童,常见有肱骨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等,近关节部位骨折发生率较高。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骨骼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力学性能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不能把治疗成人骨折的手术方法和内固定器械生搬硬套用

于儿童骨折的治疗。儿童骨折一般主张以手法整复、石膏或小夹板等保守方法治疗为主,但对手法整复不成功的要考虑手术复位,手术复位时内固定植入性器械的选择使用应尤为慎重。

一、手术治疗原则及意义

thompscn报道4411例骨折中3.6%影响儿童骨骺,需做手术治疗。因儿童的解剖和生理特性,其手术治疗原则主要有:

1、应熟知骨骺板的特殊手术解剖,术中任何操作都要以不损伤骨骺为前提;

2、内固定材料不损伤骨骺且易于取出;

3、加强儿童住院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儿童生理心理健康成长。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师们在治疗方法选择上开始考虑 “生活质量”因素,考虑如何缩短住院时间、康复时间,减少长期住院从社会心理上对儿童自信心和后期成熟的影响。现实表明,手术治疗具有复位固定满意,护理方便,卧床时间短,患儿痛苦小,使用x线拍片透视少,明显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患儿心理健康等优点。考虑年龄越小重塑能力越强,整复要求可以降低,因此一般只对3岁以上儿童采取手术治疗。

二、常见使用的植入性器械

儿童肌肉力量弱,体重轻,骨折后较之成人骨折端所受应力小,骨折愈合快,塑形能力强。因此,儿童骨折应尽量采用损伤小、不影响骨骺生长、固定简单确实的内固定物。

1、克氏针: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也常被用在骨科手术中临时骨折块的固定中。常用于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股骨干(颈)骨折、双前臂骨折等,简单、经济,而且固定可靠,对骨骺损伤小。

2、钢板螺钉内固定类:是治疗儿童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复杂的骨折,是其他内固定方法不可替代的。虽然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暴露范围广,骨折端周围组织损伤较大,需再次手术取钢板,皮肤残留疤痕。但它具有不损伤骨骺、能使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确切、并发症相对较少、疗效良好等优点,且适于各种类型骨折的固定,相对于小儿的整体治疗来说是安全有效的。其中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是国际内固定学会(ao)在2000年推出的一种新兴专利产品,具有成角稳定性,避免螺丝钉松动及ⅰ期或ⅱ期骨折复位的丢失。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可以不需要对接骨板进行精确的塑形,能极大的保留骨的血运,与之配套的锁定螺钉固定具有更好的锚合和较高的抗拉力,多用于儿童骨干骨折。

3、螺钉类:儿童肌肉相对薄弱,对于长斜行或螺旋形骨折,髓内针固定势必易旋转,固定不稳固,而钢板固定暴露广,需较长的钢板才能起固定作用。单纯采用3~4 枚螺钉固定,骨及周围组织损伤小,骨折对合紧密,术后辅以短时间的石膏外固定,能获得骨折早期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快的优良效果。目前可吸收螺钉在用于适合的骨折时优势很大,它不仅避免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还有排异反应小等优点,是个很不错的内固定方法。

4、髓内针类:髓内针在固定股骨中上段骨折、多段骨折有明显的优势,它具有损伤小、抗成角能力强、骨折愈合后取钉容易等优点。但它抗旋转能力差、不适用于股骨中下段骨折,常用于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中上段)骨折、双前臂骨折等。髓内针固定术会损伤股骨颈峡部骺板,导致儿童生长期股骨近端结构异常,因此选择时需慎重。弹性髓内针可避免一些缺点,对于治疗儿童长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骨折复位满意、固定有效、并发症少和不累及骨骺、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属于微创手术,并且术后疤痕小,外形美观。

5、梅花针:梅花针内固定术手术简单,对骨膜、软组织干扰少,术后骨折稳定性好,但该术可能损伤股骨颈峡部骺板和股骨滋养动脉的髓内支,导致生长期儿童股骨近端结构异常。梅花针内固定的适应症限制在5周岁以上儿童的股骨上、中1/3段稳定性骨折。

6、弹性髓内钉:采用其治疗儿童长骨骨折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微创技术,因其不暴露骨折断端,不剥离骨膜,未破坏骨折端血运,骨折对位良好,符合目前骨折治疗的bo原则,并且骨折愈合时间短,对早期活动有足够的稳定性。患儿住院时间短,能早期返校上课,避免了长期脱离学校和社会生活所致的教育和心理障碍,达到了目前个性化、人性化治疗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和社会效果。

三、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使用部位不当。国产植入钢板的医疗器械注册根据产品技术报告、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临床实验资料等在规格型号上大多注明钢板的使用部位,如“尺桡骨lc-dcp接骨板”、“上肢1/3管形接骨板”、“自动加压钢板(

胫骨)”等,严格明确了钢板的使用部位。但笔者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发现,在儿童骨折手术中,不审核钢板的适用范围,临床上擅自改变钢板使用部位的现象极为普遍,主要表现在儿童股骨干骨折手术使用“上肢肱骨lc-dcp接骨板、下肢胫骨lc-dcp接骨板、上肢尺桡骨lc-dcp接骨板”等, 胫腓骨骨折手术使用“肱骨lc-dcp接骨板、尺骨(桡骨)

lc-dcp接骨板、上肢1/3管形接骨板”等,肱骨干骨折手术使用“上肢尺桡骨lc-dcp接骨板”等。

2、产品选用不正确。儿童骨骼的解剖和生理特性决定了植入性器械的使用必须以不损伤骨骺为准则,不能影响骨折的康复及骨骼后期的生长发育。但在现实治疗中由于植入性器械不正确使用导致儿童伤残的事件时有发生,简单成人缩小化,往往增加患儿骨折处的损伤,使治疗扩大化,过度治疗,给患儿造成终身遗憾。如利用空心钉、髓内钉、交锁髓内钉等髓内穿过骨端进行内固定,严重损伤了骨端的骨骺,影响了骨骼生长,关节部位各骨端生长发育存在差异,导致关节面不平整,畸形愈合,甚至左右腿(臂)长短不齐等伤残,对儿童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不良后果。

3、使用记录不全面。建立完整的使用记录档案,且与病例档案、回访记录等一并管理,可以对儿童植入性器械的使用进行有效的质量跟踪追溯。但目前医疗机构植入性器械的使用跟踪记录不统

一、不规范,大多未记录“患者年龄”这个信息, “植入性器械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记录简单、模糊、不准确、不严谨,且与病例档案分离,导致儿童植入性器械的使用记录难以查阅,给日常监管和日后的质量跟踪追溯造成诸多的不便。

四、监管对策探讨

1、加强医疗机构涉械人员儿童骨科植入性器械的使用相关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严格使用环节的质量审核程序。涉械人员主要是器械质管人员和骨科临床医师,植入性器械涉及学科门类较多,产品、规格分类较细,而目前医疗机构恰恰缺乏医疗器械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员,质管人员多为药学、医学或护理专业,基层单位甚至没有此类专业人员。临床医师一般重治疗,对儿童植入性器械的使用认识和了解不够,对其使用安全有效性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涉械人员必须加强小儿解剖生理学、小儿骨科学、植入性器械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要高度树立儿童骨科植入性器械使用的质量和风险意识,有关部门要加强培训和考核。临床医师要全面考虑儿童骨骼的解剖生理和生长发育特性进行选择性申请使用,不能盲目简单化、成人缩小化。质管人员要充分发挥质量管理职能,根据岗位职责严格进行质量审核把关。院方要建立健全儿童高风险植入性器械(包括外请专家自带的植入性器械)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并严格有效执行,加强有效的事前监督和预防,让使用质量处于安全监控状态。

2、建立儿童骨科植入性器械使用记录档案。儿童骨折的解剖和生理特性决定了儿童骨科植入性器械的使用记录应有别于成人,建议医疗机构统

一、规范、单独建立儿童骨科植入性器械使用记录档案。在真实、全面、准确记录法规规定的植入性器械使用一般信息的同时,有必要增加患者年龄、临床诊断、申请使用理由、安全风险评估、出院康复情况等内容,与病例档案、回访记录一并管理,既可对儿童骨科植入性器械的使用更好地进行质量审核把关,又能更加便于质量追溯管理和使用效果评价。

3、建立儿童用骨科植入性器械的注册管理体系。目前国产骨科植入性器械的注册在规格型号、适用范围上几乎都没有单列儿童的适用情形,导致儿童骨折植入性器械的使用比较混乱,成人缩小化,使用部位不当,甚至错误使用,给骨折患儿身体健康带来严重隐患。骨科植入性器械的性能指标主要有材质、型号、型式、孔数、厚度、宽度、长度、角度等,根据儿童骨骼的解剖生理特点,从生物学、生物力学及材料学上分析,儿童用骨科植入性器械也应有别于成人,瑞士mathys medical ltd.在中国注册的角度型接骨板(synthes)就区分有儿童、青少年、小身材成人、成人的适用情形。因此,为保证骨折患儿用械安全有效,实行儿童用骨科植入性器械单独注册或在适用范围中明确儿童的适用情形非常必要。

4、加大儿童植入性器械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将植入性器械列为医疗器械重点监管品种,加强儿童植入性器械的使用监管应是重中之重。目前,各省(市)出台的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法规都明确了医疗机构应当对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的使用进行跟踪记录,建立使用记录档案;使用单位对外请医师自带的医疗器械应当按一般医疗器械购进规定进行查验;使用单位不得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者超出适用范围使用医疗器械。对违反上述规定的都明确了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得植入性器械的使用监管更加有法可依。对儿童植入性器械的使用,监管部门不仅要进行产品本身的合法性审核,同时还要加强医疗机构合法使用产品的监督管理,确保儿童用械安全有效。

第二篇: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学复习资料

出生缺陷 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结构、功能、代谢或行为异常的一类疾病。 致畸原也称为“致畸因子”,是指妊娠前双亲或母亲妊娠期间接触到的,或者发育个体的直接接触到的能引起胚胎和发育个体的结构或功能畸形的物质。 简而言之,可导致各种出生缺陷发生的因素。

接触与宫内接触 接触指人体及其他生物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可经各种接触途径(如呼吸、接入、皮肤吸收等)进入人体或者作用于人体; 宫内接触指的是胚胎或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所接触的某些环境因素。

生长和生长迟缓 生长是指发育过程中胚胎器官、组织或个体在大小和体积方面的成长变化,常用来衡量发育中的器官或者个体的成熟程度. 发育中的器官或个体的生长低于正常生长速度就称为生长迟缓。

发育与发育迟缓 一般指器官分化和功能的形成,包括精神、智力、情绪以及其他对外界环境(包括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发育。 发育期内上述诸方面的功能或者能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时就称为发育迟缓

儿童天致畸的基本原理

一、胚胎及发育个体对致畸作用的易感染性取决于胚胎和发育个体的遗传基因型;出生缺陷的表现类型,发生频率受母体、胚胎及发育个体的遗传基因调控,也受环境致畸原的影响,是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对致畸原致畸作用的敏感性不同,出生缺陷的表现型及发生率取决于致畸原作用于胚胎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某器官的形成期(原基阶段)是致畸原起作用敏感期。 简言之,致畸作用存在敏感期,大多集中在妊娠的3~8周。

三、致畸原能否进入胚胎组织并起致畸作用,取决于致畸原本身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以及它们在母体和胚胎中的动力学特征,比如宫内接触的浓度、作用时间等。

四、致畸原引起的胚胎发育异常基本符合剂量—效应关系。

五、致畸原对母体和胚胎产生毒性存在一定内在联系,有的致畸原选择性对胚胎有较大的毒性作用,对母体毒性较小,有的对两者的毒性相当。前者称为非共效应致畸,后者称为共效应致畸。

儿童先天出生缺陷的发生机制

一、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

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三、致畸原干扰胚胎的正常分化过程;

四、母体胚胎自稳功能紊乱;

五、非特异性胚胎和发育毒性;

六、先天致畸的其它机制。

环境致残

一、药物与出生缺陷

常见的致畸药物

(一)安定、镇静、抗惊厥

(二)兴奋剂和毒品

(三)应激激素、性激素、避孕药

(四)抗生素、维生素药物

(五)抗凝血、麻醉剂

(六)抗肿瘤、化学解毒剂

(七)食品添加剂

二、工业化学品与出生缺陷 (一)有害金属:铅、镉、汞、锰、铬、铜、银、镍、钴等金属元素;

(二)化学挥发性有害物质:最多的是烃类及其衍生物,而其中又以苯和苯的衍生物类为最多。如农药、汽油、 TNT、甲醛、环氧丙烷、二甲基甲酰胺、三硝基甲苯等。

三、物理因素与出生性缺陷

(一)电磁辐射 (二)高温和超声波 (三)海拔及气压改变 (四)有害气体(CO、CO2) (五)机械性损伤 (六)噪音

四、微生物与先天性缺陷

TORCH是一类专指可以导致孕期感染并具有致畸作用的特殊病原体, T:弓形虫(toxoplasm a,TOX), O:指其他微生物(other);微小病毒B

19、Epstein2Barr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苍白密螺旋体和淋球菌等。 R: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 C:巨细胞病毒(Cytom egalo virus,CMV); H:指疱疹病毒(herpes virus,HSV),

五、胎儿烟草综合征等

长期被动吸烟,都会危及腹中的胎儿,一些胎儿因此受到祸害而发生胎儿烟草综合征,孩子在子宫内发育迟缓,出生后可发现在先天性心脏病、腭裂、唇裂、痴呆。

六、营养不良

(一)基本营养物质代谢异常,如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缺乏必须氨基 (二)维生素代谢异常(三) Mn、Zn、Cu等微量元素的缺乏。

小儿脑瘫的定义

脑性瘫痪是由于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损伤或病变、发育不良所致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并发感觉、知觉、认知、交流、行为紊乱、癫痫、继发性肌与骨骼问题。

发病率

世界范围平均发病率为:1.5~4‰ ;中国:1.8-4‰,70%在贫困地区,男性略高于女性。

脑瘫的主要高危因素 (1)早产、低出生体重; (2)新生儿窒息、严重缺氧;

(3)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不当导致核黄疸; (4)母亲多次妊娠,尤其是妊娠4次以上; (5)母亲智力低下是脑瘫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6)母亲高龄(>35岁)初产,或>40岁分娩;或母亲年龄<16岁; 病理生理学改变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及先天畸形 (2)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缺氧缺血) (3)神经生化改变 (4)产伤所致的脑损伤 (5)胆红素脑病 (6)缺氧缺血性脑病 (7)先天性感染

分类及特征

(一)运动障碍分型:

1、痉挛型脑瘫(中枢运动皮质和锥体束受损,占50%)

此类型是因脑部Brodmann Ⅳ区与Ⅵ区是锥体束起始部位,此两区的病损通称为锥体束疾病,通常会引起痉挛。

痉挛性脑瘫主要有牵张反射亢进,持续性肌紧张引起运动功能障碍两个特征。(1)由于牵张反射亢进,在临床中表现为腱反射亢进、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等症状,当被动伸展关节时,有折刀样的感觉,称为折刀征。(2)表现在肌群上,由于牵张反射亢进,引起持续性肌紧张呈亢进状态,出现姿势、运动异常,关节变形,挛缩。

2、手足徐动型(锥体外系,20%)

病变以大脑深部基底核、锥体外系部分为主。

以肢体的不随意运动为主要特征,这种不随意动作在安静时消失,在有意识动作时出现。

3、肌张力低下型(痉挛型的早期类型)

又称为迟缓型脑瘫。可能是下丘脑受损,导致肌张力低下。

(1) 此类脑瘫患儿的明显特征就是呼吸困难。呼吸运动较浅,咳嗽无力,易发生呼吸道堵塞,呼吸系统易发病。(2) 肌张力低下,吸吮和吞咽运动困难,进食困难。 对外界的反应平淡,多仰卧—“青蛙姿势”。另外,几乎没有维持姿势的能力,且肌张力变化的幅度较大,在没有外界刺激时,患儿处于完全瘫软状态;一旦受到突发的外来刺激,或者受某一因素的影响,患儿的肌张力就会立即迅速升高,出现肌张力的亢进。这时主要是以背部伸肌为主,呈角弓反张的状态。

4、共济失调型(小脑齿状核,5%) 由小脑的齿状核损伤引起 。

(1)运动发育迟缓,动作笨拙,头与躯干调节障碍,1岁仍不会坐,即使会坐也不稳定。只有两下肢屈曲,外展,支持面扩大的情况下才可坐稳。站立较晚,大多2-3岁或更晚,患儿站不稳,易跌倒。手指精细运动障碍,动作不灵活。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颈膝试验很难完成。(2)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追视与抓物难。(3)经常张嘴,流口水,讲话慢且发音不清。(4)患儿肌张力低下,但腱反射正常。(5)平衡功能障碍,立位时重心在足跟部,走路时因肌肉缺乏同时收缩的能力,无法维持姿态,故躯干前后摇摆,东倒西歪。

5、混合型

指的是上述几种类型的脑瘫症状混合在一起,集中体现在一个患儿身上,也就是说,在一个病人身上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脑瘫症状出现。如:这类孩子既有痉挛状况又有不自主动作。

可分为手足徐动+痉挛型,手足徐动+失调型,手足徐动+痉挛十失调型,还有失调型+痉挛型等。

(二)运动功能障碍部位分型

1、四肢瘫:双侧上、下肢的受累程度相仿。

2、截瘫:仅为双下肢受累。

3、双瘫:四肢受累,双下肢较双上肢受累更严重。

4、双重偏瘫:患者四肢均受累,出现运动障碍。但双侧的程度不同,一侧重于另一侧。

5、三肢瘫:患者四肢中有三个肢体受累。常见为一侧上肢和双下肢。

6、单瘫:四肢中的一肢出现瘫痪。

听觉的生理概述

外耳的生理功能: 集音功能、传音功能、(部分)扩音功能 鼓膜的作用:传声和避声、听骨链的功能、增压作用或杠杆作用 鼓室肌的作用:增加鼓膜张力、减少内耳压力

咽鼓管的作用:保持内外压力平衡、引流作用、防护作用、防止逆行性感染。

听觉障碍概述

指因听力分析器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听觉功能减退,造成言语交往困难,也称聋、重听、听力损失。

轻度耳聋:纯音听力损失在10~30分贝之间

中度耳聋:纯音听力损失在30~60分贝之间

重度耳聋:纯音听力损失在60~90分贝之间

全聋:纯音听力损失在90分贝以上

听觉障碍的病例及原因 耵聍栓塞 耳气压伤 粘液性中耳炎 美尼尔氏病 视觉生理概述

角膜位于眼球的最前极,约占眼球的1/6,凸出而透明,具有高透明性、感觉敏锐、特殊代谢等特点

巩膜位于眼球的后5/6,呈乳白色,不透明,具有保护和支持眼球的作用,同时,也是眼外肌的附着点

虹膜位于角膜后面,晶状体前面,为环状薄膜,中央为瞳孔,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控制光线进入眼睛的强弱。含的色素量不同,可导致虹膜呈现不同颜色:无色素是蓝色,由少到多,依次呈现灰、棕、黑色

睫状体,位于巩膜内,为环带状,从虹膜根部延伸至脉络膜边缘,睫状体表面借许多辐射走向的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

脉络膜,为血管膜的后三分之二部分,衬于巩膜内面,前接睫状体,是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的松散结缔组织,其主要作用是为视网膜提供营养。同时,脉络膜和虹膜的黑色素是眼球内部形成一个暗箱,可防止光的散射。

视网膜感觉层的结构很复杂,主要含有两种重要的光感受器细胞,是接受、转变光刺激的神经上皮细胞:一种是锥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区,有辨色作用,能感受强光,司明视觉,有精细辨别力,形成中心视力。一种是杆细胞,分布在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无辨色功能,感受弱光,司暗视觉,形成周边视力(视野)。 眼内容物

1、晶状体

晶状体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双凸形透明体,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借助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通过调节和适应将物体反射出的光线聚合在视网膜上,同时,还可以过滤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 晶状体无血管和神经,具有整齐排列的晶状体纤维和恒定的水分,保证了其透明性,其营养由房水供给。

2、房水

房水充盈于眼房内,是一种含有少量蛋白质的无色透明液体,由睫状体分泌产生。房水产生和排出主要途径:睫状突上皮产生房水→后房→经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巩膜静脉窦→眼球外静脉→全身血循环。 房水的产生和排出与眼内压关系密切,正常时两者处于平衡状态。当某种因素使平衡失调,可导致眼压的增高或降低,对眼组织和视功能造成障碍。

3、玻璃体

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填充于整个眼球的后腔,具有屈光作用,支撑着眼球壁使之成为球形。

视觉障碍概述

定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视力障碍或者视野缩小。

分类:盲和低视力(分类标准:视敏度) 两眼中较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为20/200以下为盲; 两眼中较好眼最佳矫正视力在20/70到20/200之间为低视力。

视觉障碍的病例及原因

1、角膜炎 病因: 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过敏性角膜炎、外伤及营养性角膜炎、病因不明的角膜炎等。

临床症状: 黑眼珠上长了个“白星”,病人感到疼痛,怕光流泪 ,视力减退。

2、虹膜炎

病因:原发性虹膜炎:多由于虹膜损伤和眼房内寄生虫的刺激; 虹膜炎:继发于各种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腺疫、口蹄疫)也可能是邻近组织 炎症蔓延的结果。

临床症状: 虹膜炎的初期症状是眼睛发红,觉得不适或疼痛,伴随而来的症状是视力略微减退.如果去照镜子,用肉眼就可以看见聚集在角膜后面的细胞,虹膜炎的症状通常不严重

3、近视 (1)真性近视:

轴性近视: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弯曲度性近视: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屈光率性近视: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2)假性近视:

又称调节性近视眼,是由看远时调节未放松所致。 4远视

轴性远视:由于眼球前后轴变短所致;性远视: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较小所致;光率性远视: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小所引起。

5、症或者其它原因引起玻璃体胶状物液化时,其中微粒可飘动,引发“飞蚊症”。

智力残疾的概念

十八岁以前发育阶段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智力明显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发病率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

分类及表现

一、产前致病因素

1、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5-短臂缺失综合征)等

2、先天代谢异常: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果糖血症、脂肪代谢障碍、粘多糖代谢障碍等

3、脑发育异常:早期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锁不全而导致脑发育异常,如无脑症、脊柱裂和脑膨出等,或大脑成形缺陷,如脑回平厚、脑导水管狭窄

4、母体因素:母亲营养不足导致胎儿营养不足,酗酒和吸毒,吸烟、母亲体温过高、患水痘、风疹、糖尿病,放射线照射、CMV(巨细胞病毒)、药物等

二、围产期因素

(1)子宫疾病:于母亲低血糖、高血压、贫血、糖尿病或其他原因,如胎盘早剥造成急性或慢性胎盘功能不足。

(2)异常生产:产、胎位不正、脐带绕颈多圈、低体重、助产不当,造成窒息、缺氧或其他意外产伤等。

(3)新生儿疾病: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婴儿癫痫等;败血症、脑膜炎、脑炎;代谢性疾病,如高胆红素症、低血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三、产后因素:部受伤害、高热惊厥、脱髓鞘疾病、退化性疾病、癫痫、麻醉、脑炎、脑膜炎、中毒(如铅中毒等)、营养不良和遭受虐待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第三篇:脊柱骨折教案

教 课程名称:本课内容: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教师:

骨外科学 脊柱骨折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45分钟 李会明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脊柱骨折病因分类、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和治疗;以及脊柱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使学生重点掌握脊柱骨折的分类;掌握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了解脊柱骨折的诊断及其治疗,并认识到脊柱骨折是骨外科学之中的重点疾病。脊柱骨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需要医生有深刻的认识。

二、 教学内容 1. 脊柱的应用解剖 2. 脊柱骨折的病因与分类 3. 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 4. 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三、 教学重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①脊柱骨折的分类;②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掌握脊柱骨折的病因与分类是理解和学习脊柱骨折基础。为了充分、详尽的阐述脊柱骨折病因与分类,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对脊柱骨折病因与分类的诠释;对于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都举例说明,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能较好的理解该问题。

四、 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脊柱骨折的分类,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以及现场处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对其分类的理解有助于充分理解脊柱骨折的特点、从基础上理解脊柱骨折。因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所以对于每一条特征的讲解,除了对教材上知识的详尽讲述外,还特别举实例加以说明,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脊柱骨折的重要特征。

五、 教学方式

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

六、 教学创新模式 1. 教学内容

2 在详细讲解教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前提下,适当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推荐相关的专业性网站,便于学生随时浏览,使学生了解一些学术前沿的知识。

2. 教学方式

采取板书和PPT结合的教学方式,PPT具有直观性和快捷性,利用多媒体展示重要的概念、教学图片等可以节省时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列出一些专业英文词汇,便于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获得最新、最好专业知识,也为以后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七、 教学进程

(一) 脊柱应用解剖(了解,3分钟)

脊柱由26块脊椎骨合成,即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由于骶骨系由5块,尾骨由4块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块组成

脊柱出现了人类所特有的4个矢状面弯曲:两个原发后凸和两个继发前凸。胸椎的后凸是由于胸椎椎体前窄后宽的结果,而颈部的继发前凸主要是由椎间盘的前宽后窄来构成的,其椎体则前后等高或前方稍矮。腰椎的前凸则除了椎间盘的前高后矮外,腰4及腰5椎体亦变得前高后矮;腰3椎体不定,仍多为方形,而腰

1、腰2椎体仍适应胸腰段的后凸而呈后高前矮的形态。

(二) 脊柱骨折的病因与分类(重点掌握,7分钟。PPT结合板书) 脊柱骨折的病因有各种外力引起,按暴力的方向分为X、Y、Z三个轴。

1、 胸腰椎骨折的分类

① 、椎体单纯性楔形压缩骨折 ② 、椎体稳定性爆裂骨折 ③ 、椎体不稳定性爆裂骨折 ④ 、Chance 骨折 ⑤ 、屈曲-牵拉性骨折 ⑥ 、脊椎骨折脱位

2、 颈椎骨折的分类

① 、屈曲型损伤 ② 、垂直压缩性损伤 ③ 、过伸损伤

④ 、尚不了解机制的骨折

(三) 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掌握,20分钟) 1. 有严重外伤史,

2. 脊柱骨折的相应位置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3. 检查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受伤姿势,有无感觉运动障碍 4. 多发伤的处理。

5. 患者病情允许是尽早完成相关X光片、CT、MR等检查

(四)脊柱骨折的治疗(了解,15分)

1、胸椎骨折的治疗

(1)椎体单纯性压缩骨折的治疗 (2)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治疗 (3)Chance 骨折的治疗

2、颈椎骨折的治疗 (1)颈椎半脱位的治疗 (2)稳定性颈椎骨折的治疗 (3)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治疗

(4)过伸性损伤的治疗 (5)齿状突骨折的治疗

八、 教学材料

吴在德 吴肇汉 外科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九、 参考教材

1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学谦 娄思权等译 创伤骨科学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3、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钦

实用骨科学(第三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十、 课后作业

4 请问,脊柱骨折胸腰段结合部为容易发生骨折?

第四篇:骨折病人的护理

骨折是指骨或软骨组织遭受暴力作用时,发生的骨组织或软骨组织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部分或全部中断或丧失,畸形、功能障碍、反常活动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严重骨折患者可发生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

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细菌可从伤口进入,容易造成感染。开放性骨折创口可自外向内形成,例如火器伤骨折,亦可由锐利的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软组织而形成;如耻骨与坐骨支同时骨折时容易导致后尿道和膀胱损伤;骶尾椎骨折可能会刺破直肠。

不完全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等。

完全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完全中断,包括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骨骺损伤。

好发人群

儿童

儿童玩耍时缺乏自我保护意外出现骨折概率很高。

中年及老年人

从中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中的有机物减少、无机物增多,骨骼变得更脆,导致骨质强度变差,易发生骨折。

治疗周期

1.不同年龄骨折愈合差异很大,如新生儿股骨骨折2周可达坚固愈合,成人股骨骨折一般需3个月左右。儿童骨折愈合较快,老年人则所需时间更长。

2.健康状况欠佳,特别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症、恶性肿瘤以及钙磷代谢紊乱,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

饮食调理

·

骨折患者饮食要均衡搭配,多选择蛋类、奶类、瘦肉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

烹饪方式多选择蒸、煮、炖、烩等方式,尽量不要选择煎、炸、烤等烹饪方式。

·

患者多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以免活动较少导致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

日常护理

·

患者睡觉时保持平卧,避免压到患肢。

·

患者应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充足。

·

骨折的儿童与老人适当补充钙质、多晒太阳。

·

按照医生的要求循序渐进的活动和锻炼,避免患肢过早负重。

特殊注意事项

·

卧床的骨折病人要多饮水,饮水量少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

·

受伤的部位要注意抬高,切不可低垂,否则可能加重肿胀。

·

预防

·

对于骨折的预防,主要是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防护,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意外损伤。适量的活动锻炼,定期体检,避免过早发生骨质疏松。

第五篇:骨盆骨折教学查房

骨盆骨折

查房内容: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观察与护理 查房形式:科内教学查房 查房地点:骨科病房 主持人:张玲玲 主讲人:季尹霞

参加人员: 徐丽丽 陆琳琰 陆敏 任飞 燕 徐敏 杨敏 张榴丽 蒋丽 蒋燕 许玲玲

华敏

护士长: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对1例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护理查房。骨盆骨折时一种严重创伤,多为强大的暴力直接作用于骨盆所致,其中以交通事故和房屋倒塌、高空坠落等高能量损伤多见。除了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之外,常合并大量出血,休克发生率很高,又常常合并腹腔、盆腔脏器损伤,泌尿、生殖道损伤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较高。在1890年之前,骨盆骨折的病死率为84%,到1930年大约为30%,在近20年,由于诊疗器械的发展、应用扩充血容量、早期外科技术的应用、各种监测技术等广泛的开展,骨盆骨折的病死率下降至5%-20%。骨盆骨折的主要危险在于其并发症,其中骨折引起的出血性休克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因素。因此严密的护理观察为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我在2天前请大家作了病例及相关资料的查询,现在我们请责任护士任飞燕汇报一下病史。

责任护士任飞燕:34床患者,汤素芬,女性,21岁。5月20日因不慎被重型卡车撞伤,当即感髋部、右大腿剧烈疼痛、畸形、不能活动;受伤当时神志清楚,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于12:30送至我院急诊。急诊X线片示“骨盆多发骨折,左侧骶髂关节分离,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右股骨中段骨折”。患者神志清楚,血压100/70mmhg,脉搏100次/min,呼吸23次/min,血氧饱和度98%。予以留置尿管一根,引流尿液颜色黄清,尿量300ml.查体腹软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存在。右大腿肿胀压痛,足背动脉搏动存在,骨盆挤压分离实验阳性。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B超示:肝、胆、胰、脾、肾未见外伤后改变。30min后患者出现神志淡漠、心率逐渐增快、血压逐渐下降,由100/70 mmhg逐渐降至70/50 mmhg,脉搏120-140次/min,此时尿量为20ml/h,,给以镇静、吸氧2L/min,于左、右上肢分别建立外周静脉置管,输入全血、平衡盐水,巴曲酶2iu肌内注射,巴曲酶1iu静推。经静脉滴注多巴胺,以及加快输血补液速度,血压升至90/60mmhg。给予呋塞米20mg,静推,尿量恢复至35ml/h.经积极抗休克治疗,血压波动于90-100mmhg/50-60mmhg,为进一步治疗,以“骨盆多发骨折、右股骨干骨折”收治入骨科。

入科后护理查体,体温36.8度,脉搏130次min,呼吸23min,血压9958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口唇、眼结膜苍白,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心率齐,心率130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存在。

专科情况,视诊,四肢厥冷,皮肤潮湿,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骶尾部、腹股沟区触痛,直肠指检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入院室血常规白细胞6.52ⅹ10⑼L,血红蛋白72gL,血小板75ⅹ10⑼L。目前患者的白细胞为9.86ⅹ10⑼L,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46ⅹ10⑼L。

现患者入院后第3天,给予一级护理、禁食、持续心电监护。右颈内静脉置管一根(刻度为19cm),右上肢周围静脉置管一根,留置尿管一根,目前主要治疗方案如下。

一、循环方面,适当补充液体,并要是给予心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维持学流动力学平稳;

二、予以面罩吸氧4L|min,保证氧合,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0mg化痰,维持气道通畅;

三、抗感染治疗,

四、重要脏器功能维护 护士长:听了护士任飞燕汇报的病史,我们对该患者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大家有没有补充或想进一步了解的情况?

护师季尹霞:我想问一下患者这2d的24h出入量分别是多少? 责任护士任飞燕:患者入院后第一天,输入红细胞悬液1200ml,血浆600ml,补液3000ml,入量为4800ml,尿量有3000ml,;第二天,输入红细胞悬液600ml,血浆200ml,补液2250ml,入量为3050ml,尿量有2800ml;今日为第三天,需输入红细胞悬液400ml,血浆200ml,补液2000ml。

护士长: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全体护士:没有。

护士长:好的,请护士任飞燕讲一讲她认为患者现存的主要护理问题是什么?

责任护士任飞燕:我认为目前患者主要存在着组织灌注量改变的问题。理由是从患者的病史中可以看出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X线片示“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可以导致大量出现。从临床表现这方面,也证实患者有出血情况。如患者入院后出现表情淡漠,口唇、眼结膜苍白,呼吸急促,四肢厥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再者,从入科时生命体征方面也支持组织灌注不足这一护理问题,如血压99/58mmhg,脉搏130次/min,呼吸23次/min;从血常规中看:血红蛋白72g/L,血细胞比容18%,血小板75/L。综上所述,均表明患者由于大量出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

护士长:很好,请徐丽丽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骨盆的解剖特点及结构为何会导致骨折后大量出血?

主管护师徐丽丽:首先我们可以从骨盆的解剖特点来看,构成骨盆的大部分骨为松质骨,其供血非常丰富。当骨盆骨折后,骨折的断端可大量渗血。而渗血量的多少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这种渗血通常不易止住,是发生失血性休克的一个重要出血源

另一个原因是围绕盆腔内壁具有异常丰富相互连通的静脉丛,面积为动脉的10-15倍,形成血管湖。静脉丛血管壁薄,收缩性差,周围又多为疏松组织,无压迫止血作用。当骨盆骨折时,极易伤及静脉丛,引起大出血。而骨盆内血管从大的动脉主干到小的血管分支,纵横交错,与骨盆关系密切。骨盆前部骨折可伤及闭孔动静脉、阴部动静脉、耻骨动静脉、髂外动静脉分支,有时甚至伤及髂外动静脉主干;骨盆侧部骨折可伤及闭孔动静脉;骨盆后壁骨折可伤及腰动静脉、髂腰动静脉、骶外侧动静脉、骶中动静脉、骶正中动静脉、臀上动静脉。

护士长:恩,是的。骨盆骨折为松质骨骨折,本身出血较多,骨盆骨折错位,常损伤靠近盆壁静脉丛多且无静脉瓣阻挡回流,以及中小动脉损伤均可导致骨盆骨折大量的出血。另外骨盆骨折引起出血的因素还有骨盆壁及邻近组织撕裂出血,以及盆腔内脏器官破裂出血,这两个因素也是重要的出血源。

实习同学华敏:老师,临床上遇到这种骨盆多发骨折,股骨干骨折合并有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该如何判断患者的失血量是多少呢?

护士长: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临床上判断失血量有好几种方法,下面请哪位老师说说临床上我们是如何判断失血量的. 陆琳琰:可以根据单侧闭合性骨折的部位对失血量进行估计,例如骨盆骨折失血量一般为1000-2000ml,单侧的股骨干骨折失血量一般为800-1200ml。按照这样估计此位患者姚某失血量约为1800ml以上。

护士长:严重的骨盆骨折常有大量出血,出血量在1000ml以上,积聚于后腹膜后,耻骨联合分离可使骨盆容积增大。当耻骨联合分离3cm,骨盆容积可增加4000ml。

实习同学小许:老师,严重骨盆骨折出现大量出血,发生组织灌注不足,失血性休克的概率会很高了? 护士长:是的。骨盆骨折多见于平时交通事故等高能量外伤,失血性休克时骨盆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对骨盆骨折患者,我们一定哟啊通过细致、严密的护理观察,评估组织灌注量的改变,及早发现休克以及防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现在讨论一下对于组织灌注不足,我们护理观察的要点有哪些?

护师蒋燕:我们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精神状态、面唇色泽、皮肤肢端温度及尿量。

护士长:好的,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如何观察?

主管护师徐丽丽:首先,对患者的意识和精神状态的观察很重要,因为意识可反映脑部的血液灌注情况及缺氧程度。休克早期,脑组织供血尚好,缺氧不严重,神经细胞反应呈兴奋状态,患者常表现为躁动不安。休克中晚期转为抑郁而淡漠,甚至昏迷,表明神经细胞反应由兴奋转为抑制,脑部血液循环不良,病情由轻转重。这位患者在急诊抢救时出现过神志淡漠,经积极抢救神志转清。

护师季尹霞:其次是皮肤色泽与肢端温度的观察。皮肤色泽与肢端温度可反映外周灌注的情况。休克早期皮肤苍白、肢端皮肤湿冷,提升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灌流不足。如前胸或腹部有瘀斑,提示有DIC可能。

责任护士任飞燕:再次是血压,心率,呼吸变化的观察,生命体征可反映组织灌注量是否充分。每隔15-30min,测生命体征一次,并详细记录,病情稳定后可改为1次/h,如发现在输血、补液的情况下血压仍一度降低,提示患者有活动性出血的迹象。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进一步措施处理。

护士陆敏:还有就是尿量是观察非常重要,因为尿量变化时是早期诊断休克的主要指标。肾功能的改变在休克早期就可发生,这时发生的是功能性的急性肾衰竭,因为它还伴有肾小管的坏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少尿小于400ml或无尿小于100ml。当休克持续时间较长时,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器质性的肾衰竭。此时即使肾血流量随着休克的好转而恢复,患者的尿量也难以在短期内恢复正常。所以我们应予以患者留置尿管,并详细记录尿量,注意有无进行性肾衰竭。通常收缩压在80mmhg上下时,平均尿量为20-30ml/h,尿量大于30ml/h表示肾脏血流灌注好转。

护士长:我们此例患者已出现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组织灌注改变发生休克,责任护士任飞燕给我们说说你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为什么采取这些护理措施?

责任护士任飞燕:好的。由于患者在急诊已给予抗休克治疗,在血压相对稳定,波动于90-100/50-60mmhg后转入我科。由急诊带入左、右上肢外周静脉置管2根,留置尿管一根。第一点,采取平卧位。目的是为了避免搬运中扰动不稳定的骨盆,增加创伤出血,加重休克。因为搬运不当或过多的活动下肢,使已失去稳定性的骨盆再次移位,增加损伤盆壁静脉丛及盆腔血管的机会,而且导致髂腰肌、臀肌收缩牵拉髂骨引起疼痛。我们这位患者存在耻骨上下支的骨折,抬高下肢时会使髂腰肌收缩压迫骨折断端而引起疼痛,所以我们给她平卧位能避免骨折端移位导致出血与疼痛。第二点,就是迅速建立右颈内静脉置管一根,同时连接CVP静脉装置,测CVP,4h一次,以便观察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因为2-3条静脉通道可快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如输血输液以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浅表静脉适宜均匀而缓慢地滴入血管活性药物或其他需要控制滴速的药物。我们通常可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但要注意避免选择股静脉或下肢静脉穿刺。第三点,合理补液,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由于该患者在急诊已给予抗休克治疗,我们入科护理体检所得到的血压和脉率不能完全反映出患者的失血量。所以我采用根据创伤的性质、范围这方面来判断此患者失血量约为1800ml以上。遵医嘱快速输入晶体液、平衡盐溶液、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心播出量。后输入胶体液,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歇。

护士长:关于这点,我来强调一下。我们在执行医嘱时,一定要注意输液速度及量与质的合理安排。掌握好合适的输液速度是落实液体复苏的切实保证。在抗休克早期,补液量可适当大些,速度可适当块些,甚至可在8h内输入全体总量的一半以上,但是在休克完全稳定后,就不宜再快速大量补液了。此时,机体的应激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全身组织间的水分就会回到血管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此时补液速度不仅应慢下来,而且总入量应小于或等于出量。还有就是在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等,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可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实习同学华敏:老师,补液速度过快过量容易发生肺水肿、脑水肿。而补液速度慢,组织灌注和内环境难以及时得到改善,直接影响到抗休克的治疗。前面,老师讲到用中心静脉压来调整输液滴速,我想了解一下具体该如何控制输液速度。

蒋丽:这个问题我来解答。临床我们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血压和中心静脉压来调整输液滴速。由于中心静脉压代表右心房或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的压力,它可以反映右心室充盈压的变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测压当时患者的有效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等综合状况。因此,连续测定中心静脉压的改变,可动态地了解血容量的变化及判断心脏对补液的耐受能力,是调节输液治疗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VP的正常值为6-12cmHO。当CVP低,血压低,表示血容量不足,就需要快速补液;当CVP低,而血压正常时,表示血容量轻度不足,可适当地加快输液速度;当CVP高,血压低,表示心功能不全或容量相对过多,应减慢入量,慎用强心药,扩血管药;当CVP高,血压正常,则表示血管过度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应当舒张血管;当CVP正常,血压低,表示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可以酌情应用强心药,分次小量输液负荷试验,如无不良反应,方考虑用缩血管药。

责任护士任飞燕:第四点措施是给予面罩吸氧4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目的是减轻失血所引起的脑组织缺氧和损害。因为休克会减少肺内气体交换,组织供氧减少,加重组织缺氧缺氧会诱导细胞因子释放从而激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迅速发生肺及全身的微血管改变,最终引起多发器官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常常是多器官衰竭的先兆,表面肺功能的改变起关键性作用。如果患者合并有严重颅脑外伤时,持续性低氧血症或低血压可导致脑组织进一步损伤,病死率很高。所以我们通过面罩给氧可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主管护师徐丽丽:对于此措施我觉得还需补充一点,就是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避免误吸、窒息。休克时,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时,尤应注意某些影响气道通畅的因素,如神志已趋向不清的患者,舌根容易后坠而堵住喉头,阻塞呼吸,此时应以纱布包住舌头用舍钳将舍拉出,使呼吸道通畅。如因呼吸道分泌物多而堵塞护理者,可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便分泌物流出,同时应用吸引器抽吸分泌物。

责任护士任飞燕:第五点措施注意保暖,室温要保持在18-20度,输入的液体要复温。因为休克时多数患者有体温下降、怕冷等表现。而且临床实践证实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低温液体,影响体温、血压回升。当患者体温过低时,可通过增加室温及被服保暖。室温保持在18-20度,温度太高会增加组织的代谢率,使得组织耗氧量增加,加重组织缺氧。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汗湿后及时更衣等。但不能用热水袋直接加温。

实习同学小许:老师,不能使用热水袋是因为热水袋容易导致烫伤吧?

护士杨敏:恩,是的。我们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问题,以免因我们的护理措施不当造成患者的损伤。不能用热水袋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从休克的病理生理角度看,因体表加温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体表血管床容量,影响机体代偿性调节作用,使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不利于抗休克治疗。

护师蒋燕:在这我也补充一点,就是对于休克的患者,我们一定要做好护理安全管理,预防意外。对于烦躁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加床边护栏保护,防止坠床;输液肢体宜用夹板固定。必要时,四肢予以约束带固定床旁。 护士长:很好,大家将有效灌注量不足这一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补充的更具体、全面了。提高了我们对危重患者护理的水平。请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全体护士:没有。

护士长:好,今天我们通过对1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一次问题式查房。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灌注量不足的护理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大家对这次的查房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特别是护理观察及护理措施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各项护理措施具体有效,并且非常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希望通过这次的查房,让大家更好地掌握骨盆骨折患者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护理要点、重点,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今天查房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专的自我鉴定范文下一篇:党在我心中三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