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节水改造后运行管护及管理体制改革邹议

2022-09-13

1 灌区运行管护及管理体制现状

磁左灌区管理处成立于1977年,为股级事业单位,隶属于行唐县水务局,下设三股一室八个基层管理站。2009年批准差额补贴编制33个,经费已列入县财政,现有在编人员19人,离退休人员10人。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已经纳入社保。管理干渠、支渠2级渠道工程,负责日常的运行、维护,将水输送到支渠口。

磁左灌区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水费,按照现行水费计收标准和核定灌溉面积计算,磁左灌区全年实际可支配水费收入2万元,人员经费等平均支出37.8万元,收支状况极不平衡,造成每年拖欠职工工资,工程维修养护无法正常开展,严重制约了灌区管理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由于工程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来源渠道不畅,大量公益性支出得不到应有补偿,导致磁左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严重不足,效益逐年衰减。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磁左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 建后管护机构、人员和经费来源

磁左灌区管理处负责磁左灌区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主要枢纽工程引水干渠及干渠支渠上的建筑物的运行管理,斗、农、毛渠及田间工程建设、维护管理及灌溉服务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负责,实行群众管理。

(1)经费渠道及财政补贴范围。磁左灌区33名财政差额拨款人员经费,公益性维修养护经费,均列入县本级年度财政部门预算。

工程除险加固、更新改造资金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发改委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

(2)财政补贴额度与方式。县财政年补贴经费167.27万元,今后如遇国家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或变化时,财政补贴予以相应调整。

(3)强化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筹集和管理。逐步建立和健全工程维修养护制度,扩大维修养护经费来源渠道,加强经费管理,建立维修养护经费管理有效机制和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4)经费筹集。(1)市财政补贴的维修养护经费;(2)因农业灌溉工程水价不到位给予的政策性补贴经费;(3)磁左灌区在供水水费收入中提取20%主体工程防汛保安大修理(改造)资金。

(5)经费管理。公益性维修养护经费实行项目管理,每年由磁左灌区提出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计划,报县水利局、财政局批准后组织实施,项目竣工后由县水利局、财政局共同组织验收,验收情况作为下一年度资金安排的依据。如当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有结余,结转下年度使用。

3 建后管护制度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3.1 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权责

县水利局是磁左灌区的主管机关,磁左灌区管理处负责磁左灌区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工作。根据磁左灌区的实际,磁左灌区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1)工程管理。磁左灌区管理处负责磁左灌区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主要枢纽工程引水干渠及干渠支渠上的建筑物的运行管理;斗、农、毛渠及田间工程建设、维护管理及灌溉服务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负责,实行群众管理。

(2)水资源管理。磁左灌区管理处负责灌区水资源规划编制、统一管理调配与保护、年度工程供水计划编制、供水和配水调度,各管理站按设计与规范获取使用权。

(3)工程维修养护。按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各级对所管辖的工程进行维修养护,即:公益性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由同级财政解决,非公益性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从其经营收入中解决,因政策因素影响水价难以到位的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解决。末级渠系的维修养护经费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

(4)资产管理。磁左灌区管理处负责磁左灌区水利工程资产的管理和运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2 科学界定单位性质,严格定岗定员

(1)合理分类定性。磁左灌区水利工程既有防洪、排涝、水土保持、抗旱、跨流域调水等公益性任务,又有农业灌溉供水等经营性功能。其供水水价因受政策性因素等制约,未达到成本价,标准低,所以磁左灌区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磁左灌区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

(2)严格定编定岗。按照水利部、财政部颁发的《定岗标准》根据磁左灌区工程的特点和本着优化人员结构,精简管理机构,推进集约化管理需要,确定磁左灌区公益性事业编制43名,其中财政全额拨款编制43名。

3.3 深化内部改革,实行管养分离

(1)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竞争上岗,实行分层聘用;实行岗位工资制,制定按岗计酬的分配模式,将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挂钩;实行考核计奖办法,推行“中层干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和“职工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及“民主评议职工”考核管理办法,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

(2)妥善安置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广开就业渠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具有行业优势项目的企业,用于安置分流职工。对现在岗人员安置到企业的,一律由单位承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确保社会稳定,其余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一律按事业单位性质参加当地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3)实行管养分离。在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到位的情况下,组建维修养护队伍,按市场化运作,实行独立核算。

灌区在没有利用外资的情况下,从2007年开始,自觉地、有计划地开展了用水者协会的试点工作,起草了《行唐县城寨乡农民用水者协会章程》。目前,灌区设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用水者协会2个,涉及灌溉面积5万亩,用水户3685户。

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以来,灌区管理处在资金投入、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用水者协会很大的扶持。协会严格按照章程办事,坚持自主决策、自我管理、优质服务、取信与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用水户参与建设管理的形式,能够促进灌区灌溉管理、末级渠系工程管理和水费收缴等工作全面开展,符合灌区发展的需要,使灌区的基层管理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取得了一定成效:第一,加强了支渠以下工程维修管理;第二,减少了用水纠纷,建立起良好的用水秩序;第三,提高了灌溉质量,节水效果明显。

由传统的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提高为用水户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3.4 推进水价改革,强化计收管理,推进末级渠系改革

通过加大农业灌溉工程更新改造和计量设施的投入,促进水价改革,以推动全灌区节约用水,从总体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摘要:行唐县磁左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和水管体制改革后,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权责科学界定单位性质,严格定岗定员深化内部改革,实行管养分离推进水价改革,强化计收管理,推进末级渠系改革。由传统的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提高为用水户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建立工程运行管理新机制,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

关键词:灌区,节水改造,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谈互动式教学法及其在技师培训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结合列车时间表的地铁换乘同步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