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

2023-08-13

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继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后,7月9日下午,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又在水利局三楼会议室召开了防汛工作督查会。各成员单位及各乡镇主要领导共计50多人参加了会议,县防指总指挥、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下发了《关于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包乡镇督查防汛工作的通知》。县气象局局长作了近日天气形势通报,水文站站长作了近两天降雨情况及沁河水情汇报。县防指常务副总指挥就今年的防汛形势、防汛物资准备情况以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了强调,并要求从7月10日起各乡镇开始零报告。县政府应急办就各乡镇各成员单位预案制定情况及昨晚值班抽查情况进行了通报。

县防指总指挥、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强化防汛责任,确保防汛安全。把防汛工作摆到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安全度汛作为防汛工作的首要目标,确保汛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要进一步分析论证,科学制定和完善各类防洪调度方案和预案。要 “预”字当头,坚持重在预防,完善各类防汛抢险方案,增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一旦出现汛情、险情,不管轮到哪个领导带班,都能够看懂并按照预案及时、妥善处理问题。三是要重点抓好城镇防汛工作。将重点防洪工程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头,建立协调

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思想重视,提前部署

四月初,公司高层领导针对08年防汛防台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了各专业部门提交的防汛防台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07年中国移动温州分公司营业网点、通信设施在历次台风灾害中的损失情况。决定提前部署全年防汛防台准备工作,做好“人、财、物”三落实工作。

1、组织动员—4月底,温州分公司召开温州全区防汛防台电视电话会议,公司领导动员报告要求市公司各部门、专业中心、县(市)分公司、代维单位全员行动,从思想上、组织上高度重视07年防汛防台工作。公司领导明确要求各单位将防汛防台工作列入五月份日常工作重要议程,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立即着手本部门防汛防台准备工作。

2、资金落实--各部门、专业职能中心、县市分公司根据公司高层领导指示和要求,对各自辖区、职能范围的防汛防台工作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并提交调研报告,市分公司各职能部门汇总温州市区、各县市处于易受洪涝、地质、强风灾害区域的营业场所、基站网点、线路设备险情情况,根据轻重缓急列出近百项紧急整改工程项目,由公司财务部优先安排预算资金,市场部、网络部制定应急改造工程计划和进度跟踪考核制度。

3、物资补充—,四月底至五月初,各部门、专业职能中心、县市分公司根据市公司要求迅速对全地区各专业的防汛防台物料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点,对不足的部分及时补充,损坏变质的给予更换。08年主要防汛防台车辆、物资新增配置统计:省公司划拨增配卫星应急通信车一台;自行采购防汛防台橡皮艇10艘,防雨帆布10张,救生衣、救生圈300套,反光背心1000条、安全帽、雨具1000套;购买储备防汛防台光缆200公里,各种型号电杆200根;网络部动力中心新增采购轻型便携式发电机397台,应急发电专用工具包500个;抽水机10台。08年防汛防台物资储备情况于往年相比具有明显的“早准备、更充足”特点。

二、重点落实,综合演练

根据地方政府、省市公司防汛防台工作的总体部署,网络口主管领导向网络口下达了“全面修订更新08年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序列,提前组织网络口要害部位应急演练,争取网络口防汛防台工作早启动、早检查、序列化演练,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指令。随后网络部着手启动了2008年防汛防台准备工作的布置与落实,陆续下发“关于启动2008年防汛防台准备工作的通知”与“关于深入开展防汛防台组织工作的通知”,省公司、温州分公司主管领导走访各县市分公司、各网络设备代维单位,对防汛防台工作进行调研检查,对全地区网络口防汛防台工作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与具体措施。要求市本级与县市网络部积极开展防台准备工作。市本级与各县市分公司网络部围绕上级领导指示与文件布置,精心组织并积极开展了各项防汛防台演练工作。

1、交换系统—网络部综合维护中心在4月底进行了温州市南白象机房组织温州地区MSC的应急演练,模拟温州移动通信交换机某BSC退服,采用SESS系统创建某BSC数据至应SERVER和MGW,割接某BSC至应急SERVER/MGW,恢复某BSC下用户业务。应急演练从发现温州G1下某BSC退服,监控组发现故障并发布抢修通知,专业人员介入故障处理,接受启动应急预案指令至排除故障,经拨打测试确认设备运行、性能指标正常,业务畅通后汇报领导至演练结束。通过模拟演练发现现网出现故障时,维护人员的接入时间和应急数据准备时间比预计的时间要长。真实验证了演练步骤中的各个环节,为日后维护人员迅速接入网络、进行应

急割接的工作积累了宝贵参考信息,提高了参与演练人员对交换设备的应急抢修能力。

2、电力保障--网络部动力中心从三月份起启动了温州全区动力保障专业的应急预案演练。模拟各县市分公司中心大楼某BSC与华联大楼交流电源中断的假定故障。通过监控的应急群呼系统,动力中心、合作代维单位相关人员接收到应急演练的通知后,立即启动了相关的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的流程紧急集结应急发电队伍,按指令准时到达指定部位,在规定地点、规定时限内完成对移动通信网络重要设备进行电力系统临时紧急保障的任务。

3、线路抢修—网络部传输中心在5月份之前完成了本地网三家单位八县一市11个维护点的应急光缆线路应急抢修演练行动方案的演练工作。经过紧急集结、应急抢修等实战演练,检验抢修队伍是否能够在规定启动时限(30分钟)内集结人员并到达指定地点,按照事先规定的演练方案,分别进行了应急光缆线路敷设与光缆接头紧急熔接演练。紧急状态下12芯光缆直熔时间最短为15分钟,最长为30分钟。演练过程中对代维单位的应急抢险队伍的车辆器具、仪器仪表等主要装备、抽水机、发电机、雨具、劳保用品等附属设备进行严格检查,符合预定的应急抢险工作装备要求。为了达到“预防为主、防抢结合、精心维护、保障有力”的要求,按照应急预案规定,本地网传输线路应急抢修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两次。

5月份之前,温州分公司各专业应急预案序列演练采取省、市联合协同演练、市本级公司与县市分公司专业个体独立演练与多专业、多工种联合综合演练,总计达20余次。通过一系列目标明确实战性强的模拟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应急预案序列,提升了温州移动通信网络的整体保障能力。

三、灵活调度,高效减灾

作为市防汛防台保障重点单位,台风期间的消防、武警、边防、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服从市政府防汛办统一协调指挥,相关信息统一传真至温州分公司并及时传达各县市分公司。为确保08年防汛防台整体工作体现“灵活调度、高效减灾”原则,调整充实后的温州分公司防汛防台指挥部,由总经理庄国舟任总指挥,副总

陈宁、邵黎明、夏正枢任副指挥。防汛防台指挥部下设三个防汛防台指挥分部,各指挥分部下设若干个保障执行小组。

网络部根据国家气象部门的气象预报专业应急预案划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按照政府防汛防台工作指令逐级启动有序过渡。

根据主管领导邵黎明副总经理指示,温州移动通信应急总预案将防汛防台预案实施工作分为三个时间段,即:台风登陆前72小时时段、台风登陆中时段、台风登陆后恢复时段。邵副总经理明确指示各专业中心、县市分公司在不同时间段分别贯彻“全程盯防、避其锋芒、抢占先机”三种工作方针,以实现高效减灾的目的。

1、全程盯防—关键在于“盯”,要求盯的紧密和盯到底。各专业在台风登陆前72小时至登陆后72小时,必须密切关注台风动向,根据掌握的防汛防台信息,调整与优化防台工作的布置。骨干人员合理分工与轮班排休,养精蓄锐为应急抢修工作做好准备,具体的盯防措施为:

1)短信提醒服务社会;配合当地政府,与市防汛办紧密合作,通过手机短信应急服务平台向全地区移动用户加发台风特别提醒短信及纪录台风路径变化的文字短信或彩信。统一安排从各县市行政网、集团关键人、大客户、公司员工、普通客户逐级发布台风动态信息80多万,最大限度的为全市的防汛防台工作提供实时“全程盯防”服务。

2)全网24小时监控盯防;综合监控前台增加人员实时监控全市网络话务量变化情况,交换、传输、动力、无线、网络性能等各专业24小时值班。对停电退服告警监测和网络性能全面监控;防范因局部地区话务量短时间剧增发生拥塞情况,保证了台风期间不出现明显的话务拥塞。

3)全程盯防预先布控:预先布置主设备、基站塔桅、微波、彩钢房、线路设备等代维公司提前做好各专业保障预备。预先做好应急通信车小组集中待命做好随时出动的准备。预先做好传输环路检查准备,全网提前进行环路倒换。在台风登陆之后要进一步严密关注灾区救灾减灾工作进展情况,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2、避其锋芒—强调的是“躲”,要求躲得及时躲得安全。强台风属于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我公司在台风防御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力争“不死人、少伤人”的科学防灾、救灾、减灾指导思想,在强台风登陆期间,实际上无法进行抢险救灾工作,为避免无谓牺牲,公司通过区域营销点提前落实应急抢修队伍暂住场所,明确要求所有预先布置的抢修人员,配置基本生存物资,在安全地带守候待命,严格遵守指挥部防台工作指令,一旦台风风险解除,接受抢修指令后能够及时出动抢险。

3、抢占先机—力求点为“快”,抢修指令下达快,队伍人员行动快。在台风过后的应急抢险工作中,各部门必须贯彻执行灾后抢修“抢占先机”的工作方针,体现“快”与“准”并重,抢修指令与抢修队伍都要体现准确与快速,合理安排抢修队伍与抢修物资,抢在第一时间达到重灾区,抢在第一时间修复网络故障,在08年“海鸥”、 “凤凰”、 “森拉克”与“蔷薇”四次台风影响期间,我公司提前预埋各类应急抢修队伍100余支,预先调度预埋各类应急抢修人员1200余人次,各种应急抢险物资运输车次达上百次之多。总体上贯彻执行了“抢占先机”的原则,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努力,使一次台风灾害对中国移动通信网络造成的损失缩减到最小程度,将对移动通信用户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总结经验,优化提升

08年汛期期间虽然没有强台风直接登陆温州,自然灾害对移动通信网络影响主要体现在暴雨、雷击、停电三个方面,上述三种情况引起的移动通信网络站点退服情况相比往年要严重的多,由于暴雨引起的短时间基站退服情况甚至超过年初的冰雪灾害期间的受灾情况,由于事前准备充足,及时调度应急抢险队伍和设备有效地抑制了自然灾害影响力,08年汛期中国移动温州地区通信网络始终处于安全畅通的正常状态。简要总结如下:

1)防汛防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各级分公司防汛防台应急指挥组织体系,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移动通信防汛防台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2)防汛防台领导工作实行各分公司总经理负责制及分级分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一级对一级,层层抓落实,把责任制贯穿到防汛抗洪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3)高度重视防汛抗洪工作,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以核心机房、汇聚机房节点站点、VIP基站为重点,以党政军首脑机关为重点、以充分保障广大用户通信需求为重点,预防和保障并重。以保障移动通信网络正常运行和畅通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4)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保障以动力、传输保障以代维区域进行分区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防汛防台工作实行“全员参与,专业主导,厂家支撑,平战结合”的方针。网络部技术专家、业务骨干与各专业代维单位主要承担防汛防台的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

5)移动通信网络防汛防台应急保障以移动通信网络承载能力为基础,应急保障实行核心机房为主、VIP基站为主,主要环路优先,高等级骨干线路优先的原则,以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党政军领导防汛防台应急指挥通信联络需求和广大社会用户的移动联络需求。

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

面,我就**基本情况和今年以来的抗旱防汛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位于崇信县南部塬区,全乡辖8村52社,1767户7763人。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8公里,总面积107.2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4.2万亩。北依锦屏镇,东靠木林乡,西接新窑镇,南邻灵台县梁塬乡,距县城15公里,崇大路穿越全境。区域内山、川、塬地形皆有,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平均海拔1300米。境内残塬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土地侵蚀切割严重。塬面南北狭长而窄小,东西部崾岘沟壑多。年平均降水量546.4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

7、

8、9三个月,干旱少雨是全乡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与旱灾做斗争,至今全乡共建成塘坝3口,水窖4480眼,人饮水管道124千米,入户率达到6村1334户79,年可供水量3.6万立方米,人畜饮水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二、抗旱防汛工作情况

由于我乡受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乡域内日照多,降雨少等明显特点。滑坡、泥石流等时有发生,防不胜防。旱灾年年发生,春旱比较突出,伏旱次之。频繁的旱灾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黄花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旱情汛情形势

1、旱情方面

今年入春以来,我乡降雨普遍偏少,气温异常偏高。从2月下旬到5月中旬近100天时间里,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墒情急剧下降,冬小麦及大秋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旱情十分严重,且有持续发展趋势。据统计,全乡冬小麦作物受灾面积达1.35万亩;大秋作物及其它作物受灾面积2.94万亩;草地受灾面积2.5万亩;有1568人、4000余头大家畜出现间歇性缺水现象。

2、汛情方面

“久旱必有大汛”,根据过去几年和近几年经验教训,后季降水必会偏多,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工作汇报《乡镇防汛抗旱工作汇报》。 我们从现在开始,对全乡防汛险段和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地段逐个排查登记,设置明显标志牌,制定应急预案,为下一步防汛工作做好准备。

(二)已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面对严峻的抗旱防汛形势,市、县相继召开专题会议后,乡上及时召开全乡抗旱防汛工作会议,认真传达了市、县抗旱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抗旱防汛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2007年防汛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布署,及时组织动员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务实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好抗旱防汛救灾的各项工作,确保我乡抗旱防汛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一是建立健全指挥机构,层层落实防汛抗旱职责,乡上成立了乡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由乡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村社、乡水站、农电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各自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层层靠实责任,形成了有组织、有物资保障的抗旱防汛工作格局。

二是寻求有效抗旱途径,积极推行抗旱保收新举措。开年以来,我乡共派出乡、村干部90人(次)到各自所包村社帮助旱灾区想办法、出点子,寻求抗旱路子。经实地考察,在县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和指导下,全乡采用全膜双垄集雨沟栽培技术,种植玉米300亩、马铃薯1200亩,并通过点播点灌的办法确保出苗率和成活率,通过此项技术的推广,可在原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产量20至30。

三是抓紧水利工程扫尾工作,发挥其正常功能。到目前为止投入劳动力500多人(次),投入抗旱资金1.5万元,修复水毁坝塘2口,水窖285口,引水渠道5条、2.8公里,有效的缓解了因久旱造成的人畜饮水困难,提升了村庄和居民点的排汛能力。

四是作好汛前安全检查。我乡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对村社及工程点进行隐患排查,督促清除,确保安全。经排查,凉水泉黑石沟旧村庄改造点有水灾隐患,为此,乡上及时指派专人与村社干部紧密配合,开挖排洪渠600米,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高庄子山地新农村建设点,新建塘坝容量偏大,很有可能造成决堤,乡上及时督促该村动用机械4台,利用3天时间进行了补修,消除了隐患。真正做到了防洪、蓄水两不误,安全、生产两手抓。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防洪抗旱手段单一,防洪抗旱资金严重不足,防汛抗旱所需物资储备明显不足。

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升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和科学合理利用,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为平台,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将稳定粮食生产、强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等与发展节水农业结合,重点推广膜下滴灌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注重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农机农艺相配套,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努力把我省灌区建成全国节水型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区,实现节水增粮、节水增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与国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在摸清水资源供求现状、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农田高效节水规划,适当集中连片,规模推进,明确分发展目标,将农田高效节水任务落实到乡村和地块,扩大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水平。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技术推广层面上,按照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水利配套工程和节水灌溉设施基础条件等,确定不同作物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适宜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把节水性、效益性和生态性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在任务安排及技术补贴环节上,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及用户收入水平,有所不同、有所差别。

3.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高效作物和容易见效、投资少的垄膜沟灌技术推广应用;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逐步扩大投资较大的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提升。

4.提升技术,点面结合。制定适合不同区域和作物的滴灌施肥制度及垄膜沟灌技术参数与主推模式,规范垄膜沟灌技术,并与现有管灌技术紧密结合,有重点的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作物需水、需肥规律进行试验研究,提升滴灌技术,做到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提高项目总体效益。

5.完善机制,政策引导。市州及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引导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节约用水,对节约下来的灌溉用水鼓励流转。对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县市区将予以奖惩。

(三)规划目标。

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为主,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示范推广面积每年稳定在1000万亩,实现“年节水10亿方、增收10亿元”的目标。其中,2015年河西区域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分别为554万亩、1

45万亩;中部区域分别为238万亩、

45万亩;东南区域分别为8万亩、1万亩(分面积详见附表)。通过开展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达到应用膜下滴灌技术,亩节水150—200立方米,亩节肥20—30%左右,亩增收100—200元;应用垄膜沟灌技术,亩节水80—100立方米,亩增收60—100元,使项目区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10%左右。

二、实施区域和主要任务

(一)实施区域。

在我省灌区有灌溉条件的40个县市区和嘉峪关市、兰州五区、兰州新区及省农垦公司农场共44个项目单位实施。将全省灌区分为三个区域:河西区域,包括嘉峪关市、酒泉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5市18个项目县区和省农垦公司农场;中部区域,包括白银市、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4市的17个项目县区;东南区域,包括天水、平凉、庆阳、陇南4市的8个项目县区。

(二)实施重点。

在抓好水资源综合利用田间配水渠道配套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与提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耦合,达到节水、节肥、省工、增效的目的。规范垄膜沟灌技术的推广,注重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注重大田种植与设施农业相互兼顾,注重经济作物与粮食生产协调配比。

1.膜下滴灌技术主要在高效经济作物及设施农业方面推广应用。在项目区现有膜下滴灌推广应用面积160万亩的基础上,3年新增140万亩,其中2015年40万亩,2016年50万亩,2017年50万亩,累计达到300万亩。

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以“中央财政统借统还以色列政府贷款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涉及的敦煌、金塔、玉门、凉州、古浪、民勤、高台、临泽、山丹9个县市区和设施农业为重点,兼顾其他灌溉农业区。3年累计实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100万亩(含每年1万亩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其中2015年20万亩、2016年30万亩、2017年50万亩。

3.垄膜沟灌技术重点在蔬菜和粮食作物上推广应用。玉米重点采用半膜平铺起垄沟灌和全膜沟播沟灌技术;马铃薯、蔬菜重点采用半膜垄作沟灌技术;小麦、大麦、油菜等密植作物重点采用全膜微垄节水技术。其中,2015年示范推广面积800万亩,2016年750万亩,2017年700万亩。

(三)主要任务。

1.稳定粮食种植,强化优势产业。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要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与发展高效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坚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强化节水农业在我省杂交玉米制种、马铃薯、葡萄、啤酒大麦等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旅游和工业城市鼓励发展特色经济作物,通过旅游业带动节水农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挖掘农艺节水潜力,改革种植制度,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高效节水耕作制度和农业种植结构,扩大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逐步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积极推进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发展,扩大蔬菜、瓜类、葡萄等种植规模,加快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步伐,大力示范推广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反季节、超时令的农产品,扩大高效集约型农业生产规模。特别是沙漠绿洲边缘区和交界地带,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耐旱性能强的枸杞、大枣和牧草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益。

2.鼓励土地流转,规范核心示范。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实施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对于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优先给予地膜、水溶肥等补贴。将核心示范点与测土配方施肥、粮棉高产创建、优良品种选育、病虫综合防控、深松耕少免耕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区域优势和种植作物,每县每年要建立多个节水核心示范区,通过以点带面,推动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

3.加强技术培训,创新技术模式。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负责全省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灌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成立技术指导小组,通过现场指导、印发挂图和画册等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培训、宣传,每年培训农田高效节水示范户10000户,使项目区每个农户至少有1人接受过1次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乡镇技术人员1000人次,农民技术员10000人次,农民5万人次,连续培训3年。推广、科研和教学等单位要加强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开展高效农田节水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精准施肥技术、配套品种、种植模式、农机具配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重点推进水溶性肥料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探索区域统一供肥模式,及时研究解决河水灌区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广示范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扩大密植作物全膜微垄节水技术;东南部山区,完善小水截流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小水池、集雨窖等雨水集流工程实施垄膜沟灌技术,并采用移动滴灌、注水补灌等技术措施在作物生育的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总结创新高效节水生产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科学灌水、规范种植,完善灌区农业节水技术路线,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探索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新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高效节水农业用水指标考核体系,把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制度,细化奖惩办法,落实节水责任,形成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技术干部包质量,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农牧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协作,切实加强对全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在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设省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办公室,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各县市区及乡镇政府要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省农牧厅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分解到市州、县市区的工作任务及时进行抽查和验收,全面掌握工作动态。

(二)加大补贴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的同时,整合现有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流域综合治理及各级政府和企业项目资金,加大对膜下滴灌技术及垄膜沟灌技术所需的地膜和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所需的水溶肥料等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形成国家支持、地方补助、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效节水农业投入机制。将节水配套机具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优先享受补贴政策。开展整建制推进工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节水工作成效显著、示范推广面积大的县市区和大户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各地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创新节水机制。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稳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灌溉用水实行按量收费、定额配水、节约有奖、超用加价的办法,进一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采取“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运转、城乡一体”的措施,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在明确初始水权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和水权交易与流转市场,鼓励农民参与水权的分配、水价的管理和水量的监督。对于节约下来的水资源可转让用于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建设,让农民得到节水的实惠。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技术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确保用户收入稳定增加。

(四)强化项目管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的示范推广由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承担、县级农技中心配合。各项目区要实行公示制度,对享受扶持政策的用户实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物资扶持分户登记造册和以户为单位的登记卡,由用户在登记卡上签字确认,确保扶持政策入村到户。对膜下滴灌技术中用过的废旧滴灌带,鼓励生产企业及时回收,并根据回收的数量补充新滴灌带,具体费用由地方财政、农户、加工企业三方协商解决。对垄膜沟灌技术推广产生的废旧地膜,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回收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引导用户在使用0

01mm以上地膜的同时,加强地膜日常管理保护,实现一年覆膜两年使用;对破损严重的地膜,保留至第二年播种前,揭旧膜覆新膜,以利保墒。示范推广机械拾膜技术,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努力形成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积极探索应用降解膜,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减少地膜使用试验研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升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和科学合理利用,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为平台,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将稳定粮食生产、强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等与发展节水农业结合,重点推广膜下滴灌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注重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农机农艺相配套,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努力把我省灌区建成全国节水型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区,实现节水增粮、节水增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与国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在摸清水资源供求现状、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农田高效节水规划,适当集中连片,规模推进,明确分发展目标,将农田高效节水任务落实到乡村和地块,扩大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水平。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技术推广层面上,按照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水利配套工程和节水灌溉设施基础条件等,确定不同作物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适宜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把节水性、效益性和生态性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在任务安排及技术补贴环节上,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及用户收入水平,有所不同、有所差别。

3.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高效作物和容易见效、投资少的垄膜沟灌技术推广应用;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逐步扩大投资较大的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提升。

4.提升技术,点面结合。制定适合不同区域和作物的滴灌施肥制度及垄膜沟灌技术参数与主推模式,规范垄膜沟灌技术,并与现有管灌技术紧密结合,有重点的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作物需水、需肥规律进行试验研究,提升滴灌技术,做到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提高项目总体效益。

5.完善机制,政策引导。市州及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引导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节约用水,对节约下来的灌溉用水鼓励流转。对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县市区将予以奖惩。

(三)规划目标。

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为主,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示范推广面积每年稳定在1000万亩,实现“年节水10亿方、增收10亿元”的目标。其中,2015年河西区域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分别为554万亩、1

45万亩;中部区域分别为238万亩、

45万亩;东南区域分别为8万亩、1万亩(分面积详见附表)。通过开展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达到应用膜下滴灌技术,亩节水150—200立方米,亩节肥20—30%左右,亩增收100—200元;应用垄膜沟灌技术,亩节水80—100立方米,亩增收60—100元,使项目区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10%左右。

二、实施区域和主要任务

(一)实施区域。

在我省灌区有灌溉条件的40个县市区和嘉峪关市、兰州五区、兰州新区及省农垦公司农场共44个项目单位实施。将全省灌区分为三个区域:河西区域,包括嘉峪关市、酒泉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5市18个项目县区和省农垦公司农场;中部区域,包括白银市、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4市的17个项目县区;东南区域,包括天水、平凉、庆阳、陇南4市的8个项目县区。

(二)实施重点。

在抓好水资源综合利用田间配水渠道配套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与提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耦合,达到节水、节肥、省工、增效的目的。规范垄膜沟灌技术的推广,注重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注重大田种植与设施农业相互兼顾,注重经济作物与粮食生产协调配比。

1.膜下滴灌技术主要在高效经济作物及设施农业方面推广应用。在项目区现有膜下滴灌推广应用面积160万亩的基础上,3年新增140万亩,其中2015年40万亩,2016年50万亩,2017年50万亩,累计达到300万亩。

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以“中央财政统借统还以色列政府贷款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涉及的敦煌、金塔、玉门、凉州、古浪、民勤、高台、临泽、山丹9个县市区和设施农业为重点,兼顾其他灌溉农业区。3年累计实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100万亩(含每年1万亩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其中2015年20万亩、2016年30万亩、2017年50万亩。

3.垄膜沟灌技术重点在蔬菜和粮食作物上推广应用。玉米重点采用半膜平铺起垄沟灌和全膜沟播沟灌技术;马铃薯、蔬菜重点采用半膜垄作沟灌技术;小麦、大麦、油菜等密植作物重点采用全膜微垄节水技术。其中,2015年示范推广面积800万亩,2016年750万亩,2017年700万亩。

(三)主要任务。

1.稳定粮食种植,强化优势产业。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要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与发展高效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坚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强化节水农业在我省杂交玉米制种、马铃薯、葡萄、啤酒大麦等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旅游和工业城市鼓励发展特色经济作物,通过旅游业带动节水农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挖掘农艺节水潜力,改革种植制度,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高效节水耕作制度和农业种植结构,扩大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逐步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积极推进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发展,扩大蔬菜、瓜类、葡萄等种植规模,加快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步伐,大力示范推广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反季节、超时令的农产品,扩大高效集约型农业生产规模。特别是沙漠绿洲边缘区和交界地带,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耐旱性能强的枸杞、大枣和牧草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益。

2.鼓励土地流转,规范核心示范。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实施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对于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优先给予地膜、水溶肥等补贴。将核心示范点与测土配方施肥、粮棉高产创建、优良品种选育、病虫综合防控、深松耕少免耕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区域优势和种植作物,每县每年要建立多个节水核心示范区,通过以点带面,推动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

3.加强技术培训,创新技术模式。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负责全省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灌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成立技术指导小组,通过现场指导、印发挂图和画册等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培训、宣传,每年培训农田高效节水示范户10000户,使项目区每个农户至少有1人接受过1次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乡镇技术人员1000人次,农民技术员10000人次,农民5万人次,连续培训3年。推广、科研和教学等单位要加强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开展高效农田节水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精准施肥技术、配套品种、种植模式、农机具配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重点推进水溶性肥料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探索区域统一供肥模式,及时研究解决河水灌区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广示范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扩大密植作物全膜微垄节水技术;东南部山区,完善小水截流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小水池、集雨窖等雨水集流工程实施垄膜沟灌技术,并采用移动滴灌、注水补灌等技术措施在作物生育的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总结创新高效节水生产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科学灌水、规范种植,完善灌区农业节水技术路线,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探索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新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高效节水农业用水指标考核体系,把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制度,细化奖惩办法,落实节水责任,形成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技术干部包质量,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农牧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协作,切实加强对全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在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设省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办公室,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各县市区及乡镇政府要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省农牧厅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分解到市州、县市区的工作任务及时进行抽查和验收,全面掌握工作动态。

(二)加大补贴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的同时,整合现有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流域综合治理及各级政府和企业项目资金,加大对膜下滴灌技术及垄膜沟灌技术所需的地膜和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所需的水溶肥料等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形成国家支持、地方补助、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效节水农业投入机制。将节水配套机具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优先享受补贴政策。开展整建制推进工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节水工作成效显著、示范推广面积大的县市区和大户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各地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创新节水机制。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稳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灌溉用水实行按量收费、定额配水、节约有奖、超用加价的办法,进一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采取“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运转、城乡一体”的措施,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在明确初始水权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和水权交易与流转市场,鼓励农民参与水权的分配、水价的管理和水量的监督。对于节约下来的水资源可转让用于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建设,让农民得到节水的实惠。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技术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确保用户收入稳定增加。

(四)强化项目管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的示范推广由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承担、县级农技中心配合。各项目区要实行公示制度,对享受扶持政策的用户实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物资扶持分户登记造册和以户为单位的登记卡,由用户在登记卡上签字确认,确保扶持政策入村到户。对膜下滴灌技术中用过的废旧滴灌带,鼓励生产企业及时回收,并根据回收的数量补充新滴灌带,具体费用由地方财政、农户、加工企业三方协商解决。对垄膜沟灌技术推广产生的废旧地膜,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回收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引导用户在使用0

01mm以上地膜的同时,加强地膜日常管理保护,实现一年覆膜两年使用;对破损严重的地膜,保留至第二年播种前,揭旧膜覆新膜,以利保墒。示范推广机械拾膜技术,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努力形成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积极探索应用降解膜,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减少地膜使用试验研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上一篇:景区防汛备汛工作总结下一篇:防汛应急预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