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市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湖北丹江口市范文

丹江口市创建湖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工 作 报 告

(2017年2月)

2013年4月,丹江口市委、丹江口市人民政府下达了丹发【2013】6号文,正式提出在全市开展创建国家(湖北省)环保模范城市的决定。2013年以来,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围绕国家(湖北省)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目标,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污染减排,严格环境监管,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关注民生,全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能力全面加强,环境管理不断科学规范,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开展创模以来取得的成效

一是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04亿元,增长9.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9.3%,实现旅游收入57.5亿元,增长19%。

二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汉江干流丹江段、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以内,5个国控、1个市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100%(除官山河以外,其他均为Ⅱ类),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15年,我市城区优良达标天数为316天,达标率为86.6%。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0.093毫克/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浓度;SO2平均浓度由2014年的0.023毫克/立方米下降到0.013毫克/立方米,下降43%;NO2平均浓度由2014年的0.029毫克/立方米下降到0.017毫克/立方米,下降41%。城区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固体废物保持较高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全部依法安全处置。

三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创模规划》得到全面实施,14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6个生活垃圾处置项目、2个水土保持项目、13个库周生态隔离带建设项目、5个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项目、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项目、1个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全部完成,重点项目完成率达100%。实现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城市和所有乡镇全覆盖。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9.56万吨/日,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7.5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7%;污泥处置率达100%。全市垃圾处理能力达到602吨/日,其中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350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6%。

四是环境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以环境保护为重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指标纳入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中小学环境教育全面普及,环境质量公告有效落实,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2012以来,丹江口市环保局连续多年在全省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获得优胜单位;连续四年获得十堰市各县(市)环区环保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一名;在2013年、2015和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中,丹江口市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轻微变好”县;在首届“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水源地评比中,丹江口水源地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2013年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2016年顺利通过

1 省级森林城市的考核验收。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机制体制,增强环保活力

一是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机制体制。自2013年提出创模以来,环保创模工作成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入了市委、市政府日常工作决策视野,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把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作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环境安全的重要抓手,提出了“以创模总揽全市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把“保水质、迎调水”作为全市的一项中心工作,上升为一项政治任务,予以了高度重视。及时调整成立了高规格的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市委书记任主任,市长任第一主任,市“四大家”相关领导任副主任,市直各相关部门为市环委会成员单位,形成了党委政府统领、环保部门牵头、成员单位协同的环保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了丹江口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了环保委员会在创模中的积极作用。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带队,召集市编办、市财政、市人事等多部门一把手,在环保局调研,现场办公,研究解决环保创模及环保能力建设问题。

二是完善创模的制度体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坚持定期研究生态环保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有力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出台了《中共丹江口市委、丹江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意见》(丹发[2013]11号),把市级环保专项资金全部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同时,市财政每年从国家生态补偿

2 资金中安排不少于10%用于污染减排、生态保护和创模工作。市纪委制定了《丹江口市开展五城联创责任追究制(试行)》,强化督办与责任追究,全力推进创模任务的落实。出台实施了《丹江口市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依照这一制度,在创模期间,对3个单位下达了“一票否决”预警,对10家企业进行了环保约谈。在全市引起震慑效应。有力的促进了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切实履行好各自承担的环境保护法定职责,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保欠账。

三是强化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坚持把环境保护内容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强化责任追究和工作问责,实行“一岗双责”和“党政同责”。把环境保护和环境创模工作作为镇(办、处、区)和市直部门重点考核指标,同时还将水环境质量和空气环境质量纳入日常管理考核,每月进行通报。

四是以南水北调为龙头,强力推进水源地环境保护。制定了《丹江口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了市、镇、村(居委会)三级网格化环境管理体系,全市20个镇(办、处、区)全部结合《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划定了以村委会(社区)为单位的三级网格,两委会负责人担任环境保护网格员,并结合辖区实际,明确了环境保护具体职责,真正做到“处处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责”,将责任体系层层细化,做到环境执法市域全覆盖;为强化库区环境监管,成立了丹江口市库区综合执法管理办公室,从环保、公安、海事、水产、水务等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对库区水质保护进行综合执法;在库区环库的15个乡镇

3 成立了6个环境保护管理站,前期分别在库区4乡镇设立固定办公地点,建立了环库环境监察和巡查机制;此外,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强环库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的通告》、《加强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市境内)岛屿监管保护工作的通告》、《关于严格落实直接入库河流日常保洁责任的通知》等文件,将库区水质保护纳入库周各镇(办、处、区)网格监管重要职责;制定了《丹江口市入库支流环境保护河长责任制管理办法》,对进入丹江口水库各支流水质实行河长责任制,市长担任总河长,分段河长分别由镇长和村委会主任担任。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创新和有效实施,确保了库区水质安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活力得到有效释放。

五是强化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推进环保责任落实。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得到加强,机构体系不断完善,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的能力、水平显著增强。环境监察、监测实现了标准化,在2014年全部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环境能力标准化建设验收。

增设了环境应急中心、机动车尾气监管中心和六个乡镇环境管理站;环境监察大队单位性质由自筹自支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环保系统的人员、经费、编制等问题得到加强,二级单位人员编制由过去的17人增加到38人,环保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给予充分保障。

全市环境监管的能力全面加强。2012年以来,通过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4000余万元,全面加强环保执法监管能力建设。一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市环境监控中心大楼建成投入使用;购置水质监测采样船一艘;新建城区噪声监测LED显示屏两座;新建两座6参数空气自动站(左右岸);

4 对胡家岭水质自动站高标准升级改造;购置气质联机(GCMS)、气相色谱、原子荧光等大型分析仪器,水质常规分析能力超过64项。二是加强监察能力建设。建成全市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管视频、数字化信息平台;对一线执法人员全员配备使用便携式手持移动执法终端。

(二)强化环境基础建设,环境保护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14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6个垃圾处理规划项目等重点项目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实现了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城市和所有乡镇全覆盖。

二是实现了所有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覆盖。作为全省唯一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县推进县(市),累计投入资金20513.35万元,对全市194个行政村的饮用水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畜禽养殖污染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全境覆盖。

三是构建城市生态滨江样板。我市自2012年5月开始启动“一江两岸”观景带和沧浪州湿地公园项目建成,总投资2亿元,整个工程区域总占地面积94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343公顷,水域面积597公顷。收集乡土植物600多种,公园花带15000平方米,种植广场高大乔木、江堤柳树、池杉、水杉、松、竹、梅、桃等各类树木25万株。公园内树木葱茏,芳草如茵,四季繁花盛开,蜿蜒曲折的游步小道纵横交错,碧波荡漾,随处可见鸥鹭翩翩飞舞,形成“依山傍水,城河一体”的休闲、生态景观。

四是大力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西气东输二线丹江口支线天然气项目在2010年引入我市,通过全力普及居民、酒店、餐馆使用天然气、对

5 城区所有出租车和部分私家车油改气、燃煤锅炉煤改气,切实转变了城市能源结构,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大幅度提升,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已达到93.04%

(三)突出水环境整治,改善水环境质量

一是大力推进五条不达标河流治理。我市把确保“一江清水北送”作为全市的中心工作和政治任务来完成。为保障调水工程的顺利持续通水,我市全力推进入库河流治理、生态修复、坝区环境整治等工程,有效实施了“五河治理”(官山河、浪河、安乐河、沙沟河和大柏河)。作为水源地,我市库区上游2条一级入库支流、10条次级入库支流中,原来存在官山河、浪河和大柏河三条河流不达标。为确保库区水质良好水质,我市组织有关科研单位编制了各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多措并举,自筹资金进行治理(其中官山河先后投资1.65亿元),实现了三条河流水质的根本性好转。

自2015年开始,官山河稳定达到Ⅲ类以上,多数月份达到Ⅱ类水质,浪河自2014年开始,水质稳定达到到Ⅱ类;实现了域内无劣V类、无黑臭水体的目标。

二是强化饮用水源管理。针对饮用水源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投资106万元,完成城区第一水厂陆域一级保护隔离网工程、水域一级保护区防护带工程和饮用水源保护区警示标志“三建”工作,拆除了保护区内库汊拦河坝和网箱;启动总投资2.98亿元的二水厂迁建工程,目前已投入1419万元,工程正在紧张进展中;规范了备用水源建设,制定并上报了《备用水源汉江集团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等待省环保厅批复,

6 设置了规范化的界标、交通警示牌和围网等物理隔离设施。自2014年开始,每年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一次109项全项目分析,水质达标率为100%。从2014年开始,对全市15个镇(处、区)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水质进行每年2次29项常规监测。通过强大的宣传攻势和持续不断的严格执法,落实了饮用水源巡查制度,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规范涉水企业污染治理。先后开展四轮“清水行动”,深入开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向三大污染宣战”、“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战”等专项行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五创办多次联合市直相关单位协同作战,密切配合,联合督查,重拳整治对库区水环境构成较大危害的环境隐患,强制取缔十堰川流汽车配件厂、十堰市紫源宏物贸公司等“十小”企业;关闭丹江口市鑫隆生物科技公司黄姜皂素生产线、丹江口磷化工公司磷酸生产线;丹江口市神龙化工有限公司黄磷生产线等不达标涉水企业;拆除网箱养殖93534只。

四是加大在线监控设施的建设力度。我市已有27家重点企业安装了34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其中废水24套,全部安装并通过验收和联网,并且每季度开展了有效性审核,传输数据有效传输率达到96.58%。全市工业企业达标排放能力持续提升。

(四)实施综合整治,改善空气质量

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一是加大了落后产能淘汰落力度。自2010开始,先后关停了位于城区的市第二水泥厂和太和水泥公司、6座电石炉、丹江口铝业有限责任公

7 司68台电解槽等多家企业或生产线,此外还有4台电石炉2013年来实际已经处于停产关闭状态。

二是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工业废气稳定达标排放。湖北东圣丹江化工有限公司的30蒸吨的锅炉采取脱硫除尘措施,丹江口市宏茂冶金有限公司和汉江集团丹江口电化有限责任公司6台半密闭电石炉都改为全密闭,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00吨/年。

三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加强燃煤锅炉、煤气发生炉、炉窑、茶水炉、食堂大灶等煤改天然气工作;在城区禁止新建燃煤炉窑、锅炉和大灶,其他地区禁止新建小于10蒸吨的燃煤锅炉;淘汰燃煤小锅炉,停用燃煤锅炉10台,对12家企业22台燃煤锅炉进行了煤改气。这些措施的落实,为城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强度的降低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强化了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湿法施工,落实施工现场围挡全封闭作业、现场道路硬化、施工车辆进出工地冲洗、渣土运输车辆全密闭等措施。强化道路扬尘监管,加大了道路冲洗降尘频次,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了73.7%以上。落实了企业堆场、料场的覆盖、封闭等措施,有效抑制了堆场扬尘的产生。实施以城市绿化、保护生态为主的园林绿化系统工程,全面实施裸露山体整治工程,基本实现了裸露山体的绿色全覆盖。

五是加强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线1条,在建1条,于2014年9月,正式开始机动车尾气检测和环保标志核发工作,到

8 2015年底,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率达到78.4%。同时,加快黄标车和老旧车辆的淘汰步伐,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426辆。

六是深入开展餐饮油烟整治。从市财政专列专项资金,对餐饮油烟污染治理进行了补贴,合计完成了124家餐饮单位油烟治理。

(五)开展噪声整治,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为解决噪声扰民等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了《丹江口市城区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丹江口市城区生活、交通噪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通过加强法制管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城市噪声整治力度,有效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有效地控制了声环境质量。

一是强化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确保施工场地噪声达标排放。规范工地施工行为,严格夜间施工噪声执法监管,完善工地公示制度,及时处理噪声污染投诉,化解群众矛盾。

二是开展工业、五金、建材等生产、加工噪声的专项整治。2013年7—9月,环保局成立专班,对群众投诉较多的工业企业、钢窗、石材加工、广告制作等作业门店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噪声专项整治,主要针对居民休息时段进行巡查。对厂界噪声超标的圣达锻造有限公司、环宇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达标排放;规范各加工门店作业时间和作业行为,落实噪声防治措施,对污染大却拒不整改的,强制停电、吊销工商营业执照。

三是加快城区道路设施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造拓宽、刷黑环

9 城南路、沿江大道、挖断路、红花路、姚沟路、车站路、生产南路等二十余条城市主次干道;整理、扩建人行道,合理布局车辆停车点,改善人车混行现状。通过改善城市道路环境、缓解车流量压力,降低城市噪声与尾气污染。

四是加强交通管理,实施畅通工程。实行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分流。中心城区完善交通管理措施,切实改善车辆通行能力。左岸主城区除环城南路、沿江路外,其他道路实行货车限行。提高了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减轻了市区道路交通压力,显著降低了因为交通拥挤而造成的噪声污染。

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我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监测值明显降低,关于噪声问题的投诉明显减少。

(六)强化环境监管,确保环境安全

一是加大督办整改力度,推进“清水行动”有关环境问题的整改。“清水行动”中查出的21家单位的存在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挂牌督办的湖北东圣丹江化工有限公司已摘牌验收。

二是严格环境监管,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500人次,检查300余企业家。关闭不达标企业6家,对21家企业下达整改通知;建立了环境违纪案件查处、环境刑事犯罪案件移送、环境违法案件处罚强制执行等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

三是落实了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全面完成了总量控制任务。按照省政府给我市核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对重点监控企业核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共核发排污许可证26个。年

10 度省、市减排项目全面完成。

四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全面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丹江口市被列入《十堰市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施方案》中的企业共有16家,其中八家企业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被关闭、停产等原因无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其它全部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工作,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率达100 %。

五是危险废物得到依法安全处置。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理处置的要求,域内13家工业企业危废、27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全部进行了网上申报登记,2012年至2015年,全市共产生工业危险废物1059.23吨,医疗废物419.26吨,全部实现了依法安全转移和处置。

(七)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严格控制“两高”企业落户,强化节能评估。坚决遏制高耗能项目的上马,对“两高”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审批,从源头上控制“两高”企业落户。

二是坚决落实淘汰措施。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实现“淘能关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先后关闭文字605厂落后PS版生产线、丹龙化工公司落后小黄磷、汉江集团电化公司3万吨落后电石产能、丹江口铝业有限责任公司2万吨电解铝(拆除114.5千伏安预焙电解槽68台)、丹江口市鑫隆生物科技公司、西保公司、汉江集团电化有限责任公司12500KVA电石炉等落后产能企业。

三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稳步实现产业转型。从2010年以来,我们

11 将原定的大力发展“四大一新”支柱产业改为实现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农产品加工等六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产业中轻重工业比重已从2008年的13︰87转变为2014年的24.3︰75.7,轻工业和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从而较好地平摊了传统高耗能企业能耗;第三产业增加值(现价)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2015年全市GDP182.0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3.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5.1%,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八)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和绿色创建,深化环保理念

一是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推进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与参与。组织实验小学、徐家沟小学、肖家沟小学等学校开展环保成果、环保科普展览,向小朋友们赠送环保科普读物300余本,环保局长还与师生共同探讨绿色校园的建设,勉励小朋友们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由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供电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市环保学会、市教育协会协办开展了丹江口市“武当山泉杯”青少年环保科普知识竞赛,参与学生达2.8万人。以向“三大污染”宣战,宣传新《环保法》、《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为主线,开展了环保知识宣讲暨环保书籍、环保科普画册赠送、街办(乡村)网格员环保知识培训等活动。策划拍摄环保警示专题片,通过回顾我市环保事业发展历程,客观反映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警示环境污染危害,宣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是开展 “绿色”系列创建。利用广播、电视、网站以及新媒体、

12 街面立体广告深入宣传环保创模工作,持续开展以“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机关”为主的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创模、参与创模,并对创建成功单位,用“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奖励。截止到2015年底,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绿色学校3所;十堰市级绿色社区11个,绿色学校66所,绿色机关11个,绿色企业8个,绿色家庭70个;丹江口市级绿色学校32所,绿色社区4个,绿色机关27个,绿色企业4个,绿色家庭 20个。

三是全面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生态家园建设,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近年来,对全市194个行政村的饮用水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畜禽养殖污染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市农村环境治理的全覆盖。累计争取资金20513.35万元,建成垃圾清运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三个覆盖”、“十个结合”、“九种模式”,抓好长效运行和管理。推动建立了农村环保基础设施长效运行管理制度,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长效运行,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建成省级生态镇7个,省级生态村29个;十堰市级生态镇13个,生态村148个;丹江口市级生态生态村37个。

四是强化生态管控,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产业的同步发展。近年来,我市把生态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确定了“生态立市”的战略,把生态建设放在全市发展的的核心地位,开展“生态家园”创建,实施“绿满丹江口”行动,着力两廊一带(孟土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走廊、江北百

13 里生态农业走廊及特色村镇带、江南百亿生态工业走廊)建设。在治水、治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生态产业,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新建的武当道茶城、武当紫薇园等、“武当花谷”生态景区开门迎宾。新增武当南神道、丹江口市水库2个4A级景区,伍家沟故事村等9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992万人次,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7.5亿元,占全市GDP182,04亿元中的比重达到31.1%。

三、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重在过程,目标在于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举全市之力,“护好源头水、建设生态城”,为有效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环境安全做出应有努力。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长效机制建设,以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统领全市环保工作,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大环保工作格局的形成,真正实现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继续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稳步实现产业转型。重点发展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水资源和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辅导产业,实现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和辅导产业显著增强。

14 二是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措施,保障全市饮用水环境安全。全面强化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对涉及饮用水源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

三是持续改进大气环境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堆场、料场、建筑施工、渣土运输和道路扬尘管理,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禁止露天焚烧;继续加强油烟污染整治,要求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并强化稳定运行;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在各工业园区、城区规划区以及各乡镇天然气管网能够覆盖的区域,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其他区域原则上不得新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按期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在中心城区,划定烟花爆竹禁止燃放区域和规定禁止燃放时间,并强化监管;加强城市绿化,抑制扬尘产生;进一步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污染源监管与监控,努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四是全力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加强沙沟河、大柏河和安乐河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沿岸管网的建设,全面提升水质质量。

第二篇:湖北省丹江口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湖北省丹江口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首批重点职业高中、省“512工程”合格学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绿色学校、十堰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科研20强学校、校园绿化达标单位,丹江口市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我校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32138平方米。固定资产2488万元,教学设备总价值966万元。校现有17个班,在校生996人,有教职工98名,其中专任教师数96人。为了更好的贯彻全国、省和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加快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4年职业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职成[2014]5号)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加快推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培养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湖北省丹江口职业技术学校认真对照《十堰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 依照标准,进行自查

(一) 管理体制与机制

1、管理机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饶克均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学校信息 1

化建设和发展。设立有教务处、教科室为工作机构的信息化开展指挥中心,依托年级组、教研组对教师的信息化进行培训、提升。由校长为总负责,副校长、中层领导、信息技术教研组长为运作负责人,以学校网管、计算机教师为技术支撑,学科骨干教师为应用核心的运行机制。信息教育工作组成员从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引领和策划到网络管理,从信息技术教育到学校整个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培训、机房维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有效,每学期在工作计划中,我们都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保障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发展规划

学校将信息化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信息化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地位。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任务明确,落实措施得力。学校有效落实全市中职学校息化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的措施得力,圆满完成各项教育信息化工作任务。

3、制度建设

制定信息化业务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并在教师职称评聘中有一定的分值,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学习与提升。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考核范围。教师讲课中必须使用信息化进行教学,考核中使用好的进行奖励。建立健全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各项管理规定和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分工,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通过这些制度,使学校的信息化设施、设备能很好的利用、使用起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4、资金投入

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资金投入机制和办法,将教育信息化经费列入计划。学校接有中国电信光纤100兆宽带,有网络

交换设备21台,网络信息点覆盖20个教室和41个办公室。建有校园网站,拥有计算机总台数 348台,全部联网,有17个白板教室,教师︰机达到1︰1,学生︰机达到3︰1。这些现代化教育设施为高标准办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基础设施

1、网络接入条件

学校开通100兆网络带宽,能满足师生使用的校园网络接入条件。教师在办公室、教室等教学办公场所可以利用有线/无线方式方便接入互联网,学生可以在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图书室及其它学习场所方便接入互联网。

2、 教学终端设施

学校所有班级都装有白板,网络畅通,2010年为教师配备备课、授课必需的终端设备一台,2016年秋季已更换。学生用计算机达300台,2016年秋季更新140台,满足学生学习上网的需要。

3、网络与信息安全

学校设有网络管理员,专门负责学校网络畅通、网络安全工作,建有校园群,对每台机子分配IP,要求教师正确上网,浏览健康网页、网站。建立了软件采购、软件使用和软件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行政办公使用正版软件。

(三)信息资源

1、 数字教育资源

建成校本资源建设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建成教学资源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综合资源平台。校本资源建设与共享措施得力,

成效显著。实现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人人通,校本资源库与省、市、县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互联互通,形成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教师可访问十堰市信息化云平台资源、十堰市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内容丰富。

2、教育管理数据

学校建有网址,教师可以上传教育教学资源,教师按要求使用云平台,完成自己教育教学资源传输。学校自有系统管理数据与市、县级平台的对接,市、县可动态获取需要的管理数据。

(四)教学应用与推广

1、应用能力

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提升制度并有效执行,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国、省信息化教学大赛。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摩课等方式,促进学用结合。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2015年全体教师参加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全部合格。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分别达到适应自身工作的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学生按要求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学生普遍达到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程标准要求。

2、应用推广 注重运用,服务教育教学。做到四个运用:一是学校建有校园网,各处室、各班级实现了网络资源、校内自建资源的共享,信息的及时交流,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二是建立了校园QQ平台、学校网页资源库等,通过校园信息资源应用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三是立足信息化课题研究。坚持以课题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以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现代教育手段与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技能课程的有机整合。四是加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现代教育手段“走进课堂、服务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手段。

服务教育教学:一是丰富了课堂教学。学校要求教师使用现代 4

教育设备进行教学,并通过考核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强制推广使用。二是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了课堂知识容量,化抽象为直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三是促进了教研教改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2015年,陈斌、林茂参加十堰市中职数学说课比赛分别获一等奖、三等奖;周军参加十堰市中职语文说课比赛获三等奖,姚启军、薛艳华、参加十堰市讲课获二等奖、三等奖。我校组织192人次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其中饶克均校长参加管理者培训、郭建林参加了管理员培训、王部军、胡敏培训者培训。郭建林参加全国网络工程师培训考试,取得资格。组织教师观看《能力提升》系列视频,继教方面: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的校本培训。分通过研讨、实践,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研教改。四是德育教育活动手段现代化。开学初组织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视频,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参加经典吟诵活动和并连续三年参加全省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每学期为学生播放5次以上爱国主义电影,使学生受到直观的思想教育。

(五) 工作特色

1、数字校园

校内无障碍网络接入,具有完善的运维管理队伍和设施;校园网络、广播、电视通联到每一间教室;学校管理数字化,各类业务系统深度应用,管理数据共享,各类管理和信息服务的统一整合,实现了“单点登录、统一服务”和“一卡通”;学校主页成为学校信息发布和对外交流的窗口。

2、 资源均衡配置

充分利用校本优质资源,广泛开展远程协作、校际研修等对外交流活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推广学校教学成果,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以信息技术对口帮扶薄弱学校,有实施方案,帮扶活动过程资料完整,成效明显;充分认识本校薄弱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创新性的应用模式,将名校、企业、研究机构的优质人力资源、数字资源引入本校,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3、 教学应用创新

按照校本教学需要,积极开展创新应用建设,有效开展数字化教学软、硬件环境和应用,丰富平台应用内

4、 管理应用创新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和创新学校管理,有效解决了教育管理方面的难题。重点建设覆盖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办学和学生资助等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教育信息服务,提升学校现代化服务水平。

5、 教学改革创新

根据学校教学和教改需要,制订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规划并形成体系,有激励机制。普及师生个人学习终端,创新数字化的专业学习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知识建构工具,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承担市级以上研究课题,课题研究资料齐全,课题管理规范;

6、投入机制创新

积极探索企业投入,学校按购买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服务投入模式,积极自筹经费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十堰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我校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

(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水平还不高。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多;二是大部分教师仍处于信息技术的浅层次应用阶段,部分教师仅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形式,缺乏对有效融合的教法、学法的深入钻研,导致信息技术应用收效还不明显。

(二)信息化应用设备老化,学校电脑均已达到正常使用年限,需要及时更新,才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资源库也需要不断完善,方便师生能够快速方便的检索查找,保证在教室内可以随意调用。

三、今后的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

积极争取项目,逐年增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学校在向上申报的2015-2016年建设项目《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中,明确列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计划。即:(1)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机房建设、电脑配置、基础网络建设、 安全监控系统建设等。(2)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3)标准化录播室建设。总计核算经费260万元。项目资金早已到位,因为我市目前正在进行中职学校整合,项目尚未实施。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认真学习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信息化教育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提高微机房使用效率,完善微机房台账,推进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及信息化教学管理上水平。

(三)加强师资培训,在教师培训上,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还要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更要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而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开辟道路。

我们完全相信,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和大力支持下,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必将迈出新的坚实的步伐,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之路,促进教育教学现代化,推动学校办学水平不断上新台阶。

2016年9月25日

第三篇:丹江口市概况

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汉江中上游。全市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辖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和16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50.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甲类开放城市,198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工业旅游型城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市"、"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平安畅通县市"、"全省文明创建先进县市"、"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全省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置达2200余年,秦设武当县,隋、唐改为均州,民国始称均县,1948年解放,1958年因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县城搬迁至现址依坝而建;由于地处江汉平原与秦巴山区结合部,楚文化、中原文化、汉水文化、道教文化在这里有机融合,人杰地灵,民风纯朴。伍家沟故事村被联合国教科文专家誉为"中国民间文学的半坡遗址",吕家河民歌村被誉为"汉族民歌第一村"。

贫困县市,移民大市。全市90%以上为山地,市域以汉江为界划分为江南、江北两大自然区域,江南以秦岭余脉大巴山系为主,武当山天柱峰是最高峰;江北以秦岭余脉石灰岩山区为主,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1958年动工修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1967年下闸蓄水后,淹没我市面积347平方公里,包括23万亩耕地及均州古城和大量的基础设施,形成了百里库区;先后动迁移民6批次16.04万人,其中8.8万余人在市内沿山后靠安置,库区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和发展生产困难,群众生活贫困,移民遗留问题较多,至今仍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又将动迁移民9.9万人。全市新老移民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淹没综合指标占湖北、河南两省五县市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占湖北省四县市区的三分之二以上。

资源丰富独特,利用潜力较大。境内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名山秀水,珠联璧合。丹江口水库水电站装机10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40亿度;已探明的矿藏达40余种,其中钛铁、钒等储量居湖北省之首。

经济社会协调推进,发展初具规模。坚持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兴市"战略,初步形成了以冶金、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绿色食品、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格局。依托水电优势,汉江集团名列全国大型重点企业520家之列;依托东风公司,发展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多家,以湖北神力锻造公司、丹传公司和志成铸造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依托资源优势,吸引农夫山泉公司等知名企业落户发展;创造条件,引进台湾阿里山公司、江苏雨润集团,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已形成以柑桔、畜牧、水产为主的优势农产品基地。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4.3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总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26.7%。

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中国水都杯”摄影采风点简介

牛河森林公园千岛画廊景区

“品千岛画廊,享山水美景”、“千岛画廊,休闲天堂”。

千岛画廊生态旅游景区位于丹江口市牛河省级森林公园五谷庙村,占地13940亩,水域面积7051亩,岛屿面积6895亩,由丹江口市天河库区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与牛河林业开发管理区联合开发。景区由三个项目构成,一是中科院水生所丹江口库区水产科研基地与水产品商务中心,二是天河丹江有机鱼生态养殖基地,三是千岛画廊生态旅游景区。

建设中的千岛画廊生态核心景区主题定位是山与水互动、岛屿与人文互动、游客与村民互动、植物与季节互动,月月有花、季季有果,达到“青山碧水画中游”的效果,呈现十米有景观,百米现画廊的独特风光。其功能内涵是:山水文化展示、乡村生活体验、自然观光及休闲度假。建设期为5年,将逐步打造成为丹江口市4A级景区。

官山镇吕家河民歌村

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位于武当山南神道中段,地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丹江口市官山镇境内。乡村野舍辉映皇家建筑,民歌俚谣伴随晨钟暮鼓。

对吕家河人而言,歌唱,是快乐,是忧伤,是绵绵不绝的符号,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村民们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保存了秦、唐流放文化遗存和明大修武当带来的全国各地的传统民歌5000多首,曲调达79种之多。据调查,村内能唱2小时以上民歌者达85人,占全村1079人的8%,其中能唱千首民歌的有4人,能唱百首以上民歌的有124人。在该村还发现了长篇叙事诗30多部。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是北京大学、武汉音乐学院等知名高校的采风实习基地。2008年6月,吕家河民歌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官山镇武当南神道景区

武当南神道旅游风景区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西南麓,素有武当后花园之美誉,地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

这里群山如花,数峰如笋,大河如练,美景如画,民歌如潮。景区全长20公里,由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村和直通金顶的黑金沟大峡谷两大景区组成,以九道河为玉带,像珍珠般串连着吕家河民歌村、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和新四军遗址、二龙戏珠、斩龙崖、尼姑岩、桃花洞、兰花谷、狮子滩、鬼谷子涧、天书谷、黑金沟大峡谷、龙潭、转运台、金蟾朝圣等众多景点。景区内既有攀登金顶的神道和神秘的龙文化、民歌民俗文化、红色旅游景点、寄死窑等人文景观,更有峡谷、栈道、古树、岩洞、飞瀑等众多的自然景观,曾是明大修武当山繁盛时期的主要后勤物资通道,景色幽奇,犹如世外桃源。前山看庙、后山观景;前山练武、后山放歌;前山朝圣、后山习俗。武当山南神道是广大游客休闲度假和户外探险的绝佳去处。

百喜岛小太平洋景区

百喜岛小太平洋景区位于丹江口市凉水河镇,距丹江口城区以北27公里,是丹江口市

库区水面最宽阔的地方(宽10千米,长20千米),属凉水河镇白龙泉村辖区。

百喜岛小太平洋景区东濒河南淅川县陶岔南水北调取水口;南与丹江城区隔江相望;西与凉水河镇相接相依,是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旅游线路的中心点(登武当仙山—观中线工程—游小太平洋—看取水口)。这里水面宽阔,碧波荡漾,动植物种类齐全,水美鱼肥。景区石林景观奇特、形状各异、奇石遍地、古墓成群,是我国内陆地区不可多得的类海洋型风景游览区。

双龙峡风景区

丹江口市石鼓镇,丹郧公路纵贯东西,罗仓公路沟通鄂、豫两省,西南与中国道教名山——武当山隔水相望,东北濒临亚洲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北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毗邻,是丹江口市唯一的省级“口子镇”,因中原五大名关“石鼓关”而闻名(石鼓关历来为中原香客朝拜武当山的古神道及进出川陕的咽喉要塞)。

双龙峡:是距石鼓镇集镇西约5公里左右的一条长峡,峡谷南为黄龙山,北为青龙山,因两山状若双龙盘踞,故名双龙峡。峡谷宽约2至5米,高约100至500米,长约10公里。谷内绝壁高耸,曲径回环,怪石嶙峋,飞瀑流泉,浓阴蔽日,鸟语花香„„置身其中,如漫游于画廊之中。尤其是俯瞰青龙山、黄龙山“龙首”相缠相偎的情景,俨然一幅天然“太极图”置于万山群峰之中,让人无不感叹造化神奇,顿生仰慕之情。

盘龙洞景区:位于双龙峡西端,由盘龙洞、娘娘洞、公主洞、月牙洞等溶洞群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盘龙洞,主大厅宽40米,高50米,深300多米,洞内怪石、石笋、石钟乳等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相传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时曾在此洞隐修,故又称玄武洞。

丹霞地貌景区:位于石鼓镇集镇西5公里处,面积5平方公里,东南被九龙湖环绕,西北和双龙峡风景区相连,由道士山、和尚山组成,经湖北省地质遗迹评审专家考察鉴定,是长江以北、湖北省内丹霞地貌发育面积最大,最具观赏性、科普性、典型性的地质遗迹保护风景区。景区内的丹霞岩石千奇百怪,形态各异,有的似将军列阵,有的像宝塔耸立,蘑菇石、坐佛像,比比皆是,美不胜收。

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丹江口市汉江与丹江交汇口以下800m处,是由我国自行勘测、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造的一座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工程于1967年11月下闸蓄水,1968年10月第一台机组正式发电。大坝顶高162米,全长2494米,正常蓄水位157米,总库容174.5亿立方米,电厂装机总容量90万千瓦,单机6台,年均发电量38亿度。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即二期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控制工程。大坝在原有基础上加高14.6米,达到176.6米,蓄水水位将从原来的157米提高到170米,水库库容将增加116亿立方米,达到290亿立方米。水库以防洪、供水功能为主,兼有发电、航运等功能。此外,丹江口大坝加高还可以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使中下游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咀处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全线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线全长1421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自2005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54个坝段中,已有53个坝段加高到顶。根据国家最新计划,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进京。

武当山九宫之首----净乐宫

净乐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武当山“九宫”之首,相传是古净乐国太子(真武大帝)的诞生地。

原净乐宫位于古均州城内,始建于明代永乐16年(1418年),赐“元天净乐宫”额,为明代官式结构,有四重宫殿、大小廊芜、亭阁、道房等520余间,面积达12万平方米。因其整体建筑效仿北京紫禁城模式,具有典型的皇家园林风格,被后人称之为“小故宫”。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因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净乐宫和古均州城一同被淹没于丹江口水库。

2006年农历三月初三,复建的净乐宫在丹江口城区东郊净乐湖北坡竣工开光。其北靠孟家岭主峰,东西两侧为其余脉,南临金岗水库(即净乐湖),与原净乐宫地貌相似,符合古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理论。净乐宫建筑群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设计,是典型的皇家宫殿建筑,沿中线甬道穿过六柱五间五楼华表式冲天大石牌坊进入净乐宫正门即山门,其中轴线上为三重殿,一进为龙虎殿,二进为玄帝殿,三进为圣父母殿,各殿均为大木结构,耸立于饰栏高台之上,殿的两旁建有东西配房配殿;在山门与龙虎殿之间的东西两侧对称座落着两座龟碑亭。

净乐宫现存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全国明代最大的石牌坊(棂星门)和龟碑!还有武当山地区最大的铜铸真武端坐神像!是丹江口市集宫殿建筑、现行文物保护与开发、武当文化研究与宣传,以及旅游经济发展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

第四篇:丹江口市茶叶产业基本情况

丹江口市地处鄂西北部武当山下,汉水之滨,境内以山地为主,自然植被丰茂,水质洁净,土质肥沃,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十分宜茶。丹江口市做为武当道茶核心生产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高香型名优绿茶产区,有“中国道茶文化之乡”、“湖北第一文化名茶”之美誉,“牛河”牌凤凰绿羽、“武当关”牌武当碧叶茶获得有机茶认证,其中“武当关”牌武当碧叶茶被评为湖北省“二十佳名优茶”,干茶色泽翠绿,开汤后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栗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为国内绿茶之精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我市的茶叶产业主要分布于江南的土关垭、浪河、牛河、三官殿、盐池河及江北的大沟等乡镇,现在全市茶叶总面积2.1万亩,尚有宜茶面积约5万余亩可以开发利用,2012年茶叶总产量达到17.5万公斤,其中绿茶15.5万公斤,有机乌龙茶2万公斤,新建茶叶基地5000亩。计划到2015年,全市茶叶总面积达到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3.5万亩,占总面积的70%以上,名优有机茶比重达到70%,全部实现无公害茶园认证。总产量达到2500吨(其中绿茶产量1500吨,乌龙茶1000吨)。

全市有一定规模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3家,拥有各类茶叶加工机械500多台(套),以土关垭银洞山茶场、丹江口阿里山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牛河凤凰水源茶叶公司等为龙头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带动土关垭镇、浪河镇、牛河林区三个主产茶区的建设,形成三个万亩武当道茶核心生产示范区。

茶叶产区交通便利,境内公路、铁路、水路一应俱全。

第五篇:丹江口市汽车客运站隐患排查方案

丹汽客字[2013]21号

丹江口市汽车客运站隐患排查

实施方案

车站各部门(科室):

为了进一步推动车站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好全年安全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旅客运输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在全站每月不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真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查找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确保我站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一.组织和领导

为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安全隐患排查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会和传达、接收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和指导意见;具体实施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排查和整治在旅客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负责本次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的收集、汇总、上报等工作。

组长:吴建军(站长)

副组长:王晓丽 谢章国

成员:徐小琳 李金龙 吴春梅 饶俊峰 沈浩 吴丹君

徐辉孙明霞王宏

二.排查目地

通过安全隐患排查活动,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制,规范运营行为,推动我站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严格执行安检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安检操作标准,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彻底整改安全事故隐患,有效妨范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三.隐患排查范围

(一)本站各安全生产管理岗位

(二)所有进站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

(三)本站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四.隐患排查内容

(一)本站各安全生产管理岗位

1.岗位工作人员是否按照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的总体要求,对此次安全隐患排查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建立专项整治责任制,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员工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预案等,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落实;

2.岗位工作人员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否

制定严禁携带“三品”物品等重大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是否对进站车辆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

3.岗位工作人员是否通过安全知识业务培训,取得相应资质,是否按时参加安全管理工作例会;

4.报班、安检岗位责任人是否能够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自觉履行各自安全检查职责,是否认真按要求进行相关登记;

5.在日常生活中,有无未经检查擅自允许客运车辆报班、出站行为;

6.是否有对不符合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营运手续不全、超员出站、旅客携带危化品进站上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不制止、不报告、擅自放行行为。

7.对检查出的工作缺陷和问题,是否能够充分认识、及时改正。

(二)进站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

1.营运线路是否履行了相关审批手续,领取了合法的相关证照,取得的相关资质是否合法有效;

2.车辆是否通过相关部门的安全检验、随车证照是否合法有效,从业人员是否经过岗前培训;

3.从业人员是否能够按时参加企业和运管机构组织的安全例会,是否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

4.从业人员是否能够自觉履行进站报班安全例检、出站

安全检查登记制度;

5.在营运中有无超速超员、疲劳驾驶、带病出车、行车接打电话、默许携带危险品旅客上车等行为。

6.查车辆上随车是否配备合格有效的防滑链、安全锤、灭火器、警示牌等器材。

五. 隐患排查的方式

每月实行不定期排查,采取企业自查自改、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上级专门人员全面检查的方式。各岗位、进站车辆经营户在自查自改的基础上,我站要逐车、逐人、逐岗位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

六.工作方法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要利用张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的力度,充分发动全站从业人员自觉参与此次行动,引导和调动从业人员和职工积极性,各岗位、各经营者要提高认识,要把每月安全大排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力争全面、细致、不留死角地查找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事故隐患。

(二)明确责任,确保落实。继续完善细化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制,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切实从源头上治理排除各类隐患,

在运输环境和服务态度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准。

(三)即查即改,消除隐患。要坚持边检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的方式开展安全隐患大检查,要建立安全检查记录,督办落实。要进行切实而不敷衍的整顿,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对安全条件敷衍了事且整改不到的人和事坚决予以停职、停运。

(四)强化整治,确保实效。在检查实施中,各责任人要认真负责,站领导随时进行督促,在上级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迅速查清原因,积极 整改,在隐患排查期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要追查到底,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确保取得良好实效。 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以“安全畅通,文明和谐”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组织有序,优质便捷”的原则,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全力以赴努力做好旅客运输安全生产工作。

二 O 一三年一月七日

丹江口市汽车客运站办公室2013年1月7日印发 抄报:市交通运输局市道路运输管理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环保工作亮点范文下一篇:广州海珠广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