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3-01-22

2009年, 全国各级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共评审各类项目21万个, 比上年增长40%, 评审的总投资达到20536亿元, 比上年增长63%, 共审减不合理资金1988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79%, 平均审减率达10%。其中, 项目概预算、结决算的送审额达15275亿元, 比上年增长79%, 审减不合理资金177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0%。全国各级评审机构共核查专项资金2619亿元, 其他资金2642亿元财政投资评审对财政资金的追踪问效作用得到突出体现。

财政投资评审顾名思义就是财政部门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 (结) 算进行评估与审查, 以及对使用科技三项费、技改贴息、国土资源调查费等财政性资金项目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行为。财政投资评审作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财政部门内部专司财政投资评审的评审机构, 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等, 通过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和预、决算审核方法, 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专业技术性的审核与评价, 对财政投资效果和财政资源配置质量的审核与评价, 从而达到财政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财政资源公平分配、高效配置的目的, 因而它是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 是财政职能的重要方面。

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广泛包括:财政预算内各项建设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政府性基金安排的建设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外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政府性融资安排的建设项目;其他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项目支出;对使用科技三项费、技改贴息、国土资源调查费等财政性资金项目的专项检查。

1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存在问题和困难

1.1 财政投资评审尚未法制化、制度化

目前, 指导全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文件是2009年财政部出台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属于部门规章。缺少国家或地方政府相关立法作为工作开展的依据, 因此根本上极大的削弱了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律约束力和法律效力, 降低了其应有的法律地位和权威。

1.2 宣传力度不足, 社会重视程度偏低

限于未在全市范围内宣传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上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认识还停留在仅仅是财政工作的延伸或部门间收权争权等粗浅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上。导致相关部门不配合工作甚至是躲避、排斥评审工作, 严重影响了评审工作正常、有序、及时的开展, 极大的限制了财政投资评审发挥节约财政资金、正确引导社会公共投资、优化财政投资结构、监督财政资金投资效益的作用。

1.3 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及工作人员自身存在短板

大部分评审机构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工作中却是代行政府财政资金监督管理职能, 造成名实不符的尴尬局面。使很多项目单位把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混同于一般营利性中介性机构和企业从而质疑评审结果和其作为财政管理职能部门的地位和效力使评审工作开展困难。

纵观全国县级评审机构普遍存在技术人员短缺、人员配备不齐、专业面狭窄以及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我市评审中心建立时间短组织管理经验少, 并且由于县级人才相对缺乏的现实情况, 要建立一个数量充足、各门类人才齐全的投资评审工作专家库困难很大, 这些都成为制约评审事业发展的根本瓶颈。

1.4 评审信息化建设滞后

财政评审是一个风险较高、专业性强的职业, 需要有专业、系统、科学的信息化平台作为支撑。目前评审工作信息化仅局限于工程造价软件的使用, 根本不能适应财政评审规范化、科学化、技术化、统一化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套适应各方需要、系统完整的投资评审软件推广应用。

1.5 财政内部相关科室未形成高效联合工作机制

对于全社会公共性投资, 财政内部主要实行归口管理的基本方式。财政相关业务科室业务尚未与财政投资评审结成高效联合工作机制, 因此降低了评审服务于财政预算编制、项目管理、资金拨付、政府采购等工作的职能效力。

2 针对评审机构发展的状况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2.1 加快投资评审法规制度建设步伐

各级财政及有关部门应当申请国家和地方立法, 出台评审法、评审条例, 制定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使评审范围、内容、程序的规定更加明确, 界定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法规权责, 建立较科学的评审机制, 真正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成为公共财政框架内的法定环节, 实现全国或地方投资评审事业均衡发展。加强评审法律法规建设, 更有利于规范财政投资评审行为, 更有利于协同有关部门开展评审, 更有利于全面推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2.2 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的评审外部环境。

广泛利用报纸、网站、广播等媒体手段宣传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内容、意义和作用, 讲解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准则和办法, 赢得各级部门的理解和配合;争取政府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把财政投资评审列入政府开展公共投资和各项经济建设的工作日程中, 使之成为政府经济建设的参谋, 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更好的投资效益。

2.3 转变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性质, 加快人员素质技能培养

财政投资评审不仅是财政工作的延伸, 更代表政府行使财政性资金支出项目监督管理职能。因此, 建议将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参照公务员管理, 固定几名优秀专业人才, 作为评审工作的主力军。由于财政投资评审不对项目单位收费, 因此项目经费紧张也掣肘评审事业的发展。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聘请省内专家参与评审工作。这样既能保证评审工作的质量, 又能利用工作的契机对评审中心人员进行培养, 保障人才储备。从而逐步丰富县级评审专家库的人员数量, 为今后评审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2.4 加快财政投资评审信息化建设速度

建议国家部委加大科研力度, 尽快开发出切合实际、系统配套统一的财政投资评审应用软件, 为县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2.5 建立健全财政内部科室协调工作机制

(1) 是积极开展部门预算编制环节项目评审探索。为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支出预算, 应在预算编制环节建立“先评审、后编制”的工作机制充分运用评审机构的专业技术优势, 对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审核, 从而杜绝预算的随意性, 使预算编制达到细、准、实。

(2) 是严格政府采购环节的评审。政府采购是预算执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使政府工程采购招标工作与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相衔接, 应在采购预算执行环节建立“先评审、后招标”工作机制。政府工程采购的项目, 由评审机构评审后的结论作为项目单位政府采购资金和招标的标底或预算控制价, 更是财政部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和监管政府采购、控制项目招标的依据。

(3) 是认真做好项目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前的评审。建立“先评审、后拨款”的工作机制。国库收付管理改革后, 财政资金支付方式有了较大改变,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财政资金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支付多少合理与否, 支付中存在哪些问题, 需要评审机构评审提供准确的依据, 这就要求财政部门对评审与支付及投资管理工作通盘安排, 做好项目资金集中支付前的评审, 在支付环节加强专业技术把关, 保证资金运行安全可控, 使预算执行安全有效, 防止预算执行的盲目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工程概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转移性肝癌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分析下一篇:采油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