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合唱中的常见声音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3-01-04

在群众歌咏的合唱训练过程中, 会出现非常多的专业技术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关于群众合唱声音统一方面的常见基础问题。要求合唱团指挥首先必须要对团队进行理性分析;对合唱队的成立时间、成员的能力、训练的时间、演出性质等非常多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制定一套合理的演出计划。因为这些因素不同, 合唱队出现的声音方面的问题也会不同。对于合唱声音问题的探究这是个大而复杂的问题, 它包含了如协调、均衡、谐和、咬字吐字等多方面的问题。在许多著作中都会针对这些具体的某个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而笔者已经把研究对象定义为群众歌咏的业余合唱队, 因此就只针对最表象的基础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 更深层面的探究就不在此详尽赘述了。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如下:

一、女声低八度

对于许多从来没唱过合唱甚至不太明白歌唱是怎么一回事的女生, 她们中许多都会用低八度的方式去演唱一些她们听起来唱不上去的歌曲, 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因此, 在合唱训练一开始, 指挥就要把女生集中起来, 找出其中低八度歌唱的女声, 帮助其找到假声的发声状态, 从而统一女声的音色。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可以让这些暂时找不到假声状态的女声学小狗、小狼叫, 或者模仿小女孩子的撒娇音, 让低沉发音的女声调高八度, 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二、声音苍白、音色不统一

对于合唱作品演唱过程中出现声音苍白、音色不统一这个问题, 可以说所有的业余合唱团都会出现, 无一例外。这一问题甚至在学校的专业合唱团也会很普遍的出现。当然出现的原因有很多, 这里我不深刻分析, 不过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咬字吐字的不统一。如果指挥能把这个问题统一解决, 在合唱训练中就能立竿见影, 马上改善合唱队的音色统一问题。

咬字吐字在合唱训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对于高水准的合唱队来说是一个重点研究的核心环节。而对于一支群众合唱队来说, 显然不需要掌握得那么透彻, 其实只需要掌握几个要点就能事半功倍。没有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合唱队员, 在演唱时一定会用生活中的口语化的语言状态去咬字吐字, 这势必就会出现众多合唱队员之间个性化音色的突出。而不能让所有人都字正腔圆的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发声, 也就形成了苍白的、不统一的音色。“咬字”是指单字的声母的形成;“吐字”是指韵母送出来的处理之处。也就是“开、齐、撮、合”等四呼的着力, 将韵母吐出来。二者相辅相成, 并不是互不相关的前后步骤。

首先, 在“四呼”中, 笔者认为问题最多的就是“齐齿呼”和“撮口呼”。如歌词中出现“天”、“一”、“间”等齐齿呼和“绝”、“月”等“撮口呼”的吐字时, 由于这些字的发音特点以及合唱队员平时常年的口语化演唱习惯, 这类型的吐字一定会出现发音腔体变窄、发声苍白、个性突出的现象。这两类歌词的吐字, 会使得歌唱与语言的矛盾相对“开口呼”和“合口呼”两种的吐字要大得多, 因此音色上问题最明显。指挥应该要求合唱队员尽可能模糊咬字, 让“齐齿呼”与“撮口呼”的歌词尽可能口腔打开, 不要把力量过分用在嘴皮子上, 尽量打开口腔并交代清楚歌词。

其次, 归韵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歌唱过程中, 应先保持好韵母的形态, 然后在这个韵母形态上发声。马革顺老先生的著作中说到一个要诀:“说声母, 唱韵母。”让音符的时值主要让韵母占有, 而且我认为在时值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打开腔体, 保持口型, 让发声圆润。如:“湘”字的发声。Xiang, 其中X是声母, iang是韵母, 唱歌时应该把二者结合为一个整体, 在韵母上保持长音。如果不归韵这个字就是xia, 或者xian了。

再次, 收声的技巧也很重要。在归韵的过程中, 韵尾必须要在音符时值要结束的最后再收声才能保证所有合唱队员的腔体尽可能的统一。否则有的人收声早, 有的人收声晚, 虽然前面的步骤都完成好了, 但是结尾不同步也会造成腔体的变化和音色的不统一。

最后, 保持口型, 让字与字的衔接能够圆润连贯。让牙关松弛并尽量打开。但是不能大舌头含糊不清。在演唱高音的时候, 指挥尤其要提醒合唱队员采用模糊咬字的方法, 咬字太接近播音员的发音状态, 太标准势必会对歌唱产生较大的阻碍。应该要把语言与歌唱的矛盾最小化。不过这个度要把握好, 否则就含糊不清, 歌词内容表达不清。演唱时既要表达清楚歌词内容, 又要让口腔的腔体最大化, 形成一个大喇叭的音箱效果。根据歌曲情绪来设计好咬字吐字的发声状态。柔情的作品对声母就要软着陆, 弱化声母。而刚硬强烈的作品, 就应该强调声母, 把字头、音头重点强调。这样声音才能铿锵有力, 位置统一。

三、喉音太重, 声音尖锐或发虚

这个问题是初级业余合唱团的通病, 不管是男声还是女声都有这个问题, 以女声尤为严重。这个跟队员接受声乐训练的时间长短和科学方法有直接关系。每个人的嗓音条件各不一样, 在这类合唱团中演员的水平能力参差不齐, 虽然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 不过却因为演唱方法的不科学和演唱习惯早已根深蒂固, 短时间难以更改。建议指挥要求她们在初学阶段尽可能弱唱, 小声演唱。喉音太重、声音尖锐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喉咙没有正确打开, 过分捏紧喉咙演唱的结果。因此指挥要让队员找到打哈欠的状态, 通过与吸气这个动作结合, 把喉头放下, 正确打开腔体再发声。许多声乐基础较弱的队员就是这个打开喉咙的呼吸动作没做好, 导致发声出现严重问题。因此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切不可忽略。

四、气息太浅, 音量单薄

在群众歌咏活动中, 演唱的作品一般都比较激情饱满。许多红色歌曲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有饱满的音量。例如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对于一般的非专业合唱团, 男声一般会出现用嗓喊唱;气息太浅、乐句不能演唱饱满完整;音量单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包括缺乏专业的发声技巧、咬字吐字等多方面技术的支持。然而, 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 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塑造, 临时改变的。指挥可以提醒合唱队员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让歌者在心口的位置找个点, 找叹气的感觉, 把气息和发声着力点往心口的位置输送, 把胸腔共鸣尽可能打开。如在劳动中发出“吼、嘿”时的状态。找到爆破音的感觉, 胸膛有明显的撑开和震动感。通过与咬字吐字的结合, 把字头和音头找到, 一定能让合唱队员的声音变得饱满有力, 男声尤为明显。第二, 腰部用力, 脖子以上部位放松。形成扎马步的发力感。把唱歌的动力放下来, 找气沉丹田的支撑感。

五、声音不集中、音高位置偏低

在演唱抒情作品或者段落的时候, 合唱队的声音往往显得非常散、不集中;声音有气无力, 疲软、发虚。这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唱歌要求放松的那种健康的声音。

首先, 对于声音不集中的问题, 笔者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先让队员发长音“呜”, 演唱时半打开牙关, 让口腔尽量打开竖立起来。最重要的是不能漏气, 否则声音还是会散。此时要求合唱队员把一只手放在嘴前三四厘米的位置, 让他们检测。如果手心基本没感受到口腔漏出的气息则为正确状态。若手心感受到很大的气流, 则漏风严重, 声音也不会集中。让气流在口腔中打转, 等熟练掌握了以后再把手拿开。与此同时, 让队员把声音想象着唱到头顶的位置, 把声音唱窄, 往竖着的一根细管子里面歌唱。通过这些手段, 他们的声音一定会变得更集中, 更统一。

其次, 对于某些弱唱的音乐片段, 声音发虚、音高位置偏低、音准不到位也是很常见的现象。“弱而不虚”的演唱技巧很多合唱队员难以快速掌握。马革顺老师曾举例, 要求合唱队员假设用半夜三更家里来贼时所发出的轻声警觉的提醒同伴的声音状态来演唱, 是找到声音高位置、弱而不虚的好办法。本人在实际合唱训练的过程中确实也屡试不爽, 而且幽默风趣, 效果甚好。笔者还建议大家模仿一下我国著名歌手腾格尔的演唱状态, 他唱歌的时候头声运用非常丰富, 例如《天堂》中:“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这开头的几句, 就是高位置的头声的最好范例。指挥让合唱队员去模仿一下, 一定能准确找到高位置, 找到良好的头声与共鸣。当然这些手段都需要在良好的气息支撑作为前提的基础上才能做好。各个环节也是要相互配合, 切不可孤立的看问题。

在群众歌咏合唱训练的过程中, 还有许多声音方面的细节问题, 本文只是只是抛砖引玉总结了一些最常见的基础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解决办法。在实际操作中, 指挥们要结合团员的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可断章取义, 片面的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群众合唱艺术的洪流中, 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带去欢乐, 提高合唱艺术的欣赏水平。

摘要:在群众合唱训练的过程中, 许多在合唱团扮演指挥角色的非专业指挥们会遇到很多声音方面的训练问题。而往往因为缺少合唱训练的经验导致他们花费大量的训练时间和精力还不能找到解决声音统一等问题的关键, 最终降低了演出效果。长此以往这些群众歌咏活动会导致合唱艺术观念在群众中的普及总是停留在低级的、甚至错误的合唱理念中。本文将对群众合唱中常见的一些关于声音苍白、音色不统一、声音不集中、单薄等一些声音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为这些工作在一线的合唱爱好者提供一些艺术参考。

关键词:群众合唱,声音问题,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茉莉·雷曼.怎样歌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

[2] 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3] 钱大维.合唱训练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

[4] 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云会计下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分析下一篇:大学文化的顶层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