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论文

2022-12-03

军事创造力是军事人才的核心本质, 军事人才最具竞争力的素质是军事创新素质。江泽民1999年4月9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军事领域是对抗和竞争最为激烈, 因而也必然是创造多于模仿、创新最为迅速的领域。创新也是军队进步的灵魂, 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 难以立于不败之地”。可见, 军事创造力开发是现代军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

军事创造力对于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国防教育中开展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 是寻找国防人才培养质量跃升增长点的一种举措。笔者认为, 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中也应当引入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的理念与课程, 以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国防军事人才的后备力量。

1 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的基本概念

军事创造力是军事活动主体在目标思维引导下, 以关键知识为核心, 各种相关技术、信息、素材等要素在思维运作和实践操作中超序激活而产生符合目标需求的聚变重构, 并形成新成果或凝结新价值的智力品质。军事创造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创造力在军事领域的运用, 即军事指战员在军事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才能, 是适应军事对抗和竞争的智慧。

军事创造力开发是指以普及军事创造知识, 激发军事主体的军事创造精神, 提高军事创造品质, 增强军事创造性思维能力, 运用军事创造技法为内容的培养或提升军事主体军事创造潜力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

在国防教育中倡导开展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 不仅仅要从道理上说清楚这项工作的意义, 而且还要寻找到将新的教育理念固化为教育载体的途径, 并且让人们认识到这一实施途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这种途径就是将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课程化”这一概念是美国课外专家学者库司所提出来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 他就提出:“······然而, 也许该问, 有无必要为不该或不可能课程化的学生活动留有余地?课程化的完全实现将是漫长的。在此期间, 我们要尽可能地使课程与课程活动密切配合起来。”在此, 库司第一次使用了“课程化”的概念 (Curricularization) , 并科学地预见了课程化的漫长过程。

笔者认为, 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就是以课程的理念使军事创造力开发固化为学校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资源。在这一定义中包括以下要点: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必须以课程论为指导, 其实质是形成教学环节, 结果是形成教学资源。

2 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的作用

课程, 是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重要问题, 它集中地、具体地体现着国家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对学校而言, 课程是培养一定规格人才的蓝图,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学校各种设施的标准乃至行政管理的方略, 都要围绕着如何实现课程来制定。对教师而言, 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对学生而言, 课程是实现自身社会化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促进因素。由此可见, 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人才的发展水平, 关系到教育活动的最终成效。将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课程化, 有以下作用:

2.1 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有利于形成对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价值的认同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进行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 这是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课题。为了使这一改革能够得到学校以及教育主体的接受与认可, 首先需要让他们认识到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的价值。只有形成在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课题上的价值认同, 才能使新的教育期望成为现实。笔者通过阐述军事创造力开发的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同时提出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课程化的理念, 对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的国防教育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2.2 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有利于学校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的组织

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 正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将新的军事创造力方面的办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有利于学校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的组织, 同时也推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提高了学校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军事创造性课程本身富有的创新性和挑战性, 激发和培养了教师的军事创造性, 他们将引导学生通过军事创造力知识的学习、研究和创新, 尽可能多地发挥双方的主动性, 通过设置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3 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有利于保证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的质量

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内容科学、合理, 时代性强, 符合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规律, 能科学、全面、系统地阐述军事创造力开发的过程, 组织形式新颖, 将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 抓住了学生好奇于军事创造力的良好时机, 使好奇的智慧之花成为创新兴趣的火种, 点燃学生形成军事创造性特长的道路, 能有效保证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的质量。

3 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设置原则

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 要使这项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我们必须遵循国防教育的基本规律, 又要体现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的特定需要。在课程化实践过程中, 课程设置是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一般说来, 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需要按照科学体系和教学法特点, 建立严谨的学科体系, 使其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方向性、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特殊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思想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以及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指示为指导,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设置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

方向性。军事创造力开发的课程设置应符合我国国防教育的发展方向, 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和教育部门关于国防教育的方针、政策, 体现国防教育的整体目标和时代特色。

科学性。军事创造力开发教材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做到观点鲜明, 逻辑严密, 科学合理。

全面性。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设置要以系统论的观点统筹规划各项教育工作。要从培养大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的角度突出抓好各项教育环节的落实。

系统性。在内容安排上, 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在结构体系上, 遵循一般的认知规律, 体现由一般到特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特殊性。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设置应该具有中国特色, 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要以我为立足点, 以我为目标。

实践性。在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上, 力求做到符合实际, 简明通俗, 注重实践, 便于操作。

4 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与教学内容初步设计

军事创造力开发的实质就是对军事创造力各构成要素品质的提高及综合运用, 以促进军事创造力整体水平的提高。

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教学目的是在普通高校大学生掌握军事和创造学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 引导他们运用创新思维开展案例分析与设想, 探索军事创造力的新思路、新方法, 以期有效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军事创新能力。在课程和教学内容设计上, 初步定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军事创造力开发的概念与作用, 第三章:军事创造力开发的思路、方法与技巧, 第四章:军事创造力现状及未来战略构想。基本框架图如图1。

在导论部分, 从分析军事学科和创造学中的基本概念入手,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这两个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

在军事创造力开发的概念、作用部分, 提出了军事创造力、军事创造力开发等概念, 并对军事创造力开发的内涵和原理进行解读, 分析军事创造力开发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军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军事力开发思路、方法与技巧部分, 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章节, 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从分析已有的典型战争案例入手, 说明军事创造力开发的基本思路, 同时运用创造学的基本方法, 如智力激励法、设问检查法、模拟法、联想类比法等, 通过虚设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 发挥学生创新思维, 利用他们的智力潜能, 探索军事创新方法, 建构新军事策略。

在军事创造力的现状与未来战略构想部分, 通过分析国内外军事创造力的现状, 重点分析我国的优势与差距, 并展望我国未来军事创造力的发展与战略构想, 激发学生对军事创造能力的培养意识。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在一定程度上, 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在教学环节上, 可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 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充分采用网络教学手段, 将教学引向深入, 提高军事创新效果。

5 结语

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中引入军事创造力开发理念, 并设置军事创造力开发相关课程, 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有着深远的意义。运用课程论的观点, 探讨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的内容与作用, 能有效地培养和发挥大学生的军事创新能力, 同时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摘要:文中从“军事创造力开发”的概念入手, 初步探讨了普通高校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的涵义与作用、课程设置原则、课程内容框架, 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后备力量提供了现实途径。

关键词:军事创造力开发,课程化,教育理念,国防教育,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进国.论军事创造力开发[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0.

[2] 夏瑞庆.课程与教学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

[3] 罗玲玲.创造力开发[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2, 9.

[4] 蔡惠京, 吴晓红.创造力开发实用教程[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1997.

[5] 贾万臣, 等.军事创造学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0, 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在户部寨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下一篇:翻转课堂在高职德育教学中探索运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