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己对英语的感受

2023-04-13

第一篇:谈谈自己对英语的感受

谈谈对集体备课的感受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集体备课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1.集体备课可营建和谐融洽的氛围,能更好的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增进感情,取得最佳合作价值。

2. 集体备课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大部分教师上课前自己也认真备课,但与集体备课相比,应该是集体备课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多也更深刻。教学效果提高了,就能让孩子学起来感觉轻松,而且觉得自己在很短的时间里却能学到很多,学生从学习中就能找到一种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 集体备课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

第二篇:谈谈我对集体备课的感受

对教学效果的追求是学校教育一个主题。,怎样提高教学的效果,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教育教研的焦点。教师教得轻松而学生学有所成,是达到作为一名教师的理想境界。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改善目前的不利状况呢?开展有效的教育教研是一条可取的途径。下面我想谈谈在教研组的集体备课的问题。集体备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集体备课准备得充分,就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集体备课作为一种相当普遍的教研方法,在我校集体备课是以制度化的形式贯彻于教学过程之中的,而且由学校明确规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规定了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及要求。这说明集体备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集体备课有利于团结协作,可以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凝聚集体智慧结晶。从这个方面来看,集体备课不但需要而且必要。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更准确更科学地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优化的讲学稿,发挥教师及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因此,集体备课是很有好处的。

我校集体备课要求教师们坐在一起认真研讨,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特点与个人教学艺术的观点。由主备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主备,然后才是相互交流、把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困惑倾吐出来,也可以把自己的新想法、好点子抛出来,大家一起展开集体研讨,集思广益,最终形成最佳的并且适合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讲学稿。集体备课绝不是要把教师们的思维变成一个模式也绝不是简单地让同组的教师们抱着统一的讲学稿走,而是在集体备课中充分挖掘教材,探讨各知识点的衔接过程,使知识系统化,知识的布局更加合理,我们集体备课是要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前期准备,结合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再进行第二次备课,使其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与自己的学生、自己的班级、自己的教学实际、自己的教学风格相符合,这才是最佳的讲学稿。从而更好的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第三篇:谈谈我对语文教学新课改的感受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一名新老师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有了自己的点滴感受。

以前我们作为学生接受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学习中,老师们只是一味地分析、讲解,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但是我接受的新课改的理念后,觉得我们以前接受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孩子们,尤其是我所教授的语文学科,更是不能让学生一眼一板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那样会是孩子们的思维出现局限性。语文是一门很灵活的学科,拓展学生们的思维,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那么,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呢?

语文新课程目标要明确:“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的,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和交际能力。

所以,我认为首先单纯的“接受性学习”要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老师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分析、讲解,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比如在教学新课时能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惑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其次,要让学生走进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有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真正的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直接的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同时由过去的“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教学中能够从教材本身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到课外更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例如教生字的时候,可以问问学生在这篇课文之前你是否认识这个字,之前是通过什么方式认识的,可能是爸爸妈妈教的,可能是看电视学会的,可能是看课外书的,可能是查字典学会的,等等。这样,就把学生引到生活中、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学语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学生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找机会学习汉字。这也是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教学在课本的基础上又有了延伸,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就要注重学生对于文学方面的积累,平常多留给他们阅读思考的时间,我国有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还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阅读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学语言习作文是语文教学首要任务。阅读教学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

第四篇:谈谈您对教师职业的幸福感的感受

幸福之花

在未接触这个实践作业之前,我的感受和大多数教师是一样的,每天课程满满,在不上课的时候也都是在埋头批改作文,整理总结教学的得失和备课写教案,这一天的时间都是在忙碌中度过,哪里来的幸福?这次有机会让我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来体会当教师的幸福感,我细细回味在我当教师的这几年当中的点点滴滴,眼泪也不禁打湿眼眶,我对我所从事的事业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英国教育家Elizabeth Holmes在《教师的幸福感》一书中指出,幸福感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主观感受,它要求身心之间的和谐,意味着生活中各个难度所具有的平衡感和舒适感,当没有不良刺激烦扰,也没有重压侵袭的时候,我们就会拥有幸福感,会对工作甚至命运有一种掌控的感觉,那么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曾经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章句上》)许多人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劳动创造着民族和人类的未来”,现在大家心目中教师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在塑造青少年灵魂的作用也是不可磨灭的,难以代替的。我们在教育中就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从内心里去热爱这个职业,而非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的心血的付出,真正达到“人有腰缠万贯,我有桃李三千”的境界,这样才能从教师职业当中得到幸福。

其次,我们的幸福感还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我们不仅需要学生感恩我们,我们也要感谢学生,教师的幸福感也要善于在师生交往中寻找 ——感谢学生 ——商家总是感谢客户,因为客户给他们带来利润;演员总是感谢观众,因为观众给他们带来掌声;作家总是感谢读者,因为读者给他们带来销量„„ ——老师最要感谢是谁?是学生!正是学生给了你痛苦,也正是学生给了你幸福!学生给你更多的是痛苦还是幸福,主要不是取决于学生,而主要是取决于你自己! ——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因为我们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往往会感受到自己也在亲历着成长成才; ——学生的质疑会带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学生质朴与真诚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感受到:我们在为学生辛勤耕耘的同时,收获的快乐也如期而来。 ——沟通的效果决定于对方的回应;不要总是“归责于外”,而是遇事先反思自己! ——当孩子很亢奋的时候,你能否用富含感染力的言语,让他归于平静;当孩子沉闷的时候,你能否用有趣的话语或活动,让他兴奋起来;当孩子不愿意学习时,你能否用充满激励的言行,唤起他的向往,让他获得一种动力,这些就是为人师的魅力和幸福。 ——笑着做教师:不会笑的教师学生是不会喜欢的。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正是在传递他内心拥有的教师这一职业所独具的人性感召力,这种感召力透过教师智慧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重视、指导、暗示、欣赏和接纳。 ——蹲着看学生:与学生的目光平视,意味着教师应拥有宽容、信任、理解、等待的情怀;意味着童心的回归,包容与善待孩子的问题。孩子就是孩子,每一个成长中的问题都是孩子发展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学会乐于帮助别人与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 ——善待生活 ——每当看到我们的同行病倒在讲台上,英年早逝而被树立为学校榜样的消息,心里就特别地不是滋味儿。 ——每当听到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比喻老师,心头就涌上一种酸楚的感觉。 ——事业诚可贵,健康价更高。身体是1,其他的都是0,没有1,再多的 0 也还是 0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你热爱你的职业,那么,请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懂得休闲,张弛有度。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会、喝茶、旅游。 ——幸福的教师都是一样的,不幸福的教师却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着你的幸福(让它尽量多一点儿),痛苦着你的痛苦(让它尽量少一点儿)! ——作为教师,你的幸福,决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靠你去寻找、创造的;如果你指望别人奖赏、施舍,那么,你永远与幸福无缘! 书上说,快乐是一种消费性的心理状态,身体的快感,心里的快乐,消耗过了,满足了,也就消失了。可是一种有目的事业,在一个一个目的达到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创造成果,得到的是幸福。幸福感是持久的,深刻的心理感受,不仅看到结果的时候是快乐的,就是想到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着这种工作,在经历着这个过程的时候也是幸福的。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生活主题,其中有付出之乐,也有获得之乐,有助人之乐,也有创造之乐。工作是繁重的、琐碎的,是辛苦的。但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孩子的纯洁可爱,可以体味孩子的创造和快乐,可以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的,我们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让我们以此共勉。

第五篇:谈谈对自己所在学生组织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经济与管理学学院学生会主席 张斐 2011800412 摘要:学生组织是大学里面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校园里,学生组织给丰富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提高交际交往能力和协作能提提供了一个十分宽广的平台,由于年龄的相似性和自由的组织领导形式,学生组织成为了大学校园里最具有活跃性的一个团体。

引导组织成员向同一个目标奋斗,这是当前最有可能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在缺乏强制约束力的现状下,必须从组织成员个体中获得自发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由我们去引导,那就是促使他们为了相同的目标去奋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想法和他们的创新意识。人对于自己的设想被付诸实施和实施他人的设想来比较时,明显会对于自己的成果更富有热情。而这种热情正是提高学生组织运行效率的最好方式。

关键词:学生组织 效率 管理 目标 监督 创新

学生组织是大学里面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校园里,学生组织给丰富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提高交际交往能力和协作能提提供了一个十分宽广的平台,由于年龄的相似性和自由的组织领导形式,学生组织成为了大学校园里最具有活跃性的一个团体。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学生组织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各种问题,由于学生组织大多是由学生自我领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对于组织的参考发展需要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者建议,才能够优化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使学生组织获得长足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

通过在学生会两年多的工作和在菁英训练营的培训,结合我们经管学院学生组织工作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管理制度的把握

我所在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内部管理制度的欠缺,这个问题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性,因为学生组织是非盈利性组织,没有任何的利益挂钩,所以过于森严的内部管理制度会使得学生干部以及具体实施的学生干事产生反感。但是没有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又无法使得一个组织高效、有条不紊的运行。

所以对于制度的把握是一个需要不断考量的话题,我们不能用“制度”来管人,因为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下,用所谓的制度来管人会将人囿于一个小的框架内,使得工作成果缺乏创意,墨守成规的成果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学生组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由性和创造性。

而用“人”管“人”又显得随意性太大,没有严谨的组织结构不仅仅会使得一个组织无法有效率的运作,更会让组织成员对组织失去信心,这种信心在组织工作中起着一种“向心力”的作用,缺乏了这种“向心力”组织成员难以齐心协力向共同的目标奋斗。

所以我们学生会对此的解决办法是,用大的制度去要求学生干部,只规定一个固定的框架,在这个框架内的所有创新行为我们都给予理解和支持,在这个框架内的所有创新行为我们都给予理解和支持自身发展的不同,我们对这个框架有不同的解释,这样在既保证了工作得以有效运行的同时,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使得我们的团队更加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意识。

二、组织运行效率的提升

众所周知,学生组织存在着一个通病——低效率。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学生组织的工作只是一个业余项目,并且这个业余项目并不影响到他的主要任务的发展,所以学生组织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处于首要或是次要的地位,而是在于“兴趣”这个层面。

所以在兴趣层面上的约束是很难的,因为既没有强制性的措施可以强制要求成员完成任务,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完成,所以这种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可以用一些其他方法降低这种天生缺陷带来的影响。

例如引导组织成员向同一个目标奋斗,这是当前最有可能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在缺乏强制约束力的现状下,必须从组织成员个体中获得自发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由我们去引导,那就是促使他们为了相同的目标去奋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想法和他们的创新意识。人对于自己的设想被付诸实施和实施他人的设想来比较时,明显会对于自己的成果更富有热情。而这种热情正是提高学生组织运行效率的最好方式。

还有一种可行性的方式就是精简会议内容,精简任务内容和目标,延伸任务目的。作为一个在学生会工作的大一新生来说,对于进入学生会的期望在于自身能够得到锻炼,很少会想到为相应的部门做出贡献的层面,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精简会议内容,精简任务内容,并且延伸内容的目的,明确指引他在手头的任务中应该明白些什么、可以得到哪方面的锻炼,让他自己能够意识到这是在为锻炼自身能力而工作。这样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具体执行人会付出更多的精力并且会尽力做到最好,这样也能够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综合来说,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必须是自下而上的,只有具体的执行者能够一丝不苟的执行,组织的决策和活动才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得到最大效率的完成。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校园本就是一个充满创新氛围的地方,而学生组织的自发性与自由性更容易加深成员之间的思想碰撞,萌发创新的种子。作为学生组织的领导者,如何为组织成员创造一个富有创新氛围的环境和如何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设想并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之付诸实践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往往组织成员不愿意或者是不敢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这源于他们对学生组织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不够,我们要做的是创造这种归属感。

我们经管学院学生会极力提倡“家”文化,因为在一个家庭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什么话都可以说出来,什么事情都可以分享,我们也在尽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因为在这种氛围之下,每个人都感受到的是轻松和自由的气氛,这样能使得他们作为这个“家”的一份子,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使得这个“家”能够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家”文化的核心力量在于营造一种平等性,没有主席、部长、干事的区分,每个人只是这个家的单纯的一份子,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每个人的创新意识,而且这种创新性想法的提出并不是一个采纳与被采纳的关系,而只是单纯的分享。建立在分享层面上的创新往往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和更多的思考价值。

四、内部机构的协作

我们知道,很多组织都是由不同的小部门构成的,我们经管学院学生会也是一样。我们由十三个部门构成,这十三个部门各司其职,组成了我们的学生会,作为主席,我们要做的就是协调他们的工作,并且将他们的工作有机组合起来,形成1+1>2的效果。

目前我们经管学生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部门之间分化严重。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分工,都能举办自己的活动,但是没有真正的协作起来。这种情况是由于很多活动具有一定的偏向性,比如运动会,一般都是由体育部来主导,其他部门都只起到了一个增员人手的作用,我想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要想真正的把一个活动办好,办出特色,就必须要发挥好每个部门在这其中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得一个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例如宣传部对于这次运动会是否起到了很好躲宣传作用、网新部是否对运动项目进行了跟踪报道和外联部是否为运动会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等等,每一次活动我们都要想到发挥我们这个组织中内部成员最专业的一个方面,形成一种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我们的整体水平。

我们通过学生会的各种活动使各个部门的部长干事都走到一起,相互交流,这其中包括在我们学生会“家”文化基础上的学生会家庭聚会,也包括我们组织各个部门在同一个教室上晚自习等等,这都是为了加强各个部门对彼此工作的了解和熟悉,从而为日后的协作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接受批评和监督

我们作为学生组织,不光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定义,作为为学生服务的团体,我们更加注重同学们对我们的看法和评价。我们作为学院学生会,为的是为全院以及全校的同学服务,而并非管理他们,所以他们对我们的评价是我们进步和改正的根源。我们作为学生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工作的方阵和前进的道路也会有一定的偏差,只有接受了同学们的批评和建议,我们才能够不断改进,不断地将我们的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起到为同学们服务的作用。

我们设立了纸质意见箱和网上意见收集等多种渠道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和建议,因为同学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我们的工作,一定可以看到一些我们无法意识到的问题。这也展现了我们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我相信凭着这种态度,我们可以坚定的踏下前进的每一步。

大学学生组织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也是一个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群体,出现问题难以避免,但是不对问题及时的反思和改进就可能走向歧途,作为学生组织的领导者,我们必须有一种反思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组织的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学生组织能够不断吸取意见,不断改进,并且朝着规范化管理的方向走去,都能在大学校园里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管理实践》彼得.德鲁克

《管理学》哈罗德.孔茨

《管理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

《管理思想的演变》丹尼尔.雷恩

《有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听吴刚平教授讲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