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

2022-10-09

第一篇: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

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

日本在钓鱼岛诸岛主权争端问题上显示的种种战略意图, 推本朔源, 皆源于其极为宏伟的世界性战略目标——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幅员狭小、国内资源贫乏的日本“在亚太地区和地理上所处的位置, 使它在战略上和防务上,容易受到被围困和被阻拦扫断生命线的弱点”有着极深危机感的大和民族一直梦想据有广阔的大陆地盘。 日本经济、技术军事实力的空前强大, 对世界资源、市场的空前依赖“一方面使日本远比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于实现这一世界霸权的梦想, 另一方面其国家利益也使其比任何时代都需要实现这一梦想。”日本与中国在地缘上太相近, 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范围必然有许多重叠。对日本而言, 争夺钓鱼岛诸岛主权是日本为实现其世界军事政治大国梦和遏制中国强大的世界性战略目标的重要行动。

一、中日钓鱼岛诸岛争端的历史

钓鱼岛诸岛由5个小岛屿及一些礁石组成位于台湾东北基隆港120海里处其中钓鱼岛最大约5平方公里。大量史料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开发钓鱼岛诸岛,它自古是中国的领土。然而,日本却占领了我国的钓鱼岛。从钓鱼岛争端的历史缘起来看,钓鱼岛是日本在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乘势追击“窃占”的中国领土。中日之间对此真正有所争议并形成第一次争端高潮的时间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1968年联合国亚洲经济委员会通过对台湾海峡以北海底资源的勘测,发现包括钓鱼岛诸岛在内的广大东海海域蕴藏著十分丰富的海底石油资源。这使受资源短缺、石油缺乏困扰的日本对这一地区发生了浓厚兴趣。由此日本政府才在战后首次正式提出了对钓鱼岛诸岛的主权要求。1969年5月日本派出水警和工程队登上钓鱼岛并设立了水泥标柱式“国标”,还欲盖弥彰地在岛上清除了中国人留下的痕迹。1970年8月5日,日本有关机构通过法律确认所谓“尖阁群岛”属于日本。在此基础上日本采取种种措施加速钓鱼岛的“日本国土化”进程,不仅向那里派出调查团和测量船,还用巡视船将人员和器材运往钓鱼岛并非法在岛上修建了直升机机场,意在以既成事实的态势达成永远占领的目的。

二、钓鱼岛的资源

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年捕捞量可达15万吨。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带来了大批鱼群,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1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被称

为“第二个中东”。据统计: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石油储量可达30-70亿吨(亦有材料说,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这约相当于2004年我国石油用量的18倍,价值超过4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2007年的GDP量。

三、钓鱼岛诸岛的战略意义

(一)钓鱼岛诸岛的经济价值

日本公开与中国争夺钓鱼岛诸岛主权是在东海发现储有大量石油后不久, 而且是在国际上对海洋权益争夺日益激烈之际。这不能不使人们相信, 日本争夺钓鱼岛诸岛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争夺海上石油资源。

众所周知, 日本本土资源贫缺, 所需石油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对日本来说, 建立稳定的资源和能源供应体制, 实现经济安全保障, 是影响日本生存、发展的关键利益。

(二)钓鱼岛诸岛的军事价值

日本是一个岛国, 四面环海, 国土狭长,是一个无纵深的国家, 它在本土的防御中不能有效地建立起纵深防线, 因此在国家安全战略上侧重对周围广大海域的防守, 具有一定的防御扩张性。

钓鱼岛最高峰海拔362米, 设置雷达可监视方圆400~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换而言之, 可监视台湾北部, 以及大陆沿岸的福州、温州和宁波等地。若设置电波干扰塔, 或作为地对舰导弹阵地和地对空导弹阵地也有重要的价值。日本如果占据钓鱼岛, 其所谓“防卫范围”可从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 这将严重削弱台湾海峡军事功能的发挥, 对我国的安全构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

(三)日本与中国争夺钓鱼岛的政治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 日本的军事地位和政治地位受到诸多限制。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 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 日本积极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企图发展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日本纵容右翼分子在钓鱼岛制造事端, 就是蓄意制造亚太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以此作为扩充军备、增加军费的借口。 日本争夺钓鱼岛诸岛, 还有遏制中国发展的政治阴谋。存在钓鱼岛争端, 日本就更容易在国内外找到强化日美军事同盟的理由, 利用日美军事同盟来遏制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日本凭借美国的支持强占我钓鱼岛诸岛, 就会使我国的军事力量难于跨出第一岛链(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一线),严重威胁中国的本土安全。

四、钓鱼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钓鱼岛事件起因

首先,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两次世界大战,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人民感情上受到极大伤害。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一战以后被日本窃取,二战结束以后中国政治经济实力落后,没有及时收回钓鱼岛,领土主权被美国和日本所干涉,导致长期以来中日两国钓鱼岛领土主权的纷争。 日本的举动有美国在背后支持,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共处,日本便对中国的抗议和声明无所畏忌。从地理位置来看,日本和中国是邻国,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日本对国外资源具有太强的依赖性,同时也具有掠性。由

于本土资源的极度缺乏,日本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对周边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钓鱼岛离日本冲绳很近,日本实现扩张的策略就是占领岛屿从而获取岛屿拥有的海洋区域。以钓鱼岛为基础,日本才可以与中国分划东海大陆架,增加约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并进而攫取东中国海油气资源。

(二)从经济角度分析钓鱼岛事件的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应该从经济角度来分析钓鱼岛事件的根本原因。从以上提到的钓鱼岛事件的经济背景,得出其根本原因是中日美等主要经济体进行经济战略资源的争夺。中国和日本经济资源竞争包括:海洋渔业资源之争、石油资源之争、领地及海域资源之争等。美和日本主要是争夺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市场。中国和美国的经济资源的竞争,主要在于货币之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威胁美元全球结算货币地位。2010年中国在GDP上超过日本,日本降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日本的实际经济地位并未因此动摇。美国虽然严重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依然也还是世界超级大国。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计划中,主导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是其重中之重。

(三)钓鱼岛事件对中日两国的影响

钓鱼岛问题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而且牵涉到两国的国民情绪、民族感情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钓鱼岛问题具有超出一般领土主权争议问题的内涵和意义,对整个中日关系都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日本国内民族主义上升,钓鱼岛问题容易被一些人用来制造对中国的不满情绪,甚至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海洋扩张论”。对中国来说,钓鱼岛问题是日本侵略、掠夺中国的产物,它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折射了中日历史上的不平等关系。如果日本继续制造事端,必然更加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而钓鱼岛事件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重创日本的出口经济、日本服务业市区一部分中国市场、日本部分战略资源的供应也受到了影响。

总结

钓鱼岛最早是中国发现命名的,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 。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 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1943年12月《开罗宣言》规定,日本 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1945年 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 ,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2012年7月6日,日本政府高官造访在东京都厅办公的石原慎太郎,传达了将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 岛”)本岛、南小岛、北小岛3岛“国有化”的方针。钓鱼岛事件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在国内外造成了很大的

影响。以下是中国政府对钓鱼岛事件明确表明了中方立场:国际上存在部分反华势力,他们故意制造各种事端,或者利用我国与他国之间的矛盾,想借中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我国进行造谣和诋毁,甚至挑起战乱。钓鱼岛事件发生,全国有50多个城市发生了反日游行示威,其中不少地方出现打砸抢等暴力事件,不少民众借机宣泄心中对社会的不满,并实施犯罪行为。我国人民想要表达自己强烈的爱国心,却损害了同胞的利益,伤了同胞的心。这说明我国政府亟需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在尊重和鼓励国人的爱国热情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国人理性爱国。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国民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和科学素养,增强法制意识,遵纪守法,明辨是非。我们应该认清反华势力的真面目,在大事面前保持头脑清醒,理性表达爱国情怀。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防安全的角度,我们都必须保卫钓鱼岛的主权所有,绝不能容许日本的染指和霸占合法化,这乃是国家利益的要求。中国的强大需要国土的完整和国家的安全,中国人民会誓死保卫我们的祖国。钓鱼岛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参考文献:

1、何新《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钓鱼岛争端: 主权与战略价值》, 《舰船知识》1996年11期。

3、王俊彦《警惕日本》,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浦野起央、刘苏朝、张植荣《钓鱼台群岛〖尖阁列岛〗问题研究资料汇编》2001年9月。

5、马英九《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中正书局1986年。

第二篇:中日钓鱼岛争端之我见

2012年,在这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之际。亚洲两大强国——中国和日本关系出现恶化,尤其是中日钓鱼岛之争,严重影响了两国人民的交好,损害了两国的关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领邦。七世纪的日本败给大唐海军后,积极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出大量遣唐使,加强了两国的交流。元朝和明朝时期中国前后三次入侵未果,朱元璋把其列为“永不征伐之

国”。善于学习的日本人进而投向欧洲。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下诏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可与此同时,日本掌权人意识到:国家要壮大,必须要走一条不用于亚洲各国的强国之路,那就是脱亚入欧。由于受武士道的影响,日本军人觉得和平年代无法凸显他们的地位,加上日本的民族特点等各种原因,萌发了日本军国主义。

19世纪90年代,中日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日本政府意识到发展国防的重要性,尤其是海军,同时由于清政府非昏庸无能,在198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了,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包括钓鱼岛群岛连同台湾岛一并交付日本托管。1931年9月18日,由于经济大危机和20年代西班牙蔓延的法西斯主义,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发动了侵华战争,悍然出兵东三省并建立了“满洲国”,使3600万乡亲父老沦为亡国奴。时隔六年,由于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政府宣布法币取代白银,严重影响了日本对白银的走私,因此日本当局在1937年7月7日匆忙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上海沦陷后,日军进军南京,由于国军在南京保卫战的失利,日本当局扬言要在三个月内吞并中国,于是爆发了惊世骇俗的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生灵惨遭厄运。经过了八年的全面抗战,中国以3500万(其中包括321万国军、58万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红军,其余大多是平民)军民的巨大伤亡,赢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1942年日军在中途岛战役的失利,使日军从此失去战略优势。帝国海军节节败退,美海军节节取胜,日本的战败渐渐成了定局。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前后四次向蒋介石提出把钓鱼岛海域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的建议,蒋介石害怕影响战后中日关系,一一婉绝了钓鱼岛的主权要求。到了二战末期,罗斯福逝世,临时总统杜鲁门上台,迅速结束了二战。战后由于国军在国共内战中的失败,杜鲁门对华实行经济制裁等各种霸权手段。在1951年的旧金山条约中表明,美国将于1971年把中国领土钓鱼岛归还日本。

七十年代初,由于美国在越南战争的久战不胜和勃列日涅夫的军事扩张,美国在冷战中的态势转攻为守,迫使美国总统尼克松采取“联中(共)反苏”政策。作为美国军事盟友的日本于1972年于中国邦交正常化。七十年代末,两国进入蜜月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日益密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向日本派出大量留学生。中共领导人为了不影响中日两国的日后发展,谢绝了对中国的二战赔款。日本政府则前后对中国进行了两千四百亿元的经济援助和低息贷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十年代初,邓小平为了维护中日两国友好关系,针对钓鱼岛主权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九十年代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被探测到藏有大量的石油资源,足以使全中国消耗6。5年,加上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每年十五万吨的渔业资源。日本当局先发制人,向钓鱼岛宣示主权。直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的今天,日本政府多次对钓鱼岛采取单方面行动,中国政府不断表示抗议,态度强烈,使得两国关系陷入僵局。

中日钓鱼岛之争实质是两国政府的利益争端,而这场争端的胜利与否取决于本国实力。主观意义上讲,这也使扞卫祖国领土的斗争,而这场斗争的胜利与否取决于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今日国内多地爆发反日(或者说是爱国)游行,甚至出现了一系列不理智的害国行为。我首先给予他们正面评价:争端之前,我经常看到新闻里将国外人民通过游行和各种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例如日本和美国的反核游行和反战游行。反观我国,人们总是忙碌奔波着,一切向钱看,不关心政治,不敢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斗争。可我现在发现,我国国民并不像我想象得那样昏庸,而是很有民族意识和凝聚力的。这不禁令我会想起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他们的爱国热情震惊了封建帝国主义者,促进了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不过,这次争端使得国内极端民族主义泛滥,在游行示威中出现了打砸日系车和日式餐馆的行为。这不但没有起到爱国的积极作用,而且给群众带来了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是绝对不可取的!这又不禁令我想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的义和团运动。他们无不充斥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可他们破坏铁路、烧毁房屋、残骸外国人民,带来个严重的社会动荡,却没给对敌人带来丝毫损失,使得饥寒交迫的中国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此外,随着两国关系的恶化,流行起了所谓的“抵制日货”,我首先对这种现象进行正面评价。抵制日货和以减轻国民对日货的依赖,促进国货企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同时降低日上在中国市场的获利,从而使日本政府重视两国关系。这不禁令我想起二十世纪初的抵制洋货运动。这场运动唤醒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促进了民族主义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今天,“抵制日货”显然弊大于利。就两国而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日本,日本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盲目的抵制日货,必将导致:大量日企的中国劳动者失业,增加就业难度,引起社会矛盾,减少政府对他们的税收,同时增加了政府对失业者补助的压力,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并且抑制交流合作,阻碍两国的经济发展。

基于上述,对于抵制日货,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多数学者认为,抵制日货没有实际意义,但至少胜于以爱国为由的打砸行为。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何过人如此热衷于日货?那是因为日货在质量和价格上占有优势,市场上战斗地位,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反观国货,不断被报道出有质量缺陷,加上商家的不诚信等许多问题,难以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因此,我认为,唤醒中国企

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甚至民族使命感,让他们生产出高质量,低价格,能赢的消费者喜爱的商品比盲目的抵制日货更有意义。一个人的购买力是有限的,且抵制日货并非人人能做到。然而从企业者入手,使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凭借消费者的信任渐渐代替日货,则更有积极影响。中国消费者要渐渐摆脱对日货的依赖。同时日本企业者也要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能够在中国购买力减弱的情况下得以立足。

最近在网上,不断有愤青扬言要保卫钓鱼岛不惜与日本一战。甚至出现了“血洗东京”一类的极端反人类言论,严重影响了国民形象!六十年代末,中苏交恶、美苏冷战,咄咄逼人的苏维埃社会帝国主义妄图控制中国,多次对中苏乌苏里江边境实的中国领土进行武装侵犯。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之战使的上方数百人伤亡。但这场战役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苏联的战争企图,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解放军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不过我们要清楚,中国是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迫切发展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我们要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富国强兵首先要搞好经济。然而战争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动摇了基础,必然影响上层建筑。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中国的最大利益!

另外,我认为广大国民应该把政府和人民区别开,把广大热爱和平的日本民众与极少数右翼分子区分开,把上一代对中国犯下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与新一代日本青年区分开。这样才能减少误会,促进交流,客服狭隘民族主义。

接着来谈一下爱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样,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的政权,扞卫自己的根本利益。在和平时期,爱国并不意味着要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一定要到大街上示威游行,阻塞交通。依我看来,作为一名中学生,应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每天上学不迟到、认真学习、积极为班级服务也就力所能及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上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于是我逐渐意识到,在中国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很不容易,国家对我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不单只是为了自己学,更是为了祖国的饭桶富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将来我们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读书,将来为社会做贡献。除了学习,还可以在课后关心一下国家大事和国内外政治,欣赏一些爱国歌曲来熏陶自己的爱国情操。

最后,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真切希望两国政府能妥善处理钓鱼岛争端,恢复两国友好关系,造福两国人民。

高二:tianfuqingchang

第三篇:近期中日钓鱼岛争端之我见

最近,围绕钓鱼岛中日双方之间引发近年来最大的外交争端。随着中日经济之间相互依存度的前所未有的提高、以及民主党获得大选胜利,建立新内阁,鸠山前首相主张“东亚共同体”锣声乍落,竟出现如此紧张状态,确实令人惊愕不已。中日围绕该岛确实存在长期争议,但是迄今为止双方都采取了克制的态度予以搁置,但中国(包括台湾)渔船即使进入该海域,日方也一般采取驱离手段。但是这次做法与往常截然不同,因为拘留了船长,并声称依照其国内法律予以审理。虽然目前该船船长已经被释放,日趋紧张的事态有所缓和,但是如果细心观察,可以看出本次事件有其远因和近因,并非是单纯的“偶发事件”。

中日双方对该岛都主张本国拥有主权。中国与日本都会强调本国与该岛附近海域的历史的渊源,但是这样一个无人岛,即靠近冲绳,也靠近台湾,古代台湾被称为 “小琉球”,而现在的冲绳则被称为“大琉球”,当然各自都有悠长的历史渊源,近代国家体系将原来连成一体的区域硬生生地划分开来,然后美其名曰“国家主权”或“国际法”,实际上都是非自然的人为切割。当然除了上述以外,中国主张以及大陆架自然延伸到达冲绳海沟一边为中国拥有领海权(钓鱼岛处于冲绳海沟的大陆一方)。而日本则强调明治政府是在确认清政府并未实施有效管辖而于1895年1月将该岛划归日本(这时正处中日甲午战争日军胜局已定的时期),以及二战后占领该岛的美国在1972年归还冲绳行政权时将其一并交还给了日本。这牵涉到两国在该海域中间线的划分,对于中日两国而言,涉及与国家利益攸关的经济资源,双方在此退让都会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但是,二战以后中国立刻陷入国共内战,因此对这些周边岛屿都无暇顾及,此后又对美国的占领则采取容忍的态度,直到1970年代美国归还冲绳行政权之际才提出异议,导致日本现在得以强调由于该海域据报可能藏有丰富资源,所以中国(包括台湾)才立意争夺的观点。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法律上中国都对这些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在1871年日本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中国从明太祖开始向琉球派遣册封使,即专门代表当时中国政府册封琉球王的使节。1562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

但是,为何在当前日本会忽然强硬,本人认为其直接原因在于冲绳美军基地问题。美军基地驻扎在冲绳已经半个多世纪,被日本政府一贯认为是保卫日本所必需,当然其目标自然主要对准大陆中国。但是驻扎日本的美军基地的3/4占据冲绳,造成的骚扰以及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摩擦始终不绝于耳,而且二战时期冲绳因为日军阻隔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进攻而造成的巨大牺牲,始终犹如噩梦缠绕当地居民,尤其他们不愿意可能因为新的大规模冲突或战争导致二战恶梦重现,冲绳县已经多次选举出反对美军冲绳驻军的县知事,民意也绝大部分要求美军基地撤离和搬迁。鸠山前首相曾经打包票让美军基地搬迁未果,不但使他本人下台,也造成民主党政府的巨大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民主党新内阁里一些人自然会想到利用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而牵制冲绳县要求美军基地撤离的声浪(实际上在自民党执政时期也曾经多次提到)。因此,民主党政府在当下中日关系完全没有理由恶化的时刻贸然拘捕中国渔船船长造成中日关系的陡然恶化,应该可以说是这次事端最的最直接原因。

而且中日关系的背后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如果不佳,则中日关系也难以良好。鸠山

前首相提出的“东亚共同体”甚至“脱美入亚”的主张导致美国不悦,在日本国内舆论也大多冷嘲热讽,最终在美军冲绳基地搬迁问题中遭遇难以逾越的障碍,他作为民主党第一任首相,任期仅8个月便不得不黯然下台。而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缺乏互信,美国对中国的日益强大以及今后的走向怀着深刻的忧虑,二战以后美苏冷战的格局始终是美国挥之不去的阴影。此外,最近美国陷入深刻的经济危机,也造成起美国国内普遍的焦虑情绪。而美国政府这段时间以来,就中国与南海海域周边各国之间的主权争端、尤其是这几天就日本行政管辖区域属于美日安保条约范围所表明的态度已经明确地反映了其基本立场。美国在东亚的存在,美日同盟是其柱石,因此,东亚局势的任何改变如果可能动摇美日同盟,这绝对不会被美国所接受。

国家之间的关系一旦涉及攸关双方利益的时候,很难有转圜的余地,在这种时刻挑动国民之间的对立情绪尤不可取。目前各国尽管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有所不同,但是施政必须基于民意和舆论并无二致,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制于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感情。造成国民之间的情绪对立,对地理上一衣带水、经济上相互依存度很高的中日两国而言,绝非幸事。这里既需要两国政府首脑立足于维护与经营永久近邻关系的智慧与远见,也需要两国媒体和学界的理性和克制的态度,更需要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对方立场的基本尊重——这要比蓄积仇恨,最终导向诉诸激烈手段应该更合理、更经济,也更有利于东亚、以至世界的和平、共同繁荣和发展。

第四篇:从钓鱼岛争端反思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 论文

从钓鱼岛争端反思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 论文 关键字:钓鱼岛 关系 国家 日本 外交 战略 问题 经济 关键字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尽管 1978 年签订中 日和平条约时, 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 但日本毫无信义, 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日本多次组织大 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 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更有甚者,日 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 胁和驱赶。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 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 从中国方面来说, 在上世纪的 70 年代, 中国推行的“民间外交” (“以民促官、官民并举”)似乎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是从那个时 代的角度来看,中日建交,中国付出的牺牲仍然是不少的。要日本人 正式道歉的要求没有坚持到底,数额巨大的赔款一笔勾销,中国的收 获似乎就是在亚洲又赢得了一个战略上的支持者。可是,日本为分担 中国的战略负担做了多大贡献还值得研究。 日本本来就是反苏阵营的 骨干,反苏阵线的形成对日本是有利的,决不是什么负担。而为了求 得 日 本 支持 中国反 对 霸 权主 义的一 句 话 ,中 国则花 了 莫 大的 工 夫。 随着中国务实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的成熟, 中国的对日政策由偏 重于柔转向柔中有刚。一些日本人感到不适应了,说中国的外交政策 “僵硬化”。1992 年 2 月 25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首次用立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对钓鱼诸岛的领土主权, 并保留对争议 地区“使用武力”的权利。有消息说,2000 年 8 月下旬,日自卫队 在钓鱼岛附近驱赶中国科学考察船, 与随后赶到的中国护航舰发生了 对峙。日舰最后退却。据称,这是自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战结束以来中 日军队的首次正面对峙,也是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首次以武力宣示 主权。9 月 10 出版的亚洲周刊发表文章评论说,随着日本逐步向军 事大国迈进, 以及中国经济的成长壮大, 日本与中国开始在亚洲争霸, 在海洋、在空中,一场史无前例的争霸战将决定未来亚洲政治秩序中 两个国家的命运。 钓鱼岛的经济、战略价值及之于中国的独特意义 根据《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一书的介绍,钓鱼列岛位于台 湾的东北与日本冲绳的西南部之间的海域,其中钓鱼岛最大,为 4.5 平方千米,有淡水。岛上并生长着一种叫海芙蓉的植物,是珍贵的中 药用植物。钓鱼岛上还栖息着大批海鸟。钓鱼岛附近海域是一个大渔 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等多种鱼类,长期以来就是我国 渔民捕鱼作业、 避风过夜之地。 台湾、 福建等地的渔民每年来此捕鱼, 年收益超过 2 亿美元。这么一个岛,自然很有几分诱人之处。 钓鱼岛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更主要的在于那里的石油和天然气 资源。钓鱼岛等岛屿的海底是新三纪的沉积盆地,是生成和蕴藏大量 石油的一块宝地。1969 年 5 月,联合国亚洲经济开发委员会的“埃 默里报告”认为,“台湾东北 20 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北部钓鱼诸 岛附近为大油田所在地。 ”估计蕴藏量为一兆美元。 我国科学家估计, 钓鱼岛等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在 737 至 1574 亿桶之间。在石油 资源日益贫乏的今天,这些石油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日本政府心 急如焚,

借冲绳岛回归日本之际,宣布对钓鱼岛“重新”拥有主权。 事实上,美国对日本“移交”的也就是所谓“管辖权”,而且这种移 交是非法的。直到 1996 年 9 月,美国政府发言人仍表示:“美国既 不承认也不支持任何国家对钓鱼列岛的主权主张。 ”但是对于资源贫 乏,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来说,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资源简直就是 一块大肥肉。偷换概念也好,强词夺理也好,总之不惜代价也要拿到 手。某些日本学者声称的所谓“法理依据”,只是世人皆知的一块遮 羞布而已,早已遭到中国学者的严正驳斥。 还有的学者从战略角度分析了钓鱼岛的战略价值。它不仅涉及 20 平方千米海洋国土和一半以上东海海底资源的归属,而且将可能 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海上经济开发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学者显然对这 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撇开以上所提到的经济和战略价值不谈, 钓鱼岛问题的合理解决 还具有深层次的独特意义。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必须确保国家 威望不受损害。从内部来说,如果我们继续采取软弱的态度,国内民 众的不满情绪将会日益高涨;从外部来说,必然使别的国家对中国所 应该拥有的权利造成轻视。撒切尔夫人不顾国际国内的强大压力,发 动了英阿马岛战争,虽然损失很大,但她所为之自豪的是确保了英国 大国威望的延续。 对于美国来说, 它权衡再三, 最后完全倒向了英国。 同样,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对撒切尔夫人所做的那一番坚决的谈话, 恐怕香港回归的谈判要棘手得多。 以前我们提倡温和的务实的外交政 策,但有时似乎有点不分国家、不分时候的过于温和了。其实,现在 韩国和中国对教科书事件所做出的强烈反映, 本质原因就是这关乎一 个国家的威望和尊严的问题。恰恰在这一点上,尤其是对日关系中, 我们考虑得过少,看得过轻。 中日关系大背景中钓鱼岛问题的处理与反思 中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步自然就是要恢复在亚洲 的主导大国的地位,然后才有可能恢复世界大国的地位。后一个目标 中国在毛泽东时代曾经尝试过。 中国向一些遥远的国家提供军事和经 济支持,试图发挥它的影响。但是,这些尝试都失败了。原因在于毛 泽东时代推行的是过于理想主义的外交,没有量力而行。邓小平时代 推行的韬光养晦外交, 为中国国际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 用。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威望的不断增长,必然面临一 些不可回避的挑战和阻碍。其一就是从日本发源的“中国威胁论”。 即使中国不去招谁惹谁, 中国的崛起也会使某些想永居霸主之位的国 家寝食难安。对于这一点,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些海疆问题 的复杂,其关键就在于大国的操纵。中国的“搁置争议”“共同开 发”成了一厢情愿,反而助长了某些国家的嚣张气焰。“打狗看主 人”,其实,有时候真正恼火的就是狗,必须先给狗两下子。狗很多 时候只是气球,只是主子的牺牲品。大可不必把狗和主人看成铁板一 块的。 中日关系在经历了从 1949 到 1972 的二十多年的敌对之后, 由于 中美关系的改善而得到改善。因此,从一开始,中日关系的改善就不 是完全自发和独立的,不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中 国试图借助日本来遏制苏联的扩张,注重的是政治,是所谓的“战 略”。 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上,希望通过宽容和友好,能触动日本 人的良知,认清睦邻关系的重要。过去,主导日本政坛的是经历过战 争的人,共同的战争记忆,使他们很难昧着良心说话。但是,这种求 之于一代人的思想的外交战略肯定是有问题的, 因为外交战略和现实 的外交利益不只是一代人的问题。正如一句常说的话,人是会变的。 拿钓鱼岛问题来说,实际上是中日关系改善中的一个最大障碍。 我 们 不 去讨 论中日 正 式 建交 前中国 对 钓 鱼岛 问题没 有 重 视的 原 因。 至少我们通过思考,可以对建交时中国的外交得出以下几点认 识: A:)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儒家“礼让三分”的传统的国家,在外 交上还是没有摆脱内敛的人情传统。其实,从中日建交时的大背景来 看,至少谈不上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中国更为有利。尼克松下飞 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美国的利益而来”。 中国在当时的谈判中实 际上是处于有利地位的。当时的美国,正因为霸权扩张过度而陷入全 面的收缩,它主动和中国改善关系完全是处于全球战略的需要。而我 们则事事“礼让三分”。其实,当时如果在台湾问题上狠一把,估计 今天就不会有这么棘手了。钓鱼岛问题则更反映了这一点。与中国关 系的隔绝,对日本并无任何实际的好处。中日关系的改善,相反是中 国做出了重大的让步和牺牲。 B:)中国作为一个重政治轻经济的国家,没有认识到片面追求 一时的所谓战略盟友会给自身的实力地位带来长期的损害。 中国在很 多时候有这种“大气”。1972 年 9 月,周恩来就对田中角荣说:“我 们不要在这里为它 (钓鱼岛)争论了。毕竟,在地图上,它们是你 几乎找不到的几个小点。它们之成为问题,只不过是因为它们周围发 现石油而已。”不管怎么解释,听起来总有点让人联想起满清外交的 一些辞令。不妨听一听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肯尼思?沃尔兹的一句 话:“美国只要连续三年保持 3%的增长率,对美国的好处就要超过 英美结盟。” C:)中国作为一个缺乏现代外交传统的国家,外交方面过于粗 疏和注重所谓“大局”。 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李洪 山指出, 自七十年代以来的搁置只是单方面的搁置。 原因是多方面的。 日本极右派的猖獗是其一。日本政府的纵容是其二。更重要的原因在 于搁置的非正规性。迄今为止,搁置的基础只是双方领导人一二十年 前达成共识,并没有任何条文明确规定双方所负的责任和义务,更没 有建立有效机制对于违反协定者进行必要的惩罚。 这为日本极右分子 在钓鱼岛上的行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也使日本政府在纵容极右分子活 动上有恃无恐。中国政府除了要求日本政府拆除灯标,抗议日本舰船 驱逐中国船只以外, 并没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迫使日方公平彻底地执行 搁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反倒是中国自己制止了 1978 年 4 月中国 渔民的卫岛运动。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所谓战略平衡的需要不再存在,美国与中 国的“友好的非盟国关系”的结束, 可以料到的是中日关系必然遇到 挫折。正如我们以前分析的,尽管当时中国维护了所谓“大局”,其 实这种单方面搁置的容忍行为是危险的。日本极右势力的日益猖獗, 不能不让中国感到主权在一天天面临威胁。中国的容忍是有限的。如 果继续这样下去,恐怕迟早会爆发一场中日战争。而对于某些战后出 生的日本政治家来说,他们也厌倦了,把中国的好心视为狼肝肺,叫 嚣所谓要“对中国说不”。中国态度日益走向温和而坚决,是对现实 的中日关系的认识,是抛弃了单相思的务实外交。 对于钓鱼岛问题的处理,无疑中国是采取一种忍让的态度的。对 此,换一个角度来看,就要了解当时采取温和政策另一个原因:为了 取得日本的经济援助。 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呢?现在显然不存在所谓 的战略需要,那么如果因为钓鱼岛问题闹翻,对中国的利与弊如何 呢?许多学者忧心忡忡的指出,现在日本的军费开支为世界第二,军 事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远远超过中国。一旦爆发冲突,中国不一定可以 取胜。 经济关系与主权权利:有关结果的评估 对国际关系有更深入一些了解的学者就会敏锐的提出日本对中 国的援助和中日贸易问题。其实,这个方面的分析在日本国内已经很 多了;而中国国内反而分析的不多,可能因为我们觉得这个方面确实 是要感谢日本人。笔者以为,为了获得日本的先进技术和援助,是中 国采取一直温和政策的主要原因。而现在日本国内一些人要打所谓 “援助牌”,是极不明智的、彻底破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做法。 为了具体的

分析,我们引用了一些资料,说明两国在经济上的关 系: 在贸易关系上,日本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我国是日本第二大贸 易伙伴。据海关统计,1999 年中日贸易总额为 661.67 亿美元,比上 年增长 14.3%,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中方出口 323.99 亿美元, 进口 337.68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9.1%和

19.7%; 在对华贷款上, 日本向我国提供的政府贷款约占我同国外官方资 金合作的 40%以上,居首位。自 1979 年起日本共向我提供四批日元 贷款,合计 25809 亿日元。其中前三批为 16109 亿日元(79 年至 95 年),第四批日元贷款前三年(96 至 98 年)金额为 5800 亿日元, 项目为 40 个。1998 年 11 月江主席访日时双方确定第四批对华日元 贷款后两年金额为 3900 亿日元,项目为 28 个。 从上面所列的数字来看,日本对中国的援助是比较多,和中国的 贸易关系也处于一种很高的相互依赖程度。应该说,如果这样一种经 济关系因为政治原因而切断的话,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但是,如果因 为经济关系而造成国家主权的损失,对中国又是值得的吗?而且,正 如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卓南生所尖锐地指出的, 单单阅读日本报刊和接 触日本传媒, 人们很容易产生如下的印象: 在日本大打“ODA 牌” (经 济援助牌)的背景下,急待引进日本资金和技术的中国可以说是被搞 得天旋地转,不得不根据日本规定的步伐行事。但即使是如此,东京 还有人认为这只是手段和作态, 缺乏诚意, 不得换取日本的经济援助。 如此下去,只怕中国再如何“微笑”“感谢”都不顶用。 从日本方面来说,援助牌已经不顾一切的打出来了。中日在海上 发生军事对峙以后, 日本外务省就用暂缓给中国的 172 亿日元贷款为 威胁。其实,正如卓南生所指出的,日本的对外援助从来都是着眼于 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这一点,只要回想一下日本在战后以所谓援 助打开东南亚市场的做法,就可以有深刻的体会。既然如此,那么日 本根本就没有资格要求中国单方面的表示感谢。 中国为日本所提供的 市场是巨大的, 日本决不是什么施舍者, 其贷款是需要归还的。 相反, 考虑我们前面提到的钓鱼岛的经济和战略价值, 与中国现在每年得到 的几亿美元的援助相比,也不是小数。日本决定禁止从中国进口大葱 则被普遍认为是日本从经济上对中国进行遏制的表现, 被认为是中日 对抗从政治摩擦转向经济摩擦的标志。 中日经济关系最后将取决于政治关系, 而政治关系的现实是日本 因为政治的日益右倾化而对中国崛起不断加深的猜疑, 军事关系的现 实是不断加剧的军备竞赛。 中国如果因为经济关系而对日采取过于软 弱的态度,最终反而有可能失去这种经济援助。像日本这种所谓“永 远与强者为伍”的民族, 是不会把一个不断让步的国家当成可以尊重 和认真对待的朋友的。美国把它打垮了,它就老老实实,天皇一到美 国就道歉;中国那么宽容和友好,可是朱总理还不得不严正的指出 “日本从未正式向中国道过歉”!!! 毫无疑问,因为钓鱼岛问题而最终爆发中日冲突的话,双方都会 遭受严重的损失。但是,如果一味的采取让步的话,可能援助和主权 我们两样都最终拿不到。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说,经济发展更多的是 个国内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问题, 而主权却首先是一个必须处理的 国际关系问题。没有了日本的贷款,我们仍然可能成长为经济大国; 但是如果我们不断让步失去了钓鱼岛的主权或者其他边疆主权, 我们 就永远失去了成长为世界大国的机会。 从日本方面来看,据报道,日本 2000 年版防卫白皮书出现了引 人注目的变化。一是夸大说中国海军舰船频繁出没日本近海,对日本 安全造成威胁。所谓“日本近海”,竟然包括中国附近水域,如钓鱼 岛海域;也包括国际航道,如津轻海峡;而所谓“海军舰船”,则是 指中国破冰船、中国海洋调查船等科学考察船只。二是过去的防卫白 皮书只

写“亚洲地区在中国导弹射程之内”, 这次则变成“中国拥有 的中程弹导导弹,其中 70 枚射程遍及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 强调所谓中国导弹对日本的威胁。日本强化和美国的军事结盟关系, 推行所谓“周边事态”战略,热衷于搞 TMD,其中包含的敌视意味可 以说不言自明。 对于中国来说,必须做好心理上和军事上的准备。我们并不是要 寻求同日本的冲突,但在关系主权的问题上不能单方面让步。这还要 求我们的外交能够把握好微妙的斗争艺术。 在采取坚定的外交政策和 爆发冲突的极限中还有很大的余地。如果一味退让,爆发冲突的可能 性并没有消失,反而有可能导致总体冲突;如果我们采取更为坚决的 态度,宣示我们不可动摇的决心,同时保持相应的灵活性,做好分化 击破的工作,可能更为有利。 柔中必须有刚:关于中国外交的一点思考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在国际事务中无所作为不可能。因为这关系 到一个国家大国地位和大国威望。 在处理我们所面临的边疆主权问题 时更加不能无所作为。中国没有必要像

六、七十年代那样四面出击, 空耗国力,但是属于自己的权利一定要毫不犹豫的争取。这也不是说 我们就不可以做让步,只是让步必须是公平的、合理的。就拿“搁置 争议”这一点来说,中国可以说已经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和容忍, 可是如果有的国家阳奉阴违,或者公然挑衅的话,那么我们就只可以 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宣示我们的决心。因为单方面的长期搁置、任人 控制会被意味自动放弃了主权要求。 我们总的推行的是温和的外交政策,这是毫无疑问的,是当前的 世界格局的要求。我们发展自身的国力永远是第一要务。综合国力的 竞争是长期的,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确保我们权利的根本。我们现在所 采取的对美的温和政策,我们所采取的全方位的和平友好外交政策, 是理性的外交政策。我们所采取的对日柔中有刚的外交方略,也是完 全正确的。关键在于坚持这些国际战略的前提下,我们的外交中要多 一些就事论事的策略。我们期待并努力寻求中日的长期友好合作,但 是在具体的关系到中国长远利益的个案问题上, 必须有坚决的维护自 己主权与尊严的决心和行动。 为什么菲律宾肆无忌惮的屡次侵犯我国 的南海权益?为什么我们建设国防的努力动辄被冠以“中国威胁 论”的帽子, 而别的国家扩军备战的努力却好象理所应当?中国是一 个有地位、有力量的强国,她的决心和力量应该可以展现出来,起到 一个威慑的作用。 再进一步的进行思考,我们在边疆主权上采取更为坚决的态度, 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对有关国家的外交战略就要发生重大变化。 我们维 持并发展和对方在经济、技术、文化上日益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发展 政治上的合作与对话,这些都是可以同时坚持下去的。采取更为坚决 的态度不是说马上就要断交、开战,那样的话显然是非常错误的。也 就是说,我们可以采取不同领域、不同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如果别的 国家因为自己的片面主张而要以终止经济、技术交流相威胁的话,那 我们不必示弱于人。何况,中国手里还有很多的可以利用的进行反制 的牌。使用武力是万不得已的办法。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也就是日本政府经常所说的,一些对中国 的不友好的行动是民间行为,而不是官方行为。我们的外交也可以采 取相应的策略,民间的观点可以适当的传递,尤其是通过一些民间交 流。 官民相分的办法是有效的避免两国关系在官方层面上过分反应但 又可以宣示我们决心的办法。例如在赔偿、道歉问题上,主要由民间 出面而由官方把握可能比官方直接出面效果还要好一些。 部分参考文献(不包括网上资料和英文资料): [1] 张延廷:《钓鱼岛的主权争执》,《问题与研究》1995 年 7 月。 [2] 王乃昂等:《略论中日钓鱼诸岛之争》,《中国边疆史地研 究》1996 年第 4 期。 [3] 曹长盛:《日美安全合作关系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国 际

政治研究》1998 年第 2 期。 [4] 张隆义:《从安保观点看冷战后日本对中共的政策》,《问 题与研究》1999 年第 1 期。 [5] 林琳:《从国际法论中国对钓鱼岛群岛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 年第 4 期。 [6] 吴辉:《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中 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 年第 3 期。 [7] 吕一燃:《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 [8] 孙恪勤等主编:《遏制中国:神话与现实》,中国言实出版 社 1996 年。

第五篇:结合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一篇关于中日关系及发展趋势的报告

对钓鱼岛主权问题及发展趋势的看法

钓鱼岛问题由来已久。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在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但是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把台湾归还给了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并由此引发钓鱼岛主权之争。 中日关系向来如平静的河流,表面上看似平静,在内部的暗涌不知会在何时喷涌而出,这个暗涌是迟早要发生的。而这次的中国渔船被日本巡逻船冲撞事件可以说是将暗涌喷涌到了人们的面前。日本人说他们有钓鱼岛的主权,我们中国人认为钓鱼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人为什么会这样处理钓鱼岛事件,这么坚持钓鱼岛是他们的呢,而中国人又有什么依据可以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呢,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论证。

日本方面原因:日本政府处理钓鱼岛事件上的方式、方法,与日本这个民族的国民有必然的关系。日本这个民族,为了利益就必须不择手段。有一个美国学者曾经说过:日本作为一个民族,从来就没有讲过信用。言而无信,口蜜腹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是日本在利益之争时的必然手段。日本国内危机重重,巨额国债如何清偿?新经济的引擎何在?国内失业率高居不下问题如何解决?还有老龄化社会对策?日本是否继续钻在美国怀抱里等问题,这些问题比对中国钓鱼岛问题严重多了,可日本领导人需要向国民、外界展示其硬汉形象,转移国内视线,日本为什么不去跟俄罗斯争夺所谓传统的“北方四岛”?只是看到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忍让,误认为中国领导人之间会出现意见不统一,自己有空子可钻。钓鱼岛事件体现了日本口蜜腹剑的民族性格。

从日本国另一个方面来看,武士道造就国民性,危机意识与团伙心理导致的日本短视。而日本人自古就受到武士道文化的影响,几乎任何方面都被它所影响,武士道文化使得日本人重视集体,有双重性格,崇拜天皇,有危机意识,冷酷无情„„这些都是日本民族的特性。

从中国的角度说:我们有以下依据①在19世纪末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而中国发现“钓鱼岛”三字在历史文献中出现已有500多年。据史料记载,早在1372年,明太祖遣使杨载诏谕琉球时经过该地,经考察系无人居住且无任何他国标记,于是设大明界碑。我国明永乐元年(1403)出版的《顺风相送》已有钓鱼岛屿的文字记载。据历史记载:1556年,明政府任命胡宗宪为讨倭总督后,在他所编的《筹海图编》中把钓鱼岛屿列入福建省防区,受中国管辖。1893年,慈禧太后为嘉奖盛宣怀治病有功,特诏谕将钓鱼岛屿赏赐与他,以作采集当地草药之用。从钓鱼岛屿的最初发现到清末500年的时间,中国政府派使20余次进行巡察管辖。而且长期以来台湾渔民在钓鱼岛及附近海域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久而久之,钓鱼岛屿及附近海域成了台湾附属岛屿和东海渔场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钓鱼岛屿很早就是中国的领土,受中国的治理和管辖,不属“无主地”。② 《马关条约》虽将其割让与日本,但

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次坦公告》等国际会议及条约的规定,日本必须将其连同台湾岛、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1952年4月28日与当时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签订的和平条约中承认所有中日之间1941年12月9日之前签订的条约无效。③日本想要钓鱼岛是因为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蕴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而日本急迫需要石油,但本土不产一滴石油,全部依靠从国外特别从中东进口,所以一听说靠近日本国土的钓鱼台列屿一带有这麽多的石油储藏,当然就要全力据为己有了。但是 以井上清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历史学家一直认为,太多历史资料证明,钓鱼岛的确是中国领土,且此事实在甲午战争前为日本官方所承认。

从国际法角度来看:日本主张钓鱼岛屿主权不符合国际法。对钓鱼岛的主权归属,日本的立场是:钓鱼岛屿是“无主地”, 国际法意义上的“无主地”是从主权含义上界定为没有被任何国家管领。钓鱼岛屿早在明初就被中国发现并设置主权标识,直至日本1895年将其划入版图我国明清两朝及台湾的渔民们一直没有间断地在此行使主权和进行与主权相关的生产活动,其间已有500年的历史。所以,钓鱼岛屿不属于国际法意义上的“无主地”,日本发现该地并以“无主地”而取得主权的主张,是有悖国际法的。日本在战后发表《日本投降书》,接受了《波茨坦公告》规定的条件,无条件交还包括钓鱼岛屿在内的中国领土。却又在951年的美日《旧金山条约》和1971年《冲绳协议》认为钓鱼岛屿的主权是归他们的,根据国际条约中“禁止反言”的原则,即要求一国的言行前后一致,若其前后言行矛盾而损害相对人的利益,法律予以禁止。由此可以看出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

中日双方对钓鱼岛主权问题的未来发展局势剖析

1. 中日若发生战争对双方都是灾难

中日政府之间有两个字特别重要,就是默契。其实在钓鱼岛这个问题上,早在邓小平时就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这些年一直有保钓人士想登钓鱼岛,中国政府多数情况在阻止。我知道日本青年社在冯锦华登上钓鱼岛后也想去,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双方政府控制了这个地方的事态。

如果说中日争起来,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如果今天采取进攻性行为,就说明已经抛弃了当年的共识.其实双方也看不出这个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说归谁就归谁。从内心来讲,是希望中日两国友好的,同是亚洲两个大国家,如果说中日两个大国相斗,只会两败俱伤,不管是经济上的斗还是政治上的斗,走到最后最糟糕的是军事上的斗,不管是谁打败谁,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2. 美国,无处不在的影子

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议,美国是不可摆脱的一方因素,日本安保同盟之初,日本多次要求美国确认日美同盟包括西南诸岛,开始美国没有同意,后来日本不停追问,美国人放出一句话“当然包括所有的岛屿”。钓鱼岛问题跟美国人也有很大的关系,二战以后,钓鱼岛一直是美军的靶场,70年代的时候美国把钓鱼岛移交给日本。美国把钓鱼岛交给日本,当时美国国院发布声明移交的是行政管辖权而不是主权,日本队对钓鱼岛是行政管辖权而不是主权,这一点在那

时候已经明确了。这才有了目前的保持现状,如果谁再往前推进一步就是违反当初的协议。

3. 长远来看,增强国家的实力更重要

在钓鱼岛的问题上,有一方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中日民间情绪。我们就看中国,民间人士情绪的反弹是很大的。专家认为这件事情可能导致中日民间互信可十年之内不会恢复。甚至有网友希望用武力,一劳永逸地解决钓鱼岛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要增加自己的实力,不仅是我们的军事实力,还包括我们在国际上的软实力,我们说服别人的能力,我们制度的提升度,把我们自己国家建得更好。钓鱼岛的事情我相信它会维持这样的状态很久,但是我们自己的国家要建设好,这是我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我们自己的强大,我们自己真正的内心的崛起,我相信到那时候无论是与美国也好,日本也好,任何一个国家也好,都能够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因为国家是我们自己的。

结束语:中国还需韬光养晦,更应有所作为。不可否认,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暂告收场,但两艘巨大的国家之船才刚刚开始迎头驶近,未来也许还要发生更大更强烈的碰撞。中国现阶段应通过“恩威并施”的两手,来影响“游戏规则”的变化。不但要化解危机,更要塑造态势,要变坏事为好事。

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今后注定要在坎坷不平的过程中艰难地推进下去。“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战胜易,守胜难”。大国崛起,难有一帆风顺的航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青蛙写诗部编版教案下一篇:浅谈识字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