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二

2022-08-22

第一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二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邹家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在前面已经重点了解,所以我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重点放在了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

学生这些年来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得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由此再引出例题280×3,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是有些学困生还是采用数位对齐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待我课后个别辅导。

第二篇:《笔算乘法》教学反思450字

1从本班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我在课堂开始就从班级买作业本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请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三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课本p49 一p50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 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

2 、电脑课件出示口算题:23x20 = 42x30 = 3 、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 23 x 19 = 42 x 29 = 23 x 21 = 42 x 31 = 4 、笔算下面各题。 1 6 4 3 3 8 65 x 2 1 x 1 5 x 4 4 x 34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5 、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 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讲授新课。

1 、课件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 小时,火车1 小时约行145 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你能解决吗? 3 、独立列式:145 x12 =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 两个因数都没有0 .· · „ )

提问: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说一说你 的想法?

4 、经历计算过程。

( l )请学生估一估145 xlz 的大致范围。估算一:把145 看成150 15ox1o 得1500 15ox2 得300 1500 + 300 = 1800 145 < 150 所以结果应比1800 米少一些。估算二:把12 看成10 。 145xio = 1450 12 > 10 ,所以结果应比1450 米大。

( 2 )笔算。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 145x12 。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①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每 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 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 x2 ) 再算什么?(再算145 xlo ) 最后算什么?( 2 个145 与10 个145 的和) 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 1 )、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与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 2 )、全班交流,汇总方法 ( 3 )、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应说以下几点:( 1 )、数位对齐;( 2 )先算2 火145 ( 3 )再算1 x 145 ( 10 x 145 ) ; ( 4 )、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 板书:145x12 = _千米 1 45 x 12 2 90 1 45 1 7 40 师: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 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 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④ 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高学生 估算的真确性。

(三)、巩固练习

l 、课本49 页“做一做”

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练习,要求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算方法。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后,各自用计算器自行检验。2 、练习七第3 题。 164x32 = 54x145 = 254x36 = 2 1 7 x 83 = 43 x 139 = 328x25 =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 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 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第四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执教者:陈为军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3×30= 47×20=

1 42×19≈ 58×41≈

2、笔算

34×62= 45×1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默读题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怎样解答?

3、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怎样计算145×12:

(一)、估算

师:你们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

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所以我觉得,大约是1800千米,但比1800小。

(二)、笔算

师:这个同学很有想法哦,那他估得接近145×12的积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那要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145×12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同学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拆分法,145×2=290,145×10=1450,290+1450=1740【不排除会有学生这样做】

生2:竖式计算

2 (全班学生齐做,把学生做错的几种不同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竖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那位同学是正确的?

生:……

师:我们一起用计算器来验算一下积到底是多少?你算对了吗? 让板演正确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

师:那1与5相乘的积要写在哪位数位上呢?是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呢?

生: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相同数位要对齐

(此处,学生的表述可能不规范,可能说,“在这里的1表示的是10”,师要予以引导,得到这个之后,师可以再结合145×12=145×2+145×10,让学生明白145×12竖式的算理)

师:那列竖式计算145×12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 生:2乘以145,再算10乘145 师:积要写在哪里?为什么?

生:10乘145的积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数位要对齐 师:最后写什么? 生:将两次乘积相加

师:那其他几个同学的竖式有问题吗?有的话,问题在哪里? 生:他没有乘百位,……

(师要强调我们现在算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要记得乘百位,可以和45×12进行对比。)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

12、的竖式有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四、作业:

(1)数学书47页“做一做”。 (2)练习八

1、2题。

第五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马 镇 中 心 小 学

王 燕

2010年9月

马镇中心小学 王 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P49—P5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

23×30 =

47×2 0=

42×19 ≈

58×41≈

2、竖式练练手:42×26= 64×24=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

一、)新知学习

1、 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你能解决吗?

145 ×12=

(板书:145×12= )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145 ×12

2、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3、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

4、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5、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6、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与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方法

(3)、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应说以下几点:(1)、数位对齐;(2)先算2×145(3)再算1×145(10×144);⑷、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

(4)、讨论:⑴、290和145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⑵、为什么145与290不用位数位对齐?

三、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1用竖式计算。

142×2

3214×34

(先完成前一个反馈后再练习,最后将214×34改为34×214)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反馈交流。

小结:

1、数位对齐;

2、分位相乘;

3、合并相加;

4、满十向前一位进1

2、当当小医生

3、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4、思维训练: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课本P50页第3题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字下一篇:八年级寒假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