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2022-11-22

第一篇: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

灌云县小伊中心小学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

上课时间:___2012___年___2__月__7__日总第__1__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

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活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得计算问题得体会,体验成功得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

数学得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一、 教学过程:创景引新,

促进迁移

1、 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很多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我们来

看一看我们住的小区好吗?

2、 媒体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彩田村有14栋楼,平均每栋楼住154户,彩田村一共

住了多少户?

3、 提问: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求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这道算

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前面学过的乘法你还记得怎么算吗?(笔算:24×1345×6715×47)

二、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那这道算式你试一下看,会不会算?

2、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54

×14

616

154

2156

4、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

5、总结算法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

(2)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时应怎样计算?

2、找错改错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改错。

(2)小组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认真订正。

3、列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

(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

(3)全班反馈计算有无错误,如有错误共同订正。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二篇:笔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

师 :先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口算能力吧。(多媒体逐一出示口算题、生作答) 12×

3 61×2

多媒体出示197×5≈

师:大家看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估算

师:那约等于多少呢? 生 答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

生:把197看成200来估算,200乘5等于1000,所以197×5约等于1000。 师:你说得很正确。 师:通过刚才的表现,我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们的笔算掌握的如何,来,做两道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出示竖式28×12

123×2的竖式)

师: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做一做,注意书写工整。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

师:好,大家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检查黑板上的这道题。谁来评价一下。(对与错) 师:谁来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你说得真透彻,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十一假期马上就要来了,同学们想不想出去玩啊?李叔叔一家也要出去玩他们从日照乘火车到北京旅游,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2小时的时候,李叔叔行了多少千米?

10小时的时候,李叔叔距离日照有多少千米? (出示课件)

师:我们帮他算算吧。 学生做题,教师指导。

1、课件出示:例

一、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到北京要用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思考列式145×12=

大家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千米? 生答

通过估算我们知道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谁估的更准确一些呢?这需要我们计算出145×12的准确答案,

2、学生分组探究计算方法,集体交流

出示探究提示: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计算? 生: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生:可以用竖式计算。

师:我们可以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请同学们算一算并与小组交流。 学生分组探究,派代表班上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 5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同学们刚才的讨论真激烈,现在我们来把各小组的结果分享给大家吧 生:我是先用2去乘145,再用1去乘145。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异口同声)同意。

师:可老师不太明白,谁能详细的说说计算过程是怎么样的?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的2去乘145,再十位的1去乘145,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在乘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注意用个位乘积的末尾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乘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师:可老师还有一点有明白,明明145×1的积是145,为什么不同个位对齐,而同十位对齐?

生:因为1在十位上表示一个十,145×1得145,表示的是145个十。(师课件演示)

4、计算器验证计算结果。

5、把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师课件出示)

(三)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生:他们的计算方法差不多。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比两位数乘两位数每次要多乘一位。 (课件演示)

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师: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课堂尝试练习

看来同学们都了解了笔算的方法。那我们看看谁能在下面的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1、这有几位同学做的几道题,请你帮老师查一下对错,好吗?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仅帮这几位同学找出了错误,而且改正了错误。

2、智力抢答:

你们表现的这么好,有位小朋友不服气呢,他出了道踢要烤烤你们,咱们来迎接挑战吧。 254×36”三个同学算出的答案分别是:91

42、91

44、9148,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你能猜出哪两个结果是错误的?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有去的游戏,可是在此之前你必须要过三关,看谁有实力闯到最后。来,我们赶紧开始吧。

第一关、填一填(用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定位)

3 2 2

1 4 5

× 2 4

× 2 7

───

───

1 2 8 8

1 0 1 5

□□□

□□□

───

────

师:你们各个都是小勇士,闯关成功! 第二关: 134×12=

425×36=

112×123= 第三关你们是老师心目中最棒的孩子,现在老师需要你们的帮助,赶快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吧

实际问题(课件出示50页2题) 出示实际应用为题,生自主列式计算

四、游戏激趣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请大家先在头脑里想一个两位数,然后再用167乘你想好的两位数,得数再加上2500,最后你不用告诉我全部答案,只需要告诉我得数的末尾两位数,我就能立刻猜出你所想的两位数。大家相信吗?不信咱们就试试。

(师生共同游戏,学生一定感到很吃惊,如果时间充裕,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其中的奥秘。任意2位数乘167加2500所得值的后两位数乘3后所得值的后两位数正好等于该数。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呢?

(1).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探索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课后作业

屏幕上是课下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按时完成。 下课

第三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上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这节课比较成功的三个方面:

1、计算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可以将整个计算知识体系中相关连的知识融会贯通。本节课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一个知识迁移,迅速的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和方法两个重难点突破,学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大量的计算练习是学生掌握计算知识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在教学中我共设置了五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模仿练习——巩固练习——提高练习——应用练习——拓展练习。

3、为课堂教学中的和谐、高效作初步的探索。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知识的迁移和不同层次的反复练习,每个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只为一个目的提高有限时间内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位置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大量的激励语言和适当的教师幽默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比如:⑴ 290和145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⑵为什么145与290不用位数位对齐?),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我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由于时间不够,“思维训练”环节在课堂上被临时删除,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

三、这节课今后改进的方面

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垫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1)必要性。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特别是进位的加法,因此,在学习下一节笔算乘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2)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第四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设计

江口三小 刘志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笔算的算理,领会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时,积的末位应写在十位上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青岛作为伙伴城市,当时为迎奥运,各方面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在道路交通方面,现在修建了高速公路,咱们一块儿去了解一下:

出示信息窗3:青岛市修建了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二期工程历时12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2.根据这两条不同的信息,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求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怎样列式?

列式:213×15 或15×213 为什么这样列式?怎么想的?(求15个213米就用乘法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指导估算。

上节课我们学过估算,不计算先来估一估,结果大致是多少? A 213≈200 200×15=3000 213×15≈3000 B 213≈200 15≈20 200×20=4000 213×15≈4000 师:他把213估成整百数,结果是3000,那实际结果应该比3000怎么样? (实际结果大于3000,因为213比200大,所以结果应大于3000 ) 3.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准确的结果是多少?你会算吗?先来回顾一下,关于乘法的计算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

(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百数、整十数的口算……)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师巡视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做法。

(2)全班交流

第一种:213×5=1065 213×10=2130 2130+1065=3195 师:有疑问吗?为什么要把15拆开呢?

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没学,拆开之后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就会算了。

第二种:

200×15=3000 13×15=195 3000+195=3195 (先用200去乘15=3000再用13乘15=195,加起来就是3195.)

师:谁能看明白她的想法?

(把213拆成了200和13,变成我们前面学过的整百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了。)

第三种: 213×3=639 639×5=3195 (把15分成3和5,先乘3再乘5,变成我们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都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

第四种:他是用竖式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咱们没学,你是怎么想的?

(用手捂住百位的2,13乘15我已经会算,现在多了个百位,乘的时候再乘上百位就行了。)

213 × 15 师:他是借助于什么来列的竖式?

(用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师:原来是把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直接迁移类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上了,不简单!

(4)总结思想

同学们,其实这几种方法都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我们没学过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乘法知识来计算。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你们的方法都很好,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一般选用笔算的方法。 (5)研究竖式

谁能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

(先写两个因数,先用15个位上的5去乘213,得1065.再用15十位的1去乘213的213,最后加起来就是3195.)

为什么3要写在十位上? (用十位的1去乘3得到3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 (6)沟通比较、总结算法:

仔细观察:笔算的方法跟我们刚才的第一种方法相比较,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这两种方法实际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先算5乘213,再算10乘213,最后再相加。只不过一个是横式表达,一个是竖式表达,同学们想到的这种方法就是竖式笔算的道理。)

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怎么算?

(先用个位的5去乘213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跟个位对齐,再用十位的1去乘213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跟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结果相加。)

指导学生互相说算法。

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小组互相说一说。

(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完全一样,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再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板书课题。

三、自主练习

笔算的方法都明白了,老师想考考你,可以吗? 1.火眼金睛辨对错:

1 3 9 3 4 5 2 0 7 × 1 8 × 1 3 × 1 4 1 1 1 2 9 2 5 8 2 8 1 3 9 3 4 5 2 0 7 1 2 5 1 4 3 7 5 2 8 9 8 我们在进行笔算乘法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别对错数位。进位的时候要加上进位的数。) 2.请用竖式计算:185×15=2775 23×283=6509 学生独立做,做完交流。 23×283的竖式为什么这样列?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咱们就知道把位数多的因数放到竖式的上面了,同位互相批阅一下。)

四、解决问题,拓展提高

1.志愿者在行动:课本练习第九题 出示:青岛栈桥来了298名志愿者。如果平均每人擦洗13米,能完成擦洗3000米栏杆的任务吗?

学生独立解决并交流。

2.灵活选择:最后咱们到茶场去瞧一瞧:

出示:崂山茶场2009年种植茶树19公顷,平均每公顷产425千克茶叶。崂山茶场一年共产茶叶多少千克?

425×19= (千克)

①3825 ②8020 ③8075 ④46325 不计算,你来选一选,哪一个是正确答案呢?

(第一个数太小了,估一估就知道了,大约在8000左右,3825肯定不行,第四个也不行,太大了,而第三个虽然接近8000,但是我们只要看看个位数就行了,425乘19得数的个位不可能是0,五九四十五,应该是个五,所以选③)

遇到实际问题,只要能进行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并做出合理地判断,就能巧妙地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能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探索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开始我们还提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六、课后延伸

根据你的能力,完成《数学练习册》本节相关内容。

第五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上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这节课比较成功的三个方面:

1、本节课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一个知识迁移,迅速的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和方法两个重难点突破,学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计算练习,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知识。

3、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知识的迁移和不同层次的反复练习,每个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只为一个目的——提高有限时间内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位置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大量的激励语言和适当的教师幽默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由于课堂时间的仓促,“思维训练”环节没有深层次的拓展,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

三、这节课今后改进的方面 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垫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1)必要性。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特别是

进位的加法,因此,在学习下一节笔算乘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2)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秀班干部评选策划下一篇:以物易物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