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影评avatar

2023-06-17

第一篇:阿凡达影评avatar

电影《阿凡达 AVATAR》详细资料

【电影名称】

【主要演员】 沃辛顿 Sam Worthington

【上映日期】 2010年1月4日

【电影票价】 40元

【影片备注】 无

剧情介绍

故事从地球开始,杰克·萨利(萨姆·沃辛顿 饰)是一个双腿瘫痪的老兵,他觉得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他去战斗,因此他对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的采矿公司工作欣然接受。

这个星球上有一种别的地方都没有的矿物元素"unobtanium",能够吸引人类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拓荒的原因就是它"unobtanium"将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产业。但是问题是,资源丰富的潘多拉星球并不适合人类生活,这里的空气对人类致命,本土的动植物都是凶猛的掠食者,极度危险。这里的环境也造就了与人类不同的种族:10英尺高的蓝色类人生物"Na"vi族"。Na"vi族 不满人类拓荒者的到来,也不喜欢人类的机器在这个星球的土地上因为到处挖矿而留下的斑斑伤痕。

由于潘多拉星球环境严酷,人类传统的宇航服、机甲都不足以保护矿工,于是科学家们转向了克隆技术:他们将人类DNA和Na"vi人的DNA结合在一起,制造了一个克隆Na"vi人,这个克隆Na"vi人可以让人类的意识进驻其中,成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自由活动的"化身"。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操纵这个克隆Na"vi人,只有DNA与他身上人类DNA配型相符的人才有这样的能力。

杰克·萨利的哥哥是这个克隆Na"vi的人类DNA捐献者,他就可以操纵这个克隆Na"vi人,然而他被杀死了,采矿的公司为了不让砸下去的钱白砸(克隆Na"vi人价格不菲),必须找到一个可以代替他操纵克隆Na"vi的人,这个人的DNA还必须和其配型相符,于是他们自然就找到了杰克?萨利,杰克?萨利对此很高兴,因为那意味着他又能走路了。

几年后,杰克·萨利到了潘多拉星球,他发现这里的美景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高达900英尺的参天巨树、星罗棋布飘浮在空中的群山、色彩斑斓充满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晚上各种动植物还会发出光......就如同梦中的奇幻花园。不过很快他就体验到了这里的危险,一头毒狼(潘多拉星球一种本土生物)与他狭路相逢,眼看就要被吃掉,一支箭射死了毒狼,杰克得救了。救他的是Na"vi族的一个女孩(佐伊·萨尔达娜 饰),杰克从她口中了解到了更多潘多拉星球的知识。

Na"vi族人一直以来都与潘多拉星球的其他物种和谐相处,过着一种简朴天然的生活,杰克在和这个Na"vi女孩的相处过程中逐渐转变了对人类来这里采矿的看法,他意识到他已经找到值得为之战斗的东西了。

不过杰克?萨利如果要加入Na"vi族人对抗人类入侵者的战争,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他并不能永远呆在"化身"中,当"化身"--克隆Na"vi人睡觉时,他就会回到自己半身不遂的人类身体中,只有通过专门的连接设备才能重新回到"化身"中。一旦与自己的同胞为敌,他就失去了与"化身"结合的可能,只能困在残疾的身体里,并失去那个他越来越喜欢的Na"vi女孩

本文由河北制冷网http://整理提供

本文由河北制冷网 http:// 整理提供

第二篇:阿凡达影评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854年,一位印第安人酋长给“在华盛顿特区的大首领”写下这句话。他与他的族人已经拼尽了最后的一分力量,年轻的猎手们已牺牲殆尽,年老体弱者被疾病缠身„„没有人听到他们的哀嚎与怒吼,没有人在乎这已在灭族边缘的古老部族。酋长已经看到了故事的结局:守不住了,再也守不住了„„这土地,祖先的土地„„那些白人殖民者端着他们的步枪,一波又一波地出现在地平线上„„

“他们会来的,就像永不停歇的雨。”——电影《阿凡达》。

在2010年的最冷的一天里我盼来了期待已久的视觉盛宴,科技进步创造出的华丽纵然让人惊叹,但却并没能让我感动。《阿凡达》技术上的巅峰位置毋庸置疑,但从“电影本身”来讲,却乏善可陈——甚至可以说缺乏原创性。抛开整个创意与《风中奇缘》的相似,在众多场景中都能找到《天空之城》的影子;灵魂之树下的治疗仪式和《幽灵公主》中湖边的一幕如出一辙;人形机器战甲不能追溯回高达也至少可以说和沃卓斯基的《骇客帝国》有雷同,而哈里路亚山更是酷似徐克的新蜀山;更别提那个脸谱得不得了的大反派,他简直可以塞到所有反战电影里演个无人性长官而游刃有余,如此没有层次没有个性的人物加上影片视觉上的特点,让我恍惚生出“正在看动画片”的错觉。

用来娱乐是够了,但偏偏,詹姆斯·卡梅隆想说的更多。

《阿凡达》在美国上映前一个月,有一条没人关注的新闻占据了报纸的小小角落。2009年11月5日,奥巴马总统表示他将改善印第安人生活状况,并承诺给他们“实现美国梦的公平机会”。这是全美印第安人部落首领大会15年来首次召开。印第安人作为美国“原住民”(Native American),1/4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暴力犯罪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以上,人口中受大学教育的比率则是平均值的1/2。

酋长们抱怨自己和一些联邦参议员的会面之间还不到15分钟,要把所有困难讲完都不够„„

奥巴马总统讲话后20天,就是感恩节了。虔诚的家庭都要欢聚一堂,在油乎乎的火鸡和大碗土豆泥前祈祷感恩。

可是大多数美国人都不知道感恩节——这个真正的新大陆节日的由来。

1620年,一艘船载着102名清教徒从英国来到了新大陆,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是印第安人给他们食物,教会他们狩猎与种植,让他们熬过了那个冬天。

1620年北美大陆的那个冬天也许特别寒冷,让“五月花号”的102名殖民者

永远记住了感恩;1620年北美大陆的那个冬天也许还不够冷,没有让他们记住自己真正的恩人并非天父,而是那些棕色皮肤的“异教徒”。

1621年,殖民者活了下来。1622年,战争爆发了,它被后世称为“印第安人战争”——一场施恩者与受恩者、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战争。这荒谬的战争迅速演变成一边倒的杀戮,火枪是主要武器,霍乱和天花是帮凶,一直持续到1890年才结束。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的短短100年间,美洲印第安人踪人口从4000万锐减95%,而500年后的今天,美国仅存300万印第安人。

潘朵拉星球是个再明显不过的比喻,它富饶却危险,美丽而致命,吸引了无数自觉勇敢的探险者,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一场游戏。500年前,探险者们受“黄金帝国”的诱惑和荷尔蒙的驱使铤而走险;而对于潘朵拉星球的掠夺者们来说,“阿凡达化身”的出现让生命——这种冒险活动的最低筹码也可以不被支付,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场角色扮演游戏:你可以游览新世界,骑六条腿的马,顺带泡土著妹妹。可是对于纳威人来说,对于印第安人来说,对于非洲土著来说,对于面对着火枪和大炮的,祖祖辈辈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的人来说,这长达500年的“游戏”,如噩梦般残酷。

《阿凡达》其实是一封迟来500年的道歉信:“对不起,我们推倒了那么多树木,修建铁路;对不起,我们为了金矿,杀死了你的家人;对不起,我们被你们从风雪中拯救,刚刚暖和过来,就把利刃插入你的胸膛。”我们心里都清楚,为了娱乐你和我,电影硬生生的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结局:这猎杀的游戏本就该在直升机坠落、女机师牺牲的那一刻结束——所有的反抗者都会死,生存下来的纳威人则永远也不能重拾他们的精神传统。再强劲的弓弩也不能射穿防弹玻璃,再伟大的猎手也无法召唤丛林巨兽,再幸运的原住民也不可能拥有手榴弹。

是的,如果一切就结束在直升机坠落的时刻。你听到注定胜利的一方嚣张的大笑了吗?你黄色的眼睛无神地望向天空,你胸前的伤口汩汩流出献血,你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你回忆起从小听到的故事,你试图找到接引你的神祇„„可你听到一双牛皮靴踏在泥泞中,向你走来,那声音让你觉得冷;你看到了黑洞洞的枪口。在这一刻,你不是战士,这不是战死,这是处决。可是你没有罪。有罪的是他们。你是他们不当作人的人,你爱着他们不爱的土地。

枪响。

这结局在历史上重复了多少遍?这结局不出自剧本,出自历史。

特库姆塞,最后一位团结起印第安人部落和白人殖民者对抗的酋长,在慷慨赴死之前说:“自哈里森(总统)之后每20年选出的最高首领都会死,他死的时

候你们将会想起我的人民的死亡。”自1840年起,每一个在尾数为0的年份当选的美国总统都死在任上,第一个例外是遇刺未亡的里根。

关于这个诅咒说法众多,但这仇恨千真万确。

《阿凡达》,一封迟来500年的道歉信,3D的,却不够真诚。直到最后,詹姆斯·卡梅隆也不愿意让应该忏悔的人们好好忏悔,在应该残忍的时刻,没能残忍到底。是的,消费者们永远有权利要求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永远有权利笑着走出电影院,去参加圣诞派对。

“——好吧,那些蓝色的家伙们是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可是„„管它呢,一切都是假的啊!”

今天,当无比清晰,无比震撼,无比鲜艳,无比美妙的奇观呈现在我的面前,我感到这不是潘朵拉星球,在地球上,也曾有过这美丽绝伦的地方,也曾有过这原生、无杂的生态,也曾有过能够倾听自然声音的人类。是我们把它毁掉了。我们不但毁掉了它,我们还正在毁掉它,我们无一丝忏悔,无一分犹疑,20年后,地球上最后的“潘朵拉”——亚马逊雨林,天然的物种宝库,用人力再也无法重建的超级生态圈,将不复存在。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将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告诉你们的孩子,他们脚下的土地是祖先的遗灰,土地存留着我们亲人的生命。像我们教导自己的孩子那样,告诉你们的孩子,大地是我们的母亲。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将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这位印第安人酋长叫做西雅图,美国西北部的最大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写下这封信后,他最终还是率领部族,迁入政府指定的保护区,永远失去了这片神圣的土地。

我等待着,降临在这大地上的事,降临到我们所有人身上——不仅仅是殖民地白人,所有因贪念而种下罪恶的人——我们。

我等待着,无奈,但,一切早已注定。

第三篇:阿凡达影评

阿凡达

《阿凡达》作为荣获第8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等3项大奖的影片,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掀起了一阵阿凡达热。这部历时十余年打造的巨作呈现了独一无二的宏伟场面,波澜壮观的视野,激动人心的叙事以及回归自然的主题。继《泰坦尼克号》横空出世并雄踞全球票房冠军的12年之后,这部只能出自大师詹姆斯·卡梅隆手下的精彩之作,带给了无数人一场丰富多彩、充满灵性的视听盛宴,再次聚焦全世界的眼球。 影片情节环环紧扣、过渡自然,十分注重细节的流畅和故事发展的节奏。前海军战士杰克因负伤而下身瘫痪,决定来到潘多拉星球替死去的同胞哥哥操纵格蕾丝博士用人类基因与当地纳维部族基因结合创造出的“阿凡达”混血生物。他的任务是打入土著纳维部落,说服他们自愿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使得“河蟹”公司可以伐尽该地区的原始森林,开采地下昂贵的稀有矿物。在逐步探索潘多拉星的过程中,杰克遇到了纳维部落的公主娜蒂瑞,向她学习了纳维人的生存技能和对待自然的态度。但是在计划进行的同时,“河蟹”公司的经理和军方代表迈尔斯上校逐渐失去了耐心,决定用强大的武力驱赶纳维人。然而,杰克在纳维感受到了与他们所生存的世界所不一样的尊重与爱护,当他看清“阿凡达计划”的灭绝人性后,在真实内心的驱使下,最终选择了成为潘多拉星球的守护者,并在这场“反拆迁”战争中出奇地取得了胜利。

该片除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外,它眩目的场景更是让人留连忘返,仿佛置身其中。潘多拉星球天空中漂浮的巨大山脉,虚空中飞泻而下的千丈瀑流,让人惊心动魄,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连各种微小的细节也令人叹服不已。杰克邂逅娜蒂瑞后,影片呈现出了完美的浪漫夜景,具有灵性的青苔山路会随着你的脚步而点亮前方的道路,一踏一个光圈,漫天飘落的、类似蒲公英的、有着最纯洁的灵魂神树种子,在悬崖峭壁下征服属于自己的飞鸟等等。这些画面,都让我们为之一震,不禁感慨。

华丽精美的制作效果为影片增色不少,卡梅隆导演赋予电影的永恒主题更是深入人心。记得娜蒂瑞为了救杰克,杀死了一头猛兽,她之后却跪下来,为死了的猛兽祈祷。捕猎的时候,猎手们依然会对猎杀的动物说一句,你的灵魂将与神同在,你的肉体将变成我们的一部分。神树作为星球上最大的一颗大树,成为当地人的聚居场所,记载了纳维历史的每一点记忆,也成为了所有纳维人心中永恒的精神依靠。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显示着纳维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尊重。然而我们人类,作为毁灭者、驱赶者、掠夺者,是否应该反思一下:人类是否背离了自然规律?

这部影片的让我看到了真实、信任和勇气。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阿凡达,都有追求爱情的渴望,都有自己守护的家园的信念,都有着与大自然相契合的纯洁灵魂。阿凡达的世界是虚构的、幻想的,但是那种对自然的尊重、不悔的爱情、顽强的精神、不弃的信念,都是我们所渴求的品质,值得用一生来感悟。主持人 文志祥

第四篇:阿凡达影评作业

《阿凡达》电影影评

工程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08工管1班周春玲

影视:二班

如果说詹姆斯·卡梅隆是一个追求电影视效极致的痴人,那《阿凡达》则就是这个痴人的一场幻梦,当这场幻梦以具象呈现在人们面前之时,全世界的观众都疯狂了,纷纷沉溺于这个痴人所营造出的瑰丽迷幻视效之中不能自拔,于是这场梦不再只属于世间一个痴人,而是属于所有走出影院的痴人。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当人们从事每一种职业的同样也都会有属于自己职业的追求,电影导演亦是同样,只是并非所有的导演都能像詹姆斯·卡梅隆一般的在自己所追求的视效方面斩获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赢取一次又一次的口碑,如果你说这是因为他足够幸运,那你就可以闪远,并且是越快越好的那种,因为这当中不但要有本人对于影像效果追求和现实技术能力的有效结合利用,同时还要抱有一种对于观众欣赏能力乃至智商的足够尊重和揣测,更要包涵导演本身足够高的艺术素养,否则就只有如同张艺谋,赢了视效但丢了口碑。当然,如果你是就是为了挑刺而看电影,那请你继续闪远,还要比刚才再远一些才对。

业内人士称《阿凡达》是一场电影制作技术上的革命,但对于一般观众而言,这种革命其实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甚至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还远远不及探讨影片的最终票房能否超越当年《泰坦尼克号》所

创下的记录来的火爆。对于一般观众而言,电影好不好看,能不能对得起自己消费的票价才是第一位,你去玩弄什么手法卖弄任何技术他们都不会去管,观众只是一群只看结果的苛刻验收者,你耕耘过程中的一切艰辛都和他们无关,所以在很多时候中国导演的诉苦也就显得格外无助,如果将电影视为商品的话,制造出达不到消费者要求的商品的人又凭什么来说自己制造的过程付出了几多艰辛?

《阿凡达》应该属于绝对的商业电影,导演的目的很明确,实现自己对于影像诉求的同时就是为了全球性的盈利,其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已然达到了当今社会中影像制作能力的巅峰,这种程度的视觉效果,已然达到了让最挑剔的观众都为之折服的程度,抛开笔者个人对于那威人造型审美水土不服的因素,影片在各影像各个方面的制作都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这同时也是影像风格的艺术,再好的制作如果不能协调的结合在一起也只能造就出凌乱不堪的效果,商业电影如果不能和艺术有机结合的话,同样也只能面临末路。当然国内绝大部分的观众也还停留在剧情第一的观影阶段,若非极致的视觉感受则电影情节必定会成为衡量的重要标准,还以张大导演为例,当年《十面埋伏》的影像纯美,无奈那种纯粹的自然景观虽足够唯美但在太多世俗人的眼中根本无法形成所谓的震撼,加之情节太过弱智,于是乎就换来了被骂到一头狗血的境界。而同为弱智剧情的《2012》则不但有震撼的灾难场景,更能有效的把握每一个煽情点,加之国人对于好莱坞的一贯亲密态度,口碑自然也就全线飘红。

情节方面《阿凡达》也属于足够给《2012》上上一课的程度,情节虽然相当简单但气势恢弘且充满了反战和对于人类摧毁环境的自省,宏伟的外星舞台结合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加之无可匹敌的视觉观感,征服观众一如影片中热兵器击溃冷兵器般摧枯拉朽。看着影片中最后的决战场面,脑海里忽然浮现出宫崎骏的《风之谷》和《幽灵公主》的画面,不论大自然对破坏者的反击还是所有生物群起反抗的设定两者都仿佛如出一辙,故事的结局也同样都是大自然的胜利,只是宫崎骏的作品更过于理想化,而卡梅隆则偏重了现实一些,不过硬要说是借鉴,恐怕卡梅隆也会有种跳进黄河洗不清的感觉。但是在两者所分别打造的视觉效果中,正如卡梅隆所言的“动画有着表现形式上的局限,纯电脑制作出的人物又没有灵魂”,来自全真人演绎的《阿凡达》不但完全超越了之前的尝试者《贝奥武夫》,更是打造出了最高明的画笔都无法达到的境界,并且赋予了每一个虚拟角色真人一般的神髓,这才是电影制作中真正的技术进步所在。

当电影就是一种纯粹娱乐方式的时候,类似《阿凡达》这种电影无疑会是观众选择娱乐目标的首选。事实其实很简单,每一个作为消费者的观众都要权衡自己支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是否能够换回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如果不能让观众得到自己所预期的甚至连底线都无法保障,那么作为导演和出品方的同志们也就不要责怪观众们集体的骂娘,除非那些还在为自己拼命辩护的导演们有本事一人拿出一部自己的《阿凡达》来。

第五篇:阿凡达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阿凡达》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思想内容上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生态批评以生态主义为基础对文学作品进行重审和重评,探讨文学通过哪些途径影响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电影《阿凡达》进行分析。批判了人类社会肆意对环境的征服,驳斥了以人为中心的观点。从反对强势主义,建立和谐自然,工业文明对自然的妥协三个方面揭示了《阿凡达》的现实意义。本文有助于号召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对工业文明造成的精神危机提出了警示。

关键词:生态批评和谐工业文明

电影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思想内容上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著名导演卡梅隆历时14 年的巨作《阿凡达》的上映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轰动。该电影被影评人认为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作。其除了形式的完美之外,思想内容也体现了当今世界人们关注的生态危机问题。虽然很多人从商业角度,特技制作角度对该电影进行了分析,但目前还没有人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本文将结合生态批评理论分析《阿凡达》,发掘其中的生态意识。

生态批评的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始于美国的生态文学批评是在全球环境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生态批评是把以地球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运用到文学研究中,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生态批评主张人类由“自我意识”向“生态意识”转变,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是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东西(李旸2009)。这里的自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一切有生命的物质—人类,动物,植物,也包括其生存的生态环境,还包括一切被压迫的弱势群体。生态批评主义提倡帮助被压迫的对象重新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权力:自然需要获得更多的保护,而不是利用;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尊重,而不是压迫。

不同生态主义者分别表达了各自的生态观。首先倡导生命中心主义理论的是史怀泽。他在其代表作《敬畏生命》一书中阐发的伦理思想可用他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个人在下述情况下是道德的,当他遵守义务去帮助所有他可以帮助的生命,而害怕伤害任何生命时„„生命对他来说是神圣的。他不撕扯树叶,也不采摘花朵,并且小心不压死昆虫。”

生态中心论中的泰勒秉承了“敬畏生命”观点,将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到整个生命界,构筑了“尊敬自然”的伦理学体系。他的观点反驳了西方基督教中传统的人类优等论。阐述了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普通成员。在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问题上,罗尔斯顿认为,现代西方人倾向于强调经济学的逻辑,主张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而忘记了保护所有生命物种及其生存环境的生态学的逻辑。为了人类的发展和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的目的,罗尔斯顿主张,在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人类必须同时兼顾两个基本原则:“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主动地去适应、补偿、调整和完善自然界及其过程。因此人类应该意识到其在自然系统中的地位与其他物种的地位是一样的。人类不仅要尊重其他的生物伙伴,而且更要尊重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这就摆正了人在自然中的位置, 1

纠正了机械自然观指导下的以人类为中心,肆无忌惮征服自然的错误态度。如果人类坚持利用高科技手段去征服和破坏自然,就必然会危及自己的生存。

生态批评主义在电影《阿凡达》中的体现

1反对强势中心主义

美国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在人和自然关系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他首次提倡人们要和自然建立伙伴关系模式,以取代把自然当成征服和统治对象的传统关系模式。人对自然的关系,其实反映着人和人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把人从自然中抽取出来,并把自然视为可征服的对象。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造成了割裂整体、以偏概全、用人类社会取代整个生态世界的现象。在工业发展的推动下人类中心主义在现代社会逐渐演变成强势中心主义或者称为霸权主义。拥有经济优势和军事优势的部分群体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为把弱势群体作为压迫的对象。强势中心主义产生于精神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均来源于现代性的恶果。

现代工业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舒适的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自然灾难和精神灾难。工厂的扩建占领大批的农田,树木的过渡砍伐毁坏着森林,自然界中的珍稀动植物频临灭绝。自然环境的改变必然引起人类精神层面的变化。现代化的军事武器装备在不断升级的同时,精神境界在降级。精神失常,道德沦丧,暴力倾向加剧。持枪杀人的案件不断发生。对物质资源的掠夺成为人类无数战争的发端。

人类在用高端精密武器装备自己的同时,殖民和强势思想也在膨胀。这些群体认为军事力量可以征服一切,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行霸权主义。《阿凡达》中表现出的克隆技术,神经传导技术正是工业化的巨大发展带来的产物,高度体现了地球人的现代文明程度。正是这些现代技术给现代人带来狂妄自大的心理模式。地球人评借手中的高科技武器为了获得稀有矿藏对潘多拉星球进行了疯狂的侵略。我们之前为之陶醉的美丽宁静神秘的星球在燃烧弹引起的熊熊烈火下千疮百孔。纳威人栖息的古树的倒塌同时召显了病态心里下的强势思想。在现代文明人看来纳威人的工业和科技很落后,但是他们过着原始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有自己的家园,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另外一个世界的地球人无权对其进行任何的评判和改变。地球人违反生态规律掠夺式的战争必遭失败。在杰克的领导下,纳威人和其他部落集结起来,参与了这场保卫家园的战争。战争的结果告诉所有人大自然是不可随意侵犯的,强势中心主义必然遭到所有有良知的人的反抗。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自然界的协助下不断发展,一步步走向文明。迄今,人类拥有了各种高科技,可以制造机器人,可以上天揽月。但是无论人类发展到何种程度,人类都是自然的一部分,需依赖周围的环境生存。当今世界的这种强势中心主义,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而必须从思想意识上确立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并指导和规范人类的行为。

2 建立和谐自然

西方现代科学打破了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使得人类把世上万物分为不同的等级,并认为人类利益高于非人类利益。与之相反潘多拉星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和谐的生态图谱。在纳威人眼中所有生命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没有什么等级制度,对于生存于世间的万物,动物和植物都是有感知的,人类的任何行为都应

该考虑其它生物的苦乐。这与生态批评主义的立场是一致的。比如:纳威人通过感受器(辫子)可以和植物,动物建立连接。通过战马长出的长耳朵和纳威人的头发末端建立连接就可以感受动物的呼吸。杰克的阿凡达通过感受器和神树交流请求神树的帮助。在西方现代文明中,人是占据最高精神层次的,被视为优于动物或自然界其他生物,比起动物或植物来更加重要、更有价值.。纳威人对神树的崇拜和对待灵魂的态度更是对对西方现代科学观提出了挑战。这一观念体现在电影中纳威人在灵魂树前举行的仪式。纳威族人用自己的感受器(辫子)与神树相连,借助神树的力量,将杰克·萨利的精神(灵魂)转移到他的阿凡达身上。

从纳威人身上,我们看到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在他们眼里,任何生命都有生存的价值。他们对身边的动物和植物充满感情。毒狼因袭击他人而被杀死。纳威人对于死亡的动物表现出无奈和同情。除非万不得已不然他们不会忍心杀害动物。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对动物的杀戮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件,没有人为此痛心。潘多拉星球以自身的存在规律发展,纳威人与他们生存在家园和谐共存。他们具有超于地球人的心灵,纯朴,善良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相反从地球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欺骗,侵略、仇恨、无休止的杀戮。当自己的欲望无法满足的时候,不顾一切的掠夺,只有少部分富有同情心的人反对这种做法,却遭到同类的迫害。

正如卡梅隆在他的另一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表达的一样,“生命是有规律的”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树立平等的自然观。尊重自然,热爱生命。

3 工业文明对自然的妥协

电影结尾主人公杰克选择作一名阿凡达永远留在潘多拉星球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抛弃。最初杰克进入潘多拉星球的目标是混入纳威人的内部,获取情报。三个月跟随纳威女孩学习纳威人的文化和语言使他改变了最初被灌输的想法。他感受到潘多拉星球也是一个世界,和人类世界别无二致,人类不应该因为自己的贪婪而把对方简化成“未开化的,野蛮的物种”进而堂而皇之的剿灭对方霸占对方的物产。纳威人是自然的产物生于大地 长于大地。他们善良,淳朴,有一些文明人认为的“野蛮,愚昧”。这是一个平等、自由、和谐的星球,勇气和坚韧是衡量人的标准。杰克在这里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所谓的文明社会,就像一头巨兽吞噬着人的肉体和灵魂。杰克所抛弃的就是这种让人窒息的环境。他需要感受自然,需要在一个平等的环境里实现自我价值。另一个吸引杰克的原因是他在潘多拉星球上找到了最爱。纳威女孩奈蒂莉的自然和淳朴深深吸引着杰克,自然的天性使他们相识相爱。杰克对纳威女孩的爱是对自然的回归。他对居住地和爱情的选择是自然战胜工业文明的一种体现。表达了在人类社会中经历了工业文明带给的种种磨难之后,对自然的渴望。在现在文明社会里,主宰社会的是金钱和权利。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血腥和暴力,同胞之间的互相残害。当潘多拉星球上的森林,树木被无情的摧毁时,杰克不顾性命的投入到保护纳威人的斗争中。纳威人反抗地球人的战争实质上是现代工业与自然的对抗。纳威人、动物、植物的反侵略战表现了自然的力量。这部电影倡导了具有文化生态意义的感受生命大地的精神回归。和谐的生态是每个人类渴望的家园。

结语:美国电影《阿凡达》为更好的理解和挽救生态危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出了贡献。人们从生态学的角度感受到:人是自然的一份子。人类和其他动植物一样,依赖自然生存。人类只有改变征服和统治自然的态度和行为,重新

建立人和自然的伙伴关系,尊重他的生物伙伴和其生存的环境,带着一种感恩的情怀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持住人类的生存根基。人类应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回归自然,尊重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生态环境。同时警示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生态危机。

参考文献:

[1]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1990.

[2]李旸,李学欣, 以“生态批评”解读 《邻居罗西基》[J] 长城,2009,(6 )

[3] 彭晓,《阿凡达》—形式和内容的完美契合[J] 当代视觉艺术研究,2010.(1)

[4]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生态学研究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5 ]赵一凡,等.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用eitheror造句下一篇:iso9001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