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药剂防治葡萄白粉病效果试验

2022-09-10

近年来, 宾川县葡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葡萄病害发生时间提前和危害加重, 尤其是葡萄白粉病一年比一年发生早, 最早的在3月初开始发生, 并反复发生危害, 加之当前农药市场上农药品种繁多, 各种药剂琳琅满目, 农户选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在防治上部分果农损失极大。本试验选择了6种药剂进行试验, 测评其防治效果, 为大面积葡萄白粉病防治提供指导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安排在宾川县金牛镇东四村委会田心村杨利伟户的葡萄园内, 海拔1 450 m, 土壤为沙壤土, 肥力中等, 无滴灌设施。

1.2 供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为红地球葡萄, 葡萄园为单篱架栽培, 树龄为4 a, 株行距0.6 m×1.4 m, 树势中庸, 管理水平一般。

1.3 供试药剂及来源

处理A:4%四氟醚唑水乳剂1 500倍, 由意大利意赛格公司生产。处理B:20%戊菌唑水乳剂3 500倍, 由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处理C:4%嘧啶核苷水剂1 500倍, 由山东聊城赛德农药有限公司生产。处理D:12.5%苯醚甲环唑+20%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 由先正达作物保护公司生产。处理E:5%己唑醇悬浮剂1 50倍, 由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处理F:24%晴苯唑悬浮剂1 500倍, 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G:清水 (对照) 。

1.4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以14 m2为一个处理小区, 3次重复, 共21个小区。

1.5 试验方法

在白粉病发生初期每隔7 d施药1次, 共施药2次, 采用小型喷雾器进行喷雾, 全株均匀施药。喷药以叶片正反面、果穗湿润至药液不下滴为宜。试验期间不施用其他杀菌剂。

1.6 田间统计及统计分析方法

在施药前每个小区随机调查10个枝条, 每个枝条自上而下调查10片叶片, 按照下列方法分别记录发病级数, 同时统计病叶率、病情指数。在最后一次施药后7 d再统计病叶率、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治效果。

叶片分级标准。0级:无病叶。1级:病斑面积小于整片叶面积的5%。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大于整片叶面积的51%。

病情指数=100×∑ (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 / (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

病叶率=调查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防治效果= (1-施药前对照病情指数×施药后处理病情指数/施药后对照病情指数×施药前处理病情指数) ×10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 试验的几种药剂对白粉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在66.32%~82.1%, 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处理D, 防治效果为82.1%, 其次是处理C, 防治效果为80.15%, 以后依次是处理B, 防治效果为79.05%, 处理E, 防治效果为78.49%、处理A, 防治效果为69.5%、处理F, 防治效果为66.32%。

3 结论与讨论

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及时选用试验的几个药剂进行防治都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发病较重时用阿米妙收1 500倍或粉锈康1 500倍或多米乐美3 500倍或5%己唑醇悬浮剂1 500倍进行喷雾防治, 效果较好, 间隔7 d喷1次, 连喷2~3次, 防治效果更佳。

在白粉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做到面面俱到, 特别是上部叶片和隐蔽过密的部位要重点喷施, 果穗的喷施不能漏, 喷雾要均匀。

摘要:选用4%四氟醚唑水乳剂、20%戊菌唑水乳剂、4%嘧啶核苷水剂、12.5%苯醚甲环唑+20%嘧菌酯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浮剂、24%晴苯唑悬浮剂6种药剂进行葡萄白粉病的防效试验。从试验结果, 12.5%苯醚甲环唑+20%嘧菌酯悬浮剂效果最好, 其次是4%嘧啶核苷水剂, 再其次是20%戊菌唑水乳剂, 防效最差的是24%晴苯唑悬浮剂。通过试验为葡萄白粉病防治提供了最佳药剂选择。

关键词:葡萄,白粉病,药效试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区域协同视域下地方新型特色智库的建设路径研究下一篇:整体护理在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中的效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