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因学分析及其研究进展

2022-09-12

侵袭性牙周炎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 P) 是一类进展迅速、破坏广泛、有家族聚集性、不同于慢性牙周炎的牙周炎, 侵袭性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周组织的快速破坏, 即牙周袋快速加深, 牙槽骨迅速吸收, 并且病变程度与局部刺激因子量不协调, 牙槽骨丧失和最终牙齿的脱落, 是造成年轻健康人失牙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病变的累及范围, 可分为局限型Ag P (LAg P) 和广泛型Ag P (GAg P) 2种亚型。

1病因学分析及其研究进展1.1微生物学因素

1.1.1伴放线放线杆菌大量研究表明, 伴放线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 actinaomycetemcomitans, Aa) 是本病的主要致病菌, 主要依据有: (1) 患牙区龈下菌斑中Aa的检出率高达90%~100%, 而健康牙或正常人Aa检出率少于20%。经过有效治疗后, Aa消失或极度减少, 病变复发时, 该菌又增多; (2) 该菌对牙周组织的毒性和破坏作用; (3) 患者血清中有明显升高的Aa抗体, 牙周也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 齿浸沟液中的抗体水平高于血清。

1.1.2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 被认为是与Ag P关系最密切的微生物之一。研究表明, 牙周病损区出现大量的可产生Pg特异性Ig G抗体和Ig A抗体亚型的抗体分泌型细胞, 由此推测抵御该病原体所诱发的免疫反应在牙周病的致病机制方面起关键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 Pg具有多种毒力因子, 包括菌毛、外膜蛋白、蛋白酶、脂多糖等, 这些毒力因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逃脱宿主的防御系统, 破坏宿主的牙周支持组织。Takeuchi发现Pg在日本人Ag P中有很高的检出率, 而Aa则相当低。Lee检测韩国人Ag P牙周组织中致病菌发现, 在Ag P中, 相关的Aa、Pg等致病菌很高, Pg相对于LAg P, 在GAg P中更具有相关性。

1.1.3牙周疱疹病毒近年来, 许多学者对人类口腔中的疱疹病毒越来越感兴趣。目前已经发现EBV-1和HCMV可能参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EBV-1、HCMV的基因通过巢式PCR, 在Ag P、Palillon-Lefe-vre综合征、Down综合征和与艾滋病有关的牙周炎等疾病的活跃部位被频繁检出。Yapar等通过PCR分别检测17例Ag P患者治疗前龈下菌斑中的EBV-1和HCMV的比例, 结果发现EBV-1和HCMV的检出率分别为70.6%和64.7%, 而健康人中仅有6.3%检出EBV-1, 两疱疹病毒联合感染的患者占41.7%。这似乎暗示EBV-1和HCMV与Ag P有很强的相关性, 二者联合感染似乎对牙周破坏性更强。

1.2宿主免疫因素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存在外周血白细胞趋化功能缺陷, 且这种缺陷具有家族性。研究发现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功能缺陷, 表现为趋化功能降低、吞噬及杀菌作用减弱、白三烯β4生成减少、粘附功能升高、在细菌刺激下产生超氧阴离子和脱粒作用增强。Karsten Gronert等运用基因芯片和荧光定量PCR研究LAg P患者的PMN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多形核白细胞) , 发现其有跨膜运输损伤和二酰基甘油激酶DAGK信号紊乱。LAg P的PMN缺陷使相应的信号通路和免疫反应受阻, 从而提示PMN的趋化性受到损害是侵袭性牙周炎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1.3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 侵袭性牙周炎具有遗传倾向, 有显著的家族聚集性。一些学者通过家系分析, 提出侵袭性牙周炎可能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及X染色体隐性遗传。但是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其确切的遗传方式。

在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上, 引起学者们关注并己研究的牙周病相关基因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域基因、维生素D受体基因、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基因及FC受体基因等。随着各种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们对这些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上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有理由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将在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和治疗上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摘要:侵袭性牙周炎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 是一类有家族聚集性、进展迅速、不同于慢性牙周炎的牙周组织破坏性疾病, 发病率较高, 是造成年轻健康人失牙的主要因素之一。关于AgP的病因, 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 但是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是由微生物学因素、宿主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研究结果及进展, 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病因学,进展

参考文献

[1] 张秀琴, 谢敏, 张惠芳, 等.四环素对侵袭性牙周炎血清抗牙龈卟啉菌抗体水平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6 (4) .

[2] 田雨, 徐莉, 孟焕新, 等.侵袭性牙周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FBAT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1) .

[3] 张蕾.侵袭性牙周炎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

[4] 丁芳, 冯向辉, 孟焕新, 等.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8 (3) .

[5] 冯向辉, 张立, 孟焕新, 等.侵袭性牙周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 (6)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婚姻法解释(三)》中房屋所有权相关问题研究下一篇:浅谈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