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教学思考与策略

2023-01-22

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自主性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时而生, 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笔者学校致力于开展自主性学习教学改革, 经过几年探索尝试, 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思考及做法。

1 分组互动,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小组学习”是自主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 教学前的分组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关系着教学能否顺利进行, 也关系着教学的效果。那么, 在大班条件下, 如何进行有效的分组合作, 使学习小组既有合作之形, 又有合作之实呢?应做到如下几方面:

1.1 合理分组, 让每一位学生适得其座

总体构思, 全盘布局。以55人班级为例。以传统的三纵排组为基础, 各组分为3个小小组, 每小组6人, 共54人。其中多出的1人插入某一小小组。并将9个小小组简称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精心分析, 合理排座。简单的按成绩分组, 是低效或无效的。做法是, 从成绩及组织能力入手, 先选定9个小组长, 然后, 根据性别、性格特质、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各种要素的分析, 再分别分配给9个小组长 (也可让学生双向选择) 。最后, 这也是很容易被忽略但却很重要的一条, 那就是试坐后征求学生的意见。当然, 这之前要先向学生介绍分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和目的。

组内异质, 组间同构。小组内的6个成员简称为1号、2号、3号……9号 (各小组间的1号、2号、3号……9号学生的学习层次性格特征等大体相当) 。

多方沟通, 争取支持。由于各学科的学习特点不尽相同, 我们要求班主任排出令各任课教师都满意的座位, 简直是苛求。所以, 最好的做法是与班主任协同商定, 做到多方照顾, 力求“一团和气”。

1.2 制定规则, 让学生自主管理落到实处

责任细化, 人人参与。小组6个成员个个有任务, 人人有责任。各组的1号为组长, 任务是:组织小组活动, 管理组内秩序。其他同学各司其职:2号同学检查课外积累与课内背诵;3号同学负责听写、默写的订正;4号同学检查书面作业, 如:课外阅读的圈点批注, 课内练习的订正;5号同学分学科登记小组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 (含预习) ;6号同学负责课堂发言的统计、记录与交流展示。这一工作要做好做细, 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登记表, 以便随时了解情况。

奖惩措施, 适当运用。根据各小组课堂互动与作业完成情况, 每周评选出优秀小组, 给予量化加分的奖励;没有完成任务和作业的给两次改过的机会, 屡教不改的, 除扣量化分之外, 还可以辅于诸如写“悔过书”、“说明书”之类的惩罚。

2 三种课型, 开放课堂

要做到让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 语文课教学可采用“三课型”, 即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种开放式教学课型。

2.1 预习——语文课自主性学习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其创设了师生互动的平台, 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 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 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 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 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 主动地去研读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 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则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 乃至运用;二则有利于培养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预习的形式。预习可采用课余时间自主预习和专门的预习课两种形式。由老师在新课前 (新课文) 撰写好预习提纲或导学案, 各小组明确目标, 组长根据学生程度分配任务, 分工合作, 积极参与, 达到资源共享、疑难内化的目的。

预习的内容。就语文课而言, 预习的主要内容有:文学常识, 生字词的音、形、义, 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的理解与把握, 重点与难点的解析, 读后感受与联想等。

预习的方法。 (1) 查阅资料。通过查找工具书或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等方式, 可以查找到学生想知道、想要的知识内容。如文章的写作背景, 人物事迹, 动物习性等。 (2) 文旁批注。通过批注, 让学生写自己所思所想所感, 提自己所疑所惑, 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预习课的环节。明确预习目标, 提出预习要求;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做好笔记;师生互动, 释疑解难。

例如, 预习课上, 学生必须把课文读三遍, 预习导学案设计突出:一读课文划生词;二读课文梳结构;三读课文理感情。学生读完课文后, 各小组讨论学习目标, 讨论后, 老师提问各小组预习目标制定情况, 回答后, 老师分发预习导学案, 明确预习目标, 然后提示预习导学案的内容。预习导学案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重点字词的整理;作者资料的收集;课文整体的感知;疑难问题的探究;精彩语段的品析;能力思维的拓展等。学生在预习时必须把这些预习导学案里的问题按顺序归纳总结到预习本上, 下节上课前老师检查预习本。

2.2 展示——语文自主性学习课堂的亮点

展示课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课。展示是课堂的灵魂, 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 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律动的过程。展示的过程, 实际上是展示、交流预习成果的过程, 也是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以及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的过程。这一阶段, 老师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 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展示交流, 来掌握文本的重点词句, 理解文本的内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并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展示课的环节有: (1) 交流预习成果; (2) 分组展示; (3) 学生质疑补充; (4) 归纳小结。

展示课上, 各小组预习任务经检查全部完成后, 首先是小组交流讨论, 熟悉预习成果 (展示前的准备) ;接着根据组长举手先后顺序确定展示顺序。先进行文本展示 (见预习内容, 采用说、写等形式) , 再进行情感展示 (可采用朗诵、表演、画画等形式) 。各组展示完后要允许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规定每组在展示时, 组长为主持人, 一组展示完, 下一组紧随其后, 环环相扣, 整体划一。

2.3 反馈——语文自主性学习效果的保障

反馈课就是知识巩固课。反馈既有利于保障学习效果, 又有利于老师查漏补缺, 尤其能照顾到中等偏下的学生, 达到人人参与, 共同进步。反馈课的环节有:明确目标, 知识回顾;达标测评, 掌握知识。

例如, 反馈课上, 为了更进一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是否扎实, 各小组自查本课生字词, 或小组之间互相出问题检查, 最后老师分发印好的反馈习题再次训练, 内容包括:字词、文学常识及迁移阅读, 更进一步反馈所学内容 (也可以让弱生展示重点内容, 如不太理解的生字词, 重点句子的理解、看法) 。

经过阶段摸索,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开放性课型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实用, 学生预习扎实, 课堂展示形式新颖, 训练反馈有力, 不仅保障了学习效果, 而且促进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下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油田成本决策系统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