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

2022-09-12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他以丰富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 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 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使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 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效率。弥补了“一张嘴、一幅挂图、一支粉笔”的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种种不足, 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基础。

1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的弊端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边缘性的特点,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现在的高中起始年级, 学生的空间概念和逻辑理论还没有成熟, 如何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接受, 成为广大地理教师一直探索的难题。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越来越显出了种种弊端。

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 规律原理设计的范围广, 往往需要学生从整个世界, 整个地球甚至是整个宇宙中来理解。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利用挂图、板图、板画来帮助学生理解、类比归纳。教学挂图是多种地理事物的整合, 信息量大, 内容繁琐, 无法实现地理事物的层层叠加, 不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发展;完成一幅标准的板图板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并且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现出来。

自然地理研究自然界客观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 而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紧密而不可分割的, 这些规律和过程如果用语言和简单的演示实验无法使学生形成连贯思维, 连续的过程, 学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掌握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片段而已, 对构建地理知识网络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地理教学中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 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因此, 一般情况下很难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 它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

2.1 运用多媒体技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科学研究的是地球表层的立体空间, 各要素的时空跨度过大或过小, 规律变化多端, 地理事件层出不穷, 不可能亲眼见识或亲身体验到各种地理事物, 所以地理比其他学科有更多图片、图像需要演示。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声音为一体。在《长江》、《黄河》的学习中, 利用课件引入《长江之歌》、《保卫黄河》等音乐, 导入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 如河流上、中、下游河段的典型景观, 长江三峡、黄河壶口瀑布等著名景点, 葛洲坝、小浪底、龙羊峡等水利枢纽工程, 1998年长江洪灾等。

2.2 运用多媒体技术, 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多媒体教学的交互特性、快速存取和自动处理等功能,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在练习中, 采用目标区响应的方式, 把选项设为可移动, 当学生将选项移动到正确位置时便停留在正确位置, 移动到错误位置时选项则自动返回到原位置要求学生重新作答。在选择题或采用文本框输入法设置的填空题等练习中, 对学生的作答给予评价和鼓励, 如“正确, 祝贺您”、“错误, 请继续努力”。还可以统计学生做题时间, 提示学生答题的思路, 指出学生答题过程中出错的地方。当学生“跟着感觉走”, 按自己的进度学习, 在游戏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学习兴趣被大大地激发, 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2.3 运用多媒体,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形成空间思维

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是一个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可以展现出三维空间, 化虚为实, 化静为动, 通过立体实物的变化是化抽象为具体, 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深化空间概念, 锻炼空间思维。例如:在讲“黄赤交角”时, 学生头脑中很难形成黄道面和赤道面这两个概念, 从而对黄赤交角的理解就很难。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制作两组FLASH动画, 第一组主要是围绕黄道面来制作:在宇宙空间中, 地球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 穿过太阳地球的球心的平面无限延伸, 形成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即黄道面;第二组主要是围绕赤道面来做:地球不停的绕地轴自转, 穿过球心做与地轴相垂直的平面, 平面与球面相交一大圆, 即赤道, 此平面即赤道面。将两组动画叠加, 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很明显存在一交角, 即黄赤交角。这样一步一步演示, 黄赤交角这一抽象地理概念就形象的摆在学生眼前, 学生很容易的理解掌握。

2.4 运用多媒体, 帮助学生读图、析图, 训练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多媒体投影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实现了图层的叠加, 化繁为简, 化整为零。从而克服了一般教学挂图内容繁杂, 针对性不强的缺陷。根据教学需要, 把一幅完整地图分解成各部分,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从而达到知识点具体化、系统化。这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如讲“俄罗斯”时, 可先制作一幅俄罗斯的黑白轮廓底图, 根据教学进度, 分别叠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城市、矿产、工农业分布等图层, 制作起来省时省力, 应用面广泛, 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此外, 运用图层叠加, 可以形象分析事物的形成机制。例如在分析俄罗斯四大工业区时, 可将矿产、交通等图叠加, 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及工业部门等, 形象、具体, 既可依图讲解、分析, 又可按图提问、训练, 对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5 运用多媒体, 帮助学生理解、分析,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自然地理学讲究以“理”服人, 许多地理现象都比较抽象, 看不见, 摸不着, 靠凭空讲解, 学生很难理解。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复杂的运动现象和过程, 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形象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 配之以精练的讲解, 知识重难点轻而易举得以突破,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与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时, 可制作一组FLASH旋转片, 把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地球示意图作为基片, 把绘有太阳光束和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图片作为旋转片, 演示时转动旋转片, 使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 可见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渐变短, 北极圈内极昼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小, 南半球正好相反。本来一个很抽象的问题, 通过多媒体演示, 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 恰当、巧妙、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对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是卓有成效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提高自身素质, 转变思想观念, 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 最大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结合, 促进了新课程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避开了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自主,合作,探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探讨英语专业内涵建设下一篇: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