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安全经济管理论文

2022-04-26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网安全经济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农网中压供电可靠性是电力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介绍农网改造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农网改造对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作用,详细说明加强管理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提出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可行性建议。

农网安全经济管理论文 篇1: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探索

摘要:为加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提高中央预算内资金使用效益,控制好工程造价,使专项资金得到合理配套使用,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将从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过程管理对造价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造价;管理

众所周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资金由国家专项投入,用于农村县域电网的建设,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电力服务,解决农民民生问题的专款资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资金来源的特殊性。目前,国家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已进入中期阶段,那么在造价控制方面如何真正做好资金的有效合理使用可能是大部分电力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笔者结合冀北秦皇岛供电公司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方面的做法浅谈一下经验。

继农网完善工程之后,秦皇岛供电公司调整结构主线,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建设的机遇,合理规划项目,优先解决低压隐患严重、设备供电老化、过负荷、卡脖子等问题,将农改资金充分利用在对老旧台区、线路改造等方面,努力建设安全可靠、布局合理、节能环保的新型农网。自2010年开始,秦皇岛供电公司共投资85017.29万元,新建110kV变电站三座,新建35kV变电站五座,新增农村10kV综合配变760台,改善了近500多个村庄生活、农业灌溉、养殖、大棚等生产设施用电问题,解决了农村各类用电难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高质用电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资金投入大,工作任务重,秦皇岛供电公司在组织安排工程时坚持“领导重视、认真部署、统筹兼顾、责任到人”的原则,要求各县供电公司把农网改造升级当做一项政治任务,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强化标准管理。加强工程造价管理,首先要从项目立项的源头抓起,进而从项目实施各个阶段进行合理的资金控制,确保工程资金的投入合理有效利用。

一、做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项目决策的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作出科学的决断,优选出最合理的投资方案,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的前提。秦皇岛供电公司应国家号召,成立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领导小组总部,小组成员分别由市县级两级公司生产技术前沿的领导、技术管理、经济管理骨干成员组成,小组不仅具备抉择判断正确的指导力,还非常了解施工第一线的生产及经营状况,每次项目立项决策之前都要在项目储备库里针对县区各自不同的特点,分三轮筛选立项工程,每次筛选都要考虑造价分析和后期评价指标是否合理,不仅保证投资达到效益最优,还要控制投资最合理。当项目选择初步定案后,还要经过公司领导小组总部下设的项目前期组、造价审核组、质量管理组、物资供应组、施工负责组、后期评价组等六大组织链条严格把关,各司其责通力配合,做好各种数据及不利因素的分析,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立项立即打报告上报至领导小组总部要求置换项目。一旦选中的立项在上报省公司之前还要报至公司计划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最终考核,计划管理部门分批前往各县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联合县公司计划管理部门现场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与整理,根据所辖区域内的电网网架、供电质量、用电负荷、供电半径、设备运行,统计出输出配电设施、线路损耗等各项参数指标,绘制出详细的前期规划图,还要结合“三通一标”的要求,达到一定的广度及深度,为项目投资估算编制提供重要依据。

二、把握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从国内外的实践及资料分析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项目造价的影响度为75%~95%,设计阶段的影响度为35%~75%。很显然当项目投资决策确定后,设计阶段就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一般建设管理单位普遍忽视工程建设设计阶段经济的合理性,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查施工图预算、合理结算工程价款这些细账上,虽然这样做也能达到一定控制造价的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因此,控制设计阶段经济的合理性可以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设计方案优劣对控制投资有直接影响。在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变电站或线路结构方案的选择及设备材料的选用对投资有较大的影响,一定要通过技术分析、经济评价、多方案比较来选择设计方案。通过多方案比较,可直接排除超出概算投资的方案,选择出经济技术合理的设计方案。二是设计单位的业务水平对控制投资有间接影响。现在农网工程设计单位水平参差不齐,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要通过招投标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设计单位设计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既能满足功能和工艺要求又能减低工程造价的较为满意的设计方案。在审查设计方案方面,秦皇岛供电公司是这样做的,农网改造升级领导小组总部协助设计单位做好110kV及以下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参加冀北公司组织的35kV及以上单项工程初步、施工图设计及设计变更审查会,市级公司负责组织10kV以及下单项工程的初步、施工图设计及设计变更审查会,从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设定以及加强设计在项目控制中的龙头作用两方面进行权衡,最终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优化项目投资。

三、加大物资采购与合同管理力度

鉴于目前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物资均由冀北公司统一招标,所以秦皇岛供电公司配合冀北公司做好物资技术条件方案的提报工作,采用国家典设标准,在电子商务平台中规范物资的技术要求,对以往产品有劣迹的供应商积极向冀北公司协调更换,为更进一步规范电力市场招标作出努力。秦皇岛供电公司物资供应组与施工负责组分别负责物资合同与服务类合同签订的工作,及时协调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履约情况,例如:物资供应组为了有效地加快施工进度,会积极与中标供应商联系催要物资,以免贻误工期。施工负责组在签订设计及监理合同时,会考虑到未下达的批准概算对设计费及监理费的影响,所以在第一版设计及监理合同签订时都会采用框架式合同,这样工程结算后支付设计及监理费就不会产生资金拨付不准的情况。

四、不容忽视的工程实施阶段造价管理

工程实施阶段是实现工程价值的主要阶段,也是资金投入量最大的阶段。在实践中,往往把施工阶段作为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付款控制、工程变更费控制、预防并处理好费用索赔、挖掘节约工程造价潜力来实现实际发生的费用不超过投资计划。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资金来源的特殊性更不允许施工阶段的造价发生浪费,这就要求每一项工程开始实施后都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来自施工方的任何变更,无合理情况坚决不作变更,如确有必要发生变更增加工程量,要先做预算,经专业造价人员审核无误后,在不超概算的前提下允许变更。工程款项的支付一定要与施工合同要求保持一致,而且预付款比例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百分比之内,进度款的支付要经过监理审核一致后方能拨付,总之款项的拨付要做好台账清晰,来往有数。秦皇岛供电公司在工程款项支付方面,由造价审核组和施工负责组统一进行管理,对施工单位报送的付款申请,造价审核组按照阶段付款的要求严格审核预算,审核通过后,转交至施工负责组做好工程款项支付的资料报审工作,无误后确定支付。

五、做细工程结算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

工程结算是建设单位造价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除要求结算审核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握好这一道关。审核人员要在工程决算审核前进行认真实地勘察,熟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切资料,而且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与正确性具有“反侦察”能力,尤其在结算套用定额时要审核定额套用的合理性、合法性,还要严格把关材料调整价差的时效性。对于线路工程青赔手续的真实性的关键赔偿户有必要进行逐一走访。针对施工技术复杂的工程,要认真做好工程量的审核。因为工程量是编制决算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工程取费和计税的基础,工程量一旦不准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造价的不实。秦皇岛供电公司审核结算的做法是,依据《农网改造升级结算管理办法》的要求,领导小组总部责令各县级主责公司针对每项工程从立项开始一直到竣工结算资料准备齐全,由公司审计部统一委托外部中介审核机构进行最终结算的审核,审核费用与审减金额直接挂钩,这样聘请第三方代劳的方式,既规避了审计风险也起到了严格审查的作用。

六、认真做好项目后评价及造价分析工作

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后经过一段使用时间,通过对项目的开发成本和整体运行数据而对项目进行的综合评估叫做项目后评价。项目后评价通过对项目的决策、设计及实际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来综合评估项目的效益和作用,进而对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和经验进行总结,为后续的项目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为整体改进项目决策及方针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持。进行项目后评估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并依托以往工作经验,着重于对项目决策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了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预期的目标顺利实现,尽可能迅速地体现其建设价值,应对竣工试运行的项目进行客观、全面和冷静地分析总结,及时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农网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对农网电力建设项目进行客观而真实的反映,加强和指导项目技术改进和提升管理水平。

造价分析是在建设项目施工中或竣工后对施工图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即:设计预算与竣工决算对比,运用成本分析的方法,分析各项资金运用情况,核实预算是否与实际接近,能否控制成本分析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和原因,为改进以后工作提供依据。依据农网工程分析各种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提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农网工程投资管理,切实掌握农网工程造价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七、结束语

目前,我国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大量设施亟需升级新建,农村电网的建设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能源支持和动力保障。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项目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而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电力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切实做好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实现工程造价的最优化,降低工程成本,在实现新农村现代化配电网建设的同时,使企业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农网建设与改造相关技术标准汇编[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2]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3]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竣工验收及农电管理规范实用手册[M].长春:声音像出版社,2005.

[4]黄乃明.电力工程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要点分析[J].才智,

2011,(11).

[5]郭振乾.中国审计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刘莉

农网安全经济管理论文 篇2:

盘锦地区农网中压供电可靠性研究

摘要:农网中压供电可靠性是电力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介绍农网改造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农网改造对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作用,详细说明加强管理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提出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网;电力系统;改造;供电可靠性

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是供电企业重要的管理信息,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管理的综合反映。为此,加强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提高县级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向农村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是每一个供电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1 中压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中压用户供电可靠性是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它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采用供电可靠率作为度量指标。供电可靠率是指在统计期间内,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

中压系统处于电力系统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是向用户供应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运行方式特殊。由于电力生产具有发、供、用同时性的特点,一旦配电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或进行检修、试验,往往会造成系统对用户供电中断,直至配电系统及其设备的故障被排除或修复,才能继续对用户供电。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和质量都必须通过配电系统来体现,因此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实际上是整个电力系统结构及运行特性的集中反映。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涉及非常多的因素,从总体上分主要有两个方面:1) 管理因素。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管理部门颁发的各项管理规定,建立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提高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加强对供电可靠性的重视程度,使各部门之间密切合作,合理安排停电时间,避免重复停电。同时严格执行计划检修停电时间,坚决杜绝检修水平不过关造成的设备重复检修、事故处理水平低、恢复供电时间长现象。2) 设备因素。在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对老旧配电网络进行结构优化,更新和改造老旧设备,完善和优化电网结构,达到66 kV变电所双电源以及调度自动化、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及合理变压器容载比的要求。同时,配电网要逐步实现环网,提高互供能力。配电线路安装环网开关和分段开关后,具备互供能力,可以使检修施工影响的用户越来越少。在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中,将大量的架空裸导线更换为电缆或绝缘线,可有效降低故障率。状态检修的普遍开展使供电可靠性得到了提高。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引入,全封闭组合电器、真空开关等免维护或少维护设备被大量使用,为状态检修打下了良好基础。

2 盘锦地区农网改造实践

2.1 农网改造前的情况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盘锦市就开始进行农电建设。然而,受历史条件限制,设计标准低,设备质量差,网络结构不合理。后经近30 a的重建及改造,农网基础设施才略有改善。网改前,农电企业能力不足,且缺少改造资金,对电网维护投入费用很少,造成网架薄弱、布局不合理、线损高、电价高,增加了农民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当时,辖区内共有66 kV线路11条,总长63.8 km;66 kV变电所19座,主变37台,总容量13.065万kVA;10 kV配电线路52条(940 km),配电变压器2 920台,总容量28.500万kVA,高损耗配电变压器1146台,总容量14. 800万kVA,电杆漏钢筋、东倒西歪现象普遍,砖混变台占45%,安全隐患无处不在;0.4 kV低压线路3 127.96 km,多数为不带钢芯的4 mm2铝导线,还有8号铁线,进户橡皮线绝缘老化严重;用户17.37万,年供电量3.14亿kW·h。部分10 kV设备产权归属场乡镇电管站、水电科、电力公司负责维护,存在关系电、人情电现象。线路、设备等老化严重,绝缘水平低,非常不利于系统安全运行,严重影响供电的可靠性。

2.2 农网改造的内容及作用

2.2.1 主要措施 1998年开始农网改造后,盘锦供电公司利用农网改造、县城电网改造及农网66 kV专项工程新建与改造的机会,针对辖区配网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关措施,加大配网的建设和改造力度。1998—2007年,盘锦地区新建改造线路2675.95 km,改造高耗能配电变压器1276台/10.882万kVA,安装无功补偿21 620 kV。截止2007年,已有多条重要负荷10 KV线路实现环网互带,无论是设备更新还是网络优化都颇有成效。2009—2012年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再次为盘锦市农网改造创造了机遇,共新建、改造10 kV线路937.54 km,安装配电变压器750台(总容量11.148 万kVA)、0.4 kV线路245.97 km、低压台区104个、计量装置974套。

2.2.2 主要特点 1) 增加了大量的先进电气设备。①将原有的户外柱上油开关更换为真空开关,并增加柱上分段开关、环网开关。②新建小区采取性能和安全系数更高的箱式配变站和美式配变站,并安装环网柜,有条件的采用双电源进线。③加大增装公用配电变压器的力度,截至2012年新增改造配电变压器2026台,总容量22.030万kVA。

2) 对落后的老旧设备进行必要的更新换代。①导线原来使用铝线缠绕连接改为并沟线夹连接,并采用新型合金材料的跨径线夹连接,增加了导线连接的可靠性。②原有户外RW9跌落式开关更换为RW12型改良型开关。0.4 kV线路的裸导线全部更换为绝缘导线,在低压线路上使用穿刺线夹、并沟线夹。10 kV线路改造后全部小线径导线更换为120 mm2导线或绝缘导线。

3) 对农网结构进行了优化改造。①改变网络结构,增加联络开关数量及各线路的联络线数量。截止2012年新安装10 kV线路真空开关210组,线路“手拉手”联络率达到75%。②根据设计规程,结合实际负荷状况,调整低压台区的供电半径,选择高压延伸、拆分供电半径大台区的办法增加变压器,将每个台区的供电半径限制在500 m以内。

2.3 农网改造的作用及意义

盘锦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春秋两季风大,城区及郊区种植大量树木,导致树木断枝触碰线路甚至压断线路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大风经常使线路因导线外挂物而跳闸,严重影响线路运行安全,降低农网供电可靠性。借农网改造机会,将辖区内10 kV线路主干线以及跨树木较多的线路更换为绝缘导线,有效地减少了线路跳闸和不明接地事故的发生。

配网原有的户外柱上油开关易出故障,维护工作量大,农网改造时更换为真空开关,极大地减少了维护开关的工作量。增加柱上开关和联络开关的数量,使配网线路形成手拉手的环网供电方式,同时对重要用户实行“双电源”供电方式。上述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缩小了故障停电及正常检修时的停电范围。部分地区实行双电源供电,增加环网开关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原来导线基本上采用铝线缠绕连接,由于铝线本身的性质和施工工艺原因,投入运行一定时间后易绑线松弛或氧化,发生接点发热和断线等现象。网改后采用铝并沟线夹、铜铝线夹、穿刺线夹、变径线夹等设备连接导线,有效的提高了线夹的抗氧化性和锈蚀性,减少了发热、断线等情况。

网改前的公用配电变压器数量较少,低压台区供电半径普遍过长,裸线数量多,电压合格率较低,线路绝缘老化现象严重,对居民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加上农村居民家用电器发展较快,造成大部分配电变压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农网改造中,对负荷集中的商业区、居民区增装变压器,更换大截面绝缘线,将公用配变的供电半径调整、限制在500 m以内,将低压进户线全部更换为10 m2绝缘线。由于户外安装的RW9跌落式开关运行时间过长、老化严重、在负荷高峰期事故频繁,不但增加了维护量,也大大降低了供电可靠性。因此通过农网改造将RW9型跌落式开关更换为RW12型。

由上述对比可以看出,农网改造前的网络设备落后、残旧,供电可靠性较差,网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优化配网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农网的供电可靠性,保证线路末端居民用电的电压合格率。

3 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的建议

3.1 重视施工、检修质量

提高配网可靠性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其中施工、检修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严格把关,减少设备故障率。

3.2 采用先进设备

在设备选型上要多考察、多借鉴其他单位的经验,采用高质量、先进设备,达到提高设备水平的要求。

3.3 发展带电作业模式

带电作业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完善带电作业工具,增加带电作业项目,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3.4 优化网络结构

继续加强网络结构的优化工作,进行合理的设计,增加环网点,使网络运行更加灵活。合理调整运行方式,平衡负荷。

3.5 加强设备运行维护

严格按照设备的检修周期进行维护,及时发现、处理有缺陷的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

4 结语

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也是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即可以减少供电企业电量损失,又可以避免现代企事业单位因断电带来的各类经济损失,树立良好的供电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不断提高,对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供电企业员工都应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管理方法、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刘盛勇

农网安全经济管理论文 篇3:

发展村级经济 促进山区兴村致富

摘 要:发展村级经济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大命题。制约沐川县山区村级经济发展的问题有农村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民问题严重、村集体组织功能丧失。要组织农民兴村致富,就要旗帜鲜明地发展集体经济,多渠道改善基础设施,多形成组织农民。

关键词:村级经济 组织农民 集体经济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5.01.20

沐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余脉五指山北麓,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人口26万,森林覆盖率达77.34%。辖7镇12乡195个行政村。全县人均农民纯收入6757元。

一、沐川县村级经济现状及问题

为了了解村级经济的大体状况,我们选取位处沐川县的北方、西北方、西方、南方、东南方五个方向的黄丹镇钟坪村、舟坝镇夏寨村、杨村乡两路村、底堡乡花园村、炭库乡乐园村等五个村进行调研,五个村的基本情况如下:

五个村在全县村级经济排位中属中等,钟坪村、夏寨村、花园村紧临场镇,两路村、乐园村距场镇较远。各村的山坪塘大部分是近年新建,水池全是近年修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中,林竹收入是常规收入,在全县农民纯收入中占比较小,未做主要收入统计。目前已栽种的猕猴桃等还未投产故未统计。每个村都建立了林竹专业合作社,但因该专合组织是县永丰公司下属的企业组织性质,以林竹产品收购为主要任务,未作统计。加入外村专合组织人数或户数统计不全。同时,村集体财产因涉及到历史原因,遗留问题较多,却难以统计。“本村的主要问题”由各村支部书记在调查中提供,如实填写而成。

二、制约山区村级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业设施严重不足

1.水利设施不足。沐川县山地面积占97%,平坝只有3%。山地主要以坡地为主,水资源是坡地经济命脉。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过幸福堰等全县性的水利工程,也修建了区域内的小型水利实施。各生产队修建的山坪塘、水渠等就不计其数。现在较大库容量水库还保存,而各生产队的山坪塘基本荒废。近年,金土地等土地整理项目虽然也修建部分水利实施,但规模小,区域性水资源协调能力不强。特别是坡地,水池数量极少,抗旱能力极其有限。

2.电力实施不够。近年来沐川县的农网改造取得了很大进步。农网改造后电力稳定,家庭打米、抽水等能保证。这对农业的促进作用很大。但还有部分村组,农网改造未完成,县上的目标是2015年前全部改造完成。但绝大部村组没有三相电力线路,若从事较大型如粉碎、饲料等的生产加工,则动力不够。

3.生产道路交通能力不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着力解决通县、通乡、通村交通,取得长足进展。但沐川的多山地形导致交通修建困难。特别是生产道狭小陡峭,无法修建机械作业通道,大量生产资料及生产产品还需肩挑背背。同时农村劳动力逐年老龄化,这些肩挑背背的劳动负担逐年加重。生产成本增大,路程稍远就放弃。如林竹产品,许多过去有劳动力可以变现的地方,现因交通差和劳动力不足已多年不砍伐,腐朽于高山、深沟、坡头。如果请人砍伐,连工钱都无法支付(有些公路边上的林竹,也因无劳动力不足而多年未砍伐,任其腐朽)。同时,村组公路修建中主要问题是集资困难,无论项目中国家补助多少,如果农民集资每人超过300元,多半会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农户收缴不起来。

(二)农民问题严重

1.农民主要收入单一。从五个村的调查情况看,主要收入依然依赖外出务工。曾是农民主要依赖的林竹产品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已不足两成(永丰公司县内每年收购林竹量40万吨,每吨500元,全县农民22万,人均不足1000元)。其它方面如种养殖业,因不成规模,自产自销,难成收益。如果一个家庭无外出务工劳动力,这个家庭在村上多半为贫困户。家庭农场在沐川县还属于动员起步阶段,可以忽略不计。

2.农民组织涣散。从五个村的调查情况看,一方面,以村为基础形成的农民组织因基本没有开展集体生产劳动而难以连接,形不成真正的组织性农民。另一方面,加入专合组织农民很少。虽然全县有160多个各类专合组织,总人数12000人左右(林竹专合组织除外),在22万农民中所占比例5%多一点。而且能加入专合组织的地方都是耕地较多或土质较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大量的坡地地区难以加入,即使想加入也因条件不好或专合组织波及不到而无法加入。无组织的农民一盘散沙,个体无论怎样经营,其产品市场走不出沐川,甚至多数地方与三十年前没什么变化。由于农民组织性薄弱,看不到农村、农业发展的前景,大量新增农村劳动力,不再务农,外出打工。

3.信息、技术和资金缺失。外出务工者,无论有无技能,其务工都处于低端作业层面,学习层次、信息、视野、技术等的获取有限,提升有限。在现有土地上,既找不到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市场等,又看不到未来发展的希望和信心,同时资金短缺、组织缺乏,唯一选择还是外出找工。

4.思想保守固执。一方面,大量农民住房改造了,农税免了,交通方便了,自由选择度增强了,满足于此,不思变革。如钟坪村、花园村等紧临场镇的村,农民已对种养殖业不感兴趣,主要收入都是依靠外出务工。另外个别农民,只种不管,只养不管,即便加入专合组织,也不按照专合组织要求生产,自行其是,或投机取巧,显然难产生经济效益。在处理一些公益事业上,不少农民把小利益看得重,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如修路、修水池、安电杆、土地流转等方面阻力重重。另一方面,提供进入组织的平台也少。虽然全县有不少专合组织,但各专合组织或者机构、机制不健全,或一家独大,其他成员无发言权而不愿加入。

(三)村集体组织功能丧失

村集体组织是中国最基层、最基础的行政机构。但多年来,缺乏承包土地的后续配套政策,村级集体组织功能已逐年丧失。

1.村集体财产处理殆尽。在土地未包产到户以前,以上各村当年的大队、生产队中有缝纫、面粉加工厂等村办或生产队办企业或加工点、山坪塘、沟渠、山林、学校、卫生站、中草药种植基地等土地和财产。在2012年前后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条规定:“ 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山坪塘、沟渠等所有集体财产都以私人承包或出售方式处理完毕。村集体组织处于“空壳”运转的尴尬境地,缺乏基地及财产收益的村级集体,想承办任何公益事业都举步维艰,比如修建公路中,土地调整就成了个拦路虎。

2.村级“两委”机构组织领导乏力。因党员外出务工较多,基层党组织生活难以开展,原有的如基干民兵组织、自保组织等也消失不存。村庄中的大小事一般是亲邻好友主持,亲帮亲,邻帮邻,把生产、生活等一系列事情维持下去。村级机构无生产利益、经济利益、生活利益的连接点,想组织群众却找不到着力处,组织力、号召力严重下降。

3.村级“两委”班子的产业经济发展带动力不强。村级“两委”目前一般履行的是诸如统计、落实民生政策、计划生育等方面职责,对经济发展基本失去指导推动能力。而且不少村“两委”成员从事非农业工作,对产业发展并不热心也不熟悉,甚至有一月两月或更长时间见不到人的情况。所以“一村一品”的口号提了多年,也喊得很响,但落不到实处。

三、组织农民,兴村致富

发展山区县村级经济,我们认为:

(一)充旗帜鲜明地发展集体经济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旗帜鲜明发展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则本村的公路、水利、电力,以及就医就学养老等方面都将为国家和群众减轻很大负担。

1.清理和处理集体财产遗留问题,重塑村集体社会主义集体形象。村集体中的财产或不交承包费,或暗箱操作“公地私种”,或财务运行混乱等。多次换届后,许多村组干部因家族势力、宗族势力影响而不愿去处理集体资产的遗留问题,群众意见很大,村组干部也无威信。根据有关政策,政府应大胆实行行政干预,依法依规处理村、组资产、资金等遗留问题,一方面,取得群众信任,提升委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另一方面,可以把村集体财产如土地等集中起来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启动基础。

2.认真研究规划,确立村级产业经济发展蓝图。目前村级经济规划热火朝天,但一轰而上搞农场经济,一轰而上搞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看见别人搞什么就跟着搞的现象很普遍。缺乏对自身地理条件的准确把握和定位,导致产业发展的可能失败。比如猕猴桃种植,沐川纬度都适宜,但只有在海拔800米至1600米内栽种才能保证品质,海拔低于该高度,糖份积累不足,口感大受影响。但县内无论哪个村都大力宣传推广,这会极大影响沐川猕猴桃品牌。只有当地传统的、被证明品质可靠可信的产业才是发展的应有项目。

3.以土地流转为契机,组织和教育农民。村级组织如果放弃了土地流转这个契机,未来发展难以找到突破口。一方面私人业主或公司进行土地流转有非常强的选择性,全县能被流转的土地十分有限,而且流转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到村集体手中,第一,利于村级产业经济整体规划,为形成规模化产业经营提供可能性;第二,可以增强土地租用、入股或违约的谈判筹码,增加土地收益和安全度;第三,可以利用本土人脉资源,解决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争议纠纷,招商引资发展专合组织、专业大户、农场主等;第四,可以利用这些土地进行村级集体经济的重新起步,如创办村级企业等,提供组织农民、培训教育农民,让农民成为有组织的人的机会。当然,在土地流转中要处理好自留地、自留山的关系。

4.多形式介入村级产业经济发展。一是以中介服务形式发展村级产业经济。在土地流转中,以“土地银行”形式,把村民土地流转到村集体手中。以规模化土地与专合组织、专业大户、农场主进行商谈,村级组织成为中介者;在产业发展中,为村民提供种子优选、科技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农民技术培训、品牌宣传等中介服务,还可购置集体农业机械设备出租,发挥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即能有效规划利用现有资源,又能拓宽村级就业渠道,还能使村级集体增加收益。二是以集资和管理入股形式参与发展村级产业经济。入股成立专合组织、专业大户、农场主、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村办企业等平台,培养农村产业经纪人,不断推进从增强生产过程的含金量,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产品标识制度、企业产品征信制度、专合组织的监督制度等制度,促进村级产业经济发展。三是以招商引资形式发展村级经济。利用土地、林下资源、水资源等,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组织村民在农业企业中生产,发展村级经济。

(二)多渠道改善基础设施

1.有效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土地整理,不少土地得到有效改造。但受机械、交通等方面限制,整理成果逐步消失。在本轮土地整理中,主要成果是修建了路、渠、坎,对 “零改整,坡改梯,小改大”的实际成效并不明显,甚至有政绩化、形式化现象。县上提出了“万亩亿元”计划,利用该契机,充分用好土地整理资金,规划要加强,规模要扩大,真正实现“零改整”、“小改大”,整理出有一定机械化作业程度的土地形态。

2.大力修建简易生产便道。在修建通村碎石及水泥路面同时,为解决大量坡地、沟地、湾地、高地的生产资料及生产产品运输问题,要集中国家及群众力量,由村或组统一规划,动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大力修建简易生产便道、环形通道,形成村、组简易生产便道路网,解决陡坡、陡坎、窄道、弯道问题。这些生产便道能通单车或板板车都行,能达到减轻劳动力目的就行。

3.规划并逐渐修建覆盖全村的水利设施。尽量恢复旧有山坪塘,规划修建新山坪塘、水池,大力恢复并新修通水渠道,解决饮水、灌溉等问题。

当然,在解决农网改造的同时,在村民较集中居住的地方布置三相电力,提升农业动力,也是必要的、急需的。

(三)多形式组织农民

1.以土地流转组织农民。土地流转的本质是把分散资源向集中资源的整合,由分散生产向集中生产的整合,农民通过集中生产而形成组织化。这种组织农民的集中性强、进入度高。

2.以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专合组织即是生产组织又是经济利益组织,利益、技术、服务相联系,能较好地把农民组织起来。

3.以社会治理的关联性组织农民。以村、生产小组或院落,开展群众性卫生、治安、教育、帮扶等活动,农民即是服务者又是受益者,探讨研究,开展群众自治建设活动,能较好地组织群众。

总体来讲,解决“三农”问题,土地要流转,农民要组织,基础设施要投入。在这三个问题中,“组织起来,兴村致富”,是解决当前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核心法宝。

[收稿日期]2014-09-29

[作者简介]张仲(1965—),男,四川沐川人,法学本科,中共沐川县委党校教师,科研股股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农村政策及农村经济发展;王海(1965—),男,四川沐川人,经济管理本科,中共沐川县委党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农村政策。本文为中共沐川县委党校2014年课题《山区村级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的成果。

责任编辑:秦利民

作者:张仲 王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学文学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学生自主探索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