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节选阅读答案

2023-03-21

第一篇:热爱生命节选阅读答案

节选自《陈情表》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节选自《陈情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开除

B.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慢:怠慢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9.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 B.臣具以表闻

C.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陈之情,有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还有对祖母刘氏的孝情等。

B.文章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有不事二主之心。

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D.文章层层推进,直截了当,情真意切地陈说了自己不能应命的理由

参考答案:

8.A(授予官职) 9.A(因为)

10.D(应是措辞委婉)

第二篇:《白毛女》节选 阅读答案

《白毛女》节选

杨(下跪,哀号地)少东家,这可不行啊!

(唱)猛听叫喜儿顶租子,

好比睛天打霹雳!

喜儿啊是我的命根子,父女俩死也不离开!

(白)少东家我求你&&

(唱)我求求少东家大发慈悲

再让我老杨这一回,

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

人不到难处不落泪。&&

黄(愤然起立)咳,我这是为你着想啊,老杨,把喜儿领到我家来过几年好日子,不比在你家少吃没穿受罪好得多吗?再说,喜儿来了我还能亏了她?这么一来,你的账也就勾了,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杨 少东家,不&&可不行啊&&

穆 老杨,想开点,不要糊涂一时,今儿这事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推开杨白劳,拿笔写文书)

杨 (拉住穆的手)啊?

(唱)老天单杀独根草,

大水尽淹独木桥

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

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

穆(大怒)你别糊涂了!一会儿少东家生了气可不是玩的1

杨 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 (拍案)哪里说理去!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杨 (惊住)我&&我&&

穆 (又缓和地)老杨,不行啊!胳膊抗不过大腿去,我劝你写个文书按个手印,不就结了吗!(写文书)

杨 (又去拦)你&&你&&

黄急上

黄 (声色俱厉)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说,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对穆)快

给他写文书!

杨 (愣住)啊?

穆 (写文书,念)&&

杨 (疯狂似的)少东家,可不行啊!&&

黄 (威吓地)怎么?好,那叫刘三黑把他捆起来,送到县上去!

杨 (大惊,昏迷地,战抖着)啊!把我送到县上去&&少东家!

穆 (拉住杨的手)按上个手印吧!(按手印)

杨 (看自己的手指有墨迹,惊)啊?&&(倒地)&&

杨 (在门外苏醒过来,爬起)老天啊,杀人的老天啊!

(唱)老天杀人不眨眼,

黄家就是鬼门关!

1、歌剧的剧情,人物性格的表现和发展是通过( )反映出来的。

A. 说唱 B. 动作 C. 说唱和动作

2、加点的词语照穆仁智的说法是( )

A. 穷人呆笨,富人聪明。

B. 人穷了要生坏主意,人富了就会有良心。

C. 穷人生下来就生奸计,富人生下来就有良心。

D. 人穷该受罪,人富了该享福。

3、黄世仁、穆仁智要杨白劳卖女儿还债采取了怎样的手段?选择正确的答案( )

A. 威逼恐吓 B. 制造借口

C. 软硬兼施 D. 蛮横无礼

4、黄世仁能对杨白劳为所欲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文中黄世仁声色俱厉地说: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可以看出人物什么突出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6、老天单杀独根草,大水尽淹独木桥这两句唱词表现了什么意思?

7、剧本带括号的地方叫( ),它的作用是:

8、剧中杨白劳与黄世仁的矛盾冲突性质是( )矛盾,它反映了( )的黑暗社会现实。

9、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这句话表明了什么意思?

10、穆仁智的几段道白,说明穆仁智是:

11、文中画浪线这一段戏,它表现了杨白劳怎样的思想性格?

12、从杨白劳的唱白中可以看出杨白劳性格的发展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1.A 2.略 3.A 4.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制度 5.黄世仁狠毒,无情

6.在那黑暗的旧社会,受欺压的是那些没有反抗能力的最底层的老百姓。 7.舞台提示,作用是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8.阶级,人吃人 9.此句表现官府与地主阶级相勾结一起欺压百姓的社会现实。 10.狐假虎威,媚上欺下,没人性,狡猾奸诈 11.软弱 12.A、软弱 B、痛恨 C、反抗 D、无能为力

第三篇:《满井游记(节选)》阅读及答案

(二)满井游记(节选)(9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劲(2)呷浪之鳞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3分)

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17.(1)猛,强有力(2)代鱼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欲出不得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于时冰皮始解 /学而时习之 D、麦田浅鬣寸许 /遂许先帝之驱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1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高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何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参考答案:

6、B

7、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8、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色。

9、C (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不当。原文说“游人虽未盛„„亦时时有。”)

第四篇:妈妈的手(节选)阅读题答案

妈妈的手(节选)

“啊,太凉了!”妈妈用双手抚摸着我的脸颊,因为妈妈的手冰凉冰凉,我禁不住高声喊了起来。

妈妈一面仍然用手摸着我的脸,一面和蔼地说:“妈妈的手确实很凉啊!一到冬天,不仅肿得老高老高,还特别粗糙呢!”

还脏乎乎的,简直像老祖母的手。

“妈妈,您为什么有这样一双手呢?您不能让手变得纤细白嫩些吗?”每当我指着妈妈的手这样说的时候,妈紧总是推开我的手,爱抚地看着我,笑着说:“这双手既是做父亲的手,以是做母亲的手!因为这双手要做的工作太多太重,根本不能变细变白啦!”

我拼命地思萦着:到底怎样才能使妈妈的手变得以纤细又干净呢? (1) 从文中找出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双手”的原因。答:因为这双手要做的工作太多太重

选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说“简直像老祖母的手”?答:线索是手。(2)

因为妈妈的手既粗大,又满是皱纹,还脏乎乎的

“我”希望妈妈的手变得以纤细又干净,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答:(3)

表达了我对妈妈浓浓的爱

第五篇:《剪不断的乡愁(节选)》阅读及答案

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

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灵深处涌现,然后窜升到我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

“39年!39年有多少个月?多少天?39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A)

(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我太兴奋了,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手续,回来说:“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

一时间,我们两个都弄不清“三等亲”包括哪些人,以及我们是否有这项“资格”,激动中,我冲口而出:“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算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亲,不只是‘人’呀!”(B)

不过,我毕竟不需担忧,因为我和鑫涛分别都有舅舅姨妈在大陆,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办好了探亲手续。拿到手续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只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鑫涛见我如此兴奋,忍不住提醒我说:

“听说大陆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亲人,经过39年的隔阂,可能已经相见不相识,这些你都考虑过吗?”

考虑?我实在没有认真去考虑过。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而且,当行期越来越近,我的乡愁就越来越深。我总认为,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C)不过,有的人来得强烈,有的人比较淡然。我,大概生来就属于感情强烈的一型。连我的“乡愁”也比别人多几分!

计划回大陆行程时,鑫涛问我:“你要去哪些地方啊?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乡湖南?”

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童年,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是个颠沛流离的时代,童年的足迹曾跋涉过大陆的许多省份。如今,再整理我这份千头万绪的乡愁时,竟不知那愁绪的顶端究竟在何处?是湖南?是四川?是长江?是黄河?是丝绸之路,还是故宫北海?沉吟中,这才明白,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D)

“可是,你没时间走遍大陆那整片的土地啊!”鑫涛说,“我们排来排去,只能去40天!”

将近40年的乡愁,却要用40天来弥补。可能吗?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放弃许多地方。湖南,湖南的亲人多已离散,家园中可能已面目全非。不知怎的,我最怕面对的,竟是故乡湖南,这才了解古人“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当我把这感觉告诉鑫涛时,他脱口而出地说:

“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

于是,我们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北京那儿是我父母相识相恋的地方,那儿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及去世的地方,那儿是我历史课本上一再重复的地方,那儿也是我在小说中、故事中所熟读的地方!)那儿有“故都春梦”,有“京华烟云”!还有我……

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

(琼瑶于1988年11月,略有改动)

1.根据文中所写的时间推算,作者离开大陆赴台湾的时间大约是在:________。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反复强调“39年”“将近40年”是为了说明什么?(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倒数第二段括号内的句子运用了排比修辞格,主要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琼瑶夫妇为何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根据文中所述,概述其原因(2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四处画横线的句子(A)(B)(C)(D)里,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声而又最确切地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只填序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本文着力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B.作者用“乡愁”而不用“乡思”、“乡恋”作标题,则更深切更强烈的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的忧伤心情。

C.“剪不断”一词很形象,作者巧借李煜词句表明离开祖国的“乡愁”是无法剪断的。

D.文中的“乍然”和“不敢相信这是事实”,都说明了作者对回乡探亲这件事压根儿就没有心理准备,激动的感情纯属意外产生的。

9.文章最后说,“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请你想象一下作者到北京后下飞机时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948年或1949年或新中国成立前

2.乡愁或剪不断的乡愁

3.乡愁之多、之久、之深

4.增强气势,表达对北京的一往情深

5.“我”和“我”的亲人都与北京有着密切的关联

6.(A)

7.①得知“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②办妥探亲手续;③计划去大陆的行程

8.D

9.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庆祝教师节大会主持词下一篇:弃渣场永久占地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