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山感受徽州文化

2023-06-06

第一篇:走进黄山感受徽州文化

走进企业感受文化

经过了两天的地铁服务,我们学会了微笑服务的含义。为了丰富我们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内容,锻炼自身的素质。xx年7月15日星期六我们开始了进企业调研的活动,感受企业文化,学习与专业相关的事项。

今天天气不错,没有骄阳似火的味道,有着轻微的凉风。早上我们“成职青年进地铁”服务队第二组的成员带着快乐、激动的心情乘坐公交车来到了进企业的地方—金威啤酒。经过了与公司保安的简单交流,说明了我们的拜访目的和要进行的内容,得到了公司保安的允许后我们进入金威啤酒公司进行了参观学习。我们了解到了金威啤酒集团建立了以“诚信、廉洁、和谐、效率”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企业文化体系,内部形成了“人人爱岗敬业,人人全情投入,人人全情创新,人人身心愉悦”的优良的企业人文生态环境。金威啤酒关注民生,以“酿造老百姓最喜欢的啤酒”为企业的追求。金威以诚信为纽带,与广大供应商、经销商建立起了全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开承诺不索拿供应商、经销商一分钱,不拖欠供应商、经销商一分钱。当讲解人员给我们讲解这些的时候,我们也联想到了我们自身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注意的问题。不管对待谁或者什么工作,我们都有应该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做到了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赖与合作。

从他们的工作态度上也为我们以后的职业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做一份工作,我们都应该“爱岗、敬岗、悦岗”,这样我们才能有所作为。在下午的工作中,我们主要采集在地铁志愿服务的资料。

第二篇:黄山市徽州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建设四大基地和城市新区,大力发展我区旅游业,根据《黄山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结合我区实际,现制订徽州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区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黄山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总目标,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深入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成功克服了冰雪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困难和影响,取得了可喜成就。旅游业开始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多元产品转变,向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型转变,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旅游经济开始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十一五”期间,全区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9.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48.8%,旅游接待总量年均增29.9%,其中入境游客年均增长43.1 %。2010年,旅游总人数达242.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78亿元。全面超额完成了徽州区“十一五”计划目标任务。

—— 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徽州区发展乡村旅游工作实施意见》、《徽州区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十个一”工程实施意见》、《徽州区旅游综合开发工程实施意见》、《徽州区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意见》、《徽州区旅游综合开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徽州区“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区直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增加投入,从规划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加大力度,旅游发展氛围浓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 旅游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十一五”期间,我区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良好机遇,强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共有8个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2亿元,预计“十一五”末可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潜口民宅清园、谢裕大茶博馆建成对外开放;华商山庄一水半街、丰乐湖德懋堂会所、阳光大酒店阳光阁、龙山山庄等一批休闲酒店相继建成并对外营业;呈坎、潜口、唐模旅游“三个节点”79个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纳尼亚小镇、自驾车营地、中法合作唐模国际乡村酒店、丰乐湖二期养生天地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为我区旅游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 旅游基础设施日趋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区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旅游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开通了呈坎/潜口/唐模、呈坎/灵山/蜀源旅游公路,拓宽了岩寺/潜口、岩寺/西溪南旅游大道,实施了G205国道和潜口紫霞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在主要交通干道及路口设置了旅游标识标牌21块,实现了景区间交通网络化。徽杭高速和京台高速合铜黄段相继开通,黄山高铁站选址徽州区并开工建设。

—— 旅游行业创建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唐模、呈坎、潜口民宅、丰乐湖等景区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徽州文化园、新四军军部旧址荣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华商山庄、阳光大酒店分别获国家四星级、三星级旅游饭店称号,丰乐湖黄山毛峰观光园、竹艺轩获“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殊荣,徽州区荣获“安徽省旅游经济强区”称号,呈坎镇、潜口镇荣获“省最佳旅游乡镇”称号,岩寺镇获“省优秀旅游乡镇”称号。同时,创建了省星级农家乐25个、市级旅游示范村4个。

—— 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加大。 “十一五”期间,对全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精心推出了“古徽乡村风情一日游”、“黄山徽文化两日游”和“古徽乡村风情自驾游”等系列精品线路,全力打造集山水风光、徽州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制作了《走进徽州》、《“徽”不去的记忆》旅游宣传光盘,中英文版《徽州旅游指南》宣传册,建立了徽州旅游网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徽州旅游广告语征集活动,开展旅游“三进营销”活动,积极开拓旅游直通车市场并取得明显成效,旅

游直通车现已达35个城市。

—— 旅游商品研发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旅游商品生产加工已逐步形成了徽州木雕、竹雕、竹编、徽墨、黄山毛峰茶叶、蜂王浆产品等系列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品。拥有徽派雕刻研究所、竹艺轩、竹溪堂、竹编工艺厂、曹素功徽墨厂、谢裕大、宏星、养生源等10余家旅游商品生产骨干企业,研发和生产的旅游商品已达60大类1000余个品种,商品销售产值超2亿元。旅游商品在全国、省旅游商品大赛及博览会系列活动中多次获得金奖,在旅游市场形成了一定影响。

——文旅结合不断深化。 “十一五”期间,我区通过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百佳摄影点建设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促进了古村落、古民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提炼和开发了徽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时代生命力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以潜口民宅“非遗”传习基地和谢裕大茶博馆为代表具有浓郁徽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二、“十二五”时期旅游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旅游业已成为保增长的新兴力量,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正确判断形势,沉着科学应对,奋力抢抓机遇。

——从国内宏观环境看 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把旅游业提高到了“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这是我国旅游产业地位的历史性提升。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减弱,全球经济形势趋向好转,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明显改观。

——从省市经济发展看 省委省政府已确定加快推进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实施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这为黄山市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目前,全市正扎实推进“十大工程”、“四区建设”,加快“三条高铁”和“黄山北站”建设,全力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黄山大建设、大发展、大突破的热潮已经来临。

——从徽州区自身发展看 在黄山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徽州区已被确立为中心城区,黄山高铁站选址落户徽州区,徽州与周边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将显著接近,徽州区的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区委、区政府全面推进旅游节点建设和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区内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存在问题

—— 旅游经济总量偏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2010年我区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完成242.01万人次、9.78亿元,仅占全市的8.7%和6.1%,总量偏低。同时,旅游业发展的外向度偏低,观光产品依然占据主体地位,游客参与互动性的项目少,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国内外知名度较低,旅游品牌尚未形成。

—— 旅游资源经营分散,没有形成合力,旅游经营效益低。

——旅游企业经营水平低,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化程度低,市场拓展能力弱,产业形式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 旅游宣传缺乏对游客有吸引力的主题,营销手段较单一。旅游景区资源与周边市场同质化,没有突显的对市场吸引力强的主题产品。

—— 旅游业态停留在以景区观光为主的状态,乡村旅游局限在以餐饮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农家乐。

——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乏力。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流动性大不稳定,不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三、“十二五”时期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全面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富民战略的重点,促进旅游“六个转变”,不断壮大旅游经济总量,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带动全区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区旅游接待总量达480万人次,年均递增15%(其中:入境游客人数达22万人次,年均递增21%);旅游总收入达36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其中:旅游创汇8600万美元,年均增长25%)。乡村旅游接待量占全区旅游总量的75%。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达到7家(其中:争创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5家);新增四星级及以上酒店5家;所有乡镇创建安徽省最佳或优秀旅游乡镇;省星级农家乐达到50个;市级旅游示范村达到15个。把徽州区建成要素齐全、功能基本完善、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

四、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加快旅游节点和重点项目建设

1、突出抓好呈坎、潜口、唐模重要旅游节点建设。完善景区(点)票房、参观点、停车场、游步道、标识标牌、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保障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唐模的水口园林文化、呈坎的风水文化、潜口民宅的徽派建筑文化、丰乐湖的山水生态文化、新四军军部的红色文化等,围绕游客需求,开发好游客能参与体验互动的旅游项目。逐步建成呈坎国内最佳风水文化体验区和丰乐湖山水生态文化体验区,唐模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潜口徽州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和徽文化展示基地。

2、着力推进旅游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加快纳尼亚小镇、自驾车营地、丰乐湖二期养生天地、岩寺新四军军部红色旅游文化提升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启动黄山国际健康产业基地、华商休闲度假基地、枫丹白露、西溪南古村落旅游开发、丰乐湖三期、唐模国际乡村酒店二期等项目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认真谋划旅游项目,开展旅游项目招商,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二、组织实施“111”工程,把全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

“111”工程即“一环一带一道”,“一环”即呈坎、灵山、蜀源、潜口旅游环,包括呈坎景区、灵山古村落、蜀源古村落、潜口民宅、唐模景区、潜口金紫祠和潜口老街、自驾车营地、健康产业基地、枫丹白露酒店等项目,打造休闲度假基地和休闲产业集聚区。“一带”即丰乐河休闲度假带。从鸳鸯湖到文峰公园,沿丰乐河两岸景观带,以西溪南古村落旅游开发和岩寺新四军红色旅游文化提升项目为核心,打造红色旅游、徽商文化体验、户外休闲拓展运动基地。“一道”即绿道,通过环境营造、绿色质量提升,打造专为行人、自行车和自驾车建立的休闲旅游线道。沿景区(点)、乡村、河滨、溪谷、山脊建设人行步道、自行车道、自驾游车道、停车场、自行车和汽车租赁店、旅游商店、特色小吃店等设施及绿色小景。通过“一道”的建设,把徽州山里乡村和山外城镇社区联结起来,把四镇三乡的生态优势转化成旅游资源优势,把景区景点、乡村、农家乐、城镇社区串联成片,把全区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深度挖掘徽州当地特有的人文、民俗、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农村天然、质朴、绿色、清新的生态优势,以中法合作唐模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和“百村千幢”工程实施为契机,以乡村自然风貌和古村落为载体,以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乡村意境为依托,以徽文化为核心,形成融“活动参与+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鼓励发展特色农家乐和乡村客栈,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适应不同层次游客消费需求,打造游客向往的乡村休闲度假胜地。

四、加快发展红色旅游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我区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要以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为核心,以丰乐河景观带为依托,通过实施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旅游文化提升项目,以及岩寺老街、颖溪河的改造提升和休闲旅游业态打造,整合文峰塔、点将台、上荫山、丰乐河水上旅游等资源,深入挖掘革命老区富溪、岩寺小练等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户外休闲拓展基地。

五、深化旅游整体营销

1、拓展“三进营销”。在主要客源地市场以投放社区广告、现场推广活动为主要方式“进社区”,以网络促销为主要方式“进校园”,以景区(点)、旅行社、农家乐“结对子”为主要方式“进企业”。

2、强化“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旅游营销的重要手段,鼓励旅游景区、酒店、企业办好网络,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络结算等活动,同时,与各大知名网站联合,开展网上营销,提高徽州旅游营销成效。

3、创新“节庆营销”。与知名媒体合作,探索创新办节模式, 打造“中国徽州国际乡村旅游节”节庆品牌,以节庆促营销,举办黄山毛峰茶文化节、徽州茶花节、环黄山国际自行车赛、油菜花摄影节百佳摄影点系列摄影活动、西溪南湿地婚纱摄影节、“休闲养生在徽州”摄影大赛等系列节庆活动,鼓励各乡镇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充分利用节庆活动平台,不断扩大徽州区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六、积极开展旅游行业创建

鼓励乡镇、村和旅游企业开展各项旅游行业创建。不断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逐步启动呈坎景区和唐模景区争创5A以及新四军军部旧址、徽州文化园、西溪南古村落和茶花园、金紫祠创4A级国家旅游景区工作。启动实施黄山丽景湾大酒店、自驾车营地、黄山国际健康产业基地、德懋堂万怡酒店、枫丹白露酒店等争创四星级及以上酒店,积极争创最佳、优秀旅游乡镇以及旅游示范村和星级农家乐等。

七、加强旅游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

1、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百村千幢”工程实施为契机,策划打造推出文化客栈、酒吧、蜜吧、茶社、农家乐以及徽州非遗技艺和民俗展演等旅游业态,把徽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提高文化旅游综合效益。

2、加强摄影与旅游的结合。加快百佳摄影点摄影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摄影点的培育力度,持续开展“休闲养生在徽州”摄影比赛活动,吸引更多的摄影爱好者、艺术创作家来观光摄影体验,提升旅游人气,扩大旅游宣传,推动摄影旅游产业的发展。

3、加强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引导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发展,充分发挥田园风光的生态优势,结合农事特点,开发农事体验、瓜果采摘等游客参与互动的休闲农业旅游活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4、加强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利用我区山区丘陵地貌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各类自驾游、户外运动、单车俱乐部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拓展运动。积极引进各类知名体育品牌赛事来徽举办,提升徽州知名度,促进徽州旅游发展。

八、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鼓励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弘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开发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使徽州木雕、竹雕、竹编、徽墨、黄山毛峰茶及蜂产品等形成产业化,扩展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通过举办最佳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评选活动,促进旅游商品生产与旅游的结合,开发更多符合游客需求旅游纪念品、工艺品。

九、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1、以“智慧黄山”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我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智慧黄山”网络平台,开展旅游营销宣传和旅游在线服务。设立徽州旅游官方微博,建立徽州旅游微博

群,注重新媒体运用,加强与旅游知名网站的联系和链接,扩大徽州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2、加快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建设,在主要旅游景区(点)、酒店等旅游集散地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立起一个高效便捷的旅游咨询服务网络体系。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增强发展大旅游的意识

各地各部门、各旅游企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定位的认识,深化旅游业在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徽州中心组团和城市新区中地位的认识,树立大旅游、大发展观念。把发展旅游业摆在优先位置,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全区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强化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充分调动乡镇、村、农户和企业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制订出台激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包括乡村旅游扶持奖励办法、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旅游营销奖励办法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兴办旅游业、支持旅游业发展。

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宣传营销、节庆赛事、品牌争创、旅游发展扶持奖励等,并逐年有所增加。同时,各乡镇每年也要安排相应旅游工作专项资金,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旅游项目用地的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徽州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旅游项目,国土部门优先报批、优先供地。强化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围绕旅游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3、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开展旅游咨询员、景区讲解员、酒店服务员、乡村旅游接待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四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企业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把人才培养和使用作为企业重要的经营资源来投资和开发,而不是作为成本来控制,激发旅游人才的创造力,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4、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加强对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督促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经营,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构建诚信经营服务机制。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鼓励、引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文明、诚信、守法经营,深入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把徽州区建成黄山市重要的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

第三篇:走进历史,感受文化的积淀

翻开我国的历史长卷,就像是桂林山水连绵不断,又像是敦煌莫高窟的图案灿烂无比,历史,记载了我国从盘古开天地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诞生,再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的灭亡;历史,记录着国家发展的足迹,留下一抹永不逝去的记忆。历史的波涛在人们心中翻涌,历史的天空仍在人们心中澄清,渐渐析出湛蓝,从而成了一片蓝色的天空。

我们一起走进初中班的历史课堂,看那一页澎湃的历史留下的足印。初中班的历史课主要是由同学自己做主题演讲,今天的主角是Troy(沈含昊),他的演讲主题是: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Troy自己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做成PPT向大家展示,通过他的讲解和老师的补充,大家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了充分的了解。

我们中学班坚持走国际化教育道路,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历史,历史是我们的根,所以让同学们了解历史知识是我们的坚持。英国诗人雪莱说:“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历史是智慧的传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学习历史,知道自己的根源,才能走的更远。

第四篇:走进中华传统节日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走进中华传统节日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说课稿

黄冈市浠水县胡河中学

华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黄冈市浠水县胡河中学的一名老师。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有关知识。下面我就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活动设计与思路向大家做个简单的汇报。

一、说课题的形成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在今年中秋节收假时,很多同学带月饼到学校来吃,看着这我班学生吃得很香,我就随便问了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吗?”同学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回答出来。我又问:“同学们,你知道我国还有那些传统节日吗?”竟然有同学喊出了“圣诞节”“复活节”等,顿时,我深深的感到: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节日深厚文化魅力是我们老师的重大责任。于是,我决定在我班开展一次以“走进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特点,我为这次活动确定了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等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要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乐趣和内涵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计划的实施;能结合自己的特长展示研究成果。

三、说开展活动途径方法

为了达到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向学生推荐如下三种方法开展活动:

搜集阅读资料:通过查阅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等资料获得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村里的老年人询问获得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上网查询:少数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在家上网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四、说活动设计和时间安排

这次实践活动,我设计三个阶段完成:

准备阶段:完成确定子课题和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的任务。我准备课内用两课时开展活动。

实施阶段:完成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任务。我准备用两个周末放假的时间完成。

总结阶段:完成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任务。我准备用课内两课时完成。

五、说活动过程

(一)确定子课题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开课之初,我先向学生展示几张有关节日的图片(贴对联、灯会、清明踏青、赛龙舟、嫦娥月饼),让学生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描绘的是哪个节日?激发他们对节日的兴趣。在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时,我适时引导: “你们知道这些节日的起源吗?”“你们知道这些节日还有哪些习俗吗?”“你们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将学生的列举的节日名称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决定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个典型的传统节日作为这次实践活动研究的对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节日作为自己研究的子课题,选择同一子课题的学生自由合成一个小组,全班根据子课题分成五个小组,并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二)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有了计划,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组活动计划,是这次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环节。

首先,我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全面负责本小组研究课题的工作。活动前组员任务的分配,活动过程中资料的整理,活动后确定成果展示、交流的方式等。

其次,我指导学生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因为像这样的实践活动开展不很多,如果对这次活动研究的内容不指导,学生们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活动过程就会杂乱无章。我指导学生重点从节日的起源、节日的习俗、节日有关的人物或故事以及有关节日的诗歌作品等四个方面对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

第三,我指导各小组制定并填写《“走进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活动计划表》《“走进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活动资料收集表》,以表格的形式明确每一个组员的任务和职责。

第四,我再对活动中几个重要问题加以指导。首先,在选择活动途径方法时,我提醒学生:我们选择的方法要切实可行,特别是在开展社会调查时,我们询问的大多是德高望重的长辈,一定要注意礼貌、谦卑。并找了一位学生示范了这个情景。其次,在指导成果展示、交流方式时,告诉学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长来展示。例如:会画画的就用手抄报的方式、会朗诵的就用诗歌朗诵的方式、会讲故事的就用讲故事方式、会唱歌的就用唱歌的方式等,可以选择一种形式展示,也可以将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展示。

(三)实施活动计划

实施活动计划这一环节,是这次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环节。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了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拿着自己制定的计划,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寻自己渴求的知识。

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是倾听者、指导者。通过电话联系,我及时了解学生活动进展情况,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明确共同的探究目标,明确动手前先动脑;我还认真倾听同学们活动中的收获并及时评价,不断鼓励,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说活动成果展示、交流

(一)成果展示

根据学生们的特长特点,我们主要通过手抄报、讲故事、朗诵、唱歌等这几个方面进行成果展示。这个环节,各个小组展示了自己活动成果,是这次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二)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成果展示完了后,把这实践活动的经历感受形成文字,并与大家交流,这是对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能进一步的体现这次活动的价值。

七、说活动反思

1、教师的有效指导,是这次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有效的指导应是适度、适当、适时的,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中,是保障活动价值的关键。

在准备阶段:因为我国名族众多,各民族传统节日总共不下几十个,如果逐一研究,肯定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这时,老师适时指导,把具有代表性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个重大传统节日作为研究的子课题,既减轻了学生活动任务,不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又因节日具有典型性,不会影响活动效果。

在实施阶段:有的学生因害羞或者胆子小而不敢参与社会调查,老师这时要适当的鼓励,帮助学生指出社会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总结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成果展示交流的方式,这样,活动成果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展示。

老师适度、适当、适时的指导,学生充分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2、交流活动心得体会,能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玩狮子、舞龙灯、划彩龙船、踩高跷等传统节日习俗,勾起我们对儿时节日的美好回忆,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些传统习俗也渐渐被人们淡忘。通过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感受到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交流活动心得体会时,学生们不仅意识到我国的传统节日需要我们大家的保护、继承和发扬,而且很有创意的设计了新时代“发祝福短信”过节的方式,学生对节日有如此理性的认识,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因此,把活动的感受、体会形成文字进行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缺的环节。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之徽州饮食

10化学工程与工艺 胡莉娜

C40914002 徽州是一块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早在400多年前,明代著名戏剧家、诗人汤显祖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无论人们怎样理解这首诗的含义,诗人对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的向往却是勿庸置疑的。而今,徽州不仅以其云山雾海、怪石嶙峋、清秀明丽的黄山、齐云山、新安江、太平湖等吸引着每年数百万海内外游客,更以其美丽迷人、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倾倒了无数旅游者,使其流连忘返。那造型别致的徽派古民居、鳞次栉比的古牌坊群和阴森威严的古祠堂,似乎在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古老徽州文化辉煌的昨天。而徽菜也作为徽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而流传于世。

一、徽菜的起源

徽菜是指徽州菜,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古徽州)。后来,由于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商业兴起,饮食业发达,徽菜也随之转移到了屯溪,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著称。

徽菜的形成与江南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绿树丛荫、沟壑纵横、气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徽菜发展的有力物质保障,同时徽州名目繁多的风俗礼仪、时节活动,也有力的促进了徽菜的形成和发展。在绩溪,民间宴席中,县城有六大盘、十碗细点四,岭北有吃四盘、一品锅,岭南有九碗

六、十碗八等。

徽州地处山区,历少战乱,自唐宋来中原大批移民南迁徽州一带,聚族而居,建祠修谱,形成严密的宗族制度。各族、派均有自己信仰崇拜的偶像,为祀神礼佛,民间便产生了各具特色的食用供品,最典型的莫过于祭祀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汪华的“赛琼碗”活动了。这一年一度的祭拜活动在集中展示汪氏族人所精心烹制的数百碗供品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代代民间烹饪家。

二、徽菜的发展

徽菜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民国间继续发展,建国后进一步发扬光大。徽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饮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末年是徽商的鼎盛时期,实力及影响力位居全国10大商帮之首,其足迹几遍天下,徽菜也伴随着徽商的发展,逐渐声名远扬。哪里有徽商,哪里就有徽菜馆。徽州人在全国各地开设徽馆达上千家,仅上海就有140多家,足见其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徽菜经过历代徽厨的辛勤劳动,兼收并蓄,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以就地取材,选料严谨,巧妙用火,功夫独特,擅长烧炖,浓淡适宜,讲究食补,以食补身,注重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而成为雅俗共赏,南北兼宜,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菜系。

三、徽菜的食材

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花茹、蘑菇、平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石耳与高山石耳,蕨菜、黄花菜、金针菜、水芹菜,这些过去全都是野外生、野外采。竹笋一项就有十七种,品种有异,吃法不同、切法不同、配料不同。可食野菜与各种花、茎、杆,大量入徽菜谱。就豆腐来讲,有水豆腐、毛豆腐、臭豆腐、观音豆腐、腊八豆腐以及橡子豆腐等。至于野味,徽州野生动物(不包括虫类)有374 种,其中兽类86种、鸟类210种、爬行类52类、两栖类26种。野兔、野鸡、黄麂、黑麂,穿山甲、娃娃鱼,石鸡,狸子、水獭,以致熊、豹、天马。鱼类更是丰富多样,黄山的锦鱼、鱼,原就很稀少。当年还有一种可以飞上树的翼鱼,都是味道为鲜美的珍品。不少珍禽异兽 ,现已纳入国家保护范围,也还有不少列入食谱如喂养的野鸡、野兔、家养的乌骨鸡,似鸭非鸭的,都保存着浓浓的野味。

由于徽州医学发达,明清两代中有七百多位中医学家有六百多部医著。健身强体食谱的药膳,早就纳入徽菜。如枸杞子炖乌骨鸡、冰糖炖百合、紫苏炒瘦肉、沙炒银杏果等等。

四、徽菜的制作特色

当年的徽菜,由于红烧是一大类,而红烧的"红",表现在使用酱油上。徽州的酱油是黄豆制成的,保存本色。炒菜用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并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是比较讲究的。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件。

当徽菜走向全国之后,仍然保持重色:调色之功;重油:调味之功;重火功:调质之功。如老或嫩,硬或软,结或松等。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美食家们十分赞赏徽州火腿。只是人们还不了解:"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这一带古属徽州或徽州边缘,是徽商首先到达的地方。李白在金华就留下诗名:"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即徽州)。"唐代就从金华想到徽州,一水相连,以后来往就更频繁了。

五、徽菜的代表莱肴

徽菜历史上有五六百个品种,经过挑选巩固和创新,目前确定的有120多个新老品种。其最有代表性的莱肴有:

“火腿炖甲鱼”,以徽州山区特有的“沙地马蹄鳖”为主料,火腿及火腿骨等为佐料。菜成后汤色清醇,肉烂香浓,裙边滑润,无腥味。

“红烧果子狸”,以栖息山中的果子狸为主料,佐以净梨等原料,红烧成菜后,菜色金黄,汤汁稠亮,狸肉细烂浓香,味鲜甜带有微咸,是冬季时菜中的珍品。

“黄山炖鸽”,以鸽子为主料,佐以黄山特产山药,置砂锅中用炭火炖成。其汤色清白,鸽肉酥烂,山药鲜香,原味不失。

“清蒸石鸡”,以山涧石鸡为主料,佐以徽州山区特产香菇。成菜汤清见底,肉嫩味鲜。因盖碗清蒸,原汁原味不散,香郁诱人。

“腌鲜鳜鱼”,以淡盐水腌制的鲜鳜鱼为主料,佐以猪五花肉、山笋等。莱成后入口肉嫩白鲜美,为徽州著名的传统风味。

“香菇盒”,以两只大香菇相合,间夹猪瘦肉等佐料制成。整齐地排列盘中,型色悦目,入口芳香。

“问政山笋”,择著名的歙县问政山竹笋煮后,浇以麻油等佐料制成。笋色玉白,清香脆嫩,鲜甜微酸。

“双爆串飞”,以山鸡和野鸭脯肉为主料,以青豆、鸡蛋清作佐料,用民间特有的方法制成。菜白绿相间,形如麻花,肉鲜嫩,略带葱、姜和花椒香味。

“虎皮毛豆腐”,以屯溪、休宁一带的特产毛豆腐为主料,配以辣椒酱等佐料烧成。呈黄色虎皮条纹,鲜醇爽口,芳香诱人,有开胃作用,是徽州特殊风味菜肴。

“香菇板栗”,以山区特产香菇、板栗制成,呈黄褐色,两色分明,酥香脆嫩,清鲜爽口。

“杨梅丸子”,以肉、蛋和杨梅汁制成,呈玫瑰红色,入口香甜带酸,形、味皆如真杨梅,是徽州的民间菜肴。

“凤炖牡丹”,以整鸡代凤,猪肚切成牡丹花,火腿片作花蕊,用木炭火细炖。成莱造型美观,汤浓如乳,肉烂肥鲜,是体现徽州山乡特色的一道大菜。

“双脆锅巴”,以猪肚头和鸭肫为主料,调以香菇、笋、火腿片,用鸡汤做成汤汁,浇在刚起锅的油炸锅巴上,锅巴酥松中透出清香,其味格外鲜美,俗称“平地一声雷”。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尝双脆锅巴后赞不绝口。

“徽州圆子”,以生、熟猪肥膘肉和炒米、鸡蛋、白糖为主料,配以蜜枣、青梅、金桔等,炸成金黄色圆子,浇以汤料。圆子外观金黄,表皮酥脆,馅心味甜香浓,是徽州传统风味菜。

此外,还有“蛏干烧肉”、“荷叶粉蒸肉”、“清蒸鹰龟”、“青螺炖鸭”、“方腊鱼”、“当归獐肉”、“一品锅”、“中和汤”等名菜佳肴。

六、徽菜的传说 “鱼咬羊”

在徽州众多的菜谱中有一道名字很怪的徽菜,叫“鱼咬羊”,它的名字听上去似乎不合乎于逻辑,但它的的确确的存在,做法就是将羊肉装入鱼肚子而后封口烹成的。

相传,前清年间徽州府有个农民带着四只羊过练江的一个渡口,由于舱拥挤,一不小心就把一只成年公羊挤进了河里。羊不会游泳,所以就在河水中作垂死挣扎,最后,因为不习水性而沉入了深水中。由于羊的挣扎,引来了许多的鱼,当羊沉入水底时,鱼儿便峰拥而至,因为吃得多了,一个个晕头转向。恰巧,这附近有位渔民的小渔船下过此处,见有这么多的鱼在水面上乱窜,心中惊喜万分,立马撒下了渔网,很奇怪的是鱼儿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太多地挣扎。回家后渔民用刀切开一条鱼的肚子,见里面装满了羊肉。渔民很新奇,就将鱼洗净后,封好刀口,连同腹内的碎肉一起烧煮。结果烧出来的鱼是鱼酥肉烂,不腥不膻,汤味鲜美,风味独特。消息传出后,当地有些美食家也试着烧成这样一道菜。果然肉味不凡,从那以后,当地人就将这样烧成的菜取名为“鱼咬羊”久而久之,便成了徽菜中一道名菜了。 “毛豆腐”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食用过此菜。它是用豆腐进行人工发酵,使表面长出一层白色茸毛故称毛豆腐。豆腐在发酵中蛋白质分解成多种氨基酸,味特鲜。毛豆腐经油煎后,外皮色黄,有虎皮条纹,味鲜醇爽口,芳香诱人,有开胃作用,配辣酱佐餐味更美。,香煎毛豆腐产生于清代。

康熙年间,歙县有个叫王致和的举人,不甘俯首豆腐祖业,一心迷恋科举,寄望于仕途。无奈屡试屡败,始终名落深山。绝望之中,回想起自己所走过的历程,觉得莫非就是豆腐之命,别无他路?不过虽然无奈,在叹息之余,道也有几分解脱。于是干脆接过父亲的豆腐坊,做起了豆腐生意。岂料这读书人出来做豆腐,却发生了奇迹。一日,天气闷热,豆腐滞销,他便将多于的豆腐铺在稻草上,洒上盐水,打算日后自家食用。没想到第二天事情多,把这事给忘得九霄云外去了。待想起来时,已过几日。看那豆腐,已经长出白白的茸毛来,觉得甚是可惜。只好自认倒霉,正准备拿去倒掉。此时正值临近午餐,锅中准备炒菜的菜籽油已烧热,顺手就拿了几块放如锅中煎烤。不打紧,一时其香四溢,出锅食之,其味鲜美无比。他欣喜异常,从此做其了毛豆腐的生意。且越做越大,以至做到了京城,开了一爿王致和豆腐坊,使皇帝也馋上了隐,将毛豆腐收进了御膳谱,成了宫廷菜肴。为此,清朝状元孙家鼎专门作了一副嵌字对联赠与王致和悬挂在店堂上曰:“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从此,香煎毛豆腐更是誉饮遐迩。

七、徽菜的前景展望

目前,徽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徽菜的改革创新必须深化,以增强竞争能力,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被称为“徽厨之乡”的绩溪,我们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徽菜的挖掘、继承、改进、提高的责任。今后,我们将根据调整食物结构的原则,坚持徽菜基本传统,保留有益的烹调方法,不变更原材料和保持徽菜原汁原味特色的前提下,博采众长,摒其所短,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使徽菜之花,盛开不凋。

前几年,黄山市和绩溪县相继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徽菜之乡”。此后,省里相关部门及黄山、绩溪两地通过制订徽菜地方标准,举办徽菜美食节、烹饪大赛等活动,为推动徽菜市场拓展、振兴徽菜产业经济做出了积极探索。近两年,仅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兰州等大中城市新建的徽菜馆就达近百家。

随着消费理念的转变,健康、安全、环保、节约的绿色餐饮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黄山学院旅游学院有关专家认为,徽菜原料品种丰富,具有天然、环保等优势,能保证原汁原味,从长远来看具备后发优势。皖南作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各地要把振兴徽菜作为特色产业来扶持,作为旅游和文化配套产业来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徽菜健康理念的宣传,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和放心消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在经济分析会上的讲话下一篇:铸警魂演讲稿绽放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