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语文阅读困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023-01-09

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它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 是人类吸取文化财富, 获得知识, 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 被称为“智慧之源”。但遗憾的是, 学生阅读低效的状况一直存在, 很多年来均未得到有效的改善。

1 阅读困难概述

阅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符号认知过程, 需要多种心理功能的协调。视知觉要参与, 听知觉也要参与。还涉及到认知、记忆、理解, 字词音形义的掌握程度等多个方面。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总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会比较吃力, 很难流利地朗读文章或理解文章的大意, 阅读能力明显落后于其年龄所应达到的水平。同学们的这种阅读困难现象又常被称为阅读障碍, 它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障碍, 阅读障碍发生率约为5%~10%。阅读障碍不仅影响有阅读障碍学生的语文成绩, 也影响他们其他各科的学习成绩, 甚至对他们成年期后的个人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阅读困难 (dyslexia) 我们可以给它下一个定义, 从广义上来说, 它是一种以不能理解所读材料为特征的阅读障碍。表现形式有:词汇识别不正确, 难以辨别音同、音近或形近的字词, 或难以辨别拼音字母, 不能把字母与发音联系起来;逐字阅读, 不能正确停顿, 缺乏理解, 难以获得意义, 厌恶阅读等。对其产生的原因看法不一, 故对如何准确归类也没有一致意见, 一般是把它看作是一种学习能力的缺失, 以上所列出来的种种表现情况都可以看作是有阅读困难存在。

2 阅读困难成因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选择了所在市三所不同等级的学校, 共发问卷330份, 收取有效问卷300份 (每个学校110份, 分别从学校的三个年级的不同班级随机选的学生) 。根据调查结果, 笔者将阅读困难成因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2.1 阅读内容范围狭窄, 学生缺乏兴趣

在当前我国的语文教育中, 教师们为了提高学生成绩, 一般片面要求学生对课本的重视, 要求学生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要非常精熟, 甚至可以背诵。阅读文本的狭隘, 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减。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方式就是教师千遍一律的讲解、分析、练习。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与教材进行亲密接触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在调查中, 也发现购买教辅用书的比例远远大于文学著作类的书籍。家长为了学生的分数乐于投资, 教师为了学生的分数懒于管理, 大家都为了同一个“目标”, 将学生“埋于”各类的辅导用书中。

对于名著阅读方面, 任课老师忽视指导, 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层面, 只是在考试前把名著的人物、重要情节、主题思想和主要艺术特点罗列出来加以突击、强化即可。学生在此导向下, 考的就读, 不考的就不读, 阅读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2.2 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导致阅读能力低下

阅读教学传授知识仅是基础, 而有的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认知需求出发,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 仅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教学目的, 对学生强硬灌输。几乎每篇文章都是精讲精练, 从字、句、篇到结构特点、内容要素等, 讲了要点还要讲难点, 讲了难点还要讲特点, 知识的传授只是停留在单纯的语文技能训练上, 不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情感因素, 不注意与课文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 这种单一的死板的教学方式也是导致阅读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学习压力大, 阅读量小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而语文的阅读能力更是如此, 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量的积累。但是在现在的初中学校, 对学生的评价主体是教师, 评价标准是分数, 评价方式是考试, 概括而言, 就是教师以考试的分数来评判每一个学生。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业的沉重、时间的紧迫, 考试的压力使得想读的学生无“闲情逸致”去读“无关紧要”的书, 对阅读产生了“敬而远之”的态度, 再加上有些学校的图书馆建设不够健全或徒有摆设, 没有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好的平台, 还有由于初中生的原有认知水平的局限, 教师的疏于指导, 使得阅读停留在表层, 缺少深度体验。

2.4 初中生浮躁心理导致阅读有效性降低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虽说苦中有乐, 但是那需要有心人去发现它的乐之处。初中生语文阅读困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他们有浮躁心理, 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效果。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下, 很多学生热衷于网络、电视。他们喜欢视听文化带来的动态的信息, 喜欢享受文化快餐, 因为其震撼程度远远超出于静态的文本。在这种背景之下, 学生变得比较浮躁, 很难静心于文学作品的阅读, 对文学的迷恋也大大降低了。带着急功近利的心理去以完成任务式的心态去完成阅读任务, 其阅读质量定然不高, 更不用说阅读能力的整体提高了。

3 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和建议

3.1 充分激发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 求知兴趣的首要源头和头一颗火星, 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解的材料, 对被分析的事实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中。学生在思想上明白道理, 来源于认识了事实和现象的接触点, 认识了联结这些事实和现象的线索。同时, 教师要以课内存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主要是通过寻找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相关点、联结点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我们的教材中, 有些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 学生在学习后常常感到不满足。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鼓励学生深读相关文章, 使课内外知识互为补充, 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 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又激发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3.2 课外阅读必不可少

课内阅读的内容极为有限, 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需要。如果学生阅读范围只限于课内, 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适应各种各样的阅读环境和需要。课外阅读之所以重要, 还因为课内阅读教材的可变性小, 最新的文章不可能随时采纳进来, 而课外阅读却能弥补课内阅读内容的不及时性。另外,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 生理变化大, 同时, 他们的观念、性格、情感等又正在发展过程中, 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读物来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3.3 任务型阅读的应用

如果漫无目的阅读, 其效果必定会不理想, 只有带着一颗有准备的头脑, 才会事半功背。对于阅读教学, 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都应该使学生达到这一层次的理解水平, 这是阅读理解中最基本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 只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思维训练, 掌握这些技能, 就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思维能力, 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在关系及其本质内涵, 达到深层理解的程度, 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3.4 善加利用网络的辅导

随着网络阅读的日益普及, 网络已开始影响并将更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方式和人生价值观。这种影响有正面积极的, 也有负面消极的;有长久隐性的, 也有暂时显性的;有即时的, 也有滞后的, 我们应该全面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调查表明, 多数同学不会完全不带目的性地在网上无所事事, 随意浏览。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有大家都很熟悉的“新浪”、“搜狐”, 还有中学语文资源网, 中华散文网、小说天地、各种论坛、博客及个人空间等等, 有不少人常用的搜索引擎是“百度”、“新浪”, “谷歌”等。这些信息表明目前的初中生在网络阅读这片新新沃土上所走的道路, 已经是越走越宽, 越走越深。

良好的网络阅读环境, 对初中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和健康的阅读方式的养成有着积极作用, 良好的网络阅读环境的营造需要包括社会、学校和家长等在内的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网络阅读的社会环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高中生的网络阅读, 对社会来讲, 应该努力做到加强网络管理, 重视网络文化建设, 弘扬阅读经典。

4 结语

阅读是一种理解、吸收、鉴赏和评价的过程。多少年来, 众多的中学语文一线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们从课堂入手, 提出了不少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案, 课堂教学氛围日渐和谐, 但学生阅读低效的状况似无大改观。笔者通过实际的调查问卷研究, 设计相关的问题在三所中学发放问卷三百多份, 从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探根究源, 从调查的结果总结得出阅读困难的原因所在最后提出若干项措施, 以期解决初中学生语文阅读困难的现象。

摘要:21世纪是一个阅读时代, 信息爆炸导致知识骤增,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成为衡量其获取知识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学生阅读低效的状况一直存在, 很多年来均未得到有效的改善。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实际调查, 探讨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 从几个方面提出若干项措施, 以期解决初中学生语文阅读困难的现象。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困难,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 (苏) 巴班斯基[著], 张定璋, 高文[译].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 章雪莲.中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J].现代语文, 2005 (8) .

[3] 周小兵, 张世涛, 干红梅.汉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 周广臣.中小学生阅读困难及家庭教育对策[J].教研探索, 2007 (6) .

[5] 王洪伟.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若干因素的研究[J].基础教育, 2006 (1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向论文下一篇:让法律的权威走进宣誓者的心中——论青神县党员干部“不打干亲”的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