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会议费管理规定

2023-01-22

第一篇:广东省会议费管理规定

山东省省直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直机关会议费管理,提高会议效率和质量,节约会议经费开支,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各单位召开会议应当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范简朴、务实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范会议费管理。应当将会议费纳入预算,细化到具体会议项目,并单独列示,应当严格控制会议费预算规模,执行中不得突破。

第二章 会议分类与会议审批

第四条 省直机关会议分类如下:

一类会议。省党代表大会、省党代表会议、省委全体会议,省委工作会议、市委书记会议,省人代会和省人大常委会议,省政府工作会议,省政协全委会和常委会议,省纪委全会,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代表大会,全省劳模表彰大会。

二类会议。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市党政负责人参加的、除一类会议之外的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确定召开的其他重要会议。

三类会议。各单位召开的综合性工作会议。

第五条 省直机关会议按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审批:

(一)

一、二类会议

以省委名义召开的

一、二类会议,需经省委常委会议或者省委书记批准。

省人代会、省政协全委会及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代表大会,按照法定程序和时间规定召开,需报省委审批。

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的

一、二类会议,需经省政府常务会议或者省长批准。

严格控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举行的会议,各单位二类会议原则上每年不超过1次。

以上会议,主办部门应当提前向会议审批机关提交书面请示报告,说明开会理由、主要内容、时间地点、参会人数、所需经费等。会议请示报告由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按分工受理。

(二)三类会议

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议审批制度,从严从紧控制三类会议。对确需召开的会议,应当经单位领导办公会议或者主要领导批准。

第六条 各单位应当大力压缩会议会期,一类会议按照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时间,根据工作需要从严控制;二类会议不超过2天;三类会议不超过1天。

会议报到和离开时间合计不超过1天。

第七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压减参会人员,不请与会议内容无关的单位和人员参会。各类会议除特殊情况外,不开到县一级。

一类会议参会人员按照批准文件,根据会议性质和主要内容确定,严格限定会议代表和工作人员数量。

二类会议参会人员一般不超过200人,其中,工作人员控制在会议代表人数的15%以内。

三类会议参会人员一般不超过150人,其中,工作人员控制在会议代表人数的10%以内。

第八条 各单位召开会议应当改进会议形式,充分运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

传达、布置类会议优先采取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方式召开,应当控制规模,限制时间,节约费用支出。

第九条 不能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召开的会议,会议召开场所实行政府采购定点管理。各单位应当到定点饭店召开会议,按照政府采购确定的党政机关会议定点饭店协议价格结算费用。未纳入定点范围,价格低于省级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的单位内部会议室、礼堂、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应当优先作为本单位或者本系统会议场所。

参会人员以驻济单位为主的会议不得到济南以外召开。参会人员在50人以内的会议,原则上在单位内部会议室召开。

各单位不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明令禁止的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

会议定点饭店按照属地原则,由财政部门在市、县(市、区)中统一采购。

第三章 会议费

开支范围、标准与报销支付

第十条 会议费开支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室租金、交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前款所称交通费是指用于会议代表接送站,以及会议统一组织的代表考察、调研等发生的交通支出。

会议代表参加会议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按照差旅费管理规定回单位报销。

第十一条 会议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

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如下:

单位:元/人天

会议类别住宿费 伙食费 其他费用 合计

一类会议 320 130 100 550

二类会议 240 120 90 450

三类会议 210 110 80 400

综合定额标准是会议费开支的上限,各单位应当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结算报销。

在党政机关定点饭店召开会议的,住宿费、伙食费和其他费用(含会议室租金)按政府采购确定的党政机关会议定点饭店协议价格执行。

第十二条 会议费实行预算管理,一类会议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后,由省财政厅列入各单位部门预算,专项安排;二类会议采取归口管理方式,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严格控制,列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集中管理的会议专项预算;三类会议原则上在各单位部门预算公用经费中统筹安排,各单位应当在部门预算二上阶段,将三类会议费预算在公用经费中单独列示,省财政厅审核后随部门预算批复下达。

会议费由会议召开单位承担,不得向参会人员收取,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下属机构、企事业单位、地方转嫁或者摊派。

第十三条 会议费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类"会议费"款级经济科目中列支。

第十四条 会议费实行一会一结算,各单位负责人对发生的会议费的真实性负责。各单位在会议结束后,应当及时办理报销手续。会议费报销时,应当提供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及实际参会人员名单、定点饭店等会议服务单位提供的费用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规定审核会议费开支,未经批准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会议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第十五条 会议费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以银行转账或者公务卡方式结算,禁止以现金方式结算。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控制会议住宿用房标准,以标准间为主;会议用餐安排自助餐或者工作餐,严格控制菜品种类和数量,不提供高档菜肴,不安排宴请,不上烟酒;会场一律不摆放花草,不制作背景板,不提供水果。

严禁违规使用会议费购置办公设备以及开支与本次会议无关的其他费用;严禁组织会议代表旅游和与会议无关的参观;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严禁额外配发洗漱用品;严禁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严禁套取会议资金;严禁在会议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等费用。

第四章 会议费 公示与报告制度

第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将非涉密会议名称、主要内容、参会人数、经费开支等情况在本单位内部公示,具备条件的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八条 各单位应当在部门决算中如实反映上会议费支出,并编制会议报告将上会议预算和执行情况(包括会议名称、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工作人员数、经费开支及列支渠道等)报送省财政厅。

第十九条 省财政厅对各单位报送的会议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并将情况报告省委、省政府。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相关制度。

第五章 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 纪检监察机关、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对各单位会议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会议计划的编报、审批和执行情况;

(二)会议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执行情况;

(三)会议费报销和支付情况;

(四)会议会期、规模、定点召开情况;

(五)是否存在会议费转嫁、摊派情况;

(六)会议费管理和使用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依规追究会议举办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计划外召开会议的;

(二)以虚报、冒领手段骗取会议费的; (三)虚报会议人数、天数等进行报销的;

(四)违规扩大会议费开支范围,擅自提高会议费开支标准的;

(五)违规报销与会议无关费用的;

(六)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有上述所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经报批后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报请其所在单位给予相应处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工作需要,制定单位内部会议费管理具体规定。

第二十三条 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1997年10月15日印发的《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省级会议审批和经费管理的通知》同时废止。

第二篇: 刘昆副省长在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省长、省应急委副主任 刘昆 (2011年2月22日,根据记录整理)

同志们:

2010年是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巩固提高,当好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也是我省顺利完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的决胜之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总结交流应急管理工作经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刚才,省政府应急办主任纪家琪通报了2010年全省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综合考核情况;广州、清远、潮州市和省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气象局的负责同志分别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介绍了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各地、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下面,受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应急委主任黄华华委托,我讲三点意见。

一、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给力,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积极贡献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应急委的部署,我省深入探索应急管理工作规律,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顺利完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打造了应急管理“广东模式”,丰富了应急管

1 理“广东经验”,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常态化、基层化、社会化、科学化、有序化和法制化,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及兄弟省(区、市)的高度评价。

(一)在应急管理法制建设上开拓创新,全省应急管理法制化水平实现大提升。2010年是我省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年,《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省应急管理法制工作上新水平。《条例》中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的充分肯定。省政府全力开展贯彻实施《条例》十大工程,通过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举办专题研讨会、研讨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增强了公众依法防范与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如深圳市在全省率先举办学习《条例》专题讲座,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地方性法规起草工作;珠海、汕头、佛山、河源、汕尾、惠州、中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等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条例》宣传活动,大部分地级以上市以及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环境保护厅、农业厅,广东电网公司等单位对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东莞市以任务分解的形式对市有关单位、乡镇(街道)等贯彻实施《条例》近20项工作的职责进行明确。省安全监管局制订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应急管

2 理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

(二)在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上攻坚克难,全省应急指挥水平实现大飞跃。一是狠抓省应急平台建设。在各地、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省政府应急办举全办之力,采用“倒计时”方法,加班加点,全力确保省应急平台、省应急指挥中心11月10日正式启用,实现了省领导同志提出的“省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备用指挥中心”的目标,受到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亚残运会组委会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国务院办公厅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全国一流、亚洲先进”的广东省应急平台、广东省应急指挥中心再一次为全国应急管理工作发挥表率作用。二是狠抓全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建设。我省先后出台《广东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建设方案》、《广东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规范(试行)》,加大应急平台体系所需数据收集、整理、挖掘力度,顺利完成省应急平台数据库第一阶段建设任务。三是狠抓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各地、各有关单位特别是试点单位积极开展应急平台建设,全省已有深圳、河源、揭阳等19个地级以上市,省安全监管局,省地震局、气象局等18个省应急委成员单位应急平台实现与省应急平台互联互通。随着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进度加快,我省应急指挥水平明显提升。

(三)在值守应急上开拓创新,全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

3 工作实现大突破。一是信息报送更加及时准确。各地、各有关单位信息员、值班员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系统各项值班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及时跟踪续报事态发展和领导批示落实情况,为全省科学预防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茂名市共聘请2600多名基层信息员队伍,对镇级信息员全部进行业务培训,信息报送更加及时高效;省民政厅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灾害信息员资格认证制度,建立起1.8万多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灾情信息报送效率进一步提高。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我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8次受到国务院办公厅月度全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情况通报表扬,居全国省(区、市)第一位,包括2010年在内我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连续4年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二是信息报送质量进一步提高。各地、各有关单位更加注重把握敏感性、突出性问题,更加注重捕捉预警性、苗头性、深层次信息,更加注重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为国家、省、市领导同志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充分发挥了“耳目”和“参谋”作用。如省公安厅实行情报信息每日研判制度,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地区、行业、人员和重点问题进行综合研判,有效实现了由被动反应向及时预警转变;省地震局不断健全地震灾情速报人员网络,全面提高地震速报能力。三是信息报送机制不断健全。省及广州市等大部分地级以上市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突发事件隐患评

4 估与防范对策会商会,总结辖区内本季度突发事件基本情况,评估下一季度突发事件隐患,提出防范措施,明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重点,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针对性和效用性进一步提高。如湛江市制订了信息报送工作考评实施办法,对信息接报、研判、编报等工作进行考评。

(四)在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上锐意进取,全省应急管理科技化水平实现大提高。一是发挥应急管理专家作用,打造应急管理科学决策平台。各地、各有关单位不断健全“行政专家”和“业内专家”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积极组织专家参加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宣教培训、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应急管理课题研究等工作。如省卫生厅组织专家撰写《紧急应变——甲型H1N1流感防控实践与探索》,研发突发事件信息紧急报送和新闻报道检索系统等,全面提升卫生系统科学应急能力。特别要强调的是,第一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顺利完成3年聘期内各项工作任务,为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届应急管理专家在继承、提升中产生,近期省政府将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黄华华省长届时作重要讲话。二是建设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打造应急管理科技攻关平台。省政府应急办联合省科技厅组建了10个省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省应急管理专家承担应急管理科技攻关项目,我省应急管理相关理论和技术攻关能力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兴建应急产业园,打造省应急产业发展平台。我

5 省以东莞市为试点,全力推进应急产业园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调研组多次到我省调研应急产业发展情况,充分肯定我省在加快应急产业发展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四是成立省应急管理学会,打造凝聚应急管理专家智慧的开放式平台。全国第一个应急管理学会——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挂牌成立,为应急管理专家、社会各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尤其是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搭建了创新平台,在全国反响强烈。广州、珠海等市也积极推动成立应急管理学会。

(五)在应急队伍建设上推陈出新,全省应急救援力量实现大发展。一是推进空中救援队伍、水下救援队伍建设。我省除继续加强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消防、海上搜救等14类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外,全力推进建设“实战型”的空中救援队伍、“实用型”的水下救援队伍,各项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卫生部目前已选定省疾控中心组建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队伍,选定省第二人民医院组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队伍。国家应急救援队伍作为我省应急救援力量的有效补充,进一步提升了全省应急救援水平。二是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出台了《广东省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组建方案》,从2010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在不改变现行管理体制的前提下,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组建覆盖省、市、县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如佛山市禅城区举全区之力建设包括1支大队、25支中队的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江门市在乡镇(街道)一级通过镇级财政全额负担、受

6 益企业分担费用等方式组建专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基层干部、民兵和治安联防队员等组建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阳江市出台了《阳江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应急救援大队建设标准》等。三是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广东省应急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全力打造一支“着装统

一、训练有素、服务专业、经验丰富、反应迅速、覆盖全省”具有“广东特色”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各地、各有关单位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六)在应急管理宣教培训体系建设上独辟蹊径,全省应急管理知识实现大普及。一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讲活动。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教育厅举办了以“应急管理在心中,和谐幸福在广东”为主题的广东省“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讲活动。据调查表统计,直接受众超过200多万人,公众对活动效果的满意度达92%。各地级以上市高度重视宣讲活动,积极做好宣讲活动现场布置、信息发布、宣传报道等工作,深圳、佛山、河源、梅州、东莞、江门、阳江、茂名、清远、揭阳等市被评为先进宣讲点。二是在全国率先传唱应急管理之歌。我省继2007年在全国公开征集广东省应急管理标志、宣传口号后,去年在全国率先公开征集《广东省应急管理之歌》。委托省音乐家协会对入围歌曲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永不放弃——广东省应急管理之歌》,经省应急委主任、副主任审定,省府办公厅发文要求

7 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传唱,全面提升公众的应急意识。如珠海市组织“四进”文艺宣传队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在全省率先唱响应急管理之歌;梅州市在中小学生、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中广泛传唱应急管理之歌,营造了浓厚的应急文化氛围。三是在全国率先依托应急办网站开展应急管理网络培训。充分发挥省政府应急办网站作用,借助网络优势,广泛开展应急管理网络培训。省政府应急办网站防灾减灾模拟体验馆荣获省首届网络文化精品技术创新奖;梅州市、县两级政府应急办均建立了应急管理网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和公众进行网上培训。四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应急管理境外培训。省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委组织部在加拿大UBC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一期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培训班,开创了全国应急管理国外培训先河。目前,我省已形成了多层次、高密度、封闭式的“走出去、引进来”应急管理培训模式。

(七)在应急管理交流合作上敢为人先,国际、省际、省内应急管理实现大联动。一是加强省内应急管理合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粤西、粤北等4个片区应急管理联动机制不断完善,省内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成效显著。二是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内地省(区)应急管理合作。在我省倡议和推动下,泛珠三角区域内地9省(区)合作各方在应急管理培训、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应急预案和演练、学习交流等方面共同实施了一批应急管理年度合作项目。韶关、肇庆、清远、

8 云浮等市与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的相邻地级以上市建立了应急管理联动机制。根据各方要求,我省在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举办了一期为期5天的泛珠三角区域内地省(区)应急管理工作研讨班,提升了区域应急联动能力。三是加强粤港澳台应急管理合作。我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司和台湾消防设备师(士)协会在广州市共同主办了首届粤港澳台应急管理论坛,为国内各省(区、市)开展应急管理区域交流合作树立了典范。粤港澳三地举行的海上搜救联合演练,有效提升跨区域协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粤港澳三地社会各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四是加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经国务院办公厅推荐,商务部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办事处选定我省参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早期恢复和风险管理”项目;中德灾害风险管理项目专家组选定我省参与中德灾害风险管理项目的重要子项目——地方政府风险治理与预案优化试点,其中,深圳、河源市作为我省重点试点市,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特别是省政协副主席徐尚武带领省应急管理考察团赴南非、肯尼亚和新加坡考察、学习交流应急管理工作经验,进一步密切了应急管理国际合作关系。一年来,以色列、德国、日本等国家应急管理考察团相继到我省交流学习应急管理工作经验。

二、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有力,为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9

2010年,我省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显著提升,妥善应对了强台风“凡亚比”、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成功处置了揭阳普宁市“2〃26”烟花爆炸事故、北江部分河段铊超标事件等事故灾难,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化解了东道物流公司事件、深圳富士康公司员工跳楼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的发生,减轻了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广州、佛山、东莞、汕尾等承担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任务的市及省政府应急办等省有关单位全力做好涉亚应急管理工作,为成功举办两大国际性的体育文化盛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预防为主,科学防范涉亚突发事件发生。一是百分之百开展涉亚风险隐患排查。相关市及有关单位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能源、交通、水资源、公共卫生等12个方面风险隐患的排查,实现了风险隐患可防可控。二是百分之百建立涉亚应急预案体系。省政府应急办积极督促指导有关市、有关单位建立健全涉亚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做到“一风险一预案”、“一场馆一预案”、“一区域一预案”。如广东检验检疫局专门制订进口食品、马匹检疫应急处置预案和操作手册,确保了涉亚口岸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百分之百开展涉亚应急预案演练。相关市、

10 相关单位积极开展涉亚应急预案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力量的协调联动能力和实战水平,确保了涉亚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参与亚运保障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涉亚应急管理体制。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总指挥部和广州市应急委依托现行应急体系,整合服务场馆团队、专业部门和市(区)政府应急办力量,形成“统一指挥、专业处置、协调联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二是保障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备用指挥中心运转有序。省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备用中心,从11月10日正式启用后,组织专业力量,24小时保障正常运转,实现广州亚运会各比赛场馆实时监控录像、广州市亚组委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与省应急平台、国务院应急平台无障碍互联互通。三是加强亚运期间值守工作。各地、各有关单位加强值班人员配备,实行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处理。如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与广州海关联合启用“海关亚运安保值班室”,实行双人联合值班制度,加强各口岸值班备勤和值班检查。四是依托专家为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安全举办提供决策建议。省政府应急办组织省应急管理专家分别为亚运气象保障、红火蚁疫情防治、传染病风险评估、安检安保有关工作规范制订等出谋献策,为比赛场馆安保工作出招指路。广州市积极邀请专家学者为427期涉亚应急管理

11 培训班授课,累计培训约22万人次。

——反应迅速,有效处置北江部分河段铊超标事件。亚运前夕,广州市主要水源地北江部分河段出现铊超标事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府分管领导带领省政府应急办、省环境保护厅、水利厅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紧急处置。相关市、相关单位全力以赴,通力合作,处置工作及时、科学、成功,确保了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顺利举行。一是首次实行现场指挥官制度。为建立科学高效的事件处置机制,根据《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有关规定,省政府在成立处置领导小组的同时,在清远市成立前方指挥部,按照现场指挥官制度要求,总指挥(副总指挥)全权负责现场处置工作,提高了事件的处置效率。二是同步组建事故处置专家组。为建立“行政决策”与“专家决策”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在成立处置领导小组、前方指挥部的同时,省政府应急办连夜从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库抽调环保、水利、水质等方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专家组赶赴清远市,在前方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工作。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在事故处置期间,省、有关市政府应急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补不足”的作用,第一时间报告事件最新进展情况,第一时间督办有关单位落实领导同志的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协调省内外相关专家、抽调设备设施支援现场处置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保障了沿江群众用水安全。

同志们,近年来,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

12 可喜成绩。由于突发事件“日新月异”、成因复杂,我省应急管理工作仍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任重道远,2011年底实现国家、省、市、县(市、区)及有关单位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尚须加大工作力度;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亟需组建“实战型”的空中救援队伍,“实用型”的水下救援队伍,“复合型”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资源未能充分整合,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各地、各有关单位务必保持清醒头脑,面对成绩不骄傲,面对问题不回避,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把我省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开拓创新用力,推动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1年,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务必要按照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要求,继续开拓创新,加快全省应急平台建设,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以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估考核为抓手,以加强应急保障能力为重点,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在提升科学预防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广东模式”,确保实现黄华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的目标,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

13 水平,继续当好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省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要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根据省委十届八次会议通过的广东省国民经济社会“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抓紧编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并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编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统筹指导今后五年的应急管理工作。

二是要进一步加快地方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各地、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按照省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的通知》(粤府办﹝2010﹞50号)要求,采取措施深入贯彻实施《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尽快出台各项配套制度,不断深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有法必依。

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试点单位作用,以点带面,加快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进度,2011年6月底前,实现国家、省、市及有关单位应急平台无障碍互联互通;2011年底前,力争实现国家、省、市、县(市、区)及有关单位互联互通。

四是要进一步提高值守和信息报送水平。加强值守检查,确保值守到位、通信畅通;拓宽信息报送渠道,加强研判,定期通报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情况,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

14 送时效和质量;完善突发事件隐患评估与防范对策会商机制,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针对性和效用性。

五是要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抓紧出台配套文件,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监管制度,加强各地及相关单位应急设备和装备配置;认真探索建立包括募集应急管理基金等在内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试点,建设应急物资区域性物流中心。

六是要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水平。借助推进与联合国、德国等合作项目,加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深化与泛珠三角区域内地其他8省(区)和重庆市,港澳地区的应急管理合作,推进与其他兄弟省(区、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每年一次的粤港澳台应急管理论坛,积极推进与台湾地区的应急交流与合作,通过省应急管理学会,完善粤台应急管理合作机制。

七是要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依托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通过邀请先进国家知名应急管理专家学者前来授课等形式,组织应急管理干部培训;通过分期分批选派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到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学习培训的方式,拓宽国际视野;借助省政府应急办网站,继续推广应急管理网络培训;推进应急救援综合培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及志愿者队伍的综合能力。

八是要进一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尽快出台《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对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15 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抓紧出台加快全省应急管理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着力推进应急管理示范区建设,每个地级以上市在2011年上半年至少建设一个应急管理示范区;迅速出台全省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加快全省应急避护场所建设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全省应急避护场所建设。

九是要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推动建立应急产业体系,加快应急管理产业发展;出台加快全省应急管理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应急管理产业指导目录,积极培育应急管理产业龙头企业;依托行业协会、专业认证机构等力量,推进建设应急产品认证中心,研究制订应急产品技术标准。

十是要进一步弘扬应急文化。举办“永不放弃——广东省应急管理之歌”歌咏大赛,营造应急文化氛围;推动拍摄反映我省应对突发事件的专题影片,传播应急文化;鼓励各地、各有关单位,各级各类学校自愿选送项目,通过举办“应急管理之夜”专题晚会,共同传承应急文化。

同志们,建设幸福广东,应急保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省应急管理部门的同志应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奋发有为,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16

第三篇:广东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会议材料

加强行业协会基层党组织建设

为创建新型社会组织提供坚强保障

中共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协会委员会

(2010年1月11日)

在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经信委和省社会组织党工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协会建立了党委,并将党的基层组织建在分会上,成为目前全国首个行业协会党委。协会党委以党建促进协会发展,以党建带动产业发展,探索行业协会党建工作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协会被省民政厅评为5A级,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我们的做法是:

一、注重组织建设,积极探索行业协会党建工作新模式 我省食品、医药产业,尤其是食品产业中,95%以上的企业是外资、合资、民营企业。长期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薄弱,致使一些党员找不到组织,一些预备党员无处转正,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难以发挥。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提出了“建好组织,找回党员,展现活力,实现两个全覆盖”的目标,迅速采取措施付诸实施。一是向省社会组织党工委申请成立了广东省食2 -

党组织财务企业的原则、范围、途径、方式等,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协会基层党组织参与会员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有效模式和保障机制。第一,把握参与原则。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作用,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过程中遵循的原则:一是坚持方向性。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发挥党组织政治工作优势,把好政治思想工作的方向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影响干部、党员和职工,以服务企业为已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正气、立榜样,求发展,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二是坚持民主性。党组织主动加强与企业老板的交流、沟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三是坚持合理性。党组织为企业发展出点子,提建议,做参谋,善服务,调关系,坚持党性原则和公平公正,解民意,聚民心,集百智,为企业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协调劳资关系上,注重合法性和合理性,不超越党组织的职责范围。第二,界定参与范围。(1)企业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2)食品、药品安全措施。(3)重大改革措施。(4)职工福利和奖惩。第三,明确参与途径。行政领导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报告思想、工作等,通过他们帮助企业发展;党组织提供专题建议,促进企业发展。第四,规范参与方式。一是事前注重引导;二是事中监督;三是做好事后落实工作。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后党组织做好宣传发动,动员一切可能动员的力量,为实施决策提供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的保证。同时动员组织党员、骨干起模范带头作用,克服和解决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这样,对内确保了行业协会党建工作4 -

进“广货北上”活动,促进广东食品(药品)北上、西进、东拓工作,活动中签订合同185亿元。四是扎实推进凉茶原料基地建设,保证凉茶质量。广东省平远县被中食协授予“中国仙草之乡”称号,不仅成为我国最大的凉茶原料基地,而且走出了增加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五是获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委托,承担了“广东省食品工程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日常工作部门的工作;广东省物价局吸收省医药行业协会作为广东省医药价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同时,民生银行2010年给予省食品(医药)行业协会3亿元授信,省经信委决定对3亿元授信中用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资金给予贴息支持,为广东食品药品行业发展开启了增创新辉煌的崭新里程。六是狠抓行业自律体系建设,我省已经连续4年未出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退市事件。2009年12月30日,国家工信部等十部委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启动了由我协会参与策划和起草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为广东食品、医药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机遇。

- 5 -

第四篇:广东省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会议总结

2013年10月11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三位老师:张全政、万颖、姜秋杰参加了广东省高职公英教指委举办的“2013年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会议”。本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省各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负责人及骨干教师聚集一堂。

会议以贯彻落实“面向社会,针对岗位,辅助主修,强化应用”的改革精神为主线,对进一步促进我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的纵深发展,推动和提升我省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会议主要探讨的内容有:

一:教指委主任吴寒教授首先做了关于“广东省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报告,强调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内容和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职场英语应用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对教指委2013-2014年的工作思路与计划做了详细的介绍;

二:韶关学院安晓灿教授做了“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解读》报告,向大家介绍了教育部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精神等;

三:广东警官职业学院向前进教授对广东省目前推广的“高级职业英语能力认证考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本次会议不仅让参会院校进一步了解目前广东省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与目标,而且也增进和提供了省内各高职院校间教改经验的交流和机会,对我院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暨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暨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广东省省长 朱小丹 (2012年1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暨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刚刚闭幕的省“两会”精神,总结我省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并对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刚才,杨富同志传达了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意见,讲的很好,我完全赞成。汕头市政府、省海洋渔业局以书面形式介绍了各自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与此同时,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与省政府签订了2012年安全生产责任书。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强有力的安全支撑和保

1 障。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省转型升级与改善民生互促共进、推动科学发展取得新成绩的一年,也是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一年。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中之重来抓,以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为重点,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任务完成良好。事故总量在近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降,去年全省发生各类事故35329起,死亡6575人,同比分别下降2.9%和3.3%。同时,较大以上事故得到进一步遏制,道路交通、工矿等重点行业领域事故死亡人数均未超过控制指标。全省连续第九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任务。

二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成效明显。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

2 开展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等重点领域以及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环节和“三小”场所等的隐患排查整治,整改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安全基础环境明显改善。

三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取得新进展。以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为重点,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达标管理。去年,全省完成标准化达标建设企业累计5116个,比上年增加1940个,增幅达61%。同时,启动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网上申报及摸底调查工作,全省已登录申报管理系统注册的企业共21890家,已完成职业危害申报登记备案企业15732家。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四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得到巩固和发展。去年,《广东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顺利编制发布,明确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相关重点工程纳入地方政府建设规划,有效落实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的要求。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安全生产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建立了较大以上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对全省发生的97起较大事故进行挂牌督办和跟

3 踪检查,结案率达77.3%。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得到有效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配套的考核办法,各地也结合实际纷纷出台具体措施,促进形成了全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副职领导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过去一年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力有效开展,对我省经济社会在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下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深圳大运会等重大活动的顺利举办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为安全生产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安全生产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及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过大,较大以上事故仍然多发频发。我省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仍居全国首位,去年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和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分别为97宗和3宗。二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仍未很好落实。一些地方和行业领域安全发展理念尚未牢固确立,不能正确处理好速度、质量、

4 效益与安全的关系,盲目上项目、抢速度、赶工期而轻视安全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企业安全组织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甚至抗拒抵制有关部门依法监管,违规违章作业等问题依然突出。三是执法治理工作力度有待加大。一些地方在集中开展“打非”专项行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行动迟缓甚至敷衍了事;有的地方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工作效率不高、执行力不强,违法生产经营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四是安全监管领域还有疏漏。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职业危害问题日渐突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职业病防治职能尚未理顺,检测检验、诊断治疗的技术支撑力量不足,导致职业危害监管乏力。同时,全省镇、村一级小规模企业数量庞大、点多面广,“三合一”、“二合一”等场所消防安全隐患依然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的形象不相适应,与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不相适应。对这些问题,如不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但难以保持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的良好局面,而且还将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安全生产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社会文明进步

5 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历来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温家宝总理也强调:“发展经济是政绩,抓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深刻阐明了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任务。1月13至15日,国务院相继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工作会议,对2012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刚刚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对抓好安全生产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要位臵,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我省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6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做好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意义特殊、责任重大。要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以降低事故总量和职业危害、防范重特大事故为主攻方向,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全面提升安全发展能力,坚决遏制特别重大事故发生,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全面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落实。这是我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创举。要结合《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实施,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探索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强化党政主要领导责任。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对本地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负重要领导责任。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并对本地区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控制负重要领导责任。二是强化分管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原则上要由同级党委

7 常委、政府常务副职兼任,其他分管负责人要对分管领域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负重要领导责任。三是强化领导干部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和党政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使每个部门、每位领导干部都能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把安全生产纳入各项工作的规划、部署、实施全过程。四是认真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制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定期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安全问题。要加强对新一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全发展能力培训,切实提高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决策、指导和协调安全生产工作的水平。

(二)着力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安全生产监管是政府及其各部门履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刚才,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与省政府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书就是军令状,必须坚决执行。要强化政府及其各部门安全生产监管的主体责任,特别是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着力强化综合监管、行业监管职能,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认真抓好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建设。省安监局、发改委、财政厅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加快

8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督促各地党委、政府把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决策范畴,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发挥好重点项目在提升安全水平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加强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各地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保证市、县两级监管能力相对稳定并得到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得到充实,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要求,依法依规开展行政许可工作,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按照“责任倒查”和“四不放过”原则,严查违法违规和失职渎职行为,对瞒报、谎报、迟报事故及事故后逃逸行为,依法从重从快查处。

(三)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基本单元,对安全生产负有主体责任。要切实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增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意识,推动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安全生产新秩序。要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达标活动。以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为主攻方向,按照3年重点达标、5年全面达标的要求,认真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安监部门以及负有安监职责的相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相

9 关行业领域实现达标的期限要求,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把达标创建活动与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基础性工作、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和企业信用评级、授信授荣结合起来,促进企业自觉加强标准化建设。对不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达标的要责令关闭退出。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作用,努力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智力支持。与此同时,要大力培育和建设一批技术力量强、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的骨干安全中介机构,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安全评价、安全培训、检测检验、技术咨询等服务。

(四)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要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继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要严厉打击车辆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加大摩托车安全整治力度,有效遏制涉摩较大事故多发势头。下大力气抓好校车安全监管工作,坚决杜绝校车事故发生。完善客货运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依靠科技手段降低客货运事故发生几率。消防安全方面,要巩固“清剿火患”工作成果,加强消防安全执法,保持对人员聚集场所和“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安监的高压态势。建筑施工方面,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培训,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组织施工,并健全各类安全

10 操作规程。矿山和尾矿库方面,要继续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对已取得相关证照的采矿单位要加强督查,发现问题坚决依法予以纠正和处罚。要全面排查和掌握尾矿库情况,做好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应急准备,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和盗采国家资源行为。化工和危险化学品方面,要继续抓好分级管理和分类监管,加强对检查发现隐患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建档和跟踪。认真做好剧毒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和不带仓储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审批权下放的实施工作,加强检查指导,严防发生违法违规行政许可行为。烟花爆竹方面,要加强烟花爆竹流向管理和仓储设施安全监控,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严查销售来路不明产品及超范围经营,深入打击非法生产、储存、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行为。此外,要认真排查和消除特种设备、渔业船舶、水上交通、冶金、建材、轻工、纺织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电、供气等行业和领域的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五)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有效防范事态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应急管理网络全覆盖。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协作机制和事故救援指挥协调机制,解决好跨区域、跨部门应急联

11 动问题。要加强应急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强化应急预案管理,搞好企业预案与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和备案管理从高危行业拓展覆盖到全行业。要加快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城市燃气等专业救援省级骨干队伍建设,提升救援综合水平。要完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实现各级应急管理信息实时共享。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辨识、登记、评估、备案和数据库建设工作,加强动态监控。要抓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落实好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制度,组织好相关应急演练,拓宽应急工作宣教培训渠道,大力开展应急管理理论和技术研究。

(六)着力提升职业危害防控能力。职业危害防控是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领域、新课题。目前,我省上规模的工业企业约42万家,职工总数超过2000万人,其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职工超过540万人,职业危害问题日益凸显。全面提升职业危害防控能力势在必行。一是要加快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调整。要积极推进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职业危害防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职业健康技术支撑机构建设。二是要认真实施职业病防治规划。要积极推进企业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严格职业卫生许可制度,深化重

12 点行业领域粉尘、高毒物品等职业危害专项治理,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对职业病患者的诊断、鉴定和治疗。切实做好相应的社会保障,维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三是要督促企业切实履行职业危害防治责任。要对职业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依法处理。

(七)积极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舆论氛围。要加强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教育,不断强化全社会安全法制意识和“不安全不生产”的理念。要精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各地、各单位安全生产的好经验、好做法。要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文化体系,加强安全文化传播,引导和启发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组织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以及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安全诚信企业、安全文化教育基地等创建工作,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赞助安全文化公益事业发展。要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岗前培训、全员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等工作,普及安全生产常识,开展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村镇、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全面提升全社会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八)严格安全生产工作考核问责。考核问责是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

13 已明确作出规定,每两年组织一次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考核省直有关部门和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履职情况。以前仅考核各市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以及省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从今年开始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要求,考核对象增加至所有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省安委办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要求,尽快明确各地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并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尽快出台2011年至2012年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并参照省的考核办法完善本地区、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同时,要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特别要与干部培养、提拔、评优评先等挂钩。对考核优秀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被评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进行问责。对工作不力导致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要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决不姑息。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关于春节前后的安全生产问题。当前正值春运,节前节后这段时间是生产安全事故的多发期,是安全生产的非常时期。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入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集中力量加强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

14 场所、水上交通、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的全面检查。要高度重视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文化娱乐场所和大型聚会活动的安全管理,特别是文化娱乐场所,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场所。完善应急预案,全力消减各类安全隐患,尤其要加强春运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严防交通运输事故和火灾、踩踏等群死群伤事故发生。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等部门要切实加强春运期间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科学安排运力,有效疏导旅客,确保人员安全出行。节日期间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要严格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过上一个平安、祥和、欢乐的节日。

同志们,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继续推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春节愉快、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1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广东华融控股集团简介下一篇:工地食物中毒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