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差错事故原因分析

2023-02-08

第一篇:护理差错事故原因分析

护理差错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掌握预防对策和措施,以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事情经过:3月20日,给病人注射示踪剂时,药物注射完后,病人血管注射部位有轻微渗漏,然后护士怕渗漏部位增大,就没有把剩余的生理盐水注射完,以为不会影响检查。

原因分析:缺乏临床经验,基础理论部扎实,对示踪剂的药理作用不熟悉。专业技术专科学习培训滞后。工作不求甚解,盲目执行医嘱。 护理带教不严,在交接工作方面管理不严,导致当班护士出现医疗差错。

对策:

1、加强业务技术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能指导护理实践,使差错消灭在萌芽之中。须重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继续教育,同时加强护士防范护理差错意识和能力培养及可能发生护理问题的能力,把规章制度自觉而全面的融合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中。

2、把护士差错作为护理服务质量考核的一部分,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以此促进护理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自觉性,消除差错隐患。督促护士按章办事,切忌“五不可”: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存在丝毫的侥幸心理;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三查七对要字字查清;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办事;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

第二篇: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与防范

学号:08134010701188 姓名:888 专业:护理学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正视差错的危害性,有的放矢地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广大患儿服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43例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找防范措施。结果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儿科护理人员工作繁忙(27.9%)、工作责任心不强(20.93%)、医患沟通不良(18.6%)、专业心理素质差 (13.95%)护理记录有误(11.62%)、管理流程( 6.97%)。结论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通过分析差错事故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防范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理; 差错事故; 防范

在医疗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患儿家属对儿科护理质量需求日益提高。患儿因年龄小,合作性差,病情急、变化快,如果因护理人员某些方面的疏漏,一旦发生护理差错事故,不仅会给医院带来严重的后果还会给患儿及家属造成痛苦、重者会危及患儿生命。我院从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在狠抓儿科差错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找出发生护理差错的关键点,经常了解、分析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 3.1.2专业理论知识缺乏与专业技能不高 现在医院青年护士较多,且年龄偏小,流动性大,造成专科知识及经验的缺乏,由于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而儿科患儿往往起病急速、病情复杂、变化较快,且不能自我表达,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儿科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儿科临床经验,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容易忽略潜在的病情,而导致病情恶化;专科操作技术不强,因儿科操作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头皮静脉穿刺、股静脉采血、静脉留置针穿刺等,均需要对儿科专科技术比较熟练的护士进行操作,才能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否则容易引发护理纠纷。 3.1.3 工作责任心不强 缺乏工作责任心,比如:未严格按规定做好“三查七对”、尤其是工作较忙的时候,容易导致药物的错用;如有的护士未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计算输液滴数,仅凭经验估计进行操作,出现输液过快或过慢等问题;如有的护士对病情的观察缺乏责任心,导致未及时发现而出现严重的后果;有的护士在患儿热疗时,不注重指导家长在热水袋外加防护套而导致患儿烫伤等等。

3.1.4 专业心理素质差 儿科护士常处在哭闹、嘈杂的环境中,心理压力大,而家长的责骂、眼泪,时间长了会使人思想狭隘、心情压抑,产生工作疲劳;而家属往往在不满意的时候会对护士出言不逊,护士如果对其还嘴就及其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在患儿家属出现质疑时不但要给予合理的解释,还要耐心诱导患儿配合治疗,这些都需要护士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并有一定的沟通技巧,能冷静地处理各种冲突及一些突发情况。但事实上往往带有情绪,主动服务意识差,在操作中容易出错。

3.1.5护理文书不规范 医护之间由于对患儿的观察缺乏沟通,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过程记录不完整,未及时记录、记录数据不准确,记录时间有差错等;同时对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涂改等现象。

3.1.6医疗缺陷导致护理差错 由于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都很繁忙,在医疗与护理的合作性差错中,医疗缺陷在先,护理差错在后。如果在医疗缺陷发生后,护士未能及时发现,就会发生护理差错,从而也将承担连带责任,比如医师医嘱出现错误时,护士未发现而执行了错误医嘱,也会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给患儿及医院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3.1.7家属对医院期望值过高 儿科多数家属对医务人员期望值过高,对患儿病情变化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而将情感迁怒于护理人员;患儿年龄小,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又是家里的宝贝,如果在医疗和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测,就及容易发生纠纷;另外个别患者家属无视医院管理规定或利欲熏心,无理取闹,要求索赔,甚至殴打护理人员。也有些护理人员自我维权意识淡漠,泄露患儿病情隐私、计费不合理等也是引发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之一。

3.2 防范对策

3.2.1加强管理 严格查对制度 防范差错事故 护理差错是影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关系到患儿生命和疾苦的大事。医院健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制定安全教育计划,护士长在安全管理方法上要注意抓好以下环节:①工作繁忙时更应重视患儿的观察及护理,要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各项护理工作,严格认真查对医嘱规范护理技术操作,不会因工作繁忙而为差错埋下隐患。在加强防范护理差错的同时,也要根据儿科工作技术的难易程度和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分配工作。②对个别护理人员因身体情况和情绪欠佳者要给予照顾和疏导,不易安排在重要岗位,安排一些简单不易出错的工作;③安排工作细致、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任带教老师;④对交接班要做到交的清楚、接的明白,防止工作脱节,预防差错发生;⑤护理文件书写要及时、准确、完整,尊重患者隐私权,为患者隐私保密;⑥建立护理差错隐患自查报告登记本,目的是提高儿科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警惕性; ○7强化同事之间相互监督,避免相互包庇护理差错的现象发生。

3.2.2改变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医患沟通,不断强化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学会换位思考。尊重患儿家属的合法权益,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3.2.3提高业务素质 增强护士技能 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儿科护士专科业务素质可采取多渠道方法,可以通过选送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在本科室定期组织儿科专业理论学习,让儿科护士进一步熟练掌握儿科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使儿科护士树立专业自信心;定期组织儿科技能培训,不定期考核操作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针对目前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个别护士应急处理能力较差的薄弱环节,有计划的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训练,通过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练就过硬的技术操作才能取得患儿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减少护理纠纷发生。

3.2.4 加强医护患沟通 确保护理质量 在医疗活动中需要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沟通,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构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合理延长护患交流时间、次数,缩短彼此间的距离,能有效的增进感情。同时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反馈患儿有效信息,准确执行的医嘱,详细告知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

第三篇: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制定护理差错防范措施:

1、加大考核力度。

护士长根据科内及护理部工作安排,做到年有计划,月有重点,周有安排。每天早晨提前上岗检查前一天医嘱执行情况、危重患者好转恢复情况、病房管理有无问题等等,根据情况提出措施,每月随机抽查护理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列入考核。

2、组织业务学习:每月组织一次护理业务,内容新颖实用。

3、每月一次护理安全分析讨论:全科护士参加,并踊跃发言,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对已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到实处。

4、严格执行交接班:

(1)认真执行交接班,危重病人床旁交班:病情、睡眠、饮食、治疗、活动、皮肤受压情况、翻身情况等。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天医嘱、治疗单、执行单唱对。查对护士及护士长签名。

5、护理管理:

(1)合理排班,弹性排班

(2)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新老搭配,达到互补的目的。

第四篇: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科内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登记发生差错的时间、责任人、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 、经过、后果及处理结果。

2.发生差错要及时上报护士长和护理部;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上级有关部门,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3.在工作中如果发生一般护理缺陷、差错,由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讨论并总结,提出整改意见,填写在护士长工作手册,按规定时间上报护理部。

4.发生严重差错事故后,应及时对各种有关记录及造成差错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做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5.差错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全科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提出处理意见。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应允许本人参加。

6.发生差错、事故的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其他人发现时,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7.护士长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分析近期差错事故发生的情况,并提出防范措施。

第五篇: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

1、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对护士法律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应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工作责任心,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2、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训 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只有扎实过硬的本领,才能做到临危不惧,有信心和能力作出快速的应对。

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值班时要集中精力,做到人少事多不忙乱,业务不熟不蛮干,单独值班不松懈,抢救患者不涣散,做到严格交接班。危重患者必须床前交班,交接病情、治疗、护理,尤其应注重检查抢救器材的运行情况;认真执行交接班检查制度,要求做到四看三查一巡视。四看:看医嘱本、病房交接班本、体温本、各项记录单是否完善。三查:一查新入院患者处理是否完善;二查术前患者预备是否完善,手术后患者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各种管道是否通畅;三查危重、瘫痪患者是否按时翻身,有无褥疮等;一巡视:对所有患者巡视一遍。

4、严格消毒隔离,进行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治疗室、换药室天天用紫外线消毒1次,普通病房每周1次,每月做空气监测并留存资料定期监测分析;各种器械、物品及普通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禁使用过期的一次性用品、药品等

5、防止错误的执行医嘱

医嘱内容应明确,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并严格三查七对,各班医嘱应做到勤查、细查。

6、防止各种药物注射时发生差错

严格三查七对,多种药同时皮试时应有标记。肌肉注射、皮试液配制后不超过2h。输液时把握配伍禁忌,液体应随加随换。

7、防止服药差错

不用无标签、过期、变色等可疑的药物,剂量准确,随时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8、防止输血差错

严格遵守输血制度防止差错发生。

9、预防护理并发症

昏迷、术后、瘫痪等病人应定时变换体位,防止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10、加强病房治理,防止意外情况

劝说患者及陪护不要使用电器,防止患者走失、自杀、坠床、烧伤、烫伤、电击伤等;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脱落;危重患者须做检查时应有医护陪检。

11、防止药物变化错用或毒麻限剧毒药物丢失,对不同含量的同一种药物不能盛放于同一瓶内。

12、防止采集标本时发生差错采集标本时应做好查对制度,并建立登记本,护士与化验室收标本人员共同核对登记,并签全名。

13、护理记录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并使用医学术语,不得刮、涂、贴等并注重文辞修饰,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护患纠纷。

14、言行举动

给患者治疗、护理与交流时应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中级考试报名系统下一篇:海口土地交易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