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美学护理学论文范文

2024-01-27

护理美学护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1 在美的环境中陶冶

美的环境是维持护生健康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环境使人身心舒适、愉快, 是搞好教育教学的保证。我们要求医护人员要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优美、适合患者疾病恢复的治疗性环境, 那么就要先让护生体验到环境美。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外, 很大的一部分是学习各种操作技术, 模拟病区就成了主要学习场所, 其环境的布置对培养护生的职业意识和审美情趣有直接作用。可以指导护生适当美化环境, 走廊上“肃静”信号灯标志非常醒目, 护士照片 (任课教师照片) 挂在走廊, 开放式的护理站内设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 墙壁上悬挂南丁格尔画像。在窗台上摆放鲜花, 模拟病房合理布局, 光线充足, 使空气对流, 色调和谐, 温湿度适宜, 物品摆放有序, 床铺整齐, 幽静安全等。每个病床上摆放着相应的“模拟病人”, 护生进入模拟病区就如同进入了医院的病区, 很自然地把自己当作护士,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 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2]

2 在全过程渗透护理美学教育的同时, 有所侧重的分阶段培养

2.1 护理心灵美的培养

心灵美是人的本质美, 它包括美好的理想、高尚的道德、真挚的情感、坚贞的情操、诚实的品质、同情与“移情”的精神和社会行为等。[3]它又是反应护理美的一面镜子, 也是护士职业美的实质所在。可以说心灵美不仅仅决定护理水平的高低, 甚至决定着护理工作的成败。在《护理学基础》教学活动中, 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对南丁格尔的事迹进行介绍, 让护生在最初接触护理时, 就产生一种对真、善、美的触动。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收集医疗战线的感人故事和同学分享。课后鼓励她们利用课余时间, 参加志愿者活动, 以美的事例、美的结果、美的行为去启迪、感化、熏陶学生。

2.2 护理仪表美的培养

患者在接受护士美感护理或进行审美活动过程中, 首先接触的就是护士的仪表。所谓人的仪表是指风度、姿态和服饰。护士仪表美能立刻唤起患者的审美趣味, 有助于接受美感护理, 更好地发挥护理职能。在《护理学基础》的教授中, 前期章节就有护理仪表的内容介绍。通过教师系统地示范, 使护生掌握标准的站、立、行、坐等姿态美以及护士服穿戴的标准, 在进入专业教室以及模拟病区时, 要求护生穿戴整齐, 时刻注意护理活动中的姿态美的保持。在最开始接触护理专业课程时, 就养成好的仪表习惯, 这样也能缩短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时间, 是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步。

2.3 护理语言美的培养

语言是各种信息的重要载体, 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情感和信息交流的工具。特别是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频繁,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 不仅要具有广博的学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 而且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和语言交流技巧。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 有章节介绍沟通交流的技巧以及护理语言的应用。在护生的语言美培养中, 尤其要重视护理语言的道德美和通俗美。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求医者来说, 语言既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护理工作人员在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时, 自然温情的体现出同情和体贴, 能使病人心情愉快, 感到关切温暖, 得到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康复。护理语言通俗美是在语言道德美的基础上, 要求护理人员的语言要精练、清楚、明确、自然、语气婉转, 有逻辑性与灵活性。特别是在向患者交代或者解释病情、操作目的、进行健康教育时, 语言要群众化、口语化、尽量做到通俗易懂, 既符合医学科学性, 又表现其通俗性。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出不同的病例, 让护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练习语言的表达以及用词的准确。对于性格内向, 不善言辞的同学, 可以让其先对着模拟人反复进行练习, 减少恐惧心理, 增强自信心。

2.4 护理操作美的培养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服务的常用手段。在实施过程中, 体现了护理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娴熟准确的技艺能力。在讲述示教《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部分时, 要注意学生护理操作美的培养。

2.4.1 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以人为中心是现代护理服务的理念。护理教学中对人的关心更为突出, 如师生之间, 护患之间, 人与模型之间均蕴涵着丰富的人本内容。操作中关心、体贴病人, 哪怕是操作练习的模拟人, 也要当作真人对待, 动作轻柔, 使患者产生温暖如春的护理技艺美感, 减轻病人痛苦, 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2.4.2 重视操作过程中的职业道德

护理操作中应体现护理人员对病人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工作态度,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认真、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因此, 在平时的操作练习中要加强培养, 除了记忆理解各项原则和制度外, 要将其内化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 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隔离原则、医疗原则等, 做到技术上精益求精。

2.4.3 注重操作的规范美和娴熟美

护理操作中护士应技术娴熟、动作规范、具有节奏感, 体现操作的规范美和娴熟美。如肌肉注射时应做好两快一慢、达到“无痛注射”, 静脉输液时应“一针见血”, 插胃管应“一次成功”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课堂示教, 细化每一项操作步骤, 课后督促同学勤加练习, 教师及时辅导, 使学生尽快熟悉操作流程。课堂分组时, 同学回示教, 强调细节, 每项操作结束后, 进行一对一考核, 做到每位学生操作不留死角, 熟能生巧, 使各项操作给人以流畅、美的享受。

2.5 护理人际美的培养

护理人员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社区的职业服务过程中, 其人际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护理人际美是协调护士人际关系的动因和结果。它有利于促进医疗保健组织的正常工作运转和职能的发挥, 有利于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病人身心康复。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需要和维护医-护-患三边利益。[4]因此, 必须加强对护生护理人际美的培养和训练。护理人际美形成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护理人员尽职尽责的护理心灵美。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强化护生的利他主意行为修养, 它是一种“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特殊助人行为。培养和完善护生的自我形象, 要知道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在人们 (主要是病人和其家属) 的“第一印象”中所起到的“首因效应”, 与建立和完善护理人际关系中的美息息相关。[5]培养与训练护生的“移情”意识, 移情作用是指交往双方对对方的情绪体验, 即“多替对方想想”, 对于目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护生来讲, 无疑对今后维护和发展良好和谐的护理人际关系有着莫大的帮助。

护理美是一种超越任何艺术类专业美的特殊职业美, 体现在她能激发患者或健康人的美感, 形成和保留美好的印象, 激活身心抗病或保健能力, 促进身心康复与健康。[6]现代护理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护理工作者必须有美的心灵、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技术等, 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而工作。虽然, 护理美学教育已在多年前就开始在护理教育中应用, 但是笔者认为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全程渗透, 渐进式、有针对性的培养护生的美学意识, 相比与其它课程更为重要, 培养效果更好。

摘要:护理美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分阶段, 循序渐进的应用, 能在早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认同感, 对护生的成长以及护士角色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护理美学,《护理学基础》教学,阶段式培养

参考文献

[1] 任小红.护理美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52.

[2] 祝玉芳.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护理美学教育[J].中华护理教育, 2006 (3) :60.

[3] 王益锵.护理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67.

[4] 泮湿芳.护理人员的美学素质要求和培养[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40.

[5] 吴先娥.护理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44.

护理美学护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1 美学意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现阶段, 美学与护理学的联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已遍及各个领域, 也对我们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护士, 不仅要有熟练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还要具备在性格、心灵、品质、道德等方面的美好情操, 展示护士积极向上的一面, 提高素质和护理水平。

1.1 心灵美是提高护士素质的重要前提

目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护士的美学意识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有效程度, 是提高护士素质、做好护理工作的必要前提。在护理工作中, 患者良好的心态是保证疾病康复的前提, 护士的思想信念、品质道德、性格、文化修养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 重视患者生命、解除患者痛苦是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操。作为护士要保持思想感情美, 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工作, 有一颗善良、坦诚的爱心对患者进行发自内心的同情和人道主义的帮助, 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急病人所急, 想病人所想, 处处关怀和体贴患者, 体现出诚实可信的美德及良好的慎独修养。认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患者, 不因患者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而偏对偏向, 给每一位患者留下最真实的美, 有效提高自己的素质, 提升整体护理水平和质量。

1.2 语言美是改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有效保证

语言是护患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也是影响疾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 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积极鼓励的语言对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满意度起着重要作用。 (1) 护理人员注意自己的说话艺术, 在护理工作中以微笑的面容、和蔼的态度、文雅有度的谈吐、认真的倾听、合理的礼貌语言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完美的精神享受和心灵安抚, 也是护士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语言中的完美体现[2]。有利于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 掌握和发挥语言艺术, 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语言轻柔、温和、语速平稳、语态诚恳, 有效塑造了护士的自身完美形象, 提升了自己的素质品质。人与人之间需要语言交流。特别是护患之间, 患者在受到病痛折磨的折磨时, 不良的语言刺激可加速病情的发展, 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护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严峻的任务, 护士在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 也要不断加强语言的训练, 与时俱进, 将美学知识与专业、社会、自然、心理等学科联系在一起, 加强语言修养, 陶冶情操, 提高护士素质, 展现自己完美的人格。

1.3 举止美是体现护士素质、提高患者信任度的标准

护士的举止不仅代表着自己的护士素质, 也代表着对医学态度的严谨和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举止是人的行动, 包括人的动作、速度、穿着、体态、表情等变化, 是表现人格自尊的主要表现形式。护士的举止美在护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是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要求。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完美的外观, 还要有完美的行为。护士在穿着、走、站、坐及各种操作要保持准确、优美、节律。护理工作作为神圣的职业, 要求护士服装整洁、仪表端庄方, 一旦走进医院就必须穿上洁白的工作服, 衣领腰带要平展整齐, 发不外露, 给人以严肃认真、稳重平静、纯洁高雅, 不仅增强了护士的自信、骄傲和希望, 也在患者面前树立威严。走路时要收腹挺胸、目视集中, 坐下时双腿并拢后收坐下, 对患者进行操作时要动作轻柔、优雅细腻、灵巧, 将自己美的举止形态呈现在患者面前。南丁格尔说过, 护士工作是一切艺术中最精细的艺术[3]。护士的举止行为影响着自己素质的高低, 对工作态度的严谨, 也是取得患者信任程度的重要保证。

2 结语

总之, 举止美是提高护士行为素质的完美体现, 是衡量护士素质的主要标准, 也是增强患者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 塑造完美护士形象的手段, 使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美好, 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促进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士美学意识在提高自身素质和临床护理工作中显示出重要作用。护士的美学意识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有效程度, 是提高护士素质、做好护理工作的必要前提, 也是保证患者疾病康复、解除痛苦的必备条件。作为护士应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工作, 以一颗善良、坦诚的爱心对患者进行发自内心的同情和人道主义的帮助, 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急病人所急, 想病人所想, 处处关怀和体贴患者, 体现出诚实可信的美德及良好的慎独修养, 认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患者, 使自己的崇高素质在工作中得到完美体现, 有效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和水平。

关键词:美学意识,护士素质,护理工作,提高,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张麟, 于锡霞, 赵新国.提升护士审美修养的意义[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0, 23 (9) :208~209.

[2] 邢丽娜.护理美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 (11) :157.

护理美学护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儿科手术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采取细节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术后VRS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VRS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的缓解患儿的疼痛程度,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细节护理;儿科;手术室护理;应用价值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是直接影响患儿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还直接与医院的总体形象有关系。细节护理作为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到儿科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去,获得不错的效果[1]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儿科手术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为7-15(10.1±2.4)岁。观察组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6-15(10.2±2.3)岁。两组患儿的性別、年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措施。(1)环境细节护理。为了能够保障患儿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需要时刻保证好室内的通风措施,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室内的环境清洁工作,确保室内的卫生良好和地面干燥,避免发生意外以及交叉感染。(2)交接班细节护理。实行交接班工作流程,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需要进行责任制护理,当交接工作时,需要对患儿输液以及导尿情况进行检查,治疗过程安全无误,认真检查和登记护理记录和交接工作记录表,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爱心,让患儿能够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3)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态度进行培训,保证其具有高度的临床观察能力以及责任心,让护理人员能够充分的了解到细节护理的初衷以及具体作用,加强细节护理的认知度,进而使得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4)以人文护理为主,加强素质建设。将儿科的护理人员进行集中,要求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并且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对新技术进行学习和掌握,并且运用的临床医学当中,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术后VRS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计算方法:(十分满意+一般满意)/患儿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术后VRS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术后VRS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三、讨论

细节护理管理能够组织妇产科的所有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当中来,能够不断地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让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技术更加的完善。细节护理管理能够让管理方式更加的完善,同时在处理风险事件的方面,也更加的人性化,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激励管理能够使得护理人员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有着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心磊,吴微微.浅谈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109.

[2]曾嵘.试论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9):80-82.

[3]朱小芬.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1):1.

[4]刘晶晶,徐李娟.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2021.

[5]陈华梅.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J].饮食保健,2020,007(001):206-207.

[6]李政玲,王翠东,陈娟.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20,39(16):3.

护理美学护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伤口护理中结合风险管理以及个体化护理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治疗的88例慢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风险管理以及个体化护理。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评分、患者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伤口护理知识、伤口愈合与营养、伤口愈合与活动、伤口愈合与生活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以及个体化护理,对慢性伤口患者效果显著,能加强患者自护能力,提升患者疾病认知能力。

关键词:慢性伤口;风险管理;个体化护理;自护能力;疾病认知能力

慢性伤口是指经过2周或更长时间,皮肤软组织损伤不能自行愈合的伤口[1~2]。造成慢性伤口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为患者静脉功能受损,如周围血管性疾病、伤口感染以及原有的慢性疾病等,从而影响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受损,延长伤口愈合速度。在进行慢性伤口护理过程中会有诸多影响因素,影响患者康复速度,因此,需要予以患者风险管理以及个体化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以2018年2月~2021年1月我院88例慢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慢性伤口护理中结合风险管理以及个体化护理的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我院88例慢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56~71岁,平均(63.13±7.23)岁。观察组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65~73岁,平均(63.27±7.17)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使用双氧水以及生理盐水进行清创处理,再使用碘伏消毒、凡士林纱布伤口包扎处理,告知患者尽量避免伤口触碰水。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以及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采用本院拟定的风险评估表对患者伤口严重情况进行伤口风险评估,内容包括伤口颜色深浅、大小、伤口愈合速度快慢、既往病史、慢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等,结合以上资料帮助患者制定风险管理表,加速患者伤口愈合速度[3]。多数患者在手术之前,易产生紧张、不安、焦虑的情绪,从而导致难以配合治疗。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予以言语鼓励,举例成功案例,增强患者信心,提高治疗依从度。环境干预,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干净的治疗环境,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65%~75%为宜;为了确保病房空气清新,可以摆放绿植,定时开窗通风。饮食干预,嘱咐患者多食用新鲜蔬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促进其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禁食油腻辛辣的食物。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健康教育,发放知识手册或者视频,以此来提高对慢性伤口的认知。

1.3 观察指标

(1)疾病知识评分比较。采用本院自行制定的疾病知识评分标准,包括伤口护理知识、伤口愈合与营养、伤口愈合与活动、伤口愈合与生活。得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越好。(2)患者自护能力比较。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患者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4部分内容: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为百分制,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自护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伤口护理知识、伤口愈合与营养、伤口愈合与活动、伤口愈合与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伤口是指无法通过正常有序、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完整状态的伤口。临床上常指伤口未依预期时间愈合,或停留在某一个愈合阶段超过4~6周。其中愈合的时间并非绝对,有赖于伤口部位、大小、病因、个体一般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慢性伤口一般可分为5大类:静脉性溃疡、动脉型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创伤性溃疡、压力性溃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伤口护理知识、伤口愈合与营养、伤口愈合与活动、伤口愈合与生活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采用风险管理以及个体化护理具有众多优势:有助于患者了解慢性伤口的认知度,缓解其负性情绪,极大程度降低患者的顾虑;为伤口愈合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环境;予以科学的饮食干预,可以有效促进伤口速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缓解病痛,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时间数,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巧以及工作水平,拉近患护之间友好相处[4~5]。

综上所述,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以及个体化护理于慢性伤口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加强患者自护能力,提升疾病认知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瑋,王晓春,黄求进,等.慢性伤口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4):3321-3325.

[2]李飞,张欣,张冬梅,等.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模式的实施及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1):1608-1611.

[3]张芳,刘艳华,张燕.运用5W2H分析法建立慢性伤口患者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1000-1001.

[4]鲁晓蕾.个体化护理干预在慢性伤口门诊处理中对风险管理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3):288,292.

[5]张静瑜,邱志红.慢性伤口门诊处理中的风险管理及个体化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5):166-168.

护理美学护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了解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对我院骨科18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186份有效问卷中,本科及以上83人,及格率87.5%;大专95人,及格率74.74%;中专8人,及格率72.29%。本科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大专及中专护理人员(P<0.05)。护龄>15年38人,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65.79%;6~15年83人,及格率57.83%;<5年65人,及格率58.46%,护龄15年以上的护士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护龄低于15年的护士(P<0.05);不同职称护理人员问卷及格率分别为:护士70.21%、护师67.09%、主管护师82.35%、副主任护师及以上88.89%;骨儿科护理人员11人,平均(51.84±5.11)分;手外科38人,平均(61.52±4.98)分;骨伤科12人,平均(79.02±6.07)分;创伤急救科44人,平均(71.17±5.56)分;脊柱科25人,平均(73.11±5.19)分;關节骨科26人,平均(62.94±4.89)分;骨病科18人,平均(69.69±5.78)分;老年骨科12人,平均(76.90±5.28)分。 结论 应通过多种方式对骨科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培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临床诊治能力。

[关键词] 骨科;护理人员;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且无法治愈,国内外许多研究[1-4]表明,糖尿病教育对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及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今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5]。近半数的糖尿病患者在患有其他疾病的同时患有糖尿病[6],而骨质疏松症等作为目前我国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患者数逐年上升。国内有调查[7]显示,55.5%的护士在为糖尿病患者做健康教育时感到困难的是缺乏糖尿病教育知识。因此,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正确护理直接影响着糖尿病患者骨科疾病的预后。现对我院骨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体抽样法对我院骨科18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86份问卷,回收率100%。

1.2 方法

调查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护理人员包括学历、工作年限、科室、职称等一般资料进行调查。第二部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20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分)、糖尿病饮食及运功(20分)、降糖药的种类及注射部位(20分)、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及时间(20分)等五大项100分。以病区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手外科4个,创伤急救4个,骨儿科1个,骨伤科1个,脊柱科3个,关节3个,骨病2个,老年骨科1个。采用不记名,当场发问卷,独立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知识掌握总体情况

186份问卷中得分良好问卷76份(40.86%);得分一般99份(53.23%);得分差11份(5.91%)。

2.2 不同学历的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析

186份有效问卷中本科及以上83人,及格率87.5%;大专95人,及格率74.74%;中专8人,及格率72.29%。本科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大专及中专护理人员(P<0.05)。见表1。

2.3不同护龄及职称的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

护龄>15年38人,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65.79%;6~15年83人,及格率57.83%;<5年65人,及格率58.46%,护龄15年以上的护士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护龄低于15年的护士(P<0.05);不同职称护理人员问卷及格率分别为:护士70.21%、护师67.09%、主管护师82.35%、副主任护师及以上88.89%,结果显示,具有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者及格率明显高于护师及护士(主管护师vs护士,P<0.05; 主管护师vs护师,P<0.05; 副主任护师及以上vs护士,P<0.05; 副主任护师及以上vs护师,P<0.05)。

2.4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的得分情况

骨儿科护理人员11人,平均(51.84±5.11)分;手外科38人,平均(61.52±4.98)分;骨伤科12人,平均(79.02±6.07)分;创伤急救科44人,平均(71.17±5.56)分;脊柱科25人,平均(73.11±5.19)分;关节骨科26人,平均(62.94±4.89)分;骨病科18人,平均(69.69±5.78)分;老年骨科12人,平均(76.90±5.28)分。骨伤科及老年骨科护理人员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科。见表2。

3 讨论

3.1糖尿病知识掌握总体情况分析

结果显示,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有待进一步提高。护士对实验室检查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糖耐量实验等糖尿病诊断答题正确率较低,与陈敏芝等[8]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护理经验欠缺,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培训。

3.2不同学历的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析

调查中本科学历护士分数最高,其次是专科,中专护士分数最低。与冯琳等[9]研究结果一致,应有针对性的对低学历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鼓励其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3.3不同护龄及职称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显示工作年限较长的主管护师及以上护师糖尿病知识掌握较好,这与多年临床知识积累有关 ,职称越高,基础理论知识越扎实。护士与护师之间的差距较小,这是因为入科新护士都要进行科室准入考试制度,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等,考试合格后方可入科,这就促使年轻护士掌握新知识,新业务。其次是近年年轻护士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求知欲较强。

3.4骨科不同科室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显示骨儿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的较差,因为糖尿病在骨儿科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使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认识不足,而忽略了对糖尿病知识的学习,应加强骨儿科护士的培训。骨伤科及老年骨科糖尿病知识的需求率高于其他科室是因为这两科老年病人较多,对糖尿病知识的培训较重视,所以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得较好。手外科和关节骨科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较其它科室相对较差是因为糖尿病知识较薄弱,更新知识较晚。

总之,应通过多种方式对骨科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培训,可以采取“交互式(病例讨论、角色扮演)”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10],不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糖尿病知识水平,针对不同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制定出不同针对性培训计划,改进并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11]。此外,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还应增加临床实践技能培训[12],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有效护理能力,尽可能满足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Conenwett L,Sherwood G,Gelmon SB. Improving quality and safety education:The QSEN Learning Collaborative[J].Nurs Outlook,2009,57(6):304-312.

[2] Conenwett L,Sherwood G,Pohl J,et al. Quality and safety education for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J]. Nurs Outlook,2009,57(6):338-348.

[3] 贾芸,王君俏,刘伟. 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21-23.

[4] 陈声平,王德芳,余振兴,等. 第二型糖尿病团队照护的介入成效探讨—以家医科门诊实施两年为例[J]. 中华职业医学杂志,2009,16(1):55-64.

[5] 杨文革,张书平. 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必要性[J]. 河北医药,2008,30(4): 533.

[6] 甑莉,周春兰,魏志刚,等.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护理[J]. 护理学报,2009,16(7B):41-42.

[7] 陈红英. 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96-797.

[8] 陈敏芝,梁爽. 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2B):33-34.

[9] 冯琳,周克雄. 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104-106.

[10] Bloom BS. Effects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on improving physician clinical care and patient health: A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J]. Int J T Echnol Assess Health Care,2005,21(3):380-385.

[11] 許亚婷. 外科护士对糖尿病认知现状的调查[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A):15-17.

[12] 张丽.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10,8(30):2809-2810.

(收稿日期:2013-11-29)

护理美学护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护理告知;法律务实

1 前 言

护理告知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护理人员的法定义务。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有效履行护理告知可以保障护患双方的权益,对减少护患纠纷、规避护理风险、密切护患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告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广大护士和管理者共同面对和解决。

护理告知是指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或死亡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说明及讲解护理程序、护理操作的具体注意事项,护理上需要患者技术配合支持的工作,以及患者在入院期间遇到或希望了解的某些问题的解答。

护理告知是护患沟通的一个方面,是改善护患关系、化解护理纠纷、转移护理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是护理告知又有别于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是人际交流层面的信息互动,其目的在于改善护患关系,增强双方之间的互信,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护患沟通如果不实施,不存在违法,只是会影响护患关系,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而护患告知是护理专业层面的信息互动,是护理执业义务的之一,如果护理人员没有执行护理告知义务,实际上是未尽到护理执业义务的行为,因而面临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2 护理告知的形式多样化

护理告知的方式大致分为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和公示告知3种类型。在护理实践中,鉴于护理工作的特点,一般口头告知用的比较多,书面告知和公示告知用的相对较少。不过近年来由于医疗纠纷频发,护理口头告知有增多趋势。

书面告知是指在对病人护理过程中遇到一些需要患者家属配合、理解的情况,或者实施某些特殊治疗之前,需要患者或者家属了解、同意并签字确认的书面材料。书面告知主要是针对操作过程中比较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或具有其他特殊危險性的护理操作。书面告知有利于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纠纷后保存证据。书面告知的范围法律法规没有具体硬性规定,医疗机构往往根据本单位的特点自行规定。一般来讲,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单位的护理特点、护理队伍素质等情况,确定书面告知的范围,规定的范围不亦过窄,一是于护理管理,有章可循;二是在医疗纠纷诉讼中,有据可查。目前的护理告知文书有《患者入院须知》、《婴幼儿患者输液风险告知书》、《难免压伤风险告知书》、《应用保护性约束的告知书》、《健康教育须知》《身体健康预防保健知识》等等。3 入院告知须及时

病人一入院,责任护士就要热情接待病人,主动对病人做自我介绍,接着,带病人到指定的病房床边,向他们介绍同病室的病友,告知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我)的名字,并且发给病人一张“入院告知书”,针对上面的每一条内容,向病人解释清楚。特别是贵重物品要保管好;告知病人的用物放在哪里,上卫生间时要注意防滑别跌倒了,病房不能用电饭煲等电器,不能吸烟;按医院的规章制度办事,不能随便外出,特殊事情外出必须向主管医生请假,疾病预防禁忌,健康保健知识等等。病人有疑问时,要耐心解释;防范于未然。不能给病人发一张纸,要家属签个字就了事。

入院告知必须在病人入院一小时内做好,除非急诊危重病人抢救,也要向病人家属交代清楚。并及时做好书面记录。4 治疗检查告知须仔细

病人入院后,医生会开出各种检查单、治疗单,护士须仔细告知病人及其家属检查的目的、程序。如给病人抽血的时候,要向病人说明这次抽血的目的是检查体内钾、钠、钙、氯等生化指标是否正常,还有肝功能、肾功能是否有问题。如果是外伤病人需要做手术,那么还要告知做凝血四项、血型、交叉配血等是为了手术顺利。大便、小便、血常规是每个住院病人必须要做的,费用不高,如果心、肺有毛病,做心电图、照片也是为明确病情诊断必须要做的。一些骨折病人,伤肢照片是免不了的根据实际情况,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治疗,给病人一个明确答复,不要让病人或家属悬着一颗心,焦虑不安,引起护患矛盾。

当检查结果出来,采取一些治疗措施治疗时,要把各种治疗仔细说给病人听,让病人知道自己在用什么药治疗,可能会发生反应,发生不良反应时,会及时按红灯呼救。如骨科病人采用小夹板外固定、皮肤牵引、石膏外固定、骨骼牵引等治疗过程中,护士就要告知病人保持伤肢外固定有效,维持功能位,不能自行松开外固定物,要注意观察伤肢远端的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如果出现皮肤青紫、感觉麻木或剧痛,局部肿胀厉害,活动受限甚至完全失去知觉时,一定要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否则,伤肢就有坏死致残的可能。一旦出现这样的结果,极易引发纠纷。5 护理宣教告知须通俗

护士每天要到病房去,给病人铺床、做四测、做皮试、静脉输液、输氧、输血、心电监护、雾化吸入、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压疮护理、伤口护理、观察病情、健康宣教、功能指导等。还要在给病人办入院、出院手续,发放每日费用清单,接待探视人员的询问,把各种医嘱落实到病人身上;护士在与病人接触时一定要时时处处履行告知义务:要告知病人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测量血压、脉博、呼吸、体温的目的是什么,应注意什么,如果异常应做什么处理;皮试的意义是什么,阳性应如何避免不使用此类药物,还有阳性标志不能随意去掉;输液输血输氧的目的、主要事项、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凡与病人、与健康、与护理相关的,护士就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这样,病人及其家属就会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检查、治疗和护理。护士与病人之间良性互动,感情融洽,护患关系和谐。6 护理告知落实不到位

护理告知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各种原因,临床工作中护理告知的落实差强人意,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护理告知是一门沟通艺术,有的护士在操作前与病人沟通不到位,或者沟通方式不合适,结果使告知没有效果,甚至导致病人的不满和投诉。有的护士专业知识不够,经验缺乏,又不注重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未能履行告知义务,甚至错误告知;第三,有些护士沟通生硬死板,告知时运用太多专业术语,病人不易理解;第四,缺乏责任心。护士在护理告知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冷漠,解释不耐心,不能做到有问必答,给患者及家属产生不信任感。再者,护理工作繁忙,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护士时间有限,影响了护理告知的落实。为了提醒护士履行告知义务,提高告知效果,护士和管理者应齐心协力,改进不足。必须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组织学习《医疗事故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使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如果不履行告知义务,不仅会出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严重者还会发生护患纠纷,护士甚至或被推上被告席。同时要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学习,牢固掌握专业基础,提高护士告知水平和履行告知的能力。护理告知落实到人;加强护患沟通;指定专人负责护理告知并负责资料记录和保管。这样既有利于护理人员交接班,又有利于在发生护患纠纷时提供有利证据。7 护理告知的法律性

告知必须要实事求是、及时、全面、尊重隐私、及时记录、医护一致,并有患者或患者家属签名。否则,极易导致患者的不信任,增加患者的猜忌心理,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护士在护理行为中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则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即通常所说的侵权。在护理行为中,因侵权而给患者造成不利后果的则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诉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同时赋予了病人知情权,护士不履行告知义务或履行不当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应负法律责任。这两个法律法规是护理人员“告知义务”的法律渊源。

护理人员的“告知义务”与患者的“知情权”相对应。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或死亡的全过程中,护士都有义务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护理程序、护理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等内容,并解答病人有关的咨询,给予病人技术专业指导。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指: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其相关情况(费用、愈后、疼痛程度等等),能够权衡利弊、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取舍。患者如果为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实施(父母、子女、近亲属)。

综上所述:护理告知内容较多,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让病人及家属明白并灵活掌握,必须靠护士每天用心告知,循序渐进,取得患者对医院及其医护工作人员的信任,帮助病人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放松心情,安心养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进行。

护士面对病人也许每天扎三百个针,一句话就要重复三百遍,对于护士可能很枯燥,但对于病人也许是第一次听到。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多的有耐心和责任心,要做到让护士从心里真正明白告知的重要性,并主动接受,主动落实,这样护理告知才能真正有效果。护理管理者不能只是硬性规定和检查,更要有耐心,想办法让护士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各项制度和流程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让病人受益。医护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杜绝一切危险因素,防微杜渐,把医疗纠纷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中。

上一篇:汉语文教育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停车场结构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