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结局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倾城之恋结局范文

没有结局的结局散文

导语:有的事注定是没有结局的,可是我们还是会去选择开始,有时,没有结局的结局,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在纷繁的星空下投出一道光影,思念发酵成白昼。他曾经轰轰烈烈为某人许诺的话语,如今已随云烟消散在茫茫天地间。

成长的故事纷杂错乱,越长大越令人觉得不可捉摸。事情总是毫无预兆地开始,旋即又匆匆而逝,正如他与她的曾经。

那时,他们虽是安排了并排而坐,中间却隔着一条小过道,而恰是这不远不近的距离,演绎了一段青涩而温暖的时光。她在班级中并不很出色,甚至可以说很普通,就像一粒沙投入群体中便消失无萦。开始的开始,他们没有什么渊源,最后的最后,依旧是分道扬镳。

他们只是两个不同的时空里突然有了交集,只是一个眼神不经意的一瞥,眼际的余晖掠过她的桌上,她正在低头看书,一只玉手轻拈着书的一角,眼睛正认真地看着上面的内容。青黛连娟,从头上微微滑下一缕细发,半遮半掩地收住她的脸。那娟娟细眉便隐隐在她的发丝间。正是这不经意的一瞥,原本平静的心湖有了一丝悸动。她应该是个美女,他如是想。此后的日子里,他的注意注释不自觉就落到她的身上。

时间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渐渐地,它把那若即若离的距离隐去,让他们变得熟悉;让他心中那份情感的种子生根、发芽;让她成为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念想。

情窦初生的他,懵里懵懂地删除了她身上所有的不完美,只留下所有美好的东西。他是那样一个优秀的男生,在平凡的她的面前却是那样羞涩,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让他手足无措。他从不敢同她有过多的交流,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笨拙的情愫,惊吓走了她那安静的小心脏。他就像周敦颐爱慕莲花一样,只是静静远观,而不是近近亵玩。无言的陪伴或许比亲密的交往来的更有韵味。

但这只不过是他的一些遐想罢了,他以为他们可以一直保持这样美好的关系,可以一直这样维持距离的美丽。不想,上帝却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乐忠于给别人打开一扇窗后又关上了一扇门,给你一个心中渴望的开始却不给你一个满意的结局。他还喜欢给人的完整生命添加上不必要的尾巴。正是这样,男孩怎么也想不到,她竟然相信了同学间的传言。

那天清晨,微风轻拂,初升的阳光穿过树丛,静静落在课桌上。他走进教室,习惯性地在落座前望了她一眼,却不想,她也正望着他。就这样两两对视了两秒钟。她欲言却止,他浅浅一笑。他坐下,身旁传来她的字条。他轻轻打开,心里既害怕又期待。白色的纸上,浓浓的墨色却深深刺痛了他的双眼,他情系于她,她却不懂他的心。他抬头望了她一眼,那上饶尚美医美出来的脸是那样白皙。他呆呆地提起了笔,却又迟迟未落下。他该说些什么呢?又能说些什么呢?他紧紧揉搓着那张白纸条。

后来,终于,他向她说出了自己的心事,并许下诚挚的诺言,她却落荒而逃。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的念想也随之抽空。

最后的最后,再也没有最后。有时,没有结局的结局,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第二篇:格局决定结局

——朗唯公司发展策略之我见

2009-4-20 ◇崔明洪

朗唯公司自2008年9月19日成立以来,已经半年有多,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以探索者的姿态摸着石头过河,直至2009年的3月份,公司才开始有点起色,这与经营3G产业的其它兄弟公司的发展速度来看,我们也有许多亮点值得骄傲,但对于3G产业的发展形势和竞争局势来看,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这些都要求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尽快地调整心态,放大格局与时俱进,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没有纲领就没有方向,格局决定结局!

一、 朗唯现状

(一)制度不全、管理混乱

公司现在的管理模式可以说完全是依靠“经验主义”,依据就是汇海经验,再加上参照兄弟公司的经验和方法。包括公司的很多制度也是完完整整的照搬,以至于使很多的制度没法执行下去而造成管理的不顺畅。还有就是“家长制”的管理模式也是造成公司现状的重要原因。当然,这是因为管理层的不团结、心不齐造成的,但是这种管理模式没办法使公司做大做强。这样的局面如果还不尽快改变和调整,那我们只是永远跟着别人的屁股走,是完完整整的追随者而永远没办法成为同行的领跑者。朗唯也会处于不断的间鬲归零,虽然踌躇满志却总是徘徊不前,这些我们都是有过沉痛教训的!

(二)目标感不强、方向不明确

朗唯公司的目标一直都是以口号的形式出现,从去年九月公司成立到现在,我们的目标都一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落实下去,已经形成了目标的习惯性流产,这主要原因是管理者目标感不强,以至于每个月在吼、每场会议在喊,但没有

1 想办法细化目标、强化目标。

方向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公司没有清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纲领,以至于很多想要发展平台的员工对平台没有信心!还有就是管理层的方向不明确,出现了懵懵懂懂上班糊里糊涂做事的心理,很多员工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好,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方向不明确,目标感不强。

(三)管理层素质偏低,执行力不强

公司比较年轻,公司员工也都偏年轻,对人生价值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受过多少挫折,经受不起打击和挫败,加上打工心态很重,所以工作起来也就仅凭一腔热血一股热情!包括管理层也是如此,文化水平不高,经验不足,基本功底不扎实,甚至还有混日子的心态,结合没有方向、目标感不强,执行力也就肯定没办法落实到位了。

二、解决方法和策略

(一)广招人才、用人唯贤

我们不是怕人走,而是平台建设不够快;我们不怕有人心术不正,而是怕人事管理不到位!

朗唯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特别是管理方面的人才,没有人才什么都是空谈,所以我们要广招人才,在人才的吸收方面,综合素质第一,能力第二,经验第三。以综合能力、为人处世和团队业绩进行考核,能者居上,进行优胜劣汰!

(二)完善制度、分工精细

制度方面紧缺人事管理制度、奖罚考核制度、以及各种制度的细节分工,特别是总监助理、经理、经理助理的职权和责任范畴很不清楚,以至于在操作中没办法默契配合,造成很多衔接的漏洞,制度中也缺少激励机制,使员工没办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人公意识,永远是打工者心态。还有培训机制与人事关系的不合拍,也造成了培训制度没法有力执行,往往只能任务性地走过场。

从公司发展来看,现在就要有意识地成立公司领导核心,分工到人,责任到人!特别是职权的下放,做到疑者不用,用者不疑!让每个人都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人尽

2 其才,才尽其用!

(三)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培训的执行力度是考核一个公司员工综合素质和考核一个团队凝聚力的标准。

朗唯团队相对偏年轻,没有经受多少社会的历练,思维没有定型,容易被别人所左右,消极思想很多,需要的就是通过培训来改观,打造符合公司要求的、积极向上意识形态。但培训机制必须和人事管理制度相结合才能发挥到最大作用,也有利于现阶段形势的发展需求。

管理层提升的方向主要是胸怀和格局!要做到高瞻远瞩未雨绸缪!

三、发展思路

(一)关于现状的发展

本周招进一位经理,第三商务部成立,并招收新员工补充三个商务部,完成每个商务部10+1到12+1的架构。

4月份完成公司总目标40万的营业额。

(二)关于公司分部的成立

5月份成立公司分部,形成两个战区,再用5-7三个月的时间成立三个部门,总共完成6个部门的组建,并建立起公司小型会议的操作流程。公司5月份完成总目标50万;6月份完成60万;7月份完成70万;8月份完成80万。

(三)关于成立分公司

8月份筹备开分公司,现暂定第一间分公司在佛山,9月19日佛山分公司正式开张,完成一周年开分公司的计划。同时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广州市朗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更名为朗唯集团。

(四)关于公司长远发展

2010年再成立两个分公司,2011后年每个季度成立一个分公司,向全国快速拓展。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第三篇:乌鸦太郎中国结局

“乌鸦太郎”故事的中国式结局

—— 一次作文调查引发的思考

笔者以续写的形式进行了一次作文调查。调查对象为某农村高中全体学生。

写作要求:请根据下面故事的情节提示,设想“乌鸦太郎”今后的命运,为这则故事补写一个结尾,200字左右。

乌鸦太郎

一个农村孩子,每天走很远的路去上学,沉默寡言,独来独往。没人注意他,他也就安然躲在教室的角落里,一边发呆一边看看窗外的桃花、玻璃上的水汽、窗框的木纹,或者偶尔爬过白色墙面的一只小虫。

本来,日子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如果不是新来了一位年轻的老师。新老师常常带着孩子们在野外上课,种花种草,并和他们私下里闲谈。不久,学校里开大会,学生们纷纷上台表演节目。那个最不起眼的孩子也上台了,他给大家模仿乌鸦的叫声,清晨高飞的、黄昏离巢的、欢叫、悲啼。原来。乌鸦的叫法如此细腻丰富,各自不同。他发出的这些惟妙惟肖的叫声.让人想到这个孤单的孩子,是如何一天天一个人在旷野里奔跑,追着一群乌鸦,奋力地把自己的声音,融会到它们中间去。很多人听着流下了眼泪。

后来,《乌鸦太郎》是日本漫画书中的一则平淡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其实称不上严格意义的故事,因为它没有什么结局。后来,在人们给那个模仿乌鸦叫声的孩子取名“乌鸦太郎”后,他还是一个人来来去去,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小学毕业后,再也没有消息。老师不是伯乐,他也不是千里马。图画书里没有明确画出的一场对话,是一个热心的教师和一个内向孩子的心灵邂逅。如果说这也是种缘分,那么,并不是所有的缘分,都能让生活有所改变。

然而,中国学生对这则异国故事结局“合情合理”的想像与自说自话的设计却与原故事中“乌鸦太郎”的未来人生走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与断裂。沿着已有故事情节展开的各式各样的续写,在“后来”这一设定叉点分道扬镳,最终又殊途同归为耐人寻味的中国式结局,既显示了众声喧哗与集体失语的双重性,也呈现了一道颇为特别的中国式作文景观。 本文力图以对本次作文个案的描述、解析,获取对当前中学生写作现状、心理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某种角度和入口。

综观学生们对“乌鸦太郎”后来命运的种种设想与安排,不难发现某些共性的话语态度与价值取向。

一是放大“乌鸦太郎” 模仿乌鸦叫声这一拟声才能的效用。

以下是被调查学生设计的几种富有代表性的“才能效用”案例:

例①:后来,同学们开始关注这个孤单的孩子,和他一起学乌鸦的叫声,一起看窗外的桃花,一起在有水汽的玻璃上画脚丫。从此,他不再一个人躲在墙角,也不再孤单寂寞。 例②:后来,那默默无闻的小男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那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人们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都向他投以羡慕的眼光,老师也对他特别关注。他找到了自信。 例③:后来,“乌鸦太郎”因为那次表演找到了他人生的价值,他开始慢慢学会与人交往,逐渐融入到集体中去。他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好。

例④:后来,旷野里奔跑着的不再是一个孤单的身影,而是在一个年轻阳光的老师身后,叽叽喳喳地跟随着一群“乌鸦”,一路欢歌笑语。旷野的天际下,不再有孤单、寂寞和悲伤。

例⑤:后来,那个默默无闻的小男孩变得活泼开朗。课上,回答最积极的便是“乌鸦太郎”;课后,他与同学们玩耍,开心地去做每件事。经过努力,最终成为班上的三好学生。

例⑥:后来,这个最不起眼的孩子用乌鸦的声音感染更多的人。他的声音诠释了斑斓的生活、丰富的情感,同时他的声音也不再孤单。人们问起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总是笑而不答。

例⑦:后来,“乌鸦太郎”不再独来独往,他向同学们讲述他观察到的大自然的奥秘,同学们都折服于他的见识,一下课,纷纷围在他的身边。

例⑧:后来,音乐老师让“乌鸦太郎”练习各种动物的叫声,老师让他代表学校去参加一次大型的文艺活动,他脱颖而出,被领导看中。领导让他练好口哨,推荐他参演春节联欢晚会。

例⑨:后来,“乌鸦太郎”不再独来独往,也停止了对乌鸦声音的模仿。终于在第二次表演时,让大家失望了,大家觉得他是个骄傲且不求上进的孩子。从此,他又成了孤独的人。

例⑩:后来,“乌鸦太郎”仍旧一个人独来独往,人们只是在他表演的那一刻感动过,事后都快将他忘记了。“乌鸦太郎”仍旧一个人看着世界发呆。

例①~例⑨中,尽管续写者对“乌鸦太郎”表演节目后的状况设想得不尽相同,但所有续写情节的指向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一次偶然的表演彻底改变了“乌鸦太郎”的现实遭际。例①~例④,以一个孤单且被人忽视的孩子的被关注、被羡慕、被认同,凸显了老师和集体怀抱的友善、温暖与感化效应的强大;例⑤~例⑨,则以“乌鸦太郎”脱胎换骨般的进步、一步登天或一败涂地的结局,强化了那场表演对“乌鸦太郎”后续命运决定性的影响力。

包括上述例①~例⑨在内的99.7%的续写故事表明,偶然表现出来的拟声才能似乎是“乌鸦太郎”价值的唯一体现,更是其命运转折的分水岭。对于一个原本暗淡无光的孩子而言,一种突然绽放出来的才能不仅立刻让他光彩夺目,还意味着从此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一路绿灯,飞黄腾达(例⑧);反之,丧失才能则意味着重新退回过去的灰暗世界(例⑨)。这里,被绝大多数续写者竭力夸大的“才能效用”,其实是现实校园普遍存在的成绩至上、智能至上观念的翻版。当今,在升学竞争压力日益沉重的背景下,学生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一俊遮百丑已经演化为校园潜规则,成绩等于成功,才能就是万能,成绩、智能的高低决定学生个体在校园生态中的优劣地位。如此扭曲的评价标准,使得学生们确信老师亲贤能远无能、重优生轻差生体现了一种正常的校园生态秩序。因此,续写者都善于根据原文描述,精准地考量“乌鸦太郎” 边缘化的地位和被漠视的合理性,然后顺理成章地设想了“乌鸦太郎”拟声才能被发现后种种优待——“关注”、“注意”、“羡慕”“折服”,堪称蔚为壮观。如此盛大其事,其实质是曲折表达了续写者自己在现实情境中饱受刺激折磨、爱之恨之的才能崇拜。天可怜见,那些放大的“乌鸦太郎”拨云见日般的幸福享受,掩藏了多少中国孩子破碎冷落的心,又寄寓着孩子们多少缠绵苦痛的希冀和热望啊。

众多学生对“才能效用” 的推崇还折射了一种值得警惕的价值扭曲倾向。

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不乏错位的成功故事:获得金牌的某运动员尽管文化水平低,但被某名牌大学破格录取;不向外国人下跪的某民工因读书心切,也被大学录取„„众多励志故事也一直喋喋不休地渲染着浪漫主义的成功迷梦:一个坚持给妈妈洗脚的小伙子因品格的力量打动了外国老板,被破格聘用;一个求职无果的女孩子在转身离去前,用鞋跟敲平了老板办公桌上一颗松动的钉子,结果被聘用„„破格录取、破例聘用成了一种搁置正常录取程序与公平竞争规则的超常奖赏。这样的故事经常被复制和高调宣传的结果是,与必备资质、专业素养、录用条件风马牛不相及的才能、品格的效用放大了,规则、程序的刚性柔化了。这就对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暗示:只要具备某种才能或良好品质,就能破例、破格,一切

人生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下面一则故事反而匪夷所思了。

美国奥巴马总统打算出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春季毕业典礼,这所百年名校却表示不授予总统荣誉学位。校方表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对奥巴马的到来“欣喜若狂”,但除了成为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出过两本畅销书外,奥巴马“没做任何应得荣誉学位的事”,学校有不给在任政界人士颁发荣誉学位的规定,即使奥巴马莅临,校方立场也不会改变。

另一方面,从作文的整体面貌看,中国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懂得把寻找意义、表现光明面作为写作的第一准则,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的应试作文标准。绕开生活苦难,回避社会难题,格调昂扬向上,习惯自我检讨,一味表现人生的美好、人性的光辉,几乎成了中小学生的写作共性。在如此的写作惯性下,生活收束为家庭、校园、自然景物的狭小场域,情感不越乎亲情、友情、师生情。沉重的社会问题与学习生活绝缘,烦恼、忧愁等一切问题都能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关心帮助下轻松化解。学生习惯想当然地把现实难题用感人的故事作喜剧化粉饰。结果,在社会价值倾斜、应试作文标准诱导的双重压迫下,学生逐渐对规则失去了敬畏,对艰难不幸的命运和困窘不堪的生存状态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轻描淡写。对生活中那些难以复制的特例反而充满向往,向往一夜成名,一炮走红,一步登天。

所以,沿着例①~例⑨的续写方向,98%的续写者认定,“乌鸦太郎”最终命运是成为口技表演家、配音演员、儿童节目主持人、动物学家等等。至此,“才能效用”被演绎到极致。

二是美化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校园权力结构”。

福柯的权力理论告诉我们,知识在社会中要受到各种权力关系的控制。什么被允许,什么被禁止,都源于这个社会中的权威、规则、等级和学科系统,因此,一种文化必然产生出一种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正是这种认识方式导致相应的话语被生产出来。如在每种文化中都有关于话语的真伪、正误、合理与不合理的准则,这些准则正是权力的产物。因此,任何话语,包括文学的话语,都不可能是完全自律或自治的,而是社会中权力关系的产物。话语乃是权力的话语。

权力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无孔不入,看似各不相同的有关校园生活的续写情节里也充满了各种权力符号。这里既有权力的表演,也有对权力的欣赏、崇拜与追逐。从例①~例④续写者的话语立场看,学生普遍将自己定位于温暖班集体中面目模糊的一员,自视为那个默默无闻的孩子的观察者、同情者与拯救者,以“集体”的视角,俯视着“乌鸦太郎” 的命运沉浮。显然,在当今校园教师中心主义盛行的背景下,故事中的教师代表了校园权力的中心,集体代表了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权力网络,其中的个体与权力中心存在着亲疏远近的不同距离,而“乌鸦太郎”则明显处于权力网络的边缘与外围。续写者步调一致地融入“集体”的角色选择,是对自我身份的主动隐藏和对校园权力中心的有意靠拢。

“乌鸦太郎”沉默寡言,加之独来独往,“没有人注意他”。在绝大多数续写者看来,这种处境理所当然。“一无是处”的孩子自然是校园权力排斥、疏远的对象,因为他没有得到权力认同的条件和资本,他的边缘角色是物有所值,他的饱受冷落是咎由自取,所以,也就没有谁应对“乌鸦太郎”的孤单境遇负责。那位年轻的新老师给“乌鸦太郎”一展才华的机会,则彰显了权力中心的决策力和号召力。我们看到,一个原本似乎没有什么价值的孩子立即得到集体的百般呵护(例①~例⑧)。由续写者加盟的集体这种积极响应的姿态与先前无动于衷的表情转换如此快捷,不啻一场滑稽的权力变脸。漠视你心安理得,追捧你亦有道理。权力就这样翻云覆雨,掌控着“乌鸦太郎”的运命。续写者未必自觉的情节设计折射了校园权力结构的威仪与森严。

耐人寻味的是,“乌鸦太郎”“追着一群乌鸦,奋力地把自己的声音,融会到它们中间去”、“安然躲在教室的角落里”的“孤单”,在原有故事中具有一种别样的美丽与忧伤,可续写①

者对生命中的美,缺少善意的发现眼光,例④甚至编织了师生共同在旷野奔跑、一路欢歌笑语的盛况。在他们的眼里,“孤单”彻底沦为“乌鸦太郎”有待矫治的性格过错和品质缺陷。从独来独往到融入集体,从沉默寡言到能说会道,从悲观自闭到乐观开朗,“乌鸦太郎”的前后转变,被设计成在集体威权感召下、顺应权力控制与摆布的痛改前非、积极投诚。“乌鸦太郎”只有告别孤单,改“邪”归正,变得大胆、阳光,才能得到权力的认同,获得温暖,享受幸福,才能成为符合权力标准的好孩子(例⑤~例⑧);反之,将再次被权力放逐,重蹈覆辙,“又成了孤独的人”(例⑨)。而例⑧中,高居“校园权力结构”之上的领导,成为决定“乌鸦太郎”未来命运的主宰,散发着“贵人相助”观念的陈腐气息,可视为校园权力的延伸与放大,再一次表明了校园内外权力结构对中国学生行为和心态的格式化塑造。

应该看到,续写者在设计教师、集体关心“乌鸦太郎”故事时,强调以温暖感化一颗冰冷的心,教化一个沉寂的灵魂,其动机是真诚而善意的,但续写者的角色定位和话语态度却泄露了冰冷的权力底牌。校园权力效应“沿着一个渐进的细微渠道流通,抵达了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姿态、他们的全部日常行为”。99%的续写者(其中90%为农村孩子)根本就没有打算进入“乌鸦太郎”的世界,去体味这个“每天走很远的路”“ 一边发呆一边看看窗外的桃花、玻璃上的水汽、窗框的木纹,或者偶尔爬过白色墙面的一只小虫”的孩子的内心感受,去触摸他的艰难、孤独、忧伤与快乐。续写者们白天不懂夜的黑,有轻飘的感动与同情,却不懂得真正的慈悲,不思考儿童生活中的苦难因素,习惯廉价的感动与轻佻的救助。他们用关心弱小同学的方式来人为制造一个心理落差,自我培育一种可以关心他人的优越感,以此化解、转移自己在别处受到的屈辱。因此,其真诚的背后也不乏几分世故与逢迎。与直抵人心、痛彻肺腑的慈悲相比,感动实在浅薄而滥情。过多的感动,则未必不是对苦难刻意的无视与美化。而学会进入苦难,懂得慈悲,或许能让我们拥有一些反思与良知,拥有写作中普遍缺失的批判力和自省力。

三是向往传奇化、戏剧化人生,追慕成名成家的荣耀。

如上文所述,沿着“后来”被几乎所有续写者设计出的“乌鸦太郎”的幸福改变继续发展,“乌鸦太郎”的命运必然地乌鸡变凤凰,修成正果。因善于模仿乌鸦叫声,成为口技家、配音演员、儿童节目主持人;因善于研究乌鸦,成动物学家、驯鸟师、飞行员;因善于奔跑,成为长跑运动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只有不足2%的学生认为“乌鸦太郎”没有拥有辉煌的未来(例⑩)。

在设计“乌鸦太郎”的未来时,续写者流露的其实是自我的人生憧憬,代表了个人对世界、社会,现在、将来的某种价值确认与期待。绝大多数续写者认为成功就是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习惯励志照亮人生,富于浪漫情怀,向往大喜大悲、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不懂得没有华彩乐章的生命,照样可以怀抱骄傲不流俗的寂寞,让别样的美景,在心中如花绽放。不认为平淡无奇是人生常态,不承认普通生活和平凡生命的价值,轻视甚至蔑视普通人波澜不惊的生存状态。

2006年年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学生最不甘于平淡,最不满足于过普通的生活。我们在讨论时一致认为,这不仅和升学压力有关,和我国的教育理念也有很大的关系。在日本,甘于过平凡生活的观念相当普遍。日本的中学,经常把社区里的普通人请来给孩子们讲课。学生们在吃饭之前,要向厨师鞠躬表示感谢。大家对普通的职业都怀有感激和尊敬的感情。中国的学校显然缺乏类似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总是把目标定在天上,却不注意脚下该怎么走。能站在学校讲台上的,不是教授、专家就是学者、官员,虽然课本里也写着劳动无贵贱,但普通人的生活永远是低调的,不被关注或赞扬的,学生们也早已习惯了把科学家、学者、官员等社会知名人士作为偶像。”

对威权的膜拜、对寻常的鄙视,已经造就了一大批以“长大要当科学家”为人生理想的②

豪迈少年。他们是社会名人的狂热粉丝,是权力意志的忠实随从,轻视甚至无视日常生活的意趣与价值,日渐形成崇拜权力的奴才心态。他们把理想放在天上,建构着不切实际的人生捷径,企图轻而易举实现梦想。诚如阿富汗著名作家乌尔法特尖锐的感慨:“真的,我们真

③的不认得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们。可是,我们对于那些达官贵人却认识得那么清楚。”让学

生自甘臣服于权力和名利并为之孜孜以求,是写作的失败,更是教育的失败。

依托一则本来平淡无奇的异国小故事,中国学生完成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我手写我心”的续写行为艺术。由于横亘着文化的鸿沟,也横亘着价值的分歧,中国学生的集体性误读与符合中国逻辑的“正写”,使故事的外国元素彻底丧失,中国特征格外显著。续写和原先的故事结局产生差异乃至背离并不奇怪,无非是因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纵观续写作文那众口一词的话语腔调,千人一面的言说方式、雷同的人生设计、趋同的价值取向,我们不得不悲哀地承认,中国学生已形成日趋顽固僵化的写作“集体无意识”!作文众声喧哗的繁荣背后是集体失语的荒芜,激情昂扬的面具下面是苍白失血的面容,道貌岸然的矫饰难掩奴化思想的裸奔。换言之,中国学生作文不缺少语言的驭用,不缺少情节的创意,不缺少道德的表态,不缺少巧言令色,不缺少豪言壮语,不缺少理想美梦,唯独缺少戛戛独造的个性、抗拒媚俗的品性、批判自省的追问和使写作成为写作的灵魂!

若干年前的摇滚歌手崔健的一段正在老去的歌词颇让人寻味:“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被遮蔽的眼睛只能看到恩赐的幸福,被束缚的思想只能摇尾乞怜。何时,我们才能拉掉蒙住孩子们双眼的那块布,让他们用纯真的眼神去打量没遮拦的天空,去追寻属于他们的幸福?让思想真正站立?

作文,魂兮归来!

注释:

①引自2009年4月12日《扬子晚报》。

②参见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出版社,1999年,第113页。

③引自阿富汗作家乌尔法特的散文《为人效劳的人》(参见《世界散文精华·亚洲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④引自崔健摇滚歌曲《一块红布》。 ④

第四篇:没有结局的剧本

这是一个反映普遍存在于高校的因种种原因而盲目攀比现象的小剧本,深刻挖掘背后的隐因,和对年轻一代和整个社会的危害,没有结局的剧本。

燃烧翅膀也要飞翔

反映女主角疯狂购物的情况

片段一:

女一号逛各种品牌店(包、首饰、鞋、衣服)

1,进门 (带上门牌镜头)

2,女一号在选购物品镜头,不同店内的镜头切换,(因为是经常去逛 ,所以要更改服装)

3,提着大袋小袋,高高兴兴的往回走(可以是进校门)也可以是下公交车)

4,上淘宝网(首页特写),网购,接邮件(跑去一个镜头,回来时同一地点,穿不同服装,手里拿着各式的快递物品,高兴地往回走的一组镜头切换)

5,寝室里的东西慢慢的多,书桌上地上。(同一地点,不同数量的东西,机位不懂,镜头切换,反映增多趋势)

6,不断地试穿,糟蹋,鞋子小洞特写,扔垃圾桶,搞卫生的阿姨高兴地捡起收到自己的袋子里(说明鞋子还挺好)

片段二:

女主角和母亲打电话 (妈妈打过来的 ,女主角接电话)

妈妈:**儿,你好久都没打电话给妈妈了

女: 妈妈 ,我这段时间,要忙着弄影片作业,所以比较忙

妈妈:哦 ,这段时间家里挺紧的,你爸为了多挣点钱,托人包了一套房子的装修,没日没夜的干着,饭都没吃餐好的,一天吃一餐蛋炒饭。你那边钱省着点用,你爸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到工资,你至少要撑到月末啦。

女:哦

妈妈:你奶奶昨天割草摔了一跤,又不想要我们花钱,硬是不肯去医院检查,我给她抹了些红花油,揉了一阵子,她一个劲说没事,自我介绍《没有结局的剧本》。

女:那她现在好点没 ,你要不时问她,看有没有哪不舒服。

先父亲的画面,再奶奶的画面 ,根据对话内容变化

这个场景可以使用画面切割法,将父亲深夜加班的场景和奶奶自己偷偷在头顶抹红花油得场景。(或是对话声音持续 ,但是画面根据谈话内容切换)

右下角是我和母亲对话的情景

特写:提着大包小包(刚买商品)的左手,欲哭的双眼,抿着的嘴(表现满心内疚的情形)

片段三借钱买东西

1,上网(打电话:兔子,我刚看到了一个包,好漂亮,你可不可以先借我两百,我改日还你)

2,和男友逛街,看到某牌子的裙子(主观镜头 :再特写裙子)。对男友说,你今天先不买衬衫好不,把钱借我一下,我改日还你)

3,男友看一下价格(价格特写),将包里的三百全部给了她,(表现空钱包)

片段四

插叙,以前的种种经历,让观众明白,这个女主角为什么会这样爱慕虚荣

灰色调,声音可以加回音意味(表示是插叙)

(这是以前的女主角,她穿得很朴素,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俗气)

1,到商店去买东西,售货员远远地打量,“那件要三百多,你还是去金都看看吧”

2,普通店面里,(先声音和环境 ,慢慢地再将人物构进画面)

店主声音“哼,二三十块的衬衫,那你就去夜市啦”。

3,上课途中 ,女主角很高兴,突然色变(听到后面议论声)、

“看那女生,大学了还跟村姑一样”。

4,田径场跑步,(说明镜头),(休息时几个人排坐在草地上,)

露出鞋子上耐克的标记(特写)。

一同学说:“你还穿耐克啊,(好奇语气)”。看了一下版型。

"哟,这还是那一年的款啊"

女主角尴尬的说: “呵呵,这是我姑姑给我的旧鞋,不过穿着挺舒服的)

5,和男友购物

女:这个呢

第五篇:无言的结局诗歌

还好,在真正转过身的那一刻眼泪没有落下来。反而深情地

对着蓝天浅笑,无言是最好的语言

转身是最好的结局,没说再见就永不相见

结局了,就不要往后看。是与非,好与坏

有什么关系,时光是用来经历的,意义

是用来反刍的。遇见是无法预料的,时间

或者地点。分手也无法选择,最好别说

一条小溪,它是要奔流入海的。可是它

遇见了巉岩,就在消失的那一刻是无声的

更多的领悟无需示人,自己懂得就好

毕竟,在消失的瞬间它顿悟:生活不仅仅都是欺骗

一树鲜花即便是开在枯草里,依然不减风华

一种经历即便是结束在挫败里,依然无失风采

那条消失的小溪,终有一天会在一个雨后

重新启程,越过崇山峻岭遇见最美的自己

人生怎么做都是不完美的,无论你如何雕琢

你会一直向往明天的自己,你会一直把过去的

自己,踩在脚下。你甚至会突然迷失自己

然后从一种错误中崛起,把一个个人放回记忆

无悔,自己所有的稚嫩,我们总是从自嘲中

看破阴霾。感谢所有横空而过的刀刃,流过血

流过泪,我们才会在疼痛里找到出口,生命

在坚持与顺应中仰头,看见那抹幽深的蔚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乔丹退役演说范文下一篇:乔吉拉德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