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22-07-09

第一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非公有制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非公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着力提高非公企业党建水平,既有利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又有利于引导非公制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在抓组建、抓制度、抓载体上下功夫,提升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抓组建,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体系。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深入开展,首先需要完善党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一是创新组织设置形式。积极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与非公企业党建结对共建活动,由结对单位派出优秀党员干部到企业挂职,为企业党建工作出谋划策。同时,本着“出现一个联系一个、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推行项目建支部模式,达到党组织设立条件的,及时组建党组织;暂时达不到条件的,由结对单位采取“联、挂”的方式,帮助企业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二是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思路,将全区重点开发区域划分为13个园区,设立13个基层党委,形成了“党工委统一领导、园区党委具体管理、部门单位结对帮扶”的大党建工作格局。三是推动党群组织统筹共建。深入开展“党旗领航、党群共创”活动,坚持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工会、共青团、妇女等群团组织建设。近年来,各非公企业先后建立了90多家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活动场所。

抓制度,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增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制度是关键、是保障。开发区党工委结合各非公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联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和挂职人员到企业工作制度,要求各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别联系1—2家重点企业、1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包靠1家企业,指导帮助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学习培训、民主评议等制度;要求非公企业的党员职工在企业中发挥表率、骨干作用,

积极参与和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同时,引导非公企业开展“双培双推”活动,把企业关键岗位的优秀职工培养成党员,把经过培训的党员推荐到企业关键岗位任职;把企业决策层的党员培养成为党组织负责人,把经过培训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推荐进入企业决策层,选优配强企业党组织书记。大力实施非公企业党员培训工程,先后举办各类党员主题培训班次20余次,培训党员1500余人次。抓载体,在非公企业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务实管用的形式。开发区党工委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激发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一是开展“亮身份、作表率、比奉献”活动。通过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先锋岗”、“党员献计献策”等主题活动,引导非公企业党员为企业发展提意见、出点子;引导优秀员工尤其是企业骨干向党组织靠拢,先后有1200名职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二是开展“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以公开承诺活动为中心,结合自身实际,科学承诺、扎实践诺、民主评诺。目前,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共承诺实事3000余件。三是开展“树典型、学模范、赶先进”活动。引导非公企业党员增强模范意识、自觉争当模范,同时注重培养、树立、宣传非公企业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全区先后选树了企业典型20个,组织了新城建设十大突出贡献人物、十佳杰出青年企业家、百名技术革新能手等评选活动,在非公企业中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全县93家重点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62家,发展党员1466名,全方位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避免行政命令、一刀切

非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不像机关、农村、国有企业那样,具有稳定的组织依托、严密的行政约束、畅通的工作渠道和成熟的工作方式。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既要避免简单照搬国有企业、机关和农村党建的做法和经验,避免用行政命令、一刀切、运动式的思维去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又要防止出现党组织丢掉阵地意识,不发挥作用的局面。要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和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规律和特点,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连续三年荣获省优秀私营企业称号。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企业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分不开。几年来,公司党委紧扣企业特点,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互融互促、协调发展。

坚持把建设好党支部领导班子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党性强、作风正、有奉献精神、懂经营管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和群众拥护的同志选进党支部领导班子。

2、夯实基础,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党员队伍,是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坚持严把"四关",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是把好"教育关"。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周五晚上采用电化教育等形式,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使他们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使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并带头执行厂纪厂规和街道办党委各项政策,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三是把好"管理关"。落实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强调党员做到四带头,即带头支持公司行政工作,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带头学知识学本领,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带头讲理想、讲政治、讲奉献;带头守纪,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带动广大员工共同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四是把好"纳新关"。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要求,注意从关键岗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中选拔苗子,不断加强教育和培养,积极慎重地做好

发展党员工作。97年以来,先后发展6名年纪轻、文化高、素质好、技术精的优秀对象,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壮大了企业党的力量。

3、积极开展活动,增强党组织活力,促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党支部在组织党员积极开展“三会一课”**评议党员等组织活动时,

二、围绕中心,积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核心作用。

1、发挥党员技术骨干作用,为企业排忧解难。党支部特别注重引导、教育党员在生产经营中发挥模范作用,组织技术功关,为企业的发展解决技术难题。

3、当好主角,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党的思想和主张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理顺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凝聚人心,调动职工积极性。一是开展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建设活动。形成联系职工、宣传职工、组织职工和团结职工的格局。二是开展以塑造企业形象,陶冶职工情操、确立企业价值取向、培养企业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发挥了企业精神的导向作用,使企业形成了内聚力和向心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使每个职工都有机会参与,使其精神得到充实,思想受到熏陶。三是开展了以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为内容的“四有”职工教育活动。对职工进行爱岗敬业教育、“三德”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在职工中开展技术革新、劳动竞赛等活动。四是以宣传教育、传播信息、营造气氛为目的,运用好各种宣传教育的阵地和工具。

三、把握共振点,党建工作与企业协调发展

1、统一思想,准确定位。我们坚持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思想,组织党员认真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现状,引导党员正确认识企业与职工的合作关系,企业与社会的服务关系,企业与政府的服从关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更加理直气壮地抓好企业党建工作。坚持摆正位置,尊重、支持厂班子的经营决策权。准确把握党建工作与企业的内在联系,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展党的活动,做到既维护业主的利益又维护职工的利益,使企业主充分认识企业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取得了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保证党建活动经费的落实,促进公司党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2、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只有切实维护好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党组织才有凝聚力和吸引力。我们充分发挥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职能作用,深入职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疾苦。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厂行政领导反映,争取厂理解和支持,及时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引导员工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观念,努力营造一种"用对员工的关爱换取员工对企业的热爱"的良好氛围。关心员工生活,坚持做到"四必访"(职工遇到工伤事故必访,生病必访,结婚必访,怀孕必访),让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认真做好过细的疏导工作,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及时把劳动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3、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当好企业决策的智囊。一是党组织做到了了解和关心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经常性地动员党员职工提意见和建议。对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号召职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党员和职工意见。并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党组织集体讨论确定。四是把握参与决策的方式方法,通过开展党员职工献计献策活动,通过决策层中的党员参与,特别对一些重要的问题,通过党组织集体讨论形成正确意见后向企业决策层提出,充分发了党员的聪明才智。

4、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当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帮手。开展“三表率一先锋”活动,就是发动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作表率,执行企业的重大决策作表率,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作表率,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当先锋;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给这个活动赋予一定内容;如建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帮带”制度;开展了党员“三无”活动,即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纪;还有“双做”活动,即为党旗增辉做表率,为经济发展做标兵;开展了党员“四个模范”活动,即党员要当完成任务和本职工作的模范,当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的模范。当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模范,当遵纪守法的模范,

第三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汇报

随着我县产业集聚区不断膨胀和发展,如何加强和改进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推动非公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是当前我县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针对我县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我们县委组织部先期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进行了调查和摸底,专门对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下发了专题调研通知。现将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市委对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市里对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也非常重视,市委要把产业集聚区党建做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前些时候,下发了《关于加强以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主导思想是突出抓好以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规范和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加强机制建设和活动阵地建设,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使党建工作让上级党组织满意、让企业法人满意、让党员员工满意。主要目标是2012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2014年底,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和从业人员在100名以上的集聚区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3年内使从业人员在50名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都有党员,3至5年内使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总数达到从业人员的3%以上,使党的工作在集聚区内的覆盖面达到100%,使70%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达到 1

“五个好”的要求。

二、我县产业集聚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截止2012年3月底,产业集聚区共有非公有制企业68家,其中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26家,从业人员9590人,党员176人。成立企业党组织9个,其中:党总支1个、党支部8个。

近年来,我们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瞄准打造全省一流、甚至全国一流的目标,举全县之力建设产业集聚区,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产业集聚区不但走在了全市前列,甚至在全省有了影响、有了地位。随着我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壮大,加强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已迫在眉睫。虽然,在一些企业党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开展了一些党组织活动,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必须认识到,集聚区内党建工作的开展还是面临着不少的困惑。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在“四难”上。

1、隶属关系统一难。集聚区非公有制企业既有国有集体改制企业,也有总部下属企业;既有主城区搬迁企业,也有新成立的私营企业。总部下属企业和主城区搬迁企业,大多数原本就有党组织,入区后这些党组织仍隶属于原上级党组织管理,像巧巧、盼盼企业党组织现在仍属于城关镇党委,亲亲属于杜曲镇党委管理,与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基本上不发生联系。

2、争取业主支持难。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主特别是一些非党员业主,对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建立党组织缺乏热情,担心党组织开展活动,占用时间、人力、财力,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增加成本支出;部分新建企业的私营企业主,由于企业生产经营不

稳定,生存和竞争压力大,对待党建工作持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3、党员教育管理难。在产业集聚区非公有制企业里的部分党员, 存在“雇员”心态,认为自己是在为别人打工和普通打工仔没有什么区别,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担心业主其是外方老板对党员存有偏见, 不愿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部分党员怕接转党关系手续繁琐,索性不转移党组织关系; 组织关系在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或企业总部的党员,虽然他们工作在产业集聚区企业,但害怕将组织关系迁出后会影响他们与原单位的关系,所以始终不愿将关系转入产业集聚区企业。

4、保障措施落实难。主要是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时间、场所等缺少保证。特别在困难企业和企业主对党建工作不重视的企业,活动经费就难以保障。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时间也不好安排,特别对于一些“三班倒”的党员和从事营销工作、长期在外地出差的党员来说,集中组织活动更加困难。个别企业由于条件所限,活动场所难以提供。

三、下步打算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加强产业集聚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我们感到应从以下“五个着眼于”入手:

1、着眼于理顺隶属关系,健全管理体制。为更好地整合产业集聚区党建资源,切实发挥区域统建的优势,建议由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全面负责集产业集聚区企业党建工作,新入区企业成立的党支部皆隶属产业集聚区党工委管理。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可下设综合党

支部。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在要摸清各个企业党员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党组织的建立。在产业集聚区企业组织关系的架构上,构建点块结合的“1+N”型模式。这种“1+N”模式的出发点,是依托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对未单独组建党组织的企业进行培育和“孵化”,其中“1”就是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下设的综合党支部,用于接纳未建党组织企业中的党员和流动党员,“N”为单建企业党组织。未建党组织企业条件成熟后,就帮其单独建立党组织,使其成为“N”中的一员。同样,在“N”中的党组织因企业注销、党员流动等原因撤销时,其党员也自动归入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下设的综合党支部这个“蓄水池”管理。从而,使党组织网络不因企业变动而影响,工作不因党员流动而削弱,适应产业集聚区企业党建覆盖的需要。

2、着眼于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社会氛围。通过产业集聚区简报、宣传栏、印发《给企业主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反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阐明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打消部分业主、员工的种种思想顾虑和片面认识。对新组建的企业党组织,产业集聚区党工委要专门举行集体授牌授印仪式,造成声势,扩大影响。要建立领导挂钩联系党建工作和下派党建指导员制度,成立党组织的企业由每位县四大班子领导挂钩联系,没有成立党组织的企业下派党建指导员联系,进行重点指导,形成各方关心支持党建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3、着眼于简化接转手续,发展壮大力量。在产业集聚区党工委成立产业集聚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帮助那些在工业集中区工作时间较短、接转组织关系确有困难的党员接转组织关系,为驻区企

业党员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解答以及劳动技能、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教育培训等服务,协调解决党员工作中遇到的其它困难等。每年开展2—3次“外来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月”活动,集中解决组织关系接转问题。动员和鼓励产业集聚区非公企业在招工、引进人才时优先将录用党员职工。同时,积极做好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把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向非公有制企业倾斜。

4、着眼于改善基础条件,整合活动阵地。采取三方合资的方式建立专项基金,即企业从校园中捐一点,企业党员上缴党费返还一点,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从开发收益中提取一点,通过三方出资共同组建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专项基金,专门用于产业集聚区企业党建工作,切实解决产业集聚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费问题。要加强产业集聚区企业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重点突出以“有一间党员活动室、有一个党员公示栏、有一块党组织标识、有一面党旗、有一套党建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 “五个一”规范化建设,开辟必要的活动场所,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学习资料,坚持从党建工作需要和企业实际条件出发,整合现有资源,将党员活动室、电教中心、职工之家、职工学校等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

5、着眼于完善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要创设活动长效机制。要根据实际,设置一些载体和平台,开展主题活动,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工作中通过作用的发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要建立良性互动机制,调动发挥作用的内动力。推动企业党组织与管理层的双向激励。一方面,由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向企业管理层时常调查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请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党组织作

用发挥做出评价,促使企业党组织及时改进工作。另一方面,实行企业党建工作否决制度。在确定产业集聚区重点扶持企业时,除考虑企业规模、科技含量、产业导向等因素外,还将党建作为考量条件之一,对不支持党群工作或党群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的企业,不列入或暂缓列入重点企业名单。从而,将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捆绑在一起,从企业内部推动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第四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对企业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非公企业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我国非公企业已达900多万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非公企业职工在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已占多数。2010年底,全国非公企业中共有党员350多万名、党组织近30万个。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要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提高组建率,开展党群共建。要选优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培养壮大党建工作骨干力量。要加强教育培训,强化保障与激励,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和做好党的工作的积极性。

非公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开展党的活动,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规范管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要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组织带领党员和职工群众创先争优,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互通共融,引领企业建设先进文化,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

第五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先进材料

党建铸灵魂 企业扬帆行

——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公司创建于 年,经过近 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集房地产开发、生物制药、城市供热、建安施工、物业管理、幼儿教育、矿产能源、新能源开发等多领域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目前集团下辖 个全资、控股子公司、 个产业研究中心。

集团总注册资本 亿元,拥有固定资产 亿元,实现年就业员工 余人。先后被授予 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自治区、市委、市政府评为“AAA级信用企业”、“守合同重信用”、“纳税突出贡献企业”。

集团自成立之日起就设立党支部,2003年6月成立集团党委,有5名党委委员,现设1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46名。通过长期管理实践,集团党委提出“六有三联系一深化”的企业党建观,走出了一条企业、职工和党工组织的“多赢”与和谐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全国双强百佳党组织”、“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标兵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紧跟时代步伐,护航集团经济建设

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也是非公经济党组织先进性的最终体现。因此,集团党委始终把推动集团经济发展快速崛起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把开展党建活动、发挥党组织作用作为党建工作重点来抓。

(一)创新观念,拓宽党建工作新思路

2011年是集团第三个五年规划的起始之年,集团党委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制定了集团党建新五年规划,并形成了 “三三加两四”的党建理论体系,即以发展为本,做好三个围绕;以机制为魂,健全三个机制;以载体为要,突出三个结合;以思想为先,立足四个层面;以行动为实,发挥四个服务作用”,将集团党建理论体系与企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使其更为贴近集团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工作。为集团深化体制改革,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二)强化机制,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集团党委设有以领导为成员的工作组,并下设集团党委办公室,细分责任,明确分工,形成集团上下联动、落实有力的组织保障格局。先后制定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意见、集团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下发《华源集团党群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实施领导点评机制,与奖惩机制挂钩,按季度检查落实,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重点项目建设中,集团党委实施党组织、党员承诺制,通过集团党委民主审议,对各级党组织、党员承诺践诺情况给予评定,把全体党员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单位的决策上来。

(三)规范管理,推动党建工作程序化

多年来,集团党委坚持“讨论问题讲民主、决策问题讲集中、执行决议讲纪录”的原则,坚持每周一组织公司领导班子进行集中学习,凡涉及人事安排、大项财务开支等重大问题,都由班子成员共同讨论决定,对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班子成员都自觉主动地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负责并抓好落实,保证了集团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并铸就了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廉洁奉公、员工拥护的高素质党委领导班子队伍。

(四)立足实践 ,助力重点项目显成效

2010年,在集团党委的坚实指导下,各级党群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各级党员干部以身垂范,全身心的投入到集团的各项经济建设工作当中,并助推企业的发展。集团房地产主业首次将绿色、康居理念成功引进新的区域,实现了房地产主业的历史跨域。集团开发建设的博瑞新村顺利通过国家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验收; 成为新疆首个通过中国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的住宅项目,及国家住建部的住宅性能2A级认定并摘得2010年度中国“广厦奖”,使华源集团成为全国惟一一家连续四年获得广厦奖的企业。通过不懈努力2011年3月华源集团名列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百强,成为西北地区惟一进入前100强的房产企业。于此不久,2011年6月博雅馨园荣膺“2011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

集团下属热力公司在2010-2011年冬季供暖期间,实施节能减排专项工作,狠抓技术攻关,引进先进的脱硫除尘设备,率先在疆内成功实施了国内最领先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为首府蓝天工程再立新功。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集团党群共建

为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优化集团运营环境,集团坚持以人为本,分别与2005年5月和9月成立共青团、工会组织。围绕集团发展中心,按照“党群共建”的总体思路,集团整合党工团组织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一)创典型抓特色

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集团工会、团委连续举办“齐心协力创品牌,建功立业在华源”的创优竞赛活动,在全集团开展21项自治区级、市级、集团公司级的“工人先锋号”“安康杯先进集体”“女工建功立业示范岗”“青年文明号”“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科室”等争先创优活动,提升了各产业综合管理实力,推进基础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二)重载体增实效

由集团党委组织开展“技术创新立项课题”评审活动截至目前累计表彰43项技术创新课题,11项课题成为国家技术创新基金项目。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每年为集团节约资金近千万元,其中仅建筑公司申报的《项目管理体系优化课题》一年节约成本就高达104.77万元。

(三)抓保障增动力

为了体现集团领导对员工的关怀与体贴,让员工感受到在华源大家庭的温暖,集团党委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公司竭尽全力维护员工权益,积极协调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对集团办公楼办公室都进行了改造,实行了内部职工享受优惠购房等活动。集团党委每年都提出了保证员工工资15%—23%的增幅,节假日福利也从不间断,使员工们在华源这个大家庭中能安心地工作并持续地发光发热,实现自身价值。除工资保证涨幅外,集团党委一直保持逢年过节慰问一线员工的优良传统,将华源大家庭的温暖送到职工的心上。

(四)重责任创品牌

多年来,集团秉承“营造精品,回报社会”的企业经营理念,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向科、教、文、卫、城建等行业捐助资金,向地震、贫困地区地区人民捐款捐物累计达2000余万元。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参与,极大地促进了集团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在信守“实力愈强、责任愈大”的责任意识之时,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当成提高集团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落实到责任人,落实到每个生产过程,极大提高华源集团产品的“绿色”程度,提升了品牌竞争力。

三、筑牢战斗堡垒,落实到固本强基

(一)完善党员发展机制

为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集团党委致力于完善公司共产党员基本信息的管理,安排党务专干定期整理完善党员的详细资料,及时更新,做到有档可查、有据可依,按时好党费的收缴工作。每年都积极组织发展新党员,促使更多优秀

(二)不断壮大党员队伍

根据集团各产业子公司规模、性质和党建现状的不同,党员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集团党委采取创新机制、加强指导、分类培养的工作方法,把企业生产经营能手、科技骨干和一线优秀员工作为组织发展重点。在集团内部推荐和选拔党性高、政治素质强、业务精专的优秀员工积极参加集团党委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

(三)强化党员队伍素质

党委坚持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灵活性,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党员进行宏观形势、行业态势、内部管理等方面的中心组学习和多项调研工作,同时,开展多项有奖征文、知识竞赛、工作论坛、技能考试等,全力推进集团党员队伍素质建设。仅2010年,集团党委先后组织20余次集中学习,12次外出学习,共计学习培训千余人次。通过对员工队伍的培训、培养和推荐,使优秀的员工逐步充实到党员、领导队伍中来,并涌现出区市级的“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模范之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一批勇于创新、敢挑重担、攻坚克难的党员模范先锋,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青年骨干加入到党员队伍中来,为党的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四、推进文化创新,提升软实力建设

(一)创新宣传载体

集团党委充分利用“两网两报”,即华源外网、OA办公网络、企业报、企业宣传板报的宣传导向。把宣传的重点侧重于科学发展观的宣传上,分别在网络与报纸上开辟党建专栏、开设主题宣传,实现了网络流媒与纸媒平台的资源共享与联动,营造了良好的宣传声势。

(二)创新主题活动

每一年集团党委都会围绕一个中心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激励意义且又体现本企业文化特点的党建主题活动,这已经成为集团党委例行的制度,来自集团不同岗位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员工代表等积极参与主题活动,共同接受党的教育。从2007年“回味红色经典,追求不朽人生”到2008年“让党旗高高飘扬”,从2010年,“华源发展绽新姿,天山脚下党旗红”到2011年“实现新跨越,向党献厚礼”,每一次主题系列活动都丰富多彩, 2011年为迎接建党90周年,集团首次组织了华源百人合唱队,代表集团参加了沙区红歌赛及市非公企业文艺汇演,全体演职人员通过不懈努力,以优美的歌声、良好的风貌夺得了两场比赛的桂冠,再次彰显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的强大合力,更凸显了企业文化的软实力。

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今后集团将继续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形成长效机制,统一思想,积极推进,推动党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华源集团各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助力增威,为促进首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如果说,幸福的生活哪里来,党的光辉照耀来,如果说,企业的发展哪里来,党建指引和谐来。这是集团发展壮大的缩影,也是集团党建凯歌的写照。

二○一一年九月十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纪教育专题总结下一篇:风机对控制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