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英德市鱼湾稀土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对矿产开采的意义

2022-09-12

0 引言

广东省英德市鱼湾稀土矿区, 经过前期地质工作, 发现区内地层岩石除分布少量第四系外, 其余全为花岗岩分布。通过稀疏取样钻揭露, 圈定了多个稀土矿体, 经初步估算, 矿区内稀土资源量和稀土氧化物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具有开采意义。通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综合调查,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根据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初步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 为矿山建设项目建议书提供依据。

1 矿区水文地质

根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确定矿区的含水层为低丘陵山包花岗岩体浅层风化岩层, 岩性有残积砾质粘性土、强-中风化花岗岩等,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8~25m。隔水层为中风化岩以下的微-未风化花岗岩。

稀土矿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层, 属第二类裂隙充水矿床;本矿区的侵蚀基准面按调查区东北角门洞河最低标高90.50m考虑, 主要矿体层强风化花岗岩带厚度平均15.26m, 层顶高程平均149.98m, 层底高程平均134.72m, 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 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透水性中等-强, 富水性中等至丰富, 便于稀土析出, 本矿区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详见图1。

2 矿区工程地质

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 矿区位于佛冈侵入岩体上, 属于构造上升区, 附近未发现断裂带。

根据本矿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编录, 确定矿床工程地质类型为第一类“松散、软弱岩类”:以软质岩石为主, 岩体稳定性取决于岩性、岩层结构和饱水情况, 其稳定性较差。

3 矿区环境地质

经本次水工环地质调查、结合工程特征, 矿区存在地地质环境问题为人为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主要表现为稀土开采活动一直比较猖獗, 非法开采稀土矿由来已久, 开采面积和规模均较大 (详见图2) ;突发性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

本矿区采矿可产生局部地表变形, 但对地质环境破坏不大;区内无重大的污染源, 无热害, 矿区排水对附近水体有一定污染, 因此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

4 结论

1)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可知, 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 符合稀土矿开采的条件。加之主要矿体层强风化花岗岩带所处地形有利自然排水, 其岩层透水性为中等-强, 便于稀土析出, 对采矿所用“原地浸出法”极为有利。

2) 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可知, 主要矿体层强风化花岗岩层母岩结构大部分破坏, 裂隙极度发育, 工程力学性质极差, 遇水易软化崩解。故在采矿成井时应注意做好护壁工作, 避免垮井等事故发生从而影响稀土开采。在稀土析出过程中, 由于山坡经过大量液体浸泡, 处于饱水状态, 其稳定性大大降低, 故要时刻监测山坡的稳定性, 避免发生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3) 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可知, 矿区内存在较多已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不稳定边坡, 这些边坡大多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对矿区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威胁, 故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范进行工作, 避免人员伤亡;采矿过程中容易使不稳定边坡处于饱水状态进而减低其稳定性, 应时刻监测不稳定边坡, 对于较高且危险性大的不稳定边坡应进行适当的护坡或削坡, 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4) 矿区内存在较多的民采区, 民采区内堆积有大量松散的物源, 故在析出稀土时, 应注意修建好排水渠道, 避免乱排水而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矿区排水对附近地表或地下水有一定污染, 故在排水前应集中收集并做出有效处理, 避免污染附近水源。

5) 综上所述, 广东省英德市鱼湾稀土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环境地质条件中等, 基本符合矿山开采条件。

摘要:渔湾稀土矿区位于广东省英德市白沙镇北西方向, 经过前期地质工作, 经初步估算, 矿区内稀土资源量和稀土氧化物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具有开采意义。通过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分析其对矿山开采的意义, 为矿山建设项目建议书提供依据。

关键词:矿产开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英德市渔湾稀土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详查报告》;

[2] 《水文地质手册》;

[3] 《工程地质手册》;

[4] 《环境地质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试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农村合作运动的启示下一篇:从文本功能分析的角度探讨《英语的历史》(第九章)翻译策略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