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乡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22-09-13

俗话说:“要想富, 先修路”, 这就说明县乡公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是关系到县乡人民收入的大事情。在一些较贫困的县乡基本上就没有合理规划过的道路, 尤其是在山区的贫困县乡更是无力建设县乡道路, 直接导致了区域的封闭, 资源的浪费。目前县乡道路已经成为现阶段制约县乡居民走上致富道路的一大障碍, 因此加快县乡道路建设, 加强县乡道路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当下很多的县乡已经意识到道路的重要性, 多方筹措资金进行道路的铺设、重修等, 但是在道路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导致了资金的浪费, 更耽误了道路的修建,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就要积极的应对, 找到问题逐个解决。

1 县乡道路建设的问题

制约县乡道路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既有人为因素, 也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 下面就县乡道路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项目建设缺乏前瞻性

影响县乡道路建设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建设之初缺乏合理的规划, 缺乏前瞻性, 不注重互联互通, 不注重县乡公路网络的建设。究其原因, 首先就是县乡公路建设的目的还是处于满足当前使用, 没有从全局出发考虑建设问题, 对日后公路网的建设制造了障碍;其次是县乡公路受建设资金的影响, 建设规模小, 建设标准低, 使用年限少等问题日益凸显。

1.2 公路路网规划不合理

目前在一些道路网络比较健全的县乡, 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道路只是修建到村口, 或者是修到某一不太合理, 不太便捷的地方, 这就违背了修建道路的初衷, 并没有极大的方便老百姓的出行, 也没有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1.3 自然环境制约

我国县乡地区经济不发达, 贫困人口多, 主要是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 在修建县乡道路时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 自然地理环境恶劣, 在这样的地区道路建设难度大, 一般的方式不能满足山区道路的建设, 另外设计人员不深入实地勘查, 与实际脱节, 致使一些防护、排水等设施未能同时规划设计, 并且其操作流程与设计环节比较简化, 不符合农村公路项目的设计要求。

1.4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县乡公路的建设不能只建不管, 建设之后的管理尤为重要, 我认为对县乡道路的管理可以分为两大类: (1) 建设中管理。 (2) 验收后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考虑到县乡公路建设标准要求比较低, 对建设质量把关不严, 为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 道路管理部门应该在建设过程中就开始质量的管理。另外对已经完工的项目验收随意性大, 没有严格的验收标准和专业的验收人员。除此之外, 施工单位不能对自检引起足够的重视, 部分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追赶施工进度, 造成工程质量的自检不够严谨, 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1.5 建设资金短缺, 道路存在安全隐患

县乡道路网络不发达的地区基本上都是比较贫困的地区, 这就存在道路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并且这些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也比较恶劣, 又给建设施工增加了难度, 然而上级的补助资金有限, 地方财政支持存在困难, 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

1.6 项目管理不到位, 日常维保工作差

县乡道路管理不仅存在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同时对建成的公路管理工作更不到位。我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道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人才, 在建设过程中只能任承建单位摆布, 失去了甲方的监管权力;道路管理单位对县乡公路管理不够重视, 并且日常管理机制不完善, 制度不严谨等多种原因造成。

1.7 当地农民观念陈旧, 影响公路建设

县乡道路在建设的时候肯定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比如需要征用老百姓的耕地, 可能就会产生赔偿等问题, 使老百姓产生对道路建设的不理解, 甚至去故意破坏道路, 归根究底是农户的思想落后, 观念陈旧没有得到相关的的提升, 从而导致后期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2 县乡道路建设的建议

2.1 提高建设规划的科学性

针对县乡道路建设缺乏前瞻性的问题, 首先就是要做好县乡道路的规划, 不能只看到一个区域, 应该从全局出发, 从县乡的长远发展出发, 立足县乡发展实际, 统筹考虑, 科学合理规划。不仅要解决老百姓眼前的问题, 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问题, 同时提高公路的使用率和通行率, 充分发挥公路的使用功能, 提高公路的经济性。结合当地已经建成的公路和国道、省道以及铁路的情况合理优化, 科学规划。

2.2 合理规划农村公路网络

县乡公路建设重点在乡村, 针对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我认为也应该更加的注重农村公路网的建设, 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响应国家的号召, 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让所有的县乡群众彻底的摘掉贫困的帽子。

2.3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提高“造血”能力

针对县乡道路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建议省级提高补助标准, 减轻地方配套资金筹集的难度。我省各市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达的地区对农村公路配套资金的筹集难度较小, 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筹集难度较大。同时也应该采取措施, 加大扶贫力度, 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

2.4 加强监督管理的针对性

监督管理机制的缺失是造成县乡道路建设和管理乱象的直接原因, 因此首先就要强化管理制度, 从制度上对县乡道路建设和管理加以规范, 其次对建设工程中的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可以选择一个经验丰富的监理单位进行管理, 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管理人才。

结束语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大多数, 并且我国贫困人口多是农村人口, 尤其在偏远的县乡, 加之道路不通, 更增加了当地贫困的状况。建设公路打开门户, 实现与外界的交往, 互通有无, 合理的交换资源, 无疑是解决贫困最好的办法。随着县乡道路网络不断地完善, 县乡道路管理不断地加强,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县乡农民群众一定能够走上富裕的道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广大的县乡地区经济也得到很大发展, 且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人均GDP的重点。县乡道路建设作为我国现阶段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 同时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对各县乡道路进行全面的整修, 但是在修桥铺路的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使县乡道路建设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本文作者总结了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并通过深入的分析, 给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县乡公路,规划,资金、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 吴茂平.农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管理前沿, 2016.

[2] 王晋占.浅析当前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

[3] 郭炳军.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管理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5, 26:8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ESD系统在天然气输气管道的应用探讨下一篇:试论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