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研究综述

2022-07-09

第一篇:洱海流域研究综述

洱海流域环境现状分析

*

李兆林1

岑华2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 2.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33) 摘要: 在初步了解洱海流域概况及其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针对洱海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展开分析,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时空分布、“三废”污染、区域环境差异和水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重点分析评价了其现状环境的污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 环境; 洱海; 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识别码:

1.洱海简介

1.1自然状况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流域面积2565km,跨大理市和洱源县,湖面面积约250km,湖盆南北长约40km,东西平均宽6.3km,最宽处为9km,平均湖深为10.5m,最深处为20.7m。地貌类型丰富,第四纪新构造运动迹象较为明显,属澜沧江水系,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及少量融雪,入湖河流北有弥苴河、罗时江,西有苍山18溪,南有波罗江,东有南村、向阳、挖色等小溪,湖西南角的西洱河为洱海的唯一出口。(如图1)洱海流域气候湿润,是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明显,年均温15.1℃,年平均降水量为1048mm, 正常库容量为28.87×10, 历史最高水位1 975.64m(1966年),最低水位为1 970.52m(1986年),水温常年在10~20℃之间,属暖性湖泊,水温垂直分布具正温层的特点。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流域内生物多样,生物量大,种群密度较高,是我国物种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生物生产量平均为16.6kg/m,总生物量达479 000T(鲜重),是云南省高原湖泊中生物量最大的湖泊。 [2]***

3[1]

8 **

22 图1

洱海 Fig .1 Erhai

Lake

1.2社会状况

流域所在地区大理开发历史悠久,交通相对优越,大理距省会昆明377km,是320国道(昆明-大理-瑞丽)和214国道(滇藏公路)交叉处的“重镇”,同时大理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是滇西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1995年大理机场启用,1998年广(通)大(理)铁路、楚(雄)大(理)一级公路相继通车,1999年大(理)丽(江)准二级公路也通车了,加上正在修建中的大(理)保(山)路,使大理地区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洱海流域含20个乡镇、167个村公所,总人口约80万,有白、汉、彝、回等25个兄弟民族,流域内有大专院校3所(含电大),中专学校7所,特殊学校1所(聋哑学校),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共有卫生机构210个(医院、卫生院、卫生所),专业技术人员3 000多人,7 000多个医疗床位,医疗卫生条件日趋成熟。区域传统文化丰富多采,渊源流传,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走在全省的前列。 ———————————

*收稿日期: 修定日期:

作者简介:李兆林.(1978----).男.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98级地理专业本科生. 致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云南师范大学陈永森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流域污水治理项目专家组.《大理城市污水治理预可行性报告》1996.3-7.15-21.58-59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海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专家组《洱海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预可行性报告》 1996.13

**

[3] 1

2.洱海流域环境现状分析

洱海自然风光优美,流域所在地传统文化意义深远,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宾客,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云南三大高原湖泊之中,洱海在自然和社会区域环境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如表1)洱海是云南

表1 云南三大高原湖泊

Tob 1 The three biger Highland lake of Yunnan 名称 所属水系 湖面面积 平均水深 库容 生物量 水质

283 (km) (m) (10m) (t)

滇池 金沙江 309.5 4.4 15 136000 劣五类

洱海 澜沧江 250 10.5 28.87 479000 二类

抚仙湖 金沙江 212 87 185 400 二类 省第二大淡水湖泊,生物量最大,水质较好,可以直接饮用,与滇池相比,洱海水质、水深、生物量和库容等自然条件明显优于滇池;洱海所在区域社会发展水平显然比抚仙湖所在地区高。目前,洱海的环境还算良好,但是近几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相对集中,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洱海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的形势,研究表明其整体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改良整治工作未能持续进行,生态保护日趋紧迫。目前其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量的供需矛盾、分配的不平衡、“三废”污染、水源生态保护以及水体的营养化等方面,而导致这些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2.1“三废”污染分析

废水的污染对于洱海本身而言,主要是生活污染,而对整个流域而言生产污染又是重点。生活污染到处可见,只是其程度具有地区差性,排放最严重的地区是湖西坝子,其次是凤仪、海东、挖色;直接注入洱海的工业污水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的波罗江,对流域污染最大的企业是大理造纸厂、洱滨纸厂和云南人纤厂,据估计三家企业排放污水中的CODcr、BOD5和SS负荷量中CODcr和SS污染物分别占洱海废水排放的约92%和82%,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企业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人员技术水平差,管理制度不完善。1996年以后大理市进行产业的必要调整,人纤厂等相继停厂、破厂,废水污染现集中在大理造纸厂和波罗江沿岸的一些企业,目前大理造纸厂处于待停状态。工业废水问题日益改善。特别在下关沿西洱河两岸建成了长6.7Km的排污水管,改善了西洱河上游市区内的污染状况。

大气污染在洱海地区未产生严重的影响,长期未受到重视,目前洱海地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仍是一些企业,特别是大理造纸厂,其排放的烟尘达1 250mg/m、SO2为10.4kg/t、NO2为2.0d/t,由于地处湖泊的西南方,地区主导风向又是西南风,使其排放气体中的有毒物质向四周扩散,并随着降水污染湖泊;另外在湖东南地区也有一些厂矿产生废气,但由于地处人口少的山地,大气污染影响还算不大。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森林砍伐的严格管理,大理地区农村广泛使用了蜂窝煤,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CO2和SO2,到目前为止虽然未产生极大的影响,但长期的使用就会使大气质量下降,加之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

固体废弃物形成的废渣是目前洱海流域环境治理的最难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6年研究认为城市固体污染和非点源污染是目前洱海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有关机构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城市固体废弃物在2000年前每年增加10%,从2000年后每年增长8%,由此可预测其近几年数量,(如表2)目前产生城市固体废弃物最多的是下关,喜洲最少,相差达20多倍,主要原因是下关城市发展较快,污染大户多集中于此,大理古城垃圾大量运往下关,深长村山菁垃圾堆放场已超负。在所有的固体废弃物中工业企业和医院产生的物质危害较大,据环境卫生管理站在1995年对工业废弃物所作的调查,1994年大理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总产量为 97 282T,其中的413T被视为有毒和危险废物,洱源县工业固体废物的总量为5 160T,其中有毒和危险废物为6T;大理市13所医院中最大的第一人民医院每年产生205T固体废物,有9.5T是危害废物。如今,城市固体废物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未形成持续利用、科学监管的流程。而乡村固体废物由于分布广、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洱海流域制浆造纸工业污染控制项目专家组 《洱海流域制浆造纸工业污染控制项目预可行性报告》 **

3 * 2 1996 37-38.附录1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洱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项目专家组 《洱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预可行性报告》 1996 21-22

表2 洱海区域近年固体废物排放及预测(单位:104T)

Tab.2 Erhai Lake zone drain off solid refuse and calculat in recent years(unit: 10T) 地区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下关 5.23 5.75 6.32 6.95 7.65 8.26 8.92 9.63 10.4 大理 0.54 0.59 0.65 0.72 0.79 0.85 0.92 0.99 1.07 凤仪 0.47 0.52 0.57 0.63 0.69 0.75 0.81 0.87 0.94 喜洲

0.21

0.23 0.25 0.28 0.31 0.33 0.36 0.69 0.42 总计

6.45 7.09 7.79 8.58 9.44 10.19 11.01 11.88 12.83 ——————————————————————————————————————————————

资料来源:《洱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预可行性报告》

分布散,难于统计,资金短缺且投入较分散,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以至乡村附近的一些河流成为了全村的“垃圾场”。近几年旅游热又导致一些流动性固体污染,每年几次旅游旺季,几十万宾客的涌入,“白色污染”增加,为固体污染的整治带来更大的困难。

由于上述各种污染的存在,近年来洱海水质变化急剧,水体营养状况变化显著,从1985年到1994年的十年内洱海水质已从贫营养过度到了中营养状态,尤其是1994年洱海银鱼生长带来的生物性污染,至今未能改变。环海水产养鱼塘以及航运和生产大力发展起来的机动船只引起的污染自作“双取消”后有所改良。根据洱海水质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其水质尚清洁,属Ⅱ类水,并且正处于恢复保养阶段。 2.2生态环境分析

洱海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区域生态环境存在差异,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发展的加快,其区域差异就更加显著。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水资源的分配不均及水体污染等问题。在湖西大理、喜洲、下关一带,人口密集,水量相对较丰富;而湖东南丘陵地区则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水资源出现季节性贫缺且水质较差,加之森林分布少,群众节水意识差,到干季水资源短缺;在水量丰富的地区由于社会发展迅速,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污染,洱海水量时空分配不均现象较为显著,而区域环境差异最终导致流域生态环境存在不同的形势。

湖泊的上游地区(洱源县部分)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源区的过度开发和河流的携泥沙量。(如表3 )洱源县河流携沙广泛,其中携泥沙最大的是弥苴河水系,达68.4×10T,输沙模数达920t/km,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水源区的过度开发,化肥施用量大,目前上游耕地面积为92 670亩,化肥施用总量为1 754 T,养分流失总量达1 117.5T,其中有大量的K、N、P肥和复合肥,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到洱海

表3 洱源县各河流年输沙情况

Tob.3 The condition of the rivers carry sand every year in Eryuan County 河流名称 径流面积 长度 输沙模数

22 (km) (km) (t/km) 弥

年输沙量 (10T) 折合方量

4合计 推移质 悬移质 (10T)

4*

4

24弥苴

河干 563.0 23 270 37.5 9.4 28.1 22.1 流段

凤羽 249.32 35 400 13.3 3.32 9.97 7.8 河 段

弥茈 529.55 35 250 17.6 4.4 13.2 10.4 河 段

总计 1341.87 58 920 68.4 17.1 51.3 40.3 3 资料来源:《大理城市污水治理预可行性报告》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海流域污水治理项目专家组.《大理城市污水治理预可行性报告》1996.3-7.15-21.58-59

整体的生态环境。洱海的中游地区(湖西大理、喜洲,湖东海东、挖色等地)是湖泊的主体,也是目前人类活动较广泛的区域,环境人为干扰较大,海东、挖色等地人口总数相对较少,但相对集中,自然条件不优越,地处湖泊东部,山地居多,山势不高,有部分的工矿业;大理至喜洲地段是目前旅游业开发的热点,据估计在这些地区每年要接待游客几十万人次,苍山脚地区近年来修建了大量的休闲场所,增加了人类对苍山自然环境的影响。整个中游地区人口总数多,由于历史等原因,开发较早且深刻,经济发展较快,农业耕种大量使用化学肥料,18溪河坝管理不完善,土壤侵蚀增强;下游地区(下关等地)是整个流域社会发展的中心,人口最多,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许多污染企业都集中于此,产生大量城市废弃物,一些老旧企业拥有很强的根基和历史背景,使产业调整和经济结构的优形势趋于紧张。 2.3水环境分析

洱海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和少量冰川融雪,并以径流的方式注入湖盆,入湖河流水量占洱海水量的50%左右,近年来苍山终年积雪出现年际变化,18溪年内季节性相当明显,中段甚至有断流的情况;洱海正常库容量为28.87×10m,流域人口约为80万,人均水量3 600 m,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 952.8m),水量不算丰富,而且近几年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水量又不断增加,据估计工业和生活年需水0.6×10m,农业灌溉用水1.3×10m,发电用水5-7×10m,“引洱入宾”(引洱海水到宾川县)工程用水0.5×10m,每年固定用水近8×10m,换水周期为两年半(891天),丰水年暂且可以满足供水,贫水年水位就会下降,加之水体不断的遭到人为的影响,使供需矛盾更加严峻。

流域植被分布不平衡,覆盖率年年逐减,目前大理市、洱源县森林覆盖率分别约为16.8%、27.2%,而且大理市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又主要集中在大理至下关一段的苍山中部和团山等一些风景区,环海地带树木稀疏,大理至喜洲段由于大理石开挖等原因,苍山山体破坏大。导致洱海水源区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注入洱海的主要河流大都存在污染问题,目前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是南部的波罗江,主要原因是沿河段附近一些建材厂和居民生活污水大量排放;18溪尚处于清洁状态,但伴随旅游业的过度发展,苍山山腰地段的过分开发,河道建设管理不善,不仅使河源地区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而且还促使河流水质变差,水量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到洱海的库容;北部河流主要存在携沙量大的问题,目前携沙量最大的是弥苴河,主要原因是上源地区农业耕种过度,河口地段养殖业发展过快,如今养殖业已得到控制,但整体形式不容乐观。

*838

383

8383

83

333.洱海环境改良措施

3.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针对洱海存在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洱海环境的可持续改良不仅要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而且还要在实证的基础上以法律的形式给予确立。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不同的方针、政策,解决不同的环境问题:

上游地区(洱源县部分)——主要针对农业的过度开发,在广泛的山脚地带适当的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业,进而增进其乳制品加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其沿湖地区严格控制水生养殖面积,“退耕还水”,加强湖岸绿化和海底绿化,减少农用化肥的使用量, 扩建茈碧湖水库,控制凤羽河给弥苴河带来的泥沙。

中游地区(海东、挖色、大理、喜洲等地)——大理、喜洲地区主要是保护苍山植被和18溪的河床,减小山脚的开发,适当“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环境和水源,耕种区减少化肥的使用,优化经济结构,建立一套完善的乡村废弃物监管、控制系统;海东、挖色两地则要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加深和加强沿湖地区湿地、滩涂的建设和管理,海东地区交通方便

地段可适当利用其地形特点发展一定的工业;整个中游地区必须对交通、旅游业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下游地区(下关等地)——主要是控制工业污染和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在严格控制“三废”污染的基 4 础上合理的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第二产业的数量,加强第三产业的建设,尽快建成大垃

圾处理技术,对必要的污染企业进行迁移或分流,建立完善的设施,就地处理污染物,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海流域污水治理项目专家组.《大理城市污水治理预可行性报告》1996.3-7.15-21.58-59 不能进行区际转嫁,力争区际生态环境的和谐。 3.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法制和环保意识

洱海环境的保护不仅要从法律上作出确立,政策上进行实施,而且要以人为本,全面进行思想教育。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用事实教育群众、用思想武装群众,让群众不仅从经济效应上感受到洱海的价值,而且从生态效应上意识到其价值;加大教育投入,可结合当地扫盲工作进行乡土环境教育,对直接参与洱海开发和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逐步对洱海作业的船只进行适当的作业考评,建立科学监管的体制,严格控制人类干扰的范围和程度,使开发从无序走向有序,短期转向长远,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得到不断的提高。把保护洱海似如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的重要,让“东方的日内瓦”永远璀璨。 3.3加强水域工程建设和管理,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水域工程建设是流域环境改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切实加强,洱海水域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改良和资源的利用都有十分巨大的作用。目前,“引洱入宾”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18溪的河坝修建对入湖河流的携沙量和土壤的侵蚀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完善管理那些管理不善或无长期无人无津而糟人为破坏的已建水域工程,建设相关的蓄水工程,防洪抗旱,缓和水资源的分布差异和季节分配不均,严禁湖区围垦;在北部水源区和沿湖地带建立生态保护点和“绿色生命线”,使自然环境形成天然的“透视走廊”,以便发展“生态旅游”。在“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适当的“退耕还水”,保持水域面积的稳定,进而保证水位和水质,保护各类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长。沿湖的产业分布最好进行优化,下关地区的一些企业可以进行产业转移或者分散产业的过度集中,结合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合理的对老旧产业进行调整,对一些职工妥善安置,城市建设要以“生态城市”、“田园城市”、“山水城市”、“信息城市”、“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在整个流域内,依托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注意城乡联系和行政连带,发展经济,在尽可能不浪费耕地资源的前提之下,适当加强交通建设;让有污染或重污染的产业远离湖区和水源区,力求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并行。

参考文献

[1].薛琳 主编. 新编《大理风物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8-19 [2].云南省林业规划院.《云南自然保护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288-301 [3].大理文化丛书.《走近大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38-40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Envivonment Situation in Erhai basin LI Zhaolin 1

CEN

Hua2

(1.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s.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650092,2.Kunming Advanced

Metallurgy College. kunming .650033 ) ABSTRACT: The author intally introduces the survey and the Current envivonment Situation in Erhai Lak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author analyses envivonment problems in Erhai basin. These analyses include the contradic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ces,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ces, the contamination of water resouces,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nvivonment, the ecological envivonment of waterhead,etc. The author especially analyses and evaluates the envivonment pollution problems at present. 5 Moreov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Envivonment;

Erhai Lak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第二篇: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1.1流域概况

1.1.1自然地理、水系及经济发展概况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由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三水系组成,地跨安徽、江苏两省21个市县,分别于当涂、芜湖和澛港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8850km2,其中安徽省占93%,江苏省占7%。流域西北部滨临长江,东北部以茅山山脉与太湖流域为界;北与秦淮河接壤;东南、南、西南三面以黄山、天目山及九华山为分水岭,分别与新安江、秋浦河等为邻。流域大地构造属江南古陆与南京凹陷的过渡区,由于地壳差异性的升降运动,地貌呈南高北低态势。流域内山地面积占54%,丘陵区面积占27%,平原圩区面积占15%,湖泊面积占4%。水阳江和青弋江分别发源于天目山山脉和黄山山脉的北麓。流域上游属丛山峡谷地区,岩石分布主要为花岗岩和变质岩。流域中游为低山丘陵区,岗峦起伏,为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下游为滨临长江的平原圩区,主要由长江及本流域河流的冲积作用和湖泊淤积而成,河道纵横,水网交错,土壤肥沃,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一般地面高程为7~8m,低于汛期洪水位3~4m。

流域水系主要有两江、一河、四湖,即水阳江、青弋江、漳河、南漪湖、固城湖、丹阳湖和石臼湖。

水阳江位于流域东部,流域面积10385km2,干流长273km。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三条支流在河沥溪附近汇合,河沥溪以上为上游。干流流经宣城后即进入圩区,经新河庄后进入下游水网区,流经水阳镇、西陡门后称运粮河,至花津后称姑溪河,在魏家渡汇青山河后由当涂金柱关入长江。水阳江最大的支流为右岸的郎川河,流域面积2526km2,郎川河直接与南漪湖相通,经湖泊调蓄后,通过北山河在新河庄与水阳江相汇;此外,支流还有华阳河、夏渡河,流域面积分别为280km2及360km2。

青弋江位于流域中部,流域面积7100km2,干流长233km。主源有麻川和舒溪两支,两河汇合后称尝溪,至陈村为上游区,出陈村峡谷后称青弋江,沿途经泾县、西河镇至湾址后称为下游。其下河流分为二支,一支经清水河至芜湖汇入长江,一支经赵义河、青山河由当涂入长江。青弋江较大支流有徽水,流域面积1072km2;其次为琴溪河,流域面积442km2;还有寒亭河、孤峰河等。

漳河位于流域西部,流域面积1365km2,长95km,南陵以上为上游区,黄墓渡为中下游分界,经石硊,在澛港汇入长江。漳河下游河道弯曲,石硊~澛港段弯曲系数达3.5以上。主要支流有峨溪河、后港河等。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自进入中下游以后,比降平缓,水系发育,河道交织。水阳江和青弋江之间有黄池~乌溪河和青山河,青弋江和漳河之间有资福河和上潮河串通,下游地区还有许多支汊河道,形成复杂的河网。

南漪湖位于水阳江中游,固城湖、丹阳湖及石臼湖位于水阳江下游。四湖在12m水位时,总面积为695km2,总容积为38.1亿m3。六十年代以来,由于人工围垦,现湖面已大大缩小,南漪湖面积减少了7%,固城湖面积减少了60%,石臼湖面积减少了23%,丹阳湖低圩灭螺,已围垦82%。由于四湖所处位置不同,因而对调节本流域洪水的作用各异。对水阳江来说,其调洪作用以南漪湖最为显著,其次为固城湖、丹阳湖、石臼湖;反之,若承受长江倒灌的洪水,首当其冲为丹阳湖、石臼湖,其次为固城湖、南漪湖。 流域水系有当涂、芜湖和澛港三口与长江相通。长江洪水较高时,经常发生顶托或倒灌现象。影响范围:漳河可达黄墓渡,青弋江达湾址,水阳江至新河庄附近。倒灌现象尤以芜湖为甚,倒灌时间一般在4~8月。下游湖泊充蓄高程,一般受芜湖及当涂二口水位控制,介于二口的长江水位之间,因而常出现由芜湖口倒灌,经清水河~青山河或经清水河~运粮河~姑溪河,至当涂口出流的现象。

流域范围涉及皖、苏两省的2个地区、4个省辖市的21个县。其中长江与青弋江交汇的芜湖市是皖南的政治、文化、商业、交通中心,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国民经济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发展速度相对长江下游地区而言,还是较低的。流域内工业依托自然资源,结合城市建设,已初步形成门类较齐全,并具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有钢铁、造船、电力、纺织、化肥、农机、建材等。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是著名的稻米产区,其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5%以上,其他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茶、烟、麻、竹等。

流域内的主要城市芜湖市,位于长江和青弋江的交汇口,历来是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交通中心。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芜湖港已被列为长江沿岸首批对外开放港口之一,芜湖市已成为安徽省皖江开发区的中心城市,并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芜湖市工业主要以轻纺为主,造船、建材、机械、化工、冶金等门类齐全,此外,芜湖还是水阳江、青弋江及巢湖地区农付产品的集散中心,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流域内另一重要城市宣城市,位于皖赣铁路与宣杭铁路交汇处,在建的高速公路318国道穿城而过。芜湖长江大桥和318国道的建设使宣城市北至合肥,东至杭州,南至黄山均有便捷的陆上通道。以水阳江为干线的水上通道可直达芜湖,并通往长江黄金水道。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宣城市已形成了门类齐全、以轻、重工业并举的工业体系,主要涉及采掘、原料加工、机械制造、纺织、食品、电子、轻工等行业。城区贸易发展也较快,“九州市场”现已成为安徽省十大贸易市场之一。另外,宣城市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越,人文景观丰富。鳌型古城、宋代双塔、敬亭山风景区、夏渡森林公园及扬子鳄湖均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大量游客。

流域已初步形成包括铁路、干线公路及水运在内的综合运输网,境内现有宁铜、皖赣、宣杭等铁路线。公路干线网发达,318国道横穿流域(广德~芜湖),此外还有马鞍山~芜湖~铜陵,芜湖~泾县~黄山,芜湖~宁国~黄山三线贯穿南北,现在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公路相通。水运北依长江黄金水道,流域内有下游水运网,通航里程约670km,其中分段常年通航里程150km,最大可通航300t级驳船,年运量80~100万t。

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区和重点的经济作物产区;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已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流域下游水道纵横,内河航运有一定基础,全流域通航里程约670km,但由于受地势及长江水位影响,全年通航里程仅约150km。

流域水力资源不甚丰富,青弋江水系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1.6MW,水阳江水系为145.3MW。可开发水力资源500kW以上的电站,青弋江有37处,装机容量为257.5MW,年发电量7.55亿kW.h;水阳江23处,装机容量86.4MW,年发电量1.92亿kW.h。流域水能资源已初步开发,装机容量近200MW,年发电量6亿kW.h,其中陈村水电站装机15万kW,是长江下游支流上最大的水电站。

据1997年统计,流域总人口652.8万人,其中安徽598.8万人,江苏54万人;耕地543万亩,其中安徽476万亩,江苏67万亩。国内生产总值435.1亿元,其中安徽408亿元,占94%。工农业总产值640.7亿元,其中安徽573.9亿元,约占90%。

1.1.2流域防洪规划工作概况

本流域洪涝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流域内洪涝灾害治理极其关注。20世纪50年代,长江水利委员会下游工程局对全流域进行了查勘,后来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在《长流规要点报告》中提出了初步规划意见;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先后提出了《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初步规划意见》、《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规划意见》等报告;安徽、江苏两省有关部门和水电部十四局也在流域内开展了大量规划设计工作。1981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制完成《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较全面提出了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方针,防洪除涝规划方案和工程措施。主要防洪规划方案为:

上游兴建陈村(已建)、港口湾(正建)、牛岭、凤凰山和汤村水库,以控制上游黄山、天目山暴雨中心洪水,削减干支流洪峰。

中游地区,青弋江、漳河两岸圩区需要继续加高加固堤防。为改变青弋江洪水东下的状况,减轻水阳江行洪压力,修建青弋江改道工程;水阳江中游继续加高加固堤防,实施南漪湖控制运用,以充分发挥其调蓄干支流洪水的作用。扩大双桥河,使分流入湖流量由1000m3/s增加到2700m3/s,进口处建闸控制;扩大北山河,设计出流量1000m3/s,最大倒灌流量1500m3/s,并建闸控制,新河庄设计水位12.5m,下泄设计流量2000m3/s。

下游地区,结合青弋江分洪道工程进行漳河下游裁弯取直;水阳江水阳镇河段卡口拟进行拓宽,扩大行洪流量。丹阳湖拟定为蓄洪垦殖区,固城、石臼二湖建闸控制运用;为减轻长江洪水对圩区威胁,在芜湖、当涂二口建闸控制。

1992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根据80年代发生大洪水情况,对流域防洪规划进行了必要的分析补充,对流域综合治理近期工程规模和防洪效益进行了补充研究,完成了《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防洪补充规划报告》。上述规划报告上报后由于多种原因尚未审批。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流域内连续发生了199

1、199

5、199

6、199

8、1999五场大洪水,流域内洪涝灾害严重。水利部对本流域防洪治理十分重视,安排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展防洪规划。本次规划对流域内已发生的洪水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计算工作,并根据新的洪水形势对上述规划报告中提出的防洪治理方案进行了复核。经复核认为,上述规划报告中拟定的防洪治理基本方案是合理的。由于流域内洪水水情和工情变化,港口湾水库正在建设,90年代大洪水新河庄水位多次超过13m,且新河庄以上堤防堤顶高程一般已超过14.0m高程,为了处理好上下游防洪关系,本规划通过分析研究后,双桥河进南漪湖流量由原规划2700m3/s调整为1300m3/s,将新河庄水位由原来提出的12.5m增加到13.0m,下泄设计流量相应由原来提出的2000m3/s提高到2300m3/s,由此可减少新河庄以上超额分洪量约1.8亿m3,减少破圩分洪面积50km2,新河庄及以下扩大河道泄流能力:整治猫儿湖分洪旁道,进行水阳镇开卡,对裘公河东门渡和扬泗渡两处扩宽;上姑溪河局部扩卡、下姑溪河完成水下疏浚。完成以上防洪工程后,流域总体可防御1996年型洪水。其中,水阳江中游约20年一遇,水阳江新河庄、青弋江西河镇、漳河三叉口以下水网地区约20~40年一遇防洪标准。

1.2洪水、洪灾和流域防洪形势 1.2.1洪水

本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集中发生在5~7月份,个别年份由于台风暴雨形成的洪水出现在

9、10月份,如1961年,其径流特性与降水基本一致。由于上游系黄山、天目山地区,是皖赣山地暴雨区的暴雨中心,加之上游山区山高陡峻,河流坡降大,河槽调蓄能力小,降雨汇流迅速,所以洪水频繁并具有洪峰高、历时短的特点。一次洪水历时一般为3天,多则7天,其中1天洪量占3天洪量的50%左右,3天洪量占7天洪量和7天洪量占15天洪量均约70%左右,流域洪水年际变幅较大,年最大洪峰、洪量变差系数Cv值均在0.5以上。

经过洪水统计分析,水阳江宣城站洪峰1996年最大,考虑破圩洪水还原后,频率约50年一遇。一天洪量1961年最大,频率约40年一遇。三天~十五天洪量1999年列第一位,七天和十五天洪量频率达100年一遇以上;新河庄控制站(现新河庄站以下干流与北山河出流汇合断面,下同)十五天洪量199

9、198

3、1996年列前三位,频率分别为90年、70年和约20年一遇;郎川河合溪口站最大洪峰、一天、三天洪量1984年最大,特别是最大洪峰和一天洪量频率接近100年一遇。七天洪量1999年最大,频率55年一遇;青弋江西河镇站最大洪峰、一天洪量1998年最大,频率约45年一遇。三天、十五天洪量1996年最大,频率53年一遇。七天洪量1999年最大,频率为77年一遇;漳河南陵站1983年洪峰、一天洪量仍为解放以来的最大值,其频率为45~70年一遇。三天~十五天洪量1999年最大,其中七天、十五天洪量频率超过100年一遇。上述各站频率计算成果详见表3-2~3-6。

本流域洪水集中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长江洪水发生在7~8月份,两者洪峰遭遇不常见。九十年代,由于长江连续出现了几场大洪水,本流域出口长江水位较高,顶托了水阳江、青弋江、漳河的洪水下泄,加之流域内也发生了较大洪水,从而造成严重的洪灾。据长江芜湖弋矶山站解放以来年最高水位及洪水期时段最高水位统计(见表3-

7、3-8),平均每十年洪水位上涨0.07~1.0m。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比,洪水位平均上涨达1.0m,增幅十分明显。可见,九十年代长江和本流域均出现丰水期,流域内较大洪水遭遇长江高洪水位顶托,影响本流域洪水下泄。

1.2.2洪灾

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上游系皖赣山地暴雨区的暴雨中心,由于降雨量大且集中,河流下游洪水受多种条件制约而排泄不畅,因而流域内洪灾频繁、严重。据历史资料记载,近300年来,流域内共出现大小洪灾200多次,平均三年二次,每次洪灾都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损失。又据解放以来50年(1949~1998年)资料统计,流域平均每年受灾93万亩,成灾51万亩,其中安徽省平均每年受灾79万亩,占全流域每年受灾的85%;每年成灾44万亩,占全流域每年成灾的86%。流域内成灾30万亩以上的年份有25年,平均2年一次;成灾面积100万亩以上的有9年,平均不足6年一次。洪水泛滥,给流域内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破坏,也严重影响了流域内国民经济的发展。

形成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有: ⑴上游山区缺乏控制性蓄洪工程,中游区间洪水亦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本流域位于南北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地带,受低压槽、江淮切变线及台风等影响,上游山区常以灾害性暴雨气候出现。特别是1990年以来,暴雨发生的机遇增加,先后发生了1990、199

1、199

5、199

6、1998和1999年局部或流域性特大暴雨,给中下游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已建陈村和正建港口湾水库虽可发挥较大作用,但水阳江上游东津河、中津河及支流华阳河、郎川河和漳河等均未建蓄洪水库,常使中下游地区形成洪灾。

⑵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严重不足,加之圩区水系紊乱,泄洪不畅。 目前,水阳江干流双桥河口以上河道安全泄量约5000m3/s,宣城北门约4000m3/s,两水庵以上约3000m3/s,新河庄约1300m3/s。而解放以来,宣城站实测流量超过4000m3/s的年份就有10年,通过双桥河口分流约1000m3/s,并考虑港口湾水库的削峰作用,仍有199

6、198

3、1961年等年份的洪峰流量超过河道安全泄量。在一些年份,当上游约4000m3/s的洪水至两水庵、新河庄,通过蔡庄河、北山河分洪入南漪湖约1500m3/s,尚余约2500m3/s需下泄入江。而小河口至西陡门段泄洪能力更是严重不足,如在1999年洪水位下干流仅下泄1300m3/s左右,计及裘公河分流约500m3/s,合计仅下泄1800m3/s左右,约相当于干流来水的70%左右,致使该河段成为排泄上中游洪水的卡口河段。洪水被迫滞留在中游水网区,使新河庄、南姥咀、水阳一线持续保持高水位,对中游圩区构成严重威胁,这是中游地区破圩成灾的根本原因。青弋江干流由于上游修建了陈村水库,中游河道安全泄量已达5000m3/s左右,泄洪能力不足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下游河道泄流能力仍然不足,需要结合青弋江改道予以解决。此外,漳河行洪能力不足1000m3/s,需要结合青弋江改道进行其下游裁弯,以扩大河道行洪能力。

青弋江西河镇、水阳江宣城水文站和漳河资福河口以下进入圩区,“两江一河”进入圩区以后,水系紊乱,水网交错,泄洪通道不畅。在青弋江和水阳江之间有乌溪河、青山河等相通,当青弋江和水阳江同时发生洪水时,由于芜湖口出水不畅,加之水位受长江影响西高东低,青弋江大部分洪水由清水河~乌溪河东下,部分洪水由青山河出当涂口,另一部分进入水阳江干流,或注入其下游湖泊,或转经姑溪河出当涂口。这样不但妨碍水阳江洪水顺利下泄,而且抬高了水阳江及下游湖泊水位,延长了青弋江和水阳江洪水持续时间。青弋江和漳河之间,上有资福河、下有上潮河相通,在一般情况下,漳河洪峰在先,部分洪水通过资福河流入青弋江,当青弋江洪峰到达时,漳河洪水减小,可通过资福河向漳河分流。因此,资福河为一天然调节河流,而上潮河目前淤积较大,调节洪水作用不明显。

⑶流域出口受长江洪水影响,常出现顶托甚至江水倒灌现象。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出口直接与长江相通,尚无控制工程,因此常常出现长江洪水顶托甚至倒灌现象,抬高了内河水位,充蓄下游湖泊。倒灌时间一般在4~9月,且主要由芜湖口倒灌,倒灌水量或充蓄湖泊、河网槽蓄容积,降低本流域洪水的调蓄能力(如1980年),或挤占由当涂口排洪入江的河道,延长防汛时间(如1983年)。长江洪水顶托倒灌的主要原因在于芜湖至当涂之间的长江河段,由于东、西梁山锁口壅水,形成0.7~1.0m的落差,抬高了芜湖水位,影响了本流域的出流,加重了下游广大圩区洪水灾害。

⑷湖泊围垦、河道设障,加重了洪水灾害

自六十年代起,流域内的一些人为因素加剧了洪灾的损失。其一,流域下游湖区由围湖造田、低圩灭螺,发展到大规模、无计划盲目围垦,与湖争地,使湖泊调洪作用减少,目前下游丹阳、固城和石臼三湖面积分别减少了82%、60%和23.4%,中游南漪湖面积也减少了7%;其二,出于塞支强干、联圩并圩,减少堤防战线的需要,一些支岔河道被封堵,而干流行洪能力并没有相应提高;其三,干流河道堤外江滩被围垦,有些河段堤外建房、建码头矶头、过量抛石等。

以上种种因素,降低了湖泊调蓄能力及河道行洪能力,进一步加剧了上游来量与中下游泄量不平衡的矛盾,降低了中下游圩区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增加了防洪负担。

1.2.3流域防洪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国50年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本流域的治理工作,先后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迄今为止,流域中下游堤防均普遍进行了加高加固,已初步形成了堤、库结合的防御工程体系,防洪能力有所提高。目前,水阳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堤防防御能力约5~7年一遇,漳河接近20一遇,郎川河约7年一遇。与此同时,流域内还修建了大量的综合利用水库,据统计,流域内现有水库457座,总库容约40亿m3。其中位于青弋江上游的陈村水库和位于水阳江上游支流西津河上的港口湾水库,为流域上游防洪控制性水库,水库总库容分别为26.9亿m3和9.58亿m3。陈村水库建成后,可使青弋江中游地区的防洪形势得到显著改善,防御洪水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约30年一遇;港口湾水库建成后,可使宁国县和宣城市的防洪标准达到约20年一遇,使水阳江中游圩区防洪标准达到约10年一遇左右。

经过多年治理,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流域整体防洪能力仍较低,洪灾仍然频繁严重,防洪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流域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⑴上游山区洪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水阳江上游河沥溪以上东、中津河和漳河上游的洪水得不到控制。

⑵中下游河段泄洪能力不足,加之圩区水系紊乱,泄洪不畅。特别是新河庄以下至西陡门河段安全泄量目前仅700~900m3/s,与该河段泄洪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⑶水阳江中下游湖泊尚无控制工程,加之由于围垦减少了湖泊的调蓄作用; ⑷流域出口无控制工程,受长江洪水顶托,常出现江洪倒灌现象。 ⑸洪水预报、调度手段落后,非工程防洪措施不完善。 总之,上述问题是本流域综合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水阳江中下游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但防洪能力最为薄弱,改善该地区防洪能力不足的现状是流域治理的重点和当务之急。

1.3规划指导思想、原则、标准和水平年 1.3.1规划指导思想

以《水法》和《防洪法》为依据,贯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按照人水协调的治水思路,研究和制定流域防洪体系及总体布局,为流域防洪工程的分期实施和国家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2防洪规划治理方针原则 根据《水法》中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本原则以及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总方针,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以解决防洪问题为主,结合除涝、灌溉、航运、发电。综合利用规划的总方针为:“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团结治水,分期实施。”,达到兴利除害,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根据本流域的自然条件和防洪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流域防洪治理的原则为:上、中、下游兼顾,上游以蓄为主;中游泄蓄兼施;下游在充分利用湖泊调蓄作用的基础上,尽可能将洪水外排;江口建闸控制,防止长江洪水倒灌;同时注重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起完善的防洪体系。

流域治理涉及到两省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综合治理开发时,要贯彻顾全大局、团结治水的原则,协调好各方面的矛盾,促进治理开发方案的实施。

1.3.3防洪治理标准与设计洪水代表年

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结合流域的防洪现状、洪水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小,以及兴建防洪工程的合理性,并考虑到本流域是长江开放城市—芜湖市的腹地,是皖江开发的重要一翼,拟定本流域防洪治理标准分别为:水阳江中游万亩以上大圩防御标准取20年一遇;宣城市是地级市,是皖东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加之318国道穿城而过,考虑城市发展需要,近期防御标准取20年一遇,远景配合其他防洪工程到达50年一遇;流域内郎溪、高淳、泾县、宁国、旌德、广徳、芜湖(湾沚)、南陵、繁昌、当涂等县城,按照其城市规模,近期防御标准取20年一遇,随着这些城市经济发展,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水阳江、青弋江及漳河下游水网区,水系相互串通,圩区耕地总面积100余万亩,防御标准取20~40年一遇。芜湖市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防洪城市,其防洪标准按照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1990年修订)的规定,以长江1954年洪水为防御对象并拟定相应的防洪工程措施。

由于本流域洪水组成复杂,三江出口又受长江洪水影响,总体采用频率洪水作为防御对象较为困难,宜选用与防御标准基本相当的代表年洪水进行防洪总体安排。根据宣城、西河镇等水文控制站资料统计分析,1996年典型洪水在水阳江中游约相当于20年一遇,在“三江”下游水网地区约相当于20~40年一遇。防御对象取为1996年洪水,基本符合上述拟定的防洪标准。本规划中选取1996年为设计洪水代表年,长江水位取1996年实测水位,进行整体洪水分析,安排流域防洪治理措施。“三江”出口段下游堤防受长江洪水影响,以1954年型洪水位控制。

1.3.4规划水平年

本次规划的基准年为1999年。

根据本流域经济发展和防洪工程建设情况,拟定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0年,远景为2020年。

1.4流域防洪体系与防洪工程规划 1.4.1流域防洪体系

早在20世纪70~80年代,长江水利委员会(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会同皖、苏两省对本流域的防洪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并确定了流域防洪治理的总体布局。本次防洪规划,经进一步分析论证认为,原规划总体布局是较为合理的。但由于几十年来,流域工程现状、水文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拟定流域防洪规划总体布局如下:

上游除已建陈村、在建港口湾水库外,结合兴利修建牛岭、凤凰山和汤村水库(总库容41.14亿m3,其中调洪库容14.37亿m3),以控制上游黄山、天目山暴雨中心洪水,削减干支流洪峰。

中游地区,青弋江、漳河两岸圩区需要继续加高加固堤防;为改变青弋江洪水东下的状况,减轻水阳江行洪压力,修建青弋江改道工程;水阳江中游继续加高加固堤防,实施南漪湖控制运用(包括修建双桥闸、马山埠闸及北山河局部整治和油榨沟封堵等,使双桥河分洪入湖流量达到1300m3/s,北山河最大倒灌流量达到1700m3/s和设计出流量达到1000m3/s左右),以充分发挥其调蓄干支流洪水的作用;为保证宣城市城市防洪安全,拟在干流右岸孙家埠附近双桥联圩设置分洪区,分洪区面积约5km2;另外,将新河庄设计洪水位提高到13.0m,使其在遭遇设计洪水时下泄流量达到2300m3/s左右,并通过南漪湖控制运用,为下游防洪创造条件。

下游地区,结合青弋江改道工程进行漳河下游裁弯取直和对漳河肇家埠扩卡;水阳江水阳镇河段卡口拟进行拓宽,扩大行洪流量;裘公河拟对东门渡、杨泗渡两处卡口河段进行整治;并进行猫儿湖分洪旁道整治;丹阳湖拟定为蓄洪垦殖区,固城、石臼二湖建闸控制运用;对姑溪河进行局部扩卡和水下切滩,对铁、公路桥阻水建议与交通部门商议解决;青山河局部崩岸段进行抛石护岸治理;为减轻长江洪水对圩区威胁,在芜湖、当涂二口建闸控制。

此外,还需建立较为完善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防汛指挥决策支持体系,加强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及防洪工程的管理。

1.4.2防洪工程规划

⑴上游兴建综合利用水库

本流域上游系天目山、黄山暴雨中心,河道坡降大,洪水陡涨陡落,汇流迅速,结合水资源综合利用,兴建大中型水库以有效控制洪水,从而减轻中下游洪水威胁。经过多年规划研究,提出上游兴建陈村、港口湾、牛岭、凤凰山和汤村等五座水库工程。其中陈村水库已于1972年建成,港口湾水库现已基本建成,为青弋江、水阳江防洪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他三座水库也在有关规划文件中多次予以肯定,现仍考虑作为控制上游防洪的主要措施。

以上水库均有综合利用效益。主要表现在:防洪方面水库削减了洪峰流量,减轻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提高下游防洪标准;其次,为中游丘陵区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为农业增产创造条件;同时具有发电、水产养殖等效益。五座水库主要指标详见表5-7。

⑵河道整治

水阳江中游是本流域防洪问题比较突出的河段之一。上游兴建港口湾水库,可提高本河段防洪标准,但仍不能适应该河段防洪要求。为了进一步解决中游防洪问题,原规划在综合分析基础上选择中游分洪道方案。198

3、1984年大洪水,特别是九十年代连续发生几场大洪水后,流域水情、工情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次规划分析认为,上游洪水经港口湾水库调蓄、且近期主要工程实施后,双桥河不需再实施原扩大方案。而当上游洪水通过双桥河分流1300m3/s左右,尚余约4200m3/s,经北山河倒灌流量1700m3/s,考虑河道槽蓄后,基本与新河庄设计下泄流量相应。这与安徽省《水阳江中游南漪湖治理规划报告》分析结论基本吻合。同时,经过分析拟定南漪湖最高洪水位为13.50m,新河庄最高洪水位为13.0m。为了实现南漪湖控制,北山河需局部扩卡,封堵油榨沟,同时在双桥河、北山河建闸控制。

水阳江下游起于新河庄终于当涂河口。为了提高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需对新河庄至西陡门河段和姑溪河局部河段进行拓宽整治。本次规划经分析认为,由于九十年代以来水阳江中游堤防普遍经过了加高培厚,同时水文系列延长后设计洪水有所增大,考虑到1983年以来新河庄水位多次超过13.0m,最高已达14.65m这一实际情况,应结合中下游堤防现状对新河庄设计水位予以修正。本次经过洪水演进方案分析计算,当遭遇1996年洪水时,若新河庄设计水位取12.50m,新河庄附近需分洪约1.8亿m3洪水,破圩分洪面积约50km2,规划拟定新河庄设计水位13.0m,新河庄附近不再需破圩分洪。

水阳江下游新河庄至西陡门河段整治基本维持原规划方案,即猫儿湖旁道整治、牛耳港封堵、水阳镇开卡拓宽和杨湾闸加高等。水阳镇开卡在国务院批准的水计〖1989〗46号文所定线路的基础上江苏省相国圩再向内多退5m,并在水碧桥河口建闸。考虑裘公河的历史与现状,规划对杨泗渡、东门渡两处扩卡,使其在设计条件下安全泄量达到700m3/s。

姑溪河是水阳江入江主河道,分上下两段。上段花津至魏家渡长18.73km,河道安全泄量约1300~1500m3/s;下段魏家渡接青山河后至当涂的金柱关入长江,长4.7km,河道安全泄量约1500~2000m3/s。九十年代,安徽省先后对姑溪河进行过一些治理工作,目前河道断面和泄流能力基本达到设计标准。本次规划,经水网洪水演进分析计算认为,上姑溪河青山水泥厂至窑头村段束水河道需进行局部扩卡,下姑溪河船厂段和拉丝厂段需继续完成水下疏浚,上述工程完成后姑溪河泄流能力基本可满足规划要求。而姑溪河铁路桥桥址处河道狭窄,桥面下缘较低,高水时阻水严重,应与交通部门商议予以解决。铁路桥至公路桥段河道断面小,泄流能力不足。另外,需加强河道管理,防止水泥厂、窑厂弃渣形成新的阻水河道。

青弋江水系在上游干支流兴建了陈村、牛岭水库后,其中游西河镇防御标准将达到约30年一遇,基本满足中游防洪要求。西河镇以下,由于与资福河、上潮河相互串通,加之受长江高水位时倒灌影响,在下游水网区形成极其紊乱的水系,从而造成水阳江洪水宣泄不畅并增加青弋江洪水入江流程及历时,抬高了清水河~雁翅一线水位。为了有效改善下游平原圩区防洪问题,改造极为紊乱的水系,并为有效地控制运用下游湖泊创造条件,根据高水高排原则,拟结合漳河下游裁弯取直,实施青弋江分洪道工程。经综合分析,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分洪规模拟定为2500m3/s。

青山河左岸为芜当联圩,右岸为大公圩和下六圩。大公圩段河势复杂,流态紊乱,右岸基本无边滩,河槽近岸近堤。查湾渡口段由于对岸姑山铁矿厂过去开采时的废弃矿渣大量倾倒在沿河外坡,从而形成对查湾渡口段的挑流冲刷,加上该段堤身堤基含沙量高,抗冲刷能力低,致使该段堤坡坍塌严重,危及堤防安全。随着青弋江分洪道工程的实施,本河段分流减少,河岸冲刷会得到一定改善。需对青山河局部坍塌段采取抛石护岸措施,防止险情进一步发展。

漳河上游无适宜的地形修筑控制性水库,防洪问题需通过加培堤防来解决,随着青弋江改道工程的实施,漳河防洪可得到较大改善。另为有利于洪水下泄,需对肇家埠河段进行局部扩卡。

⑶湖泊综合利用

本流域内的湖泊有南漪湖、固城湖、丹阳湖、石臼湖。南漪湖位于水阳江中游,固城湖、丹阳湖及石臼湖位于水阳江下游。四湖在12m水位时,总面积为695km2,总容积达38.1亿m3。有关湖泊特征值见表5—8。

天然湖泊(包括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财富,应当从环境保护要求出发,根据其地理位置,特点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规划,综合利用。针对本流域湖泊大规模盲目围垦的情况,早在1980年水利部在有关文件中指出,湖泊的利用应本着“瞻前顾后、全面规划、综合利用,一般不应围湖造田,更不应大规模围垦”的原则进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尤其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中央明确提出了“退田还湖”的基本方针。对已围垦的湖泊,希望皖苏两省按照水法规定,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对于上述四湖的综合利用,在长江委1981年提出的《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提出的有关意见的基础上,规划安排如下:

南漪湖:地处水阳江中游,有双桥河、油榨沟、蔡庄河、北山河与干流相通,并接纳最大支流郎川河的来水。干流出现洪水时,南漪湖通过分流河道分蓄洪水,郎川河洪水经南漪湖调蓄,在干流洪水稍退后,南漪湖所蓄纳的洪水由北山河排至干流。该湖在天然情况下调蓄干支流洪水作用显著。但由于进出河道无控制工程,相当一部分调洪容积被峰前来水充蓄,使南漪湖不能充分发挥调蓄干流洪水的作用,同时主要出口河道北山河过流能力不足,不能及时抢排湖泊充蓄的洪水,限制了湖泊调洪容积的重复利用。为此,规划拟定,扩大北山河局部卡口段,在北山河、双桥河河口建闸控制,并封堵油榨沟,以充分发挥南漪湖分蓄洪水的作用,同时为灌溉、航运等创造条件。本次规划拟定南漪湖设计洪水水位13.5m。

固城湖:位于水阳江下游右岸,原有牛耳港、水碧桥河,砖墙河、狮树河、官溪河等与水阳江干流相通,对干流洪水有一定调蓄作用。70年代初期,官溪河杨湾建闸,固城湖初步控制以后,苏皖两省先后封堵了砖墙河、狮树河、牛耳港,使水阳江小河口至西斗门河段泄(分)洪能力减少。考虑两省联圩并圩、堵塞分洪支流的现状,规划在相国圩原退堤堤线基础上再向内多退5m,同时实施牛耳港封堵,水碧桥河建闸和杨湾闸加高加固,以改善固城湖地区的防洪条件,其中水碧桥闸在设计洪水以下(二十年一遇)不再向固城湖分洪,当出现超标准洪水时,仍需开闸承担分蓄干流洪水任务。

丹阳湖:位于水阳江下游,干流穿湖而过,因长期泥沙淤积,湖底高程在7m左右,枯水期成为沼泽地,钉螺滋生,血吸虫流行严重,皖、苏两省60年代为灭螺而开始围垦,后逐渐加高圩堤。目前丹阳湖已围垦82%以上,堤顶高程一般超过13.0m,对水阳江干流排洪带来一定影响。考虑到流域的防洪、血防及农业生产的需要,规划确定丹阳湖圩区为蓄洪垦殖区,当下游干流水位超过设计水位时临时扒口分洪,以降低下游圩区水位。

石臼湖:位于水阳江下游右岸,为充分发挥其综合利用效益,有效分蓄干流洪水,建议建闸控制。对石臼湖盲目围垦的现状,亦希望皖、苏两省按水法规定,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⑷堤防加高加固

本流域洪水灾害严重,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洪灾较为频繁,在抗御洪涝灾害过程中,圩区主要堤防逐步得到加高,但堤防断面相对较为单薄,需按标准对未达标堤防进行加高培厚。经过洪水演算,并根据解放以来实际发生的最高水位和有关城镇、农田防洪要求,拟定流域主要控制点设计水位为:宣城北门16.8m,新河庄13.0m,南漪湖13.5m,芜湖13.4m,三埠管14.0m。

按照上述设计水位,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并考虑本流域实际情况,对主要干流堤防进行达标建设,以形成本流域的堤防防御体系。

⑸江口建闸

本流域的出口直接与长江相通,长江洪水一般较水阳江、青弋江和漳河洪水发生的时间早,汛期常出现长江高水顶托甚至倒灌,抬高内河水位、提前充蓄下游湖泊,延长下游水网区高水位持续时间,当本流域洪水到来时,使湖泊丧失调节洪水能力,对水网区防洪不利,规划在芜湖、当涂二口建闸控制。二口建闸后,当1954年洪水重现时,芜湖关闸防止江水倒灌,可降低下游圩区水位0.3~0.6m。当1996年洪水重现时,芜湖关闸控制可减少江水倒灌流量约1800万m3,下游圩区洪水位相应有所降低。

漳河出口澛港在长江高水时洪水倒灌较少,青弋江改道实施后倒灌更少,规划不考虑澛港口建闸。

1.5主要城市防洪规划意见 1.5.1规划目标与原则

本流域城市主要受江河洪水的威胁,需要防御的洪水峰高、量大,一般都不能完全独立地自行解决,必须在流域总体防洪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其自然地理、城市经济发展和防洪治涝工程现状,通过适当兴建或按防洪标准加高加固堤防,建设或完善城市防洪封闭保护圈。使近期达到规定的防御标准,初步形成较完善的城市防洪治理工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快所在河流上游防洪水库建设的步伐,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防御洪水的标准。

城市防洪规划应以流域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协调。规划的总原则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分期实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蓄泄并举,近期与远景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外洪与内涝的关系。

1.5.2城市防洪规划意见

芜湖市:位于长江下游右岸、青弋江与长江的汇合处。市区有芜铜、皖赣及淮南等铁路,附近有湾里军用机场和沿江内外贸易港口等重要设施,是安徽省长江经济带的中心,是皖南的门户和水陆交通枢纽,也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市区土地面积230km2,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约35km2。1998年末市区人口62.8万人,工农业总产值379.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40亿元,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81亿元。根据1996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的《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芜湖市被定为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到2000年成为宁汉之间最大城市,主城区人口60~65万人,建设用地65km2;到2010年主城区人口将达到90~100万人,建设用地109km2。

芜湖市城市防洪分城北和城南两片保护,其防洪规划方案如下:城北片,采用中间圈堤方案,堤线自青弋江的弋江站起,沿青弋江北堤至永安桥,再沿扁担河西堤至庄村,向西折至龙头山,与四褐山长江大堤相接。线路全长44.9km,其中堤长40.8km,保护面积116km2;城南片,规划采用麻浦桥方案,堤线自桂花桥以北一线直至工农窑厂,桂花桥向南沿长江堤延伸至澛港、再沿漳河堤到麻浦桥,在麻浦桥向东沿白马山~鲁港公路新筑一道横埂堤,接白马山再向北沿岗地和沿铁路东侧筑堤连接岗冲洼地直到工农窑厂,堤线总长30km,堤长22km,保护面积45km2。

根据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拟定的防御1954年型洪水,作为芜湖市的防洪标准。主要控制站设计洪水位分别为:漳河口13.70m、青弋江口13.48m、姑溪河口12.44m、清水镇14.00m和麻浦桥13.76m。

宣城市:系皖东南门户,周连8县,位居中枢,其东临郎溪县,南接宁国市,西靠南陵县,北接当涂县。现城区下辖螯峰、济川、澄江、西林和敬亭山5个办事处,城区面积14.18km2,人口14.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51万人。根据《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城区规划人口35~40万人,建设用地面积45km2。改革开放以来,宣州市经济发展迅速,1998年工农业总产值96.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85.6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达57.4亿元,人均6988元。 宣州市位于我国经济基础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影响圈中,与皖江经济带最重要的中心城市芜湖市仅距76km,受沪杭经济辐射强烈,经济基础较好。根据《防洪标准》,宣州市属地级中等城市,考虑到宣州市是皖东南门户,是全区乃至皖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同时兼顾国家、地方财力情况,宣州市的防洪标准近期取20年一遇,远景配合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达到50年一遇。

按照流域总体规划,拟定宣城水文站和宣城北门防洪设计水位分别为18.50m和16.80m。依照上述设计水位进行敬亭圩、城东联圩堤防加高加固,并兴建陈村~水阳江边的水口隔堤,使城东联圩成为一个封闭的圩堤。宛溪河和道汊河内河堤防设计请地方按照规划拟定的干流控制点水位为边界条件推算求得,并相应进行支流堤防的加高加固。另外需进行敬亭山撇洪沟整治工程。

郎溪县:郎溪县位于安微省东南边锤,北部与江苏省高淳县和溧阳市毗邻,东南接广德县,西与宣州市接壤,全县辖8镇9乡,总面积1104.8km2。县城位于老郎川河北岸第一联合圩上半部,总面积18.65km2,距老郎川河入南漪湖口13km。城区地面高程(吴淞基面)10.0~13.0m,至2000年底城区面积4.0km2,人口4.3万。规划至2010年城区面积7.9km2,人口8~10万人。据统计,199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4.3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0.88亿元。1999年县城遭受特大洪水灾害,造成全县经济大滑坡,工农业总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下降30%左右。

县城所在的第一联合圩南北以老郎川河与钟桥河为界,堤防总长度27.6km。历史上县城一直以整个圩区设防,由于防汛战线长,堤身隐患多,尤其是第一联合圩下半部堤顶上村庄密布,给堤身加培和防汛抢险增加许多困难,造成郎溪县的防洪标准较低,建国后县城四次进水,分别是19

54、19

57、1983年、1999年,损失相当惨重。如198

3、1999年县城进水均是下部溃破洪水倒灌入城。1999年大水后,为提高县城防洪能力,沿县城西缘南北方向建设一道内隔堤,将第一联合圩一分为二,县城位于内隔堤以上,使防汛战线由27.6km缩短为17.6km。

建成后的城区防洪保护圈由郎川河堤(罗山闸至城西站5.38km)、钟桥河堤(史家村至吴桥长3.8km)、内隔堤(长3.97km)和南、北撇洪堤等组成(长分别为0.95km和3.5km),全长为17.6km。

依据《防洪标准》,郎溪县城所在的第一联合圩近期防御标准取20年一遇,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根据流域总体规划,南漪湖设计水位取13.5m,利用中斗闸控制老郎川河下泄800m3/s,推算得郎溪县东门埂水设计位为15.5m,以此对县城封闭圈堤线全面加高培厚。

高淳县:高淳县城淳溪镇城区南临固城湖,西靠官溪河,北抵大丰圩,东部为丘岗。城区现有面积14.18km2,县城总人口15万左右,其中流动人口5万人。全县1999年工业总产值29.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3.0亿元。

城区地势高差较大,最高处吴淞标高为21.7m,最低处为4.0m左右。县城警戒水位为10m。目前,沿高淳的土堤堤顶高程为14.5m,堤顶宽度6~8m,内外坡比缓于1:2.5。浆砌块石防洪墙长2.5km,堤顶高程14.5m,防洪能力相当于20年一遇。

按照《防洪标准》,高淳县城近期防御标准取20年一遇,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防洪标准可提高到50年一遇,相应固城湖水位为13.0m,以此为标准进行县城防洪封闭圈建设。 泾县:地处皖南丘陵山区,是著名的宣纸之乡。泾川镇为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面积约7km2,县城总人口5.6万。全县工业总产值22.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0.5亿元。

按照安徽省政府批复的城市规划,泾县县城东以青弋江总干渠堤防、南以秦坑河堤防、西以青弋江干流堤防和北以山口河堤防形成县城防洪封闭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青弋江总干渠位于县城上游,地势高于城区20余米,一旦发生险情,城区将遭受重大损失;青弋江穿县城而过,长1050m的古城墙基础多处被水掏空,部分城墙严重外倾,防洪过水断面不够;山口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口城关段河床逐年淤高,影响泄洪。对于上述问题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保证县城防洪安全。

依据《防洪标准》,泾县县城近期防御标准取20年一遇,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

宁国市:宁国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全市总人口38.19万人,总面积2487km2。市区现有人口8万人,面积12km2,位于西津河与东、中津河交汇口上游的三角洲地带,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7亿元,财政收入2.88亿元。

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山区洪水来势凶猛,且流经城区的西津河、东津河防洪标准较低,市区易受淹。目前,东津河防洪堤防洪标准为5年一遇,西津河防洪堤经加高加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但城北防洪堤尾部有1000余米未封闭,且两河受河道上桥梁阻水影响,城市防洪压力较大。目前西津河上游骨干防洪工程港口湾水库已建成拦洪蓄水,大大提高了市区防洪能力。

市区防洪排涝规划遵循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牺牲局部,保护重点的原则,采取以下防洪保安措施:维修加固窑潭大堤,新建津北竹林段护岸,整治小南河、龙潭河、星河;新建河沥溪分洪河道,加高加固河沥溪段河堤;对西津河、东津河市区主河道疏浚、清漳,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依据《防洪标准》,宁国市县城近期防御标准取20年一遇,以此为标准对县城封闭圈堤线进行加高培厚。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

旌德县:旌德县位于皖南山区北麓,东与宁国相连,南与绩溪交界,北与泾县毗连,西与黄山市接触。全县面积905.5km2,

旌德县县城在旌阳镇,辖3个街道居委会,5个行政村,城区总面积3.2km2。城区人口2.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5万人,农业人口0.92万人,暂住人口0.10万人。1999年工业总产值1.79亿元,农业总产值1588.4万元。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25亿元。

旌德县城区主要受徽水河洪水的直接威胁。沿河两岸保护城镇的防洪工程少,原有防洪设施年久失修,工程老化,由于缺少维修经费,一直带“病”运行,有的基础淘空,有的墙身坍塌,已逐渐失去抗洪能力。前人所建的“三桥”,历经沧桑,已是千疮百孔,急需加固。

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县城防洪的重要性日显突出,结合县城的防洪现状及县级经济的实际,近期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防洪设施,在支流白沙河上修建白沙水库(控制面积46km2),城区临江堤修建钢筋混凝土防洪墙,下市桥下游修建节制闸或橡皮坝。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可适当提高县城防洪标准。

芜湖县城(湾沚镇):地处青弋江下游东岸,呈长条形,以芜湖路为中脊线,向西向东地势逐渐降低,西缘为沿河路,地面高程为12.0m左右,东缘为芜屯路,地面高程为14.60m左右。 芜湖县城每逢汛期,需抵御青弋江洪水袭击,目前县城防洪沿青弋江分为城南段、城中段、城北段。芜湖县城现有城区面积5.0k㎡,规划拟向东、南扩展,将罗保圩、小泥圩纳入城关防洪圈内,2010年城关防洪保护面积达10.3k㎡。根据《防洪标准》GB5021-94的规定,芜湖县城属一般城市,近期防御标准取20年一遇,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在经济条件许可时可适当提高防洪标准。为此防洪规划安排为:达标建设罗保圩、小泥圩青弋江堤防约9.5km,改建涵闸斗门,拆迁堤身房屋;改建城中段现有的钢筋混凝土防洪墙;加高城北段芜屯公路;扩建罗保圩、小泥圩4座现有排水站,扩建城关排水站,新建南湖(6×160kw)和东湖(4×160kw)排水站。

繁昌县:地处皖南北部,东以漳河与芜湖县为邻,南与南陵县接壤,西以黄浒河与铜陵县为邻,北临长江与无为县相望。全县辖9镇11乡,总面积880k㎡,总人口44.7万人。2001年全县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5亿元。县城位于全县中部,属山间盆地,城区面积4.11k㎡,2000年城区总人口6.24万人。城区地处峨溪河上游,地形为西北高、东南底,被西门河、南门河二分为三,城区上游34.5k㎡的来水经西门河、南门河汇入峨溪河。由于流经城区的西门河、南门河河道狭窄,河床淤积,阻水建筑物多,加之城关的安定圩防洪标准不高,城区易进水成灾。

城区防洪排涝规划应遵循以排为主,发展为辅,牺牲局部,保护重点的原则,采取以下工程措施:加固长江及漳河成圈堤防;建设峨桥排水站增容站,增强排哄能力;对城区的西门河、南门河进行整治,修建防洪墙,加固城郊成圈堤防;新建城区撇洪道,理顺城区水系,更新城区现有泵站,增强泄洪和排涝能力。依据《防洪标准》,宁国市县城近期防御标准取20年一遇,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在经济条件许可时可适当提高防洪标准,以此为标准对县城封闭圈堤线进行加高培厚。

南陵县:南陵县地处长江以南,属黄山余脉向沿江圩区过渡地带。东与宣州市隔青弋江相望,南与泾县接壤,西邻青阳、铜陵、繁昌县,北与芜湖县毗邻。全县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总人口54万,耕地面积51万亩,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17.8亿元。

南陵县城位于漳河中游两岸,城区以上流域面积341km2。目前建成区面积6.75 km2,常住人口5.4万。根据《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0年城区规划人口11万人,城区面积13 km2。

根据城区上游狮子山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漳河中游20年一遇洪峰流量约1040m3/s,50年一遇洪峰流量约1440m3/s。依据《防洪标准》,南陵县城近期防御标准取20年一遇,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

防洪规划主要措施:⒈上游兴建向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0km2,总库容6500万m3),削减洪峰;⒉打开肇家埠锁口,确保中游洪水顺畅下泄;⒊加高加固现有西城区堤防5km,新建西城区防洪堤防4km,新建东城区沿河堤防6km,确保规划城区位于堤防保护范围内。

广德县:地处皖东南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属长江流域水阳江水系,土地总面积2165km2。城区位于318国道、宣广高速、广宁公路和宣杭铁路的交界处,2001年城区总面积9.3km2,人口10万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到2005年规划总面积15 km2,人口15万人。到2010年规划总面积为25 km2,人口达18-20万人。2001年城区国内生产总值28.9亿元,人均5674元,工农业生产总值44.9亿元。 城区内主要河流有无量溪河和粮长河。其中,无量溪河和粮长河分别穿越现城区长3.5km和4.7km,防洪能力约5年一遇。1984年开始,在粮长河考勤城区段右岸修建了1.5km的防洪堤,使该段防洪标准达10年一遇。城区现有主要排水沟总长11.5km,仅3处出口,老城区198

3、198

4、199

1、1999年内涝严重。内涝较为严重的1984年,洪水标准仅20年一遇,城区平均进水深达1.5m。

根据《防洪标准》的规定,广德县城近期防御标准取20年一遇,远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城区拟采取分区设防,即老城区、双河工业区、西关商业区和新城区等4片。

老城区:主要防御粮长河洪水,规划防洪堤全长4km,其中在筲箕湾上下游2.6km,两岸兴建钢筋砼防洪墙,与原防洪堤相接,对宣广高速钱村大桥以下2km进行裁弯取直,并对老河道淤积严重段进行开挖疏浚。

东部双河工业区:主要防御无量溪河洪水,规划防洪堤东大木桥以上3.5km,对整个河道进行开挖疏通,并对2.5km河道进行裁弯取直。

西部西关商业区:在做好粮长河防洪墙的基础上,对西关和太极商城排水不畅地带兴建排水工程,总长计13.7km。

南部新城区:规划在南部新城区上游建一水库,水库来水面积30 km2,总库容2400万m3,沿318国道自西向东开挖一条撇洪沟引洪入无量溪河,全长2.5km。

当涂县:城区北界采石河与马鞍山市相邻,西临长江,南界姑溪河,东依十里长山丘陵区。城区总面积46km2,总人口1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万人。城区内外水系主要有长江、姑溪河、采石河、襄城河和乙字河,据2001年末统计,城区工农业产值4.6亿元。

城区防洪堤长19.51km,经过近几年来建设,白竹山至采石闸段堤防基本能抵御1954年型洪水。但对山丘区山洪经采石河下泄却严重受阻,由于采石闸口未建排洪站,汛期洪水不能自流入江抬高采石河水位,直接影响城区至宝庆圩段5.5km堤防安全,对城区防洪构成较大威胁。由于该段堤防已在流域之外,建议有关部门统筹安排。

根据《防洪标准》的规定,当涂县城近期防御标准取20年一遇,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

1.6超标准洪水对策研究

在主要规划项目实施后,流域总体防御1996年型洪水,相应防洪标准约为20~40年一遇。但在遇到超标准洪水时,要充分利用综合治理工程并配以其他应急措施,防止发生毁灭性的洪水灾害,使洪灾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为此需研究超标准洪水处理方案。根据本流域特点,处理超标准洪水的主要对策有:

⑴超标准洪水优化调度:通过建设完善的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及洪水预见期,相应制定合理的洪水调度方案,以减轻洪灾损失。

⑵在一定条件下提高新河庄运行水位:水阳江中游是本流域防洪的重点,也是防洪的薄弱环节,新河庄水位在防汛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经过大量的分析研究,规划新河庄水位为13.0m。但在流域遭遇超标准洪水,如遭遇1983年和1999年型洪水时,同时遭遇长江高水位,如芜湖弋矶山水位分别为12.41和12.01m,均超过警戒水位。为了提高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增加外排泄量,减少新河庄附近的超额洪量,新河庄实时运用水位可提高到13.5m。而且,根据调查由于九十年代流域接连发生大洪水,流域内主要圩区堤防普遍经过了加高,特别是新河庄以上干流堤防高程均超过14.0m,因此适当提高新河庄控制水位是可行的。

⑶提高南漪湖运用水位:南漪湖面积在12.0m水位时,面积214km2,库容10.7亿m3,对调节水阳江中上游地区区间洪水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次规划拟定南漪湖设计水位13.5m,但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情况时,南漪湖运用水位可提高到14.0m,约增加调蓄容积2.75亿m3。

⑷在一定条件下打开水碧桥闸,向固城湖控制分洪。规划水碧桥建闸,一般条件下水碧桥关闸不进洪,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水阳镇水位超过12.80m时,开闸向固城湖分洪,当固城湖水位超过12.0m时关闸停止分洪。

⑸运用分蓄洪区:当新河庄水位超过13.5m,南漪湖水位超过14.0m时,如仍有超额洪水,则运用丹阳湖、石臼湖、固城湖等湖泊的部分圩垸破圩分蓄洪水。

⑹其他应急措施:当采取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调蓄超标准洪水需要时,则可考虑在干流双桥河口至新河庄、郎川河合溪口以下及南漪湖周边地区选择适当地点进行破圩分蓄洪水。 1.7水土保持规划意见 1.7.1水土保持现状

水阳江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森林植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天然植被由乔、灌、草构成,人工造林以杉、松等针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为54%。农业生产用地土壤以水稻土和红壤土类为主。该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次之,水力侵蚀占侵蚀面积的94%,侵蚀模数973t/km2.a,属轻度侵蚀。

本流域下游水网区的地貌特征是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鲜有台地和丘陵,其中平原区广泛分布着水稻土。根据水土流失普查以及区域划分结果,绝大部分水土流失地区是重点预防区、重点监督区,很少涉及到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的形式以面蚀为主,其次是沟蚀、重力侵蚀、人为侵蚀。总的说来,该区水土流失并不十分严重。近年来,随着工业、交通和水利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城镇工业的兴起,森林资源的盲目开采,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尤其是工程建设中缺乏水土保持措施,破坏了原生植被,废弃石渣乱弃乱堆,一定程度的加重了水土流失,应在建设过程中加以重视。

1.7.2水土保持规划意见

遵照《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实行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水土保持与生产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坡面流速,减缓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同时拦截泥沙,减少洪水含沙量,延长洪水汇流时间,削减洪峰,减免洪涝灾害。同时对气候也将产生有利影响。因此,应大力提倡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为主的生物措施。利用荒地种植经济林、用材林等。在城市主干道种植风景林。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对15~25度坡地采取植树、种草的原则进行治理。同时通过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结构,进行保土耕作。

修建水工建筑物来防止水土流失,主要以坡地改造工程和沟道工程为主,大力发展水平梯地,对一些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区,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先治坡、后治沟,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的原则,兴建谷坊、鱼鳞坑、拦沙坝、山塘等工程设施,控制水土流失的发展。

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弃石,不得随意向江河、湖泊、沟渠倾倒,首先应将挖方用于筑堤、填塘,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对无法用于筑堤、填塘的弃渣必须予以妥善处理,必要时修建拦渣工程。对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边坡应采取相应的护坡措施。取料场使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料场平整。对弃土、弃渣场和料场,宜复耕的复耕,无需复耕的尽可能作为绿化用地使用,植树种草。

另外,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各区、县应设立预防监督站,各乡(镇)、村配备专职或兼职监督员,以形成预防监督网络。建立、健全水保执法体系,以杜绝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发生,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1.8环境影响评价 1.8.1环境影响分析

随着流域防洪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实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可显著提高流域防洪标准,有效减轻洪涝灾害,对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南漪湖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通过上下两闸的控制运用,使南漪湖水位保持相对稳定,对开发养殖、发展灌溉和改善航运都将产生有利影响。如青弋江改道工程实施后,结合下游圩区水系整顿、联圩并圩、缩短防洪堤线,相应减轻下游水网区防洪负担。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的主要有:施工期将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如处置不当易形成水土流失。施工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易形成蚊、蝇、鼠等病媒的孳生地。施工期对空气的影响源主要为粉尘和燃油废气,对人群较集中的村镇影响不容忽视。施工机械的噪声级较大,这些噪声对靠近施工点或场内外交通道旁的居民产生一定影响。施工中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将对水环境产生影响。工程实施后,如南漪湖建闸控制、青弋江改道并建闸,将隔断洄游鱼类通道。另外,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土地、耕地,地表植被和土壤也将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对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施工时大量施工人员集中在血吸虫病流行疫区,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应引起重视。

1.8.2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针对各防洪工程实施后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⑴防洪工程建设要严格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⑵防洪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应在不同工程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或编制环境保护实施计划,最大限度地减轻工程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如施工期产生的弃土、弃渣、废水、污水须进行妥善处理。如弃渣运往指定地点集中堆放,废水集中排入沉淀池,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生活污水集中排入附近农田坑内。施工废气、噪声也需采取措施,使其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加强施工区环境卫生及防疫等。

⑶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出发,应采取措施保护珍稀生物。如配合建筑物修建鱼道,建立鱼类增殖站等。

总之,在大力开展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使流域防洪标准和环境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为当地人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1.9防洪非工程措施

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洪水预报(包括洪水测报和洪水通讯预警系统)、防洪减灾规划、超标准洪水的处理预案、政策法规研究等。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是一个洪灾频发地区。经过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建设,本流域内已初步建成了防汛站网系统。防汛信息的采集、处理收集等技术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手段落后、自动化程度低、防汛标准低等问题,不能及时、可靠地将测报信息传送给决策部门。规划全面提高流域的水文基础设施的防洪标准和水文测报能力,完善水文信息测报系统,实现流域内水情、工情、灾情等信息自动采集、存储和处理,并通过超短波、通讯卫星和有线邮电网实现测站、中心站、预报预警中心、防汛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传输。

洪水预报是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在防汛指挥决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流域的洪水预报系统应以洪水测报系统中各水文网站自动测报的雨情、水情等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库、计算机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结合本流域的河流水系特点,选用先进的洪水预报模型、降雨径流模型、河道洪水演算模型、水库洪水调度模型,甚至全流域的水网水力学数学模型等进行分析,实现流域洪水的可预见性,为防洪决策提供依据。 通讯预警系统是防汛工作的生命线,主要为水情、工情、灾情等信息,为防汛调度、抢险救灾、指挥命令的上传下达提供通信手段,以及向分蓄洪区发布洪水警报等等。本流域通讯预警系统的建设应充分利用邮电公网和监测系统所建立的超短波、卫星通信系统,在现有防汛通讯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流域的通讯主干网,提高水情、工情、灾情等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可靠性,确保防洪通讯指令的畅通。

洪水保险是防洪救灾的有效手段。通过推行洪水保险制度,鼓励分蓄洪区和防洪受益区的法人、公民都参加洪水保险,适当开发分蓄洪区的土地资源,建立合理的洪水保险运行机制。一方面有利于加快恢复受灾区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减少洪灾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通过增加洪水保险费用的办法,限制防洪区内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本流域内的洪水灾害发生频繁,应结合新的水情、工情,加强对流域洪水的研究,特别是超标准洪水的防御对策研究,制定超标准洪水预案,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起用相应的洪水预案,把洪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另外,通过立法和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建立洪水保险,控制分蓄洪区人口和经济规模等,达到减少洪水灾害和降低灾害损失的目的。对于河道、湖泊管理应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管理法规。严禁对河道、湖泊、洲滩进行新的围垦和侵占,对狭窄河段应进行清障、退建处理,对已围垦湖泊进行必要的退田还湖、拟定分蓄洪区和蓄洪垦殖区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分蓄洪区运用调度方案和分蓄洪区运用审批程序,通过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防汛部门在分蓄洪区运用的相应权限等。

1.10防洪工程实施程序意见

本流域防洪治理工程项目较多,应区分轻重缓急逐步安排,分期实施。针对流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建设条件较成熟,综合效益大,收效快的工程,优先安排,以尽快提高流域的防洪能力。

在流域上游,目前已建成陈村、港口湾两骨干水库,使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牛岭水库已完成初步设计,与陈村水库联合调度,将进一步改善青弋江中下游地区防洪条件,建议尽早实施。凤凰山、汤村水库也应抓紧进行前期研究工作,逐步安排建设。

水阳镇河段开卡拓宽工程,对于改善下游地区的泄洪条件,减轻中游地区的洪水压力具有重要意义。1989年长江委根据水利部(88)水电计字第53号文、水计(1989)第16号文和国务院批准的水计(1989)46号文精神,编制完成了《水阳镇河段开卡拓宽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性报告》并上报。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本流域洪水灾害频繁,加之由于人为原因,干流河道被进一步束窄,支叉河道被封堵,本河段卡口更加严重。为此,水阳镇河段开卡拓宽迫在眉睫,规划列入第一批工程实施。同时,为使水阳镇河段开卡拓宽能顺利实施,牛耳港封堵、水碧桥建闸宜同步实施。另外,根据洪水分析计算,为了使1996年洪水顺利外排入江,还应同时进行裘公河的局部扩卡拓宽,使裘公河分洪流量达到700m3/s左右。同时对猫儿湖分洪旁道进行疏浚整治,使其承担一定的分洪任务。

水阳江中游南漪湖控制运用工程:即在南漪湖进出河道双桥河、北山河上分别建闸控制,并封堵油榨沟,局部扩大北山河。南漪湖在天然情况下,有一定的调蓄干支流洪水的作用,但由于进、出河道无控制工程,相当一部分调洪容积常被峰前洪水充蓄,使其不能充分发挥调洪作用。规划在水阳镇河段开卡拓宽基础上,实施南漪湖控制运用,即在上游来水不超过河道安全泄量时,尽量利用河道使洪水排泄入江;当上游来水超过河道安全泄量时,利用南漪湖调蓄洪水,将有效降低新河庄、南漪湖、水阳等控制点水位,花津以下及其下游水网区水位也有一定程度降低,从而减轻水阳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因此,南漪湖控制运用工程是流域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对提高水阳江中游防洪标准作用较大,建议尽早安排实施。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是改善流域下游防洪形势的重要工程,利用高水高排,让青弋江上游洪水大部分从澛港排出,将显著改善下游地区洪水的总入流与总出流间的严重不平衡,从而使湾址以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同时,本工程对水阳江新河庄以下水位降低也较明显,为水阳江水阳镇河段开卡、南漪湖综合治理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规划将此工程列为第一批实施工程。

姑溪河局部整治对改善水阳江下游入江口的泄流能力有一定作用,建议列为第一批实施工程。

芜湖口控制闸工程也是改善流域下游地区防洪形势的重要工程。工程实施后,在发生1954年型洪水时关闸以拒长江洪水倒灌,配合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可降低闸内水位0.3~0.6m,大大改善圩区的防洪条件。因此,规划将其列为第二批实施工程。

堤防加高加固、圩区水系整理、局部河段整治等工程项目,应结合每年的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安排实施。当涂及石臼湖口门建闸,在条件成熟时亦应逐步安排实施。

1.11投资估算

本工程投资估算依据水利部水建[1998]15号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水利部(88)《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能源水规(90)《水利水电工程估算指标》;水利部(91)《水利水电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按规划设计阶段要求、2001年上半年价格水平估算,静态总投资约42亿元(总投资中未计城市防洪投资)。

第三篇: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论文

一、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1.水量水质联合调度

水资源配置不能只考虑水量调度,仅解决资源性缺水问题,还要同时研究水质调度,解决湿润地区由于社会经济集中发展超出水资源承载力时,造成水质性缺水问题。水质和水量问题是密切相关的,离开水质谈水量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在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对生态需水的研究。在确定调度方案时,要以生态为导向进行宏观调控,以全局最小的能耗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除考虑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外,还应综合考虑区域水能平衡、水盐平衡、水沙平衡和水量平衡,进行水量水质联合调度,以维护生态系统必需的水量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2.水资源配置的保障体系

水资源配置牵涉到各方用水主体的利益,因此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是保障配置公正性的外部条件。还需要与水资源统一管理相融合。水资源配置是在水资源管理范围内的配置,只有加强管理,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相应的补偿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市场效力,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保证水资源配置的正常运行。

二、技术方法的改进

1.新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技术以其多学科交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尤其地理信息系统以其高效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灵活的空间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将地理空间模型化,并存储在计算机中,便于对地理信息的快速查询、空间分析,以达到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模拟和预测的目的,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发展,也很迅速。但目前大多数GIS仍是侧重于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和查询检索的初级阶段,空间分析、预测预报、决策支持功能很低,GIS在今后的应用中,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近年来,模糊理论、对策论、博弈论、神经网络、基因算法在水资源领域的各个方面均有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应用数学中的新理论、新方法,例如,粗糙集理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理论、物元可拓集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模拟退火算法、混沌算法等数学建模理论和方法,以及计算工具性能的不断提高,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随着这些理论方法的发展和应用能力的加强,以及这些方法与原有大系统分析和多目标决策等方法的结合,水资源配置的建模和求解方法将更趋完善。

2.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的完善

在决策者参与决策的过程中,不同决策者主观意愿不尽相同,由决策者参与提供大量辅助信息且经过模型模拟或优化得到的方案多种多样,通过对多种方案的比较与研究,能够获得更为优质的技术选择。所以,我通过对配置模型的优化选择能够提高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实时性,另外,通过对水资源模型的内部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同样可以提高水资源配置的工作效率。看来,这样的优化配置选择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我们要加强对水资源配置工作内容多方面的了解,在以往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效率中总结水资源配置的最合理优化的方案,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模型中如何考虑专家经验,也是值得研究的。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多种模型方法共同处理问题,更全面发挥计算机对于决策的辅助作用,因此,为实现进一步合理配置水资源的目的,需要完善水资源配置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建立良好有序的交互能力,更方便简洁地实现决策者意图,发挥人的主观能力和经验优势。总之,只有不断加强水资源配置理论的深入研究,借助先进的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经济、生态等多学科的知识发展水资源配置技术,才能真正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篇:对金华江流域水污染的分析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金华江流域的特征,并且在金华江流域的污染状况上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其污染特征,分析了金华江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金华江流域 水污染 防治

1.流域概况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总面积10918km2。金华江流域集水面积6782 km2 ,占金华市总面积的56.8%。金华流域范围的地貌属于浙中丘陵盆地。金华市的中部以金衢盆地东段为主体,四周镶嵌着武义盆地、永康盆地等山间小盆地。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丘陵、山地呈阶梯状分布。 金华市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年温适中,但易出现旱涝灾害。金华热量资源丰富,年均气温为17.5℃。金华年降雨量较为充沛,春季时雨多,梅雨季节雨量达,夏秋冬雨量少。

在金华水文站实习中,笔者了解了与金华江流域相关的情况。金华水文站位于金华江干流上游,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430mm,最大年降水量为1944.1mm,发生于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为916.8mm,发生在1978年。流域内已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有50余处,在

四、五月份的春汛及梅雨季节初期,起了蓄水调洪的作用。

金华江是金华市内的主要水系,也是钱塘江的三大支流之一,主源全长180.1km。上溯东阳江和武义江。据吴樟荣和贾春瑶关于金华江水文特征分析,东阳江是金华江的主流,入义乌纳南江后,又俗称义乌江。流域分布3407 km2。东阳江上游属山区性河流,多洪水、挟大量泥沙砾石而下,滩多水浅,流至义乌后坡降逐渐平缓。武义江是金华江的主要支流。源于武义县董源坑,绕经缓云、永康、复回武义,流入金华县境。在市区汇入金华江,全长116km,流城面积2610.9km2。[1]此后,金华江流入兰溪市区与衢江汇合成兰江,再流向下游杭州地区。

2.金华江流域污染状况

2.1 水质分析

根据冯佳虹,冯利华关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在评价金华江水质的结果显示。第一,金华江的水体污染主要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其中,在影响金华江流域各断面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是NH3-N,氟化物和磷。[2]

此外,在吴宗龙2006年的研究中显示,金华江流域水体中有多种毒性较强的杂环化合物及多环芳香烃(PHA)S检出应引起重视。[3]

2.2水污染特点

第一,金华江的水质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4]枯水季节的水质明显比丰水季节的差。 第二,从各断面的水质情况来看,义乌江与金华市区交接处断面以及武义江与金华市区交接处断面的水污染状况严重。

第三,因为金华江上游的工业区较密集,而下游相对有较多由发源于山区的水质较好的支流水汇入有关,金华江流域的水质状况具有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变好的趋势。

第四,从2004年到2010年,金华江流域断面水质明显改善。2004在金华江水质污染报告中,以东阳江为例,提到东阳江在磐安境内水质良好,至东阳境内受到严重污染,在义乌断面以V和劣V类水为主。当东阳江水进入义务境内后,污染进一步加剧,低田断面的水质除丰水期6月份为V类之外,其余11个月均为劣V类水,而东阳江水质自义乌出境至金华境内逐渐有所好转。[5]

但是,在2010年的调查显示,全市全市18个交接断面III类水质断面达标率达57.4%,比2004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所占比例23.1%,下降15个百分点。全市9个出境断面中,有8个的水质达到水功能区要求,其中5个达到Ⅱ类水标准;根据省政府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办法,市本级、兰溪、磐安、武义、浦江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定为良好。

上述统计数据显示,金华已经开始重视防治水体污染,下大力气改善金华江的水质。对于水体污染的治理,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

3.金华江流域污染原因分析

3.1 沿江工业企业众多

金华江沿江有众多的中小型工业型企业聚集。仅2002年的数据显示,金华江流域分布着1 102家水污染企业,年排放废水6239万t。这些水污染企业主要是经营电镀,化工,印染和造纸等对水体污染影响最严重的行业。除此以外,东阳江和武义江沿岸还分布这众多“小冶炼”企业。在2009年,金华市就累积关停了2200多家小冶炼加工作坊,淘汰了一大批低小散企业和落后生产工艺、重污染产品生产企业。

3.2 工业企业超标排放污水严重

调查发现,在金华江沿江企业中,存在不少企业违规排放大量超标废水,甚至还有很多偷排漏排现象,造成的水污染特别严重。由于工艺等问题,企业常年大量超标排放含氨氮废水,成为金华江流域水质污染超标的重要污染源之一。[6]

3.3污水处理不到位

第一,某些企业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对污水的有效处理后再排放缺乏重视,导致大量超标污水被排入金华江。第二,污水处理的设施不完备或者不先进,导致在不能够事污染水体到达理想的清洁程度。第三,污水处理费用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为了节约自身的成本,不少企业存在污染水体根本没有处理,污染水体没有完整处理等等的各种情况。

3.4生活污水大量排放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生活污水的产生量逐年增加。另外,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还有一些建设不规范的垃圾填埋场,污水或渗漏或直排,对江水造成的污染也极为严重。

3.5农村农业污染

随降雨冲刷到土壤入河中的化肥、养分和化学物质、农田污染物、畜牧业废弃物和水产养殖区排水等也是造成金华江流域水体污染的原因。

4对水体污染的防治建议

4.1企业污染控制对策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工业污染源的整治是金华江流域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其次,加强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处理设施运行的新机制。第三是落实污染治理措施,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总量。最然后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力度。

4.2加强市民环保意识

俗话说:“治标不治本。”市民对水污染的重视和自己对生活中的践行才是治理污染的“本”。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定期举办有关高效节水、充分用水的宣传活动,培养市民的用水意识,真正做到在生活中控制水污染。

4.3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第一,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规范渔业养殖行为。重点研究和推广畜禽粪便的无害化、生态化技术。大力推广绿色水产养殖技术,开发和引进优良品种,按照环境容量控制养殖规模和饵料投放量。第二,加大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力度,推广秸秆还田、发展绿肥生产,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全面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轻农药污染。以“控害、降残、增效”为目标,全面禁止生产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和控制农业生产全程农药的施用,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加快发展生物治虫技术。[7]

参考文献:

[1]吴樟荣,贾春瑶.金华水文特征[J].浙江师大学报:1994(17).

[2]冯佳虹,冯利华.模糊综合评判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以金华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

[3]吴宗龙,张苗云.金华江流域有机污染物监测与调查分析.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文集.

[4]俞建军.金华江水环境状况、特点及对策研究.浙江水利科技.1992(1).

[5]初等教育系调查小组.金华水质污染报告.

[6]胡新民.金华江流域地表水污染治理对策研究.环境防治与污染,2005(4).

[7]陈金花,王方园,丁林贤,郭婷,李文.金华江小流域氨氮污染状况分析及控制对策探讨.四川有色金属,2011(9).

第五篇:新媒体广告监管研究综述 综述

在对这个题目进行解读时,我们决定从以下三个方向入手:新媒体、新媒体广告、广告监管;通过这个三个关键词我们进行资料的检索,检索结果包括期刊论文、行政部门制定的法规政策、媒体报道资料、广告业界新闻等等,所获取的资料应该是比较充足的,基本涵盖了现有关于“新媒体广告监管”这个课题的所有公开信息,大致四百多篇的文献数,通过通读筛选大致保留了十几篇质量较高的期刊文献文作为我们本次研究综述观点呈现的主要参考文献。 其中关于广告监管的文献最多,国内主要研究主题现状如下: (1)政府监管

现有文献对政府监管行为研究主要分为:

①监管体制,如对广告市场管制的博弈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广告监管制度。广告监管体制改革的研究。指出了在进入 WTO 的背景下,政府该如何借鉴 WTO 的法律框架体系和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规则,改革我国现行的广告监管体制,才能使其既符合 WTO 的规则并与国际惯例接轨。指出我国广告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对如何完善我国广告监管体系提出了意见

②监管队伍建设,如提高执法人员的主动性,提高干部素质和更新知识。建立运行畅通的广告监管网络,做到广告监管职能到位,有效地保证广告执法到位。对监管队伍坚强培训、明确目标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③监管的技术手段,如科学监管的广告监听监视网络和监督举

报机制的建立。全面推行广告监测制度,实现广告发布活动监管职能到位。运用高科技手段推动广告监管工作,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 (2)行业监管

对行业监管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

① 行业自律。广告自律规则的重要性,以及中外广告自律规则的比较,提出了我国自律规则的不足。广告自律的形式、内容和作用,以及强化广告自律的措施。广告协会在规范行业行为、制定行业规则、自我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② 道德规范。广告行为道德软化的成因及其纠正措施。分析广告与道德冲突的原因,确立广告道德的必要性及广告道德规范的实施措施。广告道德在广告规范中的作用。广告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其规范。提高广告人的道德素质、优化广告道德的外部监督体系、构建全民守信的社会诚信体系及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以构建社会道德对广告的制约机制。 (3)广告主的不正当广告行为。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 不正当竞争行为。探讨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不正当广告行为以及如何使用法律和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分析广告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法律责任。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原因剖析。分析了广告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② 广告主体资格认证。介绍了广告经营资格集中检查的基本情况及广告市场经营主体的特点,广告经营资格检查工作的主要做法。规范广告经营主体资格,调整经营资质标准。 (4)广告公司的不正当广告行为。

国内学者对这个主体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虚假广告如分析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论述虚假广告的刑事责任。从理论上,对比研究虚假广告的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对虚假广告管制制度进行了博弈分析,提出改进广告监管制度的初步措施。探讨媒介在虚假广告上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探讨名人做虚假广告的相关法律问题。②不正当竞争行为。如探讨广告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达到表现形式。介绍广告制作公司的不当竞争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广告公司不正当行为的制约和对策。 (5)广告监管法律和法规

广告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这里主要是指《广告法》。对《广告法》研究的文章很多,主要都是讨论《广告法》的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改建议等。如:《广告法》的内容评价。未来《广告法》修改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广告法》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出修改建议。

广告法规是指国务院依据宪法、法律、法令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包括《广告管理条例实行细则》等。对广告法规的研究主要有:①中外广告法规比较。发达国家在广告监管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因此它的广告监管法规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中外广告法规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提升我国的立法水平。②广告法规对广告制作的影响。这样的研究有助减少虚假广告。 (6)社会监管

对于社会监管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识别违法广告的知识能力。②论述消费者监督与市场经济行为的关系,说明消费者监督的重要性。③介绍社会监督的特点,以及介绍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

(7)医药广告监管

统计显示,医药广告在我国广告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医药广告收入在各类广告收入中位列第一。然而,医药广告存在的问题也是最多的。2001 年至 2004 年,工商部门查处的违法医药广告 7 万多件,居查处的各类广告案件之首。鉴于医药广告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因此,很多国内学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

了建议,主要有:①从法律和行政的角度,提出了规范医药广告的建议。②建议建立药品监督信息网,并根据不同药品类别限制药品广告的发布。③揭露医药广告违法的现状、成因,并从政府、行业和社会的角度提出了监管建议 (8)网络广告监管

研究发现,网络广告是从 1998 年开始才开始引起学者的注意。之后对网络广告的研究就越来越多。从研究的发展趋势看来,网络广告将会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我们所搜集到的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广告进行了研究:①介绍网络广告的特点及其监管的特殊性。②列举网络广告的监管难点,为有效监管网络广告5)其他相关研究其他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还有广告传播模型的研究、监管绩效的评价模型等。

上述研究现状我们借鉴了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刘凡的论文《基于公众利益的广告监管模型及其策略研究》,这是我们所阅读到的对中国广告监管最系统的文献,但缺点是其只是针对一般性的广告监管,除了在网络广告监管上和我们主题联系密切外,但基于新媒体广告监管也是被包涵于一般性广告监管里的,在共性上可以通用,所以我们认为在监管措施上新媒体广告是可以借鉴的。

或许是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我们从检索的文献中发现传媒业界远比传播类的学界谈新媒体广告监管要多得多。学界系统的以“新媒体广告监管”为课题研究对象的文献还没有,大部分都是作为新媒体研究或广告监管研究的补充观点,对 “新媒体、新媒体广告、广告监管”三个方向的文献阅读中都发现或多或少的有涉及对新媒体广告

监管的措施,有关于新媒体广告监管的研究主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别:

1、 聚焦新媒体

2、 新媒体广告的现状、发展前景或优劣势分析

3、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传统广告业及社会的影响

4、 广告监管的现状、实践困境、理论探索及未来挑战

5、 中外广告监管体制对比研究

因此,我们做此研究综述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的总结归纳,结合新媒体的自身特色和传统媒体广告监管,提出一般性的新媒体广告监管措施。 以下将对上述五个方面做简要的说明,其中

1、

2、3围绕新媒体展开并作一部分,中外广告监管体制对比归入广告监管的理论探索,所以

4、5并作一部分。

一、 关于新媒体和新媒体广告 1.新媒体的定义

1.1新媒体的定义和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相对的、运动的概念,通常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

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以上主要是从技术革新的角度定义,还有从传播变革的角度定义的,如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基于以上的定义,可归纳出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2.新媒体广告形态

2 . 1 新媒体广告形态进化

新媒体广告依靠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广告形态进化为移动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三大体系,目前,三体系广告产品都在试验期,发展速度以互联网广告为最具代表性。 2 . 2 移动媒体广告形态

移动媒体广告形态是依靠移动媒体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广告形态,主要以手机为载体。手机终端的主要表现是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来自传媒,而是来自移动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以及广电的CMMB。具体形式为短信广告、彩信广告、彩铃广告、手机网站类广告。 2 . 3 互联网广告形态

联网广告形态主要有三大类。

2.3.1门户广告

主要广告形式有:(1)横幅广告;(2)按钮广告;(3)对联广告;(4)漂浮广告;(5)文字链接广告;(6)弹窗广告,其中又包括普通弹窗、背投弹窗、右下角弹窗;(7)拉链广告;(8)富媒体广告;(9)导航 广告;(10)视频广告。 2.3.2 互动形态广告 (1)搜索引擎关键字广告

一种新兴的广告模式,逐渐占据了广告市场的半壁江山,包括百度“关键字竞价排名”及“火爆地带”,google的“Google AdWords”,以及后起之秀阿里妈妈的广告买卖模式等。

(2) 置入式网络广告

置入式网络广告是随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指在影视节目、游戏、体育赛事中将产品或品牌的信息刻意插入,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被称为秘密的广告。在美国有90%的产品在电视上出现是出于产品置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壮大,置入式广告又找到了一片新的土壤——互联网。如网络游戏《Crazy Taxi》中的乘客会要求玩家把他们带往必胜客或是肯德基;Everquest II游戏中,点击“pizza”命令,游戏者甚至可以进入必胜客网站并定购外卖比萨饼。

(3)社区广告营销

FIDO社区正式落户猫扑“我的空间”,作为猫扑的用户FIDO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空间,并且在很短时间就发展成为备受喜爱的主题圈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生活在你、我身边。在这个案例中,猫扑采用了不同的营销组合:1.FIDO日,每个月7日,FIDO形象会出现在猫扑网页面的很多地方,向大家问好,不仅征集朋友、扩大FANS群,更获得了大量曝光的机会。 (4)博客(话题)营销广告

一种借助Blog口碑传播的话题营销服务,Blogger可以接受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邀请,并在Blog中以文章形式对广告主的产品或服务进行介绍、评论等营销行为。 (5)网站广告营销

即需要广告主创建自己的媒介载体,而不是单纯的从现有网络出版商手中购买广告空间。

(6)展示广告

推送到阅读器中的广告形式。与传统网页上的广告相比,它的不同在于:①较高的点击转化率;②迅速吸引读者并适合长期建立品牌形象;③广告主自定义广告价格;④精准的广告投放。 (7)网页文章嵌入式广告

以受网民关注的网络最终页正文文字为载体,并根据网民的兴趣及文章内容的相关性,自动标记关键词,通过语义匹配系统,最终实现广告内容与文章文字的精准匹配。

(8)互动广告

如网易互动广告 ,它是网易首创的一种面向企业的网络互动广告服务。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爱好等特征自主选择广告投放对象,实现广告精准的投放,并利用互联网的互动功能实现口碑传播的效果,提高企业销售额、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9)电子邮件广告

除传统的电子邮件广告之外,最新的是邮箱精准匹配广告。 (10)即时通讯广告

比Email更快的反馈速度、便于快速解决问题、多功能便利性。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使得IM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基于IM的广告也随之得以开发。 (11)网站提供的精准定制整合广告营销方案

随着web2.0新媒体时代到来,用户“浮出水面”,用户的属性特征也通过博客、TAG、space、RSS定制、内容分享等新的技术应用变得相对显性起来。用户获得观察别人,和被别人观察的机会,那么相对于传统门户时代,广告主也更容易了解到

用户的兴趣和喜好,理论上获得了更多“通过准确的方式、以准确的通路向准确的人传送准确的信息”的精准营销的机 会。

2.3.3 精准行为定向广告形态

所谓(行为)定向广告,是指网络服务商利用网络追踪技术(如Cookies)搜集整理用户信息,并对用户按年龄、性别、职业、爱好、收入、地域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记录储存用户对应的IP地址,然后利用网络广告配送技术,根据广告主的要求及商品、服务的性质,向不同类别的用户发送内容不同‘,一对一’式的广告。用一句来概括,就是‘在适合的时候对适合的人推适合的广告’。相比以往广而告之的广告形式,定向广告体现的是“按需分配”特性,是一种更精确的网络营销模式。

3 我国新媒体广告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几年来,以数字技术和双向互动为特征的新媒体的触角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广告也以火爆之势迅猛发展,其占有的广告份额逐年递增,正蚕食着原先由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把持的广告阵地。,尽管它占广告投入额的比重还远低于传统媒体广告,但其增速惊人,以致有些人为此惊呼“新媒体广告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概况大致如下。 3.1互联网媒体高速发展

互联网媒体高速发展,广告产品快速升级, 销售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作为新媒体中的龙头老大,已连续8年保持高速增长。据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统计,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自2001年开始便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其年增长率最高超过100%,速度远远高于传统媒体,而其市场规模在整个广告市场的比重也逐年上升。艾瑞市场咨询的数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的比重将接近美国,达到10.5%。 3.2 商务楼宇液晶电视

商务楼宇液晶电视深度渗透, 有效到达都市高收入人群高档商务楼宇中的液晶电视受到了很多高端商务人群的关注,尼尔森媒介研究所的调查发现,喜欢楼宇液晶电视作为广告媒体的人数百分比相当高,以北京为例,高达66.5%的目标人群喜爱楼宇液晶广告。毫无疑问,楼宇液晶电视在广告产业中拥有比较良好的发展前景,它从受众定位到整个广告的传播渠道,为传统媒体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3.3 LED 开拓了户外媒体新领域

在繁华的城市商业区,LED彩屏媒体以与众不同的传播介质和地理位置,丰富的色彩,生动的表现力,塑造了其独特而时尚的媒介价值。在众多户外媒体广告中,其到达率仅次于户外大牌。设置于城市时尚地段的彩屏LED广告摆脱了单一无声的静止画面,避免了审美疲劳,与行人停留、浏览习惯相吻合,从而使其接触率和留意度大增。

3.4 手机媒体载体优势潜力巨大

当前我国的手机拥有量已雄踞世界第一。手机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它的新角色身份也呼之欲出。它集多媒体、移动性、随身性、私密性、交互性、定向传播、定向记录、即时反馈等特色于一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媒体。从世界发达国家广告市场变化情况看,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广告在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必然获得急促扩张。如美国2007年网络广告收入达到210亿美元,占整个广告收入的40%,且近几年这一比例基本未变,目前新媒体的广告收入只占中国广告经营额的2%,但其年增长率已达到30%。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必然也会形成发达国家这一态势。 4.新媒体出现对传媒业的影响

(1)新的传播理论结构变化。传播理论的研究框架发生变化,从大众传播转变为人际传播、小组传播。传播理论的调整为三个重点:

一是选择信息和接收信息者研究、发布信息和发表意见者研究、研究用户对因特网的信息倚赖模式;企业经营理念发生变化,从4P、4C、4R到 4V;

二是整合营销传播,即将所有与产品或服务有关的讯息来源加以管理的过程,使顾客以及潜在消费者接触整合的资讯,并且产生购买行为,并维持消费忠诚度; 三是数据库营销,即企业通过收集和积累消费者的大量信息,经过处理后预测消费者有多大可能去购买某种产品,以及利用这些信息给产品以精确定位,有针对性地制作营销信息,以达到说服消费者去购买产品的目的。

(2)广告创作表现手段的新变化,包括制作手段采用数字技术给广告创作带来极大影响;传统广告形式产生了新变化,产生了植入式广告、影视角色嫁接广告等等新的广告形式;产生了诸多新兴的广告表现形式,如流媒体广告、游戏置入广告、闪屏广告、富媒体广告、博客广告等;

(3)媒体创新的不断开发和出现:新位置——传统电视媒体的拓展;如楼宇电视(电梯、超市)、移动电视(公交、地铁、出租车)、户外液晶电视等。新技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电影等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正在被不断开发和拓展。新融合——媒体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传统电视媒体向手机、互联网、电视等行业的融合;

(4)新的广告理念:具有长尾效应的互联网打破了广告投放规模资金的定势,大大降低广告投放门槛,还能精准地针对目标群体给出符合特别需求的广告。基于海量的用户群体的资料收集以及强大的数据分析,互联网可以智能地实现传统媒体根本无法想象的精确到个人的个性化广告。通过对用户搜索历史和浏览记录的综合分析,搜索引擎和大型购物网站可以用一个用户喜欢的表现形式、智能地向他提供他可能会感兴趣的广告信息。这种高度个性化的、在分众广告基础上再次细分的广告理念意义重大。 5.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互联网的迅速渗透、高新科技带来的信息沟通,这些使社会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呆在家中点击鼠标或者在公交地铁等公共场合按按手机按键就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只要有网络和移动讯号在的地方,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就不会是问题。新媒体是未来的主流媒体就成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媒体的运用将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 (1)政治:

执政新理念:要赢得未来必须赢得新媒体 执政新考验:挑战携机遇悄然而至

执政新课题:加强党对新媒体的建设、运用的管理 (2)市场:

目前市场是一个分众消费的时代,产品与市场在经济社会中不断地细分,传统的电视等媒体已不能在完全意义上为消费者服务了。正是因为这种消费,是品牌的销售也从广泛群体转向一些特定群体。面对这样一个市场空间中新的消费市场,广告也就创意出新的媒体形式

来抓住特定消费群体,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消费者

新媒体的价值功能全面满足了宅居族工作、生活、娱乐的需求。 广告主

看重互动性强、具有数据监控效果的新媒体。新媒体对宅居族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宅经济时代的新媒体广告策略》 《广告新媒体研究》 《党对新媒体的建设》

二、 新媒体广告监管的必要性

(一)新媒体广告监管的必要性

1.维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维护我国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没有公信力的媒体其广告信息是不会被受众信任的,是没有广告效果的

2、需要不断完善广告的法律法规体系

——广告法律法规是否健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广告业发展和广告监督水平高低的标志

3、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符合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

4、新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渗透性更强,容易对观众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需要健康、绿色的发展。

5、中国的广告总投入预计在2012年增长14.5%,这意味着今年整个市场价值将达到270亿美元。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预计在2012年增长26%,将有16.7%的广告

投放在互联网上进行。新媒体广告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纳入市场监管的范畴,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媒体公信力和广告环境调查》 《浅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广告监管的意义》

(二)新媒体广告存在的问题

1、虚假广告横行(药品、医疗)

2、强迫式接受(网络广告表现明显)

3、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信息泛滥(例如性)

4、新媒体公信力的缺失(特指网络)

5、垃圾短信泛滥成灾,给用户的生活带来问题,严重影响到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6、违法内容的广告频频出现(例如烟草)

参考文献:《繁华光环下的隐患,对中国新媒体广告的冷思考》 《有限的控制,充分的自由》 《网络广告监管的思考》

(三)新媒体广告监管存在的问题

1、监管无力带来的监管空白,国家没有明确的针对新媒体广告监管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网络广告这一块。

2、根据政府的需要而非遵循市场规律管理广告市场,因而常常伤害广告业,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完善我国政府主导型的广告监管模式

3、我国的广告监管自律不够成熟,需要国家、法律的强制性监管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时俱进、适时更新

4、急需建立综合、中立的第三方广告自律审查机构(如美国的CBBB、英国的ASA)

5、我国的消费者监督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消费者的行政理念差、消费者维权意识低、消费者的专业知识素养不足等)

6、广告公司差异很大,既有专业水平的差异,也有对法律政策理解能力执行自觉性方面的差异。

——提高广告行业准入门槛

7、广告公司的代理范围,监管部门并无特别的规定与管理措施——细化广告公司的代理范围,有目标有重点的加强监管

8、监测及测评系统不完善,缺乏专业统一的调研评估——造成广告公司利用第三方进一步夸大广告效果的评估数据,有可能会导致众多广告主对新媒体失去信心

参考文献:《构建中国广告监管长效机制》 《广告监管中的软约束与硬管理》

《杜绝数据浮夸,恢复新媒体公信力》等

(四)新媒体广告监管的难点

1、对于广告信息的界定不清楚,尤其是界定网络广告更难

2、确定管辖难。新媒体广告可以穿越国界覆盖全球,且易于修改,传播迅速。

3、(网络)广告主体的虚拟性和内容的无限性使监管难度加大。

4、广告的管理机关适应难,管理人员素质不适应并缺乏必要的知识。

5、寻找法律依据难。

参考:《网络广告监管的思考》

三、 新媒体广告监管的探索

广告监管,指对广告行业、广告经营行为和广告内容,由国家行政机关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实施的监督管理、由广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我管理和由社会相关主体所施行的社会监督的总和,即由国家、社会和广告行业对广告活动实施的协调、控制、监督和处罚活动的总和。

广告监管的各个方面,包括广告监管主体、广告监管客体、广告监管的法律依据和广告监管环境。

广义上的广告监管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立法形成的广告监管法律体系。广告监管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履行的职能,现代法治社会强调依法行政,因此广告监管都必须有规范监管行为的法律法规。广告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是一个国家广告监管制度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广告监管的法律包括专门的法律和相关的法律,前者以规范广告监管为核心内容,后者是在规范其他行业的秩序时也涉及到广告监管的内容。由于广告活动涉及面极广,单凭几部法律不足以规范广告活动,因此各国涉及广告监管的法律都比较庞杂。

(2)政府的行政监督管理,这所说的是指狭义上的广告监管既由政府行政部门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实施的对广告活动的监督、控制、管理、处罚等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行为。

(3)司法机关的司法保障。指司法机关通过民事司法和刑事司法程序对广告违法者施以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的制裁的行为。司法保障一般是广告监管的最后一道防线。

(4)广告行业的自律。指广告活动主体或者广告从业者成立非政府的行业团体组织,通过协商制定组织章程和成员行为规范和准则、实施内部惩罚等方式进行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5)消费者、消费者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社会的概念要比国家更为宽泛,因此社会监督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消费者、消费者团体和社会各界以及新闻媒体对广告活动的监督、举报、批评和建议。广告的社会监督

渠道主要是通过消费者织织和新闻媒介来进行的,其主要功能是对企业商品、服务质量,通过用户的反映进行监督,并督促企业执行国家法规,重视企业信誉,促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从一般性的广告监管入手,新媒体广告监管从传统媒体广告监管借鉴的角度可归纳为:明确立法、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其中立法和执法、舆论和消费者监督是营造一种广告监管的环境,行业自律是广告监管的强调新媒体广告主体包括新媒体广告主特别新媒体广告代理机构要强化守法意识,做好新媒体广告监管的“把关人”,自觉维护新媒体广告市场秩序。 (1)新媒体广告本身:

1.新媒体的教化告知功能亟需回归

2.新媒体相关政策法规需完善 3.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精确定位 4.新媒体广告内容及形式创新之呼唤 (2)政府加强行政作为

1、增强监管意识,向虚假广告开战,明确规定何为虚假广告,并建立专门的部门联合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严厉打击虚假广告,维护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2、建立统一评价标准,不以单纯的人流量来评估广告的到达率——杜绝数据浮夸,让新媒体失去公信力。建立违法广告公告制度,时刻警告违法广告。

3、从理清广告监管机构的关系、明确广告内容的表达范围和夸张程度、设置监管重点如医药食品类广告的监管,明确广告监管重点,创新广告监管方式;调整广告监督管理职能,完善广告监管体制

4、加强执法人员的新媒体知识学习,把握新媒体的特性,才能对症下药 (3) 立法机关及时立法

及时修订广告法案法规,及时总结经验,应对新媒体广告所出现的问题。 (4)行业内部——广告行业自律性提高的必然性

行业组织严格自律,建立一个可以制约并规范国内广告公司的业内组织,让广告公司互相监督,提高广告公司的自律性。(例如美国广告局) (5)外在监督

1. 各大媒体设立广告监察部门,为播出的广告严格把关,媒体不仅是新闻信息的“把关人”,也有责任和义务做广告发布的“把关人”。 2. 培养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5)借鉴欧美发达国家

由于新媒体技术大部分是从欧美发达国家传入,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新媒体广告监管问题也可以从欧美国家那得到借鉴。 1. 完善我国政府主导型的广告监管模式

从各国的广告监管实践看,主要是自律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模式。

自律主导型的广告监管模式以美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即以行业自律为主,通过加强由广告业各方共同组建的非营利的行业自律审查机构的作用,规范广告市场竞争秩序、确保公正的市场竞争。同时,辅以国家法律、行政监管、消费者及社会团体和舆论的监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广告监管模式。

政府主导监管型以中国和法国为代表。即以国家的法律和行政监管为主,自律和社会监督为辅。这种监管模式包括: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补救三种方式。在政府主导监管型中,尽管也强调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其自律仅是促使行业遵守法律法规。在广告监管实践中经常发现,由于行业及商品类别的复杂性,商业广告的监管涉及到不同的政府部门,也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各部门齐抓共管”现象。“齐抓共管”并不存在问题,问题是由于各部门的利益不同,在监管过程中又出现“条块分割”、“责任不清”、“问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一些领域常常出现监管的“空白”。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由各部门参加的“运动式”的集中清理(例如对化妆品广告的整治),这种非常态的、非长效的监管手段,暴露了我们监管过程中的不足。另外,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本地区广告业发展的统一规划,特别是对广告活动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经常出现根据政府的“需要”,而不是依法根据市场规律管理广告市场,在伤害了广告行业的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前,均出现了在该地区集中整治户外广告的措施,对当地的广告行业打击很大。“集中治理”不应成为我们政府主导型的广告监管模式的主要监管手段。应该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执法能力。应该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广告审查制度”(事前)、“广告监察制度”(事中、事后)等 使广告监管进入常态,建立起长效的机制。 2.构建自律审查机构是广告监管长效机制的保证

通过考察美国的CBBB、英国的A S A、法国的BVP、德国的Zentrale、日本的JARO等广告自律审查机构。,我国广告业要实现持续发展,解决广告业深层次的问题,适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中立的第三方广告自律审查机构,是完善我国广告监管体系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美国虚假广告四面楚歌》

《电视广告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繁华光环下的隐患,对中国新媒体广告的冷思考》 《杜绝数据浮夸,恢复新媒体公信力》 《构建中国广告监管长效机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儿童乐园实施方案下一篇:二上语文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