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贵勇老师讲座有感

2023-04-14

第一篇:听张贵勇老师讲座有感

听张贵勇老师讲座有感

如何帮孩子建构学科阅读体系

——听张贵勇老师讲座感

听了张贵勇老师的讲座之后,使我对阅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前在我的印象中,小学生的阅读主要是语文课程、语文老师的事情,今天我才真正明白阅读是所有课程、所有老师的事情。

张老师从四个方面对“小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进行了阐述。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小学阶段与阅读的关系;小学学科阅读背后的依据;小学学科阅读怎样开展;建立小学阅读体系,父母和老师应该做什么。

“小学学科阅读怎样开展”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张贵勇老师说: “阅读也要遵循爬坡的规律,越来越往上走,往丰富的方向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义务丰富学生的阅读发展,引导学生看一些和数学有关或者含有数学元素的书籍,比如:《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奇妙的数字王国》等等。只有老师的引领,学生的学科阅读之路才会越来越宽广。

讲座中有一段话我记忆犹新:教育要与前瞻性,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往前走一点,往远看一点,不至于措手不及。卢梭说走在孩子的后面。行动上不越位,但在教育思想上要走前。

阅读也需要有前瞻性,要想拓展学生的学科阅读,老师就必须走在阅读的前面,多读一些不同学科的书籍,做好学生的阅读引领者。

第二篇:听张老师专题讲座有感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听**老师专题讲座有感

今天有幸聆听了**老师关于“把握教学本质,打造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老师结合具体生动的课例,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总结,让我受益匪浅。“高效课堂”一直以来是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追寻的至高境界,今天,**老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为我们指出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决定性因素。

一、提高学科素养是实现专业发展的前提。

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的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主学习研究问题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规律、结论、经验、技巧等不再是教师教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去探索、去获得。要想轻松地掌控课堂局面,就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完善和丰满自身专业化知识,不但要深究自己教学语言文本本身的正确判断性,还得对教学学科知识本质能准确把握乃至深刻了解所教授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结构中的意义。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教师课堂角色由传道者、传递者转变为组织者、促进者、扶助者,激励者,其实为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是帮助教师摆脱传统权利依赖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主性的高度发展,是教师提高专业化素养的最大推动力。

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人本身

“高效课堂”真正从学生自我成长的实际出发,实现了两个解放: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在这个问题上,**老师指出,我们的教学是让孩子们借助学习知识来拓展其思维,所以更需要每一位教师应努力营造出智慧的课堂,将教学定位为人本身而不是教材内容。

**老师从日本人的历史课、德国人的体育课的两个课例深刻的揭示出现在我们教学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改变着这一现状就需要我们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的观点来支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力争突破只用知识来武装人的局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获取更多的技能与方法。课堂应当是一方流淌生命长河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应当营造一种开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课堂应当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大舞台,在这里人人应当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释放自己的能量,体现自己的价值。课堂应当是“思维超市”,在这里人人张开智慧的翅膀,自由的飞翔。

三、落实教学目标比选择教学形式更重要

今天的课堂往往随着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越来越好,我们更注重了直观教学,注重了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了浅表性的活动,表面看到了热闹,实质缺失了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教学手段复杂多样,导致教学思路模糊不清,学生学习起来思维逻辑性缺失,不能很好的突破学生思维的难点。以至于

学生思维断层,有位教育专家说得好:现在的课堂教学不缺内容、不缺资源、不缺题目,缺的是学生的思维;不缺有潜力的学生,缺的是挖掘学生潜力的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要弄清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习惯,顺着学生的思维来设计教学过程,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搭桥铺路,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层,这样他才能愿意思考,积极思考。

**老师一句话说的很好: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对这些知识正确地加以判断,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注重引导学生有效的交流也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积极有效的学生交流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了仅仅是充分交流是不够的,交流中还要引导学生彼此沟通中相互理解,培养学生们的优化意识。

以上是我听完这次专题讲座的一些浅显认识,**老师能够对打造高效课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正是来源于他站在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上去拨开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层层迷雾。教育是一种唤醒,一种引领,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尊重,一种促进。教是启发引导,学是积极思考;教是有效促进,学是主动获取;教是真诚服务,学是主动发展――这应该才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真正主旨吧。愿从今天开始,立足课堂、依托课堂,自觉提高自身专业发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质的飞跃。

第三篇:听张四保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3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府谷县教育局组织的课改报告会,认真聆听了太谷县教研室主任张四宝老师的讲座:“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堂”。三个多小时的报告聆听之后,我更加坚定了两个信念:

第一,要生存,必课改!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自2000年至现在,课改已进行了十三个年头,而这恰恰是我步入教坛的十三年。在传统应试教育培养下的我,在一番身份的转变后,被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尤其是在无一条路可循的时候,颇感为难。彼时,全国的课改轰轰烈烈,成功经验被大家模仿,然而,无论是洋思,还是杜郎口,亦或是其他教学成功经验,似只是一阵风,试过之后未有后文。而且,身在农村的我们,信息量相对闭塞,加上小心翼翼,从不敢大刀阔斧进行课改,即便有想法也尝尝自我遏止在萌芽状态。当看到有人为班级学生出书,有人收集学生优秀作业,有人班级成为楷模时,不由惊叹:我也曾这样做!可是为何自己未能成功呢?思来想去,只有几条原因:

1、不相信自己。

总觉得课改是那些“大家”探索出来的经验,他们不是凡人,肯定是有“神助”,不会像我们一样耽于柴米油盐,疲于应对各项检查,抑或忧于成绩起伏----事实上,这只是自我欺瞒的一个天大的借口,自己同样有着课改的优势啊:扎根农村基层,身在教学一线,满怀教育热情,教育认知结构尚未牢固形成,年轻,接近学生,接受新事物、新理论、新想法超快„„可是,骨子里的谦卑,习以为常的仰视,加上不可原谅的懒惰,放任自己只会羡慕“外来的和尚”,全然不晓得自己也在日日念经,一样可以有玄奘之志,一样可以修成正果。

2、不相信学生。

思维定势,亦是性格使然,凡事总是亲力亲为,低估学生能力,或者,是由于自己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的欠缺,课上课下,总是不由自主地多说、多讲、劳心,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缺乏职业幸福感,也搞得学生唉声叹气,缺乏学习兴趣、奋斗激情。一直都拿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你的能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其实,应该修改一下,每日这样告诫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学生的能力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想要改变这种“宅”的现状,不至于沦为坐井观天的可怜青蛙,就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必须坚定课改决心,切实拔掉自己这两个错误的观念,换之以“要生存,必课改”的信念,才能在这信息时代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二,要课改,看行动!

1、尝试使用“24字教学模式”。

“24字教学模式”是太谷在学习杜郎口、洋思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经过6年锤炼而成的。既然可在山西取得非凡的成功,那么一定有可行可鉴之处,不试焉知“24字教学模式”能否在伊滨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一试便知!大胆尝试这种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努力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也许,我们可以从这番尝试中窥见伊滨的课改之路呢?

2、发挥小组的作用。

依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班内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精心安排座位,实现“平行分组 互助竞争”,由小组成员自我拟定响亮的团队名字和最强宣言,课堂上通过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加强各个小组成员自我的团队意识,同时强化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力争以小组为起点,以团队为助力,以活动为载体,以合作竞争为形式,最大限度的迅速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各个方面的学习素养。

3、完善评价机制。

没有落实,小组作用难以发挥。可借鉴太谷经验,对小组进行“捆绑式”评价,实行小组长周评价制、小组积分制、建立班级“荣誉栏”等,通过合作学习和“捆绑”评价,能较好的激励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进而塑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4、师生课后及时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以前导学案设计时的“一课一得”: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

作为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有待下一节课或课后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以便通过沟通交流,提出个别指导方案与补效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这些想法需要实践,而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不欠缺学生,从不欠缺爱心,也不欠缺热情,欠缺的只是明确的方向,具体的行动。愿我们都尽快能行动起来!

第四篇: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有感

一节课有很多种上法,怎样上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怎样上可以引导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与碰撞?怎样上可以使听课教师心潮澎湃、蠢蠢欲动?怎样上可以让更多的老师感悟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所在?走进张齐华老师经营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充分感受到“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的真谛;解读张齐华老师经营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坚定当一名老师尤其是一名数学老师的信心。虽然我们跟他只有短暂的交流,但他精彩的学术报告、精典的学术问答以及高超的教学技艺着实令人叹为观止,钦佩至极。2007年12月22日,我有幸聆听了张老师的课“圆的认识”。籍此,我想简要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四点认识。

一、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张齐华老师的课堂中,处处彰显了文化数学这一新理念。在他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随时能触觉到数学的源头、数学的历史、数学的精神。张齐华老师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地整合进本课教学,并在课题上打破常规,大胆演绎为“走进圆的世界”,惊诧之余着实令我大开了一回眼界。让我听课当天也如同一名小学生,充满了对授课内容的期待。在张老师的课堂里,我们不仅联想到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阳光下朵朵绽放的向日葵,“长河落日圆”中夕阳下落日的余辉,古老的阴阳太极图等生活现象,也深刻领悟了墨子笔下的“圆,一中同长也”和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经典古训。这不仅充分放大了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折射了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更增添了张老师数学课堂的一份厚重、开阔、深邃和美丽。

二、高超的语言艺术。

听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享受,不仅在场的听课老师有此感受,当天配合张老师上课的学生更是感觉妙不可言。张齐华老师的经典语言非常吸引人,无论是对知识的引领启发,还是对学生的鼓励赞赏,张老师都倾注满腔热情,用生动、形象、准确、富于情趣的语言,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比如:你的表达接近完美,但迟了3分钟;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边听别人发言边捕捉有用信息,成就自己的观点;如果你生在古代,一定是个了不起的数学家等等。我认为:张齐华老师对学生的赞赏是由于赏识而胜于称赞,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是内心情感世界的迸发,他的赞赏鼓励有别于我们平日公开课中的“你真不错,非常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你说得真好!”等苍白语言的重复表达。张老师的语言既质朴又真诚,既独特又有神奇功效,这使得他的课堂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用专家的话说张老师有语文老师的语言功底和扎实的文学修养,加之幽默、风趣、诙谐的禀性,致使他的许多语言都富有哲理,他的每句话都能说到听课者的心里。

三、精彩的课前谈话。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学生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如果把这种紧张的情绪带到教学中,肯定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影响。张老师因学生而异,因年龄而异,在两堂课中都精心设计了课前谈话内容。第一堂课中,张老师从自身的形象入手,让学生谈谈见到张老师最出乎意料的是什么。学生是纯真的,他们把老师的特征毫无顾及地说出来,比如:没想到张老师这么年轻!没想到张老师这么帅!没想到张老师是个男的!没想到张老师戴眼镜等,张老师均以幽默、机智的语言回应学生,听后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第二堂课中,张老师设计了一个补充填空的小游戏,二年级的学生也回答得十分精彩,顿时掌声四起,全场哗然。短短的一二分钟课前谈话,不仅快速地拉近了学生、教师、听课者的距离,打开了学生的自信之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潜能,也让人耳目一新,拍手叫绝。

四、广泛的读书爱好。

从张齐华老师的学术报告中得知,张老师仅仅是一个教龄不足15年的小学一级教师,他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与他的个人天赋和个人素养息息相关之外,还源于张老师不懈地进行“文化数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了使自己的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和文化意韵,张齐华老师认真阅读了大量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文献资料,广泛涉猎了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不同领域的书籍。从他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不难悟出他的成功秘诀:阅读能让人的眼界不断开阔,阅读能让人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见地,阅读能让智慧和灵动充盈整个课堂。

张老师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言片语难以说清楚道明白,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理应向张齐华老师看齐。

第五篇:听张臻老师《会走路的树》有感

很荣幸这次能够来参加任保平名师工作室的第五期学员培训,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培训的机会,同时也感谢任保平名师工作室的领导们给我们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各种专题培训,还安排我们观看了张臻老师的《会走路的树》这堂课。看完后,我受益匪浅,深深的被张老师的精彩课堂吸引了,张臻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语言流畅,教学设计不但新颖,而且科学合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整堂课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味,遵循低年级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符合教材特点以及学段教学要求,孩子们学得高兴,学得扎实,让课堂不仅活跃生动,学生也学有所用。当然,在完美的课。也有它的优点和不足。俗话说:“在鸡蛋里挑骨头”具体说来,我个人认为张臻老师这堂课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朗读,扎扎实实

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自由轻声读、指明读、开火车读等等。整节课读得十分充分,而张老师实施的是每读都必有任务,必有指导。句子的停顿、课文情感基调的把握、以及读书时体会小鸟和小鹿的感情等等。比如:“小小的标点符号也能提醒我们怎么读呢!”读书要读关键的词语,还有说话者的动作,神态等等。在不经意间,就交给了孩子们好多好多种读书的方法。正如任保平站长给我们培训的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而张臻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注重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习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所以这样的朗读才是扎扎实实的。

二、教学生字也别具一格

张臻老师把生字穿插于句子段落之中,先让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再指导学生书写,学生书写好之后老师在展示学生的专业,这样既新颖又突出了“有效”。还有课上的句式练习的安排也恰如其分,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而且,张臻老师在这节课中,重点纠正了孩子们写字的坐姿,因为孩子的养成习惯在低年级尤其重要。

三.说话训练到位

这节课中,张老师很注重说话训练。第一处 “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时,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可能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地方?让孩子们用上 “小鸟跟着小树来到了______,看到了_________。”说话训练 。第二处,好朋友即将分别,一定有好多话要说,如果你是小鸟,会说什么?如果你是小树,会说些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小树,我明年春天还会来的。”“小树再见了,我要走了,我会想你的。”“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小鸟路上小心!”……从孩子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觉到小鸟和小树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三处,课文最后“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引导学生想象他门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学生续编下去。不仅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提升。

那么,我认为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是:应给生字标注拼音并且教读拼音。

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赋予了汉语拼音教学全新的理念。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各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而现在小学

一、二年级的识字量非常有限。一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并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了大量的口头词汇和丰富的一般世界知识,为开展识字、阅读准备了良好的条件。但另一方面,识字困难、识字量少、识字周期长,又使他们的阅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受到很大限制。如果教学时,不给生字标注拼音,不把学生的拼音教会,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有可能只是当时老师教学时能够记住,课后又完全忘记了。如果给生字标注拼音,教读拼音,一旦他们熟练掌握了拼音。就算他们忘记了字词,也会自己拼读出来。这样利用拼音识字,他们可以处理一些他们未曾学过、未曾见过的生字词,克服阅读中的障碍,进行更广泛的、大量的阅读。

总之,听了张老师的这一堂课后,我对自己的日常教学也有了一些反思,我将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把写字带入课堂、把时间还给孩子们,课堂还给孩子们,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方法的提升。学习张臻老师那种多种多样的识字认字方法,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地去朗读,快乐地去书写,快乐地去说话,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享受到了语文带给他们的快乐。改变我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改变我那种老师包办布置作业的方式。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为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人民教师而努力奋斗。

陈兴艳

2016年8月23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下一篇:体育科组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