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名镇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魅力名镇范文

2魅力名镇 杨柳青

魅力名镇——杨柳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杨柳青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是历史文化名城。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杨柳青的发展状况,了解它的环境优美,被评为魅力名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杨柳青的发展状况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演示法 教学准备 文字资料 图片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谁去过杨柳青,感觉怎么样? 教学过程:出示文字资料 图片 一.杨柳青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1.杨柳青镇名的由来:

即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沿运河(南运河)行至此地,见两岸杨柳繁茂,婀娜多姿,遂问随行大臣刘墉为何地,刘墉随口答为“杨柳青”,乾隆亦颔首称曰:“杨柳青!”被陪行的地方官传扬开去,“杨柳青”镇名遂被叫响。[ 二.杨柳青历史文化

杨柳青镇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是运河漕运重要枢纽,成为中国北方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商业繁荣,被誉为北国小江南、沽上小扬州。杨柳青镇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现存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国内保存最完好明代楼阁式建筑文昌阁。杨柳青人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建于130年前的安家大院等名闻遐迩。

杨柳青镇有丰富民间艺术,起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曾出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兴旺景象,被推崇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首,深刻影响了国内近百种年画,过年贴年画由此成为北方地区习俗。杨柳青剪纸、风筝、砖雕、石刻和民间花会也灿然观,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

杨柳青镇的民俗文化气息十分浓郁。小镇旧有戏楼、牌坊、文昌阁,称为杨柳青三宗宝。清代有津门著名的崇文书院及古寺院40余座,现尚存普亮宝塔、报恩寺、白檀寺遗址等。位于镇中1875年建成的有华北第一民宅之称石家大院以其规模宏大、建筑华美而驰名华北。这些文化遗址与古朴的清代街衢、四合宅院、古运河风光共同构成了杨柳青淳美的风俗画卷。 三.杨柳青旅游景点

杨柳青镇内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休闲旅游业发展迅速。

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有:华北第一民宅----石家大院、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杨柳青年画和民间年画作坊、华北最大的高尔夫球场、西河风光、万亩果园、普亮宝塔以及新辟景点杨柳青广场、杨柳青文化公园、报恩寺、关帝庙、安氏祠堂、御河人家、明清街、文昌阁、崇文书院等 四.作业布置:

1.说说你对杨柳青的认识?

2.杨柳青有哪些旅游景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看杨柳青的图片,看看杨柳青的现代化农业和工业。 二教学过程: 1.置身于杨柳青,不仅惊异于这里历史文化的厚积、现代城镇的风采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还有那强劲的经济活力和面向世界的开放力度,同样令人过而不忘。 2.这里是天津西部的天然氧吧,镇南运河民俗风情旅游区和镇北生态区连为一体,延伸成一条绿色生态走廊。杨柳青森林高尔夫球场森林葱郁,万亩生态果园四季飘香,世外桃源似的明丽清幽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诱人景象。2003年,杨柳青镇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首批全国14个环境优美乡镇之一。

3.文化兴盛、环境优美,千年古镇展现和谐之美,撞击出经济高速发展的铿锵足音。近年来,杨柳青镇牢牢把握战略机遇,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和新兴商贸物流等阳光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了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优势发展格局。以古镇品牌为依托,率先承接境外资本和民营资本转移,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招商引资,形成了新的开发热潮,成为天津市的经济强镇和有国际影响的投资热土。

4.杨柳青镇的农业在政府引导、扶持、服务下,形成了以产业化农业、高效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格局。相继组建了9家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了一大批农业生产经营大户,进入产业化链条的农户超过60%。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销售、网上销售、超市直销等形式,大量农产品进入连锁超市。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形成了融农产品采摘、垂钓为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区,每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 5.杨柳青镇是天津汽车城,是天津汽车配套产业重要基地,已被确定为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密集区。夏利等品牌轻型轿车驰骋全国。近年来,形成一定规模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已达到13家,年产值超过15亿元。传统的优势行业塑料制品、医药精细化工、五金机械业,也形成聚集效应,塑料行业跃居天津榜首。医药精细化工企业,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房地产、市场、商贸物流等新兴服务产业迅速崛起。房地产开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市场业形成五大交易市场,市场和商贸设施总面积25万平方米。商贸物流业形成物流产业带,会集多家大型物流储运企业。

6.近年来,杨柳青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依托千年古镇品牌效益,走出了一条外向经济发展之路。已有多家台、韩、日和欧美经贸技术代表团前来考察投资,已洽谈成功10余个经贸项目。工业园区注册企业已达85家,全镇累计引进400家企业,外资贡献率占到全镇经济总量的40%。

7.千年古镇写满昔日的荣光与现代的辉煌,穿越历史的沧桑,迈向世界的悠悠古镇,其迷人风采和经久魅力,已令世界为之注目。 8.作业布置:

1.说出杨柳青的历史文化是什么? 2.说说现代化的杨柳青的新貌?

第二篇:照金红色旅游名镇

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管委会 暨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揭牌

人民网西安6月6日电 (记者 姜峰)6日上午,由铜川市政府、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管理委员会暨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铜川照金景区1933主题广场举行,这标志着铜川照金景区的龙头项目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正式启动。

以民为本

照金革命老区“征程再起”

揭牌仪式在热闹的锣鼓表演和悠扬的《追梦照金》歌曲,以及照金老区人民的掌声中拉开帷幕。“西北摇篮,红色照金”、“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塑造红色旅游典范”、“振兴革命老区、加大文化惠民、提升百姓福祉”等主题,述说着照金红色旅游名镇“以民为本”的开发建设理念和目标。

铜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新柱说,铜川照金红色旅游景区,是陕西省和铜川市确立的以老区振兴和红色旅游为主导的重大项目,是促进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承载区。此次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管理委员会、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揭牌,标志着照金老区的发展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回顾照金的历史,是“一抹红色,两次贡献”。1933年以来,照金这个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这座屹立于我们心中的红色丰碑,在革命时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建设时期做出了以能源开发支援全国建设的又一次贡献。因此,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的开发建设,既是对陕西“三强一富一美”战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铜川城市转型发展等战略的有力践行,也是对照金老区人民的一次深情回报。

合作共建

打造红色文化休闲名镇

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李妙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组建了红二十六军,成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边革命委员会。照金景区,也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

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和国家级丹霞地质公园。

2011年7月,在陕西省促进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铜川照金红色旅游景区项目正式确立,此后,铜川市政府、陕文投集团、陕煤化集团三方精诚合作,开始了一系列的规划策划工作。2012年5月14日,铜川市人民政府、陕文投集团、陕煤化集团就开发建设照金红色旅游景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决定率先启动景区龙头项目——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5月22日,三方召开第一次联席会,确定了组织机构、成立投资建设主体等相关事宜。

陕文投集团总经理王勇、陕煤化集团总经理杨照乾一致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力争通过三至五年时间,把照金老区建设成红色文化鲜明、文化旅游主导、生态环境良好、特色产业聚集、城乡统筹发展的全国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和现代生态宜居小镇,成为西安的“前花园”和红色文化休闲名镇。

创新发展

以民生为导向的综合开发

据介绍,此次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管理委员会、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揭牌成立,将建立起高效、顺畅的合作协调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包括核心区和控制区两大板块,计划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其中核心区占地约2400亩。

陕文投集团总经理助理,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管理委员会、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文涛说,照金名镇的开发,将坚持以老区振兴和改善民生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的方式,确保老区人民成为项目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同时,该项目坚持两大规划体系,按照缅怀过去、关注当前、民生为本的思路,形成公共设施和商业形态布局合理、吃住行游购娱配套齐全、自然生态平衡优美、红色休闲文化主导的发展格局。 在民生建设方面,该项目将坚持红色旅游与城乡统筹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社会管理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就业与扶持创业相结合、短期成效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通过旅游业、教育业、现代农业、创意产业、休闲养生业等产业的聚集发展,实现照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

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正式启动 计划投资20亿元 由铜川市人民政府、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管理委员会暨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铜川照金景区1933主题广场盛大举行,标志着铜川照金景区的龙头项目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正式启动。

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李妙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组建了红二十六军,成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边革命委员会。照金景区,也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

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和国家级丹霞地质公园。

2011年7月,在陕西省促进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铜川照金红色旅游景区项目正式确立,此后,铜川市政府、陕文投集团、陕煤化集团三方精诚合作,开始了一系列的规划策划工作。2012年5月14日,铜川市人民政府、陕文投集团、陕煤化集团就开发建设照金红色旅游景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决定率先启动景区龙头项目——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5月22日,三方召开第一次联席会,确定了组织机构、成立投资建设主体等相关事宜。

铜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新柱说,铜川照金红色旅游景区,是陕西省和铜川市确立的以老区振兴和红色旅游为主导的重大项目,是促进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承载区。此次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管理委员会、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揭牌,标志着照金老区的发展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陕文投集团总经理王勇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照金红色旅游名镇这一龙头项目正式启动,对铜川城市转型发展和我省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铜川市政府、陕文投集团、陕煤化集团将通力合作,把照金老区建设成红色文化鲜明、文化旅游主导、生态环境良好、特色产业聚集、城乡统筹发展的全国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和现代生态宜居小镇,打造成为西安的“前花园”和红色文化休闲名镇。

陕煤化集团总经理杨照乾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把照金老区建设成红色文化鲜明、文化旅游主导、生态环境良好、特色产业聚集、城乡统筹发展的全国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和现代生态宜居小镇,成为西安的“前花园”和红色文化休闲名镇。

据了解,此次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管理委员会、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揭牌成立,将建立起高效、顺畅的合作协调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包括核心区和控制区两大板块,计划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其中核心区占地约 2400亩。项目将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的运作模式,用3到5年时间建设成配套设施齐全、自然生态平衡、红色文化突出的“田园风光小镇”。

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由陕文投集团、铜川市政府与陕煤化集团出资设立,公司首期注册资本金5亿元,由陕文投集团控股并运营。管委会和投资开发公司将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通过红色旅游、城乡统筹、绿色生态的融合发展,精心把照金镇打造成中国一流红色旅游名镇,实现照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 段先念董事长考察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

10月11日,陕文投集团董事长、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开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段先念一行现场考察了照金名镇项目。他强调,照金名镇项目是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要站在为革命老区城乡统筹发展破题的高度来理解项目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红色文化旅游休闲名镇。

段先念一行首先参观了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规划展示厅,详细了解了照金名镇的规划理念、发展思路、具体举措和建设进度,尤其在文化创意产品展区,对照金公司短时间研发生产的“照金村”牌核桃油、《溪山行旅图》创意产品等给予了高度评价。段先念一行还实地考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的施工现场,详细了解了项目施工情况,并对广场设计、景观设计等进行了安排部署。

在随后召开的协调会上,段先念听取了照金名镇开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照金公司董事长赵文涛关于工程建设、策展布展、城乡统筹、招商运营的情况汇报,听取了规划、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情况汇报。他指出,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照金名镇项目成效突出、值得肯定,实现了良好的开局,尤其土地流转、农产品开发、引导成立陕西照金村红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城乡统筹举措,切切实实得改善了老区民生。他强调,在规划设计上要实现“镇区景区融合发展”、提升人气商气,在后期运营上要继续创新,促进红色文化旅游和城乡统筹的破题发展,实现照金革命老区的可持续发展。

华侨城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董亚平,陕文投集团董事、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照金名镇开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杨书民,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大明宫遗址区保护办主任倪明涛,临潼度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照金名镇开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许静文等陪同考察。照金景区管委会主任于明辉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省委常委 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考察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 时间:2012-10-24 14:3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88次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考察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

10月23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在考察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时强调,要充分整合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凸显红色文化,加快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建设,全面推动照金革命老区均衡发展。

景俊海部长一行在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晏朝,铜川市市长王莉霞,陕文投集团总经理王勇等的陪同下,首先参观了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的规划展示厅,详细了解了照金名镇项目的规划设计、发展思路等情况,听取了陕西照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文涛关于工程建设、策划布展、城乡统筹等方面的工作汇报。随后还考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施工现场,详细了解项目施工情况。他指出,照金是西北革命的摇篮,照金景区的规划建设一定要深入挖掘和突出红色文化元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实布展内容,全面真实地反映历史。在纪念馆等项目的规划建设上要庄严大气、打造精品,多方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充分展现陕甘边照金革命史的丰功伟绩。

景俊海部长对陕文投照金公司成立陕西照金村红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土地流转、举办就业创业培训、开发生态农业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等城乡统筹举措,以及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当地居民观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在做好景区项目建设、纪念馆布展等工作的同时,要同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工作。照金名镇项目要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加快城镇化步伐,让当地居民“离土不离乡”,不断提升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为老区群众谋福祉。

铜川市、耀州区、照金景区及照金名镇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陪同考察。

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全面启动

按照赵正永省长8月15日在铜川照金调研时的重要指示和省推进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精神,陕文投集团紧锣密鼓打响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攻坚战,景区建设全面铺开。8月19日,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进驻照金镇,迅速有效推进搬迁安置工作,为景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来,陕文投照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赵正永省长关于在推进照金景区建设中要坚持“民生为本、统筹城乡”的指示精神,精心制定九大举措赢得照金村民的理解与支持。一是组织当地村民参观临潼、楼观安置小区,用事实转变“楼房没有平房好”的住房观念;二是逐户走访,向群众公开透明地宣传征迁政策;三是补偿资金快速到位,解除村民的顾虑;四是进行通俗易懂的集中宣讲,使老百姓“看得明白、听得进去、觉得合理”;五是尊重村民意愿,提供多种安置房户型选择;六是公司全员行动,与村民倾心交流,现场答疑解惑、解决问题;七是逐户摄影摄像,保存村镇原貌资料,为村民留下生活记忆;八是积极制定安置房认购书等法律文本,规范工作流程,不留工作后遗症;九是征购一体,从补偿款中抵扣购房款,一站式办理搬迁安置手续,为群众创造便利,为回迁做好保障。

在开发建设照金红色旅游名镇中,陕文投集团充分考虑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通过景区建设运营,为村民创造商铺收入、工资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公司分红收入四重保障,努力使当地村民成为景区发展的主体,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增收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赵正永省长考察铜川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 保护革命旧址实现城乡统筹着力改善民生

省长赵正永、常务副省长娄勤俭考察铜川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

8月15日,省长赵正永、常务副省长娄勤俭在铜川调研转型发展情况,并召开陕西省促进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赵正永省长在考察铜川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时强调,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大革命旧址保护力度,打造精品旅游名镇,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和城乡统筹。

照金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在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前,赵正永省长仔细观看了照金红色旅游名镇规划展板,听取了陕文投集团关于景区规划和建设情况的汇报。他说,照金是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所在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明年是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创立80周年,要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快红色旅游名镇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功能,同时要把保护革命旧址与发展经济、改善当地群众生活结合起来,统筹推进。

在下午召开的陕西省促进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赵正永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铜川全市上下和各有关企业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加快转型,切实做好“四个结合”。一要把转型发展与稳增长结合起来,为转型发展积蓄强大动力。二要把转型发展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三要把转型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四要把转型发展与民生改善结合起来,切实搞好民生项目建设。

赵正永省长十分关心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他在讲话中要求,陕文投集团要精心做好景区整体规划,实现革命旧址保护、城乡统筹、民生改善与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要紧紧抓住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史机遇,加快景区建设步伐,把照金往美得建。在景区建设中要通盘考虑民生问题,规划、建设好居民社区,推进城镇化进程,充分利用省上各有关政策,不增加群众负担,实现照金革命老区的科学发展。

陕文投集团董事长段先念、总经理王勇汇报了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有关情况,并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管理委员会 与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铜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新柱在揭牌仪式上致辞

陕文投集团总经理王勇致辞

陕煤化集团总经理杨照乾致辞

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管理委员会、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文涛表态发言

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管理委员会、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

发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揭牌仪式现场

6月6日,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管理委员会、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照金景区揭牌成立,标志着照金红色旅游景区的龙头项目正式启动。铜川市委书记冯新柱、陕文投集团总经理王勇、陕煤化集团总经理杨照乾致辞并揭牌。铜川市市长王莉霞主持揭牌仪式。

启动实施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是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铜川城市转型和发展我省红色旅游的重大举措。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由陕文投集团、铜川市政府与陕煤化集团共同出资10亿元注册成立,由陕文投集团控股并运营。管委会和开发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冯新柱书记在致辞中说,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已列入铜川市“科学发展双十行动”的十大转型项目之一,此次揭牌标志着三方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必将对加快照金革命老区建设步伐、推动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王勇总经理在致辞中表示,项目建设将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通过红色旅游、城乡统筹、绿色生态的融合发展,把照金镇打造成为西安的前花园和中国一流红色旅游名镇。杨照乾总经理表示,此次三方强强联合打造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必将为铜川建设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美化的渭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铜川照金红色旅游景区项目自去年7月启动以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今年5月14日,铜川市政府、陕文投集团、陕煤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决定率先启动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核心区规划面积2400亩,将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的运作模式,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基本建成红色文化鲜明、文化旅游主导、生态环境良好、特色产业聚集、城乡统筹发展的全国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和现代生态宜居小镇。

第三篇:中国食品工业名镇

中国食品工业名镇——广东庵埠镇

庵埠镇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认定、授牌的“中国第一食品名镇”。近年来庵埠镇深入实施“打造庵埠品牌,建设经济强镇”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国字号招牌的效应,致力做好引异服务协调,力促企业创优质、树名牌名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力促庵埠食品产业集群上规模、上档次。

至目前己拥有食品企业585家,年均创造产值60.28亿元以上,占全镇工业产值的54%以上,区域品牌和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促使食品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庵埠的食品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凉果制作工艺源自唐代。产品原料多取自潮州盛产的鲜果,经腌制、糖(蜜)热煮或浸渍、干燥而成,色、香、味、形四者俱佳,素有“留原香元味而复香,得原果之形而更精美”之美誉。优秀的工艺且辅以埠市之利,使庵埠的食品工业渐成规模,再到改革开放之际,庵埠人以其强烈的市场意识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创新精神,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以发展集团化、规模化生产为方向,使食品工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涌现出雅士利、佳宝、笑咪咪、康辉、威士雅、安乐、金利、济公等一批食品规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从原来的腌菜、凉果、肉脯、调味品4大类,发展到现有凉果、糖果、饼干、饮料、膨化食品、炒货、肉脯、奶制品、豆制品、面制品、果蔬腌制、冰淇淋、调味品和保健食品等15类3000多个品种。各类产品 1

畅销海内外,行销全国30个省、区、市,远售欧美、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和澳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食品产业品牌优势明显

食品行业是充分竞争的企业,必须立足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创品牌抢占市场,才能赢得发展。庵埠镇的食品企业致力于品牌体系建设,推进实施名牌名标的进程,进一步扩大庵埠“广东省食品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示范区”的知名度。至目前,全镇食品企业共拥有国家级、省级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31项(件),获部优产品1537项,其中国家驰名商标1件;国家名牌产品3项;广东省著名商标11件;广东省名牌产品17项。庵埠镇的食品企业积极推行QS认证和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工作,至2010年,全镇所有食品企业均获得QS认证;5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107家企业获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证书;120家企业获国家三级计量合格证书;16家企业获国家二级计量合格证书。

二、自主创新能力强劲

庵埠食品企业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不断与时俱进,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高品牌企业、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近年来,全镇食品企业共投入技改改革资金10多亿元,引进国内外的先进食品生产线60多条,拥有厂房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各类先进设备8000多台(套)。同时,庵埠镇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引导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在与全国18家大专院校与科研机 构合作基础上,有8家企业分别建立了“生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

心”、“保健食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工程中心”等民营科研机构,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研制、开发的创新能力。拥有各类食品专业技术人员2167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323人,开发出多项产品专利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涌现出 雅士利、佳宝、威士雅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三、质量检测体系完善

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和完善质量检测机构,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全面强化产品质量体系,是庵埠镇提升食品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早在1986年,庵埠镇就己建立了国内首家镇级食品工业卫生检验所,近年来又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增置精密仪器设备,担负起全镇食品企业的质量检测和指导工作,并在2004年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成为具有第三方提供公正性数据、具有法律效力的检验机构。在镇食检所的带动下,雅士利、佳宝、笑咪咪、康辉、威士雅等食品规模企业也相继成立了企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小型食品企业也建立。目前,全镇共有120家企业建成了自身的质检中心,进一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质量检测网络,使食品企业有了衡量产品质量优劣的准确“尺度”。

四、行业协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

庵埠镇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成立庵埠食品工业协会,制订并实施了《产品维权公约》,对‘全镇食品企业创新的品名、商标、标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进行维权保护。全镇食品企业获得协会维权保护的产品共有170

项,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知识产权,维护了公开,公正的竞争秩序,使假冒,仿冒的违法行为得到遏制。2008年,广东省知识产权局选定庵埠镇食协为“广东省十大行业协会保护知识产权优势单位”之一。另一方面,通过食品协会整顿行业经营秩序,制定并实施了《庵埠镇食品安全信用公约》,并向全镇各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户发出《齐诛无良,同建信用,共造庵埠品牌》的倡议书,通过建立诚实守信的行规行约来规范自身的生产和经营行为,逐步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树立起庵埠食品行业的国字一号招牌。2011年,我镇被省列为第一批专业镇标准化示范点,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省质监局专业组的考核验收,获得优秀示范点,在全省11个专业镇标准化示范点试点中排名第二。

五、配套产业链条完整

庵埠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亦有力地带动了印刷、包装行业的崛起,食品印刷包装机械行业茁壮成长。全镇印刷包装行业己形成从薄膜、铝箔等原料生产经营、电脑设计、电雕制版、凹凸彩印,以及油墨、粘合剂生产和包装印刷机械制造一条龙配套完整的行业结构;涌现出华业、中港、宝佳利、阳天、彩达、美达、美士达、爱丽斯、龙彩等一批包装骨干企业;销售渠道也已由原来服务本镇食品企业为主转为面向国内外食品、饮料、制药、烟酒等企业。印刷包装行业成为庵埠第二大支柱产业,与食品行业形成双轮驱动,推进庵埠产业集群优化升级。近年来,我们针对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食品印刷包装机械行业茁壮成长的实际,加强协调扶持,深入挖掘培植,促使食品印刷

包装机械行业集聚成势,规模发展,使庵埠食品印刷包装机械行业链条配套更为完善齐备。目前,庵埠食品印刷包装机械行业共有企业36家,从业人员近1500人,年产值5亿多元,年创税收3200多万元,拥有利达、光阳、中包机械、复兴、隆兴、智兴等近10家规模企业,成为区域经济的新亮点。

除此之外,庵埠食品行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及运输旅游、餐饮、酒店、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拥有“四星级酒店”一家、“三星级酒店”二家,第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潮安县庵埠镇人民政府2011年11月15日

第四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16、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

17、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

18、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

19、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

2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21、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

22、广西灵川县大圩镇

23、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

24、重庆市江津市中山镇

25、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26、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

27、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

28、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

29、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30、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

31、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

32、云南省禄丰县黑井镇

33、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

34、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 第三批名单

1. 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2. 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3. 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4. 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镇5.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6. 江苏省高淳县淳溪镇7.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8.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

9.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10. 浙江省宁海县前童镇11.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12.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13. 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

14.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15.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上清镇16.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17. 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18. 湖北省监利县程集镇19. 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20. 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21. 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22.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

23.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24. 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兴坪镇25. 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26. 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27. 重庆市江津市塘河镇28. 重庆市綦江县东溪镇29. 四川省双流县黄龙溪镇30.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31. 四川省合江县尧坝镇32. 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33. 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34.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35. 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 36. 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37. 西藏自治区乃东县昌珠镇38. 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39. 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40.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镇

4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惠远镇

第五篇:“历史文化名镇”评定申请报告

申报单位:铅山县石塘镇

申请日期:

一、石塘镇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 范围、面积 历史沿革和社会经济现状)

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武夷山北麓。东界上饶县,西连弋阳、贵溪,南邻武夷山市、光泽,北毗横峰。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位于境内,海拨2157.7米,为华东地区第一高峰。铅山县境内有梨温高速、国防公路上分线、横南铁路、省道乐江公路四条大动脉纵贯而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石塘镇位于铅山县东南山区盆地中,东邻英将乡,南接武夷山镇,北与稼轩乡、永平镇毗连,西与紫溪乡接壤。总面积5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街道管委会,共115个村民小组,49个自然村。3910户,16151人。除两户畲族以外,均为汉族。距县城驻地河口镇40公里。

石塘镇域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暖和湿润,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均温16.5℃,一月均温4.6℃,七月均温28℃,年降水量约1800毫米,无霜期240天左右。

石塘镇地势东南高,西北底,平均海拨340米,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农田、耕地少,水系纵横,水利条件很好,有林地5.04万亩,森林覆盖率75%,植被以松、杂、毛竹为主,其次为杉木、油茶。矿藏资源有石灰岩、铅锌矿等。

石塘是一座千年古镇。相传五代时(907-960)镇北有方塘十口,名十塘,后谐音为石塘(铅山县志同治收版)。南唐保太11年(953)置镇,距今有一千余年历史。

石塘镇,宋朝为屯田镇。明代曾称为石塘市。清属旌孝乡。民国中后期设石塘镇,是铅山县政府第二区署所在地。建国后初期仍设第二区。1956年撤区并乡设石塘乡。1958年三乡(石塘、英将、下渠)合并为石塘人民公社。1961年6月公社规模调整,英将下渠等地从中析出。1967年曾易名为红星公社。1968年成立石塘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改为公社管委会。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石塘乡。1992年撤乡建镇仍为石塘镇,至今。

2003年7月,石塘被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屯田庄,县东石塘。五代间,民皆屯田,耕战两便。屯田寨故基存焉。”(铅书说苑拾遗)“屯田者,设以寓定也。官民田之外另有备者也。兵制以来尚矣。铅山自五代间,则有屯田,庄民皆为屯,屯于石塘。耕战两便,一方无虞。”(〈铅书·赋役·屯田〉)“石塘市,县东南三十里。其地多宜于竹,水极清冽,纸货所出,商贾往来贩卖,以给天下之用。俗尚颇涉华糜。宋为屯田镇。”(《铅山·制置表·街市》)

“铅山惟纸利天下,……。”从宋元以来,石塘因盛产毛竹而手工造纸不断兴起,到明代万历年间已发展成江南手工造纸中心和集散地并企及茶业。纸茶工达五万余众。明《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对铅山石塘的纸业做过专门的描述。其时铅山的纸槽几乎遍及全县乡村,仅石塘一地纸厂槽户不下五百,各槽帮工一二十人。翦伯赞先生的《中国史大纲》说到了铅山纸业和上海的松江(棉纺织业)、苏杭(丝织业)、芜湖(浆染业)、景德镇(制瓷业)并称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是我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地。如这里的复生源纸庄、查安泉纸号、赖永祥纸行都是自主经营从生产、收购、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的生产流程。生产加工的“连四”、“上关”、“毛边”、“贡川”、“京川”、“毛六”、“毛八”、“放西”等20余钟纸质地优良,细软光滑,中外闻名。尤其是连

四、上关、京川、毛边,均属文房佳品,其纸质被冠为“品重洛阳”,京城御用、奏本、《四库全书》用纸均产自石塘。旧《铅山县志》称:“纸商采办,重镇石塘,上关毛边,销往苏杭。”

由于这里成了长达几百年间手工业造纸的重点区域,又是县内及邻县纸品的重要集散加工地,也就成了县内较大的农村圩集之一。由于石塘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便逐渐形成为一方繁华的古镇。

解放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石塘的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以水电、造纸、竹编、草编工艺为主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近几年,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大量的外资企业落户县工业园区,财政税收在2007年实现了两年翻番的目标。

现在,石塘镇每年国民生产总值32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2500元。全年财政收入189.74万元。

二、资源描述

(格局演变与布局结构 主要建筑形态和特点 文物古迹情况 市政设施情况 环境质量情况)

古镇石塘,素有“小苏州”之美誉。这里是铅山县建筑城墙的两个集镇之一,设置城门城楼6处,城墙外有宽而深的护城沟。现仅存两处城门一处城楼。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民居高大,街区整齐,坐落有致。呈“丰”字形的三里长街,前半部分展示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后半部分显现出一派现代集镇的风光。葱笼叠翠,峰峦逶迤的群山环抱着古镇,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石塘河(古称槐溪河)沿着镇西向北流去。街区分为中街、港沿、坑背三条街道。中街和港沿是两条商业街,坑背街道一侧是明代修筑和开挖的“官圳”,沿着坑背一条街从镇南街头流向镇北街尾。或偎依着屋角街沿或隐藏在店房底下穿堂而过。这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官圳”,就这样流淌了好几百年。每间隔几家就有一处埠头,洗衣提水极为方便。许多人家的外墙都依水而筑,有的甚至引水进院,方便了卫生和消防。这种民居格局,确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涉足者来此无不心旷神怡、忘返流连。

山、水、街同行的石塘,意境的确不俗。这里的店铺建筑仍保留着清乾隆年间砖木结构,前是店堂,后为居室或作坊,靠石、拱堤、走廊、商号、瓦檐均有造型各异的木雕石雕和砖雕,这充分显示那个时代闽浙赣融为一体的建筑艺术和风格。店屋的门板全是杉木,可上可卸,可将店屋敞开,而且街道两侧的房屋都有一个伸出屋巷的小阁楼,下达形成走廊,方便行人。高大的“封火墙”把街区分隔出52条弄堂,大弄套小弄,幽曲相通。有不少富户豪宅,大门气派宏伟,石雕美观精致,屋檐飞梁柱石的图案或镂雕或浮雕,高超、明快而又简洁。厅堂面积大者100多平方,小者50多平方,为处理家政和礼待宾客的正经场所。大厅两侧的房间谓之正间。正间旁边又各有走廊通向后厢房。有的还配有小天井的小居小院,门对天井,光线柔和明亮。

富户院落的华丽是当年纸商们的产业丰厚、生意兴隆的标志。比较有名的“复生源”、“罗盛春”、“查安泉”、“金鸿昌”、“天和号”等纸庄纸号的经营资本均在30万银元之上,这些富户的豪宅,建筑宏伟,布局有序,堂皇富丽,幽静超然。而“赖家纸行”、“松泰行”、“王发记”、“中和栈”等几家纸行、栈的宅院,便显得尤其高大醒目;封火高墙,青砖素瓦,大堂小院,曲径通幽。在镇区内还有不少旺族富户的宅院高大恢宏,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如坑背花朝门、阔板桥、祝家大宅、大禾基祝家、官厅、刘家弄刘家、港沿傅家等,这都是历史的遗存物,至今尚无仿古假造。

幸运的是工业污染还没有光顾这里。大河、小溪、圳沟,所有的水体水质都非常之好。

石塘,是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观赏地,它也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战略要地,常年驻军这里。皖南事变后与“上饶集中营”同时成立的囚禁我新四军战士的监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第三大队”的“军士大队”就曾设在此镇的览月楼内(现为镇政府院内旧房)。1941年冬,国民党“军政部第六被服厂”由广丰杉溪迁来石塘,其厂部、染房、弹花、缝衣、仓库等曾分别设在阔板桥祝家大宅、天后宫、贵州会馆、祝氏宗祠和尤田陈家大院等处。现在,在有的空坪地上或菜园泥土里用手指头抠还可挖出“青天白日”瓷质帽徽来。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塘是赣东北苏区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罗盛春”纸号大院内和坑背有的民宅朝门石条上还留下有当年红军的标语。据《江西革命烈士英明录·铅山分册》载:石塘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436名。1936年2月,在里洋村观星岭成立了铅山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1931年4月21日,方志敏率红军进攻闽北时,攻占了石塘,建立了石塘港背乡苏政权。同年冬又在港背建立了县第九区苏维埃政府。1937年国共合作后的次年2月,闽北红军游击队奉令下山在石塘集中(今石塘中心小学内),成立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在石塘通过宣传动员,部队由900余人扩编到1500余人,奔赴抗日前线。并在饶州会馆内设立通讯处(对内是县委机关)。同时还在此成立了闽北特委,下辖铅山、崇安、上饶、浦城、建阳、邵武、光泽、顺昌等县委。后迁崇安坑口。在整编过程中,赖家纸行和罗盛春纸号的老板腾出多处房间,作为整编部队分设司、政、后等单位和领导的住所。当时,黄道、邵式平、张云逸、栗裕、饶守坤、刘文学、曾镜水等革命先贤们都曾在这里居住过。时近70年的今天,这里的每一处门梁窗牖、木瓦天井都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沧桑和风采。

石塘的山水名、人文景观也令人向往:在镇内有明嘉靖年间的“陈公堤”和同时开挖的“官圳”,当时石塘百姓为陈坦、蔡鹏霄两任铅山知县筑堤开渠(官圳)灌溉良田万顷而感其德,便兴建了“遗爱祠”(旧称“鸣山庙”);有令人动听传说的“张将军庙”;有书香世家、豪门宅院的“解元第”;有一方净土、建筑别致的“紫荆观”和各种会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些古建筑大多已荡然无存,但有些还旧迹可辨。

1986年以来,城区建设范围不断扩大,已由过去的不足0.5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现在镇区人口近6000人,住户1300户。2006年请上饶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对古镇做了整体规划,根据镇区地情地貌特点,合理的进行整体布局。注重保护古街古建筑。与新建的新城区相互配套,市政设施与原街区维护建设配套衔接。

石塘镇街区环境风貌保存完好,委实难得。

三、具有突出价值的理由

(实物遗存的保存程度与特色 环境风貌 规模)

石塘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这里的古建筑的数量、规模、完好程度和整体风貌都保存的比较完好。

这里有真实的历史遗存物。那些建于宋、明、清的街道、建于明清的店铺、民宅,都是历史原物,至今尚无仿古造假。并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期间,虽然有一些后来添建、改动的建筑存在,但是,仅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风格上基本一致,无伤大雅,并且,通过门面改造,已完全可以和古镇融为一体。

撰修于明代的铅山最早的县志——《铅书》中说:“石塘以造纸为生。”又称:“石塘市,县东南三十里(指距离旧县城永平镇)。其地多宜于竹,水极清冽,纸货所出,商贾往来贩卖,以给天下之用。俗尚颇涉华糜。”

这里的历史风貌完整,地点特点显著,反映当时石塘手工业,尤其是手工造纸业发达,商品经济异常繁荣,富商巨贾很多,居民生活时尚甚至奢糜的典型特色。

三条大街尤其是坑背街、中街之上,接二连三的豪门大宅,许多是纸号、钱庄。石库门的门楣、门框,临街窗户都有精湛工艺的浮雕、镂雕。“福禄寿喜,招财进宝,吉祥如意,八宝八仙”,等等、等等。

这里是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观赏地。

古镇石塘,有特有民俗桥灯文化,在每年正月,石塘镇是人来人往,桥灯全长有一公里之距,加之其它的辅助灯,舞动起来,场面相当的壮观。其它民俗有串堂、吊吊戏,也是石塘特有。

站在远处高坡之上,观察古镇石塘,只见白墙灰瓦的“井邑之宅”,街道弄堂,曲折蜿蜒。屋脊墙头,逶迤纵横。视野所及,农舍炊烟,山丘渠道,林荫阡陌,如画田园。街区这里有气势,有规模;古镇周边,有意境,有呼应。于是有动有静,相得益彰,感觉整体。

如果你置身于其中,好似进入一个很大的有滋有味的赣东北特有的民俗博物馆,可以从中感受和领略到历史的韵味和当今美丽的风光,顿觉舒心怡然,如在画中遨游。

综上所述,建议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看房总结范文下一篇:鹿柴赏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