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2023-01-11

心动过速是小儿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若不及时治疗易致心力衰竭、晕厥、或猝死, 危及患儿的生命。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儿科病房共收治26例顽固性心动过速患儿, 应用胺碘酮治疗,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儿科病房共收治26例顽固性心动过速患儿, 均符合诊断标准[1], 其中男15例, 女11例, 年龄4个月~12岁, 平均年龄2.5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VST) 22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 4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

1.2 治疗方法

26例顽固性心动过速为常规抗心率失常药物治疗不能有效地控制心室率, 临床出现明显的低心排或心功能不全表现的患儿, 应用胺碘酮治疗, 胺碘酮由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20021。首先静脉推注胺碘酮3~5mg/kg的负荷量, 30min用完, 然后7ug/kg.min静脉维持, 同时进行血压监测, 应用心电监护仪观察心电图变化, 进行心脏听诊, 听诊时间为1min以上。

2 结果

本组26例顽固性心动过速, 经胺碘酮治疗, 有效24例, 占92.3%, 无效2例, 占7.7%。

3 讨论

持续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由于存在心率的明显加快和房室收缩功能失调, 可导致或加重患者的心功能不全, 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明显改变甚至猝死, 所以应以积极治疗[2]。小儿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 预激综合征病儿易发生PSVT, 并易复发, 急性感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为诱因。心脏电生理研究提示, PVST多系折返引起, 少数因自律性增高所致。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心房内、房室结及房室旁路, 其中以房室旁路及房室结折返最常见。IVT是一种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 (VT) , 本病病因不明, 部分IVT患者的VT发作由于精神因素或运动诱发, 可能因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引起。亦有报道IVT呈家族性发病, 可能与遗传有关, 电生理研究其发病机制可能为浦肯野纤维网折返或触发活动。根据心动过速的类型, 合理的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很重要, 地高辛、B受体阻滞剂、心律平、利多卡因等药物能很好的控制心动过速, 但是少部分患者疗效较差, 胺碘酮对顽固性心动过速疗效显著。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心动过速26例, 应用胺碘酮治疗, 有效24例, 占92.3%, 无效2例, 占7.7%, 未见不良反应。说明胺碘酮对绝大多数顽固性心动过速治疗有效, 分律失常效果较好。肝毒性、肺毒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有研究显示, 在儿童中发生率相对少见[4]。因此对通常抗心率失常药无效的病例, 可酌情选用胺碘酮治疗。胺碘酮治疗顽固性持续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医师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小儿顽固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顽固性心动过速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顽固性心动过速患儿, 应用胺碘酮治疗, 有效24例, 占92.3%, 无效2例, 占7.7%。结论 胺碘酮治疗小儿顽固性心动过速, 疗效显著, 未见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医师推广使用。

关键词:胺碘酮,心动过速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489~1503.

[2] Juneja R, Shah S, Naik N, et al.Management of cardiomyopathy resulting from incessant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J].Indian Heart J, 2002, 54 (2) :176~180.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专题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 29 (6) :323.

[4] Burri S, Hug MI, Bauersfeld U.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amiodarone for incessant tachycardias in infants[J].Eur J Pediatr, 2003, 162 (12) :880~88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央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的临床护理探讨下一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论文

热门文章

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