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土家族婚俗

2022-08-14

第一篇:张家界土家族婚俗

土家族婚俗

一、定婚前的礼仪:官府文告规定“百姓男女年纪相当,又无亲属制服,而男女父母情愿结姻者,必先央媒约,通知明白,……一有不愿,即止。”民间也演渐成俗。男方托媒人,提亲讨口气;女方放话看人家。这个过程完全是由媒人牵线搭桥,在双方父母主持下进行。

二、行聘订婚。女方“看人家”允许之后,男方择期备台盒,即备绢帛,簪环,果酒等物,书写有第几男、姓名、某年、月、日出生的男家庚书生,礼物男用红全开具,后写姻眷弟某率男某顿首拜。请媒人随同到女家。女家收聘,用相同格式写好女子庚书,中帖红签上写“领谢”二字,交付媒人回复男家。举行定婚仪式之后,男方所送聘礼称之为打发。此后,男女双方即可走动,但主要是逢年过节时男方到女家拜年。

三、择选婚期,预置衣饰,办置嫁奁。择期的讲究是按照男女双方“八字”找推定吉日,如女家许约,即行定期,定期之后,由男家用名帖开具婚礼单,另以红全开明迎亲日期,先告祖先,由媒人送往女家之后,男家开始制备衣饰,布帛,果饼等物,果饼称“茶食”,严格按照女家亲族辈分准备,不得差错。早期,男家置办的礼物和女家置办的嫁奁都是在正式婚期前送往对方,以后演变为迎亲出嫁的当天随带,这就增添了婚期的喜庆色彩,而且双方都可以在亲朋族友面前显示体面。

四、喜期。有的地方称“过期”。举行婚礼,历时三四天,有许多仪式,显得十分繁杂和格外热闹,其间有:

1、上头:女了出嫁前一日,择族戚夫妻双全有德行的人,以两条线互相绞合勒去鬓边短发,拔去汗毛,曰“开脸”,亦曰“上头”,为分梳,此时始挽成高髻,又称“粑粑纂”。

2、陪十姊妹:女儿出嫁前一日晚上,设素宴,请未婚女子九人和新娘围席而坐,称为“陪十姊妹”,又谓之“带花酒”。由两个陪姑娘先围席作四十八个揖之后,请新娘坐席中间,牵亲者挨其左右而坐,其余按长幼而坐,由歌师傅或新娘自已开台“陪十姊妹歌”。

3、哭嫁。新娘出嫁前半月乃至一月,自哭于室,其内容大多是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也有哭骂媒人的。哭嫁的形式有多种,有一人独哭 ,也有母女、姐妹、哥嫂、亲友同哭的;有低声哭诉,也有放声嚎哭 的,诉说自己不幸遭遇和离别之情。临嫁日母嫂同哭,妇女陪哭 ,谓之哭嫁礼。哭嫁,近已不见。

4、背新娘上花轿。发亲时,新娘更衣,脱下娘家衣,穿上婆家衣和露水衣,轿门向内,由兄或叔将新娘从闺房中背上花轿。新娘登轿,即撤食箸。俗谓箸为筷子,取其字音,寓快生子之意。由两 个送亲人(一男一女)相送,送亲人称“上亲”或“高亲”,富户女上亲坐轿,贫户女上亲坐滑竿,男上亲骑马。男上亲在花轿前,女上亲尾随花轿后面,沿路六乐合奏,非常热闹。

5、铺床。男家请两个夫妻圆满的妇女铺床,女家嫁奁到后,将男方原置铺上的被盖搬走,换上女方的被盖、枕头、谓之铺床。边铺床边说祝词。前乡为“铺床铺床,金玉满堂,先得贵子,后生姑娘。”后乡为“一步踏进新郎房,新郎请我来铺床,铺床铺床,金玉满堂,先得儿子进学堂,手拿笔杆写文章,后得姑娘进绣房,拿起花针绣鸳鸯。”

6、拜堂。花轿进门,由两个搀拜娘(又称圆亲人)搀新娘。由主婚人唱拜喜词引导,新娘新郎面对神龛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等。

7、抢房。拜堂完毕,新郎新娘争先入洞房。新郎新娘入洞房坐落床湛风吹草动,应以中心为界,男左、女右,各占一首。有心计的姑娘越界而坐,向新郎示意,你今后欺负不了我。新郎则用力把新娘挤过界,双方暗中用力,互不相让,最后相视一笑而了之。

8、喝交杯酒。洞房设案,备酒燃烛。新郎 新娘行合卺礼,俗称“喝交杯酒”,前乡称“接纳”。表示新婚夫妇,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9、闹房。对新郎新娘的新婚祝福。夜晚,无论男女老少,聚于新人房中,祝贺新人或戏闹,肆意调笑,摆布新人取乐,皆无禁忌。有“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有的让新人同时吃用细绳吊起的水果,等两人同时咬去时赶紧将水果向上一提:有的让新人介绍自己的恋爱过程。客人的调笑,新人不能拒绝,任凭他(她)们摆布。

10、回门。新娘偕新郎归宁,谓之回门。后乡在新婚第三日或一月回门,在女家住宿一夜,次日,由父母或兄弟送回。前乡在婚后三日 (今为二日)回门,当天去当天回,去时女走在前男走在后。有“新房三日不离人”之忌。

改土归流前,还有两种婚俗很特别。

一是女子婚期前三天,土王享有“初夜权”,后来除了与土王同姓的人户成亲可以免除初夜权外,凡与土王同住三宿后,方能与新郎结婚,这种习俗,开始带有一种宗教色彩,以后演变成土王的无道。土官、土司制度被中原的王朝废除后,土王的初夜权就不再存在。

二是“抢亲”。当某一土家寨子青年男子爱上另一土家寨子青年女子以后,事先约定婚期,新郎邀约本寨青年男子按期去女方寨子抢亲,在去女方寨子的路上,敲芒锣,擂大鼓,举着灯笼火把,喧闹地奔向女方寨子。到了女家,女家也事先约好一批人来阻拦,男女双方都用“四言八句”理论一番,吵吵闹闹,男方就动手去抢新娘,抢得新娘后,就把她塞进花轿,用锁把轿门关好锁上,抬起就往男寨奔跑,新娘兄弟和寨内亲戚故意去追赶,好像要把新娘夺回来。男方抢亲的人,给些钱财求情,妇方追赶的兄弟才放路让行,男女青年才得以在男方家庭举行婚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已改变了以往那种大操大办,程序复杂的礼习俗。人们有的在宾馆设宴招待亲朋,军样既省事、省钱,又有排场,不落俗套;有的干脆举办集体婚礼或公益婚礼,旅游结婚等。这样即有现实意义,又留给人永久的怀念。

一点关于土家族婚俗的名词

冠婚:冠,男子成人。冠婚,这里概指土家族原始婚俗。

姑表婚:指兄弟姊妹子女间通婚,俗称"对开亲",或"扁担亲",这是原始族婚所遗的落后婚俗。旧社会在土家族乃至少数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中均有,解放后,姑表婚已基本消失。

交换婚:是两家互换姊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的婚姻。为一平等的议婚形式,也有包办,节财的因素在内。

转房婚:是古代"夫兄弟","妻姊妹"的残留形式。兄亡已后,如其弟尚未婚,愿意和有权与其寡嫂结婚。俗称"弟坐兄床",又作"转茶"。弟去后寡媳,若其兄愿意,也有权收弟媳为妻,谓;兄坐弟床"。若兄弟皆不愿,寡嫂媳方可外嫁,但必须守孝三年;婆家要索"赎身钱","满堂酒",除娘家送的东西外,其它的财物不能带走;若有儿女,一般带女不带儿。这类婚姻现已罕见。实质是视妇女为一般私人财产的封建习俗。

招郎上门:女方父母无子,招女婿上门成业,为女方养老接代。放话:即指"议婚"。包括"指腹议","童子议","订婚议"。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胎儿婚姻","童子婚姻"极少,多为适龄订婚。但有一套俗规履行,放话前女到男方"踩屋场",作一番考察,满意后方订婚。订婚要破费,由男方备好猪肉,酒,鱼和衣服,鞋袜,雨伞之类由媒人引路,率一些至亲上女方家。女方则大办酒席,内外至戚齐距,认识接待未来女婿。女婿逐一认亲,再据男女生庚日期画八字配鸾书,完成订婚手续。此后,每于年节必多备酒礼,送女家亲戚,谓;朝年"。将娶前数月报吉,谓之"求吉"或"报日"。如女方同意,男方必于正月内择一吉日,先请媒人订婚期,然后往来回访,谓之"亲家过路"。其后,女方请木匠打嫁妆,男方给木匠送酒,肉,粮及"利市钱",新娘给男方父母亲族长辈做鞋子。女方陪嫁棉絮数床,男方备香等包单。婚前数目男方要向女方纳采,叫"过礼",抬盒上写着"礼成奠雁",盒内放一份礼单。女子于归前一日,择族戚中有德行妇女为之修眉,以线勒住去鬓边短发,谓;开脸",也叫"上头",梳头有讲究,做闺女时。兴分梳扎长辩,叫"分头";出嫁时挽成高髻,称"满头"。妇人为新娘修眉开脸梳头。要与新娘一起哭嫁(即唱嫁歌)。女子出嫁,必筵请相好或同村青年女子九人合新娘而十,围坐闺楼"哭嫁"叫"陪十姊妹"。

命字:俗谓取号,男子多用朱漆木匾金字迎亲,前一日戚友鼓乐送至。冠者父率新郎拜领,谓之之拜号匾,拜毕悬挂堂壁,谓升号匾。升号匾要三吹三打,鸣炮]奏乐。鸣炮后,设筵堂中,择童子九人合新郎而十,日"陪十兄弟",且称十人中新郎,谓;状元郎"。 接亲:即翌日新郎偕媒人及一干男女新友至女家迎新娘。迎亲将到门。须于门前设一方桌。上列香烛,酒,帛,鸡各一,或蛋一个,米一升,茶一杯,有执事者拱手作揖,祝回女家宝神。祝毕,手抓米抛向新娘轿上。谓"拦车马"。土家族亦兴"拦门礼"。男女家各选一伶牙利齿者为礼生,一问一答,天上地下,间间万事万物,一真到女方礼生"理屈词穷",撤去方桌,迎亲人才能进堂屋成亲。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诸如"妆郎","送亲","圆亲","见大小","回门",等等。十分繁杂。媒人来贺必设果酒筵于门外,立饮,谓"接风;。婚后怀孕,称有喜"。分娩后,女婿提着鸡和染红的鸡蛋给岳父,谓;报喜"。第三天,岳母携礼到男家给外甥洗澡叫"洗三",又称"三朝礼",满月那天还有长命钱。这点讲究。俗礼行施时庄重而神秘,繁琐而富于喜剧色彩。

第二篇:浅谈恩施土家族婚俗

引言: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构成了博大而丰富的中华文化。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一次次的民族大融合不少原有的少数民族风俗已销声匿迹,少数民族汉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即便如此,依然保留了不少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它们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中华民族文化璀璨的奇葩。

摘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位于鄂西山区的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自古以来是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因其封闭的地形、落后的交通而与外界联系尚少,土家族人至今任然保留着许多富有特色的民族风俗。土家族人的婚俗习惯别具一格,饶有风趣。本文将从土家族人求婚到结婚的过程浅谈其别具特色的婚俗习惯。 关键词:土家族

婚俗

哭嫁

一、求婚

土家族人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习惯,但却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婚姻有父母包办。土家族儿女崇尚婚恋自由,父母不会强求。

土家族山寨做父母者,看到儿子年满十二岁以后,就开始请媒给儿子访亲。既要门当户对,年龄相当,又要聪明伶俐,“八字”相合的姑娘。访好后,便请“暗媒”偷女方生庚“八字”,这暗媒要与女方有关系的人,以走亲或逢年过节的机会闲谈中,偷到女孩的生庚“八字”。若与男方的生庚“八字”合得上,便正式请土媒人向女方求亲。家族男青年看中某家姑娘后,便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求婚媒人除了要带礼物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天,都要自备一把伞,这把伞叫“团圆伞”,它象征圆满的结果。媒人第一次到女家去求亲,将带来的雨伞倒置于大门外,空手进屋去见女方父母。若女家没有拒绝,媒人第二次去求亲,将雨伞倒置于堂屋,主人把雨伞拿去。再放置于大门外,示意好感。媒人第三次去求亲,既要带雨伞,又要带一块猪肉去。女方主人若将媒人的伞拿进房内,则表示同意这门婚事。经过多次请求,女方的父母才松口说好,给提亲人招待酒饭,双方才商定“认亲”(即订婚礼)的日期。

二、订婚

土家族人订婚,俗叫“认亲”,又叫“放爆竹”。女方的父母许亲后,就商量“认 亲”的事。“认亲”(放爆竹)。由媒人带领男孩和备办的酒、肉、粑粑、团馓等礼物去女方谢恩。男孩到女方家里,先放爆竹,拜祖先、拜亲爷亲娘,并要媒人指引男孩向伯伯、伯娘、叔叔、婶娘„„逐个请安,这才叫“正式订婚”,告诉邻居亲事己定,别人不要再打主意。有些地方,女方把女儿的生庚时辰用红纸写下来交给男方,也叫“取八字”。男方合上“八字”后,才放爆竹认亲。小“认亲”,一般不留客,当天去,当天回。

三、结婚

(一)求婚。男方要求结婚时,婚前那年农历正月初,选择吉日要到女方家拜年。拜年时的礼物中要送一只连猪尾巴的猪腿。

(二)送日子。女方同意这年出嫁后,男方就择定结婿吉日,并取得女家同意之后,男方则请媒人带上酒肉和衣服等礼物,到女方家“送日子”,正式决定婚期。若女方不同意,男方则要另择日子,再定佳期。

(三)忙嫁。婚期确定后,男方要作好接亲的准备,备好过礼的酒肉、礼布和送给新娘的衣服、首饰等,而女方则要准备“嫁奁”。 (四)过礼。婚前三天,男方请人到女方家送礼,俗叫“过礼”。男方为女方送去准备嫁女用的酒、肉、衣服、首饰、被里子等礼物。同时,还问清楚,迎亲那天要多少人,几乘轿子,还有什么未尽事宜,女方完全答复后,就准备迎亲。

(五)哭嫁。土家族以前有哭嫁的婚俗,那时土家族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因此,姑娘们都很重视哭嫁。当她们还只有十一种、二岁的时候,就收敛笑容,学习哭嫁。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的觉醒和成熟,心中的抑郁怨恨之气越积越多,出嫁时泪水就会如决堤的河水,倾泻而出。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

(六)戴花酒。结婚头天,为女方的“戴花”日,亲朋至友都来庆贺。吃“戴花酒”,给新娘戴花。戴花前,请里手而贤德和有子女的妇女给新娘“开脸”,即扯去汗毛、修好眉毛,将长发辫子绾成“粑粑髻”。髻心缠红头绳,插上银簪、莲蓬、戴上青丝帕、牙签、手圈、耳环等头饰。开脸毕,举行戴花仪式。 (七)接亲。男子方派花轿子和乐队等接亲队伍,由“头嘎”、“二嘎”、“摸米”带队到女家迎亲。

(八)拜堂。新娘从灯上跨过去,进入堂屋中央,向祖先神龛恭恭敬敬地作一个揖以后,立即拜堂。行拜堂礼,叫“交拜合卺”,拜堂时男左女右并立。礼毕后,作大乐,鸣炮。这是结婚最大的礼。拜堂后新郎抢先入洞房,坐在床边,待新娘进门,新郎用手揭去新娘头上的“蒙帕”,互相嫣然一笑,顺手又抢新娘头上的插花,表示爱新娘如爱花。新娘则摘去胸前的护身镜,以示一身清洁如镜,乐意来到婆家。送亲娘子随即进房,向新郎祝贺。新郎出房以后,送亲娘子关上房门,让新娘脱去露水衣,露水裙、露水鞋,换上新装,与众见面。接着,新郎新娘在“正酒席”上向亲友敬酒。

(九)闹新房。“交拜合卺”的当晚,全村寨青年男女闹新房,前后可闹三天,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俗话说:“越闹越发,人财两旺。 (十)敬茶。婚后次晨,新郎、新娘还要给宿客长辈敬茶,新郎端一个内若干碗团馓的茶盘,新娘另端一个内放若干双布鞋的茶盘,夫妻双双为长辈敬茶、送鞋,受用者,圆赠茶礼,鞋礼。 (十一)回门。新婚三朝,新郎新娘则要回娘家省亲,俗叫“三朝回门”。回门要带猪腿、团馓、糖食、酒等礼物孝敬父母。回门,不论远近,一般要当天去,当天圆。回时,女方父母要给新婚夫妇打发钱,并教他们兴家立业,夫唱妇随,白头偕老。

第三篇:土家婚俗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详细介绍

[导读] 土家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至今传承着一些传统婚嫁的习俗,下面就请跟着小久久一起详细的了解下吧。

土家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至今传承着一些传统婚嫁的习俗,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就是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的相关一些内容,想知道吗?那就跟着久久一起来看看吧。 土家族结婚习俗

土家族简介:土家族作为中国人口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现主要分布在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主要聚集地有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的龙山、保靖、永顺、桑植、古丈、泸溪、吉首及张家界市,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重庆市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省的铜仁市。

与汉族相比较而言,虽然土家族也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总体而言婚姻还是自由的。土家族未婚青年男女在摆手节、女儿会等大型节日和生产活动中相识、相恋,以对山歌、吹木叶表达爱情,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便可结婚。土家族的婚姻习俗是是所有土家民俗中仪式最为复杂、程序最为完整、细节最为精致的民俗之一,其程序可分为五大部分:求肯(即求亲)、定亲、结婚、送亲、回门。其中每一大部分又由许多小环节构成,程序极为完整,内涵颇为丰富。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

一、求肯(即求亲)

男女双方有意之后,男方会选着一位能说会道的媒人(通常为女性),带上一些男方准备的糖酒、腊肉等,去女方家求亲。此时,媒人会极力撮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完成男方的托付。若女方家长收下了礼物就表示默许了这桩姻缘,随后就是“通族”即女方家长向父老乡亲宣布自己女儿的婚讯。“通族”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上的即女方父母挨家挨户告诉他人女儿的婚讯,另一种是女方办一场酒席(酒席所需的物品一律由男方提供),请父老乡亲吃一顿饭,在酒席上宣布女儿的婚讯,这顿饭是不能收父老乡亲的礼金的。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

二、定亲

求肯成功以后就是定亲,俗称“写八字”、“吃耳朵酒”。酒席依旧是由男方提供物品,女方举办,宴请乡邻。“写八字”就意味着正式的定亲,男方当然也要来参加“写八字”,主要是来认亲,认识女方的一些亲戚朋友。在酒席开始之前,男女双方要相互交换生辰八字,同时要请风水先生把结婚的日记定下来,俗称“报日子”。酒席结束后,男方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糖、酒、粑粑等给前来参加宴席的父老乡亲,粑粑一般是四个或者六个,不能是单的,也不能是八个,因为人们觉得“八”有“倒八辈子霉”的意思,不吉利。需要注意的是,男方既要给女方的乡邻(多为父亲一方的人)准备粑粑,也要为女方母亲娘家一方准备粑粑,所以双方一定要事先商量好具体的人数,确定礼物的数量,可多不可少,因为在送出父亲方的礼物之后,要确保母亲娘家方的礼物依旧是足够的。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

三、结婚

“八字”写过之后,女子离家的日子也就开始倒计时了。这时,男女双方都会为婚礼忙碌,女方要置办嫁妆,男方置办结婚所需物品。在结婚前一个月(也有七到十天前开始的),女子就会停止下地做活,开始进入“哭嫁”环节。哭嫁是整个土家婚嫁习俗中最为独特、最为动人心弦的环节,土家族女子从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学习哭嫁,并且哭的好不好也成为衡量一个女子是否贤惠的标准,如果哭不好或者不会哭,就会被人看作没教养,甚至受到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哭嫁歌是新娘为了表达离别之情,由新娘哭诉、亲人们劝慰开导的一种以哭伴歌的形式,它抒情性强、曲调低沉、哀婉动人,被音乐家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

在婚期到来的前一天要进行“圆礼”,所谓“圆礼”是指男方需为新娘买一套衣服、鞋子等,同时也要为女方提供酒席所需的猪肉,这些都要男方请人送到女方家,同时女方也要为男方买一套结婚用的衣服和鞋子,让来人带回去给男方,不能让人空手回男方,不然很是失礼。

“园礼”后就是大婚之日,这一天的宴席称为“接客酒”,意为广接各方亲朋好友,这时客人需要给一定的礼金以示祝贺之意。第二天便是“戴花酒”,女方举行“戴花酒”,要摆出所有嫁妆,亲友送礼祝贺,同时给新娘“开脸”,用红线将脸上汗毛扯掉,把眉毛修成弯月形,解辫挽髻于脑后,插上银饰,头围新丝帕,标志着新娘已不再是懵懂少女而已为人妇。“戴花”一般在堂屋由礼仪师举行,此时新娘的长辈需要给新娘一个红包,俗称“嫁妆钱”,可多可少,视亲疏而定,视条件而定。新娘戴完花以后就会回到闺房,按照风水先生事先看好的方位坐在床上等待男方的迎娶。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

四、送亲

当男方的迎亲队伍进入新娘的村寨时,在正式进入新娘家之前会有一个“拦门酒”。所谓“拦门酒”是要在新娘家堂屋门口放一张八仙桌,摆上包谷烧酒,并请来寨中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歌师来组织仪式。迎亲队伍来到堂屋前时,首先由女方主管把门的族老唱讲贺词,然后迎亲队伍中最年长且声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若男方的唱答能让女方满意,则在门前饮酒,开门接客,否则就会被关在“门”外(一般不会故意刁难男方,若男方回答不上来,女方会给一些提示)。

迎亲队伍进了门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女方也要为送亲做最后的准备了。当出阁吉时到了,会有“拖亲”,即比新娘年长的女性“阻止”新娘出阁,表达对新娘的不舍。“拖亲”后,新娘必须从堂屋出门,当新娘跨过门槛的一瞬间,礼仪师会讲一把筷子(通常为十二双)扔向新娘的头顶,口中念到:“一把筷子十二双,今朝送你到外乡。贵也从今天起,贱也从今天完”。当筷子要落到新娘头上时,送亲队伍中会有人给新娘撑开一把伞,避免筷子砸到新娘。而送亲的人选早在“接客酒”那天就由主任和礼仪师商量确定下来了,送亲队伍中的“送亲婆”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一般由新娘的嫂子、婶婶、姑姑等充当。无论是男方的迎亲队伍,还是女方的送亲队伍在确定迎亲或者送亲时都要遵循一条规则,即俗语所说的“姑不娶,姨不送”,意思是姑父不能为男方迎亲,姨妈、姨夫不能为女方送亲,因为“姑”和“孤”谐音,“姨”和“一”谐音,两者皆有“鳏寡孤独”之意,不吉利。在新娘出门之前,新郎要见岳父岳母并向他们保证自己会好好对待他们的女儿,凡事会让着她,叫岳父岳母放心。偶尔也会有“哭女婿”,即岳母放心女儿不下,要求男方好好对待自己的闺女。但是,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女儿出嫁是喜事,应该要让女儿开开心心出门,不宜破坏喜庆的氛围。

新娘出门后要在村头洗一下脸,意为不能带走娘家的一粒灰,而这个洗脸水新娘不能自己倒掉,会有人帮新娘倒的。新娘在离开村子的时候,不能回头,要一直走到男方家。

在到达男方家之前会有个叫“回喜神”的仪式,俗称“拦送亲婆”,即男方会在进入男方家的必经之路上放一个小的八仙桌,有人手拿一只大公鸡,拦住“送亲婆”的路(“送亲婆”多为两人),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一刀杀死公鸡,一脚踢翻八仙桌,送亲队伍方可继续前行。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人们相信新娘从屋里出来时会带着女方祖先的鬼魂,这个仪式就是为了驱赶掉新娘身上的鬼魂。

“回喜神”之后就是拜堂成亲了。新娘与新郎在堂屋中央相对而立,由礼仪师主持婚礼,大致可分为拜天地、拜祖宗、夫妻对拜三部分。

拜完堂之后新娘和新郎就会进行“抢床”,所谓“抢床”就是看谁先坐到床上,因为有谁先坐到床上以后就是谁当家的说法。这时,男方多会有人来阻止新娘先坐上床,所以“抢床”多一男方的胜利而结束。当新娘坐在床上时,新郎的侄女或者其他小女孩会给新娘端来一盆洗脸水,新娘在洗过脸之后需要给小女孩一个红包。在随后正式的宴席上,送亲队伍中的“送亲婆”要和男方选出的两名妇女(不一定是两名,数量要和“送亲婆”数量一致)“讲礼性”,双方会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对新婚男女的祝福,其内容涉及极广,有时也会成为双方之间的比赛,很是有趣。席间,新娘和新郎会给参加宴席的来宾奉上“鸡蛋茶”,而客人则需要给一定的礼金。这时,客人们会尽力地捉弄新人,整个宴席便在愉快声中结束。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

五、回门

经历了送亲以后,整个宴席就已经告一段落了,客人们基本上都散了,但是整个婚嫁的程序并没有结束。根据传统,新娘要在来新郎家的前三天连续起三个早床,不然的话就会被认为懒散。有的婆婆比较强势的话,就会在前天晚上把火用水浇湿,新娘在第二天早上要想办法把火烧燃起来且不能去别人家取火种。

成亲之后,新娘新郎要回新娘家一趟,俗称“回门”,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回三朝”即在婚后的第二天会娘家,这样的话,新娘新郎必须当天去当天回,不能再娘家过夜,所以一般两家距离较近的才会选择“回三朝”;另一种则称为“回五朝”即在婚后的第四天回娘家,这时,新娘新郎可以再娘家玩一天后再回去,所以适合两家距离较远的。在“回门”的时候有点需要谨记的是,新娘结婚时穿的鞋子是不能穿回娘家的,而新郎则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呢?

土家文化表演、非遗文化展演、广场文化演出、田园文化展示。”连日来,酉州风情演艺公司精心策划编排打造的景区民族风情旅游文化节目,成为桃花源景区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新亮点和文化新名片。

“作为景区常态化推出的节目,每天上午和下午,将分别在酉州古城北门、摆手堂、四合院,桃花源广场以及古桃源拙园等景点按时上演。”据演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节目由“苗家拦门酒、土家祭祀表演、篝火摆手舞、土家婚嫁展演、广场文化活动、桃花源田园文化展示、游客互动”等节目组成。以酉阳悠久的土家民族文化为主线,融合土家浓郁民族风情和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断丰富景区旅游文化。让前来景区旅游观光的游客,在酉州古城、桃花源广场和古桃源,欣赏集土家文化、非遗文化、田园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文化大餐,情醉世外桃源。

据了解,酉州风情演艺公司是酉阳大型旅游文化演出企业。近年来,公司积极参与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文化挖掘和包装打造,先后成功推出酉阳历史上第一台集经典性、原创性、民族性于一体,展示土家摆手舞、西兰卡普、哭嫁、面具阳戏、木叶情歌等土家文化的大型歌舞剧《梦幻桃源》。构建了桃花源景区“游桃花源,看歌舞剧、品民族文化”旅游文化品牌。(邱洪斌)

浅论土家族“哭嫁歌”的由来

摘要:生活在湘鄂渝黔边区有着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的静静的流淌中,他们不仅能征善战,同时,他们还创造了辉煌灿烂,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如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的茅古斯,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舍巴日”,他们就是土家族。但暗暗隐匿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悠久文化传统中还有一个闪烁光芒的点,那是土家族流传千年的传统——哭嫁。

关键词:土家族 哭嫁歌 历史由来

引言:虽然在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及地区中都有哭嫁的习俗(在汉族的有些地区也存在哭嫁这一传统习俗),但土家族的哭嫁习俗历来被公认为最富民族特色,极具地方文化色彩而积淀丰富的文化景观。本文以对土家族的“哭嫁”习俗即产生的原因进行浅析。被称为“歌舞之乡”的土家族,在未婚女子出嫁时,即兴或传唱留传下来的“哭嫁歌”而表达未婚女子骂媒人;与亲情道出嫁时复杂心情。“哭嫁歌”有五种基本类型,他们分别为哭辞祖先○

别;感谢父母养育之恩;难舍兄弟姐妹手足之情。土家族哭嫁歌的腔调大多来源于土家族山歌,其中有又哭又唱、只唱不哭和只哭不唱三类。哭是低沉,短促、哀怨、忧伤。声调是舒缓、昂扬,接近于朗诵调,一般多用汉语哭唱。

历史上氏族形态的发展变化促成了土家族哭嫁歌的萌芽

在历史上一段时期,土家族妇女不但在生产生活中居重要地位,且在婚配中有一定自主权,以自由婚配为主,青年男女多以歌相识,以歌传情。在社会生产中,土民“重农耕,男女合作”,“妇女勤俭,耐劳苦”,“水耕火种,妇女任之。”可见,土家妇女不仅与男子一同从事农耕生产,还肩负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在日常生活中,尚未形成严格的男女区分的观念,一是“服饰不分男女,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绣花边”,二是在男女交往方面,永顺“土司地处万山之中,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无拘亲疏,道途相遇,不分男女,以歌为奸淫之媒,虽亲夫当前无所畏避”;鹤峰“向来土俗,无论亲疏,即外来行客,一至其家,辄入内室,甚而坐近卧榻,男女交谈,毫不避忌”。这种男女自由交往不避嫌疑的母权制遗风,被汉族封建统治者视为“伦理俱废,风化难堪”。这种自由婚配的婚姻关系并不十分牢固,已婚妇女悔婚、离婚者并不鲜见,且退婚、离婚并不十分困难,也不受歧视,乾隆《鹤峰州志》载:“旧日土民妇女,以夫家贫寒,或以口角缘故,背夫逃回,而女家父兄不加训诫,以女为是,收留经年累月,纵其所为,甚至背义悔盟,妄趁改嫁。”尽管当时的汉族统治者从封建礼教的角度将此视为异类,但通过这种现象,说明当时土家族地区的婚姻自由而简朴,正如土家情歌中唱的:“豆腐开浆靠石膏,纸糊灯笼靠篾条,新打木桶靠竹筲,土家成媒靠歌谣。”但其后,这种类似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结构崩溃,父权制的兴起,也就埋下了妇女悲剧——即“哭”的种子。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母权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而自此之后,女性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地位一落千丈,逐

2。 渐成为男人的附庸和被男人支配的“工具”○

其后,社会婚姻形态过渡到群婚时期,并实行共夫制,即任何一个男性都有做任何女性

的的丈夫的权利。女性为从这种痛苦的时期中泅渡出来,自己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完成了从群婚到对偶婚的过度发展。女性用献身的赎罪办法,把“自己从古时存在过的共夫制下“赎”出来,而获得只委身于一个男子的权利(即上文提到的群婚共夫制)”;其后民族外婚产生后,出嫁,一种作为骨血的转移的方式,嫁往他氏族,部落的女性也需以哭嫁的形式向本氏族祖先谢罪,乞求祖先的谅解,允许和宽容。

另外, 在土家族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原始群婚残余“初夜权”和掠夺婚现象。土司时期,一些残暴的土司对管辖下的土民新婚行使“初夜权”,即是土司对未婚年轻女性新婚之夜的残暴占有,而且这“初夜权”的行使,已消散了向神赎罪的性质。关于这一史实,在土家著名的民间长诗《锦鸡》和民间故事都反映了这种现象。其后随着社会的进步,野蛮的抢亲之俗逐渐消亡,但男性对女性那种霸道的选择夺取之风,仍在土家社会生活中持续了不少时间。 民国《永顺县志》中记载,甘明蜀在《西蜀视察记》中说:“„婚姻制度在昔纯为男性选择形式,任何人家的女子,男人只须买一个火炮去在女子家门口放了,便算定了亲。女家任何人不得反对。有时一个女子被多数男子选定举行放火炮仪式后,弄的手足无措,不知道要嫁给谁好,男子方面,总是采取有力的手段掠取婚姻,不惜歼灭婚敌,因而波及岳家之安全,亦所在皆有。‟”因此,从这些婚姻制度的一步步过渡中,男性对于女性残暴的占有,必然给了新娘心理感情上以极大的伤害和摧残,从而酿成女性的悲歌。每当女性出嫁时想起将要受到的折磨,怎能不伤心落泪?对此彭胜宇以人为:“对出嫁的的悲哀怨愤是妇女们共同的情感

3。这些便成为了土家族“哭嫁倾向,哭嫁便是女性的这种共同心声的集体感的自然流露”○

歌”出现的萌芽。

旧习俗对妇女的束缚是土家族哭嫁歌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改土归流前的土家族社会,还盛行族外婚等的婚姻习俗,即“在婚姻上实行不同集团之间的婚配”,是古代氏族外群婚向对偶婚过渡时保留下来的一种遗俗。“姑舅表婚”也称“还骨种”,即姑舅表亲通婚,是原始的血缘婚一种。它通常是把外甥女当作是当年姑姑出嫁的一种补偿,舅家单方面具有优先权,姑家女被认为生来就是舅家的媳妇,故有“除了青岗无好柴,除了郎舅无好亲”、“凡故氏之子,须舅氏之子”等说法。在这种习俗下,不管年纪大小是否相配,竟有姑妈之女长十余岁而必须等待舅家之子长成配婚,着还不知酿成了多少婚姻悲剧。即使舅家无子,外甥女嫁与他人也要征得舅舅同意,且男方要向舅家送一笔“骨种”钱。史载:“土司旧制,凡姑家之女必嫁舅氏之子,名曰骨种,无论年之大小,竟有姑家之女年长十余岁,必待舅氏之子成立婚配。”土家历来就有“姑家女,伸手取,舅舅要,隔河叫”之说。如忠孝土司田氏,共十一代,其中九代与施南土司覃氏通婚,为姑舅表婚的典型。长阳土家族也把“姑舅表而联姻,是为族德也”。

在土家族的历史中也曾出现过“兄死弟娶寡嫂,弟丧兄纳弟妇”这种收继婚制。如长阳土家族就有“兄亡而弟就,或姊亡而妹填”之习俗。而在民国《永顺县志》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媳,谓之„坐床‟或„填房‟。” 对于寡嫂和寡弟媳,只有兄或弟不收她们,她们才可以改嫁他人。同时,在土家族的历史上“同姓为婚”也曾占有重要的一页。土司时期的土家族地区,盛行“同姓为婚”的习俗,如忠洞土司田氏与容美土司田氏,在明末清初时,世代通婚,忠洞土司十三世田大丰、十四世田楚祯、十五世田桂方、十六世田雨公、十七世田光祖,他们的妻子均是容美田氏。容美土司田霈林的妻子又是忠洞土司田氏。一些史籍和地方志中也有许多关于“同姓为婚”的记载,如永顺土家族“同姓为婚,嫁娶背负”。保靖土家族也曾“同姓为婚,婚嫁不用轿,背负新人”。鹤峰“土司娶亲,不论同姓,或不凭婚约”。

第2 / 4页

以上显然这些封建的婚姻制度都是造成曾经土家族女性婚姻悲剧而“哭嫁”的重要原因,他们都是束缚土家族女性婚恋自由的枷锁。而这,在社会也就为土家族女性“哭嫁”提供了土壤。

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的盛行是土家族“哭嫁歌”产生的根本原因 土家族的婚姻在早期是自由婚姻,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和婚礼仪式,男女之间经过交往、对歌、赛歌、跳舞、吹木叶等方式接触,相爱之后,经过土老师作证即可成亲,不索取任何财物。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之后,完全打破了土家族“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古朴纯真的婚姻习俗、礼仪方式受到冲击和影响,自由婚姻也受到封建礼教的桎梏,染上“周公六礼”的痕迹,男婚女嫁需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篾门对篾门,板门对板门”,在官宦、土司、士绅人家便成了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似乎成为毋庸置疑的信条。可以说,改土归流后,曾经土家族的“以歌为媒”的原始性自主婚姻彻底消亡了,而以“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为准则的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盛行,从而把土家族妇女推向了更为悲惨的地步。在土家地区长期以来一直进行的是“以歌为媒”的原始性自主婚姻,社会对于男女自主婚恋气氛宽松,青年男女婚恋较为自由,土家族青年男女的性情在很大程度上有着自己的舒展;但在此时封建礼教律条的束缚下,女性一下子由自由高飞的自翔之鸟变成了笼中鸟,毫无婚恋自由可言。前期的婚恋自由和后期的禁锢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在此突然变更中不能不让土家族女性感到压抑和窒息,所以伤痛更深,控诉更烈。而“哭嫁歌”恰好为处于痛苦之中的土家族女子提供了一个倾诉自己痛苦的机会,这样客观上也为土家族“哭嫁歌”的兴盛兴起了“东风”。

女性自身的特点也促成了土家族“哭嫁歌”的形成

红楼梦中说“女儿都是水做的。”女儿自古都柔情善感。比较而言,女性的心理较细腻,感情也颇脆弱,没有男性的不拘小节与刚强,更何况出嫁意味着与亲人的生离死别,即将走进另一个陌生的家庭,不免有几多不舍与悲伤。因此“哭嫁歌”对于即将出嫁的土家族女子也就是人之常情。故感伤骨肉离别之悲自然成了“哭嫁歌”中贯穿始终的抒情基调,也是哭的出发点。“哭嫁歌”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多是有这“恋亲恩,伤别离”的感情枢纽生发联系而来的。这种感情在即将出嫁的特定的情况下在女性心中十分自然地生发开来,绝不是无病

4”所以抒呻吟。也就把哭嫁说成是:“女子文化素养的展示,是女子有特定身份的标志。○

发女性自身心理感情的土家族哭嫁歌特别真挚强烈,深动感人,能引起人强烈的共鸣。这也不得不说是土家族“哭嫁歌”的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1陈廷亮 彭南均主编 .土家族婚俗与婚礼歌[J].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7. 注释:○

2万建中著.哭嫁习俗意蕴的流程[K].第21卷第1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 ○

3彭胜宇著.论哭嫁习俗的起源[J].贵州民族研究出版社,1990年版,第90页 ○

4萧洪恩著. 土家族仪典文化哲学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258页 ○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网 ○

2万建中著.哭嫁习俗意蕴的流程[K].第21卷第1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

第四篇:张家界一中土家摆手舞教案

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中学体育学科组体育课教案

体育备课组:陈锋、龚道河、王宇

年级:高二年级

高 中《 体 育 与 健 康 》 课 教 案

第12周

第19课

备课时间:2007年10月 29日

课类的类型:校本教材

教学内容:张家界一中校本教材“土家摆手操” 教学重点:“土家摆手操”的技术运动作。 教学难点:“土家摆手操”的音乐和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组织形式:合班教学。

教学器材: VCD机一台,音乐碟一张。

土家大摆手健身操“天 门 摆 韵”

前 言

土家族是居住在我国中南和西南接壤之地,湘、鄂、川、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土家族以“毕兹卡”为族称(本地人的意思),系氏羌族群。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张家界市是多民族聚居区,主要为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19个少数民族,共计111.8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55.2万人的72.06%,其中土家族98万人。土家族人民在漫长的繁衍、发展、承传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和风俗习惯。

作为土家族传统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别具一格。现在抢救、传承土家传统文化,对于加强两面个文明建设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1、在旅游业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时代,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传统文化,是难得的民俗风情特色旅游资源,对进一步开发张家界旅游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摆手舞作为独特的土家民族文化,对让世界认识土家族,了解张家界有着极大的吸引作用。摆手舞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定期举办摆手活动,对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友谊,实施文化交流,发展民族贸易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4、土家大摆手健身操“天 门 摆 韵”,针对中学生心身的主要特点和民族性创编的。在保持土家摆手舞基本风格的同时,为满足当代青少年的审美追求,吸纳一些现代健美操和舞蹈的动作语汇,及一些能充抒发和表达青春活力的体育动作。本操的音乐强劲奔放,具有民族感召力,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身心锻炼效果使土家大摆手健身操具有健身性、民族性、群众性、适宜性和教育性。

5、通过土家大摆手健身操“天 门 摆 韵”的练习,可以实现健身、娱乐、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中学体育学科组体育课教案

体育备课组:陈锋、龚道河、王宇

年级:高二年级

表演、教育功能;在学校青少年中广泛推广土家大摆手健身操“天 门 摆 韵”,使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土家民族文化的载体,把土家文化推向全国。

技 术 动 作 示 范 图 解

土家大摆手健身操“天 门 摆 韵”,针对中学生的心身主要特点和民族性创编的。在保持民族摆手舞基本风格的同时,为满足当代青少年的审美追求,吸纳一些现代健美操和舞蹈的动作语汇及一些能充抒发和表达青春活力的体育动作。本操的音乐强劲奔放,具有民族感召力,使学生不仅得到了良好的身心锻炼效果。使土家大摆手健身操具有健身性、民族性、群众性、适宜性和教育性。

第七节 打飞棒(8拍×4) 第一个八拍

1—2右脚侧出成开立,同时右臂侧平举,掌心向前,五指分开。(图7-1)

3—4上体右转,左手握右手,左脚尖点地。(图7-2) 5—6双脚不动,两腿屈伸一次,同时两臂经右向下至左上屈肘,上体左转,右脚尖点地。双手互握。(图7-

3、7-4)

7—8还原成预备姿势。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左右方向相反。 第

三、第四个八拍同第

二、第三个八拍。

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中学体育学科组体育课教案

体育备课组:陈锋、龚道河、王宇

年级:高二年级

第八节 踢毽子(8拍×4) 第一个八拍

1、右脚侧出成开立,两臂侧平举,握拳。拳心向下。(图8-1)

2、左脚向右脚斜后出一步,成交叉步,两臂直臂腹前交叉。(图8-2) 3同1

4、跳成并立,左脚靠右脚,双手叉腰。(图8-3)

5右脚原地跳一次,左小腿向前内屈,膝关节外展,双手叉腰。(图8-4) 6右脚原地跳一次,左脚并右脚,双手叉腰。 7同5 8同6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八拍,但左右方向相反。 第三个八拍 1-4同第一个八拍

5右脚原地跳一次,左小腿向前内屈,膝关节外展,双手叉腰。 6右脚原地跳一次,左脚并右脚,双手叉腰。

7右脚原地跳一次,左腿后屈,膝关节外展,双手叉腰。(图8-5) 8同6 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左右方向相反。

第九节 庆丰收(8拍×4) 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中学体育学科组体育课教案

体育备课组:陈锋、龚道河、王宇

年级:高二年级

第一个八拍

1—4向前跑三步至跳成并步,双臂自然摆动。握拳。(图9-1)

5、跳开成半蹲,两臂经体侧摆至侧平举,握拳。(图9-2)

6、两腿跳成交叉步,右腿在前,左腿在后,两手经体侧至体前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图9-3)

7、跳成马步,同时身体右转180°双臂摆至侧平举。握拳。(图9-4)

8、还原成预备姿势。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左右方向相反。 第三个、第四个八拍同第二个、第三个八拍。 第十节 打蚊子(4×8) 第一个八拍

1右脚向前一步,两手臂经体侧至上举,击掌一次。(图10-1) 2左脚向前跟进,两手打开。(图10-2) 3同1 4同2 5-6左腿屈膝,右脚跟前点,两臂由上向前下甩手臂,掌心向上,四指并掌,大拇指分开。(图10-3)

7-8向后转180度,左脚跟随点地,由上向下甩手臂。掌心向上,四指并掌,大拇指分开。(图10-4)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

第三、第四个八拍同第

二、第三个八拍。

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中学体育学科组体育课教案

体育备课组:陈锋、龚道河、王宇

年级:高二年级

一、复习“摆手健身操“第一节”到“第六节”的技术。

二、学习“摆手健身操“第七节”到“第十节”的技术。

三、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点和练习方法。

四、按音乐的节奏一起练习。

四、本课的总结:

上课时间 :11月5日:26

9、270、27

1、172 10月6日:27

3、274

第五篇:浅谈张家界土家风情园植物配置

1 张家界土家风情园概况

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座落在风景明珠张家界市境内。她背依天门山,前临澧水河,占地80余亩,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集土家族的农耕文化、兵战文化、土司文化、建筑文化、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景点,主要由土家建筑群落、民风民俗展示、文艺演出、客房、餐饮、大型狩猎场、珍稀植物园、根雕基地等功能区构成。其建筑多为具有明清风格的木石结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飞檐翘角、玲珑雅致。代表作有土司城堡、摆手堂、土家山寨、后王宫等。

由于张家界土家风情园是依山而建,在造园手法上采取了由下而上,由外及内的造园手法,房屋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山门次第,一步一景。在大门两侧有古紫薇桩两棵,紧接着是几颗树冠优美的桂花,使人落眼难忘,大门内侧,置有石狮石马,它们具有典型的湘西土司风格。吊脚楼下的山茶,金弹子,毕兹卡火堂前置有古槐一棵,显的沧桑而神秘。

2.张家界土家风情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2.1. 适地适树原则

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座落于张家界市区腹地,它利用山地地形,依山而建,利用山地的有利地形规划出具有湘西风格的人文景观园林。张家界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14.8-18.5度,最高月温度7月24—30度,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4-7度。年降水量1200—1800mm,多集中在4到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为150—200mm.张家界地灵人杰,植物生长旺盛。园林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各种生态因子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张家界土家风情园的植物配置应根据院内地形与气候条件进行有效合理的组合。院内要根据树木生物学特性,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如湘西本土的香樟,雪松,银杏,茶树,珙桐,桂花等。从而保证植物对该地区条件的适应性。 [1]。

2.2以人为本原则

张家界土家风情园是一座人文景观园林,它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广场上的古槐,吊脚楼拐角处的芭蕉,门前的紫薇,无不使人流连忘返,过目难忘,游人进入园中进入眼帘的除了古香古色的建筑,栩栩如生的石狮石马外,更使人惊奇的是婆裟的金柳,娇艳欲滴的紫薇花瓣,如火如霞的红枫,傲立苍穹的银杏,仿佛置身于花海丛林之中,难怪游人说:不一样的风情,别样的风景。

2.3 结合园林小品的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小品属于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但植物体是有生命的活体,有其生长发育规律,具有自然美,是园林构景的主体[3]。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使园林小品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依据小品的主题、意境、特色进行植物配置,可以使植物配置对园林小品主题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3]。园林雕塑小品的植物配置,主要强调环境气氛的渲染,其中背景的处理尤为重要。园林小品和植物的配置如果处理得好,可互为因借、相得益彰。

3张家界土家风情园植物配置特点

张家界四季分明,植被丰富,植物景观的季相突出。借用各种花木的时令及四季景观的 1

变化,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通过合理配植,达到四季有景,在乔木、灌木和草坪组成的自然群落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有其独具的特点。

3.1 营造科学合理的生态群落

张家界土家风情园植物造景科学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配置合理的人工群落,在满足了各类植物的生态要求的同时形成优美错落的天际线变化和显著的季相变化[春花,夏叶,秋实,冬干],[2]营造出一年有四景或突出一季兼顾四季的景观效果。科学的植物配置,使院内的植物具有立体感,乔,灌,草,形成复层混交群落。,乔灌草配置合理、层次丰富、季相分明,色彩搭配协调统一,形态有较强韵律感或景观艺术性,能体现园林风格特色。创造出景观丰富的园林绿地,达到园林绿色的目的。[3]

3.2科学的适地配置

根据张家界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在乔木的配置上,多选用抗虫害、耐水湿,并且具有生态保健的植物如桂花、木兰、香樟、银杏、松科等树种,从而构成土家风情园的骨干树种。[2]

花灌木枝叶繁茂,色彩丰富,有鲜艳的花朵和累累的果实,观赏价值较高,同时又可作为乔木的陪衬,使绿化的层次增加。而且花灌木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容易、养护管理粗放、抗逆性强等许多优点[4],易于栽培。本区栽植的花灌木主要有:杜鹃、栀子花等。

本区草花类品种有一串红、麦冬等,本区草花品种应用较少,因为在张家界区域内,园林规划中都运用了小灌木组成小色块来代替花品类造型。

在地被植物的配置上,生态园林要求达到“黄土不见天”的效果,这就要广泛栽植地被植物,用以覆盖裸露地表。本区目前的地被植物多应用禾草类草坪。

3.3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花木配置时应考虑树木花草的季节变化,使园林景观因春、夏、秋、冬四季而变换,力争月月有花、季季有景。

张家界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园林植物种植的多样性,所以在张家界土家风情园的园林绿化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多种植物的个性观赏特征来展示张家界生态特点,并有意识地组织不同季节的特色植物,形成了春花秋实、夏荫冬趣的富于季节特征的园林景观,做到了四季皆有景可赏。

4土家风情园植物的配置方式

张家界土家风情园是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既有以文化宫为主体建筑的中心地带的规则式园林,又有东西两侧的自然式园林,因此植物配置多样化明显。

4.1孤植

孤植树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与园林艺术构图相结合的庇荫树。这类树要求冠大荫浓,寿命长,第二种的孤植树是单纯作艺术构图中的孤赏树应用。要求体型端庄或姿态优美。开花繁茂,色泽鲜艳。在土家风情园里孤植很显然是第二种主要显示树体的

个体美,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点,同时注重古树名木的应用。应用孤植树种时周围配置其他乔灌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以保持它独特的风姿。用于遮荫的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叶片大,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

4.2 对植对植即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在自然式种植中,则不要求绝对对称,对植时也应保持形态的衡。对植有绝对对植和相对对植之分. [5]

4.3 列植

列植也称带植,是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应密植,形成树屏。[5]在土家风情园中心规则地带两侧均栽植着樟树,它们是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交界,起到了隔离空间的作用。

4.4丛植

丛植是三株以上的树木的组合,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方式。可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又能看出树种的个体美。[5]丛植在土家风情园内应用广泛,广场东西两侧一簇簇的美人蕉,栀子花、云杉,一丛丛的十大功劳、柏树,活泼中带着庄严,优美而逸致。

4.5群值

群植是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5]在广场中的自然式地带无处不成林,由群植而形成的疏林绿地给人一种幽静之美。园内广场中群植的主要树种有榆树、枫树、云杉、樟树、柳树等。

张家界市在土家风情园的建设上,注重植物造景,通过运用植物配置方式,做到了以景生情,以景寓意的效果,使公共绿地品位进一步提高。张家界市在广场绿化及植物造景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有成绩就会有不足。土家风情园就植物配置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5土家风情园在植物配置方面略有不足

5.1 局部植物配置功能性不合理

园林植物配置应适用美学原理,对树木花草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对比、烘托、均衡等艺术手法;植物配置应注意整体与局部的统

一、水平与垂直层次的协调,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杜绝苗圃化造林化的种植方法。土家风情园对城市的风格、风貌、文化特色及对整个城市空间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家界土家风情园植物种类虽然繁多,但种植上局部相对略有不合理,这在广场东部最为明显:木桥西侧,樟树较多,遮荫过强,使得树下无花无草,乔灌木比例失调,配置失衡;

并且多集中在长廊旁,使得整个园林色彩失衡。洗手间附近的植物单一,种植的主要的孤立树,比如说桂花。本文认为洗手间附近应该种植一些绿篱植物、藤本植物配合草坪与灌木,稍稍对洗手间加以覆盖,视觉上会更加舒适。

5.2人文景观多,自然景观少

由于土家风情园面积不大,人文景观过多,因此植物多样性配置受到了局限,本文认为应在有限的空间种植更多的植物,需合理搭配:

一、在房屋拐角处种植一些芭蕉,在建筑的阴凉处种植一些麦冬,孤植树下小灌木和花草木搭配种植,

二、在高大桂花树下种植小叶黄杨或是小叶栀子,下面再配上喜阴麦冬,那么植物的种植不浪费空间,却增加了植物的层次感。

三、减少青石板的铺砌,多种植草坪。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呼应。湘西是一个植物物种多样化地区,在介绍土家建筑群落、民风民俗的同时还应该多介绍张家界的物种多样性,使世人知晓张家界不仅风景秀美甲天下,它还是物种丰富的基因库,在如此狭隘的区域内,要达到上述要求显然是不够的。

5.3 特色植物配置在院内体现不明显

本地植物本身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在土家风情园却不能明显体现。张家界有很多世人皆知的稀有树种已人工繁殖成功,如珙桐,罗汉松,中华文母等,张家界土家风情园作为一个旅游窗口,除了向世人介绍土家族的文化艺术外,也应该不失时机向世人介绍本地特有的稀有物种。

6 小结

综上所述,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在植物配置方面虽然存在不足,但从整体来看,还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土家风情园的植物造景正向着更适合居民的需求,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时代,人们观念中的园林也逐步走向成熟,开始更多的关注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这就推动了植物造景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更高的要求。

张家界土家风情园绿化效益的发挥,主要由乔木、灌木、草花的种植来实现的,因此,以绿为主是土家风情园绿化的着眼点。植物的配置,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了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满足了人们在游乐观赏等各方面的需求。

为了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际的经验上不断的发现和总结,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风情园植物配置的功能,建立一个融合在自然中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园林,每一个来张家界的人都能享受到土家风情园给人们带来的美感。我们从张家界的发展趋势看到了新的希望。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城市绿化与美化水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达到新的水平,成为我国园林城市的标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周记高中生活感悟下一篇:致家长一封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