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公益文化事业的思考——以黎平县公益文化事业发展为例

2023-02-2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凝聚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力量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 是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 也是评价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 该县高度重视公益文化事业建设工作, 并以“文化强县”为载体, 以“拆县建市”为目标, 有效探究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抢抓发展机遇, 着力强化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努力实施“文化惠民”政策, 广大民众的精神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公益文化事业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和有序发展的良好势头, 充分发挥了文化在淳化民风、教化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但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 必须清醒看到, 作为欠发达地区公益文化事业建设典型的黎平县, 还面临着思想观念滞后、经费投入不足、民族文化创新不够、文化资源开发不不力、文化文艺精品力作短缺、文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对此, 本人提出该县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路。

一、提高思想认识, 进一步加大公益文化事业建设的行政推动力度

该县委县政府要坚持政府在公益文化事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重大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积极围绕“文化强县”战略思路, 把广播电视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结合我县实际, 进一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文化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规划, 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并把文化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纳入县各文化部门和单位及乡镇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把公益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 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善于引导、广开思路, 通过“民办公助、培训骨干、表彰奖励、加强管理“等方式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府部门抓文化工作的自觉性。同时, 各级政府要充实调整相应的文化阵地建设领导协调机构, 成立多部门协调参与机制, 强化管理协调体制, 协调抓总, 形成合力, 积极营造以政府为主导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阵地建设新局面, 确保全县各级各项文化工作落在实处, 抓出成效, 让广大民众确实享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硕果。

二、理清管理体制,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战略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战略。县委县政府部门要根据2014年我县“拆县建市”目标人口增加和城市发展对文化工作的要求, 重新确定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 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建立全县各类文化艺术人才、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 大力培养表演、导演艺术人才, 采用引进、招聘与定向培训等办法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特别是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民间文化工作队伍有计划地进行专门培训, 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 使之成为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确实解决现有文艺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要改善现有文化人才队伍结构, 既要打造和引进文化创意新、信息技术精、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也要出台文艺拔尖人才的引进政策, 积极拓宽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渠道, 做到文艺专业队伍可以从民间艺人、侗族文化传承人等优秀人才中通过招聘方式进入, 更要避免人才招聘面试中“外行考内行”、面试题目“千篇一面”和“一刀切”的做法, 而应针对广播电视台、文化馆等文化部门行业特点, 给予文化部门更多的自主招聘的权利, 以确保受聘人员专业素质更高、综合素质更全面。同时, 基于目前广播电视台、文化馆等文化部门特殊人才短缺的现状, 应制定特殊岗位特殊人才的引进政策, 允许和鼓励教育、卫生等部门的特殊文化人才向文化部门的合理正常流动。

三、创新工作机制, 激发文化单位活力

(一) 创新用人机制

就是要对新招考录用人员先实行人事代理, 实行试用期一年的管理, 经考核考察合格后, 方可正式进入事业编制;对于已经录用的事业编制人员, 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力度, 彻底打破“铁饭碗”观念, 全面实行岗位全员竞聘、执行1年至3年聘用期限的合同式管理, 采取日常工作动态管理与年终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施考察考核, 对于考察考核合格以上的可以签定下一个聘期的合同。对于不合格的, 实行转岗或参加待岗培训。

(二) 创新政府投入机制

将政府拨付的经费由一次性拨款转向基于项目管理, 变人头费用为项目费用或实行公共事业经费总量包干, 按照公益性文化的服务面、受益人数额定事业经费, 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 交由文化部门自行管理和使用。

(三) 创新分配机制

探究由财政统一发放工资政策下的多种工资分配制度, 确实把分配自主权真正在基层文化事业单位得以落实, 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项目工资和协议工资等多种分配办法并举。

(四) 创新保障机制

要建全文化体制改革保障制度体系, 有效解决该县文化单位工作者的担忧。比如, 要根据文化事业单位行业的特殊性, 出台文化特殊行业退休政策, 对于从业人员从业年龄小、培养时间长、艺术生命短、职业风险高的舞蹈演出、群众文艺辅导人员等人员提前退休政策, 并综合考虑其历史贡献, 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及补偿政策。

四、树立精品意识, 打造侗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特色品牌

黎平要打造“曙光之城”、建设“侗乡之都”, 必须充分依托以侗族大歌、民俗风情为主的侗族文化优势和以黎平会议会址、德凤古城为主的历史文化的优势, 树牢文艺精品意识, 创造文艺精品佳作, 繁荣黎平侗乡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 焕发文明新气象。

第一, 要努力实施好侗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这两大文化品牌为主的精品工程。着力创作一批如大型侗族歌舞剧《珠郎良美》那样具有浓厚的侗民族地域特色、思想内涵丰富, 艺术质量较高, 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音乐、舞蹈作品。根据建设“侗乡之都”的需要, 尽快创作一台把舞蹈、杂剧和侗族歌舞融为一体, 体现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生产生活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型侗族歌舞剧《天歌神曲》,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力争每年均有多个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创作品参与州级以上的展演并获奖。

第二要突出黎平红色文化的特色, 立足长远, 为黎平进行文化形象定位, 印制红色文化旅游指南、拍好红色历史电视剧《黎平会议》、唱红《黎平会议新曙光》红歌、设计宣传景点的邮品、创建红色旅游网站和组织开展以“红色黎平”为主题的大型采访活动来打造强有力的“曙光之城”文化名片。

第三, 在全县景区景点及民族村寨建设规划中, 突出各自的特点, 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导游在县城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神鱼井”的解说中, 善于突出神鱼的典故。比如:很久以前, 有人在神鱼井里钓得一条鱼, 那回家后用锅煎炸, 鱼被煎糊了半边, 但依然活蹦乱跳的。这时突然打雷下雨, 把煎鱼的人吓得不敢再煎鱼了, 于是他在鱼的嘴上穿上一金属环后就把鱼扔回了井里, 奇怪的是, 一段时间后却有人发现了这一条一边黑一边红、小嘴还穿上环的神鱼在远隔100里之外的湖南省靖州县的河中看到;在县城南泉山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的解说中, 要突出何腾蛟在南泉山天香书院的天香阁以粽蘸墨、激励着世人刻苦学习故事等等。为进入我县旅游观光的游客对黎平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留下深刻的印象。

摘要:公益文化事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 是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 也是评价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笔者通过对该县公益文化事业建设状况的调查研究, 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的显性和隐性意义上来论证、思考, 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公益文化,侗族大歌,“文化惠民”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2012-10-18.

[2] 黎平县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3] 黎平县民族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教育方法下一篇:8路智能温度巡检仪在化工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