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浅谈对初中生的赏识教育

2022-09-12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威廉·詹姆斯 (美国心理学家)

在强调师道尊严的东方文化里, “严师出高徒”始终是人们崇尚的目标。但是, 在倡导人人平等, 追求个性张扬的今天, 声色俱厉的教育方式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学生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更需要被尊重与理解, 他们需要得到家长的赏识, 得到教师的认可。所以, 教育应从赏识学生开始, 尝试尊重赏识教育,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挖掘学生的潜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任校长时, 有一次在校园里偶然看到王友同学用小石块砸别人, 便当即制止了他, 并令他放学后, 到校长室谈话。放学后, 王友来到校长室准备挨骂。可一见面, 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奖给你, 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 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犹豫间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又是奖给你的, 因为我教训你不要砸人时, 你马上不砸了。”王友吃惊地瞪大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王友:“我调查过了, 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 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 欺负女同学。”王友立即感动地流着泪说自己不该砸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 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认识自己错误, 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没有赏识, 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 善待生命, 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 是平等, 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 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 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 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 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 允许失败的方法, 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 尽展潜能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因而,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调查显示, 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到激励后, 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关于赏识的作用, 古人云:“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如何在教育过程中进行赏识教育呢?

1 爱是教育者最好的语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亲其师, 信其道”, 特别是对待后进生, 更应该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因为, 他们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 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 普遍地背着思想包袱, 产生自卑心理。因为, 他们对教师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 对班集体疏远, 往往怀疑老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因此, 老师应该特别热爱他们, 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 并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这样, 他们才会相信教师的善意, 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 敞开心扉, 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 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2 鼓励的话语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当我们的学生取得成绩时, 往往会把激动、喜悦的心情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这时, 他们希望能及时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 他们听到可能会是这样的话语:“这次考得好不等于以后考得好。”“虽然这次取得了进步, 但离重高的目标还差得远呢。”这种教育方法无异于当头一棒。会让学生心灰意冷。若改成:“祝贺你这次取, 得了好成绩, 按这样的发展趋势, 你的目标马上就能实现。”效果就不一样。这不仅能保持孩子生的积极性, 还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所以在教育中我们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 像“你真棒!”“你能行。”“再试一次, 一定会比刚才更好。”“在这方面注意一点, 事情就做得很完美了。”也许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 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赏识的目光是学生前行的原动力

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有时光在口头上是不够的, 还可以通过行动来让他们感受, 更具有激励作用。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 孩子与教师之间也许不适合用语言来交流, 或者用语言达不到效果, 这时老师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也许就能达到所需的作用。比如, 当孩子完成一件事, 他们总会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想得到老师的评判。这时你投一个赞许的眼光, 或一个满意的微笑, 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4 温柔的抚摸是治愈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

教师一些安抚的动作胜过语言上的安慰, 使孩子尽快走出困境。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达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用信任的尊重传递出来的期望和要求, 远比任何说教、批评更有效果, 更持久, 更能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我的一名学生, 由于基础薄弱, 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期中考试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他的努力有目共睹, 为了鼓励个体, 教育全体。我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报告。短短的十分钟, 他的真挚与勤奋感染了全体师生。“天道酬勤”在他身上得到了印证。从此, 在学习上, 他更努力了。十分钟改变了他的求学之路, 也照耀了别人的前行之路。

当然, 赏识教育也并非能包治百病。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一味地说好话, 对学生百依百顺, 学生做了错事, 老师不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反而把责任推卸到他人身上。很显然, 这样的孩子只听得进好话, 听不得不同意见。而人生的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孩子最终独自面对生活时, 他可能因为缺乏夸奖而失落, 面对善意或恶意的批评而无法释怀, 整天沉溺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孤苦自赏, 无法接受“强中更有强中手”的事实。这样的孩子同样不能拥有一个健康惬意的人生。

因此, 提倡赏识教育的同时, 也要提倡挫折教育。如今的独生子女, 几乎都是家中的小皇帝, 要什么几乎都能满足, 导致他们惟我独尊, 不愿接受批评, 经受不起挫折、打击。正因为如此, 我们更应加强挫折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经历风雨, 没有良好的心态是不行的。像云大的马加爵,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认为是优秀的, 得到老师、家长、乡邻的赞识, 为什么到大学后成了残忍的杀人犯?应试教育, 忽视心理教育造成畸形心理是一个重要原因。而畸形心理中重要一点就是不能承受挫折, 因为在进大学之前大家都赏识他, 而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并非那么优秀, 别人瞧不起自己而逐渐变得偏执, 心理畸形, 做出让人震惊的事件。所以既要给学生发展的自信心, 充分赏识他们, 又要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 在挫折的痛苦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祖国的希望, 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灿烂无邪的笑容。让我们用赏识点燃孩子自信之灯, 唤醒孩子学习的热情, 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中成长, 愿每个孩子都能永远灿烂微笑。

摘要:爱是教育的最好的言语, 无论家长还是教师, 给孩子一些鼓励的话语可以缩进师生间的距离。一个赞许的眼光, 或一个满意的微笑, 给学生一个前行的原动力。一些安抚的动作胜过语言上的安慰, 使孩子尽快走出困境。总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教育,鼓励的话语,赏识的目光,温柔的抚摸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戏剧活动在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优越性下一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