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魅力激活音乐课堂

2022-10-16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的手段,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这种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的一种重要基本功。 而教学的语言技巧则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之所在,掌握良好的教学语言技巧,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教师津津乐道, 学生听之有味。 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给学生以一种强烈听觉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

1课堂语言要精炼准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准确精练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 ”

所谓准确,如“节拍”与“节奏”,“山歌”与“小调”,生活中的 “快节奏 ”与音乐中的 “节奏紧凑 ”等等 ,教师一定要字斟句酌 , 不能相差一个字。 由于教材内容繁多,教师不能被点滴零碎的知识牵着鼻子走,这也讲,那也抓,而要讲其所当讲,讲在点子上,紧扣教学目的,抓点带面。

如,当笔者引导学生去欣赏“秋”的内容时,曾描述道:“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秋风和煦轻柔,带来阵阵“秋”的味道,让我们闻一 闻秋天飘 落的黄叶 味 , 金黄的稻 子味 , 果园的橘 子味……就让我们跟随秋天的味道,陶醉在这散发着浓浓秋意的秋天里。 ”(播放音乐)教师的语言导入,为学生的欣赏做了较好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就被带入充满秋意的感觉里。

因此,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应时刻规范自身的语言,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通过精炼准确的语言,提高其学习效率。

2课堂语言要抑扬顿挫

曾有人调查过学生习惯于何种教学语言。 调查的结果是: 习惯于节奏快的有0.3%,慢的有9.7%,时快时慢的有56.4%;习惯于声音高的有38.2%,低的有10.2%,时高时低的有0.7%。 由此可得出: 一律的快节奏语言会使学生不易听清讲述的内容, 从而失去上音乐课的兴趣;一味的慢节奏则使学生产生昏昏欲睡之感,也就不用谈课堂效率了;采用时快时慢的语言可让学生产生聆听的欲望; 对于声音高的语言学生会对其产生烦躁感, 声音低的语言会让部分学生对讲述的内容听起来较困难, 从而产生不认真倾听的习惯;时高时低的语言则让学生由内的感受到语言的神奇,有了聆听的欲望。

在一次新教师的亮相课《木瓜恰恰恰》中,歌曲的难点在于附点四分音符的掌握。 教师采用按节奏朗读歌词来解决这一难点,在做范读时教师语言很平淡,学生反复巩固中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附点节奏,课后,听课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让其范读的时候在音量上突出这个“芒”字,在第二节试上课上,教师范读时通过“芒”字音量上的变化,学生对其印象深刻,在歌曲演唱中也很好的把握了附点节奏。 让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语言要体态结合

所谓体态结合,是指音乐教师运用人体上许多部位通过做出不同的姿势(指一种运动状态)所创造出来的声音。 它包括: 拍肩、拍手、拍腿、跺脚等。 凡是通过手势、面部、形体来进行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感情交流的活动方式,统统称为态势语言。 有效的运用态势语言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形象、 直观,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

在一次外出听课中, 笔者深深感受到了体态结合的魅力。 上课铃响后,学生由于还处在下课时的兴奋愉悦中,课堂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这时老师走到学生们中间, 做了一个听得动作,接着开始利用手和腿拍打节奏,有些学生安静了下来,看老师打节奏,这时,老师用眼神示意学生一起来拍打节奏,慢慢地全班同学都停止了说话,跟着老师一起拍打节奏,忽然老师做了一个停止的动作,全班顿时鸦雀无声。 在这过程中,教师没有花太多时间,也没有大喊“安静”“坐端正”,但却奇迹般的控制住了课堂。

体态结合还不仅仅于此,如:当在讲到普普通通的内容时, 老师应该以亲切自然的姿势展现给学生; 在讲到至关重要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将体态适当的加重,加深学生印象,讲到如诗如画的美丽情景时,老师应用柔美的语言和动作表现,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讲到激动亢奋的内容时,教师则要用有力的体态表现。 恰当的利用态势语言可以提高音乐教师的表达能力, 同时感染学生,在学生眼中树立起音乐教师的独特魅力。

4课堂语言要通俗生动

教材是通过书面语言表达相关内容的,对于其中的内涵,则要教师用语言表述出来, 如果教师表述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大道理,那么学生只会觉得学而无味。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用学生可以接受理解的语言来表述,也就是所说的“通俗易懂”的语言。 同时,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 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应富有幽默感。 由于青少年的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还得借助形象的思维支持, 然而生动幽默的语言就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也就是说,幽默生动的语言,可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较大的作用。

5课堂语言要情境交融

法国名家卢梭说:“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 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 ”由此可见,情境的创设,加上语言的引导,更能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

在执教的精品课《小雪花》一课中,笔者先由猜谜导入雪花, 紧接着便是欣赏雪花, 笔者边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雪花图,边用柔和的语言这样描述道:“冬天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像轻飘飘的鹅毛;像晶莹莹的玉珠。远山、近地到处一片雪白,整个世界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此时,学生发出声声赞叹,笔者能感受到,这是他们由衷的,发自内心的声音,他们已经走进了雪花的世界。 在接下来的歌曲演唱中,由于之前强烈的情感共鸣, 学生很容易地就把歌曲的情绪给表达出来了。 教师对意境的叙述,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在欢乐的想象世界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得到情感上的熏陶。

6结语

综上所说,音乐有速度的快慢,有力度的强弱,有情绪的表现。 也因为有了这些,才赋予了音乐魅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如此,因此,语言艺术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成功有效的教学无不借助教学语言的功力。 想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都应努力培养并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从而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课堂语言的表现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三峡专用公路路面加铺的技术探索下一篇:公司金融业务与个人金融业务捆绑销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