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言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山西方言范文

山西方言与山西文化

在中华方言大花园中,山西方言是最有价值、最为珍贵的一个品种。山西人说的山西话,即是山西方言。可以说,没有山西方言也就没有山西文化。

放之历史长河,山西方言与山西文化密不可分,山西方言与山西文化的关系确实源远流长。而以发展的眼光看,山西文化既靠文字传承,也靠语言(即方言)传承。可以肯定,没有语言的传承,山西文化是流传不到现在的。 山西方言中的古音

对照许多北方方言看,山西方言是最接近文言的方言,而文言是沟通现代人和古代人的桥梁和纽带,是高雅的语言!可以说,现在太原人、晋中人说的方言,就是当时唐朝人甚至是更久远的祖先说的话。在中华方言大花园中,山西方言是最有价值、最为珍贵的一个品种。

时代在变化,语言在变化,方言也在变化。而正是由于山西山川阻隔,地域封闭,经济自给自足,语言的变化相对较慢。因此,山西方言中保留古语音较多,古文化的含量较高,这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事实。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对山西方言与古文字、古语音的对应关系,对山西方言中的古文化含量,认识还很肤浅。

彭真同志的家乡,曲沃县垤(dié)上村,今已属侯马市。垤就是个古音。还有一个古字,咥(dié),吃的意思。这个字,可能除了山西人在用,别的地方人已经不用了。晋中、太原方言中常用这个字。如,今天咥了一碗拉面,咥了个过油肉。咥字本意是吃,长期使用中产生延伸变异。还有“咥便宜”的说法。如某公买了二斤豆腐,顺手拿了根葱,回来告老婆说,“咥了个便宜。” 山西方言与古诗词

山西历史上出过许多大诗人,如白居易、柳宗元、王之涣、王维等。当时这些唐代诗人肯定不会说当今的普通话,用普通话去朗读唐代山西诗人的作品,许多韵味出不来。有时心里不免嘀咕,白居易的诗不押韵呀!但又不敢说,怕人家笑话自己没文化,白居易是历代公认的大诗人嘛!

实际上,这些唐代大诗人当时都是说的山西话,山西方言。目前汉语各方言区中,只有山西方言、江浙方言中含有大量入声字,尤其是晋中、太原一带方言中含入声字较多,诗词中许多是用入声字作韵脚的,储存了许多远古的文化信息。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用普通话读和用太原话读,韵味是完全不同的。

入声字确实很独特、很奇特。它的特点是发音短促、有力,尾声似乎被吃掉了,像爆炒豆子,叭叭作响。而普通话尾音较长。如山西话:公安局、一桌饭、杀割啦、改革开放。语言学界专家曾多次去晋中考察,让一些中小学老师用方言读白居易、王维等人的诗,入声字使这些古诗词大放异彩。

需要说明的是,语言学的晋语区中不包括晋南二十七县市区及广灵县,因为它们的方言中没有入声字。 山西方言与音乐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这是世人皆知的。山西民歌由于其地域性特点鲜明,山西韵味十足,非常优美动听,流传很广,深受全国人民喜爱。

山西方言非常有特色,很有音律感、韵律感,山西民歌只有用方言演唱才有味道,至少也要普通话里夹杂山西方言,关键字、词要用山西方言,如果用纯普通话演唱,会韵味全无。

北京一个歌唱家演唱 “交城山”,有一句“一辈子也没啦坐过外好车马”。山西韵味应该是“一(ye)辈子也没(me)啦坐过外(wai)好车马”。歌唱家唱成“一(yi)辈子也没(mei)啦坐过那好车马”韵味全无,听着不舒服。

还有一个歌唱家演唱“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把“双圪顶”跪在石头上,改成“双膝盖”跪在石头上,本意是想用全国人民都听懂的语言推广山西民歌,这一改,使得生动的左权民歌变得索然无味。

而民歌大王石占明演绎了许多山西民歌,除左权民歌外,其他民歌也是唱得有滋有味。他满口左权话,在京城闯荡几年,是略带京腔的左权话。他的歌有味又听得懂,在全国各地舞台上大受欢迎。 山西方言与戏曲

山西是戏曲大省,剧种繁多,剧目丰富多彩,各剧种名家辈出。各剧种之所以深受群众欢迎,与浓郁的地方特色分不开。首先,剧情大多与山西有关,如“打金枝”“下河东”等等;其次,音乐曲牌是当地的音调;第三,道白用的是方言。尤其是方言的运用,使得地方戏剧妙趣横生,大受欢迎。曾经有一段搞戏曲改革,音乐朝歌剧方向走,道白用京腔,弄得不伦不类,丢失了大批观众,已经引为教训。

山西的地方戏曲大都是用方言区来命名的剧种,如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正是体现了方言与地方戏之间的密切关系。下面以北路梆子为例,说明方言与戏曲的关系。北路梆子即雁剧,以晋北方言为基础,汲取了晋北方言的精粹,这是北路梆子集地方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精华所在。 1.词汇方面

从唱词和道白中,可以看到大量晋北方言词汇。如名词:在《舁(yú)桥》剧中的“山窝”(山里面)、“光景”(日子)、“莜面山药”“莜面推窝窝”“凉拌山药丝丝”“骨拐”“旱船”。在《血手印》剧中的“这边厢”“那边厢”。如动词、形容词:在《三堂会审》剧中,“打量我命难保全”(打量:估计、约摸);《醉陈桥》中“手扳着垛口往下瞧”(扳着:压着、按着);“帅字旗不住空中飘”(不住:不停地);《天剑除》中的“我心想做生意褪褪穷毛”(褪褪穷毛:即脱贫致富);《舁桥》中的“倒灶倒灶真倒灶”(倒灶:倒霉)。这些方言词语在剧中的运用,叫人听来亲切自然,贴近人民生活。 2.叠音词的运用

山西方言尤其是太原晋中方言中用叠音词较多。如冰糖蛋蛋、花生豆豆、电线杆杆、花袄袄、板凳凳。《舁桥》中的“阴沉沉”“血淋淋”“哗啦啦”“雾茫茫”;《访白袍》中的“清风飘飘,细雨霏霏”;《打代州》中的“黑压压”;《血手印》中的“悲风呼呼响,胡天叫地两茫茫”。这些叠音唱词在剧中起到了烘托气氛,渲染场景的作用,给人生动形象的感觉。 3.谚语、俗语的运用

北路梆子的道白、唱腔,不仅大量运用方言土语,还用了方言中的俗语、谚语。《舁桥》,中的“饿得前心贴后背”“好你老婆子,和老咸菜一样——黑心”增加了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这老婆子不够数——一定是个二百五”用顺口溜来刻画人物,更加生动。

我省各剧种在运用方言中大致如此,因此也紧紧吸引当地群众,使之流传久远。方言是地方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方言就没有地方戏。 幽默生动妙趣横生的山西方言

山西方言充满了幽默感,说起来使人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准确。以前人们打煤糕时要去煤场买煤,常听人们说:“有面子的没面子,没面子的尽面子”,讥讽走后门、拉关系。反动军阀阎锡山搞三自传训时说的一句话:“没有关系找关系,找下关系没关系。”意思是要说你不是“共党”,就找关系来证明,找来证人就没事,找不来就按“共党”处置。这种一语双关的表达使人一听就明白,记忆深刻。

山西方言中对“二”的运用,简直妙不可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如“二流子”“二癞子”“二百五”“二不楞”“二愣子”“二傻子”“二姑娘”“二闺女”“二杆子”“二鬼子”“二五眼”“二饼子”(眼镜)、“二道贩子”“二把刀”“二球货”。山西方言中“二”打头的词多为贬义词,为什么不用

一、三,一定要用二,说不清。现在又有发展,如“那人不行,有点二”。过去惯用语中有“起二心”,“忠心不二”。

山西方言中语汇确实丰富生动。在太原地区,一个“头”字,有三种说法:太原城里人叫“得老”,小店一带叫“得老蛋子”,柴村一带叫“骷髅”。晋中一带说的“谝打”“倒歇”就比“聊天”生动、亲切得多。“溜舔”就比“拍马屁”更为形象、生动。类似的语汇较多,与普通话相比,山西方言更为丰富多彩。如:黑眯洼眼、球眯性眼、死眯处眼、死皮赖脸、圪出打蛋、黑操烂

五、假迷三道、肉头性脑、光眉俊眼。 语音辨异、乡音出彩

说山西话十里不同音,确实不为过。山川阻隔,封闭自足的经济文化圈,造成了五花八门的地方口音。方言除了用文字记录、表达外,重要是靠语音来表达意图、交流信息,传递感情。在山西方言众多的支系中,我认为最具幽默感、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五台话(包括定襄话)和平遥话了。五台定襄话的基本特征是把所有发ang的音,统统发为an,这就是打开五台、定襄话秘密的钥匙。如钢(gan)铁公司、阳(yan)光(guan)灿烂。而平遥话的特点是把an的音发为ang。如平遥人说展览(zhanglang)。而与平遥相邻的介休,又是把发ang的音发为an。有一句笑话,介休人说,张(zhan)部长(zhan),我(e)上(shan)了你的当(dan)了。刚调来的张部长听罢,气得晕过去。人家听成,“张部长,我骟了你的蛋了!” 山西方言与移民的关系

历朝历代,由于屯垦戍边、开发新区,大规模移民是常有的事。移民一方面造成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又使不同地域的文化发生交流,产生新的文化。人口的迁徙在促进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使方言随着迁徙人群大跨度地转移。几个相隔千里之外的地域人群,几乎操着相同的方言,可能是移民带来的语言现象。比如长治方言区、黎城方言区,人们说肉为(yòu),说人为(yin)。这与辽东方言、胶东方言是一致的。究竟谁是源、谁是流,尚不清楚。但推测,山西为中原腹地,辽东、胶东较为偏远,山西应为源,辽东、胶东应为流。运城许多地方说街(jie)为(gāi),赶集为“赶街(gāi)”。这与云、贵、川、湘、鄂的方言是一样的。运城一带在汉唐时是京畿之地,出去做官、经商的人多,把当地语言带出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当时云、贵、川一带尚属蛮夷之地。源流关系应该是清楚的。山西境内古交、娄烦、静乐与沁源的口音有着惊人的一致,以至于经常错把静乐人当成沁源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大跨度的方言相近现象,尚待专家考察论证。

山西方言是山西文化的载体,如果没有了载体,文化传之不远。为此,我们有必要像研究山西文化那样研究山西方言,像保护山西文化那样保护山西方言。

第二篇:四川方言之巴中方言

四川方言之巴中方言——如此搞笑

1'牯(gu)到”: 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2、“剜(wan)酸”:指挑剔的意思!

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

3:“萨过”:意思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

4:“几哈些”: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

比如:“快,几哈些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

5:“巴懒不得”: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

比如: “他倒巴郎不得和你去去吃饭哦”

6:“掘货”:意思就是此人很没水准,很不入流。

比如:“你个掘货!”

7:“攒(ZAN)劲”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建事情。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

8:“苟“意思是吝啬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

9:“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或者是种表面怕心头怕的一种牵强!

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

10:“狗儿麻糖”:是说很杂乱的意思! 比如:“今天老子去上网,啥子狗儿麻糖的人都有。“

11:、“绵”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 比如: “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

12:“求”取代“什么”的意思!

比如:”你求都不懂!”

13:”吃刹午”意思就是吃中午饭的意思。一般出现在农村大人喊小孩吃饭的场境。

比如:二娃子,莫放牛啦。快回来吃刹午!

14:、“一哈”就是一起或者一块的意思!

比如: “今天去吃饭,把他们一哈都喊上!”

15:毛焦火辣”形容一个人烦躁,急躁的意思!

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

16:、“落教”: 就是说这个人比较懂事,听话。旺苍人常常来比喻孩子!

比如:“那娃儿还比较落较!说了他就不闹了”

17:“打捶”意思是打架的意思。 比如:“你两个一天到黑都在打捶

18:、“背时”:意思是说你做错了事情不走运,该倒霉,自己的苦果自己吞!

比如:“你该背时,哪个叫你不听老人言!”

19:、“锤子”:就是不太相信的意思,也有不可能的意思,常用的旺苍哩语。

比如:锤子!鬼大哥信你的话。 20:松活”:工作生活不忙不累比较轻松!

比如: “你干的这个活路好轻松哦!好久给我也介绍一下三!”

21:“经事”:指一个事物比较耐用。

比如: “今天我买的这个碗还比较经事,落到地上还没有打烂!”

22:“哈数”:就是心里有没有数,或者有没有把握。

比如: “放心,他骗不了我。我心里还是有点哈数, “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没有哈数哦?”

23:、“阴斗”:意思是悄悄的,达到自己某种目的而不让别人知道!

比如: “他经常是阴斗去菜市场,怕我们看见笑话他!”

24:“相因“便宜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肉卖的好相因哦

25:“默到”:。最主要的意思是表达“以为”

比如:“你不要默到我不知道你那件事情,我是不想和你计较!”

26:、“扯拐”:意思是东西出了问题,有故障了。

比如:“昨天家里的电视机出了问题,老是扯拐!冒火的很!”

27:“走人户”:和北方的串门是一个意思,而且经常用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比如:“大年初一我要走人户,你们走哪家?”

28:、“流汤滴水”:形容一个人做事不仔细,扫尾不够,总是留点,用吃饭时候的样来比喻。

比如: “二娃,你出去工作一定要仔细点哟,不要让老板说你流汤滴水的。 29:“蒲”:装液体装的很满都要荡漾出来了。

比如:“锅里的水都要蒲出来了

30:“日白NIA当”: 就是说谎的意思。

比如:“你一天日白NIA当的,哪个敢信你?”

31:“匍爬跟头“形容一个人走路或者做事情因为急而跌跌撞撞的形象,

比如:“你看他走的匍爬更头的,不晓得要干啥子“

32:、“柳斗”:表达一人对另外一人一直纠缠不休。

比如:“自己好好的喝你的酒三,不要柳斗我发酒疯!”

33:、“血股淋裆”形容词,形容血淋淋的,强调可怕的意思。

比如:“我最讨厌去农贸市场了,看那些杀鸡的,血股淋裆的,不安逸的很!“

34“趋黑”: 形容词语,对颜色黑注重下。非常黑。

比如:“你看你的手趋黑的,还不去洗洗

35:“邦重:”形容一个物品很重的意思。

比如:“你袋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哟,邦重的很。!”

36:、“扯脯酣”:意思是睡觉的时候打酣,而且用这个词语是指的声音很大。

比如:“局长,我明天要求换个房间睡,老田睡觉扯脯旱扯的吼。!”

37:、“爪梦脚”,还不清醒,不懂事。

比如:“你还在爪梦脚哇,起床了!”

38:咋子嘛”意思有点不服气, 比如:你今天要咋子嘛?随便你哈~,

39:“日白扯慌”也是说谎的意思。

比如:你一天到黑日白扯慌的嘛~

40:“日拐“扯拐意思就是形容一个人做出非常人的举动。

比如:“黑牛哪个杂种做啥子事都日拐的很。“

41:“砍脑壳的”诅咒一个东西改死。好象常常用来骂畜生

比如“那个砍脑壳的的猪儿又在乱拱。

42:“舍物儿“同上,通常用来骂猪。

43:“过落里“就是角落里的意思。一般是东凡的人比较常用的话

比如:“你看哪过落里全是耗子。

44:“挨间”边上的意思。也是东凡常用哩语。

比如:“二娃,靠到挨间走哦。”

45:“剪脑壳”不是把脑壳煎掉, 而是理发的意思。

比如:“你头发好长了,该去剪脑壳哦“

46:“贼娃子“小偷的意思,含有厌恶的成分。

比如:“昨天晚上来了贼娃子,把他们家香肠偷光了“

47:“棒老二“意思是旧社会的土匪,强盗。

比如:“以前这山上有棒老二住起的“

48:“篓“四川其他地区主要是形容一个人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但是在阆中话中,更多是形容一个人思想有点“黄“,样子有点色。

比如:“你好篓哦,还要看这些黄色书刊。”

49:“黄棒”形容一个人做事情,一窍不通,是个外行。 比如:“他开车是个黄棒的嘛,你还喊他当司机?”

50:“抓”动词:用脚踢的意思。

比如:“我用脚抓了那东西两脚”

51::“尔了“把东西扔了意思

比如:“那个香水我还没有用,你就给我尔了撒?“

52:与身体相关的别称:

拳头-----"定子"

膝盖-----克膝帮儿

足踝骨-----螺丝骨、螺丝拐

耳朵-----耳瓜子

手肘弯-----倒拐子

汗毛-----苦毛子

53:“讨口子”乞丐的别称。讨口是一个动词。

比如:“昨天下午,我家里来了一个讨口子

54:“戳拐”办事出差错,出了问题。

比如“喊你不要去你硬是要去,这下戳拐了撒。“

55:“劳慰”表示感谢,慰劳的意思。

比如:“二娃,帮我把电脑背回去,劳慰你了哦”

56:“打幺台”以前农村家庭用匠人常用的方式,指中午饭前的一次加餐。(因为通常午饭都煮的比较晚)

比如:“王师傅,辛苦了哦,我给你打个幺台哈。“

57:“带把子“语言中夹带粗俗词,说脏话。 比如:“都是些成年人了,说话还在带把子。“

58:动物的别称:

蚯蚓-----曲鳝

蜘蛛-----车蛛子

蟋蟀-----灶鸡子

蟑螂-----偷油婆

蜻蜓-----丁丁猫

蟾蜍-----癞克宝

青蛙-----客妈儿

蝙蝠-----夜边花(儿)[是儿化音]

蛇 -----乌烧鞭

老鼠-----耗儿

蛆-----蛆芽子

推屎爬(我也不知道真正的名字叫啥了)就是一个农名用的工具,用来钩屎的哈,呵呵.

巴头(依然不知道真正的名字,在旺苍已经濒临灭绝的微生物)

59:“千烦“形容孩子家很调皮捣蛋,到处惹是生非。

比如:“老张家的娃娃千烦的很,看到就头痛“

60“撅人“骂人的意思。

比如:“老王的老婆脾气好大哦,动不动就要撅人

61:“杂哇”

就是指爱乱讲话,含强烈贬义。 比如:“你个杂种乍个这么杂哇,哪儿都有你?”

引申:批杂哇杂

以前打街霸我不晓得为啥子把****哪个脚的连招叫杂哇腿。

62:先人

意思深刻的词,至今我也只能理解成为祖上的人的意思。但大多时候我们用在损人或无奈的时候。

比如:“你个先人咧,喊你踢个球就哪么困难嘛?”

63:利古

东凡土话,就是故意的意思。

比如:“你是不是利古要和我两个骂哦?”

起妈子;这意思呢?就是骂人的话哈.骂架的时候就是用这骂人.

比如;二娃子你起妈子娃儿还不起上班几点老安.

第三篇:【闽南方言成语】闽南话、闽南语的方言与俗语

半生蜡熟——半生不熟 半死半活——半死不活 扒头控耳——挠头抓耳

报鸡城狗——照顾一人,引起众人追逐,喻指牵一发动全身 放刁吹鳖——威胁恐吓。同“放刁拳比”差不多 捧碗甩筷——甩碗扔筷子。 饱狗占屎——喻指贪得无厌

变面变孔——脸色说变就变。喻指喜怒无常 拼死拼活——拼老命做事 盘山过岭——翻山越岭

盘屎过瓮——把事情重新做一遍。形容越弄越糟糕,毫无意义的重复

笨脚笨手——形容手脚不灵活

傍神福绿——靠神获取福绿,指乘机沾点好处 傍官靠势——依仗官势。

搬嘴搬舌——四处传话,挑拨离间

搬嘴小姑——像小姑仔爱学舌,指爱搬弄是非 撇手掠脚——捋袖挥拳,摆出打架姿势 歹款歹制——性格暴躁,性格偏僻 歹心毒幸——心地阴险,手段残忍 歹声歹嗽——声音严肃,说话严厉带有责备之义 歹铜旧锡——破铜烂铁

歹囝浪荡——浪荡公子,行为不检 扶脚蒱手——扶手抬脚

骗请害饿——说要请客让人饿肚子空等 鼻流澜滴——鼻涕口水任随流淌。同“鼻流汁滴” 欲吃唔做——光吃不做 欲长倒短——同”想长倒短 欲死欲活——要死要活

无影无迹——同“无影无只”形容没有根据的事 无闲无工——没有闲工夫 无暝无日——没日没夜

无嘴无舌——不会讲话,形容不善交际 无即无或——没这没那

无眠损神——缺少睡眠有损精力 无闲切切——忙着做事 无头无面——面目不清 无鼻无目——事情未清楚 无大无细——不讲礼貌

无声无说——没人说话,没有声音。喻指音信全无 无性无块——没有性子,好脾气 无拍无算——毫无打算,缺乏计划 无天无地——无法无天 无相输赢——不相上下 无顾体面——不顾面子 无囝无儿——没儿子也没女儿 无空倘钻——无孔可钻,无懈可击 目白舌吐——目瞪口呆

目淆无扣——不识时务,不知道危险 名声透屎——臭名远扬 卖龟买鳖——徒劳无益

掠龟走鳖——顾得了东顾不了西 面忧面Q——愁眉苦脸 袂晓抽退——不知闪退

大牛惜力——牛虽大但不肯使力 大脚大手——花钱大方,不懂得节俭

大箍作菜——虽然身材粗壮,实际是小菜一碟 当头对面——面对面的意思 直肠直肚——说话不会拐弯抹角 猪欠狗债——有前因必有后果 缠脚镇手——碍手碍脚 鼎里涂溜——瓮中之鳖

跺脚顿蹄——怒气冲天,乱蹬乱跳 雕花刻柳——精雕细刻 天落红雨——指事情不可能发生 头烧耳热——身体发热,体温升高 头晕目暗——头晕眼花

头毛试火——指执意蛮干,自取灭亡 头目精鸟——机灵透顶 吐气吹哼——唉声叹气

吐血吐沱——焦急烦恼,连血都吐出来 宰鸡教猴——杀鸡吓猴 贪长短到——同贪吃屎漏 添头贴尾——增添补足 添脚添手——画蛇添足 脱裤放屁——多此一举 人来客去——亲戚朋友往来 年冬月节——逢年过节

老马展鬃——年纪虽大,不服老 你甘我愿——彼此甘愿 软索牵猪——以柔克刚 软涂深掘——弱肉强食 离头什仙——头发散乱

犁头戴鼎——埋头苦干,毫无二话 鹿脚马枪——狐群狗党 路鳗狗鲨—— 一丘之貉 雷弹切掣——电闪雷鸣 路家散宅——家破人亡 十手五爪——七手八脚

上四袂摄——人到了四十就精力衰退 水流破布——做事拖拖拉拉,说话拉东扯西 汁流汁滴——形容做事拖泥带水,效果很差 尖脚幼手——手脚细嫩

咀死绝咒——发重誓以求让人相信 吃饱换饿——工作没有成效,白花力气

吃便领现——吃的领的都是现成的,指悠闲安乐 七横八直——形容乱七八糟

七创八创——随便做事,不按规矩来 吵家闹宅——吵得家庭不得安宁 伸脚出手——动手动脚

抢年抢节——年关节日抢购货物。借着年节趁机捞钱 青暝怨壁——寻找借口,掩饰过失 青暝穿针——瞎干一场

差牛缉马——以牛追马。形容方法不对,无济以事 臭头烂耳——毛病很多

臭脚撑底——骨子里如屁股一样臭,本质有毛病 粗嘴野斗——粗言野语 钝刀利手——刀钝方显快刀手 撞门弄户——撞击门户,形容气势汹汹 天乌地暗——天昏地暗

贪俗买贵——贪一多便宜结果买得更贵

劳气着力——费口舌要花力气。喻做事要看值不值得 钱咸淆粘——形容很小气

贼头贼面——从外到里都是贼样子 柴空米尽——形容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聘贼顾更——引狼入室 贼仔贼孙——鼠窃狗盗之辈 秤锤拖尾——形容人老珠黄

插嘴插舌——爱插话。指不懂得尊重人 嘴饱目饿——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嘴干喉刮——口干舌燥

嘴尖舌利——话语尖刻,贫嘴薄舌 嘴笑目笑——满脸笑容

三脚花跳——像动物一样跳跃。形容连蹦带跳 三尖六角——高低不平,凹凸不正 三请五催——反复多次催请

三人五目——形容多人过目,事实真切 三不五时——经常的意思

三更半暝——三更半夜。同“三更暝半” 心狂火着——热得心中起火,心急火燎 双头落力——两头使劲,双管齐下 生空生缝——专出坏点子

想空想缝——专想挖空子,挖空心思 生脚生手——添手添脚。喻指无中生有

生头发尾——浑身上下生疮发脓,喻指毛病很多 四九日乌——春日阴雨绵绵,喻指缺乏热情冷落冰霜 四脚拔直——手脚僵硬,形容人死的状态 四箍遴转——四面八方,四周围 四四角角——四四方方 死坐活吃——吃白饭不干活

死猪镇坫——死猪占板位。占着茅坑不拉屎 辛苦病痛——拖磨过度得病 相教相学——互教互学

屎激开学——大便急了才要建厕所。喻指紧急的事情到眼前才匆忙处理(学:公厕) 瘦人厚膏——身材瘦体质强

数佛做粿——喻指办事有计划。也指做事不灵活 见拍见赢——百战百胜

近街避巷——近闹市又避居小巷 近庙欺神——在庙附近却瞧不起神。 鸡角身坯——像公鸡一样。指好斗成性 拣精拣肥——喻指过分挑剔 狗兄狗弟——难兄难弟 规头面汗——满头大汗 骨折肉裂——粉身碎骨

拳头坫坯——喜好斗殴打架,但拳术又不到家 紧脚捷手——手脚麻利

家私伙头——家具或专业用的工具 假肖六颠——装疯卖傻 纠肠纠肚——牵肠挂肚 割肠割肚——心如刀割 俭肠俭肚——省吃俭用

举箸遮鼻——喻指要知足,不要多占便宜

烧山炎日——阳光灼热似热火烧山。形容暑气逼人 估不而将——不得已而为之

乞吃假仙—— 喻指冒名顶替。鱼目混珠 可怜可代——十分可怜 轻声细说——形容态度和蔼 牵声拨调——故意拉长声调 起脚动手——动手动脚

起鼎动灶——烧锅做饭。喻指待人热情 起早摸暗——起早摸黑 哭爸哭母——叫苦连天

勘头勘面——头脑缺根弦,目无尊长乱发脾气 脚瘸手折——手足残废 脚浮手掣——手脚颤抖

瘸脚破相——脚瘸,脸上有毛病。喻指残废 五花十色——五颜六色火烧目眉——火烧眉毛 好脚好手——手脚都好使,喻指身体健康 好名好声——名声很好

好锣好鼓——锣鼓敲得动听。形容说话投缘 好来好去——双方感情很好。交往密切 好声好哨——喻指态度柔和

合字恶写——合字难写。喻指凡事合作不容易 欢头喜面—— 一脸的欢喜。形容春风满面 血流血滴——血淋淋,伤势惨重

雨淡水滴——下雨天到处湿漉漉。喻指行动不方便 鱼虾水卒——虾兵蟹将

胸肌瘦细——形容身材瘦小细弱 引鬼入宅——引狼入室

王哥柳哥——随意称兄道弟。喻指不务正业的人或三教九流之辈

乌篮血迹——摇篮之地。喻指故乡

乌青激血——皮肤青肿淤血。喻指伤势严重 乌噜白噜——胡说八道。同“七吐八吐” 乌天暗地——天昏地暗 无做无声——没有作声。喻指不露声色

唔知头天——不知头上天有多高。喻指不知内情乱说 唔知天地——不知天地在哪里。喻指晕头转向 唔知头尾——不知道来龙去脉

红面赤须——形容人满脸通红,也指脸色红润 红膏赤蟹——像煮熟的蟹膏一样红

有嘴无澜——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口舌,劝说良苦 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有空无笋——形容做事不周全,或不可思议 有七无八——形容乱七八糟

有耳无嘴——劝人只管听,不要乱插嘴。或指不要对外传话 有嘹有拍——符合旋律节拍。形容做事有板有眼 有空倘钻——有机可乘

会算袂除——只懂加不懂除。喻指只知利润不知成本 应嘴应舌——乱顶嘴,不懂礼貌

学嘴学舌——四处乱传话。喻指搬弄是非 弯街僻巷——喻指偏僻的角落

饿饥失顿——三餐吃不饱。形容经济困难 歪膏市斜——歪歪斜斜。也指行为不正 歪嘴斜目——眼斜嘴歪。喻指五官不正 冤家量债——冤家对头,争吵不休 鸭仔听雷——不知所云 鸭仔趁阵——盲目跟从。喻指随大流 恶人无胆——凶恶的人也最胆小 憨头愚面——傻头傻脑

憨人厚福——不精明的人更有福分 淹山淹海——大水淹没一切。

傍赏福绿——靠近别人吃香喝辣。喻指秃子跟着月亮走沾点光

第四篇:方言

气象类:

春风唤秋雨。春分地气通。寒露过草枯。东风不让西风。开河不过凉蛰。东北风,雨祖宗。火烧云,晒死人。乌头风,白头云。勾勾云,雨淋淋。棉花云,雨来临。二月二,反冻河。天闷燥,雨就到。早霞阴,晚霞晴。开门风,关门住。立了秋,把扇丢。夏雨少,秋霜早。暑伏凉,浇倒墙。泥鳅欢,要变天。五伏六月车辙雨。夏至雷鸣三伏早。阴来阴去下大雨。鲫鱼乱跳,必有雨到。西北风是开天的钥匙。老云接驾,不刮就下。老石旧砖,出汗闹天。大旱过不去五月十三。冬春东风硬,夏季雨水盛。天有骆驼云,雹子要来临。北风转了东,越刮越希松。月亮戴草帽,明天把雨闹。 日落风不煞,必定要大刮。夜晚东风尖,明天好晴天。傍晚火烧云,明天晒死人。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不怕十五下,就怕十六阴。黑云黄稍子,必定下雹子。立夏东风摇,麦子水里捞。早晨浮云走,白天晒死狗。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小鸡上窝早,明天天气好。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小雪雪满天,来年是丰年。王八把水翻,大雨一两天。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上午云高冒,下午雷雨到。先打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二、八月,地罗筛(渗水快)。立冬阴一冬温,立冬晴一冬凌。 冬天九九有雪,夏天伏伏有雨。日出东方红,不是雨来就是风。三场西南风,下雨不用问先生。竖闪电雨成线,横闪电雹成片。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指将涝)。蜘蛛网上多加工,不是下雨就刮风。蚂蚁搬家蚊打旋,下雨消息向外传。天晚鸡不把窝钻,一两天内要变天。一场春风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秋雨一场凉,三场白露一场霜。九月九晴一洼凌,九月九阴一冬温。 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东风不晴天。 东虹云彩西虹雨,南虹出来卖儿女。 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三月南风下大雨,四月南风晒河底。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

二、八月。

二、八月,昼夜相亭(昼夜长短相同)。地动山摇,花子撂瓢(地震后收成好)。日落云来接,明天把工歇(有坏天气)。雨后的太阳,后娘的巴掌(其势凶猛)。树挂一百八(下树挂后180天左右有雨) 十一月半,巧女多做半条线(白天渐长)。听见“伏得”(一种蝉)叫,百日寒霜到。云吃火,无处躲(云彩遮住火烧云,有雨)久雨唧嘹(静海方言,蝉)鸣,天阴要放晴。母猪云过河(猪形云彩赵过银河)三天内有大雨。小雪不封地,大雪不冻河(小雪、大雪均指节气)。早阴,晚晴(子,鸟名,据传晨叫主阴,晚叫主晴)。开门雨,闭门风(开门下雨整天有雨,关刮风整夜有风)。

二、八月,乱穿衣(二月、八月气候宜 人,适应不同服装)。大雁叫一声,穷人吃一惊(大雁南飞天将冷,穷人更不好过)。小暑点一点,大暑没了坎(小暑如下雨,大暑雨将更大,会没过门坎)。 前寒食,后寒食,过了寒食冷十日(过寒食节后,再冷10天左右就暖了)。麻雀(静海人称一种类似麻雀而大的野鸟)往南飞,必定有雨追(大群麻雀南飞,有雨)。云彩往东一阵大风;云彩往北一片大水;云彩往西王母娘娘披蓑衣;云彩往南王母娘娘撑船。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远看柳已发青),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不来,九九无凌丝(或为: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1 农事类:

麦熟一晌。稀田大穗。倒茬如上粪。旱年多种谷。百菜如白菜。鸡肥不下蛋。麦喜胎里富。谷雨麦怀胎。要改碱,种稻田。旱耪田,涝浇园。要想富,多种树。一方土,一方种。一亩园,十亩田。枣芽发,种棉花。六月六,看谷秀。立了秋,挂锄钩。鸡孵鸡,二十一。鸭孵鸭,二十八。锄头底下三分水。伏里雨多好种麦。芒种三天见麦茬。马不得夜草不肥。清明的麦子挂纸钱。粪大水勤,不用问人。母大子肥,籽大苗壮。有钱买种,没钱买苗。粪倒三遍,不打自烂。麦收青条,不收花腰。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寒露不蚀葱,必定空。好高梁收不过赖棒子。收不收,六月二十头。草死苗活地发暄(锄地)。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买不起的骡子喂不起的马。棒子锄三遍,一天长寸半。碱地不整平,缺苗成窟窿。春耕深一寸,顶上一茬粪。麦子就怕倒,一倒一把草。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种麦不怕草,就怕坷垃咬。家土换野土,一亩顶两亩。 要吃碱地饭,就得拿粪换。春麦不出九,出九不保收。麦子不绞股,不如土里捂。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立秋十八晌,寸草结籽粒。寒露割谷忙,霜降忙打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要发家,芝麻、棉花、瓜。不吃落地的,鸽子吃喘气的。横看麦子竖看麻(估产方法)。立了秋,大小一齐揪(棉桃)。春天耠层皮,等于秋天耕一犁。处暑不露头,不如割了喂老牛。土质松碱主轻,地板硬碱就重。早种稀,晚种密(指种麦下种)。稀了多结桃,密了长油条(棉花)。麦到芒种黍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今年留下一棵草,明年一车拉不了。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喂牲口)。涝梨旱枣(梨树嘉多雨,枣树喜干旱)。谷锄八遍饿死狗(多锄籽粒成实出糠少)八月八,蚊子嘴开花,九月九,还出来咬一口。擦不擦(静海方言,指农田涝不涝),六月二十八。麦无二旺(冬前麦苗过旺,消耗养分多,返青后会转弱)。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大的(指开苗时所留株距)。麦子剃了头,大田没了牛(麦子收割完,大田就超过牛高了)。麦收

八、

十、三场雨(八月、十月,转年三月下雨,有利麦收)。地地梨儿,一撮毛,好吃不好刨(地地梨儿,又称地梨,一种莎草的球茎,味甜,可食。灾荒年静海县人常到野外刨此物充饥。)收了文安洼,粮食没人抓;开了文安洼,十年不回家(文安,静海两县间有大洼名文安洼,丰收则粮食有余,洪水则居民逃散)。

2 事理类:

饿死不做贼。伤财别惹气。打铁看火候。疑心生暗鬼。打狗看主人。亲戚远来香。不打不成交。狗眼看人低。火大无湿柴。好狗不挡道。休前妻,毁苗。纸里包不住火。家丑不能外扬。一步一个脚印。脚正不怕鞋歪。飞得高,跌得重。瞎猫碰着死耗子。手大捂不过天来。没事少进阎罗殿。萝卜快了不洗泥。哪里丢了哪里找。不吃馒头争口气。请神容易送神难。多个香炉多个鬼。打头的没劲都没。胳膊折在袄袖里。没有过不去的河。舌头底下压死人。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知人知面难知心。帮腔的上不去台。上梁不正底梁歪。身正不怕影子斜。放着河水不洗船。活鱼不卖摔死卖。没有不透风的墙。什么人玩什么鸟。一等人办一等事。放长线,钓大鱼。孩子是娘身上的肉。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人怕干活,活怕干。歉年饿不死手艺人。买骡子买马看母子。同着矬人别说短话。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打不着狐狸弄身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瘸狐狸单咬病鸭子。客大欺店,店大欺客。能买不值,不买吃食。人敬富的,狗咬破的。阎王好见,小鬼难搪。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吃饭防噎,走路防跌。善门难开,善门难闭。冻死懒的,撑死馋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老要张狂,少要稳重。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宁省囤尖,不省囤底。前头有车,后头有辙。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来。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舍不了孩子套不了狼。买船看梁,娶媳妇看娘。光脚鸭子的不怕穿鞋的。别拿着土地爷不当神仙。针尖大的洞,斗大的风。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上甜。窍门满地跑,看你找不找。不听老人言,急慌在眼前。好孩不在多,一个顶百个。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子弟传子弟,越传越不济。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穷人解馋,不是辣就是咸。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赵穷赵吃亏,越冷越尿尿。好货不怕比,怕比没好货。是真难变假,是假难成真。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五个手指头没有一般齐的。饱带干粮暖带衣(指出行)。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秋天猫猫腰,强如冬天走一遭。狼走天边吃肉,狗走天边吃屎。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要在人前显贵,必在暗地受罪。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侄女随姑,侄子随叔(指长相)。看见人家的黄病看不见自己的痞。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夜晚千条路,当不住赶明儿卖豆腐。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一儿一女一枝花,多儿多女是冤家。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一个姑爷半拉(静海土语,半个)儿。打了春的萝卜立了秋的瓜(不好吃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多年的眼泪流成河。宁给好汉子牵马坠镫,不给赖汉子当祖宗。骑驴的不知赶脚的苦,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人怕当爷,布怕做鞋(指到末期,快要完结)。要想解馋别吃虾,要想解饿别吃渣(指豆腐渣)。河里的鱼,水上的鸭(野鸭),谁的手快谁就抓。鱼找鱼,虾找虾,青青灌儿(青蛙土称)找癞蛤蟆。纳罢粮,自在王(旧社会农民交完官粮就轻松一阵)。庄稼汉三宗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不受人盘算)。造弓的弓弯,造箭的箭直(表示各司其事,各尽其责)。鱼是驮饭的驴(旧社会穷人粮少,不敢吃鱼,害怕多吃干粮)。 干柴细米不漏的房屋

3 卫生类:

为嘴伤身。恨病吃药。心广体胖。有病乱投医。有病不瞒医。偏方治大病。草头方治大病。笑长命,哭生病。老怕伤寒少怕虚。伤筋动骨一百天。庸医杀人不用刀。三分吃药七分养。吃了五谷难保不生病。穷好算命,富好看病。少吃有味,多吃受罪。春捂秋冻,到老没病。食多伤身,气大伤神。无气不生病,无毒不长疮。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晚饭少吃口,必活九十九。牙越剔越稀,耳越掏越聋。年轻人找病,老了病找人。犯病的别吃,犯法的别做。喝凉酒,睡冷炕,必有后患。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小孩儿的屁股三把火(指不怕冷)。笑一笑,十年少,恼一恼,老一老。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牙疼不算病,疼起来就要命(指疼痛难忍)。男怕穿靴,女怕戴帽(分别指腿脚浮肿和脸部浮肿)。干痨、气臌、噎,阎王爷请到的切(静海土语称客人为切)七十

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年届此龄体衰易死,须格外注意)。

第五篇:扬雄方言

《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方言词典,它比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还要早一百多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的全名叫做《輶(yóu犹)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所谓“輶轩”就是古代使臣所乘坐的轻便的车子,在汉末应劭的《风俗通义•序》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采异代方言。”这即是说:周秦时代,每年八月在五谷入仓之时,就由最高统治者派遣一些使者坐乘轻便的车子,到各地采集诗歌、童谣和异语方言等,并以这些材料考查风俗民情,供执政者作参考。到了西汉的扬雄,就把这些采集来的材料加以分类编纂,成为一集,这就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后因这个书名太繁,所以人们都简称之为《方言》。

作者扬雄(公元前58年——公元18年),字子云,四川成都人(古谓之蜀郡人)。他是西汉有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前汉书•扬雄传》载:“(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可见扬雄是一位知识渊博、才学出众的大学者。汉成帝时他担任过给事黄门郎。他精于古文字学,尤其擅长于古文奇字。他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仿《史籀篇》和《仓颉篇》作《训纂篇》。他的语言学的代表作——《方言》,也正是模仿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写成的。《尔雅》和《方言》相比,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尔雅》除了诠释“古今异言”之外,还搜集了大量的“方俗殊语”;而《方言》也同样是诠释“别国方言”和“绝代语释”。不过,这两部书编辑体例虽然各异,但它们都是按照词义不同来归类的。 其不同点主要有二:第一,《尔雅》的内容主要是“古今异言/以今言释古言;而《方言》的内容则主要是以通语释方言。这两部书若能互相配合使用,那就可以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对于我们阅读和研究古代典籍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方言》是扬雄的呕心沥血之作,在应劭的《风俗通义•序》中说,扬雄治《方言》共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凡九千字”,共十五卷。我们所能见到的今本《方言》是晋代郭璞的注本,只有十三卷。„‟至于字数,据清代学者戴震的统计却有11900百多字,比应劭所见的本子多出了将近三千字,可见这些字均为郭氏以前的学者所增。扬雄死于王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方言》当在此年脱稿,由此可以想见,扬雄也很可能还没有来得及编完全书就离开了人世。《方言》所记载的方言殊语所属的区域极为广阔:北起燕赵(今辽宁、河北一带),南至沅湘九嶷(今湖南一带);西起秦陇凉州(今陕西、甘肃一带),东至东齐海岱(今山东、河北一带)。甚至连朝鲜北部的方言也均有所搜集。“它是开始以人民口里的活语言作对象而不以有文字记载的语言作对象的”,真可谓“中国语言史上一部„悬日月不刊‟的奇书。”(罗常培:《方言校笺及通检•序》)我看罗先生的这个评价是很恰当的。《方言》的释词体例大致与《尔雅》相似,它虽然没有象《尔雅》那样明确地标明门类,但也基本上采用分类编次法。比如第八卷是诠释与动物有关的词:虎、獾、鸡、猪等等。第九卷是诠释与器物有关的词:戟、矛、箭、剑、盾等等。第十一卷也基本上诠释与虫豸有关的词:蜻蛉、蝗螂、蚍蜉、蟒等等。其方式是:先举出一个词语来,然后说明“某地谓之某”,或“某地某地之间谓之某”。比如卷十一释“蝉”的一条说: 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螂蜩,秦晋之间谓之蝉,海岱之间谓之。其大者谓之,或谓之蝒马;其小者谓之麦蚻,有文者谓之蜻蜻,……大而黑者谓之(音栈),黑而赤者谓之蜺……。这不仅把蝉的异地异名说得一清二楚,而且还把蝉因大小、颜色不同,其称呼也各异的情况,讲得明明白白。比如我们读孟郊的《征蜀联句》:“始去杏飞蜂,及归柳嘶蚻(Zhá札)。”这个“蚻”字一查《方言》就解决了,是指小的蝉而言。这就比《尔雅》那种只用一个词来解释几个乃至于几十个同义词要精密而准确得多。就《方言》记载的内容看,也还包括古方言、今方言和冲破了区域限制制的普通话。

扬雄的解说用语也均有其特定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六种:(1)凡说“某地语”或“某地某地之间语”的,都是指各地不同的个别方言。如“箭,自关面东谓之矢,江淮之间谓之鍭(音侯),关西曰箭。”“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或谓之航。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2)凡说“某地某地之间通语”的,是指通行区域较广的方言。如“傺、眙,逗也。南楚谓之傺,西秦谓之眙。„逗‟,其通语也。”可见“逗”是通行区域较广的方言。(3)凡说“通语”、“凡语”、“凡通语”、“通名”或“四方之通语”的,都是指普通话而言。如“腼、饪、亨、烂、糦、酋酷,熟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郊曰腼,徐扬之郊曰饪‟嵩岳以南陈颍之间曰亨。自河以北赵魏之间火熟曰烂,气熟曰糦……„熟‟,其通语也。”这个“通语”,实指普通话而言。(4)凡说“古今语”,或“古雅之别语”的,都是指古代不同的方言。如“假、怀、摧、詹、戾、艐,至也。邠唐冀兖之间曰假,齐楚之会郊或曰怀,摧、詹、戾,楚语也。皆古雅之别语也,今则或同。”(5)凡是一个地方单举的,它必然是一个单独的方言区域。如“舒勃,展也。东齐之间凡展物谓之舒勃。”(6)凡是某地和某地经常一起并提的,它们基本上是一个方言区域。如秦晋并提,东齐海岱经常并提,南楚江淮经常并提,宋卫经常并提,梁益经常并提,北燕朝鲜经常并提等等。

从以上这六点来看,扬雄在两千年以前就能用各地区语言的联系与区别的观点来研究语言,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通过他的分析和比较,就能使我们基本上看出秦汉时代方言区域的梗概。

说《方言》是一部很有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汉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资料。比如在《方言》卷三中说:“官婢女厮谓之娠。”所谓“女厮”,即指送给使者的妇人(娠),而这种制度在汉前及汉代均有。汉代的统治者对农民是很轻视的,如在《方言》卷三中又说:“儓……农夫之丑称也。南楚凡骂庸贼谓之田儓。”这些称谓,也给后世人研究汉代的阶级关系提供了资料,通过这些语汇资料,也能使我们从侧面了解到当时的某些社会现实。

其次,对后人阅读和研究古代史籍及文学作品都有帮助,《方言》是一部很好的工具书。比如我们读《逸周书•王会》时,会见到“鲛瞂利剑为献”一句。那么这个“瞂(fá伐)”字是什么意思呢?只要一查《方言》就解决了。在《方言》卷九中说:“盾,自关而东或谓之瞂。”这就是说,“自关而东”这一地区,有人把“盾”叫做“瞂”。再比如我们在阅读古籍时,经常会碰到“蝾螈”一词,旧《辞源》和新《辞海》等工具书都说这种动物与守宫类似,但始终没有说明何地才称“蝾螈”?而《方言》却说得清清楚楚:“守宫?……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不仅如此,就连秦晋、西夏、东齐海岱、北燕等地对守宫的叫法以及水陆两类的名称也都一一罗列,这真是“求一而得三”。

第三,《方言》是记载古代不同地区的不同语汇,而《尔雅》却是以收集研究古代的同义词为主,若能将这两部书对照起来进行研究,我们很自然地就会发现,古代的某些通用语,很可能由于它的词义范围的缩小而演变为后来的方言;而古代的某些方言,也很可能由于它的词义范围的扩大演变为后来的通用语。这就给我们研究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今方言的糅合、祖国各方言区语言的发展规律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四,从《方言》全书中还可以发现,今天的某些方言土语有很多是依古代某地区方言土语沿用下来的。比如山东莱阳一带的人说:“这个人真是个松(sōng)包!”翻译一下,就是说“这个人真懦弱”的意思。这个“松”字在《方言》中就写为“倯”,古今词义完全一样。可见,《方言》也是我们今天编撰当代的方言词典所必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

第五,“即异求同,条分缕析”的研究方法,在今天看来也很值得我们借鉴。郭璞在《方言注•序》中概括得好:“考九服之逸言,标六代之绝语;类离辞之指韵,用乖途而同致;辨章风谣而区分,曲通万殊而不杂。”从横的方面说,他是罗列了同时代的许多地区性的方言;但从纵的方面看,扬雄也并没有忽略语言的时代特征。他这种发展的观点的建立,是以语言的实际为基础的,所以也是科学的,其编撰方法也是有系统的、连贯的、有条不素的。

第六,《方言》中的语言材料,不是从书面到书面,而都是经过实地调查所积累起来的。这正如扬雄在《答刘歆书》中所说:“常把三寸弱翰,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这也就表明扬雄自己经常手拿毛笔和四尺涂上油的白布,到处调查方言。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这种方法对我们也颇有启示:古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不能作得更好吗? 当然,《方言》也同中国古代的其它工具书一样,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方言》的主要缺点是:(1)在词的分类上缺乏严格的界限,把这一万多字分成十三大卷,未免过于粗疏。(2)错误多。有的是前后错乱,有的地方有讹字衍字,也有脱落和倒置。这里面有郭璞原本的错误,有郭璞以后到隋唐传写的错误,有宋以后传刻本的错误。(3)编排体例不够科学。倘若没有“通检”的帮助,那就实在难于检查。虽然如此,《方言》仍是一部世界罕见的文史工具书。它在中国词源学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方言》问世以后,注释家们争相为之作注,首先给《方言》全面而细致作注的是晋代的郭璞。郭氏精通文字、音韵、训诂,他的《方言注》在解说词义方面与他的《尔雅注》相同,都是以今言释古语的。他的注释原则是:《方言》原书中释词不清晰的,他便进一步加以明确的解释;对一些不易理解的特殊语词和特殊文字,就用普通语词加以浅近的解释,使人容易明了;用晋代的复音词解释汉代难懂的单音词;对有一些因为语音不正而产生的“转语”,他都一一加以说明。郭璞真是一位善治《方言》之学而为世代所赞誉的功臣。 到了清代,《方言》颇为“小学”家所重视。戴震以《永乐大典》中的《方言》为依据对明本《方言》正伪补漏,写成了《方言疏证》一书。也就是说,他不仅根据《永乐大典》本改正明本的错误,同时,他又根据古书的引用来改正《永乐大典》本的错误,所以戴震的本子一致被公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善本。另外,清人卢文弨根据不同的刻本和校本又加增订,写成了《重校方言》,其中还附有《校正补遗》。其实这两个本子各有千秋,周祖谟先生说:“论学识卢不如戴,论详审戴不如卢。”(《方言校笺及通检•自序》)这话是很对的。若要对《方言》进行研究,戴、卢二氏的本子都是极为重要的参考书。戴震的《方言疏证》在《戴氏遗书》中有,《四部备要》中单独成卷。卢文弨的《重校方言》有《丛书集成》本。《方言》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某些方面情况的资料。尤为重要的是,《方言》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汉语发展史、汉语方言史、汉语词汇史、汉语音韵史的丰富资料。《方言》一书的价值更在于,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个人力量进行全国方言词汇调查后而撰成的一部书,它的编纂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是一种创举,收集材料和编写方法在当时已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在方言词汇、方言语音调查的规模和记录手段、工具都已远胜古人的今天,我们不能不铭记扬雄握笔携绢,口问手写,孜孜不倦的开创之功。《方言》作为"悬诸日月而不刊之书",在中国语言学史和世界语言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应当是当之无愧的。

有关学者认为,《方言》是第一部以人民口头的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书籍,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语言史上都是一部“悬诸日月不刊”的奇书。

有人认为,扬雄对方言的调查研究完全靠的是自己的个人力量。那么,扬雄是如何对这些方言进行调查研究的呢?目前看来,他可能通过三种途径,进行方言的调查研究。一是利用官方提供的条件进行实地调查。汉末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序》中说:“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室。”说是周秦时,朝廷常派一些使者乘坐轻便的车子到各地去采集诗歌、民谣和方言,并借以考察风俗民情,供执政参考。这里的“輶轩”指的是轻便的车子。汉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化解方言的不通,也曾采取措施研究方言。扬雄《方言》一书的全称叫《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说明扬雄编纂《方言》与輶轩使者采集方言有关,很可能他就做过这样的采集工作,或者是在随皇帝出游时顺便开展过方言的调研。二是查阅古代留下的方言文献资料。周秦时,朝廷重视方言调查,也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方言资料。扬雄43岁时,曾上书给汉成帝,请求给他三年的薪俸,不任职务,专门到皇家图书馆去查阅和研究方言资料。汉成帝批准了他的请求,不仅薪俸照发,还特赐钱六万,让他专心从事方言的研究。对这些方言文献的研究是他写作《方言》一书的重要基础。三是向不同地方的人进行调查。扬雄是以口头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所以他非常重视对活语言的研究,重视对口头语言的调查。他在京城经常向来自各地的官员、推举的士人、往来的客商和驻守的士兵以及外国的使者进行方言调查,详细了解各类方言的发音、含义、文字等情况,这在《方言》一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得出来,说明他下了很深的调查研究的工夫。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不会有《方言》一书。

《方言》形成之后,只有晋代的郭璞继承了扬雄的精神,继续对方言进行了研究。郭璞在《方言注》中,对汉代和晋代一些方言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他也是进行过大量的语言调查工作的。这两本书,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方言、古代语音变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惜的是,后来从事方言研究的人寥寥无几,方言调查也没有能够坚持下来。但从扬雄编著《方言》以及郭璞对方言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语言学研究上是非常重视和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的。

二、汉语规范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顺心而为范文下一篇:唐代文人范文

热门文章

山西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