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2022-10-01

第一篇: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在纪念建党90年之际,为了缅怀党的光荣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西洋特肥党委在杨成世书记带领下来到了锦州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在“隆隆的炮火”之中,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中三大著名战役中的首役——辽沈战役而修建的。走近纪念馆,我那原本平静的心情不知在何时竟异常的激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被称之为“胜利之门”的大门,在大门右侧镶有叶剑英同志题写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我们一行40多人在这里举行了新党员宣誓和老党员在宣誓仪式,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馆内设有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和全景画馆。战史馆记录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和一些经典战役,那里陈列着当时的一些武器装备和烈士们的遗物。那些武器 、那些奖章 、那些锦旗是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真实写照,那一份一份战争时所用的文件、一个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幅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真实的呈现在我的眼前。与战史馆不同,支前馆里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的,军民鱼水情的感人画面彻底让我领悟到军民一家亲的伟大力量。参观完支前馆,来到烈士馆,在烈士馆看到了许多烈士的雕象,其中有当时阵亡的最高将领朱瑞,有我们大家熟知的杨志荣烈士,还有女烈士姜仁福等。外面的墓碑上记载着一排一排的牺牲名单,仅团级以上的就有上千人,想想那些没有任何军衔的战士,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却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还有那些支

援前线的后方群众们,他们更是无名的英雄,实在令人敬佩!全景画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亲眼目睹了 解放锦州时那场壮烈的战争画面,一幕幕的战火连天在我眼前循环上演。在那个硝烟弥漫,蔓草连天的时代,无数战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放眼望去,满目荒凉 ,一片片被烧毁的民房,一条条躺满战士尸体的战壕,一股股漫天翻滚的浓烟讲述着战争的惨烈。试想一下,那时候的人已经不再是想怎样生活了,而是要想怎样竭尽全力地生存下去。

参观完辽沈战役纪念馆,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今天这种和平的环境里,我们西洋人应该怎样做?我想应该以感恩、结缘、诚信、正心、包容、分享之心去从事我们的工作,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受教育,我被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事迹感动着,并再一次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

辽宁西洋特肥 硫酸分厂:马青元

第二篇: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长期以来,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锦州市乃至全国对外接待的“红色名片”和“城市客厅”,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特别是新馆开放以来,辽沈战役纪念馆相继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辽宁五十佳景。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历史的丰碑,是人民的怀念。馆藏丰富的文物和史料,成为辽沈战役研究和展示中心。革命纪念性建筑与现代园林融为一体,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事文化旅游的胜地。多少次的往返锦州,总能在高速路边上看到“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牌子,再加上些回忆战争的书籍里面提到的辽沈战役一些激烈的战斗描述,更想到现场看看这个纪念馆。4月5日,我和同学一起组团去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我们刚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色的雕塑,下面是: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朱德总司令提的这12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两边是一座座烈士的墓碑,那一个个牺牲的烈士的名字至今还在我眼前!使我不由得感到这是一场多么壮观的战役!

进入馆内观看,有两个浮雕,刻的是战士们冲锋的场景。走进馆内仔细观看,我看见在展览栏里有许多的革命时期留下的东西。如在革命时期,林彪有过的手枪、做衣服用的缝纫机、记者的相机、英雄的棉袄箱子还有一些为在革命里表现突出的人颁发的证书、勋章。里面还有几个仿真的景象---刚进的时候有一个白桦林的景象,十分淋漓尽致,有一些仿真的树木,还有个小木桥呢!另一个是一座民房,里面有个伤员,体现了军民的情同一家的和谐景象„„

这是解放锦州非常重要战役,当时敌我双方投入的兵力都在10万以上,打了6天6夜,阵地一会是敌方的,一会是我方的。我方损失的确不小,当时向林彪汇报时,林彪的答复是:我不关心伤亡数字,我只是关心阵地在不在!双方夺来夺去,枪弹炮火纷飞,硬是把参天的大树变成了烧焦的树干。几天几夜不停的战斗,有的战士根本没时间睡觉,以至于有个战士炮弹打断了他的腿儿,他还是没有知觉,还在沉睡!这次战斗我方胜利了,给锦州的解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为此失去的生命却数以万计。

纪念馆里陈列了好多支前的照片和数字,如果对数字敏感的话,细想起来的确触目动心!用的军粮,用的担架,参军人数,用的马车,用的牲畜,甚至用的食盐等,数目都是惊人的。的确体会到了前方打仗,后方需要准备组织巨大的保障。前方的较量,也是后方的较量。东北人民的牺牲,不仅仅表现在前线,后方也有巨大的付出和贡献!

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的确没了元气。紧接着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关参加平津战役乃至以后的战役。多年来和国民党的较量,就算基本成了定局。众所周知,1945年8月小鬼子投降后,国内就是国共两党的势力了,而且双放几番讨论和谈判,根本不可能你让我,我让你的,也根本不可能共同执政的,只能武力解决了。辽沈战役的成功,让我方在日后的势力壮大发展的进程上,起到了决胜局的作用。辽沈战役是对中国贡献,以后建设中国,发展中国,东北的确作出了好多,贡献出了好多,甚至牺牲了好多好多。

辽沈战役纪念馆那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胜利之门是由三个单体建筑组成,占地东西长77米,南北宽42米,前面两个单体建筑,东面高11米,西面高9米,北面单体建筑最高16米,三个单体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前面两个单体建筑都有一个斜度,从远处看是一个英文字母“ V ”,是胜利的象征,同时又像张开的手臂,敞开胸襟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由两个建筑主体单块形成的门,透视出辽沈战役纪念馆深远壮观的背景 。胜利之门是一组城市雕塑,是一组展厅,是一组意义深远的门,它可以和“凯旋门”相提并论 。

炮车式的纪念碑正面镶嵌着2.4米高的朱瑞将军高浮雕头像。头像下方镌刻着伍修权同志题写的“朱瑞将军”四个金字。碑体背面铭刻着朱瑞将军生平简介。将军头像背景大面积窟窿凿痕,内涵将军殉职的意蕴。

在辽沈战役纪念塔东侧60米处有两座相并列的陵墓,在西侧的是梁士英墓、在东侧的是张士毅墓。烈士名录墙坐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南面两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攻克锦州》全景画馆为国内首创,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枪林弹雨,场景模仿的淋漓尽致。是中国博物馆和美术史上的开山之作。

我们在静静瞻仰历史照片,细读每份文字,观看历史遗物之时,听到有个小姑娘嬉笑着说:还挺帅气。话音刚落,我们瞥了小姑娘几眼,大概是十六七岁的模样,而她说的挺帅气的照片也是很有历史寓意的照片,上边的伟人也是为辽沈战役作出巨大贡献甚至牺牲的人。就这么一个嬉笑的评价,让人深深感觉我们的下一代,是为他们担心,还是为他们不经意间的评价而感到忧虑呢?我这个年龄,无法找大答案,我们只是希望如今的一代,有你们的不经意,也更希望有你们的敬意和经意。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什么事情都随便,那么以后怎么办呢?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的确是提高了,人们的思想的确是不受禁锢了,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了,但是面对逝去的先烈,我们再展开自己的想象,是否也得分个场合呢?

第三篇: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占地51000平方米。馆区内绿树掩映,芳草萋萋,环境幽雅而肃穆。馆区南部,苍松翠柏簇拥着雄伟挺拔的辽沈战役纪念塔;馆区北部,茵茵绿地映衬着巍峨壮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塔相互映照,构成一组气势恢弘的纪念性建筑群。

辽沈战役纪念馆座落在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锦州。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二十世纪中期,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南至辽宁西部、北至沈阳、长春等地的千里战线上,同国民党军展开战略决战,国共双方共投入兵力150万之众。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锦州,决战辽西,占领沈阳,最终全歼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对此,开国领袖毛泽东评论说:“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是中国革命成功已经迫近的标志”。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辽沈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馆内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列馆和全景画馆。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其中《攻克锦州》全景画馆为国内首创,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是中国博物馆和美术史上的开山之作。

一进入纪念馆大门,两侧耸立着有黑色大理石制作的烈士名录碑,非常壮观,上面篆刻着5万多名烈士的名字。我们在碑前放慢脚步,端详着那些并不熟悉的名字,祈祷着他们的在天之灵安息!

再往前走就是雄伟的辽沈战役纪念碑,碑的顶端是一位身穿棉大衣、左手提着枪、右手举过头顶,似乎是在呼唤战友前进的战士形象。纪念碑下部是由朱德同志书写的题词:“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色大字。

我们边走边看,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我们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走过纪念碑,就是纪念馆。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建筑结构共分三层,基本陈列的主题是 “ 决战决胜 ”,设有序厅和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 4 个专题馆,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和每个馆的特性,一层为序厅和战史馆,下一层为支前馆,下二层为英烈馆,最后沿着螺旋式坡道盘旋而上是全景画馆。整个展览面积为4912.92平方米,展线长度768.92米(不含序厅),展品1460余件。设计庄重、凝练、舒展、大气。

从正门进入,是一个大厅,叫作序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组战士浴血奋战的雕像,我们在这里向他们表示敬意。在大厅四周的墙上,还雕刻着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颁发的各类奖章,共十枚。

战史馆的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

支前馆在陈列艺术形式上创造了一种亲切热烈的氛围,以厚重倾斜版面,形成支撑力度,显示人民战争的巨大支援;在效果上突出了朴素热烈;内容上分为组织领导,支援解放战争;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保家保田,参军参战和执行战勤,拥军优属四个部分,主要展示了东北人民在东北局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为了战争的胜利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他们向往革命的火热情怀。

英烈馆的展厅里展示着获得“全国战斗英雄”称号的干部战士的相片和事迹。在辽沈战役中,许多干部战士为了共和国的建立而捐躯:朱瑞烈士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他是辽沈战役中职位最高的烈士;引人注目的还有那位获得战斗英雄称号的名叫郭俊卿的战士,她是原热河林西县人,假扮男装,投身革命。她是获得战斗英雄称号的唯一的一位女性;还有一位没有留下照片的烈士叫张德新,牺牲时只有16岁,是儿童团长。他是辽沈战役中年龄最小的烈士。许多女战士和少数民族战士也参加了辽沈战役。姜仁福烈士,女,朝鲜族,当时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纵队卫生班班长。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这些革命英烈们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建立的。 在结束参观时,我深深感到共和国的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建设这来之不易的祖国,弘扬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

第四篇: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建党九十周年纪念

清晨,当一行人到达平津战役纪念馆前的胜利广场,阴沉欲雨的天空中雷声隆隆,纪念馆主体建筑在阴云的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远远望去,高耸入云的刺刀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古朴庄重,雄伟壮观。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观展期间,所有人都怀着一份崇敬与肃穆的心情,跟随讲解员缓缓踱步于各个展厅。经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平津战役纪念馆是1994年8月为了纪念平津战役而修建的,现已成为天津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每年的重大节庆、纪念日,纪念馆都积极配合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部队等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展馆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和多维演示馆组成。陈列内容丰富,分为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6个部分,通过2500余件文物和多媒体、电动沙盘等各种现代展示手段,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了平津战役的历史全过程,使爱国主义教育真实可信,易于接受。清晰的讲解,真实的图片,富有历史气息的实物展品,将我们带回那个烽烟四起、炮声轰隆的年代,都市的现代与繁华全部退去,而枪炮声却在耳边轰鸣,冒着炮火奋勇向前的革命战士们身影在眼前窜动,血染的军旗依然飘扬——接着便是热血沸腾,恍惚间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通过观展,我们走近中国近现代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温着他们的丰功伟绩。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本次党课实践活动更激发了所有学员的爱国主义热情。大家重温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进一步认识到“平津”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了解了解放天津的历史,同时也加深了对先烈的崇敬,增强了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束实践活动后,我的一颗心久久不能平静。硝烟已散,炮声已远,战争的辉煌总是与悲壮相伴。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有七千多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三万两千余人光荣负伤,胜利的背后总是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今日的安逸生活付出的代价又何止一场平津战役呢?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关于我党理论方针的党课学习后,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的提高,深刻的认识到了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才能有今天的辉煌成绩。联想5.12汶川大地震,当灾难袭来时,不也正是因为有着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组织作为坚强的后盾支持,并由其在第一时间指导做出了一系列的正确统筹安排,才能使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才能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尽显大国风范,才能让世界看到一个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东方古国的崛起。

短暂而深刻的参观实践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荣辱观和和谐社会理念指导自己的人生航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热爱所学专业,做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的人才——这才是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所应努力奋斗的正确目标与方向,更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将满腔热情报效给党报效给祖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九十年。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辉煌业绩。

从1921年7月23日在嘉兴南湖一条小船上诞生,到1937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共产党积极抗日,为中国的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再到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了,共产党为了人民的幸福而战最终战胜了国民党解放了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终于在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结束了百年欺辱,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中国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代代青年学生为建设祖国挥洒汗水、奉献智慧和热情。独创“万能工具胎”的鞍钢高级技工王崇伦,提高工效6倍,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为了试制武器弹药,三次身负重伤,手足致残,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把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成为时代精神的楷模。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经济特区,沿海城市开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市场经济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与活力,中国正在快步前进着。如今改革开放已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回首这90年,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之不懈奋斗。在这样一个日益腾飞的祖国里,我们更应该积极向上,团结努力,为祖国在新世纪再创辉煌做出贡献。

理学院信计091班储博雄0910820104

第五篇:小学作文: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七年级去实践和学习,地点是平津战役纪念馆。进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纪念馆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进入大厅正中央的铸铜雕像便是《走向胜利》,表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多维演示馆‟??座位像个圆盘,可以转,周围是栩栩如生的战士雕塑,全景式超大屏幕环球电影,非常有气势。通过电影,我知道了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经过三个阶段,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看完电影,我们又进入了„英烈业绩厅‟??陈列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题词;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事迹;展出了大量英烈所用物品。

看到了这些,我有些感动,烈士们的努力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更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两学一做工作计划表下一篇:旅行社管理课程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