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tect中国气象数据

2023-07-01

第一篇:ecotect中国气象数据

地面气象测报中数据异常的分析及对策

摘要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气象工作开展的基础。针对当前基层台站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常出现的数据异常现象问题及应对处理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包括:强化地面测报人员岗位责任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地面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做好观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加强组织学习培训,提高测报人员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以期为提高地面气象观测报数据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数据异常;应对处理;提高对策

中图分类号 P4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273-01

新型自动气象站在软件设计、硬件结构、处理存储及防雷性能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自动气象站有很大提升,然而,自动气象站观测仪器属于精密元器件,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观测数据异常,目前青海省大部分县局都已建成新型自动气象站并投入运行,笔者作为基层测报人员,总结了工作实践中出现的一些观测数据异常问题和应对经验,以期为基层气象部门提高地面测报业务质量提供参考。

1 地面气象测报中数据异常分析及处理

1.1 温湿度数据异常或无数据

温湿度数据发生异常或缺测时要首先检查接线处是否有虚焊。如果湿度数据不准确,要检查传感器所有接地屏蔽的接触情况,湿度无数据时,查看原始数据和传感器是否被损坏等,测量传感器输出端和地之间的电压值,如果万用表测量出的电压值不在测量范围内,就需要更换新的传感器[1]。

1.2 雨量值异常

出现小雨的时候雨量值一直显示为“0”,发生雨量值偏小,雨量传感器漏斗、翻斗定位螺钉松动或是灰尘堵塞了滤网,都会直接导致雨量值发生异常,而且还应该考虑是否为雷击致使电路板故障、干簧管或磁钢损坏,也都会出现这种异常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测报员要定期检查并雨量筒过滤网上的积存物和通信线路,以及电缆接头的接触情况[2]。对上述问题要及时进行清除、解决。

1.3 气压数据异常

新型自动气象站气压传感器为数字输出型,可通过串口查看无气压原始数据。当气压值出现异常时,先检查静压管连接是正常,以及传感器气嘴口是否能畅通。当上述检查结果均正常,说明传感器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更换新的气压传感器,若气压数据仍然异常,可考虑更换新的采集器[3]。

2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的对策

要保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正常运行,提高气象观测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除了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以外,还要加强观测仪器日常维护管理和观测员业务技能学习培训等,以防患于未然。

2.1 强化地面测报人员岗位责任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地面测报业务是基层台站特别是环境条件较差的台站一项重要、艰苦、枯燥的工作,作为地面测报工作人员,应深知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严守工作岗位,值班当日应集中精力做好天气变化监测,认真负责对待每一次观测、每一个数据和每一份报文。单位领导要多关心职工生活及工作情况,尽可能地为职工争取好的待遇和政策,使每一位测报人员能团结互助,理顺工作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为职工营造一个团结、友爱、和谐的工作氛围,积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测报业务团体的努力协作、配合,认真做好每一项测报工作,减少观测数据错情,确保地面测报工作正常开展[4]。

2.2 加强地面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

值班期间,做好监控管理工作,在正点前10 min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网络故障、数据异常等问题,发现存在异常时,要迅速对故障点作出判断,确定是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然后尽快采取措施,对不能解决的较大故障问题要立即上报上级部门,请求帮助,在故障未解决前,可采用人工观测和数据输入,以减少观测数据的缺测率[5]。

2.3 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观测员队伍整体素质

新型自动气象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进一步实现了地面观测自动化程度,降低了观测员劳动强度,为日常学习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观测员应加强观测业务理论学习,熟悉新的业务规定和流程,充分了解自动气象站仪器构造及其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应用测报业务软件操作技能,在日常值班工作中,要严格遵守业务规章制度,认真细致地做好每项工作。

同时,还要加强自动站仪器设备基本维修维护技能,对于常见的一些故障问题,做好第一时间正确判断及排除,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立健全故障应急处理预案,定期开展地面观测业务应急演练,保障自动站正常运行。

3 结语

准确、完整、可靠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提升天气及气候预测预报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气象部门开展气象服务的基础条件。因此,基层气象部门要逐步建立健全完整的气象观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细化、统一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指标,要求测报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观测人员及地面测报预审员数据质量分析处理能力,加强台站质量控制基本流程、质量控制技术方法、质量控制要点学习培训,认真负责做好每一项工作,尤其要加强注意容易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不断总结日常工作经验,提高台站地面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能力,保证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精确、有效,提高基层台站地面测报业务工作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刘群飞,陈蜜.地面测报中数据异常的分析与处理[J].南方农业,2015(33):198-199.

[2] 王成香,冯俊平.地面测报工作中异常数据的分析与处理[J].北京农业,2015(5):139-140.

[3] 黄富致.业务改革后地面气象测报中数据异常的分析及处理[J].北京农业,2015(15):177-178.

[4] 马婧,马宁.浅析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日常操作技能[J].农业与技术,2014(6):224.

[5] 宋文英,吴明江,陈柏?遥?等.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J].气象科技,2011(5):666-669.

第二篇:浅谈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

就目前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而言,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环境和气候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相对较大,为了能够确保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做好实时的维护工作,避免观测设备出现故障。所以需要联系地面气象设备的主要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提升观测设备的稳定性,确保最终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于地面气象观测设备而言,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暴雨和雷击等天气的影响,造成了观测设备会出现故障,最终造成了观测数据异常的情况,对气象观测的效率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满足新时代地面气象观测的需要,需要对气象设备的维护工作加以足够的重视,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组织员工的培训,及时的找到故障的根源,保障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1.出现地面气象测报中数据异常的原因分析

1.1 温湿度数据存在异常

当温湿度的数据存在有异常的情况下,需要查看接线处是否存在有虚焊的情况,温度数据出现异常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出现了地温数据异常的情况下,需要研究采集器和电源设备。当湿度数据存在有异常的情况,需要检查传感器的接地屏蔽的完好性。如果没有湿度记录的情况下,需要检查传感器的正常与否,检查传感器和大地间的电压值,如果检测的电压值要比测量范围大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更换新元件。于湿度传感器而言,因为元件比较精密,所以需要做好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据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行状态。

1.2雨量值存在异常

如果雨量值和实际不相符的情况下,比如说,在下雨的天气发现雨量值比较小,甚至是零的情况下,需要检查雨量传感器正常与否,或者是否灰尘太多,对元件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还需要考虑是否是出现雷击造成了电路板的损坏,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雨量值测量异常。另外,在维护数据时,为了避免雨量值不?嗜返那榭觯?需要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及时的清扫灰尘。

1.3气压数据存在异常

目前情况下,在测量气压值的过程中,气象站的自动化水平比较高,准确度也比较高,型号输出主要是数字形式。于观测人员而言,需要经常重视气压值的变化情况,当数据异常的情况下,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如果气压数据存在异常,需要检查气压是否存在有原始数据,检查气嘴的通畅性。当管道连接没有异常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是否是传感器存在有问题,需要更换气压传感器;传感器更换完毕后,依然有不正常的数据,就要考虑更换采集器。

2.地面气象测报数据的日常维护

2.1恶劣天气做好维护工作

于地面观测站而言,在工作时,其中的零部件较为精密,对气候等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天气如果较为恶劣就会对元件工作的精密度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零部件的损害,最终造成了观测数据异常。为了能够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的提升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的准确度,需要对恶劣天气下的地面气象测报数据的维护工作加以重视,比如说,在天气恶劣的背景下,需要增加检查元件的次数,当发现问题后,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可以考虑更换零部件。夏季,经常会出现雷电天气,要做好防雷工作,确保各项零部件不会遭受雷电的破坏,在日常维护中,需要提前预防,避免观测设备出现故障。

2.2做好观测设备的日常维护

观测数据维护的工作中,设备的工作状态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做好观测设备的维护工作,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气象观测设备的有效管控,对观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管,及时的发现其中的异常数据。针对异常数据,需要准确的评估和判断观测设备的故障点,最终明确存在有问题的零部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维护;如果故障比较严重,需要上报,在故障没有及时的检修完成的情况下,需要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保证数据的连续性。采集器是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传输。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单独维护采集器的,只需要清理灰尘即可。采集器的清理过程中,需要保障维护人员的安全,不能在带电的情况下操作。采集器存在有故障的情况下,需要及时的更换检查,将灰尘等杂物去除。于气压传感器而言,还需要在维护过程中建厂静压管的通畅性。

2.3定期开展人员的培训

于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的维护而言,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日哈好难过培训加以重视,不断的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技能。目前很多的地面观测站都广泛的采用了自动化设备,一方面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大大的减轻,另一方面,对他们的维修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提升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理论的学习,对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构造要熟练的掌握,进一步的提升设备的维护能力。在培训之余,维修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严格的按照要求,做好维护工作提升维护效率。

3.综上所述,对于地面观测的业务而言,因为很多的设备都是电子元件,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灵敏度较高,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做好维护工作,保证观测数据的准去性。在进行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的维护中,需要做好日常维护,保证传感器这类零部件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能够满足气象数据的实际需求。

(作者单位:553100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气象局)

第三篇:全国系列气象科普活动-中国气象学会

2014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系列气象科普活动

气象科学使者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

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圆满结束。围绕科技周“科学生活

创新圆梦”的主题,5月17至26日,中国气象学会联合11个省(区、市)气象学会,分别在北京、山西、上海、福建、江西、湖北、广西、西藏、陕西、青海、大连11个省(市),开展了“气象科学使者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专家以展示、讲座、互动、咨询和培训等多种形式,针对气候变化、应急避险、健康生活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中国气象学会认真策划活动方案与活动内容,积极为活动地点联系专家,并向相关学会赠送近2万份《如何应对气象灾害》、《气象防灾减灾防御指南》、《四季与健康》、《气候变化小知识》、《人与气候》、《雾霾知识—你问我来答》等10多种气象科普资料,有力推动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活动概况

(一)北京

1.进学校。5月

17、19和26日下午,中国气象学会邀请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专家分别走进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苹果园中学和101中学,以“聊聊气象卫星那些事”为题,为700余名师生讲解了什么是气象卫星、气象卫星的分类、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状况、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中发挥的作用、气象卫星能否监测雾、霾、沙尘暴等问题。师生们高兴地说:“听了专家的讲座,我们了解了许多原来不知道但又很感兴趣的问题,长了许多知识”。

2.进农村。5月20日在美丽的京郊平谷,中国气象学会、北京市气象局、北京气象学会的领导和专家走进历史悠久、风景秀美的北寨村,开展了“气象科普进农村”活动。中国气象学会冯雪竹副秘书长、北京市气象局领导和北寨村党支部书记分别讲话并向村民赠送了气象科普书籍。北京市气象局的专家向近50位村民普及了“认识雷电灾害及预防”的科普知识。

北寨村地处山区,经常发生雷电灾害和雹灾,专家向村民讲授了雷电防御知识之后,村民将专家团团围住,询问防雷防雹的种种问题,专家一一耐心解答。活动结束后,专家和领导参观了北京市气象局在平谷北寨村设置的人工影响作业点,据人影负责人和村支书介绍,该作业点每年实施作业20余次,在防雹和增雨方面为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和利益,受到村民们的广泛赞誉。

专家向学生介绍气象卫星知识

(二)山西省

1.进学校。5月21日,气象科技工作者走进太原科技大学,省气象台副台长赵桂香为大学生作了“探索大气科学的奥秘”的主题宣讲,得到大学生的好评。

2.进企业。5月21日,气象专家深入太原市东山煤矿,省气象台副台长赵桂香为煤矿工人作了题为“气象科学与煤矿安全生产”的主题宣讲,受到矿工的热烈欢迎。

这两次活动共有350名矿工和大学生听课。在互动环节,大家提问踊跃,现场气氛热烈。现场发放《气象知识》专刊、《气象灾害防御指南》、《应对气候变化小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小知识》等相关科普资料共计2000余份。

气象专家向矿工讲解气象科普知识

(三)上海市

1.开展知识竞赛。上海市气象学会、普陀区教育局、普陀区科委科协、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上海市恒德小学联合举办气象环保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中营造气象、环保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多方面发展提供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气象科普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

本次活动自3月27日启动以来持续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吸引了50余所学校的近1万名学生参加,很好地宣传普及了气象环保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5月26日,在网上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6所学校,派出代表在上海市气象局进行决赛。通过紧张激烈的角逐,上海市普陀区恒德小学、北海中学分别取得第

一、第二名。

开展气象环保知识竞赛

2.进学校。5月19日下午,上海市气象学会徐建中秘书长作客上海市金盟学校讲坛,为该校学生作了主题为:“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象科技专题讲座,讲述了气候变化事实、气候变化的危害、环境治理等科学知识。并给同学们出了“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下,我了解的灾害天气”、“叙述你家乡的气候特点”等四个思考题。诗坛互动热烈,受到学生的好评。

5月23日下午,徐建中秘书长走进民办蒲公英小学,为该校三年级学生上了一堂“观云识天气”的科普知识课。他通过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向同学们介绍了天气的“语言”——云的形成和种类,并重点讲解了暴雨、台风、雷电、龙卷风、干旱、沙尘暴、雾霾等恶劣气候的成因与预防,要求同学在遇到灾害性天气时要懂得自救自护。徐秘书长的讲解通俗易懂、形象有趣,不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四)福建省

1.进学校。5月15日,气象科学使者走进福州市第三中学,高二文科班的全体同学认真听取了“福建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预警与防御”科学报告。气象专家刘锦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台风、暴雨、雷电等灾害的基本特征,生动的讲解和准确的气象数据引起了师生们的极大兴趣。特别对于冰雹、高温、雾霾等近年来多发的气象灾害,更是赢得同学们的密切关注,许多同学聚精会神听讲并做笔记。讲座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问题多多,就为什么气象预报会有偏差、哪些手机APP能够及时获得气象预警信息等问题不断提问,对此,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答疑解惑,同学们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2.进农村。5月16日,气象科学使者来到连江县东岱镇。福建省气象学会组织省局和连江县局农业气象专家将讲座设在了镇政府和田间地头,为农民朋友们进行农业气象科普宣传。东岱镇是连江县葡萄种植集中区。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专家陈家金首先为葡萄生产者进行了“葡萄与气象”的科普讲座,详细介绍了连江农业气候及农业气象灾害概况,重点讲解了葡萄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关键生育期的主要气象问题及应对措施,并与葡萄种植大户进行了广泛交流。讲座结束后,省、县气象专家还深入葡萄园进行实地指导。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科普讲座及田间指导,使葡萄生产者受益匪浅,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

为福州市第三中学作科普报告

(五)江西省

进农村开展咨询和培训。5月23日,江西省气象学会组织10余名气象专家,深入湖口县武山镇科技服务站,开展气象科技咨询和技术培训,面对面了解服务需求,为该镇种养大户和村民送去气象科技大餐。这也是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今年科技活动周“气象科学使者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主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日上午,气象科技培训和现场科技咨询活动同时在科技服务站进行。该省农业气象专家、正研级高工王保生,雷电防护技术总工、高级工程师易高流,为来自当地30余家种养大户的能手和部分气象信息员,分别讲授了水稻、棉花、油菜等农作物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和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知识,其他气象专家则忙着为前来科技赶集的农民朋友分发气象科普材料,接受现场咨询。

江西省气象学会还为当日的活动带去了两份特别的礼物:从气象出版社征订的50余种2000余册气象科技图书,作为科技服务站的藏书供农民朋友借阅;详细了解当地水稻、棉花、蔬菜等种植业和生猪、家禽、水产等养殖业对气象服务需求的调查问卷,为促成气象专家与当地种养大户“结对子”帮扶奠定基础。为此,参加活动的气象专家专程走访了该镇部分种养大户和农产品基地。

据了解,于2013年9月在武山镇建设的江西省气象学会科技服务站,是该省首个学会组织建设的科技服务站,以此为依托,江西省气象学会通过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气象科技咨询、气象信息服务、实用技术推广、气象技能培训、气象知识普及等科技服务,有效促进气象科技与该镇广大农户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江西省气象学会科技服务站为农民送“科技大餐”

(六)湖北省

1.进学校。5月22日,湖北省气象局、气象学会联合洪山区教育局、洪山区科协开展的“气象科普大使进校园”活动走进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湖北省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知名主持人围绕今年科技活动周“科学生活 创新圆梦”的主题,通过讲解、分析、互动、体验等方式,给大家传授了很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小常识。同学们在了解气象科普知识的同时,增强了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了自救互救的能力,学会了运用气象知识科学生活。

根据安排,“气象科普大使进校园”活动还将于年内陆续在武汉市十二所中小学展开,以更好地促进气象科普知识的传播,提升气象科普防灾减灾、服务社会的能力。

“气象科普大使进校园”活动走进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2.为校园气象站揭牌。5月13日,由湖北省气象局与南望山小学共建的校园气象站正式投入使用。湖北省气象局副局长谭建民与南望山小学全体师生参加了气象站的揭牌仪式。活动现场,谭建民副局长代表湖北省气象局向南望山小学赠送了气象科普资料,为第一批优秀气象小主播们颁发了荣誉证书。省气象学会和省气象局团委还邀请气象专家为师生讲课,组织师生参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力求与学校联手使气象科普教育成为该校小学课外教育的特色和亮点。 3.开放科普基地。5月20日,湖北省气象局有关业务单位对外开放,南望山小学四年级50多名小学生到省局参观了气象台、保障中心、影视中心等,听取专家讲解大气探测、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制作等知识,体验当一回气象主持人,亲身感受气象科技的魅力。

4. 送书下乡。5月23日,省气象学会秘书处还将气象为农服务书籍送到了黄冈市浠水县。

(七)广西自治区

举办气象山歌擂台赛。5月24日,在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文化广场举办了气象灾害防御山歌擂台赛,虽然天气很闷热,但擂台赛仍火热开唱,吸引了许多热爱山歌的市民前来观看。

气象山歌擂台赛主要以气象灾害防御知识为主,包括低温冷害、雾霾、暴雨、干旱、冰雹、气候变化及灾害防御、应急避险知识等。赛事分为攻擂对唱和表演对唱,其中攻擂对唱设三个擂主,两个汉语歌和一个壮语歌,每个擂主迎接两轮攻擂,表演对唱设两组男女对唱。比赛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表演者们把气象知识巧妙的融入到歌词中,赢得观众们阵阵笑声和掌声。评委评分时进行了观众互动环节,市民们踊跃参加,上台一展歌喉,为比赛增添不少乐趣。

气象山歌擂台赛不仅给喜欢唱山歌的市民们一个展示才艺的机会,也让观众们从表演中了解到许多气象灾害防御的知识,活动得到许多市民的赞扬。

气象山歌擂台赛

(八)西藏自治区

1.进学校。5月13至22日,西藏自治区气象学会组织防雷中心科研所专家,先后走进拉萨市实验小学、拉萨市吉崩岗小学开展防雷气象科普讲座。5月21日和22日,在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和拉萨市一中,开展《探秘天机

保护家园》的科普讲座。气象学会为各校赠送了价值叁万余元的《气象知识》、各种气象科普图册、光盘、自制的《气象科普笔记本》和挂图等资料共计4000余份。共计60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对于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避险知识,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2. 进社区。5月22日、23日气象学会组织专家在拉萨市雪新村居委会,气象局退休基地所在地额吉塘居委会进行科普宣教活动,赠送科普资料、宣传挂图等,并通过基层干部向社区群众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和防灾减灾、互救自救知识,努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出贡献。

(九)陕西省

进社区。5月22日,由陕西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联合举办的“科技周气象科普直通车进社区”活动在西安市凤城四路世融嘉城小区举行。一场猜灯谜般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有奖答题”,为社区居民送去科普知识大餐。

活动现场30块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展板一字排开,一百余道气象防灾减灾知识问答题分为难、中、易三个区域悬挂。居民们熙熙攘攘,或驻足观看、或窃窃私语讨论、或静坐答题。咨询台的专家们和身披气象科普志愿者绶带的科普导读员不时被居民的各种“气象问题”所包围,展板前挤满了寻找答案的大妈大爷们,答题兑奖处更是人头攒动,场面红红火火,甚是热闹。居民杨先生说:“你们这种宣传科普知识的方式真是太好了,今天参加活动使我对气象有了更多的了解,对防灾减灾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居民王女士说:“我不认字,你们给我一些科普宣传材料,我拿回去给儿子、媳妇看,好让他们也增长一些防灾知识”。100多道气象科普题被居民们一一取下作答,防灾减灾的常识也在这答题、询问之间如细流般融入居民心里。

进社区活动在西安市凤城四路世融嘉城小区举行

(十)青海省

1.进学校。5月18至23日,青海省气象学会组织专家先后进入湟源县第一中学、西宁市二十一中学、青海省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的校园,围绕“青海气候及变化趋势”、“雷电灾害及防御”、“气象科技服务联系千家万户”等选题向1000余名师生进行了气象科普讲座。在校园展出100余块系列气象科普展板,千余学生驻足观看。并向中小学生散发《人与气候》、《如何应对气象灾害》等科普挂图和20000余份《天气预报揭秘》、《天气预报用语简介》、《呵护气候,从点滴做起 节能减排,从我做起》、《公共气象服务天气图形符号》等科普折页、气象科普口袋书,提高了广大学生的气象意识。

2.进农村。科技周期间,青海省气象学会组织专家走进湟中县扎麻隆村,在乡村广场摆放100余块气象科普展板,向400余名村民发放1000余本《气候与农事》、《节气与农事》、《农村生活气象灾害应急避险常识》、《农村生产气象灾害应急避险常识》、《农村四季天气与养生保健》、《家禽家畜养殖与气象》《气象灾害防御指南》等气象科普书籍和口袋书,对增强村民防灾减灾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向村民开展气象科普宣传

(十一)大连市

1.“气象科学使者”校园行。大连市气象局、大连市气象学会联合沙河口区中小学科技中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大连“气象科学使者校园行”活动。针对气候变化、应急避险、低碳生活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气象科学使者小分队开办了气象大课堂,做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生活”、 “科学生活,有效‘躲’雷”、“天气预报节目是怎样制作的“等科普讲座。

气象科学使者进入校园

少儿频道“小小气象屋”的主持人晓东哥哥的粉丝见面会,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的?”、“怎么躲避球形闪电?”,百余名小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主持人和气象专家们耐心地为孩子们和老师们解答了每个问题。大连市气象学会还为沙河口区中小学科技中心赠送了气象科普挂图、宣传图册、气象灾害防御指南图书等资料。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气象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们关注气候变化和低碳生活的意识,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优秀小气象观测员”评比颁奖。为激发青少年学习气象科普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低碳生活的意识,大连市气象学会、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联合开展了“保护环境,关注大气,争做小小气象员”活动。沙河口中小学共有33所学校、165名学生代表参加了这项活动。

科技周期间,进行了“优秀小气象观测员”评比,并举办了颁奖仪式,33位学生荣获“优秀小气象观测员”称号。

3.开放气象科普基地。科技周期间,大连市气象科普基地组织向社会各界预约开放。来自市政府老干办、教育学院附中等多个团体单位共计250人来此参观。市气象台、观测站、影视中心、气象科普馆以发放宣传资料、播放专题片、实地参观、模拟操作、专家讲解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学院附中的学生多为来连务工人员子女,平常很少有机会走出教室,气象科普基地的开放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气象科学的窗户,学生们认真了解气象现代化的发展状况、天气预报发布和制作流程,饶有兴趣的模拟“人工增雨”,争先恐后争当小主持人。

教育学院附中盛校长表示:这次开放活动办的非常好,没想到连我都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希望以后领更多的学生来参观,让孩子们都开开眼界,长长知识。

科技周期间,大连市气象局利用电视气象节目、报纸气象版、微博微信平台、“12121”电话、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开展了面向公众的,全方位的、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宣传。官方微博密集宣传科技周主题,实时转播“气象科学使者校园行”活动情况,共发布微博14条。一系列的宣传使科技周气象科普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深入人心。

二、经验与体会

1.创新活动内容。学会秘书处在如何将科技活动周做出新意方面作了认真思考,依托省级学会,精心策划了“气象科学使者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相关省市积极配合,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如广西开展的气象科普山歌擂台赛、上海举办的气象环保科普知识竞赛、江西为种养大户和村民送去气象科技服务、陕西开展的社区居民气象科普知识猜谜、大连举办的优秀小气象观测员评比等。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了公众的积极参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2.组织保障得力。为向公众宣传气象科普知识,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认真做好活动总体设计策划,积极联系专家,设计宣传展板,并向活动地点免费提供了大量丰富生动的科普书籍、挂图、宣传折页等资料,受到各地气象学会和受众的普遍好评。相关省市学会积极配合,并根据当地特点组织各具特色、更有针对性的活动,上下联动,为活动造势。

3.加强媒体宣传。各地开展活动时积极联系媒体,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局网站多次报道了相关活动,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

本次活动受众面宽、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活动内容丰富。通过开展的一系列科普活动,有效提高了青少年、农民、企业工人和居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气象科学素质。中国气象学会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多方联合行业和社会力量,更好地结合实际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帮助人民群众理解气象服务产品,用好气象服务信息,掌握科学方法,有效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进一步提升。

第四篇:中国著名气象学家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涂长望(1906—1962),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出色的社会活动家,知名教育家,中国科协和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 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杰出领导人和中国近代长期天气预报的开拓者。

叶笃正,1916年2月出生于天津市,1940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43年获浙江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 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特 邀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曾在许多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2010年5月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先后发布公报通知国际社会,将国际永久编号第27895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叶笃正星”。

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4月15日出生于四川达州,长期从事气象研究工作,历任大气物理所大气环流与地球流体力学研究室主任兼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动力气象学委员会委员,国际气候变化及可预报性研究计划科学指导组成员。李崇银在热带气象学、大气低频振荡及其动力学和ENSO循环动力学等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内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为推动热带气象学及气候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大气季节内振荡动力学研究方面,最早提出对流加热反馈是激发产生热带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机制,并完善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CISK波理论。

浙江嘉兴人。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大气环流和天气动力学研究工作,并为我国天气预报业务的建立和发 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天气预报的专家。对中国寒潮和梅雨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划分了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指出我国长江流域的梅雨与东亚的北半球大 气环流的突变有密切关系。在我国最早将卫星资料用于大气分析和预报的研究,提出东亚季风是独立于南亚季风但两者又有密切的关系的观。

第五篇: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切实履行气象防灾减灾职责,确保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科学、有力、有序和有效进行,最大限度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及国家相关专项预案等编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中国气象局组织全国范围内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冰冻、大雾、霾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的应急处置,参照本预案执行。地震、矿难、疫病等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需要提供应急气象服务保障,可参照本预案组织。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 1 —

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急处置,中国气象局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局应急办)负责应急响应的综合协调,有关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依据职责分工组织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领导小组: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指示精神,部署应急响应气象服务工作;

2.审核、签发向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供的气象决策服务材料;

3.检查、指导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单位的工作,决定是否派出现场工作组;

4.指挥调度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物资、资金及技术装备等资源; 5.指挥处置气象灾害应急过程中其它重大突发事件; 6.领导小组成员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局应急办:

1.组织应急会商和综合研判,向领导小组提出启动应急响应建议;

2.根据领导小组命令,统一组织、协调各单位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负责协调应急物资、资金等资源调配;

3.向国务院办公厅及有关部门报送应急响应期间的决策服务信息;

— 2 —

4.收集和汇总各相关应急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报告,编辑有关应急响应情况摘报,督促各单位的应急响应工作;

5.组织起草气象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和应急响应工作总结; 6.应急响应期间,组织、协调其他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 7.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减灾司:

1.根据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情况,联合局应急办进行应急会商和综合研判;

2.组织制作相关决策气象服务材料; 3.组织开展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 4.负责灾情调查、收集及应急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5.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预报司:

1.负责气象灾害应急相关预报、预警任务的落实; 2.负责气象灾害实况、预报、预警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信息的制作和汇总;

3.根据需要,向观测司提出应急加密和移动观测需求; 4.组织协调应急响应期间加密天气预报或预测会商,组织重大灾害天气联防;

5.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 3 —

观测司:

1.负责组织各类气象观测资料的收集、传输和处理; 2.根据预报司需求,负责组织应急加密和移动观测及资料传输;

3.负责组织气象装备的运行、监控、维修和调配; 4.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办公室:

1.负责协调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指示精神;

2.统一负责对内对外宣传报道;

3.负责组织新闻发布和协调现场报道工作; 4.负责组织应急科普宣传; 5.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气象中心、气候中心、卫星中心、信息中心、探测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气象服务工作。气科院、报社和华风集团按应急响应要求做好科技支撑、新闻宣传和影视服务工作。

人事司、计财司根据实际需要或领导小组的要求,组建气象应急专家组(专家库),做好气象部门灾情调查和应急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关服务中心做好水电保障、医疗卫生、— 4 —

食宿安排、安全保卫等工作。

五、应急响应规程

(一)应急响应原则。遵循分灾响应、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原则,各有关单位按照预案及职责分工做好响应工作。

(二)应急响应级别: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设为IV级、Ⅲ级、Ⅱ级、I级四个级别,I级为最高级别。

(三)应急会商组织。为确定应急响应的种类、级别、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急会商和综合研判,以《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等级》(附录)为应急响应启动的参照标准,综合考虑预警信号、可能影响程度、临近实况监测、发生灾害范围、公众关注程度等多种因素,提出启动应急响应的具体建议。

(四)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组织应急会商: 1.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暴雨、暴雪、寒潮等重大气象灾害预警;

2.已发生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的重大灾害并造成严重损失; 3.气象灾害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对敏感人群产生影响,引起较大社会反应;

4.应急响应期间需要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和范围; 5.需要解除应急响应。

(五)应急会商由局应急办、减灾司、预报司主要负责人,相关直属单位负责人及可能受到气象灾害影响较大的省(区、市)气象局应急办负责人参加。可视情况采取电话(或视频)方式进

— 5 —

行,主要商议启动应急响应种类、级别、范围,是否派出工作组以及其他应急事项。

(六)分管预报服务的局领导、局应急办主任、减灾司司长、气象中心主任根据应急会商结果,联合议定启动应急响应相关事项。

(七)应急响应命令。局应急办根据议定意见,起草应急响命令并报局领导签发。应急响应命令包括应急响应的启动、变更和解除(含其种类、级别、范围及其它应急事项)。原则上,Ⅳ级和Ⅲ级应急响应命令由副局长签发,Ⅱ级和Ⅰ级应急响应命令由局长签发。

(八)原则上按照气象灾害种类分别启动不同应急响应,当遇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适合不同启动级别时,按灾种最高级别启动应急响应。

(九)一般情况下,应急响应启动或变更的级别应从低级到高级逐级进行,必要时可根据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越级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十)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局应按领导小组或当地政府相关要求,根据本地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启动不低于中国气象局应急响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应急响应降级及解除须提前报局应急办,经领导小组同意后实施。

六、分级响应

应急响应启动或变更后,领导小组及各相关内设机构和直属— 6 —

单位按照职责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具体响应程序和详细内容根据响应级别确定。

(一)IV级响应

签署启动或变更到IV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局应急办向有关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传达IV级应急响应命令。

应急响应内容:

1.局应急办全体成员在岗待命,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2.办公室组织对内对外宣传,发布最新气象灾害和应急响应工作动态。

3.局应急办向国务院应急办报告有关情况,适时制作《气象局值班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响应工作动态,通过NOTES邮件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各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通报情况。

4.减灾司及时分析跟踪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向局应急办提出加强预报预警应急措施建议和应急响应变更或解除建议。

5.其他相关人员在岗待命。

6.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有关直属单位实行全天应急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向局应急办报告。

(二)Ⅲ级响应

签署启动或变更到Ⅲ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局应急办向有关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传达Ⅲ级应急响应命令。

— 7 —

应急响应内容:

1.局应急办全体成员在岗待命,保持通信联络,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

2.局应急办向国务院应急办报告有关情况,适时制作《气象局值班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响应工作动态,通过NOTES邮件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各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通报情况;每天编制1期《气象灾害应急情况摘报》报送领导小组;向领导小组提出加强应急综合措施建议。

3.减灾司要明确在岗责任人;组织搜集、整理有关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其影响情况,组织制作决策服务产品,经领导小组审核后,报送国务院应急办和有关部委;向局应急办提出应急响应变更或解除建议。

4.预报司要明确在岗责任人;及时组织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工作,跟踪、分析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视情况组织加密天气会商和发布对下指导产品;根据需要向观测司提出应急加密观测需求。

5.观测司要明确在岗责任人;了解掌握进入应急响应的有关省(区、市)气象部门重要装备、通信系统运行和观测资料传输情况,及时排除故障;组织实施预报司提出的加密和应急移动观测。

6.办公室组织对内对外宣传,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最新灾害性天气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和应急响应工作情况。

— 8 —

7.其他有关人员在岗待命,保持手机开通。

8.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有关直属单位实行全天应急值守和负责人带班制度,每天16时前向局应急办报告工作情况,内容包括天气实况及灾情、预警预报情况、服务情况、应急响应组织工作情况等。

(三)Ⅱ级响应

签署启动或变更Ⅱ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局应急办向有关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传达Ⅱ级应急响应命令和有关工作要求。领导小组及相关职能司和直属单位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进入响应的单位要明确应急岗位责任人,制定领导带班和应急值班安排,及时启动加密观测,有关应急装备进入待命状态,根据领导小组的部署开展服务。

应急响应内容:

1.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迅速到达工作岗位,参加中央气象台天气会商和加密会商。

2.局应急办根据需要每天举行应急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并研究部署应急工作任务;向国务院应急办报告情况,适时制作《气象局值班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响应工作动态,通过NOTES邮件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各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通报情况;每天编制1期《气象灾害应急情况摘报》报送领导小组,必要时增加编报频次;根据领导小组要求,协调安排气象应急现场服务工作;向领导小组提出加强应急综合措施建议。

— 9 —

3.减灾司及时组织收集、整理有关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其影响情况,组织制作决策服务产品;加强对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分析工作,组织制作专题服务材料,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报送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向局应急办提出应急响应变更建议;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气象应急服务工作情况。

4.预报司组织有关单位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工作,跟踪、分析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每天适时增加一次天气会商,及时组织发布对下指导产品;做好信息网络保障组织;根据需要向观测司提出应急加密观测需求;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预报预警工作情况。

5.观测司及时掌握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局重要装备、通信系统运行和观测资料传输情况,及时排除故障;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安排部署应急观测和网络保障任务;根据业务运行状况,提出应急装备和资源调度建议,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组织实施预报司提出的加密和应急移动观测;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观测网络运行情况。

6.办公室统一安排组织对外宣传,收集部门外宣传报道动态情况和舆情,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根据应急响应工作的进展,确定不同阶段的宣传口径和重点,组织策划部门内外媒体宣传报道工作;根据领导小组要求,组织落实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新闻宣传工作情况。

7.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局以及中国气象局有关— 10 —

直属单位实行全天应急值守和主要负责人带班制度,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报告情况,必要时根据命令增加报告时次,内容包括天气实况及灾情、观测网络业务运行情况、预警预报信息、服务情况、应急响应工作情况等,遇有突发事件随时向局应急办报告。

8.领导小组视情况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工作,必要时调配有关应急设备和团队前往应急服务一线。

(四)Ⅰ级响应

签署启动或变更Ⅰ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局应急办立即向有关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传达Ⅰ级应急响应命令和有关工作要求。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立即进入应急响应工作状态,局应急办根据工作需要,调集各相关人员实行集中办公,进入响应的单位制定应急岗位排班表,主要负责人24小时带班,有关岗位24小时值班,取消所有休假安排,应急岗位人员全体到位,随时准备加密观测和设备保障,应急移动装备及专家团队根据需要赶赴现场。

应急响应内容:

1.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立即到达工作岗位,参加中央气象台天气会商和加密会商;领导小组组长在岗,随时签发向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要报告材料;根据最新情况随时研究决策应急事项。

2.局应急办根据需要每天举行应急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并根据领导小组要求部署应急任务;向国务院应急办报告情况,

— 11 —

适时制作《气象局值班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响应工作动态,通过NOTES邮件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各应急响应单位通报情况;每天编制1期《气象灾害应急情况摘报》报领导小组,必要时增加编报频次;遇有重大情况,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按指示办理;随时检查、督促各应急响应单位工作;根据领导小组要求,协调气象应急现场服务工作;向领导小组提出加强应急综合措施建议。

3.减灾司组织收集、整理有关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其影响情况,组织制作决策服务产品;加强对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分析,滚动制作专题服务材料,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报送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向局应急办提出应急响应变更建议;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气象服务工作情况,遇有突发情况随时报告。

4.预报司组织有关单位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工作,跟踪、分析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每天适时增加两次天气会商,及时组织发布对下指导产品;做好信息网络保障组织;根据需要向观测司提出应急加密观测需求;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预报预警工作情况,遇有突发情况随时报告。

5.观测司及时掌握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部门重要装备、通信系统运行和观测资料传输情况,及时排除故障;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安排部署应急观测保障任务;根据业务运行状况,提出应急装备和资源调度建议,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组织协调对关键地区重要装备的保障,负责实施重大观测设备的跨— 12 —

省调度;组织实施预报司提出的加密和应急移动观测;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观测运行情况,遇有突发情况随时报告。

6.办公室统一安排组织对外宣传,收集部门外宣传报道动态情况和舆情,及时向局应急办报告;根据应急响应工作的进展,确定不同阶段的宣传口径和重点,组织策划部门内外媒体宣传报道工作;根据领导小组要求,组织落实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书面报告新闻宣传工作情况。

7.进入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局以及中国气象局有关直属单位实行全天应急值守和主要负责人带班制度,每天16时向局应急办报告情况,必要时根据命令增加报告时次,内容包括天气实况及灾情、观测网络业务运行情况、预警预报信息、服务情况、应急响应工作情况等,遇有突发事件随时报告。

8.由领导小组决定是否成立气象灾害应急专家组,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支持,参加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由人事司组织从各单位抽调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支持团队。

9.领导小组立即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工作,根据情况调配应急移动车和应急支持团队参与响应省(区、市)气象局的服务工作,必要时可从其他省(区、市)气象局抽调人员或装备协助应急响应的省(区、市)气象部门工作。

七、信息公布

(一)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有关信息公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 13 —

(二)信息公布形式主要包括电视直播、发布新闻通稿、组织现场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三)信息公布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种类、强度、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应急响应和服务工作等情况。

八、后期处置

签署应急响应解除命令后,应急响应各单位自动解除应急状态,恢复正常业务运行和管理状态。

(一)IV级、Ⅲ级应急响应终止后,进入应急响应各单位及时做好总结。Ⅱ级和Ⅰ级应急响应终止后,进入应急响应各单位在应急响应终止后2日将总结报送局应急办,由局应急办汇总形成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总结报领导小组。如有必要,局应急办可在应急响应期间组织中期评估。

(二)应急响应结束后,局应急办和各单位对本次响应过程和工作成效进行分析总结或小结,为预案修订和完善做好准备。

九、预案管理

(一)本预案由局应急办管理。预案实施后,随着应急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各应急响应单位职责或应急工作发生变化,或发现应急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局应急办应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二)各省(区、市)气象局和各直属单位可依据本预案规定制定本单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响应工作流程。

(三)本预案由局应急办负责解释。

— 14 —

(四)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录: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等级

— 15 —

附录: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tfboys之走进你的世界下一篇:iso9000程序文件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