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的反思——基于同辈群体视角

2022-09-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全体社会成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当今“90”后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见证者、参与者、享有者,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 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因此, 如何从同辈群体的视角反思、探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1 目前,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 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3]青年的“中坚力量、中流砥柱”是广大的大学生。当前, 多数大学生能够自觉认识并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但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 人们的利益多元化, 价值观念也随之多元化, 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产生动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思想意识领域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大学生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 极易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各国之间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不断的冲突、交锋。西方一些敌对势力也趁机加紧对我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和平演变”。这就使“三观”不稳定的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受到冲击, 甚至有的学生认可西方国家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文化观点, 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知产生抵触、信仰产生危机。

1.2 部分大学生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两张皮”

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只是内化于人们的内心, 更重要的是外化成人们的行为, 并固化成行为习惯。大学生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渠道的宣传, 从思想上能够自觉摒弃非主流意识形态, 认知、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 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行为习惯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反, 存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两张皮”的现象。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阵地受到严重冲击

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分注重专业教育, 忽视思想理论课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作用。专业课不仅师资力量雄厚, 教学设施条件也相对较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 准入门槛较低。由于教师素质不高加上不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这就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受到严重冲击。

2 同辈群体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机遇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或同伴群体, 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 并经常在一起互动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4]同辈群体在高校中广泛存在, 对大学生的影响甚至超过老师和父母的影响。正如法国作家莫罗阿曾说:学校里的同学是比父母还好的教育者。由此可见, 同辈群体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机遇。

2.1 同辈群体自发产生的领袖, 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同辈群体中一般都有核心人物或自发产生的领袖。因同辈群体属于非正式组织, 其核心人物是在群体活动中凭借自己的知识、才能、阅历、品德等人格魅力获得群体成员的普遍认可后产生的。所以, 同辈群体的领袖在同辈群体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2 同辈群体是促进大学生社会角色认知和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途径

同辈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和地位, 都要遵守群体不成文的行为规范。虽然群体的规范是不成文的, 非正式的, 但为了避免受到来自群体的排斥, 群体成员都能自觉遵守。而这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 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 自觉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及各种规章制度奠定了基础。

2.3 同辈群体拥有群体文化, 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

每个同辈群体都有自己的群体文化。由于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使其特别注重群体成员的评价, 希望自己能够被群体所接纳。加之, 同辈群体使成员间情绪上相互感染, 心理上相互暗示。因此青年大学生会自觉接受群体文化的熏陶, 在群体文化的熏陶下, 潜移默化的接受并自觉遵守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 基于大学生同辈群体, 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同辈群体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 我们有必要把同辈群体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一个新平台。通过着力提升同辈群体领袖的素质、着力构建同辈群体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合力, 开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

3.1 着力提升同辈群体领袖的理论素养, 切实发挥其在群体中的思想引领作用

第一, 在工作和活动中, 善于发现同辈群体的领袖, 不仅及时引领其思想方向, 使其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 还要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正式的行为规范对其进行约束, 使其更好的发挥模范先锋带头作用。

第二, 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方式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 发挥他们的正向号召力;同时, 要求他们身体力行,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所谓“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

第三, 积极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大学生喜欢接受新事物, 微信、QQ等新式媒体的广泛运用被广大学生欣然接受。这就要求加强对同辈群体领袖的网络教育、引导、管理, 提升其网络素养, 促使他们在网络交往中也具有话语优势和影响力, 开辟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网络视野中的新阵地, 引领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积极搭建同辈群体交往、交流的平台,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

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 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第一, 高校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在活动中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内化, 还有利于课堂所学外化为他们的行为。

第二, 积极开展的“典型选树”活动, 并实施“点对点”教育。“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5]在大学生中, 通过开展“典型选树”活动, 评选出大学生中的诚信模范、科研标兵、纪律达人等, 通过诚信模范讲诚信、纪律达人讲纪律等典型榜样现身说法的方式, 增强同辈榜样对大学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使广大学生在力争上游、见贤思齐的过程中, 自觉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 开展活动要接地气, 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符合他们的成长需求, 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6]开展活动之前, 征询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将他们的困惑或实际诉求作为活动的主题, 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 进而实现开展活动的最大实效性。

3.3 着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同辈群体“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合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 内涵丰富, 仅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只有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同辈群体“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育人合力, 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 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 切实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学校应抬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准入门槛, 不断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学术交流会等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同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要素,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进课堂、进头脑”。

第二, 同辈群体拥有自己的群体文化, 可以使之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但是, 同辈群体属于非正式组织, 每个群体的文化不尽相同。且同辈群体易产生封闭倾向。因此, 要根据不同群体的文化特点, 积极探索不同的教育方法, 挖掘不同的教育功能, 加强不同群体间的交流、互动,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摘要:当前, 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 但依然存在不容小觑的问题。同辈群体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非正式群体。他对群体成员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潜移默化影响成员的价值观念等特征, 使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带来了机遇。通过着力提升同辈群体领袖的素质、着力构建同辈群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 开辟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辈群体,路径

参考文献

[1] [2][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5-05 (2) .

[4]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9:158.

[5] A·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上册) [M].林颖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下一篇:信息化背景下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