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类专业计算机英语论文

2022-04-1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IT类专业计算机英语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从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语法教学方面总结了一套进行计算机英语文献的读、写、译所必须掌握的核心语法,在听说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情景教学的观点。

IT类专业计算机英语论文 篇1:

一专多能型IT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 IT英语教学对其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IT人才英语技能的社会需求和IT英语的特点谈起,重点阐述了一专多能型IT英语教师的素质构成和培养途径。

关键词: 一专多能 IT英语 教师队伍 素质构成 培养途径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IT人才英语技能培养体系不仅要对传统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还对其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会有一流的学生,高素质的“一专多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IT人才英语技能培养体系构建和发展的根本保障。IT英语教师有别于基础英语教师、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或其他IT技师,他们兼具三者精华,多才多艺,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

一、IT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IT人才英语技能需求日益增加,据2007年统计,外资企业对IT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高达90%以上,而国有单位和私有企业也分别增加到60%和75%。同时,各企事业单位、各职位对IT人才英语技能的需求不再简单拘泥于“听、说、读、写”的笼统要求,而是细化到“通用英语听说、技术英语听说、技术文档阅读、通用文档写作、技术文档写作”等几个具体方面。

传统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偏重于专业词汇的识记和专业知识的翻译领会,而传统基础英语教师由于专业知识限制又只能培养学生通用英语的听说能力,IT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融为一体,符合学生实际和行业发展。它不仅对教师的基础英语教学水平提出了要求,还对其掌握的IT专业知识提出了要求。

二、一专多能型IT英语教师的素质构成

(一)扎实的专业素质

1.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对IT英语教师来说,要搞好IT英语教学,必须练就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不但要掌握包括英语语音、语法、句法、篇章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语言知识,准确地为学生解惑。

2.要有广博的IT专业知识。IT英语是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融为一体”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单纯的英语语言能力或单一的IT专业知识均无法胜任这一课程的教学。可以说,IT英语教师要成为两个知识领域的行家,不但要能运用英语开展日常教学,更重要的是,还要善于运用英语来解决IT专业的问题。

3.要有丰富的IT从业经验。如何做到专业与行业“零距离”,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引进和培养。IT英语是面向IT人才实际技能需求而开设的一门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其内容是基于工作工程而开发的,因此,积累丰富的IT从业经验可以很好地改善IT英语的教学效果。

4.要具备现代教学的意识。当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给英语教师课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CAI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语言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IT英语教师必须强化科技意识,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IT英语教师要研究和实践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不断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过硬的职业素质

1.职业与专业联系能力。IT英语教师务必熟悉IT类专业的目标职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必须确认学生未来能胜任的目标职业和目标岗位(群),清楚所授IT英语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和在学生职业生涯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如此,IT英语教师还务必具有极强的市场敏感度,善于把脉市场发展趋势,能够有效促进IT英语的职业功能。

2.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这是IT英语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实现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教师才能不断获得专业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与目标职业的零距离。

3.职业规划指导能力。IT英语教师应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这不但有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方向,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职业或岗位导向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效益,而且有助于学生进行清晰定位,克服学生的不合理就业期许。

4.商务通晓能力。IT英语离不开商务,预约、回函、谈判等商务活动同样贯穿在IT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因此,IT英语教师须对主要商务领域的基本框架及运行流程有足够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践案例教学并“授之以渔”。

三、培养途径

为了进一步培养具有相应素质的“一专多能型”IT英语教师队伍,笔者总结如下方法:

(一)苦练基本功

英语是IT英语教师的基本功,“听、说、读、写”等能力,无论何时都是IT英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

(二)深钻IT知识

不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可以讲授IT英语,关键在于IT知识这个空缺。作为IT英语教师,要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深钻IT知识不松懈,不断争取IT专业知识新突破。

(三)勇于教学改革

IT英语教师要加强教学理论学习,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深入企业实践

IT英语教师要时常走出去,深入IT企业一线,掌握各种工作流程,提高实践经验,进而提高IT英语教学的效果。

目前,随着《IT人才英语技能培养体系的实施与构建》这一课题的深入实施,一专多能型IT英语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英语教学能力,掌握丰富的IT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IT行业从业经验。实践证明,正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专多能的素质,才使我们IT试点教学不断取得成果。

参考文献:

[1]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严辰松.与时俱进,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J].中国外语,2004,(1).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成果,课题名称:IT人才英语技能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项目编号:06020011。

作者:南 凡 张铁辉 刘素花

IT类专业计算机英语论文 篇2:

计算机英语教学应用能力培养方法初探

摘要:本文从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语法教学方面总结了一套进行计算机英语文献的读、写、译所必须掌握的核心语法,在听说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情景教学的观点。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方法

计算机英语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提高。笔者在教授该门课程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将其作为计算机知识与英语知识的简单综合,而是注重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文结合笔者教授计算机英语课程的实践,探讨了在计算机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读、写、译能力的培养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计算机英语应用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在于应用英语进行计算机实际操作、阅读英文的文献资料和技术文档或进行相关的翻译。对于有志于在专业方面深造的同学,将来还有可能需要撰写专业方面的英语论文。这些应用更侧重于考验学生的读、写、译方面的能力,那么应如何提高学生读、写、译方面的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里提出来与广大同行交流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夯实基础

文章是由句子构成的,而句子又是由词汇和相应的语法构成的,因此,不管是读、写、译,要准确理解英语原文的意思,写出正确无误的句子,都需要加强学生在词汇、语法方面的基础。因此,词汇和语法是笔者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1)词汇

学习计算机英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熟悉常用的专业词汇,如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重要的专业词汇呢?

①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主题(如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与编程、软件工程、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全面覆盖计算机技术各个方面的核心词汇

②通过不断重复加深学生对所学词汇的印象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新的专业词汇,即使上课时已经讲过,但有的同学印象还是不深,可见,对于仅看过或学过一遍的新词汇,是很难让学生有效记住的。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对所学新词汇进行重复,具体做法是: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熟悉生词,课堂上讲解课文前也先将课文中的生词罗列出来,扫除词汇障碍,下次课上课前又再花几分钟时间对上次课的生词进行复习,这样,讲过的重点词汇至少经过了三遍重复,再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词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使用所学词汇表达专业概念的能力。

③向学生介绍一些构词法知识

英语的构词法主要有三种:派生、合成和转化。派生是通过在词根上加前缀或后缀而构成另一个词,计算机英语中常用的前缀有:micro-、hyper-、multi-等,只要掌握了这些前缀的含义,便可推测所构成的新词汇的含义。比如micro-这个前缀有“微小的”的含义,因此ndcropmcessor表示微处理器,microcomputer表示微型计算机,microchip表示微芯片。除派生词以外,计算机英语中还有很多合成词,例如:flowchart(流程图)是由flow(流程)和chart(图表)两个词合成的,object-oriented(面向对象的)是由ob-ject(对象)和oriented(导向)构成的,这些合成词基本可以望文生义。向学生介绍一些构词法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其掌握构词规律,降低词汇学习的难度。

④引导学生在日常的计算机操作过程中扩大词汇量

在日常的计算机操作中,也经常会遇到各种英文命令、提示和帮助等。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列举这方面的例子:如BIOS设置界面中的英文词汇、计算机零部件上的英文标注、DOS的英文命令、常用软件及开发工具中的英文菜单、帮助及错误提示等,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又引导它们在日常的计算机操作中多留意这方面词汇,在不知不觉中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英语进行计算机日常操作的能力。

(2)语法

如果我们把一个句子比作一幢楼,词汇是这幢楼的砖,那么语法就是指导我们如何用这些砖来修造这幢楼的一套规则。计算机英文文献中含有大量的长句,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必要的语法知识,才能在阅读时正确地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确切含义,在写作时遣词造句才会更加游刃有余。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下面一套进行计算机英文文献的读、写、译所必须掌握的核心语法:

①句子成分

②并列句

③从句

④非谓语动词

⑤被动语态

⑥情态动词及虚拟语气

⑦其他常用结构,如There be句型、with结构等。

2.加强翻译训练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翻译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读、写、译能力的方法。通过翻译,不仅可以使学生精确地把握句子含义,而且还可以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学习如何用英语来表达相应的汉语意思。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时地穿插翻译练习,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文章段落,进行随堂或课后翻译练习,学生完成后进行评讲,在评讲的同时介绍一些翻译的规律和技巧,让学生了解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以及在英译汉或汉译英的过程中如何去处理这种差异。

,这样,学生通过翻译练习,既提高了其阅读和翻译的能力,又可以通过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学习相应的汉语如何用英语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写作能力。

3.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计算机英语这门课程中,这个“渔”指的就是学生自主地运用英语去获取计算机方面的最新理论或技术,提高专业水平的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读、写、译、说等方面能力的锻炼。

课堂活动采用的形式为: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某一主题,例如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等,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相关英文资料,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后做成PPT或其他形式的媒体(如音频、视频等),在课堂上以演讲或讨论等形式介绍给大家,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参与活动,也可以个人单独参加。

通过不定期地进行课堂活动,不仅使课堂氛围得到了活跃,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其获取和消化计算机方面新技术的能力,同时还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听、说能力的培养

前面谈到的读、写、译能力主要侧重于计算机英语的书面应用,对于有志于在国际性IT公司就职的同学来说,听、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谈谈笔者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拙见。

1.采用情景教学

计算机英语在听、说方面的应用主要是针对一些将来可能会进入国际性IT企业就职的同学。因此,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创设—个情景,譬如在教学过程中假想一个名叫Great Computers的

IT公司,再假设一个在该公司担任某一特定职位的职员,比如一个叫Jack的技术支持人员,然后围绕这一情景来组织教学内容和编写教材:包括Jack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简历书写、面试问答、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与同事相处等),Jack如何使用英语来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与各种相关部门的人员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涉及的常用词汇及一些有用的口语表达等。

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情景,使学生仿佛真的进入到了特定的职场环境中,使其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学习到许多非常实用的口语表达,同时辅以听说练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听、说能力。

2.按不同的交际用途组织口语教学内容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情景教学,在口语教学的内容组织上,则可以按照不同的交际用途来组织,如常见的交际用途有:见面问候与介绍、提出和要求帮助、邀约、电话对话、致歉与回答、预定旅馆、餐厅对话、会议讨论等。在口语教学中,可归纳出每一种交际用途中的常用句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此外,对于口语中的常用句型以及出现频率高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重复,使学生烂熟于心,这样,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时,便能信手拈来。

3.创设语言环境,学练结合

学习语言是需要语境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一切机会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如上课时多朗读课文、要求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尽量用英语对话,PPT上的内容尽量采用英文,给老师发邮件也尽量使用英文,通过创设语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同时。加强练习,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多背、多听、多说。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听力训练,积极展开课堂活动,鼓励同学们就某一特定情景表演对话,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眼、耳、口等各种感官,全方位练习,加深学习内容在大脑皮层中的印象。

除听、说练习外,在IT从业环境中,经常还会涉及业务上的邮件往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邮件格式、商务电邮的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给出一些范例,结合所设置的情景进行适当的练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结 语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方法的一些初步探索,主要从读写译和听说两个方面来探讨了提高应用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应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相应的教学方法当然远不止以上这些,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积累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形成适合具体教学对象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韩玉民,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06)

[2]京知林专家组,IT职业英语教程,外文出版社,2007

[3]刘艺,王春生,计算机英语(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杨雪

IT类专业计算机英语论文 篇3: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该课程在人才培养

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机专业英语》授课对象为管理与信息系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实用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类型为职业基础课。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数据处理、维护、开发和管理时,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国外先进的技术资料、原版的英文说明、屏幕英文操作提示,特别是在编写程序时,要大量地使用英文命令。因此,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英语专业术语极为重要。本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IT行业的最新动态,使其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跟上计算机行业软件技术更新的速度,从而铺平学生的就业之路。另外,该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作为公共英语的补充课程,帮助学生巩固和延展现有的英语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就业增添砝码。

教学对象分析

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已有基础、需要和兴趣与教学目标的差距;研究教学环境与教学过程的相互影响以及各种因素对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的影响。

学生的英语成绩参差不齐,促使笔者把目光转向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态度、英语基础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了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分析和个案调查分析,对本课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调查问题1:你有兴趣学习计算机英语吗?

调查问题2:你在操作计算机时,遇到英文提示信息,又看不懂,怎么办呢?

调查结果显示,对计算机英语有兴趣的学生仅占调查对象的10%。当遇到英文提示信息,又看不懂时,98%的调查对象不愿意主动采用查字典等自学方式。这表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非常弱。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问题3:你认为计算机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对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有帮助吗?

调查问题4:你希望计算机英语课加强哪些内容的教学?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有96%的学生认为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对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有帮助的,表明学生认同了这门课的重要性,同时对这门课也是有期待的。教学现状是:学生普遍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一部分学生具备了B级英语基础,还有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对此,需要适当降低教学定位,丰富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英语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调查发现,学生对计算机英文版软件和计算机英文屏幕内容很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讲授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添加应用性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实现学生知识的积累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掌握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屏幕上的英文信息。

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初步具备根据英语提示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最终具有阅读普通计算机专业领域中英文资料的能力;了解国内外计算机对工作生活的影响。

实现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开拓学生的视野,展望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领域的词汇和句型;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专业词汇的记忆教学、促使学生爱学计算机英语的情感教学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一)调整难度,分解知识

教学内容及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差距,如不作调整,结果通常是学生没学会什么知识。因此,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调整难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为了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采用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可将教学内容分解成“Remember”、“Text Reading”、 “Story Time”、“Video Time”。

“Remember”,完成重点词汇教学。尽量将需要记忆的单词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并通过各种练习,提高它们重复出现的频率,帮助学生记忆。

“Text Reading”,完成教材文章的教学,使学生直观理解文章内容,并让学生借助字典,读懂文章的内容。同时,适当添加与操作有关的屏幕英文,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屏幕英文,完成计算机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Story Time”,选用包含计算机操作或与学习有关的故事和对话,使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掌握计算机原理及相关专业词汇。努力使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探究发现,交流合作。

“Video Time”,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深的理解。Video所展现的计算机知识覆盖面广,形象而具有动感,对计算机各个领域的英语知识都有所涉猎,可以帮助学生将计算机相关课程贯穿起来形成一个体系。

(二)增加应用性教学内容

增加应用性教学内容,使之与计算机类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密切相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内容应包括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程序语言设计、计算机发展与历史等,要求学生掌握输入输出设备、网络、WINDOWS操作系统相关词汇或术语,同时使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形式提高用英语思考问题、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可增加计算机英文版软件、计算机英文屏幕等应用性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理解计算机操作中出现的常见英语信息的能力。比如,笔者选择后续课程要用到的英文版软件Virtual pc(如图1所示),让学生在学习软件操作的同时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词汇。

(三)重视“教的展现,学的落实”

不但要重视教师的“教”,而且要落实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设计多样的学习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的词汇教学游戏课件,增强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计算机专业词汇。表1针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叙述了教与学的关系。

反馈与思考

学生的英语起点相对较低,但要求掌握的计算机科技英语词汇和英文缩写一般都比较生僻,背诵单词也很枯燥,很多学生不愿意去记、去背。在课堂中,学生使用“回避策略”的可能性较高。词汇教学是一个难点,同时又是重点,它将影响学生对课程本身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能够通过计算机英语教学,唤起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我们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贾方.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1).

[2]曾薇,赵春生.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探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8,21(16).

[3]周进.学习理论框架下的专业英语教学[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8(4).

作者简介:

詹英(1970—),女,硕士,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职业教育。(本文责任编辑:洪雁)

(本栏责任编辑:尚传梅)

作者:詹 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实现担保物权案件法律论文下一篇:品牌经营误区过程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