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介绍

2022-09-26

第一篇:卡尔威特的教育介绍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维特的教育》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其德文原版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

这本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及其优秀的孩子。中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正是受这些片断理论的启迪和指点,将女儿培养成出色的人才。刘亦婷能被几所世界名校看中的优秀素质,就是用该书中的方法打下的基础。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如:我很少将儿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随便地爬。父母应该是孩子最早的教师。而不应该是保护神。当儿子不慎摔倒在地时,在大多数的时间,我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儿子应该从这些小事中学会独立的能力,他应该明白,他不能永远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孩子由于年幼无知,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应该对他们严格地管教。但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我一直主张,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替孩子做太多的事,会使孩子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这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过分地为孩子做事,实际上等于告诉孩子他什么也不会做,是个低能儿,他必须依靠父母,否则就不能生活。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旦走上社会便会无所适从,会到处寻找帮助,然而家庭之外是找不到父母式的照顾的,独立意识更无从谈起,这实际上是害了他们„„

在我们今天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必须先于学校教育,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的前提下,老威特的教育实验自然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本书为所有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早期教育的范本。

如果你有幸读了这本书,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你都会在书中找到;如果你读了后能照书中的方法去做,说不定这世上又会多了一个小卡尔.威特 和刘亦婷。还在犹豫什么呢,赶快来读读这本书吧!

尽我的能力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教育是我们经常谈起的一个话题,尤其是我们老师,经常开口闭口就是教育,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现在的家庭更是把教育放在了首

位,让孩子上这样那样的辅导班、特色班等等,可是我们这样的教育究竟有何成效呢?假期中再次阅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重新的认识:家庭教育必须先于学校教育。老威特的教育实验为所有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早期教育的范本。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

“有人认为,我培养孩子绘画、音乐、文学方面的兴趣是为了想在人前炫耀,这是他们对我的极大误解。我从来不想把儿子培养成某一方面的天才,也从来没有把他的才能向别人过分地流露。我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在充满情趣和幸福之中度过,仅此而已。”

上述这段话,发自于卡尔威特本人的肺腑。纵览全书,使我对卡尔威特先生有了一些印象。他是一位德国牧师,性格温和、耐心细致,知识渊博丰富,特别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信仰。并且这种信仰不是盲目坚持,而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卡尔威特先生本身是牧师,职责就是向周围的人们传播仁爱、慈善。他身上具备了教育者的最佳素质:爱。博大、无穷的爱让卡尔威特先生超越了利欲熏心、急功近利,于

是在科学与知识两个教育法宝下,他对小卡尔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包括每天吃的食物、房间布置等等。信仰与爱让卡尔威特全身心投入到小卡尔的成长中。而小卡尔是如此幸运,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出生有些痴呆的他进行了脱胎换骨。卡尔威特夫妇多年的智慧教养,让小卡尔的确在充满情趣和幸福之中度过。卡尔威特夫妇不但美梦成真,而且给世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书写了教育界的辉煌一页!

是卡尔威特的教育让我豁然开朗,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责任是为了孩子的一生发展,去努力帮助他们获得应该拥有的东西。

一、要尊重孩子。就算是小孩子也应当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来尊重他们,把他们当做成年人一样来对待。应当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但严格的程度以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为标准。要是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那么就会导致非常可怕的结果。一个原本能够取得很大成就,坚强好学的孩子,就是因为没有了自尊心很快变成懦夫无赖。要是我们总是将孩子当成不良行为的人来对待,那么这个孩子就可能真的会成为具有不良行为的坏人。因此在对卡尔进行严格教育的过程中,他的父亲始终非常重视不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不能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也是现在有些家庭所忽视的。

二、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中越来越重视游戏的重要性,而老卡尔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在游戏中体验人

生”的观点,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孩子的游戏中,他总是鼓励儿子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来扮演角色,注重对小卡尔创造力的培养,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他亲手创造与游戏相适应的环境和气氛,而在游戏中,他也只是做适当的指导。“有时候,我会为他做些示范来提示他的表演,但从不要求他一定要照着我的方向去做,因为这样会减少给他想象和创造的机会。”与他相比,我无比惭愧,在自己的教学中,有多少次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向去做,使学生失去了自我呢。

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有许多独道之处,如“我教儿子另一种智慧”、“磨练儿子的心理承受力”„„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作为老师,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即可。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虽然卡尔·威特只是德国一个偏僻小山村的牧师,但他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智决不亚于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他说“我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他最好的教育”,而作为正从事着教育工作的我想说的是——“我要尽到做教师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

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第二篇:解读老卡尔教子密语: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天才。他的成长得益于他的父亲老卡尔•威特教育有方。从出生开始,老卡尔就给了小卡尔以及时和适当的教育。老卡尔把这些珍贵的方法整理成了此书。200年前的教育方法如何与今天的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今天中国的父母如何体会200年前老卡尔的教育理念的精髓?这就是两位导读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导读结合当今中国的现实,利用近代以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成果,很好地梳理了老卡尔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让老卡尔的教子智慧更适合中国的父母。

第三篇:读《卡尔 威特的教育》有感

浦北小学 阮建敏

对《卡尔 威特的教育》早有所耳闻,几年前也将其纳入我的书架中,但一直没机会好好读。几个星期前,我从书架上取下这本带有些许灰尘的书,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开始了阅读。

单看卡尔威特取得的成就,对于我们这样的平凡人,不得不对其肃然起敬。少年天才不是没有,但其辉煌大都短暂得很,要不就是单一发展,像卡尔这样能够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却不多,真可称得上是百年难得一见。这当然得归功于其父老卡尔威特。

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很先进,与现在所提的素质教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令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从兴趣出发进行教育;二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书中老卡尔非常重视对儿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很好地验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老卡尔尊重儿子的意愿,当儿子不愿意学习数学时,他并没有强迫儿子学习,而是帮助儿子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怎么培养学习兴趣呢?那就得靠游戏了。孩童最爱游戏了,我们平常所说的“寓教于乐”就是要把教育融入到玩耍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一点老卡尔反复强调,也一再证明了游戏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受到教育。还是学数学,小卡尔起初不愿意学,老卡尔通过生活中的交易买卖、玩纸牌等游戏学习数学,淡化了学习数学的痕迹,让儿子感觉是在玩。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已经在学习数学了,而且学得有滋有味。

他的教育行为很多都是在生活实践中完成的。学习地理时,他带儿子走遍了周围的村庄、道路、山坡,甚至到各地旅游;学习外语,他带儿子去听音乐剧;学习天文,他带儿子用望远镜观察星空„„其耐心和爱心,是很多父母少有的,令人敬佩。

从他的教育中,我觉得他是在把孩子当作一个成年人对待,一个和他平等的人对待。他始终相信孩子的能力,反省这一点我觉得我还做不到,总觉得学生还太小,这个做不到,那个做不到,总是以自己的意愿取代他们的想法。

但我又不免困惑:老卡尔非常追求完美,他认为和一些习惯不好的孩子玩,是浪费时间。因此,他觉得卡尔可以不需要和同龄人一起玩耍,他同样会快乐。这一点我不很苟同。生活本身不是完美的,这种不完美也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生活中的善与恶,我们都无法完全回避。就像现在的父母尽力地把孩子圈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然后变成一朵朵“温室的花朵”。就像老卡尔自己所说的,父母不可能保护子女一辈子,那就该让他们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不应是回避。

另外,老卡尔的教育虽然很令人钦佩,但其中也有些空洞的难以操作的地方。他教育的对象只有一个,而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我们的教育界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很难像他那样仔细、具体地进行操作。同时,又有多少父母拥有老卡尔那样丰富的学识、无限的耐心和精力呢?所以,我认为卡尔威特的教育不能完全照搬,有些地方可以学习借鉴,重要的在于其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培养兴趣、注重品质和习惯。

第四篇: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周招娣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我仿佛见证了小卡尔成为天才的过程,他八九岁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14岁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或法学博士学位并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小卡尔的惊人成就,来源于父母长期的教育有方。

尽管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教师照样有启迪作用,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好多父母对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有的方法不得当,有的则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得其反,更有的家长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长,按自己的意愿来教化孩子。这些现状的出现,都和家长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我们,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这本书充分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卡尔〃威特的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老卡尔面对有缺陷的儿子,身为父亲的他,刚出生就开始对他进行有计划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并不是注入式的教育,而是一种以培养兴趣为主的早期教育,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实现的。这也是我们现在很多家庭所忽视的。虽然中国很早就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思想,但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只注重智力。如,现在的小孩都争着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别让他们输在起路线上,但是孩子真的喜欢的能有几个呢?但是《卡尔〃威特的教育》给了我最重要的一个启迪就是:用最适合孩子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摘录:教育开始的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的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和关注的对象。

孩子是否拥优良的性格,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也决定着他将来是否有所成就。以下是我自认为书中的一些经典教育思想,摘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1、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躯体,母亲的愿望对其腹中的胎儿不断产生影响,母亲的意志、希望、恐惧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对胎儿的严重影响,大大超过对母亲本身的影响!所以,教育孩子,首先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 (达芬奇)

2、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爱尔维修)

3、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卡尔威特)

4、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5、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玩出各种能力,性格就是能力

6、以身作则尊重平等相处,绝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7、不要随便表扬孩子,绝不过多地表扬。

书中有这样一件小事让我特别感动。小卡尔开始学德语时,为了怕他受方言

的影响,卡尔威特先生只能忍痛辞退了一位已工作几十年的老仆人。书中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如果换成别人,早忽略到一边了。小卡尔的成功,正是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逐渐积累的。这些小事,像一颗颗种子藏在沃土里积蓄能量,直至种子冲破泥土,才让人发现他的存在,他的生命。这深深地启示我:教育无小事。

不能强迫教育这是老卡尔维特主张的教育的一大法则。小卡尔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他和孩子一起掷带有字母的骰子;学习历史的时候,他和妻子、孩子一起演历史剧;为了让孩子学习音乐,他首先为孩子买来了小鼓,然后是木琴,循序渐进;他让孩子帮妈妈拨豌豆,练习数数……一个一个有趣的游戏,一点一滴的积累,小卡尔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神童。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我们传授什么知识,首先一定要尽力激起孩子的兴趣,平时注意及时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孩子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用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运用游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我想孩子们会非常快乐的,在不知不觉中很快的掌握所学知识的。比如:我们在教授故事时,可以采用情境与角色表演的游戏方法,可以配上形象鲜明的大挂图等;科学活动中,带每位孩子进行动手实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真的很棒,它指导我们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第五篇: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戎燕君 我家的书柜里有一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是本人刚当妈妈那时买的,现如今重读这本书,同样有很深的感触,觉得将近3世纪前这位天才伟大的父亲在教育上是非常成功的!

下面就介绍下这位主人公的背景: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卡尔.威特并未同中国古代有名的“仲永”那样失去后劲,一生一直在德国著名大学讲学,颇受赞扬。其实这位天才的出生也是蛮具有戏剧性。老卡尔,卡尔.威特的父亲,是一个小村庄的牧师。在小卡尔出生前,在一次青年教育家和青年牧师的探讨教育问题的学会中,与持有“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教育家无论怎么拼命施教,其作用也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同仁进行争论。老卡尔的观点是: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老卡尔的言论寡不敌众,就拿事实说话,刚巧他有了个儿子,而这个孩子确实不是天赋非凡的孩子,甚至有点先天不足,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婴儿时期反映相当迟钝,显得有点痴呆。老卡尔短暂的悲伤之后,就和妻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儿子的培养中,在一系列的教育下,他的孩子成才了,甚至人人都夸之为天才。下面就摘录一些这位老卡尔的教育思想和举措,这些对于3个世纪后的教育同样是有效的,具有参考意义。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教会孩子学习。老卡尔认为不能强迫施教,这是他主张的教育法一大原则。只有孩子有兴趣,学什么都快。比如他施用了孩子无法识破的“小伎俩”。给儿子买了很多儿童画册和书,非常有趣地读给孩子听,说些“如果你能认字,这些书你都能明白”。有时故意跟他说:“这个画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忙,没功夫跟你讲。”这样儿子有了学习欲望后,才开始认字,效果就事半功倍。

在学习中老卡尔以游戏的形式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以事实说话,“百闻不如一见”,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如让儿子做一下实验验证书中的理论。创造条件让儿子进行搭房子等游戏开发他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老卡尔教会儿子如何学习,更教给了儿子智慧,不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授,更让儿子学会独立,尊重孩子,教儿子良好的品行和良好的习惯,善于夸奖孩子,防止儿子自满,教儿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儿子与人相处,让儿子时刻感受到幸福。以上几点是家庭教育中家长容易忽视的一些细节。想想我们身边的家长,以自己工作忙为由,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或是只抓学习,其他免谈。教育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同样要拥有教育智慧,有智慧的教师通过有智慧的教育培养了有智慧之人,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和灵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业发展调研报告下一篇:机组整套启动试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