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

2022-10-06

第一篇: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

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期,我们在做孩子的时候,度自己的青春期的时候,也会有迷茫和不解,甚至反叛,性格怪异,有时会导致家里人不喜欢自己,或者是遭到父母们的强制管理,等等。青春是一个综合症,为人父母的,在经历了自己的青春期后,又要面对自己孩子的青春期。那么,应该如何在自己过青春期的基础上,帮助或者是陪伴自己的孩子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呢?

一.父母不是永远的靠山,孩子需要自己独立的成长空间

现在的父母爱孩子,那叫一个十全十美,完美到令人无法想象这样的孩子,以后在社会里还如何独立、立足?其实,许多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就如夫妻一样,双方也需要自己的某个方面的私人空间。我们不能完全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身边,而是应该让他学会独立成长,享受自己独立成长的过程。让他经历快乐的事情,痛苦的事情,经历喜悦的事情,也经历挫折的事情,不要什么事情都父母包办。你要知道,你现在包办了,就意味着他们未来缺乏了生存的砝码。成长虽然不是个人的事情,需要各个方面的影响,可是成长还是有自己的空间的,我们没必要这样。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辈子吗?不可以。所以,为什么不在青春期的时候,给他们一点儿空间。比如让他们去尝试一下情感,失败,成功,允许他们成绩有点儿滑坡,这有什么了不起?挫折教育是对他们负责,而不是害他们。

二.父母不是永远正确的答案,孩子有时候只需要一引导

父母不可以让自己的形象过于权威,当然建立权威是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受制约的面。但是,家长们不要什么事情都认为自己在理,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的孩子永远是错的,有点儿事,出点儿小麻烦,就认为是孩子这样那样了,或者是有了小小的过失,孩子在辩解,就认为孩子是在撒谎,然后就是一顿政治式的教育。其实孩子的成长不是家长告诉他要怎样做,什么样的结果是对的,什么样的结果是错的。而是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在某件事情的过程里,引导孩子去尝试,去钻研,去学习,然后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向。我们不要一看到孩子出现了误差,马上就跑过去告诉孩子,你错了,你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这样的话,孩子还有动力,还有心思再去思考,再去摸索吗?反正给他点心理暗示就是,有家长告诉我正确的方法,我干嘛还要自己去瞎摸索?

三.父母不能做独裁主义者,孩子的青春只需要共同分享

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们便会担心孩子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早恋啊,例如染上什么不良的习惯啊,例如会接触社会上那些坏孩子啦等等。首先,这是家长们不相信孩子造成的一个结局。所谓的分享孩子的青春期,应该是先相信孩子。例如孩子被告之和某个异性走得很近,你应该先相信自己的孩子讲的,而不是只听信他人的言语。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事情,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去处理,反而应该学会和孩子分享这个过程。引导孩子讲出他在这个过程里,自己的感受。例如早恋。若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告诉你,他恋爱了,只是他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他,他这个年龄里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当然,你千万不要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反对他和异性来往,你要告诉他,无论你选择什么,爸爸或者妈妈都相信你,但是你也要做出让爸爸妈妈相信你的事情,在保证学习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允许你和异性走得近。然后用你曾经的经历告诉他,即使你曾经没有这样的经历,也要讲一个善意的谎言,讲明你当年因早恋而产生的严重后果。有时候这样的方式,可能不会改变孩子的早恋情况,但是至少让孩子看到了你是爱他的,你是关心他的,你是在真正地和他分享他青春期,而不是独裁者。

四.父母并不是旁观者,审事控制是关键

我们说,和孩子分享他的青春期故事是一件快乐的过程,可是,我们不能什么事情都随了他的愿。这样,你以后就无法再控制自己的孩子了。这里讲到的这个控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身自由的控制,恰当的说法应该是限制。许多事情可能孩子在没有和你商量的情况下,会自己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家长们还是要学会审事控制。比如孩子夜不归宿这事,家长们就要控制,告诉孩子,几点几点前必须回家,这是规定,必须要遵守的,不是开玩笑的。还要告诉孩子,某种行为如果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是要接受惩罚的。例如,剥夺你的周末玩耍的时间,或者是减少你玩游戏的时间等等。许多事情都需要审事来控制,不能一概而论。还有,父母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上,一定要达成协议,不要一个唱这样,一个喊那样,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就算这样,也会有一方去保护他的错觉。这是不对的。

五.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尊重平等的交流方式最舒服

你是父母,你是生他养他,给他钱花的大人,所以,你觉得你教育他,训斥他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生气的时候,可以骂他;你暴躁的时候,甚至可以打他。不,你这样做,只能把你和孩子的关系拉得更陌生。我们都说,让父母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这样的交流方式才是最正确的。许多孩子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交流,宁可选择自己的姨或者是姑的,这让父母觉得孩子长大后会和自己变得生疏了。实际上,是父母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对了。如果你能心平气和,不把孩子当成你的私有品,而是真正把他当成是朋友的话,孩子是绝对首选和你进行交流的。我们一直在讲,没有错误的孩子,只有错误的家长。这话,其实真应该是中国爸爸妈妈们好好想想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参与和干涉,但是要采用什么样的参与方式和干涉方式就值得考虑了。

第二篇: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到了初二,仿佛一夜之间,我们也许会发觉,孩子真的长大了,不再是我们眼里的懵懂少年了。他们变得敏感、叛逆,脾气也大得不得了,一说即跳。我与一些家长闲聊时,谈到这一点,他们大多无奈地摇头说,孩子进了初中后,就管也管不得了,往往是你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发脾气。我的孩子目前还没有这种情绪偏激的情况,但有时我想对她进行一些思想教育时,她也会嫌我唠叨,会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让我只有发愣的份。

我是一个比较关注孩子成长的人,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都试图去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去理解孩子的行为,才能与她沟通,引导她去走好每一步。

当然,每个孩子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所以,我认为,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最有发言权。在这里,我也只是谈谈我当家长的一些故事或是体会,算是抛砖引玉吧。

第一,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容易发怒,说话也很偏激?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急剧变化的时期,比如男孩子开始长胡须,声音也变粗了,甚至会有遗精的现象;女孩子乳房开始发育,有了月经。这些变化,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是很突然的,假如事先没有准备,他们会惊慌不安,会烦恼,以为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尤其他们不了解别人其实也和他们一样面临同样的烦恼,因而,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让他们变得特别敏感,也特别自卑。我知道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很早就告诉了孩子这些常识,所以孩子能从容应对,情绪上的波动相对也少些。假如有的家长还没有和自己的孩子谈论过这方面的话题,我建议你们不妨先看点书,了解一点常识后再去和孩子交谈。这方面的书很多,我推荐两本,是美国的学者詹姆斯〃杜布森博士写的:《预备青春期》和《正当青春期》。这两本书我觉得家长应该和孩子一道来读。读完这两本书,我们大致就可以知道青春期的孩子面对哪些困惑,然后,对照自己的孩子来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做。我觉得除了孩子自身的困惑外,我们还应该主动和孩子谈一谈性,谈一谈爱情,告诉孩子一些他需要掌握的科普知识。因为你不谈,孩子也多的是地方去了解这些信息,比如网络,比如现在很流行的一些校园文学,还有手机短信,不健康的信息多的是渠道!而这样得来的信息往往会贻误孩子。有的家长可能听说过,现在就有中学生在网上结婚,而且为数还不少!所以,我们不去争取孩子,网络、影视等传媒就会把我们的孩子争取过去!

除了这两本书,我还想推荐另外两本,是孙云晓、张引墨合著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和《藏在书包里的天空》,这两本书,都是采访实录,接受采访的基本上是中学生或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在中学阶段恋爱、甚至怀孕、堕胎。看的时候让人感到触目惊心!我建议这两本主要是家长看,看了你就会了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一旦感情冲动,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而且还要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学生会这样?据我的印象,大部分学生是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情,感到孤独。所以,你真的要格外关注你的孩子,多给他一份关爱。据我所知,有个别孩子甚至偏激地认为“亲情一钱不值”!这话很让我心疼。不论发生什么事,千万不要让孩子对家庭、对亲情失望!我女儿还在读小学时,我就告诉她:“不论你犯了多大的错误,不论你受了多大的委屈,也不论你挨了多严厉的批评,你一定要记住回家。只要你回到家里,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我最怕的是孩子出走,所以,我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不论何时何地,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家永远是她最温暖的港湾,而且家里的大门永远对她敞开!我想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很重要,我也很高兴当别人要她回答“爱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她的回答是:“爱爸爸,爱妈妈,爱我自己。”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到了初二,我发现我女儿学习起来比初一时从容一些了,当然她的成绩不是很拔尖,她从小学开始成绩就没有拔尖过,但我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特点,我不会强迫她去争取班级前3名,毕竟班上的前3名只能给予3个孩子!

但这并不是说我不重视孩子的成绩,我一直鼓励她好好学习,而且找机会让她自己体会考高分的滋味。这次段考,她有两门考得很好,一门是英语,96分,这一直是她的强项;一门是地理,97分,全班最高分。而这一直是她的弱项。她跟我说,当地理老师报她的分数时,全班同学为她鼓掌!我就对她说,你看,考高分的感觉是不是很好啊?她笑着说,是。我又说,你看,地理一直是你认为最难学的,你现在都能学得这么好,我真为你感到高兴!这也证明了你的实力!最难的都能学好,其他的还有问题吗?她想了想,说:“应该没有吧。”我趁机鼓励她:“那就好好学,再加把劲?”她说:“我努力吧!”好,有了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不知道她在期末考试中发挥如何,成绩会不会上升?但我至少知道,她在努力。只要她一直在努力,我觉得这就够了。

所以我想对各位家长说,帮你的孩子确定学习目标时,一定要先看看他的现状和他的潜能,尤其有些孩子目前成绩不是很理想,我觉得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办法是,你可以帮孩子制定一个分阶段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以他现在的成绩为基点。假如他这次只考了50分,那么,你最好不要期望他一下子可以升到80分或90分,当然这样的奇迹也可能会发生,但不论怎样,我们的期望值不妨低一点,比如说他下次及格了,你就可以奖励了。这样对于孩子的压力小一些,而且当他的成绩大大出乎我们意料地好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一道分享这难得的喜悦!而这,更能增强他的自信心。

第三,给孩子一个笑脸

像我们这样的中年人,在单位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真的很累,有时就不想说话。甚至还免不了受一些闲气,心里很窝火,脸色不自觉地就有些难看。但我现在总在进门之前提醒我自己:调整好心态,当孩子开门迎接你的时候,给她一个笑脸。这点很重要。让孩子看到我笑容满面,其实也减轻了她的心理压力,让她觉得我很容易接近,这样一来,她对我就少了一份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有话也愿意和我说。而孩子说话时,我一般也是认真去听,很平等地对待她,这样,她感到了对她的尊重,所以,也乐于和我说话。有时是她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我当听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倾诉的欲望,我觉得我们最好做一个认真一点的听众,因为这表明你重视他,这种倾听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否则,他会觉得受到冷落。受到冷落怎么办?到外面去找能安慰他的人。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会结交不良少年,会早恋?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其中根本的一点,就是缺少家庭的关怀,缺少亲情的温暖。我希望我的这个观点不会偏激。

第四,多陪陪你的孩子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很孤单,缺少玩伴,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就又多了一个任务,陪孩子玩。我的同事和朋友都知道我对孩子看得重,许多的应酬和聚会我能推都推,一是我不大喜欢应酬,再有就是孩子的父亲不在身边,我不陪她就没有人陪她了。所以,我经常是和她一起去选择适合她读的书籍,看她喜欢的卡通,和她一道上网,和她一道玩扑克牌,一道搞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可以了解她的好恶,并适时引导她。所以,她虽然喜欢日本的卡通片,但她看过的并不多,就那么几部,像数码宝贝、魔力宝贝、棋魂、网球王子等,应该说,都经过了我的筛选。前一阵,她也很迷恋《火隐忍者》这部卡通, 说实话,我很不喜欢这部卡通,里面都是一些暴力、舞弊的场景,但我也明白,正是因为这样,才迎合了学生的心理,所以很多人都很痴迷。我和她一起看,看的时候或看完后我们都有讨论,她发表她的观点,为什么喜欢看;我也说出我的观点,我首先赞同她所说的,很搞笑,有意思。但同时我也告诉她,我不喜欢这部卡通,首先是不喜欢那些人物的造型,很难看,没有美感;其次是充满暴力,而且鼓励考试舞弊,这些都会误导学生。我不知道她是否能接受我的观点,但至少我知道她很喜欢这种平等讨论的方式。早两天,她突然对我感慨:“哎呀,好久没看火隐忍者了,好象也不是特别想看了。”我听到这话当然特别高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观点多少影响了她?

平时,我的孩子喜欢听卡通歌曲,当她兴致勃勃地推荐我听时,我也总是兴致勃勃地去听,这样让她感觉到我和她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至少,假如我没有这个爱好,她还可以培养我。我也觉得是这样,我对于漫画与卡通的喜欢,完全是因为我的孩子。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追星,不希望她整天沉迷在流行音乐中,所以,我也很少听流行歌曲,听的话,也是听一些经典的,比如罗大佑,我就介绍我的孩子去了解他的音乐;我们也谈明星,在谈的过程中,我让她明白一条,明星和我们一样都是人,走近一看有的甚至还不如我们,所以,我们不如远远地欣赏他们在电影里演的角色。她自己的发现也证实了我的观点,她说,她发现《哈利波特》里面演哈利和罗恩的演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为什么呢?我说,这是因为在电影里,演员要根据剧情的需要化装、造型,有很大的改变,所以给人的感觉很棒,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卸了妆,和我们没有什么两样,都很普通,很平凡。有什么必要去追他们呢?何况,那么多人喜欢一个明星,你觉得他会在乎你的感觉吗?她也觉得是这样。所以,我很欣慰,到现在为止,我的孩子还没有为哪个明星痴迷过。多陪陪你的孩子,陪他玩,陪他说说话,也许他就不会到虚幻的世界里去寻找精神的寄托了。

第五,了解你的孩子,信任你的孩子

我的孩子在想什么,我大概也不完全知道,她有她的秘密。上小学时,她就在她抽屉的盒子上贴纸条:“***的隐私,任何人不得偷看!”我觉得好笑,其实无非是她画的一些卡通画。但既然她说了不准偷看,所以,我就尊重她的意见。孩子长大了,更重视自己的隐私权,有些家长偷看了孩子的日记,发现了孩子的一些秘密,就沉不住气,勃然大怒。我觉得不能这样,假如你觉得你只能通过查看孩子的日记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那当然也未尝不可,但最好不要动怒,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想一想应对的办法。而最主要的一点是不要让孩子知道你看了她不让看的东西。否则,容易让她对你产生信任危机,产生逆反心理。我一般是通过平常的闲聊来了解孩子心里的一些想法。我的孩子和我关系比较亲密,上街的时候,我也总是要搂着她或牵着她的手,和她边走边说,所以,孩子对我也是什么话都说。她有很多梦想,每个阶段的梦想都不一样,但不管这些梦想是什么,我都鼓励她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努力才有回报。她比较喜欢网络,做了一个动漫网站,任命我当副站长,我很乐意担任这个职务,就和她一起去管理网站,这样她也感觉到我的支持。因为网页要经常更新,要管理,所以,她有时也免不了要开电脑, 要上网。我给她规定时间,一般她都会遵守,偶尔违规,我就要实行制裁了。因为我想让她明白这一点:信任是用来投资的,不是用来透支的。投资就有丰厚的回报,而如果透支的话,迟早有一天会变成穷光旦一个,而且再也没有人会信任她。

最后,我想对各位在座的家长说一句话:让你的孩子爱你,愿意接近你;而不是怕你,刻意疏远你!

谢谢大家!

第三篇:陪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教案

主讲人:程海芹

教学内容:

青春期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也是每个家庭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陪我们的孩子度过青春期呢。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孩子的青春期,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帮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教学地点:75班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

各位家长,欢迎您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家长会,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陪我们的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青春期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也是每个家庭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象,而家庭在孩子青春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也可以说成功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

二、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青春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一般从10岁—20岁为青春期,当然,青春期叛逆跟男女性别、身体健康、社会环境、教育方式、人格成长、营养吸收等有关系。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青春期叛逆表现。说到这里,相信很多父母都会问,孩子们为什么会在青春期产生叛逆心理呢?这是因为青少年心理成长和生理成长与现实发生冲突的原因所致。

三、青春期的心理及特点:

1、青少年第二性征发育心理和生理成长趋向于成熟阶段时,身体内在与外在不适应发生的自然冲突。

2、自主意识的形成与自我价值感的表现。我要自己做主的主观意识很浓,抗拒一切强加于自身的外在观念。

3、好奇心很浓,求知欲很高,对一切事物充满了神秘感与窥视欲。

4、受自身生理与心理成长影响,情绪波动起伏大,浮躁不安,心绪不宁,心态不稳,容易激惹冲动,自控能力差。

5、独立意识强,但独立能力不够。表现欲望强,但执行能力不够。社会道德感很强,但分辨是非能力不够。自尊心很强,但承受压力能力不够。

6、性格表现多数因青春期情绪的自然波动变得比较敏感、多疑、过分自尊、自卑、不自信、受心理暗示性极强,遇事容易冲动、悲观、消极、不顾后果。

7、讨厌过度的啰嗦、教条式教育管理,自我价值感表现欲很强,渴望他人的肯定与认同。

8、生命的平等意识促使虚荣心增强,对事物的认知受情绪的不稳定偏向于极端意识与极端行为。

9、喜欢被适度的关注、鼓励、支持、认可、信任和尊重。

10、对于父母过分的付出与附带的期望值有很强的心理压力,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过分压抑的情绪产生逆反逃避心理。

四、鉴于青春期的心理问题,给予家长和孩子几点建议:

1、适当的降低一些心理期望值,是释放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适度的给予孩子尊重、关注和鼓励,是提升自信心的最好来源。

2、积极锻炼身体,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健康的运动才能及时打通生命能量,疏通全身经络和情绪。

3、保持一颗阳光愉快的心,遇事多找信赖的朋友、同学或亲人倾述。因为只有及时通过健康的渠道释放掉消极情绪,才能确保身心健康能量运行,切忌强行压抑自己不健康的情绪和情感。

4、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是赢取人生最好智慧的来源。世界上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只有不想去解决的心。

5、努力找到对方的价值感并加以真诚的认同,是化解对方阻抗的最好的方式,因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感的,找到了价值感就等同于找到了生命的存在意义。

研究表明:人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于智商,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情商”。

五、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溺爱孩子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三口之家已非常普遍,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视孩子为中心,有求必应,竭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而“四二一”型家庭中,祖父(母)对孩子的宠爱更是加重了这一倾向。甚至在不少家庭中已经由宠爱滑向溺爱,从而使儿童的个人主义观念突出。这种一味迁就而不加引导的作法,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己为核心做事随心所欲的坏习惯,形成自私自利、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

2、爱慕虚荣

有些父母片面地要求孩子为自己争光争气,或为炫耀自己的孩子聪明,只强化孩子某种技能的早期训练而急功近利,忽视孩子的全面教养,追求某种表面的、暂时的成功。例如,有些虚荣心强的父母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出人头地、名列前茅,如果孩子达不到理想的成绩或比不过别的孩子,就斥责、打骂,使孩子疲于奔命,精神痛苦。

3、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有些家长片面认为,教育子女就是开发智力,学习知识。学习知识就是考试得高分,取得好成绩。为了保证子女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一切家务劳动都由父母承包,子女本来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都由父母代劳。使孩子从小养成不劳而获的懒散习惯,根本不重视他们的劳动观点,习惯和技能的培养。有的家长只注意子女的分数,而不注意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言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问题,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为了取得高分,考上重点,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一味迁就,有求必应,结果分数上去了但却染上很多坏毛病和不良习惯。

4、忙于工作对孩子放任自流

有些家长整天为挣钱奔忙而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他们都觉得教育孩子太累。但在心底深处,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于是花钱请保姆、家庭教师,或由文化水平低的母亲辞职,在家承担对孩子的教育。

5、家长望子成龙,但又不掌握教子成龙的方法。

目前有些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大体分为四种:一是祖传的,爸爸妈妈怎么教育我,我就怎么教孩子,对孩子的过失,不是打就是骂,不但没起到教育效果,还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对比,或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应该怎样怎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第二种是随意,张嘴就来,想起一出是一出;第三种是金钱关系渗透家庭教育。有的孩子帮父母干家务劳动要给钱,干前还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不给或钱给少了不干。不仅如此,有的小孩子做作业,考试得高分都要向父母要钱,把钱看成是学习、劳动的唯一动力,而不懂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它使孩子形成随心所欲,唯我独尊,有求必应的思想。第四种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在课外报舞蹈、书法、英语、作文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强硬地安排子女的学习时间,挫伤了孩子生动活泼的个性。

综上所述,家长应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并非装潢豪华,设备齐全,如:为他们准备一张书桌、一个书架、设置一个固定的学习角,提供孩子必需的文化学习用品,是非常必要的,这既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也便于学习。只要孩子是在进行正当的学习,家长就不要轻易去打断孩子的思路。我们常看到这种情况: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在一旁唠唠叨叨,教导不止,还自以为在督促孩子。珠不知,这种教育方针不仅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更不利于的是孩子会因此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到以后家长的说服教育效果。

还要注意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工余时间,家长钻研业务,或通过读书,看报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仅有益于自己,同时也有益于孩子。这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也给家庭营造了一种好学、向上的气氛,为孩子的学习带来促动力。须知,在一个天天行酒令、日日设牌局的家庭中,再聪明的孩子也难以成才。

六、家长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创造家庭教育氛围的经验。

七、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第四篇:让良好的行为习惯陪伴学生度过幸福的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德育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良好的行为习惯陪伴学生度过幸福的一生,这是养成教育一贯的指导思想。我们评价养成教育成败的唯一标准是走出去的是什么样的学生,毕业生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标准、有什么样的修养和品行,走出的学生能否幸福的度过一生。

因此,多年来一直不断的研究养成教育规律,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找养成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我校认为养成教育工作必须在一个“实”字上做文章,即养成教育目标要朴实、养成教育过程要扎实、养成教育效果要真实。德育要有前瞻性,与时俱进,又要立足现实,只有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化长为短,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只有把德育规范内化成学生的自身需要,才能外化成学生的言行举止;只有从细节入手,严要求,抓持久,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素质;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社会、家庭、学校协调一致,才能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我校养成教育的基本做法是:

(一)明确规范,让学生行有所依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定型的内部动力,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在养成教育过程中,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结合本校实际,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和《中学生守则》,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如学生着装与仪表的规定、学生文明交往的规定、文明就餐的规定,住宿生管理条例、卫生管理条例、交往用语四讲四不讲、进办公室的四个程序、关于值周班的几点规定等等,囊括了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儿,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明确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学生行有所依。在制定规范方面,我们突出“全”和“细”两个特点。“全”,就是我们的管理制度涉及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凡事有规范;“细”就是从细微处做起,规章制度不是粗线条的一般要求,而是非常具体、细致,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如宿舍管理,毛巾怎么叠、鞋子怎么放,凳子怎么摆,被子叠成什么形状,都有明确的标准。

为了使规范更易于为学生接受,我们在制定规范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意见,在执行中,还会根据学生的合理建议调整规范。总之,我们的规范既是全面细致的,高标准的,同时也是合情合理的,是学生可以接受和做到的。

(二)激情明理,让规范入脑入心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一方面强调了知与行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说明知对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教育入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遵循先入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先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因此激情明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让学生知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从而产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理解、接受养成教育,进而自觉地、主动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确定为常规教育月,每年的十月份确定为爱校教育月,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在常规教育月中,学校要向学生宣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顺义一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等。各班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开学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就解决问题,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但使学生熟悉校纪班规,在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九月份,学校还要组织新同学开展“一中探秘”活动,让学生以各种方式了解学校:清新优美的校园,一尘不染的实验室,秩序井然的餐厅、舒适整洁的宿舍,对学生就是一种感染,数不清的各种荣誉称号、教育教学的辉煌成绩,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然后,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把这种荣誉感化为责任感。如,有的班召开“一中是我家”“我为一中添光彩”“责任在我心中”等主题班会。学校也通过征文、演讲、校园广播等活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要让学生明白,优美的环境、辉煌的成绩来自于严格的管理,来自于一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意识到,要维护学校的光荣,更要续写她的光荣;我们向学生介绍名人成长的故事,让他们懂得,良好行为习惯是人成才的前提条件,一旦养成,受益终生。这样,学生对我校的严格管理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就为养成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勤查严管,让规范化为习惯

行为学家认为,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能以特定情形下的特定行为作为评价标准,更多的应该是依据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因为它更接近常态,所以也更为真实。

顺义一中的养成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常态的生活德育教育,强调养成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时时进行、处处体现,对学生不搞“应景式的教育”,不搞任何形式的突击性迎检。教育中始终注意保持前后一致性与连续性,学校养成教育标准是“随时能够接待参观”,工作中我们注意了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坚持了别人没能坚持到底的好的做法,因此我们的养成教育做扎实了。

长期的养成教育实践,我校形成了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以教师引导督促为辅的养成教育机制,有学生会负责协调、学生干部为骨干,以值周生为主体的检查机构,有以政教处老师、班主任以及相关部门的教师组成的督导机构。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检查制度,能做到事事有人查,处处有人管,随时有抽查。检查后反馈迅速,及时将结果上传校园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们的检查制度突出“严”和“恒”两个特点,“严”,就是严格执行规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恒”,就是持之以恒,始终如一,任何时候都不放松标准。

多年来,我们养成教育的内容紧跟社会发展、学生的变化而变化,但有一点从不改变,那就是把正确的做法坚持到底。比如说,严禁学生进校外网吧,我校政教处老师、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坚持课余时间抽查,坚持至今,从未松懈,几年的坚持让学生的网络世界纯净了很多。再比如说,一中的自行车摆放,即使是节假日,也一定是摆放整齐的,无论有没有人检查,学生都能够坚持按最高标准做事。我校的养成教育,不求轰轰烈烈,只求做细做实,始终如一,目的就是培养有良好行为习惯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当然,严格管理不能靠简单的管卡压,应该严中有情。养成教育,既要外塑形象,更内修品格;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清。如有一位女生总爱留长发、戴耳钉,政教出老师没有简单地对她进行处罚,而是耐心地对她说,她的脸型不适合留长发,留短发会更精神,且更符合现在的年龄特点,更突出年轻人的朝气,老师还向他介绍了一些关于仪容仪表的美学知识,还给她提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这位女生心悦诚服地摘掉了耳钉,留起了短发。我们的班主任通过谈话、赠益言卡、批阅周记、家访、班会等各种形式与学生沟通,使学生在情感上认同、在行为上接受学校的严格管理。

(四)评价激励,使养成落到实处

学校在长期的养成教育实践中,探索出“自评——生评——师评-----家长评”多元评价体系,这种多元化评价,使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的。

我校实行量化管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评价,班主任评价挂钩,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养成教育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在养成教育中,我们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优秀个人、集体,督促后进。如我们利用校园广播、橱窗以及校刊等宣传介绍养成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每年,我们在全校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礼仪标兵”、“优秀住宿生”、“优秀餐桌”、“星级宿舍”、“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组织各班开展“学习身边的楷模”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这些活动,激发了同学的集体荣誉感,调动了积极性,也使落后者有了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如某个班在上学期量化评比中,在全校后几名,经过一学期的调整和努力,这个班一跃进入全校量化评比前15名,老师都反映这个班学生违纪的少了,讲文明礼貌的多了,面貌焕然一新。

多年坚持不懈的养成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走进一中的校园,你看到的是整洁的操场、生机勃勃的绿地、排列整齐的自行车,慢步轻声、文质彬彬的学生。走进一中的餐厅,你看到的是干净的就餐环境、有序的就餐队伍。走进一中的宿舍,你看到的是整洁的床铺、闻到的是清新的气息。

长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例如,我校的课间操早已不用老师监督,学生干部一丝不苟地检查,学生们的队伍整齐划一。示范校验收的时候,专家组成员观摩我校的课间跑步,之后感慨地说:“想不到顺义一中学生的自觉性竟然达到这种程度,学生跑步的场面让人震撼,让人感动得想落泪。”说这番话的是一位老专家,曾到过无数名校。这些评价和感受朴实而真诚,但却真实地折射出我校养成教育取得的社会效应。

2006年10月15日顺义一中建校五十周年,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顺义一中历届校友、工作过的老教师聚集一堂,共叙友情。校友们感慨最深的是在一中学习期间受到的良好的养成教育,这些品质是他们能够在各自的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走出一中校门的校友真实的心声是对一中长期以来始终注重养成教育所取得成绩的一个缩影,也是对一中未来养成教育的激励。

种树者必培其根,育人者必培其心,只有能够走进学生心里的养成教育才是最真实、最持久的。让每一个从顺义一中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他的一生是所有顺义一中教育工作者的梦想,也是顺义一中永远的追求。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研究养成教育的规律,拓宽教育途径,迎接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挑战,培养高质量的社会英才.

第五篇:青春该怎样度过

即将毕业,走出学校站在社会的十字路口,又一次从内心深处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和茫然;那个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判断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不容回避地萦绕身心。有限的思考是苍白无助的,越是思考就越是感到异常沉重:思考和不思考都是一种痛苦,然而只有思考才能让人痛并快乐着。

同样是关于人生的思考,1980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的潘晓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一个少女饱含泪水的激越诉说和痛苦思考,引发了全国围绕一场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她在信的末尾这样写道:“我相信青年们的心是相通的„„”时至今日,重读此信,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一拷问的冷峻和强烈的时代穿透力。青年的心灵相通,命运相连,越走越窄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充满疑惑。其实疑问即是思考,思考才意味着我们对于人生产生了怀疑和警醒。

这一拷问尤其可贵,当年引发人生观的激荡促使一代青年思想的解放。我们的精神和人生也需要这样的“思维暴动”,通过这种暴动,才有可能砸碎一个压抑的、按部就班的、桎梏绝望的生存逻辑,解放出一个自由的本我。陈胜吴广引领的大泽乡起义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为了向被安排走向奴役和死亡的悲惨命运的挑战,以此来凝聚共识争取自由的可能;潘晓“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是向人生道路和生命价值发出反抗绝望的呐喊,唤醒自我思考和选择,反抗人生被时代所安排,挣脱被物质所奴役,拒绝浑浑噩噩的自我麻醉与盲从。人的思想,价值观,人生道路都是一个个阵地,积极的、自我的、向上的、高尚的思想不去占领,如蚁附膻般蜂拥而上的将是消极的、自私的、物欲的等思想的疯狂抢攻。人生就充满这样的战斗,第一敌人是自己,第二个敌人是社会环境和冰冷的现实。

人生的“思维暴动”是自我掌舵,我主青春的自我救赎,它是那么的可贵,同时又显得格外艰辛和迫切。

二 青春凋谢:反抗绝望的自觉和勇气

人生需要选择,人的价值需要思考,而人活着就得有希望,否则人生就会戛然而止,人的价值自然无从谈起。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心灵的绝望,作为个体的人在面对漫长人生和纷繁的社会时,显得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个人生活在社会和人生这两个载体上,总是充满了挫折与磨难,我们会时常感慨人生大沉重和现实的无奈。同龄中有人在这种无奈面前绝望了,选择自我凋谢青春

的花朵,这便有一个严肃的话题横亘在我们面前:如何反抗绝望?这个问题不妨以“杨元元事件”做以剖析和启示。

杨元元自杀让很多人沉重的质疑这一名言——知识改变命运。在此,我们不对杨元元是否缺乏生命韧劲和责任担当做任何评价,道德范畴的反思不是悲剧的本质启迪之所在。在“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面前,杨元元彻底绝望了,她的绝望时由两部分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这个社会的现实铁一般的嘲笑了相信这句话的人:十几年应试教育学习的知识在面对社会时成了脑袋中的脂肪;梦寐以求的大学成了产品生产线;指引探索灵魂的师长只教会我们如何赚钱;压抑的大学不再是知识和思想的海洋,而是扼杀天性、禁区遍布、堕落郁闷的牢房;努力拼搏换来的结果不如“爸爸是李刚”;两世轮回才能买得起今世的车和房„„另一方面,最可怕的是杨元元对知识也彻底的绝望,孩子和洗澡水被一同倒掉,帮我们认识现实、把握命运、改造自我、改良社会的唯一工具和武器也被绝望彻底扼杀,那么一切又怎么可能还有希望呢?

真理经常被人践踏,我们绝不能因此看不起它甚至抛弃它,相反,我们需要对此有一种警醒和觉悟,需要有勇气来面对并匡扶它。反抗绝望,战胜绝望就是探索希望,他需要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烈的坚守真理,笃信真善美,向往公平正义;就是需要我们自我负责,理性觉悟,不断的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跳出狭隘,锤炼应有的生命韧度,是自己尽快精神成人。

三 战备年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舍弃了对自己和社会的绝望,我们才能不辜负一个时代。因为时代是人生的故乡,人生是时间的单位尺度,有限的人生在宏阔的时代面前经不起绝望和沉沦。

毋庸置疑,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盛世,但这是青年的不幸。温水煮青蛙式的社会生存逻辑让一批批有梦想有抱负的青年在物质至上的温水中失去了灵魂的信仰和梦想的生命。之所以说是战备年代,是因为我们面临着比**年代的青年人更多价值观冲突与诱惑,对此我们需要枕戈待旦,厉兵秣马地备战,才能避免被湮没。和平时代最容易造就一大批平庸的物质的奴隶,**年代却容易成就许多纯粹的人。“五四”时代的青年为国家争自由,为人民争主权,以文学、思想、运动的方式轰轰烈烈的成为新世界的先锋导引,这是我辈青年难以逾越的一个历史高度。先贤们幸运在于它们的青春方向明确、道路唯

一、现实冲突和诱惑小,只需要投身大潮,挥洒青春的光和热即可。而我们的时代呢?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极大的促进了物质的繁荣,由此带来利益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现实的诱惑、抉择的成本、观念的冲突、前途的迷雾是一场场无休止的厮杀,我们疲于应战,

战战兢兢的驾着生命之舟在风浪中颠簸。迷茫与困惑成了我们这个时代青年最显著的标签,堕落和脆弱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年最危险的信号。生活在这个时代,想要有所作为,想要不负于时代,首先需要处理的事多元价值观的取舍和现实的诱惑,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坎儿。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尤其不能将探索和选择的权利拱手让人,尾随或复制成功是最愚蠢的笑话,也是对青春的亵渎和不自信。鲁迅先生在《导师》一文中告诉我们:“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向着似乎可能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得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为平地的;遇见狂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青春就应该有磅礴的自信和开拓的勇气,面对人生和社会,我们能做的就是: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四 回归现实:自觉锻炼敏感清醒头脑

备战诱惑,拒绝平庸,携手同伴,勇敢探索是我们积极主动、强势生存与这个社会的唯一选择。回归现实操作层面,我们需要一颗敏锐的心和清醒的头脑。

青春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四溢的激情和充足的时光,这是我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资本。我们可以毫不顾忌,全力以赴地去探索,这如同一台强劲的马达,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判断是我们控制马达的制导中枢。拥有敏感的意识是最大的前提。敏感首先应是对现实强烈的关注情怀。哀莫大于心死,哀莫大于无视,青年是时代的希望和脊梁,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未来更美好的期望,对于现实不了解,不关心的麻木将是一切都变得前景惨淡,我们周围有了太多的“事不关己”和“与我何干”式的麻木的狭隘小我,“爱管闲事”的实在太少。其次,敏感意味着对社会使命和责任召唤的一种感知能力,只有切实感知到社会的召唤,才能产生自我使命和责任的动力,从而才有可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衔接和统一。另外,敏感也意味着对现实的积极思索和介入,是培养洞察力和判断力的前提。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眼下的事情应当多思考一点,深入一点,尽可能的主动去认识和解释它,这样才能葆有一个清醒的大脑,才能摆脱不明不白,糊里糊涂的生存状态。

现实虽然沉重坚硬,但是只有主动积极的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行动的方向和解决的途径。抬头看方向永远应该排在低头走路的前面,价值虚无和精神空虚只能靠此来吹散,理想的荒原需要思想的烈火来耕耘,只有这样,青春的沃土才不至于“草盛豆苗稀”。

五 跨越天堑:终于理想的信念和持续行动

青春是一个多梦的季节,不安分的心总会涌出许多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些稍纵即逝的、朴素的、零散的理想碎片是青春最美的恩赐。随着对社会和现实接触、认识的加深,我们也不断的对理想进行修正、充实,最终确立自我的理想,培植坚守理想和行动实践的信念。

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似乎永远横亘着一道天堑。面对现实,理想总是那么的苍白和遥不可及。理想是一个沉甸甸的宝贝,没有它我们倍感空虚和迷茫,拥有它我们又往往不堪重负,时常想放弃,偶尔又想捡起,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了刻舟求剑的人:暂时抛下理想以获取轻松的喘息,再次打捞时,理想早已没了踪迹,原地等待的只有回忆。青春是一把无情刻刀,它时刻在改变我们的模样,有多少人在现实中枯萎了梦想?放弃理想只能走向现实的刑场,于是青春就只能用来祭奠,而非纪念。

我们所缺乏的就是坚守理想的信念和勇气,缺乏朝圣者般的虔诚,断断续续的行动又怎能跨越现实天堑?!有这样一幅画面总让人震撼不已:坚守理想的信念是宙斯对他施以的惩罚,西绪福斯推着巨石从山脚艰难地走向山顶,面对又铿然滚落山脚的巨石,他所做的只是淡然一笑,然后从山脚再次将巨石推起向上走„„这一种执着的信念和持续的行动是连接天堑的唯一通途。其实,任何理想事业不都是反复推着巨石往山顶走吗?面对周围讥笑的目光、注定的挫折、内心的怀疑,我们能否坚持到底?

切格瓦拉说:“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用持续的行动铺就通往理想的道路,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为理想而生的生活斗士,成为一个高尚的、纯粹的、脱离平凡和低级趣味的人。

当青春已成往事时,我们可以回首如是感慨,我的青春这样度过:没有虚度年华的悔恨,没有碌碌无为的羞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欧美剧情片爱情电影下一篇:品德与社会长江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