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柳叶马鞭草节约型育苗及花海建植技术

2023-01-30

建植花海景观关键技术环节是种苗, 而外购或委托育苗成本都较高。外购经长途运输种苗受损, 导致定植成活率降低, 种苗恢复生长慢, 影响植物后期的花期、花量;委托育苗存在设施设备一次性投入较大, 育苗后闲置设备折旧成本高等问题。2016年, 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建设爱情文化旅游区——爱情谷暨西部幸福微电影拍摄基地, 需建植40000 m2柳叶马鞭草花海景观, 且计划初花期在5月下旬。由于时间紧、规模较大, 无现成的种苗来源, 项目确定因地制宜就地育苗。

1 植物基本习性

柳叶马鞭草 (Verbena bonariensis) 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用于群植景观效果好, 花期长 (5—10月开花) , 花淡紫色, 清香高雅, 招蜂引蝶, 人见人爱。且抗逆性强, 耐旱、耐瘠薄, 耐粗放管理, 是花海建植的优选植物。

柳叶马鞭草以播种繁殖为主, 发芽适温20~25℃, 播后10~15 d发芽, 整个穴盘育苗周期为40~45 d, 1—5月播种为好, 播种到开花需要的时间为3~4个月;由于重庆1—3月温度太低不能满足其发芽温度, 需在加温条件下播种育苗, 播种到开花需要的时间为4—5个月。

2 播种准备与播种

静观镇11月中下旬至翌年2月自然气温在15℃以下, 不能满足播种育苗的条件。利用马鞭草在零度以上可越冬的生物学特性, 我们从2015年10月开始采购育苗所需的材料并搭建简易大棚, 计划10月播种, 种子发芽后幼苗在简易大棚滞育越冬。温度回升恢复生长达移植标准即2~3对真叶时, 再移入10 cm×10 cm营养杯培育, 约2个月左右植株封盆后定植。

2.1 基质改良

基质采用越西泥炭土。针对越西泥炭土疏松, 大孔隙多、亲水性不强, 干后不易浇透水, 采用掺入部分沙壤土和5%左右的普通过磷酸钙, 以改良育苗基质的物理、化学性状, 达到满足幼苗生长的需要。

2.2 改穴盘育苗为苗床育苗

改穴盘育苗为苗床育苗, 通过增加育苗基质厚度至15 cm, 以改善育苗基质的水肥供给条件。

2.3 基质消毒

播种前用多菌灵对播种基质进行消毒处理。

2.4 拱棚设置

简易大棚内育苗床再盖小拱棚, 以利保温保湿。

2.5 育苗

在简易大棚内用红砖砌育苗床, 将前述准备好的播种基质铺入育苗床约15 cm厚, 浇透水后, 将马鞭草种籽拌细沙土随拌随播, 于11月至1月分批进行撒播, 每次播种后即浇透水、盖上小拱棚。

3 播种后的养护管理

播种后每天观察, 视水分状况用喷雾器补充水分保持基质湿润。11月播种后7 d开始萌动, 12月和1月播种后10~15 d左右开始萌动。由于12月棚内温度较低, 雨天8~9℃, 阴天11~12℃, 晴天或多云时可达到16℃左右, 种籽萌发后生长缓慢, 需每周喷施1次0.5%的尿素溶液。11月播种的苗进入12月后植株生长缓慢, 需控水和停止施肥, 让植株以滞育状态越冬。

4 移植、定植及养护管理

4.1 移植

1月上旬至3月, 陆续从育苗床中挑选具有2~3对真叶的小苗移入8 cm×8 cm的营养杯中。移苗后浇定根水, 保持育苗基质湿润。移植后放入简易大棚或小拱棚内养护。缓苗后, 每周喷施1次0.5%的尿素溶液。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

4.2 病害防治

由于采用简易大棚加小拱棚保温, 苗床里空气湿度大, 为预防病害发生, 每10 d交替喷洒1次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农药。但其间仍然发生了几次较严重的疑似苗腐病病害。发病初期植株呈现水渍状, 叶片失绿, 继而软腐, 植株上分布有灰白色絮状物, 继续发展至整株死亡。我们使用了商品名为“秀苗”的杀菌剂 (总有效成分3%, 其中含恶霉灵2.5%、甲霜灵0.5%) , 每2包对水15 L喷雾防治, 施药后病害得以有效控制。且连续用药未发现明显的耐药性。

4.3 定植及养护管理

2月26日开始进行营养杯苗定植, 植株定植后需进行水肥管理和杂草控制。每半月穴施1次复合肥。定植后全日照及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病虫害发生少。4月下旬定植苗进入快速生长期, 5月上旬第一批定植苗已达初花期, 大部分定植苗基本封行。5月中旬, 第一批定植苗达到盛花期, 大部分定植苗已封行覆盖并达初花期。5月下旬大部分定植苗已达盛花期, 至此, 柳叶马鞭草花海景观建植达到预期效果。

5 节约型育苗栽培关键技术分析

从本项目马鞭草定植苗生长状况来看, 采用节约型育苗和花海建植技术措施, 在预定时间内培育出大批量马鞭草容器苗, 定植后花期达到了预期要求, 完成了项目预定的技术目标, 且节约育苗成本及花海建植成本约30%。

5.1 提前播种

因重庆冬季温度低, 将播种期提前到10月上中旬, 按正常的养护管理幼苗可望12月中旬移植入营养杯, 营养杯容器苗在大棚或小拱棚中滞育越冬, 虽育苗时间有所延长, 但节省了购置加温设备的投入和加温的运行费用, 在预定时段育成了符合质量要求的营养杯苗。1月下旬至2月上旬定植后, 初花期可望提前至4月下旬, “五一”小长假可望观花。减少了加温成本, 同时也不延误正常观花期。

5.2 改良育苗基质

往越西泥炭土中掺入部分沙壤土和5%左右的普通过磷酸钙, 以改良育苗基质的物理化学性状, 通过多批次播种育苗表明效果良好, 可用以替代常用的价格较高的育苗基质——丹麦品氏托普进口草炭土, 从而降低了育苗基质的采购成本。

5.3 改穴盘育苗为苗床育苗

现在育苗多采用穴盘育苗, 但穴盘育苗就马鞭草而言性价比不高。而采用苗床撒播育苗比穴盘育苗省工, 管理也可粗放一些。实践证明, 马鞭草苗床育苗性价比高, 且移栽至营养杯的成活率高达95%以上, 这样省去了购置穴盘的支出, 并可降低养护用工。同时穴盘苗规格太小, 定植成活率低, 恢复生长慢, 不宜直接定植。而营养杯苗定植成活率接近100%, 恢复生长快, 生长势强, 这些都为植物后期早开花、开好花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5.4 搭棚保温保湿

在大棚内苗床上搭小拱棚,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保温和保湿的问题, 基本满足了低温时马鞭草种子萌发的条件。但小拱棚内高湿条件和通风不良可能导致感染病害。若将播种时间提前至10月上、中旬, 就可不用小拱棚也能满足马鞭草种子萌发需要的温度条件, 还能很好地改善通风条件, 以避免或减轻病害的发生。

5.5 病虫害防治

育苗过程中发生了几次疑似苗腐病害, 通过化学防治和加强管理控制住了病情发展。种苗过密且较纤弱是导致感染病害的原因之一, 降低播种密度、改善通风条件可望避免或减轻病害的发生。

静观镇建设爱情文化旅游区, 建植40000 m2柳叶马鞭草的花海景观, 采用了上述节约型育苗和花海建植技术措施, 节约了种苗成本及花海建植成本约30%。

摘要:柳叶马鞭草是花海建植的优良植物, 重庆常规育苗或外购种苗成本都较高。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 在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通过采用提前播种, 改良育苗基质, 改穴盘育苗为苗床育苗, 搭棚保温保湿, 病虫害防治等节约型技术措施来满足其播种育苗的基本要求, 培育出了上百万株合格的柳叶马鞭草种苗, 完成了40000 m2花海景观建植, 节约种苗培育成本及花海建植成本约30%。

关键词:柳叶马鞭草,节约型育苗技术,花海建植,重庆地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单片机》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论文下一篇:基于AVR单片机的逆变并网装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