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二五”规划让国家级中心城市名副其实

2022-09-13

2010年2月, 重庆正式被明确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作为重庆人, 我们在倍感振奋之余, 心中要有“一杆秤”, 要认真思考, 重庆是否堪称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 重庆与其它四个国家中心城市相比, 有些什么差距。要看到, 重庆是全国最大的中心城市, 也是农民最多的城市, 还是贫困人口、库区移民最多的城市, 突出的二元结构这个特殊市情, 决定了虽然重庆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 但在经济总量、发展水平、文明程度等许多方面还有诸多不足, 与发达地区相比, 差距很大。如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所言:重庆虽是一座名城, 但体量、能量与重庆差不多的城市还不少, 从经济地图上看, 重庆不少数据都排在1 0位以后。因此, “十二五”期间, 我们必须实实在在地提升城市的功能水平, 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

重庆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制定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线图”:以“五个重庆”建设贯穿城市化进程的主轴, 使之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牵引力, 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

要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努力提升交通枢纽、金融、贸易、物流等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加强枢纽性功能建设, 致力于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突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 进一步强化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对区域的集聚辐射服务功能, 成为要素聚散中心和消费中心。建成西部地区的会展中心, 充分发挥出直辖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两江新区形成国际化的软硬环境, 积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成为创新区和增长点, 使重庆成为西部开放的“窗口”。

要以人为本, 打造宜居环境, 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使重庆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我们绝不能“解决了温饱, 失去了环保;实现了小康, 失去了健康”。未来5年, 要按照“十年种出百年树”的进度, 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 实现城乡面貌大改善、城市品质大提升。还要继续巩固和抓好“打黑除恶”、交巡警警务机制、中小学塑胶跑道建设、“生命工程”等工作, 让市民感到更加安全, 生活得更加健康, 更有幸福感和质量、品位。

而要做到这一点, 绝不比实现全市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人均G D P达到8000美元等量化指标来得容易。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在一篇文章中, 生动形象地提出如何分辨是否发达国家的办法:“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 足足下它三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 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 交通虽慢却不堵塞, 街道虽滑却不积水”, 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而“如果一场大雨使你全身泥泞, 汽车轮子陷在路坑里, 积水盈尺, 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 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因为, “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 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 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所以, 重庆要真正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非得“哈下腰苦干”, 明确具体目标。比如, 薄书记就提出一个具体目标, 让重庆成为主城“不塞车”的城市。他语重心长地说:城市如果能做到不塞车, 就很伟大。因此, 要让重庆这个国家中心城市名副其实, 我们就要按照既定的目标, 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抓起, 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做起。

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 生动聚集和折射于城市文明发展, 当今世界, 更是进入到了城市化与全球化时代。全球G D P的9 0%源于城镇, 而其中又有5 0%来自国家中心城市。因此, “十二五”期间, 我们要努力建成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重庆, 全面提升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整体形象、功能水平和发展质量, 让一个名副其实、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脱颖而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与经济性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