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2023-02-28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第一阶段)

课 题 研 究 总 结

(第一阶段)

我所参与的课题现已经完成第一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的研究,本人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2011年11月12日,课题组在课题主持人杨宝林的组织下通过网络搜集了关于“构建初中语文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如《处理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论生成性教学》《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等,并进行概括整理,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提高了对本课题内涵的认识。

2011年11月20日,课题组成员共同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2011年11月25日,各参研人依据自己承担的子课题制订研究计划,课题研究正式启动实施。在研究过程中,各参研人撰写了研究心得,并相互交流,课题进展良好。

通过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活动,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从学生这个层面来看:

1、通过此次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知识迁延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思维活跃,能与教师的课前预设不时碰撞出火花,达到了预设与生成视界融合。

2、通过此次课题的研究,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围绕“我眼里的安徒生童话世界”进行专题学习,让学生广泛阅读童话小说,体会真善美。

3、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使学生交往能力、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

(二)从教师这个层面上看:

1、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教学设计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_教师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精心设计教案,多学多问多调查,提供了很多高质量的、有价值的课。

2、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使教师的科研能力、理论素养也因而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中课题组成员有2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先后在教育刊物中发表或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也锤炼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3、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不仅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还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舞台,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教学科研的氛围更加浓郁,并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上了新台阶,使学校的社会声誉越来越高。◆

第二篇:地理课题研修第一阶段总结

中学地理课题研修阶段总结

2012.9——2012.12 一.本阶段主要研修目标:

确立课题研究主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实施准备工作;对目前的地理地图的教学状态进行调查分析;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地理图表的教学资料,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二.本阶段主要研修工作:

1、确定“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地图阅读能力的提高”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通过网络、相关专著、地理杂志等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地理图表的教学资料,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3、对学生目前的地理图表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查,分析。

4、结合本课题举行公开教学,并参加各级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进行地理图表有效教学专题研讨。 三.阶段性小结

1.“当前地理阅读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及分析

调查反应出绝大部分同学对地理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浓,了解地理图表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偿试掌握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记忆的方法。 但是,仍有部分同学是基于应试的目的学习地理,地理学习兴趣不浓,尤其是运用和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方法不能完全掌握;调查还显示,能较好掌握阅读和运用地理图表的同学地理学习兴趣浓厚,成绩优秀,而不能掌握最基本的地理图表运用方法的同学地理学习兴趣差、成绩不理想,其中女同学占绝大多数。 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本学年因课时短、教学内容多,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活动少,部分学习自觉性和自律能力不突出的同学地理学习热情不高,再加上知识遗漏渐多、学习方法欠佳,地理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应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课堂有效性,特别是突出地理图表特色,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全体同学能够较好的掌握 基本地理知识和方法, 养成良好的地理观念:

①课堂应活跃、简单、明白、多搜集课外知识,注意总结一些技巧性记忆。 ②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发言、绘图、讨论、辩论等教学形式。 ③应多准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直观图像,加强学习兴趣的调动。 ④教师要能熟练板画技巧,幽默风趣,让同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⑤老师严把知识过手关,加强监督。

⑥多注重理论学生生活和当代与地理相关的时事热点,让学生结合实际学到知识,提高同学们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2、明确新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图表的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一)基本原则:

1、认识规律原则:地图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知识,地图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地图,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2、实际性原则:地图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

3、.思想性原则:新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的好材料。

(二)基本方法:

A、详解读图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用图习惯,形成多种地理图表思维能力。 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图象类型,明确读图目的;(2)认别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3)认真读图,弄清问题;(4)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5)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同时,要注意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每一幅图都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 B、循序渐进遵循规律,加强对学生的读图训练。读图训练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展图—说图—绘图—记图。

C、活学活用,提升学生的地图意识。在平时的地理教学、地图练习的设计及地图讲解时,要适当的变通题型,加强学生读图的灵活性。

经过近一阶段的研究,对照课题本阶段目标,课题组认为阶段性目标已初步达成,但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题研究发展不平衡,参与老师对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与策略、研究过程性材料、研究成果存在一定并别;下阶段 将逐步完善,把课题研修细致做好。

第三篇:物理课题第一阶段计划和总结

《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关于提升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研究》课题

第一阶段(201 7 年 5 月——2017 年 12月)的计划

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成立了《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关于提升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研究》课题组,下半年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实施方案的制定、课题组成立等工作。2017年9月,我们的课题《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关于提升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研究》申报立项课题获得成功,对参加课题的全体教师给予很大的鼓舞,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现计划如下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因此,在确立实验课题后,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明确课题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杂志上的有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文章,学习外校的先进经验。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我们的实践是教学的第一线。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的教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的整体水平。我校近几年中,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取得了实质性的好成绩。为了能保持并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进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研究。

二、工作任务:

本阶段将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初步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和研讨:

1.学习《新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实验设计

相关的知识,查阅搜集有关课题方面的资料。

2.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认证,申报。

3.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4.对

八、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5.召开课题研讨会,相互交流,探讨,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请课题组专家进行指导。

6.统一认识,并进行课题分工,做到分工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

三、工作方法:

强化有关理论学习,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好的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将组织课题成员努力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正确把握科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学校

八、九年级学生去了解初中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需求等,进而了解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文献综述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科学探究初中物理实验》等相关资料的研究,为本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3.实验研究法。组织参与研究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计划性的教研活动,通过团体的研讨交流,总结经

验,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已的研究成果,促进课题研究的效率。

4.个案比较研究法。在实验的开展中,实行同课异构的方法,通过相同的课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出最有效的实验开展。

四、具体工作安排表:

(一)准备、申报阶段(201 7 年 5 月——2017 年 12月) 1.学习《新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实验设计相关的知识,查阅搜集有关课题方面的资料。(2017.5——2017 年 7月) 2.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认证,申报。(2017.8——2017 年 9月) 3.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2017.9——2017 年 10月) 4.对

八、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2017.10——2017 年 12月) 5.召开课题研讨会,相互交流,探讨,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请课题组专家进行指导。(2017.10——2017 年 12月) 6.统一认识,并进行课题分工,做到分工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2017.10——2017 年 12月)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20

17、5—20

17、12)的总结

我们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大胆实验,不断探索,取得一些成绩。现对这一下阶段课题研究实验情况做以小结收集资料,学习理论,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物理实验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

一、理论储备,充实自我。

在这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学习。其一是关于本课题的国内外其他人的研究现状。我了解到在国内,现在有不少的单位或个人在做与本课题有关或是相关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处于研究过程中,有些也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我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二是关于进行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我坚持在工作之余自觉地阅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浏览最新的教育网页,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物理教学中学生设计实验存在的一些问

题:

1、设计实验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

三、完成了既定的一些目标

1、完成的课题申报工作。

2、对学生进行了培训工作。

3、完成了开题报告。

4、开展了学生的问卷调查工作。

5、 加强课题组成员的沟通,集思广益,利用头脑风暴,针对结题要求强调各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结题打好基础。

6、深入开展实践,广泛收集资料。我们要在实验班级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并经常交流汇总,分析存在问题,总结经验,这个行动始终贯穿于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是我们课题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课题内容本身丰富的需要。

7、 课题组活动,原则上每半个月集体活动一次。活动内容:理论学习、观看录象课及专家讲座、研究课。研究课指定专人上课,采取“说课——听课——座谈——反思”等开展活动

8、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前阶段研究作分析总结,同时收集好有关过程性材料,准备迎接中期评估。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每两周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求每个研究成员,每次会议交流自己本阶段的观察、调查与思考所得。我们专门下发课题记录本,使教师把工作中的点滴小事或感悟,及时记录,以便对事件的交流和反思,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细致的教育小事,使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了针对性。外出学习

听课,提高研究的目的性,对于兄弟学校举行的优质课比赛,我们及时派出课题组成员前往现场听课学习,从说课到课堂上课到课的评价,都专心学习记录。回来后在课题组中推广经验,从课的选材到授课的技巧等方面和实验组教师分享,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各课题成员定期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总之,该课题的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性强,学校也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良好保证,使课题顺利进展。为了使课题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我们诚邀上级教育领导、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对课题研究的细节做精心指导。请多给我们提供提高与展示阶段成果的机会!

第四篇: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郭卫东

一、 研究概况

(一)积极开展理论学习。

以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组织文化理论、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经信息检索,区内外尚无此项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二) 制定了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 自课组成立后,立即与教导处密切合作着手相关制度的建立,以确保课题研究科学有序、高效进行,确保研究人员能积极热情参与。

(三) 组织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并进行了信息筛选和整理。

课题组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 文化理论

组织文化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术语。H•舍恩认为组织文化是用来描述组织独具特色的感觉的一个术语。它是指解决一个团体始终存在的内部和外部问题的方法实体,并把它作为看待、思考和感觉这些问题的正确方法教育新成员。D•赫尔雷格尔等人理简明地提出,“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信仰和期望”。它包括准则、共同价值观、相处和做事的游戏规则、同外界打交道的方式。组织文化的有些方面是由文化象征、模范、仪式、典礼所暗示的。组织文化是对外部适应和生存及内部整合的反应发展的形式。学校组织文化(简称学校文化)是由管理心理学基础上研究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的发展而来。Henry(1993)认为,学校文化是由组成学校的成员所共同分享的一组关系、信念、价值、感觉。学校文化包括行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社会文化等次级文化。

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影响,更主要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被传统教学忽略。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主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2)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

3、 元认知理论

联系实际元认知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觉意识和控制,它涉及读者对自己是否理解了读物以及怎样实现一个认知目标的意识。这种有意识地通过调整阅读策略从而对阅读理解和长时记忆等认知过程进行控制的过程称为元认知加工过程,它主要包括为了理解意义而阅读的元认知活动和为了记忆而阅读的元认知活动两种类型,而读者为了特定目标而主动选择学习策略的过程则是阅读理解中最主要的元认知活动。研究表明,有效的阅读依赖于读者积极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对认知活动监控的失败可能导致严重的阅读理解问题。因此,诊断和发展元认知加工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了解了区内外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学动态及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假设,编制了研究计划,进行了经费预算。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对语文的性质定位时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是世界上最大丰富性的主动性生命。我们对个性化教学的界定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把已有的教学原理和实践进行创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对农村语文教学来讲,其内涵包括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其基本设想是:一吸收“组织文化”理论为个性化阅读张本;二是吸收元认知教学理论,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加强学生个性体验,指明个性阅读方向;三是实现阅读教学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四是处理好教师个性化“教”,与学生个性化“学”的关系,使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2006.6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一阶段总结

《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一阶段总结

课题研究小组在一年来的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效果,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现将开题以来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程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既要认清学生实际发展的潜能,又要正视学生现实存在的某些缺陷和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失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乐观公正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鼓舞每一个学生,并能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健康发展。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品质,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明确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因素对儿童学习心理的影响作用,促进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教育不当而产生的学习困难学生,更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我校所有的学困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二)研究内容

1、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

2、造成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对学困生影响、家庭教育氛围与家庭结构对学困生影响、学困生与家长关系等。

3、怎样在语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转化学困生。

4、对学困生进行个案辅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5、如何通过密切家校联系转化学困生。

三、阶段性成果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从2010年4月正式开始工作,并制订初步研究方法:

1、文献法:了解国内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与资料,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实验法:注重案例分析,采用教育激励,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措施促进学习顺利克服学习障碍,进行有效学习。

4、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四种方法互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

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尽管不少专家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但实际教育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心血,且成效不明显。因此,

有的教师认为教育转化学困生“费力不讨好”,不如培养优生“名利双收”。通过课题研究,学校教师认识到了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统一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所有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思想。同时,学校对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创新了工作方法,提高了教师帮困能力。

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除了以上所采取的方法外,我们创新工作方法,还向教师提出了学困生转化“七个一”的硬性要求,包括:每周班主任或责任教师必须找学生谈一次心,每科教师必须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每月必须与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最好是家访),通报学困生进步的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个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每班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将其座位由教室角落调至前排,取消惩罚性作业,禁止侮辱性绰号等)。在每学期末的帮困奖考核中,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普遍都能获奖。

(三)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七位教师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本领,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一年来,有多位教师承担了公开课,并获得好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下一篇:空心砖填充墙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