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后现代文学论文提纲

2022-09-03

论文题目:欧美华文文学中的战争书写

摘要:在漫长的文学创作与研究历程中,战争始终是文学书写、文化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虽然文化理念的迥异影响着文学创作的差异化发展,但战争叙事都是其文学创造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近些年来,欧美华文文学中的战争书写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我们发现,在欧美华文文学书写中,战争叙事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既有对发生于中国本土的战事的记述,也有对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地区战场的刻画,欧美华文作家群关注发生在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不同性质的战争,也往往在书写中流露出不同的情感态度与认知方式。概略的看欧美华文文学创作中的“战争”书写涵盖了三个层面:一是作为叙事对象的战争,即在作品中正面表现战争的经过、战场的惨烈,将战火中的人的斗争与挣扎作为文本叙事的对象,将战争置于凝聚文本叙事线索的中心位置,从而明确“战争”即为小说的主题与叙事主体;二是作为叙事背景的战争,将战争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战争在故事中时隐时现,为作品营造特定的时代条件与地域条件,促使典型事件的发生,这里所谓的“背景”并不是游离于叙事主旨的,而恰恰是存在于特定时期决定人类命运的关键外部环境;三是作为通向叙事主题通道的战争,选择战争作为叙事通道从而表达人与历史的冲突、战争中个体生存与群体选择的冲突等主题。梳理近些年来学界关于海外华文文学中战争书写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虽然相关讨论已有一定数量的积累,但大多数研究仍是侧重整体作家作品的解读,仍缺少以“战争”为基点、观察欧美华文小说整体创作,并总结欧美华文文学对“战争”的思考成果的系统性研究。因此,本论文以欧美华文文学中的战争书写为研究重点,在剖析相关作品创作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深入挖掘隐含在文字背后更丰富、复杂的内涵。多层次的“战争”定位并不是将战争书写进行泛化,而是在相关叙事文本中以“战争”这一线索,串联出欧美华文文学创作中的一条主题流向,聚焦于紧密围绕同一主题而衍生的话语场域,以此观照欧美华文作家同中有异、与时俱进的战争观念、审美取向与小说文本的批判性。论文第一章与第二章重点探讨欧美华文文学战争书写的历史叙事,分别聚焦发生于中国境内和海外战场的战争书写。海外华文作家的战争叙事中既有源于中国文化的政治取向和民族认同作为创作底色,也以丰厚的文学传统为积淀,在关注人类整体命运的大格局中形成生命意识和历史反思。具体的看欧美华文作家群对中国境内战事的关注较多集中于抗日战争,历史上欧美华侨在海外成立抗日救亡团体,对祖国抗战进行声援和经济支持,这种文化心理上的归属感体现了华人的民族国家情怀,并呈现在延续至今的文学创作中,同时海外作家的抗战题材作品也反映着对国内抗战文学传统的继承和革新。当代欧美华文作家往往选择站在历史之外对经历着战争的人和事进行回忆和想象,在多元文化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对话中向人性、生命、族群、种族、身份等方向进行书写,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视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面貌。论文第三章剖析欧美华文文学战争叙事中的离散境遇与身份认同,在战争故事中重新审视欧美华文文学研究的经典母题“离散”与“身份”问题。战争造成的极端离散境遇让书写者对身份的思考走向多元,与族裔意识、在地化、性别书写等主题相继迸发出新的火花,突出显现为身份的认同与偏移。战争中人的“错位”使得身份辨析更加扑朔迷离,既包括华人作为少数族裔在异国进行身份追寻,也包括其他族裔由于侵略、避难等原因寄居在中国领土,甚至是主动与被动选择下的个体身份调换现象。战争同时又是一次对“民族同一性”的强化,在欧美华文作家创作中,“中国”不仅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客观存在,更是文化意义上的诗性家园和身份象征符号的总和。作家们借助于现代性、后现代性视野下身体的叙事功能,和战争语境下混血儿身份的原罪化书写,将置身跨文化背景中的生命体验进行了艺术化的呈现和思考。第四章侧重探讨欧美华文文学战争书写中的战争伦理问题。对于战争伦理的思考可以溯源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兵家思想、儒道学说,又与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宗教思想和历史意识等相关。此外由战争过渡到和平时代的历史语境中,战时文化规范与启蒙文化规范相碰撞而引发的问题等,也均成为海外华文作家探讨战争伦理问题时的文化立足点。本文尝试从上述问题出发,进一步探讨海外作家创作中,在群体解放与个体解放的叙事冲突中观察个体命运,兼容暴力审美与反战思想等内涵中表达的观念。第五章考查欧美华文文学战争书写的叙事策略,提炼共性化、典型化、特色化的叙事方式。欧美华文作家用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的调和,平衡着真实与的虚构关系;用主动暴露作者意识的写作手法,借战争叙事传递和平年代的省思;在多重视角叙事与视角更迭中,使不同视角的持有者在故事中相互关联,形成一种对立式的补充;以悬疑元素发酵戏剧张力,完成氛围渲染和结构设计;用幽默介入苦难从而把控叙事的悲剧感,让叙事节奏更有节制、张弛有度地循序渐进。这些因素增强了作家创作的可读性和技巧的实验性,分析其叙事特点,由呼吁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内涵。整体来看,欧美华文文学中的战争书写,在题材选择思想意识和国际视野等方面,补充并拓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写作格局,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展现出其独特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欧美华文文学;战争书写;历史叙事;身份认同;叙事策略

学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欧美华文文学对“国境内”战事的历史叙事

第一节 继承与突围:抗战叙事的书写转向

一、抗日战争与欧美华侨的双向影响

二、“十七年”抗战文学传统的再挖掘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视野下的海外抗战书写

第二节 追忆与重构:关于解放战争的海外文本衍生

一、个体化的平民书写

二、离散境遇中的乡土记忆

第三节 隐喻与虚构:对古代战事的现代性重塑

一、《甲骨时光》:神秘主义下的牧野之战与文明守卫

二、《夜与港湾》:甲午海战的先锋重述

第二章 欧美华文文学中海外战争的历史叙事

第一节 欧洲战场的在场与历史记忆

一、对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的书写

二、阿尔巴尼亚:当代动荡与自我放逐

第二节 对马来亚战场的重新聚焦

一、史料的挖掘与史实的复建

二、国际力量角逐的极端场域

第三节 越南战争中的青春书写

一、史料与史识的文本呈现

二、战争中的疼痛青春:遗落于境外的成长题材

第三章 离散境遇中的身份追寻:欧美华文文学战争叙事的情感意识

第一节 错位处境中的身份追寻

第二节 极端场域中的“民族同一性”强化

第三节 身体书写中的身份意识

第四节 混血儿身份:战乱年代的生而离散

第四章 欧美华文文学中的战争伦理之思

第一节 战争伦理的文化心理溯源

一、兵、道、儒家思想的杂糅共生

二、不彻底的宗教启迪与救赎

三、战时文化规范与知识分子启蒙文化规范的角力

第二节 现代性视角下的悖论审视

一、群体解放与个体解放的叙事冲突

二、暴力审美与反战主题

第五章 欧美华文文学战争书写的典型叙事策略

第一节 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的调和

第二节 主动暴露作者意识的写作手法

第三节 多重叙事视角的更迭

第四节 以悬疑元素发酵戏剧张力

第五节 用幽默介入苦难的悲剧感把控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夫妻财产制度立法论文提纲下一篇:石油职称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