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2022-10-21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参考文献

[1]冯硕.孙中山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导师:张红.沈阳师范大学,2022.

[2]蔡双全.梁启超、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异同析论[J].理论学刊,2020,(04):150-159.

[3]刘欣.孙中山经济社会民主化思想管窥及其启示——以国家社会主义为视角[J].理论导刊,2019,(05):51-56.

[4]吴慧.孙中山主观社会主义思想论析[D].导师:曹景文.华东师范大学,2017.

[5]叶立标.孙中山早期社会主义思想论述[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4):45-49.

[6]陈娆.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赋予当代的精神价值与理论价值[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02):38-40.

[7]颜伟忱.孙中山民生史观及其意义[D].导师:魏义霞.黑龙江大学,2016.

[8]张灿.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探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2):30-33.

[9]李红玉.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导师:解西伟.东北石油大学,2015.

[10]雍梦茜.21世纪以来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289-291.

[11]杨牧.论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D].导师:吕建云.浙江师范大学,2015.

[12]王晓军.略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之构建[J].团结,2015,(01):69-72.

[13]韩更新,王超.三民主义在孙中山逝世以后的发展——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J].人民论坛,2014,(26):174-176.

[14]孟立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继承与超越[J].世纪桥,2013,(15):7-8.

[15]黄琨.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05):27-31.

[16]王晓斌.孙中山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学理论,2013,(18):7-8.

[17]苏屹,于春梅.孙中山和谐经济思想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199-200.

[18]秦丽叶.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民生建设的价值[D].导师:黄红发.华中师范大学,2013.

[19]张丽海.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探析[D].导师:李湘敏.福建师范大学,2013.

[20]苏屹.孙中山和谐思想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导师:于春梅.齐齐哈尔大学,2013.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马铁键.孙中山民生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之比较[J].青春岁月,2013,(04):326-328.

[22]张敏,赵丽曼.国家社会主义抑或民粹主义——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再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48-51.

[23]刘山鹰.“要四万万人都可以享福”——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述论[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04):20-29+159.

[24]韩剑锋.“裕民、齐民、新民”[D].导师:赵铁锁.南开大学,2012.

[25]王效.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观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72-177.

[26]安藤久美子,陆长荣.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以其与苏联的差异为视角[A].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第三辑)[C].:上海宋庆龄研究会,2011:88-101.

[27]李宁,金林南.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深层理论逻辑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06):21-25.

[28]於猛.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5):14-18.

[29]鲁法芹.《东方杂志》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D].导师:王建民.山东大学,2011.

[30]许发祥.浅析孙中山民生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1):155-157+166.

[31]隋东廷.孙中山农业发展思想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1,(01):214-215.

[32]夏薇薇.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J].改革与开放,2010,(20):55-56.

[33]李芳清.孙中山思想与欧美社会主义学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96-102.

[34]刘云飞,林验.孙中山民生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6):293.

[35]尹娜.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当代价值[D].导师:李海新.河北师范大学,2010.

[36]赵聪影.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构建及价值[D].导师:韩大梅.辽宁师范大学,2010.

[37]王浩斌.世界历史视域中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01):78-81.

[38]马亮宽.试论傅斯年对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和实践[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87-92.

[39]张海云.论孙中山农村建设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9,(09):52-53.

[40]齐丽琴.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导师:程伟礼.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程伟礼.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1-8.

[42]黄裕聪.孙中山宪政思想探析[D].导师:陈金全.西南政法大学,2008.

[43]汪洪亮.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近代诠释——孙中山关于社会主义和大同社会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15-120.

[44]董四代.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思想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02):59-62.

[45]史全生.再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J].民国档案,2007,(03):58-65.

[46]马武刚.孙中山的“博爱”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3):43-45.

[47]李国环.试论孙中山民生主义经济思想的社会主义观[J].社会主义研究,2007,(02):19-21.

[48]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J].学术论坛,2007,(04):56-59.

[49]王险峰,聂民玉,王伟.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探析[J].前沿,2007,(04):9-11.

[50].弘扬孙中山文化思想 发挥民革政治优势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A].民革中央.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民革中央:《团结》杂志编辑部,2006:50-54.

[51]张绍祖.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初探[A].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民革天津市委会、天津市孙中山研究会.“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民革天津市委会、天津市孙中山研究会:《团结》杂志编辑部,2006:146-154.

[52]徐燕,冯青淑.浅析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A].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河南大学.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河南大学: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2006:47-60.

[53]董四代.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背景、性质和意义[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04):1-4.

[54]赵坚.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语境与当代价值[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3):2-8.

[55]宋邦强.浅析孙中山的集产社会主义思想[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61-64+73.

[56]张国威.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03):103-106.

[57]谢亮.历史信息的误判——孙中山主观社会主义思想辩[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02):32-35.

[58]谢亮.历史信息的误判——孙中山主观社会主义思想辨[J].社科纵横,2004,(01):108-109.

[59]张胜男.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J].长白学刊,2003,(04):86-87.

[60]陶季邑.五四时期陈炯明与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之比较[J].广东史志,2003,(02):31-34.

[61]李光和.梁启超、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几点比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01):12-16.

[62]陈从阳.孙中山与纳赛尔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2002:170-185.

[63]盛跃明,毕霞.由民生主义看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2,(08):69-71.

[64]张英红.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J].中国国情国力,2002,(04):51-52.

[65]于景涛.从孙中山到邓小平——集产社会主义思想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践[J].丹东师专学报,2001,(04):37-39+36.

[66]周志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阶级性辨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05):9-13.

[67]敖光旭.中国大陆对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7-15.

[68]彭平一.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5-9+13.

[69]李平民.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67-72+127.

[70]范方镇,张胜苏.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对宋庆龄的影响[A].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2000:102-109.

[71]冯夏根.试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社会作用[J].安徽史学,2000,(03):63-66.

[72]任军.重评孙中山的集产社会主义思想[J].中州学刊,2000,(03):118-122.

[73]喻仕平.孙中山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浅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5):58-59.

[74]董四代.五四运动与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转变[J].江西社会科学,1999,(05):78-79.

[75]薛玉芹.试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矛盾[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4):59-63.

[76]董四代.深刻的思考和历史的局限——简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J].历史教学,1998,(08):24-27+2.

[77]姜新.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再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02):81-85.

[78]刘井山.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刍议[J].社会科学战线,1998,(02):207-216.

[79]陶季邑.孙中山与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01):65-73+102.

[80]董士伟.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儒家传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2):22-26.

[81]肖传林.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3):95-99.

[82]史全生.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J].江苏社会科学,1996,(02):83-88.

[83]陶季邑.孙中山与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比较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04):120-125.

[84]陶季邑.孙中山与尼赫鲁的社会主义思想之比较[J].贵州社会科学,1995,(05):108-112.

[85]陶季邑.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超前性[J].湖湘论坛,1995,(02):61-64.

[86]范兆雄.中国主要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教育思想[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5,(01):100-107.

[87]樊永义.孙中山领导哲学的社会主义思想[J].社科纵横,1995,(01):92-93.

[88]杨瑞林.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之我见[J].阴山学刊,1994,(03):58-63.

[89]董四代.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属性、特征和意义──兼与黄彦同志商榷[J].广东社会科学,1994,(02):93-97.

[90]陶季邑.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4):17-19.

[91]黄彦.社会主义现实与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J].广东社会科学,1993,(03):64-72.

[92]戴朝阳.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建国方略的再探讨——和贾祥伦老师商榷[J].菏泽师专学报,1992,(01):52-55+22.

[93]周润东.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J].党校学报,1991,(04):66-68.

[94]张海鹏.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评说[J].历史研究,1991,(05):52-66.

[95]贾祥伦.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建国方略摭议[J].菏泽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2):11-14+19.

[96]刘钦斌.论孙中山主观社会主义思想[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4):2-8.

[97]吕明灼.孙中山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1988,(01):162-171.

[98]皮明庥,李怀军.从首知马克思的中国人到马克思主义的好朋友——兼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03):93-99.

[99]胡绳.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J].历史研究,1987,(01):3-13.

[100]吕明灼.孙中山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发展——《评孙中山的早期社会主义》之一[J].齐鲁学刊,1983,(02):49-5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绿色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灌溉水的利用率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