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杀虫剂对夹竹桃蚜的毒力及防治效果分析

2023-01-14

夹竹桃 (Nerium indicum Mill.) 为夹竹桃族夹竹桃属常绿直立大灌木, 姿态优美, 枝叶茂盛, 四季常绿, 花期几乎全年。夹竹桃是我国城市绿化的常见树种, 常种植于公园、风景区、道路旁或河旁、湖旁等地。夹竹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对烟尘、灰尘、汽车尾气等均有很强的忍耐性。

对夹竹桃生长威胁较大的是蚜虫, 即夹竹桃蚜 (Aphis nerii) , 为半翅目蚜科蚜属的一种蚜虫。为害夹竹桃、黄花夹竹桃, 以成蚜、若蚜群集于嫩叶、嫩梢上吸食汁液, 常盖满10~15 cm的嫩梢, 致使叶片卷缩, 花苗生长不良, 严重时影响新梢生长, 造成叶片僵化及茎、叶枯死、花形变小或开花不正常。分泌的蜜露常粘盖叶面, 尤以幼叶受害为重。同时诱发煤污病的发生, 严重阻碍植株的正常发育[1,2]。

夹竹桃蚜发生世代多、繁殖力强、防治难度大, 而农药一直是桃蚜、棉蚜等蚜虫的主要防治方法, 由于夹竹桃蚜寄主专一, 非农业害虫, 研究相对较少。目前防治夹竹桃蚜的药剂主要为吡蚜酮、菊酯类等农药。近年, 出现许多新的对蚜虫活性高的杀虫剂, 如螺虫乙酯, 但这些新型杀虫剂对夹竹桃蚜活性、防效如何, 尚无相关报道。研究测定了8种杀虫剂对夹竹桃蚜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为更好防治夹竹桃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用于室内毒力测定的夹竹桃蚜为室内用水培夹竹桃培养;田间试验种群为福州市晋安区三环路夹竹桃种植带的夹竹桃蚜。

1.2 供试药剂

10%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 (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 20%呋虫胺可溶粒剂 (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 , 3%啶虫脒乳油 (日本曹达株式会社) , 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北京华戎生物激素厂) ,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美国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 , 48%噻虫啉悬浮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均为拜耳作物科学 (中国) 有限公司产品。

1.3 毒力测定方法

采用枝条浸渍法, 测定供试杀虫剂对夹竹桃蚜的毒力。以清水为对照, 每种药剂设5~7个浓度, 每1浓度重复3次。把夹竹桃枝条上的有翅蚜和小若蚜去除, 仅保留无翅成蚜和个体较大的无翅若蚜, 然后浸于已配好的不同浓度的药液中, 浸渍时间10 s, 将夹竹桃枝条插入培养液中, 记录蚜虫数量, 处理后正常饲养, 24 h后检查死亡率。检查时用毛笔轻轻拨动虫体, 如果倒下不能站起即视为死亡。试验条件:温度 (25±1) ℃, 相对湿度65%±5%左右, 光周期L∶D=16∶8。

1.4 田间喷药处理及蚜虫调查

2015年4月20日进行药前蚜虫计数, 5月21日进行喷药处理, 药后第1、3、7、14、21 d定点调查1次蚜虫数量, 调查和计算方法按照农业部药检所制定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3]进行。调查时, 每小区5点取样, 每点固定10个枝条, 调查蚜虫数, 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1.5 数据分析

使用SPSS 16.0生物统计软件计算虫口减退率、毒力回归方程、LC50、LC90值和95%置信区间, 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4,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虫剂对夹竹桃蚜的毒力

由表1可知, 所选用的8种药剂对夹竹桃蚜无翅蚜毒力均较高, LC50值均小于10 mg/L, 但药剂之间差异显著。其中, 杀虫效果以啶虫脒最高, 其24 h的LC50值为0.79 mg/L;氟啶虫酰胺、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吡虫啉和噻虫啉次之, 其LC50值分别为0.89、1.00、1.17、1.97和2.00 mg/L;烯啶虫胺的LC50值则为5.94 mg/L;以呋虫胺的毒力水平最低, 其LC50值为6.40 mg/L。以LC50值为标准, 8种杀虫剂对蚜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啶虫脒、氟啶虫酰胺、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吡虫啉、噻虫啉、烯啶虫胺和呋虫胺, 啶虫脒对夹竹桃蚜的毒力是呋虫胺的8.1倍。

以LC90作为标准, 氟啶虫酰胺的毒力最高, LC90值为3.26 mg/L, 其次依次为啶虫脒、氟啶虫酰胺、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噻虫啉、吡虫啉、呋虫胺和烯啶虫胺, LC90值依次为3.64, 4.96, 5.63, 8.30, 12.20, 27.30, 29.46 mg/L。

2.2 不同药剂对田间夹竹桃蚜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 各处理对夹竹桃蚜的速效性较好, 药后1 d, 防效为72.38%~99.09%, 螺虫乙酯的速效性最差, 氟啶虫胺腈的速效性最好;速效性由高到低的依次为氟啶虫胺腈 (99.09%) 、噻虫啉 (97.25%) 、呋虫胺 (95.25%) 、氟啶虫酰胺 (94.61%) 、烯啶虫胺 (90.82%) 、吡虫啉 (87.20%) 、啶虫脒 (81.02%) 与螺虫乙酯 (72.38%) ;螺虫乙酯药后1 d防效与其他处理相比, 差异极显著。药后3 d, 螺虫乙酯的防效最差, 为78.56%, 氟啶虫胺腈的防效最高, 为99.09%。

药后7 d, 各处理对夹竹桃蚜的防效均达84%以上, 氟啶虫胺腈防效最好, 达99.83%, 啶虫脒的防效最差, 为84.72%;除了啶虫脒与吡虫啉, 其他药剂的防效均达95%以上。药后14 d, 各处理防效均达84%以上, 啶虫脒的防效最低, 为84.52%, 而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与福鼎虫酰胺的防效均达100%, 此外, 呋虫胺、噻虫啉与烯啶虫胺的防效也均在99%以上, 表明这些药剂对夹竹桃蚜的持效性理想。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 对夹竹桃蚜的防治尚未纳入农药登记管理, 因此不同药剂对夹竹桃蚜的效果如何, 尚不明确, 而现阶段对城市绿化的要求很高, 农药仍然是防治夹竹桃蚜的主要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室内毒力与田间药效存在一定差异, 室内条件下, 各供试药剂对夹竹桃蚜均活性很高, 啶虫脒活性最高, 但田间持效性最差, 而吡虫啉的田间防效也较差, 这2个药剂上市时间较长, 可能为园林部门防治夹竹桃蚜的常用药剂, 经常使用导致药效下降, 也可能与药剂使用浓度有关。

氟啶虫酰胺、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吡虫啉、噻虫啉、烯啶虫胺和呋虫胺均为今年上市的农药, 对夹竹桃蚜的室内毒力较高, 田间使用见效快, 持效期长, 用于防治夹竹桃蚜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但除了螺虫乙酯, 其他药剂均为烟碱类药剂, 应注意合理使用, 避免产生抗药性。

摘要:测定了8种杀虫剂对夹竹桃蚜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杀虫效果以啶虫脒最好, 其24 h的LC50值为0.79 mg/L;其他7种杀虫剂对夹竹桃蚜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氟啶虫酰胺、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吡虫啉、噻虫啉、烯啶虫胺和呋虫胺, 啶虫脒对夹竹桃蚜的毒力是呋虫胺的8.1倍。在各试验浓度下, 螺虫乙酯的1 d田间防效最差, 速效性不理想, 氟啶虫胺腈的1 d防效最好;而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呋虫胺、噻虫啉与烯啶虫胺的14 d防效均在99%以上, 表明这些药剂对夹竹桃蚜的持效性理想, 推荐生产中使用这些药剂防治夹竹桃蚜。

关键词:杀虫剂,啶虫脒,夹竹桃蚜,毒力,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和玉华, 和润喜, 郑学慧, 等.植物提取物对夹竹桃蚜的忌避作用[J].湖北农业科学, 2009, 48 (6) :1396-1397.

[2] 赵琴, 陈婧, 刘凤想, 等.大草蛉对桃蚜和夹竹桃蚜的捕食作用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 2008, 30 (3) :220-223.

[3] GB/T 17980.79-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S].

[4] 齐军山, 辛志梅, 李林, 等.应用S P S S软件进行农药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08 (7) :100-104.

[5] 李晓, 鞠倩, 赵志强, 等.4种杀虫剂对花生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 (4) :93-9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方资管企业财务核算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下一篇:氨溴索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